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终审稿)
作文《土壤污染的防治》

土壤污染的防治篇一土壤污染的防治哎,说起来土壤污染这事儿,真是让人头大。
我表哥,搞农业的,那叫一个心酸。
他家祖祖辈辈种地,那片地,肥沃得很,种啥都活,以前收成好到不行,村里人都羡慕他。
可近几年,地里毛病越来越多了,庄稼蔫巴巴的,产量也直线下降。
他开始还以为是天气的原因,到处打听偏方,又是请老农帮忙看风水,又是买各种“特效药”,折腾了老半天,都没啥用。
后来,一个农业技术员来村里指导,一检查,才发现问题出在土壤上。
原来,隔壁村一家化工厂,偷偷排放污水,污水渗进地下,污染了土壤,表哥家的地,也跟着遭了殃。
那技术员指着地里蔫了的菜叶子说,这土壤重金属超标了,得治理好几年才能恢复。
我当时听着,就觉得心里堵得慌,好好的土地,就这么被糟蹋了,那些辛苦种地的人,该有多无奈啊!篇二土壤污染的防治其实,土壤污染这事儿,离我们普通人也不远。
就说我上个月去郊外玩的事儿吧。
本来想着去踏青,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结果呢,一进那片树林,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林子边上,堆着一大堆生活垃圾,塑料袋、饮料瓶、烂菜叶,乱七八糟的,散发着阵阵恶臭。
更恶心的是,垃圾堆旁边,居然还有一块地,上面种着一些蔫巴巴的蔬菜,看上去根本不敢吃。
我当时就仔细观察了一下那个地,土壤颜色发黑,还散发着异味,明显就是被污染了。
那些垃圾里的有害物质,渗透进土壤,影响了植物的生长,甚至可能污染地下水。
这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环境污染,真的太可怕了。
一个小小的垃圾堆,都能对土壤造成如此严重的污染,想想那些大型工业污染,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篇三土壤污染的防治所以啊,保护土壤,刻不容缓。
咱不能光让那些农业专家和环保部门操心,每个人都得行动起来。
就像我表哥,现在开始尝试有机种植,不用化肥农药,还学习了一些土壤修复技术,虽然收成比以前少了点,但至少是健康的、安全的。
还有啊,咱们平时生活中,也应该注意减少垃圾产生,做好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这都是保护土壤的小事,但积少成多,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土壤污染及其治理

土壤污染及其治理哎呀,说起土壤污染,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就拿我家附近的那块农田来说吧,以前那可是一片生机勃勃,每年种出来的庄稼都长得特别好。
可这几年呀,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还记得有一次,我路过那片农田,看到田边的小水沟里流着一股颜色怪怪的水,走近一闻,那股刺鼻的味道差点没把我给熏晕。
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附近的一家工厂偷偷排放污水,这污水顺着沟渠就流进了农田里。
从那以后,这片地种出来的庄稼明显不如以前了,收成也大打折扣。
这其实就是土壤污染的一个典型例子。
那到底啥是土壤污染呢?简单来说,就是土壤里混入了一些对庄稼、对咱们人类有害的东西,像重金属啦、农药啦、化学废料啦等等。
这些“坏家伙”进入土壤后,会改变土壤的结构和性质,让土壤失去原本的肥力和活力。
比如说重金属污染,像铅、汞、镉这些家伙一旦在土壤里安了家,就很难被清除掉。
它们会被庄稼吸收,最后进入咱们的餐桌,危害咱们的身体健康。
还有那些过量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也会在土壤里积累,破坏土壤里的微生物群落,让土壤变得不健康。
那土壤污染会带来啥后果呢?首先,受污染的土壤种出来的庄稼质量和产量都会下降,农民伯伯们的辛苦付出可能就打了水漂。
而且,如果我们吃了这些被污染的农产品,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影响咱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
另外,土壤污染还会影响到地下水的质量,让我们的水资源也受到威胁。
既然土壤污染这么可怕,那咱们可得想办法治理呀!这治理土壤污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得有耐心,还得有科学的方法。
有一种方法叫物理修复,就好比给土壤来个“大扫除”。
比如说把受污染的土壤挖出来,运到专门的地方进行处理,或者用高温、高压等手段把污染物给清除掉。
不过这种方法成本比较高,而且操作起来也挺麻烦的。
还有化学修复,这就像是给土壤“吃药”。
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些化学药剂,让它们和污染物发生反应,把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的物质。
但是呢,这种方法要是用不好,可能会带来新的污染。
生物修复就比较温和啦,就像让土壤“养养生”。
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与防治引言土壤是自然资源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非常重要。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土壤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土壤污染的成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的成因土壤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成因包括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和城市化进程。
工业生产工业化进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物和排放物,其中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如果不经过适当处理就会排入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会渗入土壤中,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积累,进而引发土壤污染问题。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工矿企业的建设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尾气,部分会产生有害物质,并在不适当的处理后进入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问题。
土壤污染的影响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均产生重要影响。
环境影响土壤污染会破坏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导致土壤质量恶化,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地下水质量。
此外,污染土壤还会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
人类健康影响土壤污染可能通过作物和地下水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长期暴露于受污染土壤中的人可能会患上各种疾病,如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等。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土壤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降低源头排放降低源头排放是防治土壤污染的关键措施。
工业企业、农业和城市化活动中应加强环保意识,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加强监测和评估加强土壤污染的监测与评估是及时发现和控制土壤污染的前提。
