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

合集下载

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结课论文

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结课论文

陇东道情皮影的前世今生摘要:陇东皮影艺术是陇源大地上的一朵奇葩,它有浓郁的地方民间特色。

陇东地区的皮影戏文化丰富多彩,尤其源于道教的环县道情皮影更是名传国内外,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保护名录。

陇东庆阳的皮影制作工艺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造型特点,显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装饰风格。

关键词:陇东道情皮影甘肃环县文化环县道情皮影戏,又名陇东道情,流行于甘肃东部的庆阳环县及其周边地区。

当地人称之为皮影戏“小戏”,本地人将由人装扮演唱的秦腔称为“大戏”,将用影人表演的道情皮影戏称为戏等,是现存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开展,环县道情皮影戏也逐渐进入各界专家、学者的研究视野,使得环县道情皮影戏得到了多视角的深入研究,并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资料。

本文对陇东道情皮影的历史发展进行综述。

一、前世——历史渊源陇东道情是从道观中的道教音乐演变而来,故考察陇东道情的由来,当从道教开始述说。

道教是从原始巫教中脱胎出来的,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将夏商周以来的巫史文化、神仙方术、民俗信仰、神话传说综合起来,吸收了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等诸学派之所长,形成多层次的宗教体系和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

其中,音乐成为表达宗教信仰,宣传教理、教义的重要手段。

道情渊源于古代道观音乐,它原是道士传经布道和募化时所唱的歌曲,后来发展成为抒情、叙事的民间说唱。

它是在道教宣传教理教义的活动中自然产生的。

元代燕南芝庵指出“三教所唱,各有所尚,道家唱情,僧家唱性,儒家唱礼。

”明代朱权说“道家所唱者,……慨感古今,有乐道徜徉之情,故曰道情。

”可见道情是道教世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道教是道情产生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新编《环县志》在“环县道情皮影戏”一节中说:“环县道情源于渔鼓道情,约于清初传入本县。

清末至民国时,经民间艺人长期艺术实践,使其不断发展提高,自成一家,形成了今日之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道情剧种。

”为什么称作“渔鼓道情”呢?因为渔鼓和简板为道情象征性乐器。

美育视角下鉴赏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美育视角下鉴赏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美育视角下鉴赏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一个传统节日和重要仪式中都能够见证它
的存在。

从美育视角来看,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民族民间音乐可以让人们更加珍惜传统文化。

很多传统民族民间音乐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可以让我们回顾过去,弥补现代文化中不足的部分。

听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可以让人们抚今追昔,不忘初心,进而更加的珍惜传统文化,让我们努力把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延续不止。

其次,民族民间音乐可以提升传统节日的气氛。

民族民间音乐伴随着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让热闹的场面添加一抹浓浓的民族特色,提高家庭聚会活动的氛围,让传统节日更加的精彩。

最后,民族民间音乐可以传承文化的智慧。

民族民间音乐是充满了精深文化内涵的作品,
可以让人们去体会文化的深刻,分析文化的精髓。

通过活动,使孩子们体会到文化的渊源
和活跃,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音乐在美育视角上有其重要意义,无论24节气,还是重要仪式,都
不会有完整恰当的气氛,没有民族民间音乐,它们就都缺失不足。

我们都有责任去维护保护民族民间音乐,让它久久流传,弥补现代文化的空缺,不断进步社会的美育。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美学鉴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音色、旋律和节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情感与智慧,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从音乐的审美特点、文化融合以及艺术表达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一、音乐的审美特点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表达情感。

它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如忧愁、喜悦、思乡等。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色的变化。

它运用不同的乐器和演奏技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色,使音乐更具层次感和表现力。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变化。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构建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旋律风格,如南音、北音等。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节奏的变化。

它通过不同的节奏变化,展现了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二、文化融合的美学鉴赏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民族音乐的特点。

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得以融合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唐卡等。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古代文学的精华。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和散文被融入到音乐中,形成了音乐作品的文学性,使音乐更具诗意和意境。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哲学思想的智慧。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等,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使音乐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民间艺术的元素。

民间艺术中的歌曲、舞蹈等元素被融入到音乐中,使音乐更加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

三、艺术表达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通过艺术表达,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体现在音乐中,如山水画的意境被融入到音乐中,使音乐具有了自然的韵律和美感。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中国民族音乐鉴赏

