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全知识讲座

地震安全知识讲座
地震安全知识讲座

地震安全知识讲座

2013年5月2日

一、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中国,由于地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因此历史上也发生过很多破坏性很大的地震。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中国人常为“我们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自豪,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这7%的国土上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世界上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抗震意识。

二、地震前兆现象

地震前兆异常是地震预报的基础,根据震例经验总结,地震前兆异常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大小动物,惊恐不安。

较强的地震发生之前,在震区的一定的范围内的各种动物都会发生反常的行为叫做动物异常。这是由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一些对地震非常敏感的器官,如蛇对外界红外线非常灵敏,能够分辨0.1℃变化,狗和猪的嗅觉非常灵敏等。震前在震中区会溢出热量、红外线和各种气体,因此有很多动物对地震有反应。

2、井水升降、翻花打旋。

因为井水与地下构造相连,震前在地应力作用下会产生翻花冒泡打旋等异常现象;此外在断裂面的磨擦下,使岩石中一部分元素溶解于水,因而使水变色为味

3、地裂崩塌、地气地雾。

地裂缝、地气、地雾也是地震宏观前兆之一。由于地岩石断裂应力的作用影响到地表,会在地面上形成较大较多的裂缝,地下岩层中赋存的气体上溢至地表所致。

4、地声隆隆、地光闪闪。

在较大地震发生时,在震源附近的断裂由于磨擦和压电效应而产生声音和火光叫作地声地光。地声较普遍,而地光一般发生在≥5.0级地震的情况下,如唐山地震时,人们看到3—4米高火状地光,持续约10分钟之久。

5、八月飞霜、严冬花艳。

在地震之前,植物也会出现异常,如唐山地震前,犁树开了两次花,海城地震前冬天杏树也有开花的现象,说明植物对地震也有很强烈的反应。形成原因主

要有:(1)在断裂附近的树木,由于构造的应力和热量,温度升高使树开花,一般呈带状片状;(2)电磁效应与生物机理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电磁效应能够促使植物生长;(3)由于暖冬现象,气候变暖,使树木二次开花,植物异常对应地震,一般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属中长异常期。

三、防震减灾常识

实际上,地震本身所造成的震动、地裂缝等对人类的威胁并不大,灾害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倒塌造成的。根据科学家对世界上130次破坏性地震的调查表明,95%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由各类建筑物倒塌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和地震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造成的,但由于我们现在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把各类建筑无限度地加固,并且由于现阶段地震预报水平还远远达不到人们希望的准确程度,因此灾害地震往往在人们没有准备的时候,令我们猝不及防,惊慌失措而错失躲避地震的良机,甚至可能会因采取了错误的行动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因此,因此,掌握科学的应急避震、自救互救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一、制定家庭防震措施

家庭防震的重点,主要是保证震时和震后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家庭的防震救灾。根据各家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1、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2、分配每人震时的应急任务,以防手忙脚乱,耽误宝贵时间。3、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要作到畅通无阻。4、加固室内家俱杂物,特别是睡觉的地方,更要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5、落实防火措施,防止炉子、煤气炉等震时翻倒;家中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浴室、水桶要储水,准备防火用沙;学习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6、学会并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

包扎、搬运伤员和护理方法等。7、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发现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和正确识别地震谣传。

二、临震应急措施

根据对以往地震的研究,人们发现在大震发生前的瞬间会出现轻微振动、地声、地光等异常现象,我们称这些现象为“自然预警现象”。从开始出现自然预警现象到建筑物倒埸有个短暂过程,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自然预警时间”。经验表明,自然预警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几秒至十几秒,最多也只有二十几秒时间,如何正确利用这短暂的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后的生存机会,甚至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幸存下来。那么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我们该怎么去做呢?

