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普雄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

初步设计

第二卷技术部分

第三册变电工程

二〇一一年九月

普雄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

初步设计

第二卷技术部分

第三册变电工程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写:

二〇一一年九月

第二卷第三册变电工程

目录

变电站设计技术 (4)

1 概述 (4)

1.1 主要设计原则 (4)

1.2气象条件 (5)

2 建设规模 (6)

3.变电站主体专业工程设计 (6)

3.1接入系统 (6)

3.2电气主接线 (7)

3.3 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型式及设备选择 (7)

3.3.1短路电流计算 (7)

1)计算依据及参数 (7)

2)计算结果 (7)

3.3.2.电气设备选择 (8)

3.4 电气总平面 (8)

3.5 防雷接地、照明及站用电 (9)

3.5.1 过电压保护 (9)

3.5.2 防雷 (9)

3.5.3 接地 (9)

3.5.4 站用电 (9)

3.5.5 照明 (9)

3.5.6 检修、通风 (10)

3.5.7 电缆设施及电缆防火 (10)

3.5.8 电气一次设备工程量表 (10)

3.6 电气二次 (12)

3.6.1.全站控制监测系统(1套) (12)

3.6.2.继电保护 (13)

3.6.3 调度自动化 (15)

1)调度关系 (15)

2)远动系统 (16)

3)网架现状 (17)

4)调度数据网 (17)

5)调度端接口 (18)

3.6.4.电能量采集管理系统 (18)

1)电能计量关口设置 (18)

3.6.5 一体化电源系统 (19)

3.6.6.微机五防 (20)

3.6.7.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 (20)

(1)安全、防盗监控 (21)

(2)设备监视 (21)

(3)电网应急指挥及演习 (21)

3.6.8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22)

3.6.9设备状态检测 (22)

3.6.10设备清单 (22)

3.7 站内通信及自动化 (23)

3.7.1概述 (23)

3.7.2系统通信 (25)

3.7.3站内通信 (32)

3.7.4设备材料表 (33)

3.7.5投资估算 (35)

4 节能、抗灾措施分析 (35)

(2) 基坑开挖 (37)

(3) 塔基排水 (37)

5土建部分 (37)

5.1概述 (38)

5.2站区总布置与交通运输 (38)

5.3建筑 (39)

5.4结构 (40)

5.5采暖、通风 (41)

5.6给水、排水 (42)

5.7围墙、大门 (43)

6 消防 (44)

6.1 化学灭火器的配置 (44)

6.2 建筑消防 (45)

6.3 主变压器消防 (45)

普雄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

变电站设计

1 概述

1.1 主要设计原则

本工程设计执行现行国家及行业的相关设计规程、规范(技术标准),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如下:

GB50059-92 35—110千伏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60-92 35—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DL/T5056-1996 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

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11022 高压断路器通用技术条件

GB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T 15544-1995 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GB50062-9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50229-199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50217-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1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50062-199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50227-199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50260-1996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J 16-19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2001年版)

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定

DL/T 5147-2001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DL/T 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

DL 5103-1999 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

DL 5134-2002 变电所给水排水设计规程

DL/T 5222-2005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44-1995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NDGJ 96-1992 变电所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建筑、消防、环保等其它现行行业标准

1.2气象条件

根据本线路调查资料,结合全国典型气象区的划分,确定本工程线路设计用气象条件如下表:

表1 工程沿线参证气象站一般气候条件统计表

项目单位越西站

观测场标高m 1659.0

年平均气压hpa 832.2

气温

年平均气温℃13.2 极端最高气温℃34.5 极端最低气温℃-8.5 最冷月平均气温℃ 4.1

湿度

平均相对湿度%74 冬季平均相对湿度%68

风速年平均风速m/s 1.4 最大风速m/s 17.0

降雨

年平均降雨量mm 1118.3 一日最大降雨量mm 160.1

天气年平均雨日数 d 162.5

日数年平均雾日数 d 1.2 年平均积雪日数 d 5.2

年平均冰雹日数 d 1.1

年平均大风日数 d 10.4

年平均雨凇日数 d /

年平均雷暴日数 d 75.9

年最多雷暴日数 d 98

其它最大积雪深度cm 16 最大冻土深度cm /

2 建设规模

本站110kV侧终期采用单母线接线、35kV终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10kV终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建设规模如下:

主变容量:最终2×25MVA,采用三相三绕组有载调变压器。

电压等级:110/35/10.5kV;

110 kV出线:本期出线2回,最终出线4回。110kV接线形式本期为单母线接线,最终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采用户外敞开式布置形式。

35kV进线:本期进线1回,最终4回,35kV接线形式为单母线分段接线,采用户内布置形式。

10 kV出线:本期出线1回,最终6回;10kV接线形式本期为单母线分段接线,采用户内布置形式。

3.变电站主体专业工程设计

3.1接入系统

3.1.1工程概况

普雄变电站是普雄河干流电站的汇集点。普雄河干流共分七级开发,总装机容量67.9MW,分别为依呷电站(2.5MW),尔普电站(10MW),永兴一级电站(4MW),永兴二级电站(4MW),普雄一级电站(6.4MW),普雄二级电站(11MW),铁西电站(6MW)。普雄变电站电力送出方案涉及的范围是除已投产的铁西电站以外的其他六级电站,总容量37.9MW。

3.1.2接入系统

根据《关于凉山州普雄河流域梯级电站互联及电力送出方案的批复》和结合越西县电网现状,作普雄110kV变电站接入系统方案:

1)在普雄镇北侧新建一座普雄110kV变电站,通过一回110kV线路接入越西220kv 变电站。

2)依甲、尔普电站通过一回35kV线路串接入普雄110kV变电站。

3)普雄一级、普雄二级、永兴二级各出一回35kV线路接入永兴一级电站,永兴一级电站汇集电力后通过一回110kV线路接入普雄110kV变电站。

3.2电气主接线

3.2.1.方案比较见电气主接线方案比较图。

3.2.2电气主接线

本站110kV侧终期采用单母线接线、35kV终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10kV终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建设规模如下:

1)主变:

容量:最终2×25MVA,采用三相三绕组有载调变压器。

电压等级:110/35/10.5kV;

2)110kV出线:

本期进线1回,出线1回,110kV接线形式本期为单母线接线,采用户外敞开式布置形式。

3)35kV进线:本期进线1回,最终4回,35kV接线形式为单母线分段接线,

采用户内布置形式。

4)10kV侧:

进线:本期无进线回路。

出线:本期出线1回,最终6回;10kV接线形式本期为单母线分段接线,采用户内布置形式。

5)详见普雄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

3.3 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型式及设备选择

3.3.1短路电流计算

1)计算依据及参数

a电气主接线。

b短路点的确定:为了选择、校验电气设备所需的最大短路电流值,短路点选择任一主变高压侧为d-1点, 主变中压侧为d-2点, 主变低压侧为d-3点。

c按网络等值阻抗法计算(采用标幺值计算)。

d系统基准容量100MVA。

e变压器主要参数:T1=T2=25MVA Uk(I-II)= 18%, Uk(I-III)=10.5%, Uk(II-III)=6.5%,

2)计算结果

短路点

短路点

平均电压

(kV)

I"(kA) I

4

(KA)

三相短路电流

冲击值

i

ch

(KA)

(完整版)110kv变电站一次电气部分初步设计

110kv变电站一次电气部分初步设计 毕业设计 题目110KV变电站一次电气初步设计 学生姓名谭向飞学号20XX309232 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班级20XX3092 指导教师陈春海评阅教师完成日期 20XX 年11月6日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课题任务书 课题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谭向飞陈春海 110kV 变电站一次电气初步设计专业指导人数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班号 20XX3096 课题概述:一、设计任务 1.选择110kV变电站接线形式; 2.计算110kV变电站的短路电流; 3.选择110kV变电站的变压器,高/低压侧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并校验。二、设计目的掌握变电站一次电气设计的计算,能选择电气设备。三、完成成果110kV变电站一次电气接线及设备选择。 I 原始资料及主要参数: 1、110kV渭北变所设计最终规

模为两台110/10kV主变,110kV两回进线路,变压器组接线线,10kV8回馈线,预计每回馈线电流为400A, 2、可行研究报告中变压器调压预测结果需用有载调压方式方可满足配电电压要求,有载调压开关选用德国MR公司M型开关,#2主变型号SZ9-40000/110, 5×110+-32%/,YNd11,Uk%=。 3、110kV配电装置隔离开关GW5-110ⅡDW/630;断路器3AP1-FG-145kV, 3150A﹑40kA;复合绝缘干式穿墙套管带CT 2×300/5;中心点隔离开关GW13-63/630,避雷器HY5W-108/268及中心点/186。 4、出八回线路、10kVⅡ段母线设备﹑变二侧开关分段以及电容补偿。10kV断路器选用ZN28E-12一体化弹簧储能操作,支架落地安装;主变10kV 侧及分段隔离开关用GN22-10G手动操作;10kV线路及电容器隔离开关用GN19-10Q手动操作;出线CT两相式,二组次级绕组,用作测量和保护;电容器回路三相式;变二侧CT 三组次级用作测量﹑纵差﹑过流及无流闭锁。参考资料及文献: 1、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2、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3、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 4、中小型变电所实用设计手册丁毓山主编 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6、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8、并联电容器装置的电压、容量系列选择标准设计成果要求: 1、说明书:≥6000 字 2、图纸:A3 号 1 张号张号张 3、实习报

110KV变电站设计文献综述

110KV变电站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首先根据任务书上所给系统与线路及所有负荷的参数,分析负荷发展趋势。从负荷增长方面阐明了建站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拟建变电站的概括以及出线方向来考虑,并通过对负荷资料的分析,安全,经济及可靠性方面考虑,确定了110kV以及站用电的主接线,然后又通过负荷计算及供电范围确定了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号,同时也确定了站用变压器的容量及型号,最后,根据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及短路计算的计算结果,对高压熔断器,隔离开关,母线,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进行了选型,从而完成了110kV电气一次部分的设计。 关键词:变电站变压器接线 1变电站的概述 纵观20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电力的使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发电厂、变电站分工完成整个电力系统的发电、变电和配电的任务,而变电站更是电力工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由于变电站的设计内容多,范围广,逻辑性强,不同电压等级,不同性质负荷的变电站设计时所侧重的方面不一样。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等级、汇集电流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我国电力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系统容量越来越大,短路电流不断增大,对电气设备、系统内大量信息的实时性等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制造、材料行业,尤其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的变电技术也有了新的飞跃。对变电站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我们知识应用水平。 结合我国现状,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提供充足.可靠.优质.廉价的电能,因此新建变电站应充分体现出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先进性。在此我为满某地区重点需要,提高电能的质量。我拟建一座110KV变电站。 110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的内容 通过查阅书籍,了解了电力工业的有关政策,技术规程等方面的知识,理清自己的设计思路,清楚设计任务,如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设备的选择,防雷接地等,涉及以下内容: 1 现代电力系统是一个巨大的、严密的整体。各类发电厂、变电站分工完

