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造型中的美学原则

汽车车身造型中的美学原则
汽车车身造型中的美学原则

汽车车身造型中的美学原则

学号:S1*******

姓名:华长星

日期:2012年4月18日

汽车车身造型中的美学原则

摘要:汽车造型设计是根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来塑造最理想的车身形状。汽车造型设计是汽车外部和车厢内部造型设计的总和。它不是对汽车的简单装饰,而是运用艺术的手法科学地表现汽车的功能、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

关键词:汽车造型美学原则

在本文主要探讨有关车身造型中的美学艺术原则。人的美感,是一种精神活动。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接受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无数刺激,并且学会把各种感觉联系起来,形成对外部世界的信号系统。这种与外界的联系,在人脑子里构成一定的概念和情趣,表现一定的反射。当某种形象重复再现时,就会激起这种概念和情趣,导致兴奋或愉快。

人的审美态度是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由于人的社会经历不同,因而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见解也各有所异。但并非人类对客观事物没有审美标准。由于每个人都生在活在社会之中,这种因人而异的审美个性又必然寓于社会的共性之中,受到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表现为一定的倾向性和一致性。因此对于特定时代和社会环境及特定的人群,总会存在共同的审美标准。

人们对汽车造型的审美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虽然有其多方面的因果关系,但从造型艺术的观点来看仍可以做出归纳。

一、整体统一

1.整体感

艺术作品中如果随便把各个局部毫无联系地凑合到一起,这个作品的效果不可能获得整体感。例如某一房间内的陈设都是精制的,但其各件物品的造型之间没有联系,而是凑合在一起,就不可能获得整体感。整体感的产生是由于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呼应,从而组成整体。这样才可能反映出一定的主题和它的构思内容,才可以产生艺术感染力。整体包括局部,,局部又表现整体。整体与局部相辅相成,不可脱节。表现整体感要避免:

(1)各个局部平均对待,一律突出表现,形成多中心或互相竞争局面,造成模糊紊乱的感觉。

(2)过分表现某个局部,喧宾夺主。

(3)对可能干扰主题的局部或应该省略删去的部分不肯删节,造成多余和繁琐。

汽车造型的整体感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共同趋势。从原始汽车造型复杂繁琐的形式发展到现代化的汽车造型,固然是由于汽车各部分机构本身性能结构的进展所致,例如大曲面复盖件,曲面玻璃,附件灯具的新结构等等,但把这些新的部件有机地结合成为整体仍须通过造型设计。虽然轿车的功能并无根本的区别,但汽车各部分以及其整体的形状变化很大。而其最重要的可以概括说是造型的整体化与流线型化。汽车的基本结构布局到所有附件都延续连贯,而它们的造型则从原来无机地堆积组合发展成为有机地结合成整体。明显地看出翼子板、车灯、保险杠、顶盖和车窗都组合在一个整体之中。

2.整体中的统一与变化

整体统一并不是要求千篇一律.如果没有变化也就无所谓统一了。正如单调音响和平淡的造型不可能表现明确的主题,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汽车造型中正是由于汽车各部分功能与形状的差异,存在许多重复、对比、呼应等等的形式才可以有机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统一整体,表现出一定的主题。

(1)重复:在汽车造型中往往出现一定形体、线条的重复。而正确地利用重复可以从中产生造型的呼应和一致,容易构成一定的主调形式。但是简单的重复易于形成单调、呆板,因为简单的重复没有变化,我们希望的重复是有变化的重复。有变化又有联系,既多样又统一。例如在车身的一定曲线或曲面形式,或楞线,浮雕凹凸的形式往往是一种有变化的重复,由此产生和谐统一的感觉。

(2)主调:造型的主调相当于一切艺术作品的主题,主题就是其艺术思想内容的反映。只有鲜明的主题,艺术作品才会有强烈的感染力,才可以激起人们的心理反应。汽车造型效果给观看的人最明显的印象就是造型的主调,或曰基调。为了突出主调的效果,在造型中可以采用重复的手法,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或者用夸张的手法。而忌讳主次不分或形成两种均势的成分。否则,不可能在造型效果上给人以明确的印象。次要成分对主题只应起到烘托的作用。

(3)对比与协调:为了显示一种主要的成分往往可以通过对比取得衬托的作用。对比的双方失去一方,矛盾就不再存在。可见对比在艺术技巧中的重要意义。在造型中对比的使用不可过分强烈,否则可能产生冲突对抗的效果,反而破坏了主要方面。在汽车造型中,例如车身前、中、后三段比例中,其中一段短小可能显得另外部分相对地长大,这就是对比起到地作用。在处理局部造型时,往往可利用对比去衬托主要的成分,从而达到造型主调所需要的效果。

协调是对比的反面,协调来源于确切合适的对比,如果没有对比,只求协调就可能造成单调的

一致性,无从形成主调与统一的效果。在汽车造型中对比的艺术手法不只应用于形体上,而且色彩设计中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二、比例

人对比例的感觉来源于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物质形体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如果使这些比例在艺术品中重复再现时,常常能使人易于接受和理解,反之与之相差悬殊的比例关系则使人感到生疏突然,较难适应。但是在汽车设计中形成的比例概念多数是从汽车的性能、结构、制造工艺等要求经过总布置的安排而确定下来的。如汽车外形的基本尺寸轴距、总长、总宽、总高、前悬、后悬的长度以及车本身中车窗与裙部高度,前、中、后三段长度等的比例。事实上这些比例的形成与确定并非出自造型设计,而常常会在造型设计时发现某些从视觉上不合适的比例关系。为了使汽车获得匀称的比例,造型设计师应与总布置设计师一起对上述基本尺寸进行适当调整,以形成各种比例关系的联系协调。还应做出若干方案进行比较选择。

三、均衡与稳定

1.均衡量

造型艺术中的均衡是指艺术品各部分形象的分布情况的平衡感。这种均衡感并不能从单纯的物体重量或体积直接产生的平衡而取得,而更重要的是从视觉感受的分量分布取得。应当注意,均衡决不是主次不分,一律平等对待。相反,在造型设计中应尽力避免如此。恰当的对比也可以形成均衡感,因为对比使主题更显示其在全局上的主要作用,得到更好的均衡感。

2.稳定

造型设计中要求稳定感是为了使人产生不致倾倒的感觉,由此而感到安详、轻松。对于汽车,作为高速运动的物体的形象如果没有稳定感是难以令人接受的。这一点和物理学的客观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只有稳定的物体才可能调整运动。