1、在成片的居民区内。

在密集的居民区,特别是没有经过合理规划的居民区内遇到地震时,切忌一感到振动就盲目向外逃。这是因为:首先,由于居民区内房屋数量较多且布局很不规则,造成区内道路曲折狭窄,再加上强烈地震发生时地震波造成地面的强烈振动,使人很难在房屋倒塌之前的几秒种内跑到居民区外的开阔地带;其次,当房屋被震动时,即使是能够迅速逃到屋外,也极有可能被瓦砾、玻璃等杂物砸伤甚至造成埋压致死。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就近躲在屋内的小开间建筑(如厨房、卫生间等)或结实的家具下(旁),用手或其他柔软物体保护头部,待主震过后再迅速逃出。同时要注意远离门窗,因为这些部位往往由于墙体有缺口,承压能力相对减小,坍塌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有可能,要注意及时扑灭炉火、关闭煤气、切断电源,以免造成火灾、中毒等次生灾害。

2、在高层建筑内。

一旦感觉到发生了地震,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切忌不能盲目跑向阳台准备跳楼,因为阳台是悬空建筑,最不稳定,极有可能最先坍塌;而跳楼也是极不明智的,容易摔成骨折甚至死亡,可能是楼并没有塌,人却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另外也不要盲目通过门窗外逃,因为在地震的作用下,楼层晃动,往往造成门框、窗框严重变形而很难打开,在试图打开门窗时反而会失去了宝贵的逃生机会,甚至可能被埋在这些承压能力小的建筑部位下。这时更不能去乘电梯,因为楼内的电力系统很可能会被破坏,而使人困在电梯内。正确的避震方法是迅速躲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的地方,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相对比较安全。如果情况太紧急,也可就近躲在没开门、窗的墙解下、结实的家俱旁,用柔软物体保护要害部位。在躲避时最好抱住管道之类的固定物,这样一是可以抵御抗震时不断的振动,二是多层砖混房屋塌落时,楼板或屋盖有时会呈倾斜状态,抱住固定物可以防止顺着楼板滑下而被埋压。

3、在校园内。

因为校园内人口密集的性质及学生们的年龄因素,这里往往成为最容易受到地震伤害的地方,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掌握防震避震方法,增强生存能力。若是在上课时感到大地晃动,应该迅速采取就地避险措施,躲在课桌旁,用双手护住头部以减缓坠物的冲击作用,待主震过后,应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地、迅速地撤离和疏散。一楼教室内的学生则可以迅速、有秩序地撤离至开阔的操场上。如果地震时正在户外活动,则应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电网、电线、煤气管线等。

4、在商场中。

商场也是客流量大、人员密集的场所、并且因为商场内东西数量多而隐伏着极大的危害。如果在商场中遇上地震,不能盲目外逃,一是因为商场内人很多,在突发地震面前,人人都争着往外拥,会挤成一团,寸步难行,甚至出现挤伤、踩伤等人为伤亡事故;另外,外逃时两旁货架上的物品及玻璃等杂物都可能造成误伤。正确的做法是:首先避开货架和玻璃柜台,躲到较为安全的立柱下或卫生间内,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保持镇定,听从商场服务人员的安排,组织被困人员有秩序地疏散、撤退。

5、在室外或郊区。

在室外遇到地震时不要惊慌乱跑,为防止大地震动可抱住树干,或用随身皮包、衣物护住头部蹲下,待震动稍停后迅速逃离高压线路、电杆、高大建筑、狭窄巷道等。另外不要以为一下震完就没事了,立即去救其他人,而要在地震危险期(一分钟左右)过后再设法救人,同时还要注意发生余震的危险。在郊区野外遇到地震,要设法避开山崖、陡坡、河岸等边缘地带,这些地方在受地震破坏后,容易造成坍塌滑坡。在化工厂周围要避免吸入毒气,可用湿衣物捂住口鼻,绕到上风地方。在桥上遇到地震时,要抓紧栏杆,防止桥塌滑入水中,能逃离的要迅速远离桥岸。正在行驶的车辆要缓慢安全停车,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总之,不管在何时何地,遇到地震时都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保持镇静,根据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震前极为短暂的“自然预警时间”进行最有效的防护,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三、震后的自救互救工作

大地震的来临是很突然的,即使震前有一定的准备,震时采取了正确的避震措施,震后还是会有很多人被埋压在建筑物的瓦砾中,还时人们最主要的工作是

积极开展正确的自救互救,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救出最多的人员。由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抢救被埋压人员的时间越早,其存活率就越高,其中半小时内抢救出来的存活率为95%,第一天为81%,第二天为53%,第三天为36.7%,第四天为19%,第五天为7.4%。由这些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在大地震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开展有效的自救互救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自救。

