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火炮减速器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合集下载

_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火箭炮发射动态响应研究_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火箭炮发射动态响应研究

_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火箭炮发射动态响应研究_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火箭炮发射动态响应研究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JOURNAL OF GUN LAUNCH &CONTROL 2013年12月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火箭炮发射动态响应研究崔龙飞1,张 龙1,罗 云2,陈福红1,马 威1(1.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2.中航工业洪都660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24)摘 要:为研究某火箭炮发射过程中动力学响应情况,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和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该火箭炮发射装置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发射过程中火箭弹与定向管复杂的接触碰撞作用,综合考虑定向管、俯仰轴、发射装置底座柔性变形以及燃气流冲击等因素对发射装置动态响应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刚柔耦合模型能够有效模拟火箭炮发射过程中的动力学响应,对于减小发射过程起始扰动和提高射击精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机械学;火箭炮;发射动力学;刚柔耦合;动态响应;有限元软件中图分类号:TJ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524(2013)04-0024-06收稿日期:2013-05-16;修回日期:2013-08-01基金项目:十二五国防基础科研计划(B2620110005)作者简介:崔龙飞(198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火箭武器结构动力学研究。

E-mail:cuilong.fei@163.comStudy on Firing Dynamic Response of Rocket LauncherBased on Coupled Rigid and Flexible ModelCUI Long-fei 1,ZHANG Long1,LUO Yun2,CHEN Fu-hong1,MA Wei 1(1.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94,Jiangsu,China;2.No.660Institute of AVIC HONGDU,Nanchang 330024,Jiangxi,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rocket launcher,a coupled rigid and flexible mod-el based on FEA software ABAQUS and computational dynamics of multi-body systems software ADAMS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process.The complicated impact action between rocker projectile andlaunch tube was researched,and the factors that have influence on the dynamic process,such as launchtube distortion,pitching spindle distortion,base of launcher distortion,impact caused by jet flow,etc.were considered and analyzed.The study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upled rigid and flexible modelhas a great capability for simulating launch process and studying the launch dynamic response of rocketlauncher.Simulation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references for reducing initial disturbanceand improving the firing accuracy.Key words:machanics;rocket launcher;launching dynamics;coupled rigid and flexible model;dynamicresponse;FEA software 火箭炮发射是一个高瞬态、强冲击、非线性的复杂过程,各部件之间存在剧烈的接触碰撞。

弹炮刚柔耦合模型中的接触碰撞动力学

弹炮刚柔耦合模型中的接触碰撞动力学

弹炮刚柔耦合模型中的接触碰撞动力学
陈世业;王良明;史伟
【期刊名称】《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25)004
【摘要】为了研究火炮发射过程中弹炮间的接触碰撞对弹丸膛内运动规律的影响,以含虚拟体的弹炮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经由虚拟体组成的模拟身管来传递弹丸和柔性身管间相互作用力的方法,通过建立将接触面视为规则几何形状的系统模型,得到了在相同射击条件下试验测试数据和仿真计算结果的对比曲线,以及不同初始条件下弹丸角速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身管的弹性振动和弹丸的膛内运动规律,且弹丸质量偏心和弹炮间隙的增大将加剧弹丸在膛内的摆动.
【总页数】6页(P97-102)
【作者】陈世业;王良明;史伟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南京210094;中国兵器工业集团051基地,陕西华阴7142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301
【相关文献】
1.基于虚拟体的弹炮刚柔耦合动力学优化设计研究 [J], 陈世业;潘玉竹;王兰志;魏巍;原慧敏
2.虚拟体在弹炮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 [J], 陈世业;王良明;史伟
3.基于弹炮刚柔耦合接触/碰撞的炮口振动研究 [J], 张春梅;刘树华;曹广群;高杰;田中梁
4.刚柔耦合模型在机枪发射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 [J], 胡志刚;何卡曼
5.刚柔耦合动力学——轻量化协作机器人设计与控制的力学基础——解读《机器人刚柔耦合动力学》 [J], 尹海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弹协调器减速器动力学仿真分析