对称的造型是有助力于稳定感的形式之一,但在汽车造型中由于汽车结构、附件布置有时不可能全部对称。事实上造型对于对称的追求只是相对的,有时由于产品结构上的局限而无法取得造型上的对称效果,则可采用浮雕、色彩或装饰上的手法形成视觉上的均衡感。在汽车造型中有时过分的表现对称会导致呆板,所以胡很多车型上将水箱面罩上的标志或附件的布置有意形成一定的变化,但这以不破坏均衡而改善过分呆板的局面为限。

四、色彩

汽车色彩是汽车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任何车厂设计新车,都要先出汽车造型效果图,内容包括车的形状、色彩及材料质感等,作为开发人员表述构思和选型的参考。

在成品车中,色彩是消费者购车的重要依据,甚至会影响到车价的差异,同样品牌型号的汽车可能会因车身颜色不同而有不同的价格,因此汽车制造厂商是十分重视市场对色彩的反应。色彩是人们视觉的反映,既然是人体器官的反映,就会有一种群体心理趋向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流行色”。汽车流行色与服装流行色一样,具有时间性,区域性和层次性。同时,汽车流行色还具有鲜明的种类性。

汽车流行色具有时间性,这是世上凡是可以流行的东西的共性。但是,汽车流行色的变化是缓慢的,它在一段时期只是呈现一种增长或者衰减的趋势,不像服装流行色那样一年一种色调。

汽车流行色具有区域性。热带地区喜欢浅色调,例如白色、浅灰色、黄色等。寒冷地区喜欢深色调,例如枣红色、蓝色、黑色等。这与地理环境、气候有关。

汽车流行色具有层次性。在中国,黑色车往往被作为公务车的主色调,因为黑色被视为庄重。而在文莱这个赤道上的富裕小国,皇室豪华轿车以白色为主(文莱苏丹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本特利车队),这与文莱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宗教信仰有密切的关系。而在家庭用车方面,人们喜欢鲜艳的色调,例如银灰色、碧绦色、金黄色、枣红色等,也喜欢双色组合。

汽车流行色具有种类性。大型轿车与小型轿车的流行色彩是有所区别的。大型轿车以黑色、白色为多,而小型轿车则以鲜艳颜色为主。从视觉上看,红色可使物体看起来大一点,因此小型轿车很多是红色系列的,例如大红色、枣红色等。

汽车色彩设计是对车身外表油漆色彩和内饰各种材料色彩的协调配合。目的在于取得车身内部乘坐环境及汽车外表与环境色彩的协调,给乘客及道路上行人以美的感受。

结束语:汽车造型的目的是以其的美去吸引和打动观者,使其产生拥有这种车的欲望。汽车造型主要涉及科学和艺术两大方面。设计师需要懂得车身结构、制造工艺要求、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学、声学和光学知识。同时,设计师更需要有高雅的艺术品味和丰富的艺术知识,如造型的视觉规律原理、绘画、雕塑、图案学、色彩学等等。另外,汽车作为一种商品,设计师还要考虑成本和顾客的心理需求。设计师在精通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这是最重要的),创作更富魅力的汽车形体。

汽车车身发展史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汽车设计师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汽车的机械工程学的发展和革新上。到了20世纪前半期,汽车的基本构造已经全部发明出来后,汽车设计者们开始着手从汽车外部造型上进行改进,并相继引入了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人体工.程学以及工业造型设计(工业美学)等概念,力求让汽车能够从外形上满足各种年龄、各种阶层,甚至各种文化背景的人的不同需求,使汽车成为真正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最佳表现形象,最终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汽车车身的作用主要是保护驾驶员以及构成良好的空气力学环境。好的车身不仅能带来更佳的性能,也能体现出车主的个性。 汽车车身结构主要包括:车身壳体、车门、车窗、车前钣制件、车身内外装饰件和车身附件、座椅以及通风、暖气、冷气、空气调节装置等等。汽车造型师们把汽车装扮成人类的肌体。例如:汽车的眼睛--前照灯;嘴――进风口;肺--空气滤清器;血管――油路;神经一电路;心脏一发动机;胃--油箱;脚――轮胎;肌肉--机械部分。力图将一个冷冰冰的机械注入以生命,使之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感。汽车车身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楔形汽车. 马车型汽车 我国古代早有“轿车”一词,是指用骡马拉的轿子。当西方汽车大量进入中国时,正是封闭式方形汽车在西方流行之时。那时汽车的形状与我国古代的“轿车”相似,并与“轿车”一样让人感到荣耀。于是,人们就将当时的汽车称为轿车。最早出现的汽车,其车身造型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形式,因此称为“无马的马车”英文名Sedan就是指欧洲贵族乘用的一种豪华马车,不仅装饰讲究,而且是封闭式的,可防风、雨和灰尘,并提高了安全度。18世纪这种车传到美国后,也只有纽约、费城等少数大城市中的富人才有资格享用。1908年福特推出T型车时,车身由原来的敞开式改为封闭式,其舒适性、安全性都有很大提高。福特将他的“封闭式汽 车”(Closedcar)称为Sedan。著名的福特T型车是马车型汽车的佼佼者。 箱型汽车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一种不同于马车型的汽车,其外形特点很像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称这类车为“箱型汽车”。因这类车的造型酷似于欧洲贵妇人们用于结伴出游和其他一些场合的人抬“轿子”式轻便座椅,所以它在商品目录中被命名为“轿车”。 上述两种汽车车身的诞生,很显然是受到旧时代的交通工具的影响,但是由于科学并不是很发达,人们在发明汽车的同时并没有关注汽车其他方面的要求,而是单纯的去追求汽车直接的运输以及交通能力,对于车身以及外型没有多大的建树。整个车厢或者车身来说,只是给人们一个乘坐汽车的地方。 甲壳虫型汽车