在大地震最初的震颤平息以后,当你发现自己正被埋压在倒塌的废墟下面,或被困在高层建筑内、断桥上或处于其它危险环境里,身体受伤,甚至动弹不得,又与家人、朋友失去联系,并且面临着新的灾害威胁:余震频发、火灾、毒气泄漏等其他次生灾害发生或犯罪活动等。这时,一定不要害怕、惊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保护自己,可以按照以下建议去做:

(1)首先要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一可以防止毒气,浓烟危险,二可以避免建筑物倒塌时产生的大量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2)小心地清理自己周围,特别头部、胸部的重物,尽量活动手、脚,清除埋压在身上的物品,争取最大的活动空间。这时要特别注意分辨哪些是可以移动的,哪此是支撑物,不能随便移动,以免造成进一步的坍塌。

(3)充分利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如砖瓦、箱柜之类来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以此来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障足够的空气。

(4)判断周围情形是否有脱险的希望,如果条件允许,要尽量设法逃出困境,朝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但此时也要非常注意,不能盲目向外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首先确保生命安全。

(5)如果发现自己没有能力脱险,就要注意保存体力,寻找身边可食用的东西,储存起来备用。要尽量节省力气,静卧、保持体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要乐观,等待脱险的最佳时机。

(6)在困境中等待救援时,还要特别注意与外界进行联系,但不能盲目叫喊,以免浪费体力,应该注意外界动静,在周围安静时或听到外面有人说话时再发出信号。即使不能移动,也可用硬物敲击身边的管道通知救援人员。

(7)在脱险后要尽快离开室外各种危险环境,最到特殊危险时要注意保护自己。从危房中撤出时,应迅速灭掉明火、切断电源、火源和气源。如果体力允许要迅速抢救其他埋压人员。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积极参加互救活动。另外,要尽快与家人或机关、学校取得联系,到单位或指定的疏散地点。

2、互救。

在大震发生后,由于交通、通讯线路受到破坏,外界的救援力量往往不能马上赶到现场,而由前面我们知道,救助的时间越提前,被救人员的救活率越高,因此震后要积极组织力量参加互救,切勿不知所措或坐等外界救援力量。震后救人要注意以下原则:

(1)救人应先从近处救起,不管是家人、邻居、同事还是陌生人,只要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就近救他们,要争取时间、减少伤亡。

(2)以先救轻伤人员、强壮人员为原则,这样一是可以很快救出更多的人员,二是可以增加更多帮手,一起救助其他埋压人员。

(3)首先要确定被埋压者的情况,先让被埋压者的头部露出来。

(4)对急救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如窒息、出血、骨折等,进行适当处置。

(5)救出受伤者作简单处置后,要迅速转移到更安全、更适合抢救的地方。

震后救人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在保证被救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地挖掘被埋压者,一般情况下采取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如下:

(1)要用最快的速度使伤者头部充分暴露,并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通畅,然后再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阻挡物,保护被压埋者赖以生存的空间不遭覆压。

(3)被压埋者不能自行出来时,不要生拉硬扯,防止进一步造成损伤。

(4)对于脊椎损伤者,挖掘时要避免再次加重脊椎损伤。从废墟中救出后,在转送搬动时,应使用硬担架或门板,绝对禁止脊椎弯曲或扭转,以免造成伤者瘫痪。

对于在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救出后应给予必要的护理: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不可一下子进食过多;要避免被救人情绪过于激动;对受伤者,要就地作相应的紧急处理;不能立即给水喝,而应先用毛巾蘸水,润湿被埋压人员的嘴唇,过1小时后再喝水。

总之,掌握了一定的自救互救方法,不但自己能在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还能够帮助更多的被困人员脱离险境,重获新生。

最后,我们恳请社会各界人士如果发现有各类(包括动物、植物及自然界)异常现象,要及时报告,我们也会向上级报告并实地查看,让我们万众一心,共同应对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的地震灾害。

防震安全教育材料

防震减灾逃生技能知识专题讲座材料 ——六年一班 在突然遇到地震等突发紧急情况时,如果不能做到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很容易发生生命危险。 一、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2、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3、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4、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5、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