某弹协调器减速器动力学仿真分析

S ONG Hu a — b i n ,PAN J i a n g — f e n g , XI E Fe n g - j u a n ,L I ANG Hu i ,GAO Xu e — x i n g 。
( 1 . No r t h we s t I n s t i t u t e o f Me c h a n i c a l 8 L E l e c t r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Xi a n y a n g 7 1 2 0 9 9 ,S h a a n x i ,Ch i n a ;
计 算 得 到振 动条 件下 齿 轮 啮合 力 的变 化 曲线 。通 过 对 两 种 仿 真 结 果 及 与 理 论 计 算 结 果 进 行 比较 , 得 出 冲击 振
动 环 境 会 对 协 调 器 协 调 定 位 精 度 产 生 较 大 的不 利 影 响 ,为 全 面 研 究 协 调 器 协 调 定 位 可 靠 性 提 供 了重 要 参 考 。
关 键 词 :弹协 调 器 ;减 速 器 ;虚 拟 样 机 ;齿 轮 力 中图分类号 : T J 3 0 3 . 3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3 - 6 5 2 4( 2 0 1 4 )0 1 — 0 0 2 0 — 0 5
Dy n a mi c s S i mu l a t i o n a nd Ana l y s i s o n Co o r d i na t o r Re du c e r
c h a ng i n g c u r v e o f t he r e d uc e r ge a r f o r c e wa s o bt a i ne d by us e o f e v a l u a t i o n,a n d t h e ANSYS s o f t wa r e wa s e mpl o y e d t o b ui l d up t h e s o f t c o o r d i n a t o r a r m ,s o t he r i g i d — f l e x i bl e v i r t u a l pr o t o t y pe mo de l wa s e s t a b — l i s he d . Ev a l u a t i on a g a i n,t h e c ha ng i ng c ur v e o f g e a r f o r c e i n t he v i br a t i ng e n v i r on me nt wa s a c q ui r e d. By c o mpa r i ng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t he t wo mo d e l s wi t h t he c a l c ul a t i o n r e s ul t s ,t h e r e a r r i v e d a t t he c o nc l us i o n t ha t t he v i br a t i ng e n vi r o nme nt i s ba d f o r t he c oo r d i na t or t o o r i e nt a t e a t t he r i g ht p os i t i on,a n d t h i s c o nc l us i o n

基于弹炮刚柔耦合接触/碰撞的炮口振动研究

基于弹炮刚柔耦合接触/碰撞的炮口振动研究
表 达式 为[ 3 ] :
1 80 yl
一 —















管和 弹丸 的耦合 运 动对 提高 火 炮 的 射击 精 度 很 重 要 。
但是 , 以往 只是 把膛 线 对 弹 丸 的旋 转 作 用 以旋 转 副 约

‘ r Βιβλιοθήκη ( 3 ) 为 了得到准 确 的膛 线 实 体 模 型 , 在 空 间 曲线 上每
3 h , 求解速 度大大 提高 了。 在 图 4中 , 数值仿 真 所得 的弹 丸质 心 速 度 略小 于
内弹道 程序计 算值 , 说 明弹带 与 身 管膛 线 发 生 刚柔 接 触/ 碰撞 后 , 摩 擦生热 消耗 了弹 丸 的一 部分 动 能 , 并 且 通 过损 失一部 分初速使 弹丸获 得保持 出炮 口后稳定 飞
MATL AB中计算 得 出 。本 文 所 采 用 的某炮 的膛线 沿
身管方 向的长度 为 3 4 0 0 mm, 截面个 数 为 3 4 0个 。将
在 AD AMS软 件 平 台上 解决 弹 丸 与膛 线 的 弹性 体一 刚 体 接触 / 碰 撞 问题 , 旨在研 究 弹带 与膛 线 的接 触/ 碰
第3 期( 总第 1 7 8期 )
2 0 1 3年 6月
机 械 工 程 与 自 动 化
ME CHANI CAL E NGI NEE RI NG & AUT( ) M ATI ( ) N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6 4 1 3 ( 2 0 1 3 ) 0 3 - 0 0 2 3 - 0 3
摘 要 :为 了研 究 弹 丸 和 身 管 膛 线 接 触 / 碰 撞 对 炮 口 扰 动 的 影 响 ,建 立 了 身 管 膛 线 的 三 维 实 体 模 型 , 并 在

