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被割让的经过

香港被割让的经过

注释:

①参见《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第2版,第三卷,第271页。

②16《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95、476页。

③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第36、293页。

⑤同上,第十一册第265-266页。

⑥转引自郑谦、韩钢著:《毛泽东之路·晚年岁月》,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236页。⑦《〈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34页。⑧⑨11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16、403、269、366页。

1

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13页。1314《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三卷,第935页。

1

5毛泽东在1951年12月1日审阅《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时,加写了很长一段话。此处所引的即是其中的一句。见《文献和研究》1986年第3期,第3页。

17181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5、338、333页。

作者简介 孙宏典,男,1954年7月生,1982年1月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现任中共信阳师院委员会

副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多篇。

李义凡,男,1961年10月生,1982年7月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现任信阳师院学报编辑

部主任、本刊副主编、教授。一直从事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发表论

文30余篇,出版《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的廉政观》等专著四部。

责任编辑 李明

香港被割让的经过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中英鸦片战争之前,属于广东省新安县管辖。1840年,英国以清政府查禁鸦片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1841年,英国舰队司令伯麦率领英军在香港岛强行登陆,占领了香港岛。1842年,英军继续扩大鸦片战争,进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并于同年8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英国割占了香港岛及附近的青洲、鸭月利沙。

1856年,英国政府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同法国一起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3月,英军在九龙尖沙咀登陆,同年10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北京条约》,英国又割占了新安县所属的九龙司(即目前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政府又乘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之机,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6月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了新安县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的200多个岛屿,即后来所称的“新界”,租期为99年。虽名为“租借”,但却从未向中国支付租金。

所以,现在所说的香港,实际是指整个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及其周围的200多个岛屿),而不是仅指香港岛。总面积约1076平方公里,目前总人口为625万。

香港地区是英国政府通过侵略战争强占强租的。按照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作为侵略战争的产物——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是无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不承认这三个不平等约,不承认香港是“殖民地”。6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4月

香港历史资料

香港历史资料 香港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称HKSAR),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原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0年代,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历史的变迁,让香港从一个当年只有五千人的小渔村,演变成今天有“东方之珠”美誉的国际大都会。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 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新界的租借,让当时香港的面积扩大了十倍之多。

香港为何在97年7月1日回归

香港为何在97年7月1日回归? 这个问题,我以为多数人知道。后来发现我错了。因为很多人居然说:那是中英两国激烈斗争的结果,英国政府被迫放弃香港。 先看香港是怎么割让出去的。这牵涉到3个条约。 第一个条约,1843年的《南京条约》。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1843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其中一项是“把香港岛给予英国”。 第2个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当时清军败于英法联军,签下《北京条约》,将九龙南部割让给英国。 第3个条约, 1898年的中英签署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以及一系列租借条款中,将九龙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方及附近二百多个离岛(新界)租借给英国。 说了这3个条约的内容,接下来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要知道3个条约的时效。前两个条约,都没有约定时期,可以理解为永久割让。第3个条约,明确了日期,99年,1997年到期。 然后要知道,这3个条约割让的领土分别是多少呢?可以这样比照一下:第3次条约的租借地陆地面积376平方英里,其中大陆286平方英里,岛屿90平方英里,较原香港行政区陆地面积扩大了约11倍,租借地水域较前扩大近50倍。 也就是说,1997年收回95%的陆地、岛屿、水域,是履约。1997年收回主权,是清政府当年与英国人商量好的。对此,英国人没有任何疑义。 问题在于早先割让的那5%的面积。英国为什么要放弃这5%?他没办法不放弃。当年弄了这么一大片土地,99年后归还,英国人一想,那都下辈子的事了,他们根本没有想那么远。香港整体没有因3条约而特别分开发展。1990年代,曾经有英国人想保留那5%,但是显然不现实。他根本无法自给自足,食物、淡水都靠大陆供应,加上殖民地的军费支出庞大,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中国。 不管怎么说,能把5%那部分收回来,是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功劳,这个是要承认的。

香港割让过程

一、香港割让过程 香港是由三个地方组成的:香港岛、九龙、新界。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可以说是中国屈辱的历史,香港沦为殖民地“三部曲”: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中,《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英国强租新界。至此整个香港完全落入英国之手,详见下图。 二、香港回归过程 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开始与英国谈判香港的问题。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正式提出中国将在1997年收回香港。经过多轮谈判,1984年,双方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确定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零点,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宣誓就职。 三、香港回归20周年成就: 香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得到维护与发展。到2004年,香港连续七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

