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装饰画中的色彩构成
装饰绘画中的色彩表现与构成

装饰绘画中的色彩表现与构成作者:司雨鑫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07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装饰绘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装饰绘画创作过程当中,色彩表现与构成不仅要体现出设计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和艺术价值,还要符合时代发展以及大众审美需求。
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装饰绘画中色彩的表现意义与构成原则展开分析,旨在使装饰绘画作品的视觉传达更加丰富,为观看者呈现更加丰富、深刻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装饰绘画;色彩表现;色彩构成【中图分类号】J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7—170—03装饰绘画与其他绘画相比,更注重的是装饰性与艺术性。
这需要创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色彩表现与构成技巧才能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因此,创作人员必须重视并加强装饰绘画中色彩表达与构成方法的探讨与实践,进而不断拓展装饰绘画色彩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且极具感染力的装饰绘画作品。
一、装饰绘画概述装饰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以绘画作品为媒介,通过艺术手段来装饰和美化各种物体或空间。
装饰绘画在室内设计、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装饰绘画的色彩表现是装饰效果的关键之一。
通过选择适合的色调、搭配合理的色彩组合等手法,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为装饰绘画增添了更多的视觉张力,给装饰环境注入活力和美感。
同时,色彩表现也能够有效地引导观看者的情感和体验,使装饰绘画作品在视觉上产生更深刻的触动。
装饰绘画中色彩表现通过色调、色彩搭配等手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可以引起观看者的情感共鸣。
首先,色调是指绘画作品所呈现的整体色彩倾向。
在装饰绘画中,色调的选择是与裝饰环境相协调的重要方面,不同的装饰风格对色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例如,欧式宫廷风格注重金黄色、红褐色等暖色调,营造出华丽、奢华的感觉;而现代简约风格则偏向于明亮、纯净的色调,如白色、灰色等,营造出简洁、清雅的氛围。
浅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体系与色彩搭配规律

赤为朱雀, 黑为玄武;五位神 —青为青帝, 小、 萌发,伴随着民族文化和哲学理念的成熟与完善, 虎, 天真、 希望与活力;同时, 缃色也象征轻薄, 冷
含黑、 白、绿的色彩元素。 赤色—中国的代表色, 指代酒,也多出现在女子的服饰上,如杨柳青年画 是古老的色彩之一。赤色象征生命、吉祥、喜庆、 中的女子服饰多用此色。 积极、热情、勇敢、忠诚和正义等。黄色—代表 大地之色,也是古老的色彩之一,是地上颜色中地 位最高的颜色。黄色象征着权力、富贵、光明和智 慧;同时,它也是佛教常用的色彩。白色—象征 中国民间美术的这些色彩观念,使创作者对 民间色彩的使用不再是人的本性对色彩快感的诉 求, 而是以抽象的观念或功用来表征感性形象。 如 年画《铁树开花》 ,其色彩艳丽、喜兴,在紫色调 富于变化的对比效果。而其色彩特点不仅体现在 视觉上,更多地体现在象征意义上。 “铁树开花” , 开的是金元宝和钱串子,在造型上用了象征富贵 意义的颜色—紫色,而背景是大面积带有紫味 的红色, 不禁让人想到那句俗语—红得发紫。 同 时,中国民间美术的用色因为超出色彩物质意义 层面上的特点, 也使色彩上升到符号化系统。 如民 间社火的脸谱红为忠, 白为奸, 黑为正, 绿为草莽, 蓝为妖邪,金银为神仙佛道等。 二、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是有着重视色彩象征性的传统。
同时他们在运用颜色时, 要求保证色彩的纯净、 在吉庆题材的民间绘画中,最忌黑和紫二色相邻。 福临门》 ,不仅在造型上运用了象征符号—蝙蝠, 觉。
境、百姓的生存状态及其追求与信仰等紧密相连。 蓝和大红这些硬色(正色)不能靠近,必须中间调
