德国浪漫派文学..

合集下载

德国浪漫派文学作品中的幻想与现实分析--以E.T.A.霍夫曼作品《金罐一个现代的童话》为例

德国浪漫派文学作品中的幻想与现实分析--以E.T.A.霍夫曼作品《金罐一个现代的童话》为例

第18卷第6期2020年12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6):71-76December2020德国浪漫派文学作品中的幻想与现实分析—以E.T.A.霍夫曼作品《金罐:一个现代的童话》为例何宁孙宇涵北京语言大学,北京100083摘要:浪漫派于18世纪发源于德国,对欧洲文学、音乐、绘画、哲学等方面均有深远影响。

多数浪 漫派文学作品以不同的手法体现出幻想与现实这一对主题的交织。

文章以德国浪漫派作家代表人物E.T.A.霍夫曼作品《金罐:一个现代的童话》为例,分析作品人物形象、时间与地点设置及叙事视角。

分析表明,幻想与现实场景可通过多角度、多元素和形式交织转换,以此为基础,讨论浪漫派文学作品中的幻想与现 实的体现手法,可深入理解浪漫派文学作品创作表现手法。

关键词:德国浪漫派;霍夫曼;幻想;现实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805(2020)06-0071-06收稿日期:2020-11-11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德国浪漫派文学作品中的 幻想与现实’’(19YCX104)作者简介:何宁(1977-),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当代德语文 学、性别研究与媒体研究。

浪漫派于18世纪发源于德国,对欧洲文学、音乐、绘画、哲学等方面均具较为深远的影响。

德国浪漫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德国早期 浪漫派(1797—1802年);第二阶段为德国中期浪 漫派(1803—1815年);第三阶段为德国晚期浪漫 派(1816—1830年),E.T.A.霍夫曼即此时期的主要 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品《金罐:一个现代的童 话》也是其最成熟的浪漫派文学作品之一。

浪漫派文学作品反对理性,主张描写主观幻想 事物、将现实世界理想化、诗化,同时注重描写人 物内心世界。

“浪漫文艺是一种永远变化中的包罗 一切的文艺……它要把并且应该把诗和散文、独创 性和批评、艺术的诗和天然的诗时而掺和,时而融 化,使诗成为生动的、有社会性的,使生活和社会 成为诗的。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一)德国浪漫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在德国兴起。

早期浪漫派,因在德国城市耶拿的小团体而得名,缅怀过去,歌颂中世纪。

晚期浪漫派,1806--1830等为代表。

年之后出现,以海涅为代表的。

代表作家:1、施莱格尔兄弟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主要贡献: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2、格林兄弟是日耳曼语言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12-1815)另有两卷《德国传说》。

3、霍夫曼复杂和有争议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奇异和荒诞的色彩。

代表作:《金罐》穷大学生安泽穆斯4、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856)代表作:《诗歌集》,德国诗坛上继歌德之后最伟大的抒情诗人。

政治讽刺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概况英国的浪漫主义有鲜明的英国气质,也就是“自然主义”,英国诗人全都是大自然的观察者、爱好者和崇拜者。

表现在文学中有以下几方面体现:首先是对乡村和大海的热爱;其次是对高级动物的喜爱和对一般动物世界的熟悉;第三是英国人明显的个人独立性;第四是讲求实际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与追求正义的强烈意愿。

因此,这个国家善于思考的人自然地分成两大政治集团:1、湖畔派三诗人:1)华兹华斯2)柯勒律治3)骚塞1)华兹华斯他的美学主张可视为欧洲的美学主张。

1798年与柯勒律治合出的《抒情歌谣集》,其“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后期的《丁登寺》是公认的不朽之作,表达对自然的感情。

美学主张:返回自然,被誉为“自然诗人”。

此外,又是十四行诗圣手。

他是浪漫主义诗歌第一个有成就的大诗人,开一代诗风,是西方诗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四大主题:自然;儿童、童心、童趣;人的孤独感;坟墓,死亡。

2)柯勒律治1797年,他与华兹华斯结识,同年他写出了著名的《古舟子咏》(《老水手》)和长诗《克丽斯特贝尔》的片段--再也没有写完续篇。

简述德国早期与后期浪漫派

简述德国早期与后期浪漫派

简述德国早期与后期浪漫派
1.早期浪漫派
(1)德国封建割据的局面长期存在,决定了德国浪漫主义缺乏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有奥古斯特·施莱格尔、弗利德里希·施莱格尔和诺瓦利斯、蒂克等人。