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也是香港第10次获得此一殊荣。香港自由经济体制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维持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与商务服务中心地位。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不断改革,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效率,使得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世界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集中香港;香港股市是亚洲第二大、世界第八大股市。香港的集装箱装卸量继续维持世界第一宝座,香港新机场自1998年营运以来的航空货运量一直高居世界第一。这一切充分显示,香港回归后依然具有活力与发展潜力。香港与内地经济的联系不断增强,在香港企业加大内地投资与经贸合作的同时,内地企业纷纷赴港上市筹资,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目前,内地在港公司达2000多家,资产总额达到2200亿美元。这些内地企业与资本已成为香港经济繁荣的另一支撑力量。 1、GDP年增长4.5% 人均GDP全球第七 2、贸易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3、自由经济体20连冠 4、位列全球最大最先进的金融体系 5、基本实现“全民就业” 6、持续吸引外资魅力不减 7、人均寿命全球第一 8、最大成就是“一国两制” 四、新中国的成就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首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代替中华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82年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通车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1999年至2008年神一至神七(载人,无人,出仓)先后成功发射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2006年沈阳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2007年10月24日18时许在西昌发射“嫦娥一号(CE-1)”发射成功。 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同年9月6日至9月16日残奥会在 2010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FTA(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英国强行割占香港岛

英国强行割占香港岛 作者:余绳武文章来源:《人民日报》1996年4月12日第10版更新时间:2009年10月13日 近世以来,英国倚仗坚船利炮,在向东方扩张的过程中不断夺占别国岛屿,作为海军基地或通商据点。 在中国,英国人很早便有夺占海岛的打算。1637年英国海军上校威德尔率武装船队来华贸易,回国后在报告书中写道,为了发展对华贸易,英国应该占据海南岛。1792年英国政府派马戛尔尼出使中国,向清廷提出多项通商要求,并要求把舟山附近一个海岛和广州附近的一地让给英国人作为居留地,被乾隆皇帝拒绝。 珠江口外的香港也是英国人觊觎的目标。从1806年起,东印度公司派水文地理学家霍斯伯格连续多年在香港等处水域进行勘测,搜集了大量情报。1833年8月,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律劳卑致函本国外交部,要求派遣海军“占领珠江东部入口处的香港岛,它令人赞叹地适合各种用途”。律劳卑的后任罗宾逊也于1835年向英国政府提出类似的建议。 更可注意的是,香港岛与九龙间的尖沙咀洋面(英国割占香港后改称维多利亚港),自1821年起即已成为英国对华鸦片走私的重要据点之一;大批鸦片船每年冬季停泊在伶仃洋一带,台风季节移泊金星门和香港水域,从事贩卖毒品活动。1839年春林则徐收缴鸦片时,共有22艘英国鸦片船停泊在虎门口外,其中有16艘停泊在尖沙咀洋面。林则徐没收的二万多箱鸦片,大部分来自香港水域的鸦片船上。 英国政府获悉中国禁烟后,竟声称这是对英国的侮辱,悍然决定发动侵华战争,其根本目的是要强迫开放华东各口岸对英通商,并攫取与此相关的各种特权。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则是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因此称为鸦片战争;这个绝妙的名称据说是1840年4月25日《泰晤士报》首先使用的。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到达中国,攻占舟山群岛定海城,8月来到白河口投递公文,指责禁烟“亵渎大英国家威仪”,要求赔偿烟价和割让岛屿等等。清廷派直隶总督琦善负责对英交涉。琦善向英国侵略者暗示赔偿烟价问题不难解决,建议将谈判改在广东进行。白河口泥沙淤塞,英国舰队不能驶入;相反它们沿珠江可以直趋虎门,便于在谈判中实行武力威胁。因此,英国人欣然同意琦善的建议。 同年12月,英国代表义律与琦善在广东继续谈判。关于赔偿烟价,琦善顺从侵略者的勒索,同意付给600万元。义律又要求除了广州之外,在华东增开两个通商口岸,琦善只允增开一个,没有达成一致意见。12月29日,义律撇开增开口岸问题,进一步要求“在外洋割让一个适当的地方(指香港岛———引者),英国国旗可以在该处飘扬,就像葡萄牙国旗在澳门飘扬一样。”琦善断然拒绝了这一割地要求。 英国侵略者在谈判桌上未遂所欲,便悍然使用武力,于1841年1月7日攻占大角和沙角炮台,并以永据沙角相要挟,企图迫使琦善就范。琦善出于无奈,允许将义律的要求代奏皇帝,由道光帝定夺。不言而喻,允许代奏并不等于琦善本人允割香港,何况他根本没有擅自割地的权力。但义律歪曲事实,竟于1月20日向旅华英侨发布公告,声称他已与琦善“达成初步协议”,“把香港岛和海港割让给英国”。义律捏造这个“初步协议”(后来有些历史著作以讹传讹,称之为“穿鼻草约”),其目的是为了给吞并香港制造“条约根据”。上述的公告颁布后不到一周,英军先头部队便于1841年1月25日在港岛北部大笪地(今上环水坑口街附近)登陆。第二天舰队到达,海军陆战队在大笪地公然升起米字旗。