特点, 并通过五行色的巧妙搭配,形成热烈、 轻松、 种说法都比较接近,都是说明红和黄之间搭配的重 又体现出明度、色相、冷暖以及用色面积大小等方 面的对比,使作品在和谐统一中又有了节奏的变 透气、色调清新,而色彩冷暖的不同和面积大小的 这种色调风格也正是民众喜爱与表达思想情感最恰 当的形式。 3 . 扶形与走势 “以色扶形”是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一个 重要特点。在民间木刻版画中,一些较重的颜色往 往担当支撑骨架的作用。扑灰年画《福寿双全》在 色彩的处理上,就是以色扶形,小男孩的整个形体 动作,包括身后的狮子都依托于墨色。在一些非欣 赏性年画作品的套色中往往也极力简化造型和设 色,不严格要求色块与线形的一致,只用几笔颜色 强调一下有色之感或动作的走势即可,但这种处理 方法却能产生轻松的貌离神合的效果。如木版年画 中的纸马,因其实用功能强,需要大量生产,所以 在套色印刷上只能走捷径,简单刷色,以凸显大体 结构。 三、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搭配规律 中国民间美术的创作者们,集体传承着用色的 创作体会,时间的淘沥与岁月的沉淀不仅让他们逐 渐摸索出一套民间色彩的运用方法,而且,其作为 “五色”观念的延伸,也成了中国民族色彩的重要 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红间绿,花簇簇/喜气,红 与绿/黄喜绿,绿爱红—这些俗语都是针对红色 一起显得喜庆,俗话说“红配绿,唱大戏” ,在民间 2 .人物配色的主要方法 断国孝, 三蓝墨—三蓝墨即淡蓝、 佛青、 花青 三色以及淡墨、浓墨为主的色调。这是在封建社会 里, 人们重视孝道的一种表达。 粉青绿, 人品细— 画故事画中的女子,指用粉裙、青上衣,或绿衣、青 老褐—女红是指画少女时要腮红粉润,并且穿红 戴绿,才能生动地表现出少女的活泼和俏丽;妇黄 是指画少妇时以黄色的衣服或黄色的配饰为佳,可 增添妇人的贵气;寡青是指孤寡者穿青色的服装易 显出其沉静和肃穆;老褐指老年人以赭墨或褐色的 服装最适宜。 想要精, 加点青—画妇女或书生多用 软色, 以显其清丽, 但若没有硬色点缀, 便没有对比, 也衬托不出软色的特点,故需要在人物的衣领、底 衿、 袖口等处加一点儿黑边, 不仅托出人物娇嫩之粉 面, 也使其更有精神。 文相软, 武相硬—文相软是 指画文官时易用软色。 要想俏, 带点孝—在历史小 说和古代故事画中, 人物服装大都五颜六色, 有时画 面繁杂, 主角不突出, 这时就可将重要人物改成灰袍 或灰衣甲,使其峭然而出。
传统年画“五色”在装饰画中的应用与创新

传统年画“五色”在装饰画中的应用与创新传统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因其图案精美生动、色彩鲜艳绚丽而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其中,“五色”是传统年画中最重要的色彩搭配方式,指黑、白、黄、绿、赤五种颜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色彩组合之一。
随着人们审美理念的不断变化,传统年画的色彩搭配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应用,已经渐渐走出传统年画的局限,成为了现代家居装饰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传统年画的装饰中,五色被广泛应用,不仅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更传达了祈福、吉祥、美好的意义,成为了国人喜爱的年节装饰元素。
其中,黑色代表了坚定、稳重、威严,常用于描绘岭南的山水风景和节庆图案;白色则代表光明、赤裸、纯真,适用于表现花鸟动物等清新淡雅的形象;黄色代表富贵、吉祥、喜庆,是年画中常用的颜色,适用于表现节日、喜庆、祝福面貌;绿色则象征着生机、青春、和谐,多用于表现叶子、草、花等植物元素,承载着和谐的文化精神;赤色则代表喜庆、热情、热烈,常用于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狮子、龙等图案,传递中国人传统文化的热烈和炽热的情感。
这五种颜色组合不仅统一了年画的色彩风格,还彰显了透着坚韧、吉祥、美好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在现代装饰市场中,年画元素已经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家居装饰元素。
其色彩搭配和造型设计也逐渐走出了传统的界限,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图案成为了现代家居装饰的新宠儿。
传统年画的“五色”也常被用于现代装饰画中,成为了现代化家居装饰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总之,“五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色彩组合之一,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不断创新和应用。
在现代装饰画中,年画元素以五色为基础,在根植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实现了现代化、时尚化、个性化的转变,成为了一种时尚、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传承和发扬“五色”文化,既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创新与变革的必要环节。
浅谈装饰绘画的色彩语言

浅谈装饰绘画的色彩语言一、色彩的构成色彩是由光线的波长、频率和强度所决定的,是一种对于光的视觉感受。
在装饰绘画中,色彩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基本种类,比如红、黄、蓝等;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包括明度、暗度和中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和灰度程度,包括鲜艳度和灰暗度。
色相、明度和饱和度是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无限丰富的色彩世界。
在装饰绘画中,艺术家可以通过对这三个要素的运用,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色彩效果,从而达到丰富和多样的表现。