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二、安排防震预演事项。 为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加强中小学生应对地震的防震减灾意识,近期,我校将模拟地震情景进行安全逃生疏散演练活动。听到防灾警报声是地震的开始,警报声由广播室报警器发出,听到第一次防灾警报声后,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听到第二次防灾警报声后,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按事先安排好的顺序,前排同学走前门,后排同学走后门,出教室后保持中速跑,直到小操场,别接近建筑物,保持在路中间撤离。 切忌:勿慌忙,保持镇定,做到有秩序,安全第一。

小学生地震自救知识讲座

小学生地震自救知识讲座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六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大地震引发了近40年来最大的海啸,导致印度洋沿岸地区十几万人丧生。我国在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死亡了24.2万多人,重伤16.4万余人,轻伤者不计其数。地震除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外,还可以造成很多灾害,如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并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破坏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以及水坝、堤岸等。地震灾害的特点可归结为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运、防御难度大等。那么地震是什么呢?我们人类怎么样能预报地震,并在地震来临时把灾害减少到最小程度?我们中学生需要了解哪些地震知识呢?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谈谈。 一、地震的一般知识 1、地震: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引发了地震。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2、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每秒钟传播速度5~6千米,能引起地面上下跳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每秒3~4千米,能引起地面水平晃动。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地震时地面总是先上下跳动,后水平晃动,两者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 3、震级: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弱震:震级小于3 级的地震;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⒋5级的地震;中强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的地震;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的8.9级地震是世界上有仪器记录的最大地震。新中国成立以来较大的地震有: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1999年台湾中部7.7级地震等等。 4、烈度,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震级和地震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的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性质等因素有关。 5、地震带: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世界主要有两大地震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二、地震预报知识 地震发生前是有预兆的,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化、地电变化、地应力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

小学生防震安全知识讲座

防地震安全知识讲座 南海乡中心小学德育处主任王芳 各位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当地中小学校受损和伤亡程度惨重。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这次地震灾害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对广大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意识和学校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避险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师生造成的伤害,学校决定利用今天这个时间进行一次地震应急知识教育和避震应急疏散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希望广大师生认真听讲。 一、地震的一般知识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引发了地震。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1、弱震:震级小于3 级的地震;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⒋5级的地震;3、中强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的地震;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这次雅安地震就属于强震。

二、地震预报知识 地震发生前是有预兆的,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化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等。 1 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 是地震前兆。 动物异常的反应主要表现在:(这里有一首顺口溜帮助大家记忆)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这是震区人民群众在监视预报地震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地震越大,越是临近地震发生,动物异常的反应就越明显,但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有大震来临,因此,观测动物异常,进行分析鉴别,排除干扰影响,还应及时向当地地震主管部门报告。 三、地震自救互救知识

校园安全知识__防地震

一、学校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二、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三、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子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做一场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讲座,地震是什么呢?我们人类怎么样能预报地震?地震来临时该怎么办?我们中学生需要了解哪些地震知识呢?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谈谈。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帮助大家了解地震的一般知识、地震预报知识及地震避险自救知识。 地震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它像台风、暴雨、洪水、火山喷发、海啸、霜冻一样,是经常发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500多万次,破坏性地震则100多次,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发生了数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地震,2003年12月26日:伊朗南部发生6.3级地震, 约2.5万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2004年12月26日上午8点:印度洋发生8.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232010人遇难失踪;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7.6级地震,74698人遇难,超过10万人受伤。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截至当年9月25日,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约30万人遇难,30多万人受伤。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15881人遇难,2668人失踪。并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不同程度受损,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还有前几天发生的尼泊尔8.1级地震,截至5月10日,至少造成8019人死亡,17866人受伤。没有哪一种自然灾害能像地震一样,瞬间夺走数万人、数十万人的生命,瞬间将人类的城市移为平地,因此地震又被称作是群灾之首,在过去的500年里,全世界有800多万人死于地震,还有数千万人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家园和地方经济被摧毁。 当今世界上,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害,尤其是对心理上造成的伤害最为严重。在地震预报还是个世界性科学难题的今天,如何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有效地把地震灾害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掌握和了解地震基本知识的原因所在。如果我们平时多一分防震的知识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很多地震灾害的实践表明,具有防震减灾知识和防震减灾意识的群众,在地震中的行为选择,大多具有理智性和科学性,往往能获得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效果;而没有地震知识和无防震意识的民众,行为选择往往具有盲目性或惊慌失措,导致不应有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所以,平时就学一些地震科普知识,就可以避免地震时所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一、地震的一般知识 地球内部的构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其形状与内部构造像鸡蛋。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由软体物质组成;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千米左右,地壳厚度为35千米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