汽车的设计美学

汽车的设计美学 教育技术学雷贤 摘要:本文以设计美学规律为核心,针对现有汽车造型设计中,美学规律的应用及表现特点进行探讨,将相关理论进行诠释,系统地论述了汽车造型美的问题及其表现意象。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进行汽车美学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关键词:汽车设计,美学规律,造型艺术 1 汽车机械美学的萌芽 自从人类造物史发端,美的审视、实践与创造的循环往复,也逐渐成为一种精神活动与社会活动。随着科学、社会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市场、买家对汽车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表现在车辆的结构和性能方面,更表现在艺术造型方面。如果说汽车的功效和功能是产品的生命,那么,汽车的设计美学则是产品的灵魂。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汽车的美学要求,已经成为汽车设计行业一条全新的准则与命脉。设计美学规律是研究设计表现形式的美学特征,探讨其设计规律、艺术思维、表现形式与设计方法的学科。它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美学经验及美学规律的基础上,针对设计的特殊性、情感性、文化性等方面总结归纳,并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逐步提炼出具有创造性思维方法与表现技法的设计艺术美学规律。汽车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是依据这些设计美学规律,来提高美的创造能力和对形式变化的敏感性,以指导汽车造型设计。 所谓的汽车机械美学是指在研究汽车的产品设计美学规律的一种理论学说,其主要的创始人为勒·柯布西耶。作者在瑞士的工艺美术学校中接受培训,后被派往维也纳学习和工作。童年前往德国开始做机械的美学设计,深受德国设计思想的影响。不久之后去往法国,在法国认识了柏拉图等一批思想家和艺术家。七年之后,在发过发表了著名的《走向新建筑》,正是将机械中的美学开始提出,同时也首次将文化因子纳入美学之中。在书中,作者高度的赞扬了汽车设计的美,同时提出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正在发现不同的美学,并将这些美学强烈的融入到汽车、轮船的设计之中。同时在这个时期,基于功能主义,笔者提出了现代汽车设计的双重原则:一方面是通过经验满足客户的需求,另外一个方面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触动心灵感觉。这充分体现出文化因子开始融入机械美学中去。 2 汽车美学的发展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习题与解答要点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习题与解答 第一章车身概论 1、汽车的三大总成是什么? 答:底盘、发动机、车身。 2、简述车身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答:整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取决与车身的生产能力,汽车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与车身,我们所看到的汽车概念大多指车身概念,汽车的改型或改装主要依赖于车身。 3、车身有什么特点? 答:a:汽车车身是运载乘客或货物的活动建筑物,由于其在运动中载人、载物的特殊性,所以汽车车身的设计与制造需要综合运用空气动力、空气调节、结构设计、造型艺术、机械制造、仪器仪表、复合材料、电子电器、防音隔振、装饰装潢、人体工程等不同领域的知识。 b:自1885年德国人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以来,汽车车身的造型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经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马车车厢形车身;20世纪20、30年代的薄板冲压焊接箱形车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60年代冷冲压技术生产的体现流线型、挺拔大方的车身。而到了20世纪70、80年代现代汽车的各种车身造型已初具雏形,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更使得汽车车身的设计制造得到了飞速发展。 4、简介车身材料。 答:现代汽车车身使用的材料品种很多,除金属(主要是高强度钢板)和轻合金(主要是铝合金)以外,还大量使用各种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玻璃、木材、油漆、纺织品、皮革、复合材料等。随着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的发展,为了轻量化以及提高安全性、舒适性,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的加工制造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5、车身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答:一般说,车身包括白车身及其附件。白车身通常是指已经装焊好但未喷涂油漆的白皮车身,主要是车身结构件和覆盖件的焊接总成,并包括前后板制件与车门。车身结构件和覆盖件焊(铆)接在一起即成为车身总成,该总成必须保证车身的强度与刚度,它可划分为地板、顶盖、前围板、后围板、侧围板、门立柱和仪表板总成。车身前板制件一般是指车头部分的零部件,包括水箱框架和前脸、前翼子板、挡泥板、发动机罩以及各种加强板、固定件。6、车身有哪些承载形式? 答:车身按照承载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承载式三大类。

汽车车身的构造型式

第二节汽车车身的构造型式 车身与发动机、底盘共称为汽车的三大总成。车身不论在功能使用、车型开发、生产投资、厂房规划、销售服务等方面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奥迪1000轿车的车身,从外形到装备,从汽车空气动力学到人机工程学,从功能到结构,从原材料到制造工艺都体现出现代轿车车身向着高性能、新技术、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一、车身的作用 车身既是保护乘员和行李的工具,也是汽车的主要承载部件,又是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的艺术品.在色彩斑斓的世界上对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心态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逐步增大,作为交通和运输工具的轿车,愈来愈受到重视。现在在各国汽车产品中,轿车产量约占75,人们对轿车的多样化要求愈来愈强烈,而轿车多样化的主要体现的部分就是车身。 由于电子技术和材料的进步,使汽车的一些性能指标达到了崭新的高度,并大大推进了车身向豪华化、多样化、居室化、办公室化方向发展,提高了驾驶员的操纵方便性和乘员的舒适性,以适应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很多人在选择轿车时,首先考虑的已不是发动机和底盘的结构及性能,而是车身的式样和装备了。 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 CAM)以及有限元结构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不但提高了开发和制造的质量,也缩短了新车身的开发周期,这就更能适应人们对轿车不断更新的追求。 二、汽车车身的组成 轿车车身的组成包括:车身本体、内外装饰件、车身附件、车身电子装置等。 1、车身本体:又叫白车身,本体是车身乃至整车的基体,目前主要是由钢板冲压的零件焊接而成,也有用轻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制造的。本体主要包括骨架、车前板制零件、车门、行李箱等部分,但不包括附件及装饰件的未涂漆的车身。现代轿车车身本体的组成构件大体分为三类:覆盖件、车身结构件(梁和支柱)及结构加强件。 (1)车身覆盖件:包覆骨架的表面板件,指车身中包覆梁、支柱等的构件,具有较大空间区面形状的表面和车内板件。 功用有:封闭车身、体现车身外观造型及增大结构强度和刚度等。 (2)车身结构件(梁、支柱):支撑覆盖件的全部车身结构零件。 功用:它是车身承载能力的基础,对保证车身所要求的结构强度和刚度非常重要。