二、色彩的意义色彩是一种情感语言,它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内心和情感。
在装饰绘画中,色彩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情感,能够表达出艺术家对于世界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红色代表着热情、活力和力量,在装饰绘画中常用于表现热烈、充满活力的场景。
黄色代表着温暖、欢乐和活力,常常用于表现欢乐、温馨的氛围。
蓝色代表着深沉、宁静和安详,常用于表现清静、祥和的场景。
除了基本的色彩意义之外,色彩还可以通过色彩的组合、对比和运用方式,表达出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意义。
比如冷暖色彩的对比,可以表达出对比强烈的情感;对比色彩的组合,可以表达出和谐、平衡的情感;鲜艳、明亮的色彩运用,可以表达出充满生机、有活力的情感。
色彩在装饰绘画中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一种视觉效果,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心灵的沟通。
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艺术家能够让观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使作品更加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色彩的运用艺术家可以通过对明度的运用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明暗的对比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立体感,而中度的运用则可以使画面更加柔和和平和。
艺术家还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表达出特定的心境和情感。
比如在表现喜庆、欢乐的场景中,艺术家可以运用明亮、饱和的色彩,表现出活力和兴奋的情感;在表现深沉、沉思的场景中,艺术家可以运用暗淡、低饱和度的色彩,表现出安静和深沉的情感。
总结通过对色彩的构成、色彩的意义和色彩的运用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装饰绘画的色彩语言是多样化的、丰富的。
浅析中国装饰绘画色彩的表现和运用

浅析“朝元图”色彩的装饰性表现包昊摘要:永乐宫壁画是宗教壁画发展的一个高峰。
在人物形象的创意上,在组织宏伟的构图上。
在用笔的雄健气势上。
特别是矿物色和色彩的运用方面,丰富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经验,而“朝元图”是其中有代表的作品,它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特别是其矿物色和色彩的运用方面,丰富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经验,而其具有其他民族绘画不能比拟的魅力,正是它独特的民族风格之所由,我们应积极研究、学习、创新、发扬,使之闪现出它不朽的异彩。
关键词:朝元图;民族特色;色彩:中国绘画笔者在学院组织的考察中,曾去山西永乐宫参观。
看到永乐宫壁画时,激叹不已,为古人遗留下来的巨大艺术宝库而震惊。
永乐宫壁画高超的艺术手法和高度整体的艺术观念令人赞叹。
历经岁月的淘洗,重彩色傲然呈现却更加令人折服。
永乐宫壁画在中国传统装饰画中达到了的一定的高度。
笔者从中吸取灵感在今年的毕业创作中选择中国传统装饰画题材。
随着对中国装饰绘画色彩的表现及运用的研究,不断加深了对色彩运用的把握。
下面将对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为例例来谈中国装饰画中的一些特点尤其是色彩运用方面的表现及运用。
装饰壁画从民间美术中吸纳了强烈明快的色彩,“朝元图”突破了传统的中国画尤其是水墨写意画。
具有强烈无与伦比的形式美感。
大胆使用大红、彩红、粉绿,并把重墨与粉紫色配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蕴。
装饰壁画作品中,“形”与“色”是人们感知作品最直接的手段。
装饰壁画中物象设色从表现对象的固有色出发,追求不同物象类别产生的不同色彩,不注重光源色和环境色,不追求自然色调的逼真,而是调动色彩的各种因素,在色彩的构成、搭配上大做文章。
一.从中国重彩装饰文化的起源谈起中国早期的绘画,实际上就是装饰画。
起始于器物的装饰,而成熟于壁画。
后来,文人画和专业画工分离,逐渐形成了新的水墨画派,作为装饰画主流的壁画衰落下去。
但是它所形成的独特的装饰风格不但为工笔重彩画和民间年画等继续发展下去,而且水墨画也未能完全跳出它的藩篱。
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的装饰性表达

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的装饰性表达中国传统绘画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色彩装饰性表达而闻名世界,色彩在绘画中不仅是描绘物象的工具,更是表达情感、建构意境的媒介。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色彩装饰性表达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色彩运用。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运用十分重要,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色彩的运用受制于绘画材料的选择。