小学生预防地震逃生安全知识讲座

小学生预防地震逃生安全知识讲座 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意识和学校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避险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师生造成的伤害,根据上级各部门的指示精神,学校决定利用今天这个时间进行一次地震应急知识教育,希望同学们认真听。 一、地震的一般知识 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更好的办法预测和控制地震,所以它造成的灾害也是严重的。例如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7.8级大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2008年5月12日四川8级大地震,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地震虽然难以预测和控制,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震前的一些预兆来预防的,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光和地声。同时还要注意地震谣言造成伤害和损失的局面,只有省级政府才能向社会公开发布地震预报,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凡是将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都说得非常精确,那绝对是谣言。因为现在的预报水平达不到如此精度。 二、地震自救互救知识 平时多一分防震的知识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那么地震时我们怎么办呢?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原因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几十秒左右。避震要点有五点:1、选择空间小的房间、坚固家具旁,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就地躲藏; 2、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3、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4、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5、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总之,一定“保持镇静就地避震”和“避免惊慌”。 1、地震时自救应急: 正在教室上课的学生,不要慌乱向教室外面跑,有机会迅速撤离时,在老师指挥下有序撤离到操场等开阔地带;无法撤离时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背向窗户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指挥下有组织地撤离,防

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安全知识 一、地震成因 地球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能量。当这股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些岩层就会弯曲、变形,继而在某 些脆弱地带发生急剧的破裂、错动,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些能 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传播,地震就发生了。 二、地震有预兆 在这次地震中,也发生了一些异常现象: 如:1、5月10日,泰州市出现成千上万只癞蛤蟆结对穿越公路 的奇特景象。 2、5月12日下午两点多,红山动物园散养区的几十只孔雀正在 山林里悠闲散步,突然惊慌地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往笼舍里跑。 3、宁南地区在地震前几天,一群群黑压压的蚂蚁“集合”搬家,连续了好几天。 这些都是因为地震前地下应力场的调整导致地温和水温的上升让动物有所察觉,另一方面,是由于磁场的变化打破了动物的活动规 律而造成的。 三、地震时如何避险 从发生地震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几秒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瞬间冷静地作出正确的抉择。强震袭来时人往往站立不稳。 如果一时逃不出去,最好就近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蹲下或者趴下, 同时,尽可能找个枕头、坐垫、书包、脸盆或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待地震过后再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1、在住宅(楼房和平房):要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 室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躲藏的具体位置可选择桌子或 床下旁边,也可选择坚固的家具旁或紧挨墙根的地方。住楼房的千 万不要跳楼! 2、在教室:学生应用书包护头躲在课桌旁,地震过后由老师指 挥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3、在工作间: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 设备或者办公家具旁。 4、在商场、展厅、地铁等公共场所:躲在坚固的立柱或墙角下,避开玻璃橱窗、广告灯箱、高大货架、大型吊灯等危险物。地震过 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撤离。 6、在车辆中:司机要立即驾车驶离立交桥、高楼下、陡崖边等 危险地段,在开阔路面停车避震;乘客不要跳车,地震过后再下车疏散。

小学生防地震知识

小学生防震小知识 一、学校的避震 1、正在上课时,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背向窗户(防止碎玻璃划伤头面部),用书包或软的坐垫保护头部。 服从老师指挥,有组织地撤离,防止发生踩踏。不可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不可跳窗逃生。 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就地蹲下或趴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电线杆、树、体育器材、围墙等)。不要回到教室去。 3、检查教室的照明灯具、橱柜、吊扇等,并应加以固定。 二、家庭的避震 1、躲在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2、关闭电源、火源及煤气。 三、公共场所的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霓虹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四、户外的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

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五、遇到特殊危险时的自救方法 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后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昼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中、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由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六、如果被埋压如何处理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七、不轻信传言。 南庄塬教学点 3013.5.10

施工现场防震知识专题讲座

防震知识专题讲座 各个班组的工人要提高防震意识,各个班组要提高对地震和强余震危害的认识,能够正确识别地震传言和地震信息,引导工友有效避震和稳定社会;加强对地震知识的培训,提高自己躲避余震的意识和技能,便于强余震发生时有组织避震,减少伤亡。 第一部份 1、地震是什么? 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2、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7.2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能量。 3、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4、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从震原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5、哪种地震波可以警告人们尽快做好准备? 答: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纵波的到达警告人们应尽快做出防备。