110kV变电站调试送电方案

XXXXXXXXXXXX110KV变电站系统调试送电方案

目录 一、简介 二、110KV系统调试 三、主变压器调试 四、10KV系统调试 五、110KV、10KV主变压器保护试验 六、110KV、10KV主变压器系统受电

一、变电站简介 建设规模: 本次新建的XXXXXXX110kV变电站作为企业用电的末端站考虑。 主变压器:容量为2×16MVA,电压等级110/10.5kV。 110kV侧:电气主接线规划为双母线接线;110kV出线规划8回。 10kV侧:电气主接线按单母线分段设计,10kV出线规划39回。 10kV无功补偿装置:电容器最终按每台主变容量的30%进行配置,每台主变按4800kvar,分别接在10kV的两段母线上。 中性点:110kV侧中性点按直接接地设计,10kV中性点经过消弧线圈接地设计。 变电站总体规划按最终规模布置。 变电所位于电石厂区,其中占地面积1065平方米,主建筑面积为1473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框架防震结构, 主变压器选用新疆升晟变压器股份公司生产的两圈有载调压、风冷节能型变压器。 110KV设备选开关厂生产的SF6全封闭组合电器(GIS),10KV设备选用四达电控有限公司生产的绝缘金属铠装封闭式开关柜。110KV主接线为双母线、10KV系统主接线均为单线分段,微机保护及综合自动化。 110KV、10KV、主变压器系统的保护均采用南瑞继保公司生产的继电器保护综合自动控制系统。由昌吉电力设计院完成设计、安装、调试。由山东天昊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现场监理。 二、 110KV系统调试 110KV系统(图1)设备经过正确的安装后,应做如下的检查和测试: 1、外观检查:装配状态,零件松动情况,接地端子配置,气体管路和电缆台架有无损坏等。

110KV降压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

110KV降压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 一、变电站的作用 1.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 电力系统是由变压器、输电线路、用电设备组成的网络,它包括通过电的或机械的方式连接在网络中的所有设备。电力系统中的这些互联元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力元件,它们对电能进行生产(发电机)、变换(变压器、整流器、逆变器)、输送和分配(电力传输线、配电网),消费(负荷);另一类是控制元件,它们改变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同步发电机的励磁调节器,调速器以及继电器等。 2.电力系统供电要求 (1)保证可靠的持续供电:供电的中断将使生产停顿,生活混乱,甚至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形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停电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电力系统本身的损失。因此,电力系统运行首先足可靠、持续供电的要求。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电能质量包括电压质量,频率质量和波形质量这三个方面,电压质量和频率质量均以偏移是否超过给定的数来衡量,例如给定的允许电压偏移为额定电压的正负5%,给定的允许频率偏移为正负0.2—0.5%HZ 等,波形质量则以畸变率是否超过给定值来衡量。 (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电能生产的规模很大,消耗的一次能源在国民经济一次能源总消耗占的比重约为1/3 ,而且在电能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耗绝对值也相当可观。因此,降低每生产一度电能损耗的能源和降低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耗,又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变电站与系统互联的情况 1.待建变电站基本资料 (1)待建变电站位于城郊,站址四周地势平坦,站址附近有三级公路,交通方便。 (2)该变电站的电压等级为110KV,35KV,10KV三个电压等级。110KV是本变电站的电源电压,35KV,10KV是二次电压。 (3)该变电站通过双回110KV线路与100公里外的系统相连,系统容量为1250MVA,系统最小电抗(即系统的最大运行方式)为0.2(以系统容量为基准),系统最大电抗(即系统的最小运行方式)为0.3。

某110KV变电站试验方案

XXIIOkV变电站新建工程交接试验方案 批准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 编制_______________

2015年11月 XX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概况 1、工程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XXIIOkV变电站位于XX,距XX距离约120km。 站址地貌为河流堆积阶地与山前洪积扇交接地带,地形为斜坡坡脚与河床之间地带。场地地形开阔平缓,海拔2960m。 2、工程建设规模 1 )主变规模:最终 2 X 10MVA,本期2 X 10MVA。 2)出线: 110kV :最终出线4回;本期出线2回至XX220kV变电站; 35kV :最终出线4回,本期2回。 10kV :最终出线8回,本期4回。 3)低压侧无功补偿容量最终2*2Mvar,本期2*2Mvar。

高压试验方案 1、110kV主变试验方案: (1)、编制依据 1.1 GB50150 —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1.2《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1.3 DL409-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1.4出厂技术文件及出厂试验报告。 (2)、试验项目 2.1绝缘电阻及吸收比试验 2.2直流电阻试验 2.3接线组别及电压比试验 2.4介质损耗tg 3及电容量试验 2.5直流泄漏电流试验 2.6绝缘油试验 2.7有载调压切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2.8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 2.9检查相位 2.10交流耐压试验 2.11绕组变形试验 2.12互感器误差试验 (3)、试验现场的组织措施

3.1试验工作负责人: 负责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和执行以及现场工作的组织协调问题; 3.2试验安全负责人: 负责试验现场及周围的安全监督; 3.3试验技术负责人: 负责试验现场的技术问题; (4)、试验现场的技术措施 4.1变压器油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试验。 4.2断开三侧套管与引流线的连接,并将拆除后的引流线用绳索固定好, 引流线与套管的距离应满足试验要求,不得少于5米。 4.3电流互感器二次严禁开路。 4.4套管试验后末屏接地必须恢复。 4.5试验完毕或变更接线,应严格按照停电、验电、充分放电、挂地线的顺序进行,以防电击伤人。 4.6在被试设备和加压设备周围加装安全围栏并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 标示牌。 (5)、试验设备、仪器及有关专用工具 5.1交接试验所需仪器及设备材料:

最新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

110k V变电站初步设 计

一、可研阶段 1、变电站站址选择 应结合系统论证工作,进行工程选站工作。应充分考虑站用水源、站用电源、交通运输、土地用途等多种因素,重点解决站址的可行性问题,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常规变电站投资2200~2400万,其中土建部分500万左右,线路投资70万/公里(轻冰),110万/公里(重冰)。) 变电站选择应尽量避开基本农田,无法避让的应优先选用占地少的变电站技术方案。 1.1 基本规定 1.1.1 工程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站址选择过程概述。 1.1.2 根据系统要求,原则上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行的站址方案,如确实因各种难以克服的困难只能提供一个站址方案时,应提供充分的依据并作详细说明。 1.2 站址区域概况 1.2.1 站址所在位置的省、市、县、乡镇、村落名称。 1.2.2 站址地理状况描述:站址的自然地形、地貌、海拔高度、自然高差、植被、农作物种类及分布情况。 1.2.3 站址土地使用状况:说明目前土地使用权,土地用途(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地区人均耕地情况。 1.2.4 交通情况:说明站址附近公路、铁路、水路的现状和与站址位置关系,进所道路引接公路的名称、路况及等级。 1.2.5 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及可利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1.2.6 矿产资源:站址区域矿产资源及开采情况,对站址安全稳定的影响。1.2.7 历史文物:文化遗址、地下文物、古墓等的描述。 1.2.8 邻近设施:站址附近军事设施、通信电台、飞机场、导航台与变电站的相互影响;以及变电站对环境敏感目标(风景旅游区和各类保护区、医院、学校等)影响的描述。 1.3 站址的拆迁赔偿情况 应说明站址范围内己有设施和拆迁赔偿情况。 1.4 出线条件 按本工程最终规模出线回路数,规划出线走廊及排列秩序。根据本工程近区出线条件,研究确定本期一次全部建设或部分建设变电站出口线路的必要性和具体长度。 1.5 站址水文气象条件 1.5.1 水位:说明频率2%时的年最高洪水位;说明频率2%时的年最高内涝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对洪水淹没或内涝进行分析论述。 1.5.2 气象资料:列出气温、湿度、气压、风速及风向、降水量、冰雪、冻结深度等气象条件。 1.5.3 防洪涝及排水情况:应说明站区防洪涝及排水情况。(避免出现颠覆性条件) 1.6 水文地质及水源条件 1.6.1 说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情况等。 1.6.2 说明水源、水质、水量情况。 1.7 站址工程地质(避免出现颠覆性条件)

XX110KV变电站试验方案

XX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交接试验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5年11月

XX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概况 1、工程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XX110kV变电站位于XX,距XX距离约120km。 站址地貌为河流堆积阶地与山前洪积扇交接地带,地形为斜坡坡脚与河床之间地带。场地地形开阔平缓,海拔2960m。 2、工程建设规模 1)主变规模:最终2×10MVA,本期2×10MVA。 2)出线: 110kV:最终出线4回;本期出线2回至XX220kV变电站; 35kV:最终出线4回,本期2回。 10kV:最终出线8回,本期4回。 3)低压侧无功补偿容量最终2*2Mvar,本期2*2Mvar。

高压试验方案 1、110kV主变试验方案: (1)、编制依据 1.1 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1.2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1.3 DL409-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1.4 出厂技术文件及出厂试验报告。 (2)、试验项目 2.1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试验 2.2 直流电阻试验 2.3 接线组别及电压比试验 2.4 介质损耗tgδ及电容量试验 2.5直流泄漏电流试验 2.6 绝缘油试验 2.7 有载调压切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2.8 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 2.9 检查相位 2.10 交流耐压试验 2.11 绕组变形试验 2.12互感器误差试验 (3)、试验现场的组织措施 3.1试验工作负责人: 负责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和执行以及现场工作的组织协调问题;

3.2 试验安全负责人: 负责试验现场及周围的安全监督; 3.3 试验技术负责人: 负责试验现场的技术问题; (4)、试验现场的技术措施 4.1 变压器油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试验。 4.2 断开三侧套管与引流线的连接,并将拆除后的引流线用绳索固定好,引流线与套管的距离应满足试验要求,不得少于5米。 4.3 电流互感器二次严禁开路。 4.4 套管试验后末屏接地必须恢复。 4.5试验完毕或变更接线,应严格按照停电、验电、充分放电、挂地线的顺序进行,以防电击伤人。 4.6 在被试设备和加压设备周围加装安全围栏并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 (5)、试验设备、仪器及有关专用工具 5.1 交接试验所需仪器及设备材料:

变电站初步设计

xx 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 作者 xx 学号 xx 专业 xx 指导教师 xx 院系 xx xx年x月x日

摘要: 本文就是进行一个110kV变电站的设计首先根据任务书上所给系统与线路及所有负荷的参数,分析负荷发展趋势。从负荷增长方面阐明了建站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拟建变电站的概括以及出线方向来考虑,并通过对负荷资料的分析,安全,经济及可靠性方面考虑,确定了110kV,35kV,10kV以及站用电的主接线,然后又通过负荷计算及供电范围确定了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号,同时也确定了站用变压器的容量及型号,最后,根据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及短路计算的计算结果,对高压熔断器,隔离开关,母线,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进行了选型,从而完成了110kV电气一次部分的设计。 关键词:变电站变压器接线 目录 概述 (4) 1 电气主接线 (8) 1.1 110kv电气主接线 (8) 1.2 35kv电气主接线 (10) 1.3 10kv电气主接线 (11) 1.4 站用变接线 (13) 2 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 (15) 2.1 负荷计算 (15) 2.2 主变台数、容量和型式的确定 (16)