从1842年割让香港到1997年香港回归

从1842年割让香港到1997年香港回归,145年沧桑见证了中国从衰败到复兴的历史。 香港现在是中国南方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位于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深圳市之南,分为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面积1095平方公里,人口690万。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英国又强迫中国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占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地区,称为“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为收复失地,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1982至1984年间,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举行了一系列谈判,最终签订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英国把香港归还中国。中国政府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颁布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除外交和国防事务之外,其他事务全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自行决定。香港原有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不变,法律不变。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走向衰败的开始。依仗船坚炮利,英国打破了大清帝国脆弱的东南沿海防线,一直打到南京,逼迫道光皇帝签订了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南京条约》。接着,列强纷纷效仿,采取威胁讹诈和军事进攻两手,逼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设立租界,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劳动力,中国由此进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时期。香港被英国占领之后的100多年,是中国灾难深重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自强自救的时期。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在加深加剧,英法联军侵华、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日甲午战争、五卅惨案、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把中国人民推向灾难和战争的深渊!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在时代先驱的鼓舞和率领下,为祖国的独立和统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寻求政治出路的戊戌变法、推翻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给封建军阀最后一击的大革命、全民奋起的抗日战争、推翻蒋介石独裁统治的解放战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终于取得祖国的完全独立。 抗日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国倡导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事件,是将中国推向强盛、复兴的几个关键。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早于欧战,从1937年7 月7日就开始了,直到1945年9月3日日本签订中国战区投降协议书为止。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牺牲达3500万,财产损失超过1万亿美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在反侵略战争中取得全面胜利,被日本抢占半个世纪的宝岛台湾也得以收复。中国以作出重大贡献的战胜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赢得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尊崇地位。当时中国政府希望借此机会收复香港,但终因国力所限,被日本占领三年多的香港重又被英国接管。 1946年,中国爆发了史称“解放战争”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最终战胜了国民党军队,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喜讯。中国至此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魔掌,实现了真正的独立和解放。新中国在经历了百年侵略的国土上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进而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发动于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形成十年动乱,使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受到极大的冲击、破坏和损失。从1978年起,伟大的政治家***领导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取得空前的成功,他本人也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还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构想,并亲自领导、参与了和英国关于香港回归的谈判。中英双方共同商定,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于1997年7月1日归还中国。继香港回归之后,被葡萄牙占领400多年的澳门也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成为又一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回归历程回归后的繁荣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并于翌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鸭脷洲割让与英国。1860年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南部、经常对香港岛扰乱治安的地区连同邻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让给英国。当时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1898年,英国通过与清廷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条约,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但九龙砦城除外,租期99年。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 4.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的基本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呈圆形,徽面由红色环形窄边、文字区外圈、红色内圆及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图案所组成。紫荆花图案为白色,由5片花瓣组成,每片花瓣中均有一颗红色五角星及一条红色花蕊镶在其间。各片花瓣环绕徽面中。已点顺时针均匀排列。文字区外圈位于红色环形窄边与红色内圆之间,为白底红字。外圈上方均匀排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字样,外圈下方均匀排列着英文“香港”字样。中英文字样之间分别镶有一颗红色五角星。中间的五颗星动态紫荆花图案的构思和寓意与区旗相同,也是以红、白两色象征“一国两制”。澳门特区区旗(简称澳门区旗)底色为绿色,图案包括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五星代表中国,表示澳门已经回归中国而成为其中一个特区。莲花是澳门的象征,白色莲花有纯洁清廉的意思,代表澳门是一个清廉的城市。当中三片花瓣代表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这三个组成澳门特区的地方。大桥和海水代表澳门的自然环境。另外,澳门区旗上的绿色在色板上是没有的,要特别调出来。因此这种绿色称为澳门绿。和香港区旗一样,澳门区旗也曾出现错体。错体区旗为澳门基本法于一九九三年公布时的图样。而到了一九九八、九九年左右,有关当局为澳门区旗、区徽进行标准化工作时,修改成了现在的样子。修改后的区旗,主要把莲花底部和大桥原来的直线变成更圆滑流线的圆弧设计,并加强了海水线条距离远近的粗细变化。旧版的区旗区徽可容易地在网络上找到且极少人注意此错体现象。澳门特区区旗为五星莲花绿旗。底色象征着和平与安宁,五颗呈弧形排列的五角星,象征着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莲花、大桥和海水,则象征着澳门的自然地理特点和自然景观(三朵莲花象征特区是由三个岛组成的吉祥之地),寓意澳门四周是中国的领海。