汽车设计中的美学

浅谈汽车设计中的美学规律 任巍胡卫军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 摘要:本文以设计美学规律为核心,针对现有汽车造型设计中,美学规律的应用及表现特点进行探讨,将相关理论进行诠释,系统地论述了汽车造型美的问题及其表现意象。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进行汽车美学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研究汽车造型设计美学规律,可以满足人们对汽车的审美需要,并使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汽车设计、美学规律、造型艺术 自从人类造物史发端,美的审视、实践与创造的循环往复,也逐渐成为一种精神活动与社会活动。随着科学、社会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市场、买家对汽车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表现在车辆的结构和性能方面,更表现在艺术造型方面。如果说汽车的功效和功能是产品的生命,那么,汽车的设计美学则是产品的灵魂。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汽车的美学要求,已经成为汽车设计行业一条全新的准则与命脉。 设计美学规律是研究设计表现形式的美学特征,探讨其设计规律、艺术思维、表现形式与设计方法的学科。它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美学经验及美学规律的基础上,针对设计的特殊性、情感性、文化性等方面总结归纳,并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逐步提炼出具有创造性思维方法与表现技法的设计艺术美学规律。汽车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是依据这些设计美学规律,来提高美的创造能力和对形式变化的敏感性,以指导汽车造型设计。涉及汽车设计的美学规律较多,笔者仅就具有代表性的几组,进行阐述。 一、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指各个部分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关系或大小及长短关系。尺度多指物与人之间的比较与度量关系。好的汽车造型应具有恰当的车身比例和严格的尺寸。在造型艺术中,比例与尺度关系非常密切,这也是设计师从始至终都要加以考虑的问题。从事任何工业产品设计时,都要先确定尺度,然后再解决比例关系,而尺度又是人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汽车总布置设计中,应特别注意汽车的比例关系。遵守黄金分割率,使汽车造型比例协调、尺寸严谨、富于视感。黄金分割是1:1.618,这是历代最有影响的也是人们最习惯应用的一种具有美感的比例,也是人类一般性审美所公认的最佳比例。许多典型的轿车设计中,车轴与总长之比在1:1.618至1:1.732之间。汽车的长、宽、高、轴距、轮距、前悬和后悬的长度,车窗与裙部的高度、前、中、后三段的长度比例等等,都应该均衡、协调,这样才能给人以美感。 设计一项产品时,首先解决的应该是体现物质功能的尺度问题,尤其应特别注意那些和人直接接触的操作性物体和操作空间的尺度问题。具体到汽车设计包括驾驶舱的大小、门把手的大小、车门的大小等。有尺度感的设计,不仅美观而且使用起来舒适,反之则会不舒适甚至给人造成病痛。所以在造型设计中,一般是先设计尺度,然后再推敲比例关系,当两者矛盾较大时,尺度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做适当调整。例如,微型汽车的车门,按照车身造型比例设计会造成车门尺寸过小,人们根本无法进出。所以在造型设计中,比例和尺度应综合考虑、分析和研究。 汽车设计必须要解决人体结构尺度、生理尺度和心理尺度等人机工程学方面的问题,因此,比例与尺度这一美学规律对于汽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二、比拟与联想 所谓比拟,有比较、比方、仿照和模拟之意。联想,是人们由于某人、某事物或某概念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 运用仿生学的甲壳虫型汽车

汽车简介

汽车简介 3系:操控方面的表现会让每一个人爱不释手,能够把品牌韵味和运动性结合如此完美的车寥寥无几,一个中型运动轿车的新标准诞生了。不管是现在,还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宝马新3系都会是年轻有为的消费者的绝佳选择! 5系:宝马5系兼顾了个人驾驶乐趣和乘坐的舒适性,它似乎是一款全能车型,一款让人难以抗拒的商务行政轿车,品牌、空间、动力和价格都非常合适,舒适的驾驶与足够强的动力更是让新宝马5系有了突破性的整体提升! S4OO: 新一代S级外观、内饰的视觉效果及驾乘品质都堪称同级标杆.奢侈性上足以满足高档商务路线的需求,奔驰S级作为全球豪华车的领袖,它独特的气质是其它厂家模仿不来的,所以它的地位也无人能撼动。 Q3:Q3时尚靓丽动感的外形+强劲的动力(2.0T发动机)+高性价比(丰富的配置和优惠的价格)三者完美结合的产物。 A8:奥迪A8L是一个很会运动的政治家。如果一再强调它的奢华,这个没有什么意外了,但是在保持行政、奢华的同时,它却拥有了比A4、A6更好的操控性!让人惊喜。 卡宴:卡宴并不能以单纯的产品价值来评判它的好坏,这个车产品以外的价值远远超过产品本身,因为这是一辆尺寸很大的保时捷,让人底气十足。 揽胜:新一代揽胜采用了全铝车身,外观和内饰的奢华感相比上一代都有明显提升,越野能力几乎无可挑剔,是一款既能够出席高端商务场所,也能够披荆斩棘的全能车型,旗舰版的揽胜拥有品牌优势和无法复制的独特气质,成为不少人的梦想之车。

4S店买不到的奔跑者:路豪名车----湖北地区独家代理! 丰田奔跑者俗称“小霸道”,是一款日本原装进口中东版SUV ,外观与丰田霸道2700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个性化的设计风格又让这部新款车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狂野奔放流露真性格。整体大气外型设计将车子的气质提升,车身突出强悍之劲,犹如一头在都市里狂奔的犀牛。车身两侧微凹的车身给霸气的丰田奔跑者增添一抹动感。 进口丰田奔跑者,虽然售价仅30万元左右,但依然采用了非承载式的车身结构,这样的结构非常有助于攀爬恶路,坚固车架,悬挂方面采用前双叉骨后悬采用整体桥式非独立悬挂,极大提高了越野性能。所增加了一系列电子系统比如K ds S动力调节系统,整体感应系统等可以控制油门的响应度,牵引力大小等功能以增加安全筹码。 该车配备了2.7L 4缸发动机,长/宽/高(mm): 4850 /1875 /1895 ; 最大功率 120/5200 ; 最大扭矩 246/3800 ,动力输出和行车反应都相当敏感,在低至中的rpm转数就能输出颇大的扭力。意外的是,这台引擎并没有发出太嘈杂的声量,而且驾驶起来并没有预料中的笨重和困难,只要习惯并掌握好车距,行车表现接近轿车的舒适。在带有挑战性的越野路上,因为其离地间隙高,因此完全不必担心会被障碍物挡住去路。 如此高性价比的奔跑者绝对是您最佳的选择!

汽车车身参数介绍:车门数

汽车知识 汽车车身参数介绍:车门数 汽车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已经于当今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日益普及化,人们对了解汽车各项相关专业知识的渴望也日益迫切。今天,我们就以大家能够易懂的解释开始下面汽车车身参数介绍:车门数。 ●车门数 车门数指的是汽车车身上含后备箱门在内的总门数。这项参数可作为汽车用途的标志,普通的三厢轿车一般都是四门,一些运动型轿车有很多是两门,各别豪华车有六门设计的。一般的两厢轿车,SUV和MPV都是五门的(后门为掀起式),也有一些运动型两厢车为三门设计。 更多信息: 财务知识驾驶频道驾驶知识驾驶题库交通法规 四驱类型之一:全时四驱(AWD) 此类型下,汽车在行驶的任何时间,所有轮子均独立运动。全时全轮驱动车辆会比两驱车型(2WD)拥有更优异与安全驾驶基础,尤其是碰到极限路况或是激烈驾驶时。理论上,AWD 会比2WD拥有更好的牵引力,车子的行驶是依据它持续平稳的牵引力,而牵引力的稳定性主要由车子的驱动方法来决定,将发动机动力输出经传动系统分配到四个轮胎与分配到两个轮胎上做比较,其结果是AWD的可控性、通过性以及稳定性均会得到提升,即无论车辆行驶在何种天气以及何种路面(湿地、崎岖山路、弯路上)时;驾驶员都能够更好的控制每一个行迹动作,从而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而在驾驶时,全时全驱的转向风格也很有特点,最明显的就是它会比两驱车型转向更加