2.3 站用变台数、容量和型式的确定 (17) 3 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及短路电流的计算 (19) 3.1 各回路最大持续工作电流 (19) 3.2 短路电流计算点的确定和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19) 4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21) 4.1 高压断路器的选择 (22) 4.2 隔离开关的选择 (23) 4.3 母线的选择 (24) 4.4 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的选择 (24) 4.5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24) 4.6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25) 4.7 各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结果一览表 (27) 5 继电保护方案设计 (28) 6 电气布置与电缆设施............................................................(34)7 防雷设计 (36) 8 接地及其他 (38) 致谢 (40) 参考文献 (41) 附录I 设计计算书 (42) 附录II 电气主接线图 (49) 10kv配电装置配电图 (51) 概述 变电站主接线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1、运行的可靠;2、具有一定的灵活性;3、操作应尽可能简单、方便;4、经济上合理;5、应具有扩建的可能性。再根据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环境、负荷的性质、出线数目的多少、电网的结构等,确定110kV、35kV、10kV的接线方式,并对每一个电压等级选择两种接线方式进行综合比较,选出一种最合理的方式作为设计方案。最后确定:110kV采用双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35kV采用单母线分段带旁母接线,10k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负荷计算:要选择主变压器和站用变压器的容量,确定变压器各出线侧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首先必须要计算各侧的负荷,包括站用电负荷(动力负荷和照明负荷)、10kVφ负荷、35kV负荷和110kV侧负荷。考虑到该变电站为一重要中间变电站,与系统联系紧密,且在一次主接线中已考虑

推荐-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说明书 精品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教培中心教学点 毕业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

内容提要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次设计为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并绘制电气主接线图及其他图纸。该变电站设有两台主变压器,站内主接线分为110kV、35kV和10kV三个电压等级。各个电压等级分别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单母线分段带旁母线和单母线分段接线。 本次设计中进行了电气主接线的设计。电路电流计算、主要电气设备选择及效验(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母线等)、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设计及防雷保护的配置。 本设计以《电力工程专业指南》、《电力工程电气设备手册》、《高电压技术》、《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GB/T4728.13)》、《电力工程设计手册》、《城乡电网建设改造设备使用手册》等规范规程为依据,设计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经济技术政策,所选设备全部为国家推荐的新型产品,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经济合理。

目录前言 第一部分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说明书第1章原始资料 第2章电气主接线设计 第2.1节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第2.2节主接线的设计步聚 第2.3节本变电站电气接线设计 第3章变压器选择 第3.1节主变压器选择 第3.2节站用变压器选择 第4章短路电流计算 第4.1节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第4.2节短路电流计算的一般规定 第4.3节短路电流计算的步聚 第4.4节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第5章高压电器设备选择 第5.1节电器选择的一般条件 第5.2节高压断路器的选择 第5.3节隔离开关的选择 第5.4节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第5.5节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第5.6节高压熔断器的选择 第6章配电装置设计 第7章防雷保护设计 第二部分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计算书第1章负荷计算 第1.1节主变压器负荷计算 第1.2节站用变压器负荷计算 第2章短路电流计算 第2.1节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第2.2节站用变压器低压侧短路电流计算第3章线路及变压器最大长期工作电流计算第3.1节线路最大长期工作电流计算 第3.2节主变进线最大长期工作电流计算第4章电气设备选择及效验 第4.1节高压断路器选择及效验 第4.2节隔离开关选择及效验 第4.3节电流互感器选择及效验 第4.4节电压互感器选择及效验 第4.5节熔断器选择及效验 第4.6节母线选择及效验 第5章防雷保护计算 第三部分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图纸电气主接线图

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典型方案

二.A方案 2.4.1 发电机参数 (一)工程建设规模 a)主变压器:终期2×31.5MV A,本期1×31.5MV A; b)电压等级:110/35/10kV三级; c)出线回路数: 1)110kV出线: 终期4回,本期2回; 2)35kV出线: 终期8回,本期4回; 3)10kV出线: 终期12回,本期6回; 4)无功功率补偿: 终期4×3Mvar,本期2×3Mvar; (二)设计范围 1)本典型设计范围包括变电所内下列部分: a)电力变压器及各级电压配电装置,所用电系统设备,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装置,直流操作电源系统设备;相应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就地测量及控制操作设备,自动化系统设备以及电缆设施等。 b)与电气设备相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给水排水设施,通风设施,消防设施,安全防范及环境保护措施。 2)系统通信设施、所外道路、所外上下水系统、场地平整和特殊基础处理、大件设备运输措施等不纳入本典型设计范围。其中由于通信设施需根据外部通信系统条件确定,本典型设计中仅留布置安装条件,不作具体设计。 3)设计分界点 a)变电所与线路的分界点为:110kV、35kV配电装置以架空进线耐张线夹(不含)为界。10kV 配电装置以开关柜内电缆头(不含)为界。 b)进所道路设计以变电所大门为界,大门外不属本典型设计范围。 (三)设计条件 2.4.1 发电机参数 1)所址自然条件 环境温度:-10℃~40℃ 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35℃ 设计风速:30m/s 覆冰厚度:5mm 海拔高度:<1000m 地震烈度:6度 污秽等级:II级 设计所址高程:>频率为2%洪水位 凡所址自然条件较以上条件恶劣时,工程设计应作调整。 2)系统条件 按照系统的情况,设定110kV系统短路电流为25kA,要求10kV母线的短路电流不超过20kA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变电站试验和运维方案说明