第二部份自救互救常识 1、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答: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如药品、食品、饮料、电筒、口罩等)。 2、怎样摆放家具物品? 答:家具物品摆放要重的在下、轻的在上。在高大的家具上方不要堆放笨重物品。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3、怎么样避免地震时物品伤人? 答:固定高大家具,并将灯具、挂钟等悬挂物取下或系牢,防止倾倒或掉下伤人。 4、如何做好疏散准备? 答: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5、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 答: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6、地震时怎样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答: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学校防震知识资料

学校防震知识资料 一、地震知识 1.什么是地震? 我们常说的地震是指因地球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2. 地球部可分为几层?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地球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3.地球上一年大约能发生多少次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4.根据成因地震分为哪几类? 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5.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哪几类型?

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6.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 发震时刻、地点和震级。 7.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球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8.什么叫震源深度?何谓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70 —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 9.何谓地方震、近震和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的称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10.什么是震级?影响震级的因素有什么?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11.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小学生防震安全知识讲座

小学生防震安全知识讲座 各位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当地中小学校受损和伤亡程度惨重。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这次地震灾害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对广大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意识和学校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避险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师生造成的伤害,根据上级各部门及教育局的指示精神,学校决定利用今天这个时间进行一次地震应急知识教育和避震应急疏散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希望广大师生认真收听。 一、地震的一般知识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引发了地震。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二、地震预报知识 地震发生前是有预兆的,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化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等。 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 动物异常的反应主要表现在:(这里有一首顺口溜帮助大家记忆)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这是震区人民群众在监视预报地震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地震越大,越是临近地震发生,动物异常的反应就越明显,但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有大震来临,因此,观测动物异常,进行分析鉴别,排除干扰影响,还应及时向当地地震主管部门报告。 三、地震自救互救知识 平时多一分防震的知识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那么地震时我们怎么办呢? 1、室内应急 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然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很少有上下颠簸感觉,都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地声脆,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危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跳楼逃跑好不好呢?事实表明这不是上策。原因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一分钟左右,相当短促,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开不动,那耗费时间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脚,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结果把手也砸坏了。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地震时造成钢筋混凝土大楼一塌到底的情况毕竟较少,完全倒塌一般是主震后的强余震所致。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除了具有一定的刚性外,还有相当的韧性。这就是主震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摧毁混凝土建筑物的原因。所以,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

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

关于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星星火炬”广播现在开始,我是广播员钟宝仪。今天我广播的内容是“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办?”。 上星期,学校开展了地震演练活动,同学们都认真对待,积极配合老师,可是有一小部分同学嘻嘻哈哈,认为地震根本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地球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地震,它就像刮风,下雨一样平常,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但是它破坏力很大,往往发生在瞬间。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防患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多学习掌握一些抗震技能。 如果我们在上课时发生地震,怎么办?我们要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背向窗户,用书包保护头部。服从老师指挥,有组织地撤离,防止发生踩踏,不可慌乱冲出教室,不可跳窗逃生。 如果我们在家发生地震,怎么办?我们要躲在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如果我们逛书店发生地震,怎么办?我们要选择结实的柱子边或内墙角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不要慌乱,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

如果我们不幸被埋压,怎么办?设法用砖头、木棍等支撑残 垣断壁,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服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防患于未然,同学们,中午回家就自己动手做一个“地震包”吧。先找一个书包(可以是以前使用过的旧书包或背囊),里面放一些防灾用品:如口哨、手电筒、急救药品、火柴、蜡烛、毛巾、绳索、毛毯、写有家人血型的卡片等等,可以再放两瓶矿泉水及一些固体食品(譬如饼干、花生)。记得这些食品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因为放久了会过期的。接着把这个“地震包”放在家门口一个醒目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如果灾难真的发生时,这个“地震包”或许会挽救我们的生命。 谢谢大家! 关于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篇

