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_以制造业为例_冯春晓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截至2019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2万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中国ODI的主要领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1439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占比24.3%和39.8%。
中国ODI的快速增长对母国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中国企业通过ODI进一步拓展了海外市场,提高了产业标准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提升,进而带动了国内母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面临的生产和经营成本差异,也可能影响母国企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
此外,中国ODI也可能带来行业之间的联动效应,对中国母国产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因此,研究中国ODI对母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特点和挑战,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思路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ODI对母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及其机理。
具体目标包括:1.分析中国ODI的投资行业、地区和企业特征,并梳理中国ODI对母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路径和机制;2.基于产业链和价值链视角,分析中国ODI对母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影响的差异和影响因素;3.结合案例研究,深入分析中国ODI的战略动因、成果和风险,总结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经验和教训;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战略中提供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等。
具体步骤如下:1.文献调研:综述国内外关于中国ODI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现状、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明确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
2.数据收集:收集和整理有关中国ODI的宏观经济数据、行业数据、投资数据等,采用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量 发展 比较 优 势 产 业 , 而促 进 投 资 国产 业 结 构 升 从
级 …。坎 特威 尔和 托兰 惕诺 的技 术 创新 产 业 升级 理 论认 为 , 对外 直 接 投 资 可 以提 高 发 展 中 国家 企 业 的
技术 能力 , 而促 进投 资 国产业 结构 的升 级 。 从
成 长 、 业 关 联 和 辐 射 、 外 投 资 收 益 等 方 面 的 效 产 海
应, 有力 地带 动 了投资 国 的产 业结构 调整 和升 级 。
从 已有 研究 中可 以发 现 , 国外 的 相 关 研 究 较 少 针 对 中 国的实 际 , 国 内 的研 究则 大 多处 于 定 性 分 而 析 层 面 , 量 研究 相对 不 足。本 文 试 图在 前 人 的 研 定 究 成果 基础 上 , 18 以 9 5年一 2 0 0 7年 的时 间序 列数 据 为 样本 进行 尝试 性 的 实证 分 析 , 察 O I 响 我 国 考 D 影
中 国 17 9 9年开 始 采 取 的开 放 政 策 吸 引 了来 自香 港
人 们也 逐渐对 资 本流 出对 我 国产业 结 构 优 化 的作 用
和机制 产生 了兴 趣 。本 文 将 通 过 构 建 计 量 模 型 , 实 证 分析 O I D 对我 国产 业结 构调 整 的影 响 。
的大量 的对外直 接 投资 , 降低 劳 动力 和 土 地成 本 。 以 他们 的研 究结 果 显 示 , 外 直 接 投 资 调 整 了香 港 制 对
国外 实证 方 面的研 究虽 然 基 于不 同国 家不 同年
进我 国产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的机 理 , 随着 对 外 直 接 但
投 资 ( uw r i c Ivs e t D ) 不 断 发 展 , O t a Dr t net n,O I 的 d e m
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 上海 ̄ : 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2 0 9) r - - 0 0 3
摘要 :利用 偏离系数法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化 的量化指标,在 构建适 当模型 的基础上 ,以 19 年一 0 0年 的时间序 9 1 21
列数据为样本 ,运用协整理论和 G a g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 了对外直接 投资与我 国产 业结构合理化之间的关 rn e 系 ,协整分析结果表 明对外直接投资与我 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 ,G agr因果关系检 rn e 验表 明对外直接投资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 G ag r 因,而产业结构合理化不是对外直接投 资的 Grn e 原 因。 r e原 n ag r 关键 词:对外直接投资 ;产业结构合理化;偏离系数法;协整检验 ;G agr r e 因果检验 n 中图分类号 :F 3 . 8 0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142 1)5 0 6— 5 6 23 0 (0 20— 10 0
经 济与 管理 研 究
田尧,杨 坚 争:对 外 直接投 资 与我 国产 业结 构合 理化 相互 关系 的 实证研 究
1 61
对于产业结 构合理化 的定量评价 ,王林生和梅洪 常总结 出结构效益评价法 、消耗 系数 评价法 和偏离系
国 内产 业 结 构 的 数 据 ,通 过 计 算 灰色 关 联度 的方 法 ,
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 级,是一种技术能力 的稳定 提高和扩大 ,而这种技术能力是一个 学习和积 累的结
果 ,同时也与跨 国公司对 外直接投 资的增长和产业分
分 析得 出对外直接投资 的行业结构与 国内产 业结构密
有汪琦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 国内产 业的发展有 资源补
一
、
中国制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制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开始走出去,通过对外直接投资(FDI)的方式,实现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源的获取。
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4万亿美元。
然而,中国制造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也面临着包括政策环境、文化差异、市场风险等诸多问题。
因此,对于中国制造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制造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进行研究:1.中国制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探讨其现状和趋势,同时通过对市场、政策等环境因素的分析,分析影响中国制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
2.文化差异问题的研究。
文化差异是中国制造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一环节。
本研究将从文化差异的概念、影响、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中国制造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3.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涉及多个方面,风险管理成为中国制造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将从风险管理的概念、种类、应对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为中国制造企业更加有效地管理海外投资风险提供参考。