中国民族音乐鉴赏

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苗晓力(软件学院学号1330200232)摘要: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歌舞这种表现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文化越来越繁荣。

中国传统音乐是音乐,是一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结晶;是民族情感、意志的抒发。

在这几千年的岁月中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作品,现在已经成为了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词:精品;经典;流行;民族;很幸运可以选到展演导聆这门艺术类精品课程,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对音乐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激发了我对音乐的兴趣,想要更过的了解音乐能带给我们的感受。

接下来我谈谈我对中国传统乐器和音乐的理解以及鉴赏。

一、马头琴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

蒙古语称"绰尔"。

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

还有“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叫法。

除内蒙古外,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

共鸣箱呈梯形。

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马头琴的优秀曲目很多,传统的琴曲风格多样,富于草原特色,曲调委婉,多是描绘自然风光或对马的歌唱。

如《朱色烈》、《凉爽的杭盖》、《四季》、《牧马人之歌》《鄂尔多斯的春天》、《万马奔腾》、《欢乐的草原》、《牧马人》、《鄂尔多斯高原》等。

比如,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是由我国著名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先生作曲的一首演奏技巧复杂的马头琴独奏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12级计算机本科1班姓名: 吴芳敏中国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

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

又如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

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

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

不同乐器的组合,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意境上都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

它讲究艺术表现的中和、简约、适度、含蓄、空灵。

以五声音阶为主。

与西方传统艺术注重立体感不同,它更着重于表现线形态。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大量传入,加上思想领域内的“欧洲中心论”以及国人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认识,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渐受冷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一度欲建立“中国乐派”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

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国家民族仍未消亡的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源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民族音乐赏析鉴赏论文怎么写(2)

民族音乐赏析鉴赏论文怎么写(2)

民族音乐赏析鉴赏论文怎么写(2)民族音乐赏析论文篇3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影响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中发挥着深远意义。

中国民族音乐凝聚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它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中国民族音乐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及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高校教育中,中国民族音乐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强化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从古到今,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它具有强大的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中华民族在面对无数次困难和挑战时经受住了考验,并且一直保持着这种爱国主义情怀。

大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不但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而且可以增强热爱家乡的民族情感。

大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审美体验,被其所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吸引,从而不断加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例如:歌曲《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创于1938年,是一首抒发革命豪情的歌曲,全曲由五个部分组成,采用带再现变化的复三部曲式,以六度大跳的颂赞性音调的起首部分,是整首歌曲抒发感情的集中点,全曲采用激昂的旋律,表达出无数革命人向往并热爱延安的强烈愿望与真挚情感,反映出一种延安精神。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学习中华儿女英勇奋战的精神,从而坚定大学生报效祖国的决心与信念,培养出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豪感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自主自立、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品格。

民族音乐的学习对大学生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时刻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例如: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这首乐曲表现了五壮士在抗日战争中弹尽粮绝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涵盖了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顽强民族精神。

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

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

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音乐不仅抽象,而且转瞬即逝,没有画的直观,也无文学作品的具体。

所以,在鉴赏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要注意重点的把握以及方法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其精髓所在。

中国民族音乐鉴赏方法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其根源可追溯到四千年多前的原始社会,那时就已经有了歌舞这种表现形式;到了商周时代,随着时间的沉淀,音乐文化已经较为发达;在后续的中国历史上,音乐文化繁荣昌盛之局面更是屡见不鲜。

中国民族音乐,是音乐,是一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结晶,还是中华民族情感、意志、力量以及追求的艺术抒发。

中国民族音乐经历了千年的沉淀,积累了人民的无穷艺术智慧与创造才能,不仅拥有鲜明的本土性和民族性,还拥有优秀的传承性以及世界性。

所以,有必要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进行充分的发掘、鉴赏。

当然,在鉴赏的过程中,要注意重点的把握以及方法的运用,只有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一、创作背景的了解以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为例。

《二泉映月》的作者华彦钧是一位盲人艺术家。

他自幼丧母,30岁时便因病致盲。

在动乱的社会中,他生活无着,十分窘迫,最终流落街头,遍尝了人世间的艰难困苦,开始了一段传奇的流浪卖艺生涯。

但是华彦钧并没有被艰难的生活所击败,反而愈加好学,不断从其他艺人那里学习民间音乐,并融入自己的生活感受,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从民间艺人中脱颖而出,创作了诸如《二泉映月》在内的传世佳作。