英国为什么同意香港回归

英国为什么同意香港回归? 英国统治香港100年,按照它的实力完全可以继续占有,为什么会妥协同意回归呢?谈判过程是怎样的呢?一国两制是关键吗?在回归之前,香港和大陆的关系是怎样的?大陆也像现在这样一直支持香港吗? 添加评论? 修改记录? 举报问题 什么是答案总结?答案总结 按投票排序|按时间排序|只显示我关注的人8 个答案 yolfilm,。 香港分兩部份,本島是割讓,九龍(新界)是租借,1997年,適逢英國與大清朝簽定之九龍租借,「九十九年期限」到期。。 九龍新界租約到期,中國政府不許再租,若無九龍新界,則香港必定不能存續,若九龍新界數百萬居民因喪失租界,集體攡入香港,則香港必成世界末日,勢將釀成人世間無比恐怖之慘境。 以取回九龍新界為前題,英國只得退出香港。 鄧小平只是作了一件全部中國人都會作的事,他不准九龍繼續租借。所謂時也命也運也。 取回九龍,逼迫英國吐出香港,所以,香港回歸一事,其實決定權,只在英國。 而英國,很明顯的,沒有第二個選擇。 鄧小平不必稱偉大,英國也不必稱懦弱,這是局勢使然,再無其它發展可能。 ps: 國內對香港回歸,有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編了許多可議的「故事」,其實大可不必。若中國有其它招術,有其它方法,不用刻意等到1997年。這是最簡單的理解。 再者,和平取回不平等條約割讓之地,本是一個文明中國所應為,若是靠什麼詭詐之道,或是所謂的解放軍陳兵邊境,武力要脅,則取回香港,無甚可說道之事。 暴力,不代表國力。 真正偉大的國力,孫子幾千年前就說過了:不戰,而屈人之兵! 甘震,喜欢更古老的历史 仅仅说因为合约到期是不太合适的。香港问题上,中英先后三次签订条约,分别是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南端割让给英国的《北京条约》和将新界及新九龙租借给英国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期99年的只是从1898年7月1日起开始租借的新界,不包括割让香港岛和九龙。仅仅是因为合约到期的话,英国只需归还新界,而非整个香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曾经宣布不承认之前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但承不承认是一回事,能不能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高一语文 5.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学习内容 1.了解邓小平同志在外交斗争中坚定的原则性与充分的灵活性完美结合的特点,体会小平同志高度的语言艺术。 2.了解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和一国两制的政策。 学习指导 一、关于香港地区和香港问题 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为1076平方公里,其中香港岛面积79.77平方公里,九龙面积11.7平方公里,新界面积984.53平方公里。据1992年底统计,香港总人口为590万。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中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统一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而奋斗。邓小平同志提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构想。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撒切尔夫人,谈了“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二、阅读课文,把握全文整体结构,了解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体会邓小平同志高度的语言艺术。 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图示如下: (2、3)关于主权问题 (1)香港问题包括三个问(4、5)关于管理方式问题(7)建议达成双方同意磋商的协议 (6)关于平稳过渡问题 三、赏试评点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对照下面的评点,看看自己理解得怎么样。 (一)关于主权问题(课文2、3段) (1)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2)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3)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4)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5)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6)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7)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8)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9)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10)所以,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11)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12)中国宣布这个决策,从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到好评。(13)所以英国政府应该赞成中国的这个决策。(14)中英两国应该合作,共同来处理好香港问题。 (1)回旋:可进退,可商量。“没有回旋余地”,中国政府在香港主权问题上立场十分坚定。 (2)主权问题不可讨论,香港主权毫无疑问属于中国。 (3)“收回”一词用得准确,意味着香港原先是中国领土一部分。 (4)用补充解释的方法明确香港范围,使概念毫不含糊。请思考:“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能否换成“不仅是香港岛、九龙,而且包括新界”?不能。因为新界是1997年到期,无疑应该