(2)诺瓦利斯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在创作上的主要代表,他的作品宗J神秘色彩很浓。

代表作为《夜的颂歌》。

2.后期浪漫派
(1)进入19世纪以后,一批年轻的德国浪漫主义者走上舞台。

重要人物有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等人。

他们被称为后期浪漫派。

(2)阿尔尼姆与布伦塔诺合编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的号角》和格林兄弟(雅科布·格林、威廉·格林)搜集和编写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很有名。

(3)霍夫曼是一个在创作上受到浪漫派影响的作家。

他的作品具有神秘色彩。

他主要是通过奇异幻想和荒诞离奇的情节反映现实,对现实中的黑暗*势力进行讽刺和批判。

(4)沙尔索是德国浪漫主义作家中进步倾向最明显的一个。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童话体小说《彼得·史雷米尔奇异的故事》,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作品。

(5)海因利希·海涅也是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的。

但是,他的《论浪漫派》的发表,却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中的统治地位。

海涅后来成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诗人。

德国浪漫派文学

德国浪漫派文学
康德费希特和谢林施瓦本浪漫派德国浪漫主义流派耶拿浪漫派1798年文学杂志雅典娜神庙施莱格尔兄弟夜的颂歌极力美化中古鼓吹天主教仇恨动荡歌颂黑夜和死亡十五首宗教歌在那儿我曾经流下苦涩的泪在那儿我的希望在痛苦中灰飞烟灭我孤独地站在荒芜的土丘旁里面那狭小黑暗的空间里掩埋着我生命的形体孤独就像从来没有孤独者曾经被无言的恐惧所驱使无助只有不幸的思想在哀鸣
海德堡浪漫派
• 1805 青年 刊物《隐士报》
• 阿尔尼姆:《埃及的伊莎贝拉》、《冬天 的花园》、《萨维那夫人》 • 布伦塔诺:《花冠传奇》、《罗累莱》
• 与长于理论的耶拿派想比,海德堡派比较 注意德国民间文学并重视整理“国故”。
克莱斯特柏林浪漫派
• 按地域划分的文学派别 • “基督教德国聚餐会” • 《彭提西丽亚》、《赫尔曼之役》、《洪 堡亲王》、《破瓮记》、《科尔哈斯》、 《智利地震》、《O侯爵夫人》
背景及思想基础
概 述
•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和拿破仑战争 • 欧洲基督宗教思想
• 德国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康德、费希特和 谢林
德国浪漫主义流派

• 耶拿浪漫派 • 海德堡浪漫派

• 柏林浪漫派 • 施瓦本浪漫派
耶拿浪漫派
1798年 耶拿 文学杂志《雅典娜神庙》 施莱格尔兄弟
诺瓦利斯
蒂克
极力美化中古,鼓吹天主教,仇恨动荡, 歌颂黑夜和死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
概 • 近代历史上的又一次“文艺复兴” 述
• 颠覆了旧的价值理性,构建了一个新的文 化模式 • 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
施瓦本浪漫派
• • • • 霍夫曼 世界影响的浪漫派作家 《谢拉皮瓮兄弟》 《十日谈》 《斯居德丽小姐》 德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性侦探小说

浅析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浅析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浅析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作者:吴小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0期摘要:德国浪漫主义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浪漫主义相比具有其独特之处。

本文试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背景、基本流派、艺术成就等三个方面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做一个梳理,从而深入了解并揭示德国浪漫主义的思想特色。

关键词: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特色;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02浪漫主义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一场引人注目的思想运动。

始于18 世纪末的浪漫主义运动最先形成于德国,后波及至英国、法国及俄国,并迅速成为一次波澜壮阔的文学运动和文艺思潮。

国内外学术界对浪漫主义文学的探讨主要关注于美国、俄国、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却鲜有论及。

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有其独特之处。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背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形成并发展于1798-1830年间,在时间上大体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平行。

理解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首先必须考察其历史背景。

直到18世纪最后几年,德意志依然只是一个地域概念。

在德意志版图上,大小邦国林立。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在法国以行动体现的革命,在德国以思想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特别是随着拿破仑的进军,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构建成为德国思想界越来越清楚的一种意识。

拿破仑的征服在德意志资产阶级心中引起了复杂的感情,一方面,他们赞同法国大革命的基本理想,敬佩拿破仑的天才,另一方面,又憎恨这位外国统治者,而渴望独立。

因此,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政治上带有比较重的反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反对拿破仑的色彩。