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前兆 1、前震:大地震前经常会有小震发生,多得可达几十至几百次。 2、大气异常:震前,特别就是大震前,经常会发生一些反常得大气物理现象。如:狂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温度得骤然变化等。 3、出现地声:震前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会有声音从地下深处传来。声音越大越沉闷,震级也越大。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万物发出得警报。 4、动物反应异常:兴奋型异常: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群迁等。抑制型异常:行动迟缓、发呆发痴、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得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等。 5、地光现象:震前常常伴有地光现象发生,有红、黄、蓝、白、紫等多种颜色。形状不一,有得呈片状或球状,也有得象电火花一样。地光一般时间很短,一闪而过,很难观察到。 6、水位异常:震前,地下水得水位往往会发生异常变化,有时甚至会喷出地面。有时还会发生水质得变化,如变味、变色、出气泡等。 地震避险自救常识公共场所如何个人防护 在群众集聚得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

1、如果您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就是 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地震时,您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得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与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3、正在上课得学生,要在老师得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得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 就近得开阔地带避震。 4、正在进行比赛得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 地震时得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得时间内您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得抉择。如果住得就是平房,那么您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得就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 等跨度小得地方,或就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最新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夏琼华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1.地球的内部结构(图片资料) 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之下是地幔和地核。它们分层结构就像鸡蛋的蛋壳、蛋清和蛋黄。地核又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地球的内部构造 2.地球是运动着的 我们居住的地球始终在不停的运动。她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旋转,随着太阳系、银河系在茫茫宇宙中遨游。(图片资料:用原图P2) 3.我们居住的地球并不安宁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约7秒就有一次。人们能够感觉得到的不到1%,其中造成灾害的仅有万分之二左右。 4.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分布 世界上的地震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三个主要的地震活动带上:(图片资料用原图P9)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5.我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我国约有20多条地震带,地震分布很广。有记载以来,我国除贵州、浙江外,其他省份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已达50多万人,约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图片资料) 6.地震的分类 人为的原因:人为的原因也能引起地表振动,如开山放炮、地下核爆破等。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容易造成灾害的、由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震,即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对人类的威胁最大。 (图片资料:唐山、汶川的地震)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的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图片资料:火山喷发)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 地震专家介绍,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时间为10秒钟。在这短短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做出保障的安全抉择,当地发生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正在教室上课的学生,不要慌乱向教室外面跑,因地制宜迅速做决断:有机会迅速撤离时在老师指挥下有序撤离到操场等开阔地带;无法撤离时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背向窗户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指挥下有组织地撤离,防止因人多惊慌而造成的挤伤踩伤。 在室外上课时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家庭避震:地震预警时间短暂,住在平房的应迅速跑到门口开阔地;来不及撤离的,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

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具体的部位如:床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并顺手拿枕头或沙发垫子护在头部。 如果不幸被埋应学会自救: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烟尘呛闷窒息,还应尽可能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品,最好朝着有光线的地方移动。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并寻找水和食物,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或敲击墙壁等。 学校防震自救歌 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断最重要。 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教师组织速撤离, 莫荒莫乱按序出,注意高处坠落物,不推不搡不乱跑。 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震后别急往家跑,余震发生不可少,万一赶上强余震,加重伤害受不了

“防震减灾”知识专题讲座讲稿

“防震减灾”知识专题讲座讲稿 “防震减灾”知识专题讲座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当地中小学校受损和伤亡程度惨重。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这两次地震灾害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对广大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意识和学校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避险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师生造成的伤害,根据上级各部门及教育局的指示精神,学校决定利用今天这个时间进行一次地震应急知识教育和避震应急疏散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希望广大师生认真收听。 一、地震的一般知识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引发了地震。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

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1、弱震:震级小于3 级的地震;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⒋5级的地震;3、中强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的地震;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这次汶川地震就属于巨大地震。 二、我国的地震灾害如何? 我国是地震灾害最重的国家,以下几个数据可以帮助理解: 一个1/3,两个1/2,一个100%: 一个1/3,即20世纪全球1/3的大陆地震发生在我国;两个1/2,即20世纪我国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占全球的一半,新中国成立以来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一个100%,即有历史记载以来,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20世纪全球两次造成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死亡23.4万人;另一次是1976年唐