中性,通常它可以更好的避免前驱车的转向不同和后驱车的转向过度,这也是驾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特点之一。也正因为AWD的存在,为汽车提供了“主动安全、主动驾驶”的机会。目前应有这种技术的厂家已经有不少,这其中包含我们熟悉的奥迪Quattro、大众4motion、奔驰4MATIC、讴歌SH-AWD 等等。 四驱类型之二:适时四驱(Real-Time) 单纯从字面来理解,就是指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会的四轮驱动,而在其它情况下仍然是两轮驱动的驱动系统。这个名称是有别于需要手动切换两驱和四驱的分时四驱,以及所有工况下都是四轮驱动的全时四驱而来的。相比全时四驱,适时四驱的结构要简单得多,这不仅可以有效也降低成本,而且也有利于降低整车重量。由于适时四驱的特殊结构,它更适合于前横置发动机前驱平台的车型配备,这使得许多基于这种平台打造的SUV或者四驱轿车有了装配四驱系统的可能。前驱平台相对于后驱平台本身就有着诸多优势,如更有利于拓展车内空间、传动效率更高、传动系统的噪音更小等等。这些优点对于小型SUV,特别是是发动机排量较小的SUV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当然,适时四驱的缺点仍然是存在的,目前绝大多数适时四驱在前后轴传递动力时,会受制于结构本身的缺陷,无法将超过50%以上的动力传递给后轴,这使它在主动安全控制方面,没有全时四驱的调整范围那么大;同时相比分时四驱,它在应对恶劣路面时,四驱的物理结构极限偏低。 四驱类型之三:分时四驱(PART-TIME 4WD) 这是一种驾驶者可以在两驱和四驱之间手动选择的四轮驱动系统,由驾驶员根据路面情况,通过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变化两轮驱动或四轮驱动模式,这也是越野车或四驱SUV最常

浅谈汽车设计美学

浅谈汽车设计美学 马关职高付朝云 摘要:本文以设计美学规律为核心,针对现有汽车造型设计中,美学规律的应用及表现特点进行探讨,将相关理论进行诠释,系统地论述了汽车造型美的问题及其表现意象。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进行汽车美学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关键词:汽车设计,美学规律,造型艺术 1 汽车机械美学的萌芽 自从人类造物史发端,美的审视、实践与创造的循环往复,也逐渐成为一种精神活动与社会活动。随着科学、社会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市场、买家对汽车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表现在车辆的结构和性能方面,更表现在艺术造型方面。如果说汽车的功效和功能是产品的生命,那么,汽车的设计美学则是产品的灵魂。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汽车的美学要求,已经成为汽车设计行业一条全新的准则与命脉。设计美学规律是研究设计表现形式的美学特征,探讨其设计规律、艺术思维、表现形式与设计方法的学科。它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美学经验及美学规律的基础上,针对设计的特殊性、情感性、文化性等方面总结归纳,并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逐步提炼出具有创造性思维方法与表现技法的设计艺术美学规律。汽车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是依据这些设计美学规律,来提高美的创造能力和对形式变化的敏感性,以指导汽车造型设计。 所谓的汽车机械美学是指在研究汽车的产品设计美学规律的一种理论学说,其主要的创始人为勒·柯布西耶。作者在瑞士的工艺美术学校中接受培训,后被派往维也纳学习和工作。童年前往德国开始做机械的美学设计,深受德国设计思想的影响。不久之后去往法国,在法国认识了柏拉图等一批思想家和艺术家。七年之后,在发过发表了著名的《走向新建筑》,正是将机械中的美学开始提出,同时也首次将文化因子纳入美学之中。在书中,作者高度的赞扬了汽车设计的美,同时提出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正在发现不同的美学,并将这些美学强烈的融入到汽车、轮船的设计之中。同时在这个时期,基于功能主义,笔者提出了现代汽车设计的双重原则:一方面是通过经验满足客户的需求,另外一个方面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触动心灵感觉。这充分体现出文化因子开始融入机械美学中去。 2 汽车美学的发展 随着工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作为人类利用和改

汽车造型的历史演变

汽车造型的历史演变 汽车的历史。在一个多世纪的演变过程中,汽车的形状也是经历了几个时代的变迁。从粗糙的“马车”到火柴盒般的箱形汽车,再到很卡通的甲壳虫汽车,还有船型、鱼型、楔型,汽车的身材越来越好看,线条越来越代美。 “马车”的年代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一批汽 车制造公司,除戴姆勒和奔驰各自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 的汽车公司外,还有美国的福特公司、英国的劳斯莱斯公 司、法国的标致和雪铁龙公司、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等。 当时的汽车外形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造型。因此,当时人 们把汽车称为天马的“马车”。 箱形汽车的年代 马车型汽车很难抵挡风雨的侵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一种新型的福特T型车,这种车的车室部分很像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把这类车称为“箱型汽车”。这种车以其结构紧凑、坚固耐用、容易驾驶、价格低廉而受到欢迎,并以产量之高而著称于世。福特还首先采用“流水作 业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为今天的汽车生产所继 承。早期的箱型汽车以美国的福特T型车最为著名,年产量 达到30万辆,占美国汽车总产量的70%-80%。 此外,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雪佛莱部看准了用户多样化 的要求,于1928年制造出在散热器罩、发动机通风口和轮罩 上增加豪华装饰的汽车,从而博得了用户的欢迎。 流线型汽车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车速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作为高速车来讲,箱型汽车是不够理想的,因为它 的阻力大,大大妨碍了汽车前进的速度。所以人们又开 始研究一种新的流线型汽车。流线型车身的大量生产是 从德国的“大众”开始的。 1933年德国的独裁者希特勒要求保时捷(1875-1951) 设计一种大众化的汽车,保时捷博士设计了一种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甲壳虫外形的长处,成为同类车中之王,甲壳虫也成为该车的代名词。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甲壳虫型汽车直到1949年才真正大批量生产,并开始畅销世界各地,同时以一种车型累计生产超过二千万辆的记录而著称于世。 船型汽车 船型车改变了以往汽车造型的模式,使前翼子板和发 动机罩,后翼子板和行李舱罩溶于一体,大灯和散热器罩 也形成一个平滑的面,车室位于车的中部,整个造型很像 一只小船,所以人们把这类车称为“船型汽车”。这种车