某大口径火炮弹带热力耦合挤进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某大口径火炮弹带热力耦合挤进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某大口径火炮弹带热力耦合挤进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李淼;钱林方;孙河洋【摘要】为研究弹带挤进过程机理以及弹丸在挤进过程的运动规律,对大口径火炮挤进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考虑了火药气体在带锥度药室及坡膛内的分布,得到挤进时期的内弹道学方程,将该方程的解作为力边界条件,同时引入考虑温度的摩擦力模型来模拟身管与弹带间的摩擦,采用显式方法建立大口径火炮弹带挤进过程热力耦合仿真模型;分别对经典内弹道挤进过程和绝热挤进进行计算,验证了耦合计算的必要性;同时考虑不同弹炮间隙、卡膛速度以及初始摆角对挤进过程的影响,得到挤进过程中挤进阻力、弹丸速度、火药气体压力、弹丸摆角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弹炮间隙对挤进阻力和挤进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弹丸卡膛前摆角对弹丸挤进过程中的摆角有着重要的影响.【期刊名称】《兵工学报》【年(卷),期】2016(037)010【总页数】9页(P1803-1811)【关键词】兵器科学与技术;热力耦合;挤进阻力;弹丸姿态【作者】李淼;钱林方;孙河洋【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军械工程学院火炮工程系,河北石家庄0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J303弹带挤进是在火药气体作用下弹带与身管内膛高速冲击,弹带瞬间发生高温、强非线性塑性变形的过程。

经典内弹道学将弹丸简化成质点,忽略挤进过程,认为当火药气体压力达到某给定值时弹丸开始运动,模型带来的弹丸膛内运动误差通过次要功计算系数来修正,但无法获得刚体弹丸膛内运动的初始状态。

由于弹带挤进终了的弹丸运动状态为弹丸在全深膛线内运动的初始状态,该初始状态直接影响弹丸膛内运动规律,从而影响弹丸飞离炮口的运动状态,因此研究弹带挤进机理及其运动规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文献[1-2]采用有限元法和解析法研究了弹塑性弹带与身管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认为弹带的结构形式对身管的承载影响最大,但整个计算模型中没有考虑温度的影响。

高炮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及二次开发研究

高炮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及二次开发研究

c r a f t g u n s y s t e m,b o t h o f b a r r e l s we r e f l e x i b l e a n d t h e i n t e r a c io t n b e t we e n t h e p r o j e c i t l e a n d t h e f l e x i b l e
2 . No r t h we s t I n s t i t u t e o f Me c h a n i c a l & El e c t ic r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Xi a n y a n g 7 1 2 0 9 9,S h a a n x i ,Ch i n a )
中 图分 类 号 : T J 3 5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3 6 5 2 4( 2 0 1 3 )0 3 — 0 0 2 4 — 0 5
S i mu l a t i o n o f Ri g i d . _ Fl e x i bl e Co u p l i ng Dy na mi c s f o r An t i a i r c r a f t Gu n a nd

要 :介 绍 了 高 射 炮 弹 炮 刚 柔 耦 合 发 射 动 力 学 仿 真 及 基 于 AD AMS的二 次 开 发 技 术 。在 全 炮 系 统 的 动
力 学 模 型 中 ,对 身 管 进 行 了 柔 性 化 处 理 ,并 考 虑 了 弹 丸 与 柔 性 身 管 的相 互 作 用 ,计 算 了火 炮 连 续 发 射 时 的 动 力 学 响 应 ,为 全 面 分 析 影 响 射 击 精 度 的 原 因 提 供 了一 定 的 参 考 价 值 。 同 时 ,基 于 A DA MS定 制 了适 用 于 交 互 式 发 射 动 力 学 仿 真 的 菜 单 和 对 话 框 ,为 火 炮 产 品 的虚 拟 设 计 提 供 了技 术 基 础 和 工 具 。 关 键 词 :高 炮 ;刚 柔 耦 合 模 型 ;发 射 动 力 学 ;A DAMS 二 次 开 发

某弹协调臂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某弹协调臂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某弹协调臂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陈俊;陈龙淼
【期刊名称】《四川兵工学报》
【年(卷),期】2016(037)004
【摘要】为了评估某火炮自动装填系统中弹协调臂的性能,在分析某弹协调臂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ProE建立了弹协调臂的三维模型,并在ANSyS中对模型中的弹协调臂本体部分完成网格划分和刚性区域的建立,生成弹协调臂本体部分的柔性体模态文件,在ADAMS中对柔性体施加转动约束以及液压缸驱动,对弹协调臂进行了刚柔耦合仿真,得到弹协调臂在摆动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以及动态的应力分布,给出了不满足强度要求的应力集中区域,为设计验证和后期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页数】5页(P56-60)
【作者】陈俊;陈龙淼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南京 210094;南京理工大学,南京 210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3;TP3
【相关文献】
1.某弹协调臂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J], 陈俊;陈龙淼;
2.单自由度柔性机械臂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研究 [J], 王江勇;王基生;张俊俊;刘自红;刘罡
3.药协调臂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J], 魏富江;李志刚;陈志群
4.考虑间隙的某协调输弹机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J], 谢正新; 李志刚; 陈志群
5.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的起落架舱门优化 [J], 梁力;纪小飞;孟兆康;陈西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刚柔耦合模型在机枪发射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