《二泉映月》是作者在颠沛流离的卖艺生涯中,反复演奏、多次琢磨、不断加工而创作完成的,与其说是音乐作品,还不如说是作者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

深情辗转的旋律,有悲怨,有伤感,时而沉闷压抑,时而激昂奋进,将作者心中的酸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如果不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就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也就无法了解其精髓。

二、旋律的鉴赏毫无疑问,对于民族音乐而言,旋律最能表现民族特性,是各种民族音乐最为显著的特征。

旋律植根于民族文化,是民族气质、生产模式以及生活习惯综合作用的结果,最能够表现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与情感走向。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800字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800字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800字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中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民间音乐是指在中国各民族中流传的、以口头传承为主的音乐形式,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有哪些种类。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比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唐卡舞、壮族的锣鼓舞等等。

这些音乐形式不仅具有美妙的旋律和节奏,还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我们来谈谈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

首先是地域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音乐特色;其次是群众性,它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发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最后是多样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方式。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我最喜欢的一种民族民间音乐——京剧。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起源于北京地区,被誉为“中华戏曲之花”。

它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京剧中,演员们通过唱腔、身段、化妆等手段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除了京剧之外,我还喜欢听一些其他的民族民间音乐,比如说二泉映月、梁祝等等。

这些音乐作品不仅具有美妙的旋律和节奏,还能让人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

最后,我想说的是,民族民间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它们、传承它们。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和欣赏民族民间音乐来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民族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让我们一起为保护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结构特点有二:简单、规整,多为平叙性和对应性的段式;乐段独立性不强,为配合劳动而反复唱,段落感不强,随劳动结束而结束。
山歌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传统山歌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述。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其中纯朴的感情、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生动鲜活,真挚感人。
说唱音乐一般分为八类:鼓词类、弹词类、渔鼓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杂曲类、走唱类、板诵类。也有分为两大类:牌子曲类与鼓书类,即唱曲子与说书两大类。牌子曲类说唱音乐:唱腔由“曲牌”构成的说唱音乐曲种,其最大的特点是在韵文部分都标有曲牌名称。历史上,宋代的鼓子词、金元的诸宫调、明清的各种莲花落、牌子曲和部分道情都属此类。现有的牌子曲类有两种,一是以宋元的词调、南北曲和明清俗曲为唱腔发展至今的,有河南大调曲子、兰州鼓子、单弦牌子曲、青海赋子、陕西关中曲子、湖南常德丝弦、扬州弹词、扬州清曲、四川清音、湖北渔鼓、广西文场等。
器乐与乐种独奏音乐的主要类别与特征:目前对乐器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根据乐器发音的特性划分为体鸣乐器、膜鸣乐器、弦鸣乐器、气鸣乐器、电鸣乐器五大类;二是根据演奏方法分为吹奏乐器、擦弦乐器、弹弦乐器、打击乐器四类。乐种概述:我国传统乐种历史源远流长,分布很广,类别繁多。一般分为五个: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
戏曲音乐戏曲是一种综有诗歌、音乐、舞蹈等多种表现手段的中国传统戏剧艺术,音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器乐两种万分。中国传统戏曲约360多个剧种,音乐遗产非常丰富,形态十分复杂。