汽车外部造型设计发展与审美

汽车外部造型设计发展与审美对于设计美学的应用(班级学号:2008013223 姓名:谷梦若) 关键词:汽车外部造型设计、汽车外部造型审美;设计美学 摘要:汽车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她不仅仅是工具,更成为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设计良好的汽车外部造型能有效地吸引消费者,更会成为设计史上的传奇。汽车外部造型设计在汽车发展过程中有多次明显的变革,这其中原因很多,总结起来是设计美学的应用和物理学(自然科学)进步的结果,且两者密不可分,将设计美学和物理学结合论述便能阐述其中的原因。 正文:自1996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发明第一辆汽车以来,汽车经历百余年的发展,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汽车的外部造型设计经过数次变革,从最早的马车状设计,先后共经历了箱形、“甲壳虫”形、船形、鱼形、楔形及子弹头形共七次过度。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而主要因素有两点,首先自然科学和相关的技术在20世纪的飞速发展;其次设计美学在汽车外部设计上的应用。这两者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缺一不可。 一、汽车外部造型设计的变革 在汽车发展的历程中每一次变革都有那一时代的经典车型,美国科学教育频道“Discovery”对这些车有特别的称呼——“大众情人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箱型”车的代表为福特T型车;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甲壳虫”型车的代表为大众甲壳虫(大众甲壳虫一直流行至今,是汽车设计史上的一个传奇);“船型”首推1977年意大利跑车品牌玛莎拉蒂生产的“美迪琪”;“鱼型”最引起消费者轰动的是1965年福特出品的“野马”,其以视觉上的美感轻易地博得了消费者的心,时至当代任然有1965年型“野马”的忠实拥护者;“楔形”车多应用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赛车和跑车上,其中意大利跑车品牌法拉利在那一时代经典造型便为楔形。 以上车型的出现,与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有关,随着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研究,流线型造型设计首先出现在火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上。1930年德国设计制作了螺旋桨机车(轨道飞艇),该机车具有比较完美的空气动力学造型。1931年试行,其时速达到230km/h,但是未能实际应用。 其实早在十九世纪后期便有设计人员发现空气阻力对汽车速度和性能的重要影响,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一位名Amédée Bollée设计师制造了鱼雷形状的半流线型汽车,采用倾斜风挡。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流线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汽车造型论文

《车辆造型》读书报告

1.学习《车辆造型》课程的目的及要求; 汽车自诞生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以及楔型汽车等六个阶段的演变。本文详细阐述介绍了各历史时期汽车的风格特点及与经济性的关系和现代汽车车身造型的选择,以便我们在设计汽车车身造型时有所参考并合理想象,从而设计出理想的车型。 随着汽车开始普遍走入人们的生活,汽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其个性的造型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好的造型设计还能更好的发挥汽车的性能。汽车车身造型设计是汽车车身设计的开始,也是整个汽车设计的开始,好的汽车造型设计也是塑造一个汽车自主品牌的关键因素。 2.车辆造型的主要内容与工作程序; 汽车造型设计主要包括汽车外观造型设计和室内造型设计两部分 1.外观造型设计 汽车的外观造型设计主要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 ①汽车车身的总布置——决定车的比例、尺度 不同用途的汽车总布置设计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类车,因其用途和性能要求不同,所选各总成的类型及尺寸不同,其总布置也是不尽相同的。经过总布置设计,汽车各部分总成的相对位置和乘客座位以及内部空间尺寸即可以确定,按这些总成的外部轮廓并考虑到适当的间隙,就可以确定汽车的基本形状。另外优先保证的性能要求不同,总体布置也是有区别的,因此就决定了汽车车身设计也是不同的。这也是决定汽车造型设计不同的重要原因。 为了获得完美的汽车外形,在汽车总布置设计阶段必须注意使汽车各块形体相互协调,符合比例规律。显然,汽车的总体布置与匀称美观的比例之间是有矛盾的,既不能使汽车因追求完美的比例而严重损害汽车的功能,同样也不能想象在一个比例尺寸完全不协调的结构上可以制造一个完美的车身形体。在这个阶段就需要汽车造型设计人员与结构设计人员充分合作,深入掌握双方要求的要点,做到顾大局、视整体,从整车的实用与美观的双重要求出发,合理的解决汽车的结构性能与美观的形体之间的矛盾。 ②汽车的表面形状——决定汽车的形态特征 汽车表面形状,主要是汽车车身的表面覆盖件的形状,而线条构成赋予了汽车外形覆盖件具体的形状,也就是形成汽车的雕塑形象。这是在总布置设计基本完成之后,进一步使汽车外形获得精准的曲线形状的阶段,这一阶段要解决的正是美学和样式问题、车型的继承性和风格问题。汽车的表面形状决定了汽车的形态特征,其所涉及的美学和样式问题,既取决于空气动力学在汽车外形设计中的应用,又取决于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以及各国家、民族、甚至生产厂家的具体风格,还取决于车身表面大型覆盖件的生产工艺 ③汽车的外部装饰——进一步衬托、渲染造型 汽车的外部装饰主要是对汽车造型进行进一步的衬托和渲染,主要有水箱罩、保险杠、

汽车车身造型中的美学原则

汽车车身造型中的美学原则 学号:S1******* 姓名:华长星 日期:2012年4月18日

汽车车身造型中的美学原则 摘要:汽车造型设计是根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来塑造最理想的车身形状。汽车造型设计是汽车外部和车厢内部造型设计的总和。它不是对汽车的简单装饰,而是运用艺术的手法科学地表现汽车的功能、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 关键词:汽车造型美学原则 在本文主要探讨有关车身造型中的美学艺术原则。人的美感,是一种精神活动。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接受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无数刺激,并且学会把各种感觉联系起来,形成对外部世界的信号系统。这种与外界的联系,在人脑子里构成一定的概念和情趣,表现一定的反射。当某种形象重复再现时,就会激起这种概念和情趣,导致兴奋或愉快。 人的审美态度是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由于人的社会经历不同,因而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见解也各有所异。但并非人类对客观事物没有审美标准。由于每个人都生在活在社会之中,这种因人而异的审美个性又必然寓于社会的共性之中,受到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表现为一定的倾向性和一致性。因此对于特定时代和社会环境及特定的人群,总会存在共同的审美标准。 人们对汽车造型的审美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虽然有其多方面的因果关系,但从造型艺术的观点来看仍可以做出归纳。 一、整体统一 1.整体感 艺术作品中如果随便把各个局部毫无联系地凑合到一起,这个作品的效果不可能获得整体感。例如某一房间内的陈设都是精制的,但其各件物品的造型之间没有联系,而是凑合在一起,就不可能获得整体感。整体感的产生是由于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呼应,从而组成整体。这样才可能反映出一定的主题和它的构思内容,才可以产生艺术感染力。整体包括局部,,局部又表现整体。整体与局部相辅相成,不可脱节。表现整体感要避免: (1)各个局部平均对待,一律突出表现,形成多中心或互相竞争局面,造成模糊紊乱的感觉。 (2)过分表现某个局部,喧宾夺主。