刚柔耦合模型在机枪发射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

第1期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JOU R NA L OF GU N L A U NCH &CO NT ROL刚柔耦合模型在机枪发射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胡志刚,何卡曼(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洛阳 471003)摘 要:应用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和AD AM S 软件,以机枪为研究对象,把枪身以及自动机作为刚体,把对膛口响应影响较大的枪架和身管作为柔性体,进行连发射击的仿真计算。

通过仿真,证明考虑柔体效应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比刚体模型更贴近实际机枪发射的情况,而且克服了用有限元法求解膛口动态响应时无法考虑自动机在机匣中的相对移动对动态响应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仿真精确度。

关键词:固体力学;机枪;柔性多体动力学;膛口响应;耦合模型中图分类号:T J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6524(2008)01 0035 04收稿日期:2006 09 30;修回日期:2007 04 30作者简介:胡志刚(1972-),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机械系统仿真与优化研究。

E mail:hu robert@126 comApplication of Rigid Flexible Multi Body Coupling Model inDynamics Simulation of Machine Gun Fire SystemHU Zhi gang,HE Ka man(M 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 ineering College,H enan U niv 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Luoy ang 471003,H enan,China)Abstract:By use of flex ible multi body dy namics theory and ADAMS softw are,taking machine gun as study tar get,taking machine gun body and automat as rigid bodies,and taking m ount and barrel w hich effect on m uzzle dy namic response w as larg er as flex ible bodies,sim ulating calculation and study of burst fire w ere per for med.By means of calculation and simulatio n,it has proved that rig id flexible multi body coupling mo del w as very close to actual fire situation o f machine g un,the mo del overcomes the effect of automat r elative displacem ent o n dy nam ic response,and improv es the simulatio n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further.Key words:so lid state m echanics;m achine g un;flex ible multi body dy namics;muzzle response;coup ling m odel在机枪发射系统的动力学仿真中,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的,即假设机枪构件变形引起的弹性位移远小于机构刚性运动和构件变形引起的弹性位移不会影响机构运动时,常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火炮减速器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王炎,马吉胜(军械工程学院 武器系统仿真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03)摘要:通过CATIA 与LMS b Motion 无缝接口实现了实体模型的数据导入。

以多刚体动力学和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包含柔性轴和柔性箱体的方向机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

通过仿真分析了柔性体对齿轮啮合力的影响,得到了耦合作用下箱体及齿轮轴的应力和变形,为耦合动载工况下的减速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啮合力;刚柔耦合;模态综合法;b Motion.引言:减速器是在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用于降低速度、增大扭矩的传动装置,其主要部件包括齿轮、轴、轴承和箱体等。

减速器输出端啮合力往往很大,当箱体、轴材料刚度较小时,箱体、轴的柔性变形与输出齿轮啮合力的耦合作用不可忽略。

某火炮方向减速器如图1所示,齿圈1固定不动,输出端齿轮2与齿圈1啮合带动整个减速器及炮塔绕齿圈1转动。

输出端齿轮2采用悬臂梁结构,如果箱体和齿轮轴变形过大则使啮合振动更加恶劣,不能保证传动精度。

在设计过程中为减轻减速器重量,欲将箱体由40CrNiMoA 改为ZL205。

为探讨采用轻质箱体后,箱体、轴的柔性变形是否会使啮合振动显著增大,本文以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箱体、轴的变形与啮合力的耦合作用,建立了该减速器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耦合作用下载荷特性,以及箱体、轴动载下的应力和变形验证了减重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箱体和轴等部件的选材及强度校核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1 某火炮方向减速传动示意图 图2 齿轮扭转振动模型1 啮合力模型在减速器的虚拟样机建模过程中,难点在于啮合力模型的建立,在多体软件中,啮合力建模主要由以下两种模型:1、基于齿轮参数的啮合力模型[1,2]。