香港被割让的经过

注释: ①参见《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第2版,第三卷,第271页。 ②16《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95、476页。 ③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第36、293页。 ⑤同上,第十一册第265-266页。 ⑥转引自郑谦、韩钢著:《毛泽东之路·晚年岁月》,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236页。⑦《〈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34页。⑧⑨11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16、403、269、366页。 1 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13页。1314《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三卷,第935页。 1 5毛泽东在1951年12月1日审阅《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时,加写了很长一段话。此处所引的即是其中的一句。见《文献和研究》1986年第3期,第3页。 17181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5、338、333页。 作者简介 孙宏典,男,1954年7月生,1982年1月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现任中共信阳师院委员会 副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多篇。 李义凡,男,1961年10月生,1982年7月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现任信阳师院学报编辑 部主任、本刊副主编、教授。一直从事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发表论 文30余篇,出版《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的廉政观》等专著四部。 责任编辑 李明 斌 香港被割让的经过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中英鸦片战争之前,属于广东省新安县管辖。1840年,英国以清政府查禁鸦片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1841年,英国舰队司令伯麦率领英军在香港岛强行登陆,占领了香港岛。1842年,英军继续扩大鸦片战争,进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并于同年8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英国割占了香港岛及附近的青洲、鸭月利沙。 1856年,英国政府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同法国一起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3月,英军在九龙尖沙咀登陆,同年10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北京条约》,英国又割占了新安县所属的九龙司(即目前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政府又乘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之机,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6月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了新安县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的200多个岛屿,即后来所称的“新界”,租期为99年。虽名为“租借”,但却从未向中国支付租金。 所以,现在所说的香港,实际是指整个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及其周围的200多个岛屿),而不是仅指香港岛。总面积约1076平方公里,目前总人口为625万。 香港地区是英国政府通过侵略战争强占强租的。按照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作为侵略战争的产物——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是无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不承认这三个不平等约,不承认香港是“殖民地”。6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4月