论述关于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

摘要 1885年卡尔·奔驰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油汽车,20世纪前期汽车的基本构造已经全部发明出来后,汽车开始向多样化的实用性发展。汽车设计者们开始着手从汽车外部造型上进行改进,并相继引入了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人体工.程学以及工业造型设计(工业美学)等概念,力求让汽车能够从外形上满足各种年龄、各种阶层,甚至各种文化背景的人的不同需求,使汽车成为真正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最佳表现形象,汽车车身的造型也从马车型——箱式车身——甲壳虫车身——船形车身——鱼形车身——楔形车身——多用途轿车的演变,最终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关键词】汽车车身造型美学空气动力学

目录 摘要 (1) 第1章绪论 (3) 第2章汽车车身造型的演变 (4) 2.1马车型汽车 (4) 2.2 箱型汽车 (4) 2.3甲壳虫型汽车 (5) 2.4船形汽车 (5) 2.5鱼形汽车 (6) 2.6楔形汽车 (6) 第3章当代及汽车车身造型特点 (8) 3.1 设计合理... . (8) 3.2 良好的安全性... (8) 第4章未来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趋势... ..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语 (12)

第1章绪论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汽车设计师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汽车的机械工程学的发展和革新上。到了20世纪前半期,汽车的基本构造已经全部发明出来后,汽车设计者们开始着手从汽车外部造型上进行改造,并相继引入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人体工程学以及工业造型设计等概念,力求让汽车能够从外形上满足各种年龄、各种阶层,甚至各种文化背景的人的不同需求,使汽车成为真正的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最佳表现形象,继而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汽车车身不仅起到了容纳旅客和货物,还是保护运送对象免受风沙雪等自然侵袭或人为侵害,减少汽车的空气阻力等作用。同时,它的造型又是汽车的功能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成为一个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生动的综合反映。 在汽车工业百年发展中,其汽车车身造型从马车型——箱式车身——甲壳虫车身——船形车身——鱼形车身——楔形车身——多用途轿车的演变。车身造型演变最具直观感和特色性。汽车作为一种商品、一种交通工具,首先就是要向人们展示它的外形,外形的美观度、讨喜性直接影响着某一款车或者是汽车厂商的命运。汽车外形设计,专业的说法叫汽车造型设计,是根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塑造出最理想的车身形状。汽车造型的目的是以美去吸引和打动观者和购买者,使其产生购买欲望。

汽车车身设计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结课论文 汽车车身设计的发展变化 及其意义

引言 当我们看到一辆汽车时,第一时间就会注意到它的外形。往往外形帅气、漂亮,线条流畅的汽车能最先抓住大众的眼睛。汽车设计中车身造型设计属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范畴,它有别于工程技术设计的“硬设计”,其目的是使汽车能尽量完美地体现他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充分满足人们实用和审美两方面的需求,属于设计中的软设计。 汽车造型设计应该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审美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产品达到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的高度统一,人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成为表达人类感情的“符号”。汽车造型设计是科学的理智和艺术的感情为一体的创造性设计。 而在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对汽车的车身设计也越来越看重。 正文 汽车的汽车自诞生至今经历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和楔形汽车。 马车型汽车时代 最早出现的汽车,其车身造型基本沿用了马车的形式,因此称为“无马的马车”,英文名“Sedan”就是指欧洲贵族乘用的一种豪华马车。1908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生产了著名的T型车,最初是一种带布篷的小客车,成为马车型汽车的代表。汽车的马车型时代,由于汽车没有自己的造型风格,所以也可以说是汽车造型的史前时代。 箱型汽车 1986年,法国人本哈特和拉瓦索生产了世界上首辆封闭式汽车,也箱形汽车的开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一种不同于马车型的汽车,其外型特点很箱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因此被称为“箱型汽车”。箱型汽车重视了人体工程学,内部空间大,乘坐舒适,有活动房屋的美称。但是,空气阻力大,妨碍了汽车前进的速度,为汽车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汽车参数配置介绍

一、汽车基本参数 汽车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已经与当今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日益普及化,人们对了解汽车各项相关专业知识的渴望也日益迫切。虽然现在像新浪汽车网站,都有一套庞大的汽车数据库系统供大家查询,但是一些对汽车不是很了解的朋友,面对一大堆陌生的参数,肯定会晕头转向。 为此,我们将对汽车车型数据库中的参数进行详细的解释,以便大家能够更简便地使用车型数据库,同时也能提高很多朋友对于汽车的了解。 ■长×宽×高 顾名思义,所谓的长宽高就是一部汽车的外型尺寸,通常使用的单位是毫米(mm),具体的测量方法是这样的: 车身长度定义为:汽车长度方向两个极端点间的距离,即从车前保险杆最凸出的位置量起,到车后保险杆最凸出的位置,这两点间的距离。 车身宽度定义为:汽车宽度方向两个极端点间的距离,也就是车身左、右最凸出位置之间的距离。根据业界通用的规则,车身宽度是不包含左、右后视镜伸出的宽度,即后视镜折叠后的宽度的。 车身高度定义为:从地面算起,到汽车最高点的距离。而所谓最高点,也就是车身顶部最高的位置,但不包括车顶天线的长度。 车身数据

■轴距 简单地说,汽车的轴距是同侧相邻前后两个车轮的中心点间的距离,即:从前轮中心点到后轮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前轮轴与后轮轴之间的距离,简称轴距,单位为毫米(mm)。 根据轴距对汽车进行分类 轴距是反应一部汽车内部空间最重要的参数,根据轴距的大小,国际通用的把轿车分为如下几类: 微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400mm以下的车型称为微型车,例如:奇瑞QQ3、长安奔奔、吉利熊猫等,这些车的轴距都是2340mm左右,更小的有 SMART FORTWO,轴距只有1867mm。 小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400-2550mm之间的车型称为小型车,例如:本田飞度、丰田威驰、福特嘉年华等。 紧凑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550-2700mm之间的车型称为紧凑型车,这个级别车型是家用轿车的主流车型,例如:大众速腾、丰田卡罗拉、福特福克斯、本田思域等。 中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700-2850mm之间的车型称为中型车,这个级别车型通常是家用和商务兼用的车型,例如: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大众迈腾、马自达6睿翼等。 中大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850-3000mm之间的车型称为中大型车,这个级别车型通常是商务用车的主流车型,例如:奥迪A6、宝马5系、奔驰E级、沃尔沃S80等。需要说明的是:通常的中大型车轴距都在2900mm左右,不过由于中国人比较喜欢大车,所以很多车型到中国来都进行了加长,轴距都达到了 2950mm以上,个别车型轴距达到了3000mm以上,例如宝马5系的轴距为3028mm,所以在国内,我们到很难见到不加长的中大型车了。 豪华车: 通常指轴距在3000mm以上的车型称为豪华车,这个级别车型通常就是富豪们选择的车型了,价格基本都在百万元以上,例如:奔驰S级、宝马7 系、奥迪A8等。而在豪华车这个分类中还有一个小群体,我们不妨称之为超豪华车吧,他们的轴距通常都在3300mm以上,价格动则几百甚至上千万,数量稀少,主要有三个品牌:劳斯莱斯、宾利和迈巴赫。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给大家说明一下,根据各国车型的特点,一般同一类型的车型,欧洲品牌车型的轴距比较小,而美国品牌车型的轴距比较大,日韩系车是中间水平。