三、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国制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研究其原因和解决方法,为中国制造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参考和建议,以推动中国制造企业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推动中国制造业走向国际市场,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中国制造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对中国制造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资源的获取提供参考和建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外投资政策,提高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能力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作者:聂静怡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7期聂静怡【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经济规模上的积累刺激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完成了“被投资”国向“主动投资”国的角色转变,在新的形势下,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质量,即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是具有意义的。
本文根据2002年至2017年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来探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结果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正向影响。
因此,中国一方面要注重对外直接投资力度的合理扩大,以获得正面反馈,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以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var模型一、引言随着全球各地区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化,与各国(地区)的联系更加频繁。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逐渐拉开新序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规模迅速增长。
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资本流动的一种方式,驱动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母国的经济也会产生联动作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代表着一国经济有了质上的根本改变。
邓宁认为:美国在英国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国工业化进程有正效应,进而实现母国工业化。
中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国际条件来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对中国保持经济增长动力、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1]二、中国OFDI及产业结构变化现状(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整体规模2002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连续15年攀升,年均增长率36.65%。
我们分析了2002年至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与存量。
根据数据,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上升为1582.9亿美元,存量约为18090.4亿美元,相对于2002年的数据,分别增长了56.63倍和59.5倍。
综合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情况,体现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具有较大潜力。
由分析可知:2002年我国投资流量27亿美元,2002年后平稳增长。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对外投资也呈现出快速
增长的趋势,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
同时,中国
企业对外投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因此,对于中国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实证分析,成为了当前经济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深入探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
现状及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中国企业优化投资结构提供参考和
建议。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和统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统计数
据和文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现状、特点
和存在的问题,寻求优化结构的思路和措施。
四、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情况以及趋势变化。
2.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现状和特点,包括产业结构、区域
分布、投资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风险控制、资源利
用效率不高、投资方向单一等。
4.优化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措施和思路,探讨中国企业如
何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投资方向和方式,提高投资回报。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实证分析可以为中国企业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企业实现更好的资源整合和利用,加速自身发展,同时还将为国
家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现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与国内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 对外
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其 中对于采矿业 和制造 业的投资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着更为重要 的促
进作用闭 (
; 冯春 晓( 2 0 0 9 ) 通过构建测度制造业产业结 构
关键词 : 对外直接投资 : 产业结构: 系统广义矩估计 中图分类号 : F 1 2 4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4 7 7 ( 2 0 1 3 ) 0 5 — 0 0 8 2 — 0 4
一
、
引 言
进作用I ] ( p 5 6 - 5 8 ) ; 王英和刘思峰 ( 2 0 0 8 ) 利用 2 0 0 3 — 2 0 0 6年我 国
摘要 : 根据 2 0 0 3 — 2 0 1 1 年度 间的省级动 态面板数据 , 运用 系统广义矩估计 方法实证研究我 国对外直接投 资对 产
业结 构 的 影 响 , 主要 得 到 以 下两 点 结论 : 一是 全 国 的对 外 直接 投 资促 进 了产业 结构 升 级 。 通 过 了显 著 性 检 验 . 但 回 归
国内学者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 的实证研 究主要有范欢欢和王相 宁( 2 0 0 7 ) 利用 自回归分布滞后模 型, 实证 发现我 国对外直接投资 比例变化 与第一 、 三产业结构 比
变动基本无关 ,仅与第二产业结构 比有 正的弹性 系数 比关
进产业 结构升级的机理和路径 。 对于我 国对外直接投资 的产 业结构效应 的实证研究不多 。 仅有的实证研究是基于时间序
期 稳定 的关 系 , 且前者 是后 者的格兰杰原 因 , 制造业对外直