该方法以齿轮系统动力学为基础,根据齿轮系统动力学中的运动方程,建立齿轮系统扭转振动模型如图2所示。

根据牛顿定律可得这一系统的动力学模型:(())()(())p p p m p p g g p p p g g p I R C R R e t R K t f R R e t T θθθθθ•••••+−−+−−= (1) (())()(())g g g m p p g g g p p g g g I R C R R e t R K t f R R e t T θθθθθ•••••−−−−−−=− (2) ()(())(())p p g g m p p g g F K t f R R e t C R R e t θθθθ•••=−−+−−啮合力 (3) 式中:,p g I I 为主、被动轮的转动惯量;,p g θθ为主,被动轮的扭转振动位移;,p g R R 为主、被动轮的基圆半径;()K t 为时变啮合刚度;,p g T T 为作用在主,被动轮上的外力矩;()e t 为齿轮传动误差;m C 为啮合阻尼。

()f θ是具有齿侧间隙时,轮齿啮合力对应的非线性函数。

该模型的关键是获得()K t 的表达式,Y Cai [3],李润方[2]等人通过试验研究和精确的理论计算,分别提出了各自的齿轮啮合刚度计算方法,由于试验装置的几何参数、性能参数、测试精度及研究目的不同,或计算模型、计算方法不同,其结果在数值上存在一定差异,但齿轮啮合刚度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

Virtual.Motion 中采用基于Y.CAI 理论的轮齿刚度计算方法[6],这种方法已集成为b Motion 的一个Gear contact 模块,只需设置相关齿轮参数即可分析齿轮啮合的扭转振动,具有求解迅速,精确,耗时短的优点。

不足之处在于:不能考虑中心距变动、传动误差、及修形对啮合力耦合作用2、基于齿轮几何实体碰撞的啮合力模型[4~6]该方法通过在仿真过程中实时检测齿轮实体的轮廓来判定接触区域,通过赫兹接触理论得到接触力。

在b Motion 中,接触力定义为:max[(,0,0,,1),0]e n F Kg cstep g DMAX g n =+&式中:n F 为法向接触力;g 为实时渗透量;step 为阶跃函数;e 为力指数;c 为阻尼系数;n 为接触表面的法向;K 为刚度系数,取决于碰撞表面的材料和结构形状,12*43K R E =×。

参数*,R E 如下计算得到:*22121122111,1(1)(1)R R R E E E γγ=+=−+−,其中12,R R 分别为两个接触点当量半径,可近似用分度圆半径代替。

12,γγ为两个齿轮材料的波松比。

该方法可以解决包括齿轮啮合在内的所有实体接触问题。

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对于计算类似轮齿实体碰撞这样大规模的接触问题,计算比较耗时,可能由于矩阵奇异而导致求解失败。

2 Virtual Lab Motion 中柔性体建模理论b Motion 中专用的柔性体处理工具为Flexible body design 模块,通过该模块可实现柔性体的前处理和后处理。

其网格划分的功能相对较弱,可采用第三方软件进行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对于刚柔耦合分析,b Motion 采用了Craig-Bampton 模态综合基本理论[7],基本思想是赋予柔性体一个模态集,采用模态展开法,用模态向量和模态坐标的线性组合表示物体的弹性位移,通过计算每一时刻物体的弹性位移来描述其变形运动。

在固定界面Craig-Bampton 模态综合法中,令子结构r 交界面完全固定,并建立如下模态矩阵[8]:[][,]r IN IC Φ=ΦΦ式中,IN Φ主模态矩阵,IC Φ约束模态矩阵,其可以通过静态平衡关系求得。

主模态N q 是交界面完全固定时所对应的固有模态(0N ω≠),主模态N q 与内部自由度一一对应;而约束模态C q 是指依次释放每一个边界自由度,使其产生单位位移而形成的静位移分布所构成的静态模态(0C ω=),约束模态与约束自由度一一对应,则有0C B INIC l N q u I u q U q ⎧⎫⎧⎫⎧⎫===Φ⎨⎬⎨⎬⎨⎬ΦΦ⎩⎭⎩⎭⎩⎭(4) 式中,0I 分别是单位阵和零矩阵。

通过凝聚转换,得到柔性体运动方程 ˆˆ(,)Mu Kuf t +=Θ&& (5) 或者ˆˆˆ0ˆˆˆ0CC NC B CC B B l l l CNNN NN M M u K u f u u f M M K ⎡⎤⎡⎤⎡⎤⎡⎤⎡⎤+=⎢⎥⎢⎥⎢⎥⎢⎥⎢⎥⎣⎦⎣⎦⎣⎦⎢⎥⎢⎥⎣⎦⎣⎦&&&& (7)式中,ˆˆ,MK 是转换后对应与新坐标的广义质量阵和刚度阵,(,)f t Θ包括如下两部分:柔性体约束模态力B f 和固有模态力l f ,其中,Θ为多体系统状态变量。