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网络,并进行定期监测,对污染源和受污染区域进行评估和分类。
开展污染治理和修复对于已受污染的土壤区域,需要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和修复措施。
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手段,对土壤进行修复。
推广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可以减少农业活动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摘要:当前我国土壤污染情况日益严重且对土壤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对土壤上耕种的农产品质量以及区域环境质量等均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部门都需要慎重思考并积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内容。
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我国范围内土壤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同时针对土壤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总结。
关键词:土壤污染;发展现状;污染原因;防治措施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规模以及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但由此造成的工业固体废物以及人们生活垃圾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大量工业固体废物及居民生活垃圾开始向农业环境不断转移并对农业土壤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
同时我国农业朝向现代化、集约化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也导致了有害废弃垃圾物不断渗透至土壤环境中,对土壤的质量性能造成严重破坏,我国范围内土壤污染情况也愈发严重。
如何防治我国范围内愈发严重的土壤污染情况并采取良好的防治措施以确保土壤质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在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慎重思考的一项内容。
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我国范围内土壤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同时针对土壤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总结。
一、我国范围内土壤污染的发展现状相关统计显示,当前我国范围内土壤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的耕地已经占据全国范围内耕地面积的20%,尤其是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耕地重度污染情况非常严重,部分地区耕地重度污染比例展示达到该地区范围内耕地面积的10%,轻度污染的比例则达到该地区范围内耕地面积的70%,对该地区范围内的土壤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
同时伴随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态势以及行业发展规模,我国范围内土壤污染的类型相较以往也变得更多,表现出无机污染、有机污染、生物复合污染的后续发展态势。
此外,我国范围内土壤污染的途径进一步扩大,土壤污染的原因相较以往更加复杂且控制难度更高。
二、我国范围内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2.1 化肥污染化肥的出现对提升我国范围内农业生产规模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但其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很容易引发土壤板结、耕层浅薄等多项问题,使得土壤本身的保水保肥能力不断下降且对土壤种植的农作物生产质量造成严重破坏。
土壤污染与防治论文

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植物修复定义为利用绿色植物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或使其无害化的生物技术。
与传统环境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治理过程的原位性。
本文主要对超富集植物的概念和特征、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的强化措施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植物修复;重金属;土壤污染;超积累植物1 前言20世纪50年代后,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迫使人类反思已经走过的历程和自己的行为,尤其是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achel Carson出版了划时代的科普名著《寂静的春天》,引起世人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
随着日本1953—1956年水俣病(Hg污染)、1955—1972年骨痛病(Cd污染)以及1961年四日市哮喘病(SO2和重金属粉尘复合污染)等事件的发生,重金属污染问题研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目前,重金属引起的土壤污染正日益成为环境、土壤科学家们的研究热点问题。
重金属是指原子密度大于5 g/cm3的一类金属元素,大约有40种,主要包括Cd、Cr、Hg、Pb、Cu、Zn、Ag、Sn等。
重金属离子(如Cu2+、Zn2+、Mn2+、Fe2+等)是植物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可是一旦过量同样具有相当毒性。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多途径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成土母质和大气沉降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的使用,污水灌溉和污泥农用等。
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不仅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降低,而且通过径流和淋洗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恶化水文环境,并可能通过直接接触、食物链等途径危及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尤其严重的是有毒重金属在土壤系统中的污染过程常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
因此,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日益活跃的领域,同时也是世界性的难题[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传统修复方法通常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如排土填埋法、稀释法、淋洗法、物理分离法、稳定化及电化学法等。
土壤污染论文 (6)