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五)通过各种路径影响的系数 将ODI对各传导变量影响的系数和各传导变量 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系数综合起来,便可以得到 ODI通过不同路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的 系数(见表6)。从表6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对外直 接投资主要通过进口结构、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形 成三种路径促进了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相应的弹 性系数值分别为0.0084、0.0593和0.0045;但同时, ODI通过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负面影 响,其影响的弹性系数为一0.0262。
量来表示。产业结构调整程度(CHANGE)以第二产 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来表示。8个传 导变量中,考虑到变量的平稳性和发展趋势,以各年 度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来表示出口规模 (EX),各年度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额的比重来表示 进口规模(IM);考虑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市场寻求 型和自然资源寻求型的特征,以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 占总出口额的比重来表示出口结构(sx),以燃料和矿 产品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比重来表示进口结构 (SM);技术进步变量则用全要素生产率(,I'FP)来表 示;就业规模(LABOR)用失业人员数占经济活动人口 的比重来表示;就业结构(COE)以第二产业、第三产 业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国内投资 变量(GFCF)则用固定资本形成额占GDP的比重来表 示。实证分析中需要使用的数据见表2所示。
・86・
符号
EX IM SX SM
衡量指标 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 进口额占世界进口额的比重 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总出13额的比重 燃料和矿产品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比重 全要素生产率 失业人员数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 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 固定资本形成额占GDP的比重
进口结构 技术进步 就业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 于 自 主 创 新 的 战 略 性 贸 易 政 策 与 我 国 对 外 贸 易 结 构 优 化 的 研 究 ”, 项 目 编 号 :
08BGJ011 。 作者非常感谢韩民春教授在该研究中给予的中肯意见与支持 。
冯春晓 :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430074 电子信箱 : fengchunxiao@ 。
人数的比例表示 , 该比例越大表示劳动力结构越高级 。
以上 4 个方面作为测度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单项指标 , 用 Xit 表示第 i 个指标在第 t 年的数值 , 同时
为了更加科学地测度制造业高度化 4 个指标的综合表现 , 引入各个指标的权重 , 用 Iit 分别表示第 i 个
指标在 2003-2007 五年内的排名赋值 , 排名越靠前赋值越大 , 赋值按照名次依次设为 5、 4、 3、 2、
《 国际贸易问题 》 2009 年第 8 期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
—— —以制造业为例
冯春晓
摘要 : 本文通过构建测度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指标 , 分析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其 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 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其产业结构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 , 其 中与高度化相关性较强 , 而稳健性检验表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其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长期稳定的 关系 , 且前者是后者的格兰杰原因 。 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非常微弱 , 而制造业 出口却阻碍了其产业结构优化 。 最后针对制造业面临的出口压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 关键词 : 制造业 ; 对外直接投资 ; 产业结构 ; 适应系数 ; 长期收入潜能指数
- 98 -
《 国际贸易问题 》 2009 年第 8 期 数, 由公式 (2) 求得制造业适应系数 Gt。 ( 二 ) 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的 构建与测度
与制造业适应系数 (2003-2007 年 )
1.高度化指标的构建
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制造业 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 断转变的过程, 是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 辑序列顺向演进的过程。 产业结构高度 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 某些研究中有些学者将其作为衡量产业 结 构 升 级 的 指 标 。 按 郭 克 莎 ( 1993) 的 观点, 产业结构高度化可表现为 4 个方 面的内容 : ( 1) 产 值 结 构 高 度 化 , 用 制 造 业 新 产品产值占当年总产值的比例表示, 该 比例越高表明产值结构越高级, 该指标 体现了产业的创新潜能 。 ( 2) 资 产 结 构 高 度 化 , 用 高 技 术 产 业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制造业每 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表示, 该 比重越高表明高技术产业总资产份额越 大 , 即表示资产结构越优化 。 ( 3) 技 术 结 构 高 度 化 , 用 制 造 业 的
以把以上 4 个不同指标合成一个数量指标 , 运用该指标可以进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横向与纵向比较 ,
LIPt=
i=1 , t=2003
Σ
Á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表1 制造业各行业适应系数
一 、 引言
目前 , 全球经济失衡现象进一步加剧 , 我国作为贸易盈余国 , 国际收支失衡矛盾凸显 , 与国外的 贸易摩擦不断 , 制造业行业承受着巨大的出口压力 。 一直以来制造业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 制造业的发展与国内总需求 、 总就业等紧密相关 , 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直接关系到我国 宏观经济的发展 。 2009 年 1 月份以来 ,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 国务院连续出台了钢铁 、 汽车 、 船 舶 、 石化 、 纺织 、 轻工 、 有色金属 、 装备制造 、 电子信息和物流 10 大产业的振兴规划 , 这为我国制 造业企业安全度过经济危机提供了政策保障 , 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 ,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仅仅依 靠政策还是不够的 , 需要拓展多种渠道来加速我国制造业的产业调整 。 与此同时 , “ 走出去 ” 战略提 出以后 , 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近几年中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2007 年增长率高达 135% ), 从境 外企业的行业分布看 , 2007 年末我国制造业集中了境外企业总数的 31.8% 。 长期以来 , 各国经济理 论研究都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结构存在相关关系 , 但是基于不同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该产 业的结构优化效应定然存在差异 。