由于模态矩阵Φ中,存在惯性耦合,需对Φ进行正则化转换,以将原有约束模态中的刚体模态分离。

柔性构件模态经正则化转换后可代回柔性多体系统中,利用Lagrange 方程建立整个系统的方程,从而得到系统的解。

在b Motion 中的刚柔耦合仿真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刚柔耦合仿真流程图 图3 减速器机构模型图3 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根据图1分析,前三级齿轮传动不考虑中心距变化,只需得到啮合力,采用基于齿轮参数的方法对啮合力模型进行建模,以快速得到啮合力。

由于基于齿轮参数的啮合力不能反映中心距变化所引起的啮合力变化,故输出端齿轮2与齿轮1之间的啮合力采用实体碰撞的方法,以考虑箱体和轴柔性对啮合力的影响。

3.1 多刚体模型的建立由于减速器设计采用两套相同的减速系统传递动力,从理论上可取1/2进行分析。

本文中为考虑整个箱体变形对啮合力的影响,将两套减速系统分别建模。

基于CATIA 三维实体建模工具,建立减速器传动系统的实体模型,通过b Motion 与CATIA 的无缝接口,实现三维实体模型向多体分析软件的导入,模型导入后如图3所示。

1、约束的添加大齿圈与地面固连。

炮塔用一个具有质量和转动惯量的哑物体代替,炮塔与大齿圈在大齿圈中心用旋转副连接,箱体通过固定副与炮塔固连随炮塔一起绕大齿圈旋转。

套在轴上的齿轮通过旋转副绕轴旋转,输出端齿轮与齿轮轴通过固定副连接。

2、力和力矩的添加前三级齿轮减速传动采用gear contact force 进行建模,输出端齿轮与大齿圈之间的啮合力通过CAD contact 建模。

齿轮轴与箱体之间采用radial bushing 力连接以模拟轴承的作用,轴承径向刚度采用文献[9]中的近似计算公式计算轴承的径向刚度:60.10.90.8 1.90.52510cos r r K F Z l α=× (8)式中:r F -齿轮啮合力均值;l -轴承内滚动体的有效接触长度;Z -轴承内滚动体的数目;α-轴承接触角或压力角。

电机驱动采用力矩控制,以制动工况为例电机力矩驱动如图4所示。

为使系统达到制动工况时的速度,电机首先在0~0.2s加速至制动工况前炮塔的旋转速度,0.2~0.4匀速,0.4s开始制动,0.65秒制动完毕。

阻力矩为摩擦力矩,施加在炮塔旋转中心,用扭簧实现。

图4 电机处驱动力矩3.2 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1、柔性体的生成以箱体的柔性化过程为例,简述柔性体生产过程。

首先对箱体的实体模型进行修整,去除与仿真无关的螺栓、螺孔、倒角等,将箱体文件保存为step格式的中文件,然后导入到Partran中采用Tet4单元划分网格,设置材料参数后提交分析,将所得到的*.dbf文件导入到b。

在b Motion \Flexible Body Design模块中,在柔性体与其它部件铰接处定义spider网格,并在spider网格中心增加新的节点。

spider网格能将作用于约束副上的作用力通过刚性梁分配到柔性体的节点上,以避免柔性体上应力集中。

将箱体的实体模型用柔性箱体文件代替,软件自动根据约束副的位置在spider 网格中心生成Interface点,即力的作用点。

如图5所示。

Interface点的生成标志着柔性体与其它运动副之间已建立耦合关系。

2、Craig-Bampton模态计算b中计算Craig_Bampton模态时,需要手动输入固定界面主模态的阶数,即进行模态截断。

若系统激励频率为f,则模型的截断频率至少两倍于该值[10]。

由齿轮的啮合刚度,计算得到啮合力的固有振动频率约为2200HZ,根据箱体的模态和振型可取前20阶固定界面主模态进行计算。

箱体有10个界面连接点,约束了52个自由度,因此有52个约束模态。

将20个固定界面主模态和52个约束模态,进行正交化分析,去除6个刚体模态后得到的Craig-Bampton模态为66阶,如表3所示。

其中的低阶模态是经过原固定界面主模态和约束模态综合而成的无约束柔体的低阶模态,起主要作用的是固定界面低阶主模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