中国传统绘画的材料主要是宣纸、绢布、墨、水彩等。
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宣纸质地细腻,吸墨性好,适合使用水墨,而绢布更适合使用彩绘。
艺术家在运用色彩时需要根据材料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颜色和运用技巧。
二、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绘画理论中,有很多涉及色彩的论述,比如《古画品录》中对于色彩的运用有详细的阐述,他们认为色彩的运用应该符合自然界的规律,遵循五行相生相克的色彩规律,这就为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受到绘画题材的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的题材广泛,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多个方面,不同的题材需要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特定的景象或情感。
一、用色的灵活运用。
中国传统绘画中,用色的灵活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山水画中,艺术家可以用深浅不一的青绿色来表现山的远近,用淡墨描绘细节,使得整个山水画色彩丰富多变、层次分明。
在花鸟画中,通过对花叶的色彩运用,可以展现出不同种类的花鸟植物,以及各自不同的特征。
用色的灵活运用使得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更加生动、富有魅力。
二、色彩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往往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工具,更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
比如红色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通常被用来表现热烈、喜庆的氛围,白色则表示纯洁、高贵,黑色则表示深沉、庄重。
这些色彩的象征意义赋予了绘画作品更多的内涵和情感。
我们再谈一下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装饰性表达的意义。
色彩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绘画的基本元素,更是表达情感、建构意境的媒介。
浅谈装饰绘画的色彩语言

浅谈装饰绘画的色彩语言装饰绘画是一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通过色彩和形式来表达情感和美感的装饰艺术。
色彩是装饰绘画的灵魂和语言,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本文将从色彩的构成、搭配和运用等方面,浅谈装饰绘画的色彩语言。
一、色彩的构成色彩是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要素构成的。
色相是指纯色的基本颜色,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基本色。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明亮的颜色看起来更清晰、更醒目,而暗淡的颜色则更加内敛、神秘。
饱和度是指颜色的强烈程度,饱和度高的颜色看起来更加鲜艳、动感,而饱和度低的颜色则更加柔和、含蓄。
二、色彩的搭配色彩搭配是色彩运用的一项重要技巧,不同色彩的搭配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常见的色彩搭配方式包括对比搭配、互补搭配、类比搭配和单色调搭配等。
对比搭配是指将色相相间对立的颜色进行搭配,比如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等。
这种搭配方式能够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使画面更加鲜明、活泼。
三、色彩的运用色彩的运用是装饰绘画创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运用色彩可以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首先是色彩的情感表达。
不同的色彩会引发不同的情感共鸣,比如红色代表热情、活力,黄色代表明朗、欢快,蓝色代表沉静、神秘等。
艺术家可以根据作品的表达目的,灵活运用色彩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意义。
其次是色彩的氛围营造。
色彩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情感,合理运用色彩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景,比如暖色调可以营造出温馨、亲密的氛围,冷色调可以营造出清新、淡雅的氛围。
再次是色彩的空间分割。
色彩的运用可以分割画面空间,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变化和层次感,为作品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和生命力。