地震知识讲座讲稿

地震知识讲座讲稿 蒋建军 大家应该还记得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吧!那是一次由海底地震引发的,席卷了20多万人的生命,危害至大!1976年我国河北唐山的7.8级大地震,死亡24万,重伤16万,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在一夜之间成为废墟。还有,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8.3级大震,仅由本次地震引发的火灾就造成5.6万人死亡,44万所房子被烧毁。类似的不计其数,无数次类似的恶梦给我们人类的家园留下惨痛的回忆!地震,它破坏了人们的日常社会秩序;地震,它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当代中学生更有必要去了解。 那么,什么是地震呢?它是地壳(岩石圈)在地应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或错动所造成的地面振动现象,是地球内能的一种释放形式,它象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全球每天发生的地震大大小小约有上万次,七级以上每年十几次。关于地震的基本知识,我这里主要介绍四大内容:①地震分类;②地震灾害的表现;③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④震时应急和震后自救、互救。 一、地震分类 1、按成因分: 人工地震(人为活动引发的)—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水库地震等 天然地震(构造地震90%、火山地震7%、陷落地震) 2、按震级分: (首先,区别一下震级与烈度: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震级每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倍,它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来测定的。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般分里氏8级。而烈度表示某一地区表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对各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而烈度大小也不相同。一般来说,震中区的烈度最高叫“极震区”,随震中距增大,烈度降低,一般分十二度,如唐山地震极震区为11度。)这样,按震级分为:弱震 m<3级、有感震 3≤m≤4.5级、中强震4.5<m<7级、 大地震m≥7级(注:世界上发生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

关于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

关于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 我们要有防患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珍爱生命意识,防灾意识。多学习一些防灾的知识,多掌握一些防灾抗灾的技能。下面是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3篇,希望能够帮到你。 关于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星星火炬”广播现在开始,我是广播员钟宝仪。今天我广播的内容是“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办?”。 上星期,学校开展了地震演练活动,同学们都认真对待,积极配合老师,可是有一小部分同学嘻嘻哈哈,认为地震根本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地球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地震,它就像刮风,下雨一样平常,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但是它破坏力很大,往往发生在瞬间。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防患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多学习掌握一些抗震技能。 如果我们在上课时发生地震,怎么办?我们要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背向窗户,用书包保护头部。服从老师指挥,有组织地撤离,防止发生踩踏,不可慌乱冲出教室,不可跳窗逃生。 如果我们在家发生地震,怎么办?我们要躲在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如果我们逛书店发生地震,怎么办?我们要选择结实的柱子边或内墙角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

台,不要慌乱,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 如果我们不幸被埋压,怎么办?设法用砖头、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服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防患于未然,同学们,中午回家就自己动手做一个“地震包”吧。先找一个书包(可以是以前使用过的旧书包或背囊),里面放一些防灾用品:如口哨、手电筒、急救药品、火柴、蜡烛、毛巾、绳索、毛毯、写有家人血型的卡片等等,可以再放两瓶矿泉水及一些固体食品(譬如饼干、花生)。记得这些食品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因为放久了会过期的。接着把这个“地震包”放在家门口一个醒目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如果灾难真的发生时,这个“地震包”或许会挽救我们的生命。 “星星火炬”广播到此结束,请大家明天继续收听,谢谢大家! 关于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篇2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如此美好的词汇昭示着孩子生命的宝贵。作为培育孩子的摇篮,我校一直都注重安全教育,经常开展各类安全讲座与展板宣传,并将安全理念渗透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之中,宣传督促学生注意安全,快乐享受在校的美好时光。 一.地震知识

防震安全逃生知识培训材料

防震安全逃生知识培训材料 一、地震小常识 1.什么叫地震?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2.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3.地震来临时有前兆吗?这些前兆是真实的吗?我们可以用它来作判断吗? 地震来临时一般是会有前兆的。例如先来小地震再来大地震,地下电、磁、热和水等物质运动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生物界的神经,从而产生了地震前兆,但这些前兆也不完全可靠。从地震监测的角度来分析,如果监测网精度和广度足够的话,我们可以对这些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是否有大地震来临。但也有些地震是没有前兆的,发生地震的原理比较复杂。 二、学校防震知识 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塌倒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胶带,防止玻璃震碎伤人。 在熟悉学校周围地形、环境基础上,可进行防震演练活动,包括: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震,震后迅速撤离教室的疏散演习,自救、互救练习等。演练活动时间要短,疏散、撤离要快,才能达到避震效果好的要求。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应经常在课堂宣导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