“狂飙突进”运动也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关键。

狂飙突进运动是 1770 年到1785 年间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影响广泛的文学运动,由克林格尔的悲剧《狂飙突进》而得名,主要针对的是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古典主义思潮,他们宣扬反抗精神,提倡“天才不需规律”。

12德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12德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德国的浪漫主义文论一.席勒席勒(1759—1805),是德国诗人、剧作家、美学和文艺理论家。

席勒生活在18世纪后半叶的德国,经济落后、政治分裂、封建专制严重。

席勒13岁被强行送入一所“军事学院”,在这所酷似监狱的学校里一关就是八年,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青春,使席勒痛彻体验了封建专制的残酷,形成了追求自由的理想,特别他后来读了卢梭、狄德罗的著作,这种追求就更强烈。

他在美学和文论方面的代表作有《美育书简》、《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二.文论思想1.诗的分类及其根据席勒说∶“诗的概念不过是意味着给予人性以最完满的表现而已”,而现代和古代的人性不同,因而诗的类型也不同。

席勒把古代的诗称为素朴的诗,把现代的诗称为感伤的诗,从素朴的诗演变为感伤的诗,席勒认为,是人性从和谐演变为分裂的表现。

受温克尔曼的影响,席勒认为,在古希腊,人性是完整和谐的,“感觉和理智,接受的能力和主动的能力,在实现它们的功能上还没有互相分离,更没有彼此对抗……他的感觉是印象的必然结果,他的思想是从事物的现实产生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在古代,人的感觉和思想,外在的接受能力和内在的思维能力,是和谐统一的,因而他的感觉和思想是和客观的自然相一致的。

这时,人和自然是同一的,人的外在生活和内在思想是同一的,人就是自然。

因此,模仿自然现实,就能表现人性,那么这种模仿外在自然生活的诗,就是素朴的诗;而到了现代,人性的完整和谐消失了,席勒说∶“如果人踏上文明的道路,如果艺术开始陶冶他,他的感觉的和谐就消失不见了,他就只能力求达到道德的统一,并且作为道德的统一来表现自己。

他的感觉和思想的一致,以前在他的感性状态是一个实际,现在只作为一个观念存在着……”也就是说,现代社会的人,感性和理智已经处于分裂对立状态,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心思想追求不再是一回事,感性和理智的和谐已不是现实,而只是一种理想,因此,诗人要表现“完满的人性”,就不能像古希腊人那样,去模仿外在自然生活,而只能显示自己头脑中的理想。

德国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概况

德国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概况

英国
• • • • • • 拜伦(1788-1824) 《唐璜》 《希腊颂》 济慈(1795-1821) 《夜莺颂》 《希腊古翁》
夏多布里昂(1768~1848) • • • • • • 《革命论》 《阿达拉》 《勒内》 《基督教真谛》 《论波拿巴和波旁王室》 《墓畔回忆录》
雨果的态度 15岁的雨果曾立志:“我愿成为夏多布里昂 或什么都不是。” 可见其文学造诣。
维克多·雨果(1802~1885)
• • • • • 《悲惨世界》 《巴黎圣母院》 《海上劳工》 《笑面人》 雨果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一共写下了26部诗集。 在世界诗歌史上,雨果应该占有着一个突出的席位,因为 他的诗歌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人类基本感情的雄辩和普通 的形象”,他心中“拥有政治的和社会的神话”( 埃 唐·皮孔《世界文学史》)。
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一)德国
• “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 物 • 歌德(1749-1832) 《致月词》 《少年维特之烦恼》 《浮士德》 《普罗米修斯》 • 席勒(1759-1805) 《阴谋与爱情》 《欢乐颂》
(一)德国
• 后期浪漫派:“海德堡派” • 早期浪漫派:“耶拿派” 其同人刊物是《隐世》 其同人刊物是《雅典娜神 殿》。弗里德里最早提出 —代表作家:布伦塔诺 浪漫主义。 阿尔尼姆 —代表作家 格林兄弟 施莱格尔兄弟:《夜的颂歌》 《格林童话》 诺瓦利斯、蒂克等 早期浪漫派敌视启蒙主义,美化封建社会。在理论上主张 个性解放,反对古典主义;主张自由,强调想象和还想的 作用。
海涅(1797-1856)
• 长诗《德国,一个冬 天的童话》
在诗里,他不仅痛斥 和鞭笞形形色色的反动势 力,而且发出了“要在大 地上建立起天上的王国” 的召。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教案教学设计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教案教学设计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核心概念;2. 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主要元素和特点;3. 探索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对当代文学和艺术的影响;4. 培养学生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欣赏和批判能力。