戏曲音乐包括唱腔(声乐)和器乐部分戏曲唱腔的特点:抒情性、叙述性、戏剧性。戏曲唱腔的来源:一是民间歌舞音乐发展而来,二是由说唱音乐发展而来。戏曲唱腔有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曲牌体与曲艺音乐的曲牌体来源相近;板腔体是在一对上下句结构的基本曲调的基础上,进行板式变化,以梆子、皮黄为代表而发展起来。器乐的特点:大多处于伴奏、陪衬和较次要的地位,一般可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以丝竹乐为主,用于伴奏唱腔、连接过门、陪衬表演等;武场以吹打-—锣鼓乐为主,用于武打或技巧性等场面。器乐的独奏大多在开场(闹场)、过场、终场或某些大段表演中;此外器乐还有一个功能,用锣鼓来统一全剧的舞台节奏。
山歌的种类: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三大类。
山歌在我们祖国分布的非常广泛,有四川山歌,云南山歌,湖北山歌等等。山歌的艺术特征:坦率、直露的表现手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自由、悠长的节奏和节拍高亢的曲调,自由奔放、无拘无束。
小调歌曲小调又称小令、俚曲、俗曲、小曲等,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它的流传最为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较多样,音乐曲折而细致。特点:音乐表现特点:表达的途径较曲折,或寓意于叙述故事,或寄情于山水风物,或借助于传说古人;表现方法较细腻,善于表现矛盾复杂的心情、含蓄内在的隐衷、曲折多层的事物发展过程。音乐形式特点:节拍规整,节奏型灵活多变;旋律线较曲折、流利;乐段的结构形式变化较多;调式变化和衬词衬腔的运用都较丰富。小调的种类:小调可以分为吟唱调、歌谣曲和时调三种。小调音乐的艺术特征: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规整均衡的节奏与节拍;曲折多样的旋法。
说唱音乐说唱音乐是一个民间音乐门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文体上韵散间用,叙事与代言相合;表演上讲述故事与模拟人物相结合(艺人称“跳进跳出”、“一人多角”);音乐上突出叙事性,具有独特的语言型旋律,是民间音乐中与语言结合最密切、最大众化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与民歌的不同处与戏曲音乐的不同处:表现方法(演戏是现身中的说法,而弹词是说法中的现身);唱腔方面。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康 达
学号:1017220201
院系:建筑工程系
专业:土木工程
劳动号子号子又称为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号子的功用:一方面,起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这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劳动的强度越大,对号子的音乐表现的限制就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较小,唱者就有较大的余力去发挥号子的艺术表现。号子的演唱形式,最常见的是一领众和,领唱者往往的劳动的指挥者。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现在流行音乐很流行,很多人只喜欢流行音乐,并不知道我们自己的民族还有很多动听的民族歌曲。远古的音乐文化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主要是反映当时人们的劳动生活。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局限于劳动,还有反映祭祀的祭歌,婚恋等等,美的意识的产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的学习,我觉得我们民族的音乐是如此博大精深,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自己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民间歌舞音乐北方的歌舞音乐。秧歌: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最初源于农田劳动中的歌唱,明清后出现了表现简单情节的秧歌小戏,后又有化妆成各种历史人物的大型秧歌队。现在民间的秧歌是歌、舞、戏三者的结合,各地有不同的侧重。三者的特点:歌,大多是民间时调的直接运用,情绪欢快,节奏性强;舞,除扭秧歌外,常伴有耍龙灯、舞狮、跑旱船、骑竹马等;戏,大多是二人或三人的歌舞小戏。常见有:地秧歌、鼓子秧歌、海阳秧歌、胶州秧歌、东北大秧歌、陕北大秧歌等。
南方的歌舞音乐。采茶:主要流行在江西、浙江、闽西、粤北等地的民间歌舞。最初是茶农上山劳动时唱的“茶歌”,后渐形成歌舞形式,称为“茶灯”,近二三百年来发展为戏曲形式,一般为“二小戏”(小生、小旦)和“三小戏”(多一小丑),剧情简单,以歌舞为主。
基本特点:曲调丰富、大多保持原民歌特色,生动活泼。江西采茶戏最多,此外湖北的黄梅采茶戏、广东的粤北采茶戏、广西的采调等,都各具特色。花鼓:流行在湖北、湖南、安徽等省各地的民间歌舞,近百年来发展成地方戏曲形式。起源于民间小调、渔鼓、高跷等,因其最初以鼓为伴奏乐器而名。其演出形式、艺术风格与采茶戏、花灯戏相似。代表性种类:湖南花鼓戏、湖北花鼓戏、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四川花鼓戏等。代表作品有:《洗菜心》、《阳雀》、《铜钱歌》。
号子的种类:搬运号子: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起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等作用,直接与劳动的安全和效率有关。如东北的《哈腰挂》工程号子:在打夯、打硪、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学唱《黄河打硪号子》;《打夯歌》农事号子:一般在农事劳动中唱。如打麦、舂米、车水、薅草等。如《舂米号子》船渔号子:其所伴随的劳动有水运、打渔、船务等。如《黄河船夫曲》、《川江船工号子》号子的艺术特征:1、表现方法直接简朴,音乐性格坚毅、粗犷;2、节奏的律动性;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领与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交替呼应式;重叠式;综合式。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