23 汽车造型设计技术与方法

23 汽车造型设计技术与方法 2.3.1 汽车造型必需遵循的法则 (1) 汽车用户需求 用户就是上帝一直是各行各业服务的宗旨。同时不同民族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英国人比较保守、怀旧,法国人浪漫、幽雅,德国人稳重、敬业,意大利人热情、奔放。中国人喜欢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因此不同国家的汽车品牌具有自己的特色。此外,汽车车身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代的变迁。从粗糙的“马车”到火柴盒般的箱形汽车,再到很卡通的甲壳虫汽车,还有船型、鱼型、楔型,汽车的身材越来越好看,线条越来越代美。这就说明汽车造型和汽车设计必需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民族文化。 (2) 法规需求 为保证汽车的安全形式和实用,各国汽车组织和政府颁布相关法规规定汽车的设计强制性标准、实用功能,确保汽车能满足各种形势下的需要。通常相关法规有汽车安全法规、汽车排放、汽车报废、质量认证和强制性检验法规等。与造型有关的是视野,前后保险杠,灯具,牌照尺寸和碰撞安全性等 (3) 技术进步 过去(1990年前),新型轿车从构思到试产一般要经历四至五年,1995年后,尤其现在运用了计算机,仅需要二年或更少的时间。这就说明了现代新技术的进步是汽车设计的有力支持和强劲的手段。CAD/CAE/CAM/PDM 软件的出现和使用使汽车的造型和设计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汽车设计手段不仅更加快捷和方便,也使原来不可能的设计方法成为可能。虚拟现实的设计技术模拟汽车的视觉效果以及汽车的操纵环境,大大降低了汽车设计过程中试制的费用,同时提高了汽车的设计质量和水平。CAD曲面光顺软件使汽车曲面质量有了质的提高,达到了A级曲面水平. 由于技术进步,造型设计可以通过数字化曲面构造,然后数控加工模型,在数控模型上少量修改便定型是未来汽车开发的主要形式,因为可以大大缩短开发时间,和提高开发质量. 2.3.2 汽车造型设计方法与步骤 (1) 造型设计内容与流程 造型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如表2.3.1所示

汽车造型发展史

汽车造型发展史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数量逐年增加。除了以往人们买车时关注的实用性,汽车的外形设计也成了车族们所最为关注的因素。就如汽车造型大师乔治亚罗所言:“造型设计决定这一款车的命运,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汽车的造型是尤为重要的。 迈入2010回顾一百多年来汽车外观造型的变化才发觉汽车已经变了那么多。人们的用车习惯总是在不停的变化,以国内目前还不算成熟的汽车消费市场为例,从刚开始的崇尚实用为主,到如今的崇尚舒适;从完全摒弃两厢车到两厢车大行其道,汽车造型的发展也同时反映了当时的审美取向和实际要求。如今再来细细品味汽车造型走过的路程,也别有一番滋味。 汽车作为一种商品,首先向人们展示的就是它的外形,外形是否讨人喜欢直接关系到这款车子甚至汽车厂商的命运。汽车的外形设计,专业的说法叫做汽车造型设计,是根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来塑造最理想的车身形状。汽车造型设计是汽车外部和车厢内部造型设计的总和。它不是对汽车的简单装饰,而是运用艺术的手法、科学地表现汽车的功能、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汽车造型的目的是以美去吸引和打动观者,使其产生拥有这种车的欲望。汽车造型设计虽然是车身设计的最初步骤,是整车设计最初阶段的一项综合构思,但却是决定产品命运的关键。汽车的造型已成为汽车产品竞争最有力的手段之一。汽车造型主要涉及科学和艺术两大方面。设计师需要懂得车身结构、制造工艺要求、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学、声学和光学知识。同时,设计师更需要有高雅的艺术品味和丰富的艺术知识,如造型的视觉规律原理、绘画、雕塑、图案学、色彩学等等。 自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便开始了其漫长的进化之路。从整体来看,一百多年来,汽车造型的的变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流线型汽车,船型汽车,楔型汽车到现在的复合型汽车等。下面就具体看一下汽车造型的发展史。 马车型汽车·汽车造型的开始 我国古代早有“轿车”一词,是指用骡马拉的轿子。当西方汽车大量进入中国时,正是封闭式方形汽车在西方流行之时。那时汽车的形状与我国古代的“轿车”相似,并与“轿车”一样让人感到荣耀。于是,人们就将当时的汽车称为轿车。最早出现的汽车,其车身造型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形式。18世纪这种车传到美国后,也只有纽约、费城等少数大城市中的富人才有资格享用。1908年福特推出T型车时,车身由原来的敞开式改为封闭式,其舒适性、安全性都有很大提高。 箱型汽车·设计的民主运动 箱型汽车投入使用是建立在巴德制造工艺与流水线结合的基础上,以福特T型车为主,1915~1930年代,箱型车一直都唱主角。 1915年,福特T型车首次将简陋的帆布篷换成木制框架的箱型车身,宣布了车身外形设计的开端。满足了遮风挡雨的基本功能,随着汽车从富人的玩具变成了平民运输代步的工具,乘客舱的后面加设了行李舱,形成了箱型车方方正正的造型。在大型豪华车领域,为打破箱型的单调和呆板,色彩、图案与装饰已成为造型之焦点,1927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建立“色彩与艺术”部,哈里·厄尔出任主管,标志着职业造型设计师走人汽车行业。 甲壳虫型汽车 1934年,流体力学研究中心的雷依教授,采用模型汽车在风洞中试验的方法测量了各种车身的空气阻力,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试验。193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首先采用了流线形的车身外形设计。1937年,德国设计天才费尔南德·保时捷开始设计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从20世纪30年代流线形汽车开始普及到40年代末的20年间,是甲壳虫形汽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