香港回归后的繁荣

香港回归后的繁荣 香港的繁华是在1997年英国将它移交给中国后开始的。之后边界管理更为宽松,通行证更容易获得,中国内地人可以来这里消费。内地人变得越富裕,他们来香港购物的次数就越多。 但在今天,它不再只是一个购物场所。这座城市正经历以惊人速度发展的文化繁荣。中国艺术市场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市场,占23%的全球份额。香港介于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独特地位正令其变成一个文化平台。 享誉国际的高古轩画廊除在纽约、洛杉矶、伦敦、巴黎和罗马设有画廊外,今年1月在香港中环商业区落户。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画廊“白立方”宣布,它将在香港干诺道50号开办其在海外的第一家画廊。这里离有钱的西方人和中国真正的富人都爱去的文华东方酒店和邓永锵创立的私人会所“中国会”不远。其他画廊肯定会效仿高古轩和白立方的做法。才成立4年的香港国际艺术展刚刚将60%的股份卖给了世界一流的当代艺术展巴塞尔展会的母公司瑞士MCH集团。 香港普通公民是否能从香港的繁荣中直接受益仍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过高的房价意味着普通人只能住进蜗居,其工作观也非常现实。画廊和艺术展一般被视为只属于精英中产阶级而非普通大众。但中国会老板邓永锵说:“有了财富后就会追求文化。”香港一直都在追逐西方文化,现在看来,香港人想要的还不止这些。 今年2月,斯德哥尔摩现代博物馆前馆长拉尔斯·尼特韦被任命为M+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M+当代艺术博物馆将成为西九文化区的一部分。香港社会各阶层的人们似乎对文化和画廊充满渴望。本月的香港书展吸引了100万参观者(其中仅有1%的参观者为内地人),每人用于购书的钱约为35英镑(1英镑约合10.59元人民币——本报注)。人们踊跃参加了300多场读书会和研讨会。 邓永锵主持了两场主题分别为《如何和什么》、《为何作者写作?》的公共论坛。他说:“6天的会展门票就卖了3500万英镑。”邀请到的演讲者有英国史学权威戴维·斯塔基,著名英国出版人康泰纳仕集团行政总裁尼古拉斯·科尔里奇等名人。他的论坛都被挤爆了。 他指出:“你在别的地方能发现人们如此渴求知识、热爱学习吗?这是我举办论坛的原因,即让人们接触最新的思潮。”斯塔基有同感,他彬彬有礼地对不断向他提问的700名观众说:“当我来到书展时,我无法相信有这么多人。这在英国是不可想像的。” 尼特韦说:“香港艺术界一直都缺乏自信,但艺术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许多香港艺术家缺乏的是活动场地,一个赋予他们荣誉的平台。大多数西方城市都有这样的地方。” 香港和英国之间签了什么不公平合约 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并于翌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鸭脷洲割让与英国。1860年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南部、经常对香港岛扰乱治安的地区连同邻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让给英国。当时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1898年,英国通过与清廷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条约,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但九龙砦城除外,租期99年。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让,形成了今日香港的边界 香港回归历程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明确阐述了中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983年7月25日,外交部副部长姚广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与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为首的英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就中英香港问题第二阶段会谈举行第二次会议。 1984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字。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2660票赞成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香港回归后的稳定繁荣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经过投票选举,董建华当选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人选。这是香港历史上第一次由港人来选择最高行政首长,也是香港历史上第一位主政的中国公民。 1997年7月1日,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东方明珠”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_拓展阅读:关于香港的历史

关于香港的历史 香港的由来 香港,顾名思义,就是芳香的海港。关于这一美丽名称的由来,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一般认为最可靠的说法,则是这里过去曾是运香、贩香的港口,故而得名香港。在明朝时,香港及广东东莞、宝安、深圳一带盛产莞香,此香香味奇特,颇受人们的喜爱,故而远销江浙,饮誉全国。由于当时贩香商人们一般都是在港岛北岸石排湾港将莞香运往广州或江浙等省,所以人们将这个港口称为香港,意为贩香运香之港,将港口旁边的村庄,称为香港村。1841年英国侵略军在港岛南部赤柱登陆后,由一名叫陈群的当地居民带路向北走,经过香港村时,英军询问该处地名,陈群用当地土话答称“香港”,英军即以陈群的地方口音HongKong记之,并用以称呼全岛。在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香港作为全岛的名称被正式确定下来。1856年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和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之后,香港又进而成为整个地区的称谓。 香港的历史沿革 早在远古时代,香港地区就已经有人居住,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中原后,又派兵平定了越族聚居的岭南地区,将之纳入秦朝的版图,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并从中原迁移了50万商人和罪犯到这一地区进行守卫和开发。自秦始皇开始,香港地区就一直在中国中央政府的管辖之内,直到英国侵占香港以前,从未间断过。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因为岭南太远,鞭长莫及,对赵佗采取了安抚政策,封为南越王。刘邦死后,赵佗又闹独立,朝廷多次征伐无功,只好再派人去赏赐慰勉,赵佗才除去帝号,臣服于汉室。汉朝在这里设置了南海、合浦、交趾等九个郡。香港地区划归南海郡博罗县管辖。此后,一直沿续到西晋时期。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将南海郡东部划出,另设了一个东莞郡,下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个县。宝安县的辖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区和深圳市、东莞市,县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头城。 隋朝又废东莞郡,将辖地并入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也改为隶属南海郡,香港则仍归宝安县管理。唐肃宗至德二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又归东莞县管辖。明神宗万历元年,广东巡海道副使刘稳,奏准朝廷,将东莞县滨海地区划出另设一县,名为新安县。自此,香港地区改属新安县管辖。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清廷战败,割让香港