二 、 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发达国家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 Kazuo
Ogawa 和 Chung H. Lee (1995) 以日本 6 大产业为例研究了日本失去相对优势的产业的资本回报率
与这些产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 , 他们认为如果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下降 , 为了保证资本回报 率 , 此类产业就会在境外相同产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 从而优化国内的产业结构 ; Blomstrom , Konan 和 Lipsey (2000) 认为 FDI 流出对日本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Tuan 和 Ng (2004) 认为 , 对外直接投资调整了香港制造业的结构 , 直接影响了产业集聚 , 并通过集聚间 接影响了生产力 ; Barrios , Gorg 和 Strob (2000) 通过研究爱尔兰的数据也发现 , 跨国公司会从母国 国内市场上获得一些中间投入品 , 导致国内产业结构的改变和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 。 在多数研究指出 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母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 , Ng 、 Slaughter 等学者却对此提出了质疑 , 他 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不一定优化母国的产业结构 , 甚至会有不利的影响 。
R&D 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 例 ( 又称之为 R&D 密度 ) 表示 , 该比例
越大表示技术结构越高级 。 ( 4) 劳 动 力 结 构 高 度 化 , 用 制 造 业 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占科技活动人员总
c‘cd8Aef<VW
资 料 来 源 : 2004 年 数 据 来 自 《 中 国 经 济 普 查 年 鉴 2004 》、 其 他 数 据 来 为各个指标的权重 。 根据 Galina Tikhomirova (1997) 测度制造业结构的方法
构建长期收入潜能指数 (Long-run Income Potential , 简称为 LIPt), 该指标是一个描述性的工具 , 可 该指标越大表示产业结构越高级 。
i=4 , t=2007
1.合理化指标的构建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 , 其首要条件是产业结构应满足有效需求 , 包括最终需 求和中间需求 , 并与需求结构相适应 。 在这里 , 根据该条件来判别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 为 了反映产出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能力 , 下面引入适应系数 , 公式为 : (1 ) Git=1- Sit-Dit /max (Sit, Dit) 表示第 产业第 年的适应系数 其值域为 的值越接近 就表明该行业结构系统 , Git i t [0, 1] , Git 1, 的产出结构越适应市场需求结构 , 即说明该行业结构系统越合理 。 Sit 表示第 i 行业在第 t 年的产出 (i=1 , 2, 3, .....n), 用制造业各行业每年的工业总产值表示 ; Dit 表示市场在第 t 年对第 i 行业的市场 需求 (i=1, 2, 3, .....n), 用制造业各行业每年的工业销售产值表示 。 制造业产业结构每年的合理化 程度用以上各个行业的适应系数均值即 Gt 表示 : (2 ) Gt=Σit (1- Sit-Dit /max (Sit, Dit)) /n 2.合理化指标的测度 根据 2002 年我国国家统计局按照国际通行的产业分类原则公布的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将我国 制造业划分为 29 个行业 。 根据前面的适应系数计算公式 ( 1) 得出各个行业 2003-2007 年的适应系
!" () -. // 89:;< => DE AB!" FG H IJKLM NOJKLM JK TUVW X YZ [U\]YZ ^_VW‘) ^aUbYZ ghij G ?@ ABCAB
#$%#&’
*+,
01 234567
POJKQ?RS
- 97 -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 国际贸易问题 》 2009 年第 8 期
国内相关研究以理论总结为主 , 李优树 、 杨环 (2003) 从竞争力角度研究发现 , 发展对外直接投 资有助于利用比较优势实现国内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 而汪琦 (2004) 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产 业结构调整有明显的正负两方面效应 ; 胡曼 (2005) 提出应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国家产业政策结合 起来 , 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促进产业结构的重组和优化 。 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在 实证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研究 , 如汪琦 (2004)、 秦淑芬 (2001)、 陈晓莉 (2006)、 郭志仪 、 郑钢 ( 2007) 等 从 我 国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经 济 效 应 的 角 度 分 析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的 产 业 升 级 效 应 ; 崔 岩 、 臧 新 (2006) 研究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 , 发现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是其对外直接投 资出现总体下滑的原因 , 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 范欢欢 、 王相宁 (2006) 利用自回归分布 滞后模型 , 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 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与第二产业结构正相关 , 与 第一、 三产业无关, 得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能提升我国产业结构的结论; 董佺、 杨清、 曹宗平 (2008) 在研究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间关系时指出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服务业产业结构的提升起 到了积极的作用 , 但是他们也仅仅是理论上的推导 , 并没有进行该方面的实证检验或数理论证 。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 一是大多文献是基于国家层面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 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 由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往往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张 , 二者之间本身就存在一 定关联 , 从而使研究结论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 二是大多研究对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测度一般按两 个思路进行 : 或是按三次产业划分法调整 , 或是根据产业地位划分方法来调整产业结构 , 这些对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比较笼统 , 很难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不同产业优化升级效应的差异 。 本研究针对 以上不足试图进行如下改进 : (1) 专门研究我国制造业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其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 (2) 分别建立测度制造业产业结构合 从而使分析更加具有针对性 , 使分析结论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