最后是色彩的装饰效果。
色彩是装饰绘画的灵魂,合理运用色彩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鲜明。
艺术家可以巧妙地利用色彩的特点和优势,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
色彩是装饰绘画的灵魂和语言,通过对色彩的构成、搭配和运用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可以使装饰绘画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传统年画“五色”在装饰画中的应用与创新

传统年画“五色”在装饰画中的应用与创新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年画中,五色是其中的一种装饰手法,它在年画中的应用与创新成为了年画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就传统年画“五色”在装饰画中的应用与创新进行探讨。
一、五色在传统年画中的应用传统年画中的五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彩绘艺术,五色是指黄、青、白、黑、赤五种颜色。
这五种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代表了吉祥、美好、幸福等寓意。
1. 黄色:象征金黄、富贵、正义、诚实等意义,常被用来绘制皇宫、金鱼、富贵竹等图案。
2. 青色:代表着生命、青春、希望和活力等寓意,常被用来绘制青龙、神仙、青蛙等图案。
3. 白色:象征着纯洁、清白、祥和、宁静等意义,常被用来绘制白鸽、白马、白菜等图案。
4. 黑色:代表着庄重、严肃、神秘等寓意,常被用来绘制乌鸦、墨鱼、黑熊等图案。
5. 赤色:象征着热情、勇敢、活力、忠诚等意义,常被用来绘制红梅、红枫、红鼠等图案。
这五色在传统年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们常常在年画作品中相互搭配、交织,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画面,给人以美好的寓意和愉悦的视觉享受。
传统年画中的这种五色应用方式,成为了传统年画的一大特色,也是年画艺术的传统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传统年画中的五色应用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发展。
传统年画中五色的应用形式包括了颜料的使用、色彩的运用、画面的构图等多个方面。
1. 颜料的使用创新:在传统年画中,颜料主要是采用传统的矿物质颜料和植物染料,调和出来的颜色也比较古朴。
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工合成颜料的应用也渐渐在年画中兴起,这些颜料具有更加丰富的色调和更强的稳定性,为年画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一些现代化的颜料和材料的引入也为年画的表现形式带来了更丰富的变化。
2. 色彩的运用创新:在传统年画中,色彩的运用比较单一,以“五色”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装饰画和色彩构成的概念
(1)装饰画的概念。
《辞源》对于“装饰”的解释是:“装者,藏也。
饰者,物既成加以文采也。
”意思是对器物表面添加纹饰、色彩、图案等,目的是起到美化和装饰的作用。
装饰画是偏重表现形式的绘画,其主要强调的是它的功能性和装饰性。
装饰画在二十世纪下半叶发展极为迅速,由于其表新形式和载体越来越丰富,极大的提高了当今人们对优质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2)色彩构成的内涵。
绘画在技术层面上是以表面作为支撑的。
我们看一幅作品不论是素描、线描、油画、国画和水彩等,都是会做出主观的色彩辨识的,即黑、白、灰或带有某种色彩倾向的。
颜色可以说是一幅画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色彩构成是通过颜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已有的色彩元素按照构成规律的重组、变换。
2中国传统装饰画色彩风格的变化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是中国画,也称之为国画。
与传统中国画艺术形式不同,装饰画则更注重形式美和装饰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功能。
如今,装饰画在商业市场上很受追捧,如商品外包装设计、服装设计、家居设计等。
绘画本身就具有商业价值,也具有一定的装饰功能。
所以,中国画一定是装饰画,但装饰画不一定是中国画。
(1)器物上的装饰色彩。
器物上的装饰画是指画的载体不同于纸或绢,而是平时生活中使用的实用工具。
早期的装饰艺术是从实用功能转化而来的,例如:彩陶、青铜、漆器、画像石、画像砖以及瓷器等。
这些装饰画的色彩简洁鲜明,主要以红色、黑色、白色、黄色、绿色为主。
如仰韶文化的彩陶身上的装饰纹样,如动物纹、人纹、几何纹,都是经过夸张变形、重复排列。
是现代装饰画造型的重要方法。
所谓的彩陶就是在橙红色陶胚上,用矿物质颜料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进行描
绘,烧制后的陶身上会产生赭石、墨、白赭色
美丽的图案,整体风格古朴厚重,大方端庄。
商代的青铜器本身并不是绿色的,因年
代久远氧化成斑驳的黑绿色调。
器型多种多
样,包括炊器、食器、酒器、乐器、车马饰、铜