35KV 变电站运行维护实施方案 一、说明: 1.1 编写依据:本方案包含变电站试验和运维方案两部分,因缺乏明确指导性的变电站电压等级、容量、系统设备配置、数量等信息,故在内容上使用通用性的标准,本方案仅供参考,具体需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1.2 参考标准: 变电站电气一次和二次图纸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J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17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54-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气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168-9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

二、运行维护管理的主要工作范围: 2.1 运行中的日常巡视检查;相关数据、参数、设备运行状况的记录及汇报。 2.2 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隐患、缺陷等异常情况的记录、汇报和处理。 2.3 设备出现故障或停运时的检修;计划中的检查性检修;突发性情况下的抢修。 2.4 检修或停运时对设备做各项对应性的试验、周期性试验。 三、运行维护工作的详细内容:其中包括运行中的日常检查和巡视、检修中检查项目和处理、停电和不停电时的消缺处理以及相应的周期计划。 3.1 一次主设备 3.1.1 变压器。充油电抗器呼吸器硅胶应定期检查,发现受潮或变色时应及时晾晒或更换;母线桥热缩检查等工作,接点检查,设备传动试验,示温腊片的粘贴等工作,结合设备停电工作进行。 3.1.2 设备接点的红外线测温工作,严格按照《红外线测温管理办法》执行。35KV 站每半年至少一次;每年7 月对站内设备接点进行红外线成像一次;新投运带负荷的变电站第一个月内进行一次同时,根据大负荷出现的时间特点应适当增加测温次数;发现接点发热时,缩短巡视周期,依据 负荷、温度变化跟踪测温,并做好记录 3.1.3 罐式断路器、端子箱、机构箱内的防潮及封堵设施定期维护、检查,根据防潮需要及时开启。端子箱、机构箱、通风控制箱定期清理,确保干净整洁,箱门轴润滑每季进行一次;变压器本体蛇皮

110kV降压变电站电气部分初步设计说明

前言 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可以巩固各课程理论知识,了解变电所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变电所电能分配等各种实际问题,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对电力工业的有关政策、方针、技术规程有一定的了解,在计算绘图、编号、设计说明书等方面得到训练,为今后从事供电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第一章:毕业设计任务 一、设计题目:110kV降压变电所电气部分初步设计 二、设计的原始资料 1、本变电所是按系统规划,为满足地方负荷的需要而建设的终端变电所。 2、该变电所的电压等级为110/35/10kV,进出线回路数为: 110kV:2 回 35kV:4 回(其中1 回备用) 10kV:12 回(其中三回备用) 3、待设计变电所距离110kV系统变电所(可视为无限大容量系统)63.27km。 4、本地区有一总装机容量12MW的35kV出线的火电厂一座,距待设计变电所12km。 5、待设计变电站地理位置示意如下图: :

6、气象条件:年最低温度:-5℃,年最高温度:+40℃,年最高日平均温度:+32℃,地震裂度6 度以下。 7、负荷资料 (1)正常运行时由110kV系统变电所M向待设计变电所N供电。 (2)35kV侧负荷: (a)35kV侧近期负荷如下表: (b)在近期工程完成后,随生产发展,预计远期新增负荷6MW。 (3)10kV侧负荷

(a)近期负荷如下表: (b)远期预计尚有5MW的新增负荷 荷 注:(1)35kV及10kV负荷功率因数均取为cosΦ=0.85 (2)负荷同时率:35kV:kt=0.9 10kV:kt=0.85 (3)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均取为T maX=3500小时/年 (4)网损率取为A%=5%~8% (5)所用电计算负荷50kW,cosΦ=0.87 三、设计任务 1、进行负荷分析及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台数和型号的选择。 2、进行电气主接线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主接线的最佳方案。 3、计算短路电流,列出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4、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5、绘制变电所电气平面布置图,并对110kV、35kV户外配电装置及10kV 户内配电装置进行配置。 6、选择所用变压器的型号和台数,设计所用电接线。 7、变电站防雷布置的说明。 四、设计成品 1、设计说明书一本。 2、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一张。 3、变电所电气总平面布置图一张。 4、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择结果表一张。 5、110kV出线及主变压器间隔断面图一张。

(推荐)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

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应用实例 传统的110kV变电站主要以户外设计和安装为主,占地面积大,且设备容易被腐蚀,尤其在高污秽地区,还极易造成污闪事故的发生。为了建设坚强电网,发挥规模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电网工程建设效率,国家电网公司在2005年提出“推广电网标准化建设,各级电网工程建设要统一技术标准,推广应用典型优化设计,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典型设计坚持以“安全可靠、技术先进、保护环境、投资合理、标准统一、运行高效”的设计原则,采用模块化设计手段,做到统一性与可靠性、先进行、经济性、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协调统一。 海阳市供电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电网公司的号召,积极推广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本文就海阳市供电公司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的应用实例予以阐述,以说明推广典型设计的重要意义。 1 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应用实列 海阳市供电公司2006年开始采用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3座110kV变电站的设计、建设工作。从实际效果来看,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以110kV望石变电站为例对典型设计进行分析。 110kV望石变电站位于海阳市新建的临港产业区,该区域规划面积较小,但是电力负荷较为集中。该区域包括以莱福士造船厂在内的多个用电大户正在兴建中,而山东核电设备制造公司已经投产。根据该区域负荷预测及用电负荷性质,海阳市供电公司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投资合理、运行高效的原则,结合该站用电负荷集中、土地昂贵、临近海边(Ⅳ级污秽区)、电缆出线多等客观事实,对110kV望石变电站作了如下设计。 该站为半户内无人值班变电站(半户内布置方式即除主变压器以外的全部配电装置,集中布置在一幢主厂房的不同楼层的电气布置方式),变电站主体是生产综合楼,除主变压器外所有配电装置均安装在综合楼内。以生产综合楼和主变压器为中心,四周布置环形道路,大门入口位于站区东南角,正对生产综合楼主入口。综合楼共两层,一层为10kV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接地变压器室及主控室,二层为110kV GIS室。 1.1 电气主接线 变电站设计规模及主接线。通过负荷资料的分析,考虑到安全、经济及可靠性,确定110kV变电站主接线。电气主接线图如图1所示。通过负荷分析和供电范围,确定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号,该设计中主变压器总容量为2×50MVA(110/10.5kV),一期(共两期)设计为1×31.5MVA(110/10.5kV),采用双绕组油浸自冷有载调压变压器。110kV出线共2回,一期1回,采用内桥接线方式。10kV出线共24回,一期24回,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无功补偿电容器为2×6000(3000+3000)kvar,分别接入10kV两段母线上。