教学内容: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核心概念1.1 背景介绍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起源于18世纪末的德国,是一种追求自然、自由和想象力的文学流派。

它反对启蒙运动中对理性的过分偏重,强调个体的感性和内心体验。

1.2 核心概念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体情感、想象力、超验主义和对自然的崇拜。

它追寻真我与自然、无限与哲学的融合。

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元素和特点2.1 想象力和超验主义浪漫主义作品中经常出现超越现实的情节,通过对理性世界的超越,揭示个体内心世界的神秘性。

2.2 自然与个体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体与自然的联系。

作品中经常描绘美丽自然景色,以及自然对个体内心的启发和影响。

2.3 对历史和民族的关注浪漫主义文学关注历史和民族的发展,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表现出来。

它呼唤复兴和独立,反对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压制。

三、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对当代文学和艺术的影响3.1 对诗歌的影响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对诗歌的传统和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开创了许多新的诗体和诗歌风格,使诗歌更加注重个体的表达和情感体验。

3.2 对小说的影响浪漫主义文学对小说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它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和题材限制,注重个体心理的描写,创造了许多经典的浪漫小说形式。

3.3 对绘画和音乐的影响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对绘画和音乐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维科多·费舍尔、卡尔·福尔斯特等浪漫主义画家将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概念融入到绘画中,而浪漫派音乐则通过音调和节奏表达情感和超验。

四、培养学生的欣赏和批判能力4.1 阅读经典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学生通过阅读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如《泰伊尔》、《浮士德》等,培养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德堡浪漫派
• 1805 青年 刊物《隐士报》
• 阿尔尼姆:《埃及的伊莎贝拉》、《冬天 的花园》、《萨维那夫人》 • 布伦塔诺:《花冠传奇》、《罗累莱》
• 与长于理论的耶拿派想比,海德堡派比较 注意德国民间文学并重视整理“国故”。
克莱斯特柏林浪漫派
• 按地域划分的文学派别 • “基督教德国聚餐会” • 《彭提西丽亚》、《赫尔曼之役》、《洪 堡亲王》、《破瓮记》、《科尔哈斯》、 《智利地震》、《O侯爵夫人》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时间:18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这个时期 起源: 最先形成于德国,而后波及到英国、法国和俄国 鼎盛时代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 特点 :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和思想基础

2、基本流派

3、艺术观和美学主张
4、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
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
概 • 近代历史上的又一次“文艺复兴” 述
• 颠覆了旧的价值理性,构建了一个新的文 化模式 • 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

施瓦本浪漫派
• • • • 霍夫曼 世界影响的浪漫派作家 《谢拉皮瓮兄弟》 《十日谈》 《斯居德丽小姐》 德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性侦探小说
艺术观和美学主张
概 述
• 在文学创作上反对理性,喜欢主观幻想性 和描写神秘的事物。 • 不要求完整的形式,喜欢糅合各种文学形 式。 • 崇尚自然,强调以自然为对象和表现人性 的自然本质。 • 不愿意面对现实,喜欢向往中世纪,歌颂 梦境和奇境。 • 挖掘民间文学,介绍欧洲传统文学。 • 对宗教的虔诚和狂热,追求“无限”,充 满哲学沉思、神秘主张、幻想,缅怀中古 。
《夜的颂歌》
十五首《宗教歌》
《夜的颂歌》第三章
在那儿,我曾经流下苦涩的泪,在那儿,我的 希望在痛苦中灰飞烟灭,我孤独地站在荒芜的 土丘旁,里面那狭小黑暗的空间里掩埋着我生 命的形体——孤独,就像从来没有孤独者曾经 被无言的恐惧所驱使——无助,只有不幸的思 想在哀鸣。——我四顾求援,进退两难,速朽 的生命上重荷着无穷的欲望:——从蓝色的远 方——从我旧时永恒幸福的高度黎明的战栗出 现了——立刻挣脱出生的束缚——那光的镣铐。
背景及思想基础
概 述
•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和拿破仑战争 • 欧洲基督宗教思想
• 德国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康德、费希特和 谢林
德国浪漫主义流派

• 耶拿浪漫派 • 海德堡浪漫派

• 柏林浪漫派 • 施瓦本浪漫派
耶拿浪漫派
1798年 耶拿 文学杂志《雅典娜神庙》 施莱格尔兄弟
诺瓦利斯
蒂克
极力美化中古,鼓吹天主教,仇恨动荡, 歌颂黑夜和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