土壤污染论文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基础的自然资源之一,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和农作物产量产生负面影响,还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因此,研究土壤污染的原因、影响和治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土壤污染的原因土壤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大类。
1.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生产、农药使用、农业面源污染、城市垃圾填埋等都会导致土壤污染。
例如,工业废水和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如果不加适当的处理直接排放或倾倒到土壤中,会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物质超标。
此外,农业使用农药和化肥,如果不加适当的限制和管理,也会导致农田土壤的污染问题。
2.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也是导致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风暴等,会破坏土壤结构并使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来。
此外,气候变化也会影响土壤健康。
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和土壤脆弱化,会加剧土壤的侵蚀和退化,从而造成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的影响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农作物产量和生态系统稳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 人类健康影响土壤污染会导致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入食物链,最终被人类摄入。
这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例如,土壤中的重金属超标,如铅、镉、汞等,会引起中毒和慢性疾病。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如农药残留物、工业废物等,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2. 农作物产量影响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
当土壤受到污染时,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例如,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会抑制农作物的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能力,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生态系统稳定影响土壤污染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会毒害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破坏土壤的生态链条。
此外,土壤污染还会对土壤水分和气候调节能力产生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破坏。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现状、成因、影响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现状1. 污染程度与分布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等方面。
污染程度因地区、产业结构和农业发展水平而异,总体上呈现出由城市向农村、由工业区向农业区扩散的趋势。
其中,重金属污染以镉、铅、汞等为主,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有机污染物和农药残留污染则广泛存在于各类农田中。
2. 污染成因农田土壤污染的成因主要包括工业排放、农业生产活动、生活垃圾等。
其中,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是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活动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也会导致土壤污染;生活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也会通过雨水冲刷等方式进入农田土壤。
三、农田土壤污染的影响1.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田土壤污染会导致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会在作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田土壤污染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降低土壤生物多样性。
同时,污染物还会通过地下水、地表水等途径扩散,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四、防治对策1. 加强立法与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农田土壤污染的监管力度。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2. 工业污染源控制严格工业排放标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减少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农业污染源控制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
合理使用农药,推广生物防治等环保型农业技术。
加强农田灌溉水质量管理,防止生活垃圾和污水进入农田。
4. 土壤修复与治理对已受污染的农田进行修复与治理,采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等技术手段。
《2024年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篇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一、引言土壤是生命之基,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一)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以铅、镉、汞等元素为主,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排放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过度使用化肥等。
(二)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质量下降,影响食品安全;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还可能对地下水等自然资源造成严重威胁。
三、土壤污染防治对策(一)强化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各企业单位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
同时,应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二)推进工业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的排放,对重点污染行业进行整治和改造,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效率。