110KV变电站检修作业施工方案

110KV变电站检修作业施工方案 第一部分主变吊芯检修及试验方案 本次需检修的电力变压器型号为SF7-80000/110kV—8000KVA ,该变压器已运行多年,需对其进行停电吊芯检修和相关性能试验。为保证检修试验工作的安全顺利实施,特编写此方案,参照执行。 一、编制依据: 1、GBJ148-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 工及验收规范》。 2、DL 408—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3、GBJ 147—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4、DL 5009.3—1997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部分) 5、DL/T 639—1997 SF6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 6、Q/CSG 1 0007—2004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7、Q/CSG 1 0004—2004 电气工作票技术规范 8、变压器制造厂家提供的说明书及有关资料。 二、吊芯检修环境的选择: 变压器吊芯场地周围的环境应清洁,为防止天气的骤变,可搭设防风防雨帆布棚。变压器周围应搭设便于检查、高度适宜的脚手架(上铺跳板)。抽芯要选择晴朗、干燥的无风天气进行。周围环境温度不低于0℃,器身温度不得低于环境温度,否则易将器身加热至高于环境温度10℃。在空气湿度为75%时,器身的露空时间不超过16小时。时间计算应在开始放油时开始。空气湿度或露空时间超过规定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调整的露空时间如下表: 三、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1、现场应准备灭火器和消防器材,20米以内严禁烟火。 2、检查器身时所用的器具应有防止坠落的措施,如:搬手上应以白布带套在手

110kv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

施工组织设计 批准: 审查: 校核: 编写:

3.1 工程概况 ** 水利枢纽施工供电110kv 变电站工程是为满足** 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用电而建设,该项目位于枢纽** 大桥左侧下游约200m 处。施工变电站的110kv 进线接于** 地区东笋变,施工变电站建成投产后,将枢纽右岸已建成的35kv 临时变电站设备搬迁至施工变电站合并运行,35kv 线路延伸过江进110kv 施工变作为枢纽施工保安电源。 本工程主要工程项目有: (1)35kv 施工供电备用线路工程; (2)110kv 施工供电线路工程; (3)110kv 施工变电站土建及安装工程; 3.2 施工布署 3.2.1 工程质量目标 满足国家或电力施工验收规范,做到:土建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85%以上;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整项工程质量等级达到优良。 3.2.2 工期目标 按招标范围的施工图纸工程内容及招标文件要求,计划总工期210 日历天。 3.2.3 安全目标 群伤群亡事故为零;

重大设备事故为零; 重大火灾事故为零; 轻伤事故率控制在5‰ 以内。 3.2.4 工程主要施工负责人简介 施工主要负责人简介见第二章中“ 2.4 拟投入本工作的主要人员表”。

3.2.5 施工工序总体安排 本工程的施工是在场地平整工作完成后进行。施工队伍进场后,先按施工总平面图 布置临时设施,并按平面布置要求对站内的主控楼基础和排水系统及110kv 线路工程进行施工,在主控楼基础和排水系统完成后即安排主控楼主体工程、设备基础、电缆沟、构 架基础等施工;最后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及站内各附属设施的施工。110kv 施工变电所建成投产后,即进行35kv 临时变电站搬迁工作。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安排电气预埋、接地等交 叉作业。 3.3 施工进度计划 根椐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计划2001 年5 月25 日开工,2001 年12 月20 日完工,总日历工期210 天,详细的施工进度见《** 水利枢纽施工供电110KV 输变电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

110kV变电所电气二次部分初步设计

110kV变电所电气二次部分初步设计 一、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课题的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国家提出了加快城网和农网建设及改造,拉动内需的发展计划,城网和农网110kV变电所的建设迅猛发展。在城市人口集中、高楼大厦林立、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城市的高低压线路走廊受到限制,给城市高低压网络的发展和变电所建设带来一定困难。农村自身的特点也给农网和变电所建设带来一定困难。如何设计城网和农网110kV变电所,是城网和农网建设、改造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毕业设计为邵阳学院二○○三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设计题目为:110kV变电站(电气二次部分)设计。此设计任务旨在体现自己对本专业各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自己对本专业各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检验本专业学习四年以来的学习结果,是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是对在大学几年所学知识的全面检查。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既有助于提高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以后在工作岗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环境。 目的意义:110kV变电所是电力配送的重要环节,也是电网建设的关键环节。变电所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灵活和经济运行,为满足城镇负荷日益增长的需要,提高对用户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增长需要,迫切要求增长供电容量,拟新建110kV变电所。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变电所的主要环节,电气主接线的拟定直接关系着全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确定,是变电站电气部分投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或更新传统的变电所二次系统,继而实现“无人值班”变电所已成为电力系统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20kV变电站高压试验方案

乌东德施工区左岸水厂高压电气 设备试验方案 $ > 批准:. 审核:. | 编写:. ~ 2014年11月7日 ;