在香港回归中国之前

在香港回归中国之前,英国在香港实行的是典型的殖民式统治,香港是殖民地吗? 一、香港于哪一年在什么历史条件下被迫和祖国分离 1839年至1841年,清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打败。英国海军的查理·义律与满清大臣琦善谈判后签订穿鼻草约,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义律根据协议,于1841年1月20日登陆及占领香港岛。但清政府认为琦善无权割地而不承认穿鼻草约,并将琦善革职。而当英国政府收到穿鼻草约的消息后,亦对条约中无提及开放通商而大为不满,于是改派砵甸乍为全权代表到中国。之后战事扩大,英军先后攻占厦门、宁波、上海、镇江,抵达南京下关。清政府于是令耆英于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正式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自此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 1856年至1858年,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在1860年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上经常对香港岛扰乱治安的地区再割让给英国。当时的清廷已经是日薄西山,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 英国政府在以香港的防卫需要更大纵深为理由,向清政府从1898年7月1日起租借九龙界限以北,深圳河以南的新界。这些地方后来成为现在的新九龙、新界,以及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租借为期九十九年,在1997年6月30日午夜12时届满。 二、英国在香港是怎样实行典型的殖民式统治的? 建立港英政府,是英国在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一环1843年6月26日,英国利用《南京条约》换文生效的时机宣布香港为英国"直辖殖民地",派璞鼎查为首届香港总督。港英政府遂告成立。 香港总督,又称港督,是港英政府中担负最高首长职责的人。按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的根本法《英皇制诰》的规定,英皇是香港的最高统治者,香港总督是英皇的全权代表。港督之下设立四个系统,构成港英统治政权:(1)咨询性质的行政局和立法局,(2)以布政司为首的行政机构,(3)以首席按察司为首的司法机构,(4)受命于英国国防部的驻港英军。此外,还设立一个" 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行政局和立法局是辅助港督行使职权的两个重要机构。港英政府中的主要官员,还包括:布政司、财政司和律政司等。驻港英军,是英国维护对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力量。英国自强占香港以来,在香港一直保持着一支数量相对稳定的军队,约有一万人,包括陆、海、空三个军种。 源于英国的法律与司法体制,是英国对香港实施管治的重要手段。英国除了从政治上实行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外,还从经济上确保英资财团在香港的特权地位。英资财团是指以香港为基地的英国资本财团,主要有汇丰财团、太古财团、怡和财团等。英资财团大都创业早,长期插足香港经济,与港英政府关系密切,对港英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们依仗港府的支持,控制着香港的经济命脉。如英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拥有发行港币的特权;英国大东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中英《南京条约》,约中载明:清廷将香港岛割让于英国。前约日期: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互换日期: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九日(1843年7月26日)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香港回归的历程 1982 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同志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会谈。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规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双方于1984年签订协议。 1982 年9 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 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发表简短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 年7 月12 及13日两开,地点在北方北京。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 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 年9 月22 、23 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0 月19 、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 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 1984 年4 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放弃1997 年之后对香港主权。声明表示:“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 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 在此一段期间,香港的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频频访问英国。在1984 年2 月,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更提出了“罗保动议”,引起各界的争议。 1984年6 月,谈判进入最后阶段。7 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8 月1 日,贺维抵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 1984 年9 月26 日,中、英双方终于在北京草签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 1 9 9 7 年7 月1 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鸦片战争与香港割让