此外,应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三)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同时,加强对农田灌溉水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灌溉水对土壤的二次污染。
(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应采取生态修复工程进行治理。
如采用生物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等手段,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
此外,还应加强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技术研发力度,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五)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进行曝光和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农药环境学》论文班级:农水一班学号:姓名:王如珂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农水一班王如珂摘要:总的来说,我国的土壤污染总体形势十分严峻,土壤深度盐渍化、酸化,铅、汞、砷、镉等重金属含量偏高,农药等一些有机污染物残留严重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根据农业环境学所学知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土壤污染这一问题进行了综合阐述,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的现状、来源、特点及其危害,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一些防治措施。
借此来减缓土壤的恶化趋势,降低土壤污染程度,呼吁公众提高土壤保护的意识。
关键词:土壤污染;现状;来源;特点;危害;防治措施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出土壤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土壤污染使土壤生物种群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导致生产能力退化,并土壤-植物-动物-人体的食物链最终对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由于其缓慢性和隐蔽性,故被称为“看不见的污染”。
因此,认识并了解土壤污染这一问题,提高公众的土壤保护意识对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土壤及相关概念对于土壤,较为综合且精确的定义是:“土壤是历史自然体,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而不均匀的聚积层,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
根据结构类型不同,土壤可分为:单粒结构、粒状结构、片状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以及棱柱状结构。
土壤有五大功能:1、无机质与有机质的循环,2、生物栖息,3、地建筑物地基,4、水分供应及洁净,5、支持植物生长。
在植物生活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养分、气、热的能力。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土壤具有肥力是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其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是和生物进化同步发展的。
土壤肥力又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自然因子(气候、生物、地形等)综合作用下所具有的肥力,而人为肥力是土壤在人为条件熟化(耕作、施肥、灌溉等)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肥力。
土壤肥力的发挥与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密切相关。
土壤是通过岩石风化而形成的。
土壤生态系统是由生命有机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和非生命无机环境(如矿物、有机质、水、空气等)组成。
此外,土壤在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土壤是水分生态循环的重要环节;2、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开端;3、土壤是可更新的农业自然资源;4、土壤是个强大的净化场所;5、土壤具有自动调节能力2、土壤污染类型及其现状土壤是人类生存、兴国安邦的战略资源。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土壤污染就是指人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或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使其某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农业集约化的迅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废弃物向土壤系统排放,并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汇集、残留于土壤环境中。
据估计,我国被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面积有几千万公顷,其中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 2000 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 1/5,全国受农药污染耕地约有 1300~1600 万公顷,矿区污染土壤面积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壤面积约500万公顷、固废堆放污染土壤面积约5万公顷,如此形式已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食品安全以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从土壤污染的概念来看,判断土壤是否发生污染有两个指标:1)土壤背景值:土壤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超过背景值,即发生了土壤污染。
2)生物指标:土壤中某有害元素或污染物含量较高时,被植物吸收的量也相应增加,可引起植物的一系列反应;土壤微生物区系会发生变化;受污染的植物被人们食用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植物、微生物及人体受到的危害程度均可作为度量污染的生物指标。
污染物质的种类主要有硝酸盐、重金属、农药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性核素、病原菌/病毒以及异型生物质等。
根据污染物性质分类,可分为无机污染、有机污染及生物污染等三大类型。
按环境中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分类,可分为单一污染、复合污染以及混合污染等。
根据污染物来源分类,可分为农业物资(农药、化肥、农膜等)污染型、工企三废(废渣、废水、废气)污染型及城市生活废物(污水、固废、烟/尾气等)污染型。
按污染场地分类,又可分为矿区、农田、老城区、工业区及填埋区等污染退化。
可见,我国土壤污染退化已经表现出复合、多源、面广、量大、持久、毒害的现代环境污染特征,正从常量污染物转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