一.概述 220kV变电站工程进行交接试验的高电压电气设备本期有:1号主变压器一台(1×180MVA),其中220kV部分:出线4回、1号主变间隔、母联间隔、Ⅰ、Ⅱ母线PT间隔等;110kV部分:本期3回、1号主变间隔、母联间隔、Ⅰ、ⅡPT间隔等;10kV户内包括1号主变进线柜、Ⅰ段母线PT柜、10回馈线柜、2个站用变柜、4组补偿电容器组柜、1个分段柜等;10kV户外1组1号主变出线干式电抗器,本期装设4×8Mvar补偿电容器组。 二、试验依据: 1、试验方案包括了该变电所主要的一次高压电气设备及其所有附件的一般交接试验,一次高压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等重大试验项目则另写方案。 2、试验依据为XX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XD —2009《电力设备交接和预 防性试验规程》(并参考国标《GB1208-1997》),其试验结果应符合XX 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XD —2009《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及该产品技术要求。 , 3、试验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高电压试验技术》的规定及相应产品技术 要求。 三.试验项目及要求: 1. 220kV主变压器 ⑴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交接时,110kV以上的变压器, 应在注油静置后、耐压和局部放电试验24h后分别进行一次, 各次无明显差异。 ⑵绕组直流电阻:各相绕组电阻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平均

值的2%,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平均值的1%。 ⑶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绝缘电阻换算至同一温度下,与前一次出厂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变化,一般不低于上次值的70%。 ⑷绕组连同套管的tgδ:20℃时不大于下列数值:110~220kV (20℃时)不大于%;35kV(20℃时)不大于%且tgδ值与出厂试验值或历年的数值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一般不大于30%) ⑸电容型套管主绝缘及电容型套管末屏对地绝缘电阻:主绝缘的绝缘电阻值大于10000MΩ;末屏对地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00MΩ ⑹! tgδ与电容量:交⑺电容型套管绝缘及电容型套管末屏对地 接时在室温下tgδ(%)不应大于规程规定及厂家要求;电容型套管的电容值与出厂值或上一次试验值的差别不超出±5%。 ⑻电容型套管中绝缘油溶解气体色谱分析:不超过规程要求。(厂家要求不能取油样时可以不做) ⑼变压器绝缘油试验,现场进行绝缘油的电气强度试验,标准电极下其击穿电压应大于40kV;注入设备前后的新油:要进行水溶性酸pH值、酸性mgKOH/g、闪点(闭口)℃、水分mg/L、界面张力(25℃)mN/m、tgδ(90℃)%、体积电阻率(90℃)Ω.m、油中含气量(体积分数) %、色谱等项目,取样后送广西中试所进行试验。 ⑽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高压绕组按中性点绕组出厂

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初设计

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初设计 A方案 (一)工程建设规模 a)主变压器:终期2×31.5MVA,本期1×31.5MVA; b)电压等级:110/35/10kV三级; c)出线回路数: 1)110kV出线: 终期4回,本期2回; 2)35kV出线: 终期8回,本期4回; 3)10kV出线: 终期12回,本期6回; 4)无功功率补偿: 终期4×3Mvar,本期2×3Mvar; (二)设计范围 1)本典型设计范围包括变电所内下列部分: a)电力变压器及各级电压配电装置,所用电系统设备,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装置,直流操作电源系统设备;相应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就地测量及控制操作设备,自动化系统设备以及电缆设施等。 b)与电气设备相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给水排水设施,通风设施,消防设施,安全防范及环境保护措施。 2)系统通信设施、所外道路、所外上下水系统、场地平整和特殊基础处理、大件设备运输措施等不纳入本典型设计范围。其中由于通信设施需根据外部通信系统条件确定,本典型设计中仅留布置安装条件,不作具体设计。 3)设计分界点 a)变电所与线路的分界点为:110kV、35kV配电装置以架空进线耐张线夹(不含)为界。10kV配电装置以开关柜内电缆头(不含)为界。 b)进所道路设计以变电所大门为界,大门外不属本典型设计范围。 (三)设计条件 2.4.1 发电机参数 1)所址自然条件 环境温度:-10℃~40℃ 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35℃ 设计风速:30m/s

覆冰厚度:5mm 海拔高度:<1000m 地震烈度:6度 污秽等级:II级 设计所址高程:>频率为2%洪水位 凡所址自然条件较以上条件恶劣时,工程设计应作调整。 2)系统条件 按照系统的情况,设定110kV系统短路电流为25kA,要求10kV母线的短路电流不超过20kA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4.1 发电机参数 1)投资: 静态投资: 1367.45 万元,单位投资: 434 元/kVA; 动态投资: 1398.96 万元,单位投资: 444 元/kVA; 2)占地面积 所区围墙内占地面积:7695.96m2 所区围墙内建筑面积: 560m2 主控制楼面积: 422.5m2 (五)电气主接线 变电所主接线110kV、35kV及10kV终期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初期为单母线接线。详见图“W851A02-A02-001”。 (六)电气设备布置 35kV 及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中型软母线布置方式,35kV配电装置与110kV配电装置成垂直布置。 两台主变位于110kV配电装置和10kV配电装置室之间。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成套高压开关柜,单列布置,采用架空或电缆出线。 10kV电容补偿装置为户外型,布置在10kV配电装置室左侧户外空地上,本期布置二组。变电所纵向长度为108.7m,横向宽度为70.8m,占地面积为7695.96m2。 电气总平面布置详见图“W951A02-A02-002”。 (七) 配电装置 1) 35kV及110kV配电装置 35kV及110kV断路器选用单断口瓷柱SF6断路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