镜、兵器、度量衡工具等。
纹样种类更是丰
富,如兽面纹、回纹、饕餮纹、铭文等。
整体浑
厚凝重,气势磅礴。
中国传统的漆器工艺是古老华夏民族
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漆器中的造型造型
将方圆有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主要以朱、
黑二色来髹涂。
经过千年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后来生
产的瓷器成为日常生后中经常使用的器具,
由风靡一时的元代青花瓷到清朝的粉瓷,色
彩单调的白底蓝釉发展为五光十色、丰富多
彩的珐琅彩瓷和粉瓷。
(2)壁画上的装饰色彩。
说起壁画,中国
最著名的壁画是魏晋的敦煌壁画和元永乐
宫壁画,他们也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物,由
于承载壁画的载体是石窟、建筑等,修建时
耗时巨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敦煌壁画早期创作的色彩表现和色调都
体现了北魏时期的色彩特征,设色浓重又富有
变化,线条如行云流水般。
隋唐时期,敦煌壁画
的创作既保留了上一代的特点,又加入了属于
本时期绘画风格和绘画表现的特色。
作画时以
平涂为主,绘出主体后再加以修改,在色彩上,
遵从装饰色彩规律,巧妙地将朱砂、石绿与黑
搭配在一起。
色块在面积、明度、节律对比中尽
显时代风采。
壁画水平也大达到了敦煌壁画的
顶峰。
到了晚期,在历经了时代的变迁和民族
的融合。
颜色的使用变得温和,不在以色彩表
现为主,颜色也退居次要地位。
元永乐宫壁画在创作的时候则强调色块
之间构成的比例与呼应的节奏感。
画面上人
物众多,但层次井然有序,完整不乱。
人物之
间的前后关系不是靠色调的虚实强弱。
或透
视中的近大远小,而是巧妙的运用了装饰色
彩表现中的平远推移法。
愈远愈高。
并借助线
条的疏密对比。
穿插有序的将各层次的人物
一一衬托出来,有条不紊,相辅相成。
画面的
整体与局部不受干扰、气脉连贯,情趣倍增。
3传统装饰画中的色彩对比
对于一幅成功的绘画作品,除了立意恰
当,构图巧妙,还要有良好的设色。
在色彩搭
配过程中必然产生色彩之间的对比,这是绘
画的一种表现手法。
当然色彩对比也需要掌
握“度”,要达到即有变化又和谐统一。
(1)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指画面中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组合后,由于色相的差别而
形成的对比。
包括原色对比、补色对比、间色对
比等。
补色对比是画面中颜色对比较为强烈的
表现方式。
使画面色彩更加有生机活力。
(2)明度对比。
和色相对比不同,明度对
比是极其隐蔽的。
他是装饰画色彩表现的重
要形式。
同一色相不同的明度对比可以产生
不同的明暗层次,呈现出不同韵味和节律美
感。
不同的色相不同的明度对比可以使画面
效果得到更好的升华。
(3)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是通过运用不
同的纯度色彩在画面上形成有差别的对比,
又可以根据色彩不同的色相纯度分为三个
阶段,分别是高纯度色、中纯度色和低纯度
色。
高纯度的对比最大的特点是色彩鲜明炫
目,但长时间盯着看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中
纯度对比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使画面保持稳
定、深厚的感觉;低纯度对比能使画面淡雅、
含蓄,但是,使用不当则会产生郁闷的感觉。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装饰画的载体和色彩
的分析,使我们了解到创作一幅好画绝非易
事。
中国传统装饰画中的色彩对后世也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与今天的装饰画相比,古人
艺术家们创作的装饰画更加真实、淳朴。
这
也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参考文献:
[1]戴建华.装饰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翟鹰.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色彩教材丛书——
—装饰
色彩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赵炅涵
(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如果说点、线、面是一副作品的框架支撑,那么颜色就是整幅画的灵魂。
现如今,装饰画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这其中的原因不乏有行云流水穿梭的线条美以及自由散落的点形成的不规则美,更重要的还有动感又跳跃的色彩搭配呈现出的韵律美。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的装饰画的起源及后续发展去了解装饰画的色彩构成。
关键词:装饰画;色彩;构成
中图分类号:J1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1-0066-01
作者简介:赵炅涵(1995.07-),女,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读。
CULTURE AND DESI GN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