我国土壤污染退化的总体现状已从局部扩大到区域,从城市城郊延伸到乡村,从单一污染扩展到复合污染,从有毒有害污染发展至有毒有害污染与N、P营养污染的交叉污染,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混合或复合的态势。
3、土壤污染的类型土壤污染源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污染源,如“三废”的排放,即废气、废渣、废水过量使用的农药、化肥、重金属物、化学药品等。
3.1、水质污染型这是土壤环境污染的最主要类型,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受污染的地面水体。
目前,我国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占很大比例。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含有、氮、磷等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因此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会有增产效果。
但是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
例如电镀、冶炼、燃料、汞化物等工业废水能引起汞、镉、铬、铜等重金属污染;石油化工、农药、肥料等工业废水会造成酚、三氯乙醛、农药等有机物的污染。
经由污水灌溉所造成的土壤环境污染,由于污染物质大多从地表进入土体,所以污染物一般集中于土壤表层。
但是,随着污灌时间的延续,某些污染物质可随水从土体上部向土体下部迁移,有时甚至达到地下水层。
3.2、大气污染型污染物质来源于被污染的大气,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工业中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污染面大,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各种大气飘尘中包括重金属、非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性散落物等多种物质,也会造成土壤的多种污染。
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臭氧、氟化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气溶胶污染,如烟尘、粉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雾气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铬、铅、铜、镉等重金属,对附近的土壤造成污染;生产磷肥、氟化物的工厂会对附近的土壤造成粉尘污染和氟污染。
大气污染型的土壤污染的特点是以大气污染源为中心呈环状或带状分布,且长轴沿主风向伸长。
污染的面积、程度和扩散的距离,取决于污染物质的种类、性质、排放量、排放形式及风力大小等。
污染物质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主要污染物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它们通过沉降和降水而降落到地面。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氧化物使雨水酸度增加,从而引起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肥力与生态系统的平衡。
3.3、固体废物污染型固体废物是指被丢弃的固体状物质和泥状物质,包括工矿业废物、污泥和城市垃圾等。
固体废物除了占用大量耕地之外,还可通过大气扩散或降水淋滤使周围地区的土壤受到污染。
这种污染的污染特征属点源性质。
主要是造成土壤环境的重金属污染,以及油类、病原菌和某些有毒有害有机物的污染。
3.4、农业污染型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城市垃圾堆肥、污泥等引起的土壤环境污染属于农业污染型。
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合理的使用化肥,也会引起土壤污染。
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过量地使用硝态氮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的导致死亡。
氮、磷等化学肥料会在根层以下积累或转入地下水,成为潜在的环境污染物。
农药能防治病、虫、草害,如果使用得当,可保证作物增产,但它是一类危害性很大的土壤污染物,一旦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
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一半散落在农田,这一部分农药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构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
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
此外,农药在杀虫、防病的同时,也使有益于农业的微生物、昆虫、鸟类遭到伤害,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受间接损失。
有些农药如有机氯杀虫剂DDT、六六六等,可在土壤中长期残留,并在生物体内富集。
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和氮、磷等化合物在地面径流或土壤风蚀时,就会向其他地方转移,扩大土壤的污染范围。
农业污染型的污染物质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或耕层,其分布比较广泛,属于面源污染。
3.5、综合污染型土壤环境污染的发生往往是多源性质的。
对于同一区域受污染的土壤,其污染源可能同时来自受污染的地面水、大气,或同时来自固体废物以及农药、化肥等多方面。
因此,土壤环境的污染往往是综合污染型的,但对于一个地区或区域的土壤来说,土壤污染可能是以某一污染类型或某两污染类型为主。
4、土壤污染的特点4.1、隐蔽性、滞后性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比较直观,但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农作物以及摄食的人或动物的健康状况才能反映出来,从遭受污染到产生恶果有一个相当长的逐步积累过程,具有隐蔽性或潜伏性。
4.2、累积性和持久性污染物质在土壤中不易迁移、转化、稀释,容易不断累积而超标;土壤一旦被污染,要恢复污染之前的状态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如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是一个不可逆过程,而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降解时间。
上世纪70年代,沈阳—抚顺污水灌区发生石油、酚类以及镉污染,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毒化,导致稻米异味、含镉量超标。
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努力,包括施用改良剂、深翻、清灌、客土等各种措施,才逐步恢复部分生产力。
4.3、普遍性、地域性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土壤污染事件的发生;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程度存在地域性差异4.4、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
4.5、难治理性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切断污染源通过稀释作用和自然净化作用,有可能会不断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