鸦片战争与香港割让 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在这里休养生息,所谓“荒岛”之说,纯属无稽之谈。英国早在鸦片战争前200年,已蓄意侵占中国领土。19世纪初,它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肯定香港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良港”,积极谋求占领。鸦片战争中,义律交互使用外交讹诈与武力威胁,于1841年1月26日将香港岛强行占领。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江宁条约》,清朝廷在英国的武力威胁下,被迫同意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在中国近代史上,香港是最早被西方侵略者割占的中国领土。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被英国强占150多年的历史从此结束了。在这民族屈辱得到洗雪之际,回顾这段历史,牢记惨痛的历史教训,这对激励我们为振兴中华民族更加奋发图强,具有重要意义。 一、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有人曾经妄称,香港原是“一处连一所房子都难找到的荒岛”(1)。这是对历史的恶意歪曲。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充分的历史根据,决不容许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任意抹煞。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在香港地区(含香港岛、九龙半岛及周围岛屿)休养生息。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明,香港岛西南的南丫岛和西边的大屿山,均有新石器遗存。石器有石刀、石斧、石凿、石环、石箭簇等,属于我国华南文化体系。南丫岛西部有个大湾,曾发现一些田园遗址。榕树湾、洪圣爷庙和大湾肚,都发现青铜器和大量陶器碎片。青铜器有剑、匕、斧、镞等,大体是周秦时代的遗物。陶器有缸、碗、钵之类。有些陶器上有隶书的年号,大部分属于西汉时期的遗存。另外,还发现古代的不少石刻,如石壁、东龙岛、西湾、大浪湾、蒲台岛、长洲等地的石刻,其花纹与我国古代青铜器及同时期的陶器纹饰极为相似。九龙李郑屋村汉墓中出土的器物,其形制及其装饰方法,均与广州及邻近一带汉墓出土的器物差不多。这些古物有力地证明,早在4000年前,这里就有我国的先民在此生活。 根据文献记载,香港地区在秦朝时属南海郡番禺县统辖,汉代属于南海郡博罗县。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始设宝安县。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为东莞县。明代万历元年(1573年),又分出东莞县的南部地区设立新安县。1914年,新安县复称宝安县。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为了保护过往船只的安全,从南北朝时代起,历代政府都派有兵丁在香港地区驻防。梁简文帝大宝元年(550年)在九龙半岛西南的屯门,设立了屯门镇,派遣重兵驻守。这是在香港地区设立重镇的开始。唐宋时期,屯门成为海外商船进出广州的必经之地。唐代继续设置屯门镇,保护往来商船。宋代在屯门之南的大屿山设置摧锋军驻守。另外,宋代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治安管理,还在九龙半岛上设立了官富司。元代设屯门巡检司。这些军政设施的相继建立,又表明从秦汉时代起,香港地区一直处在我国历代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 到了明代,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广东当局对香港地区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为了适应抵御倭寇的需要,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设立广东海道,建置卫所,由副使一员、都指挥一员、卫指挥一员,负责守护广东海岸。南海卫下设东莞、大鹏两个千户所,并在同年建立九龙城寨,作为大鹏千户所的驻地,负责防卫佛堂门、屯门和冷水角等处。两所原有士兵551名,后来增加到2200名。除了陆上防卫之外,为了加强海上防卫,明代后期在巡抚谭纶、总兵戚继光的建议下,设立了广东水师,分别组成六寨,负责保卫潮州、惠州、广州、高州、雷州、琼州六府的海域。广州寨总部设于东莞县的南头(1573年起改属新安县),配有战船约60艘,水陆兵丁近1800名。大多数战船停泊于今香港新界的屯门、佛堂门海面,曾多次打败倭寇和葡萄牙、荷兰对这一地区的侵扰。 到了英国侵占香港前的清代,香港地区已经建立起相当完善的军政制度。香港岛南部的赤柱和东北角的红香炉,已派遣正规军常年驻守。根据1841年5月15日出版的《香港公报》第2期记载,香港岛上各地住着渔民、农民和采石工人等约5000人。其中赤柱有居民2000人,筲箕湾(采石矿、大村落)有居民1200人,其他各地5名至300名不等。他们实行和大陆一致的保甲制度与土地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均大体和大陆相同。九龙半岛南端则建有九龙炮台和城寨,一直驻有重兵防守,还有店铺民房数百户,聚居在这里的居民自然不少。新界及周围众多的岛屿,皆有中华民族子孙居住。其中各个要害地区均设有汛站及炮台,并派遣兵丁巡防,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防卫系统和政权机构。可见,英国侵占香港之前,无论是香港岛还是香港地区,都是处于中国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下,居民众多,渔业、农业、盐业、采石业、采珠业、制香业、商业、航运业均相当发达。所谓“荒岛”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二、英占香港蓄谋已久 英国非法侵占香港是在1841年1月26日。但侵扰香港,则远在此之前。至于占领中国领土的图谋,更可上溯此前200年。当时英国人到达中国后,开初只是希望获得一块土地,作为殖民侵略据点。这块土地究竟选择何处?却没有定见。最初英人选择的是海南岛。早在1635年,由国王查理一世参与投资的科腾商团,派遣海军上校威德尔率领武装商船4艘和轻帆船2只前来中国。出发前,查理一世曾训令:“对于发现的各地,如认为对我们的利益和荣誉有利的,就可加以占领管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