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村居》《咏柳》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村居》、《咏柳》课件

书写指导:上下比例匀称、 宽窄基本相似,笔画复杂 注意结构紧凑。
zhuāng
妆
音序:Z 部首:女 结构:左右
组词:化妆 淡妆 造句:化妆品都很贵。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女” 的横画较长。
lǜ
绿
音序:L 部首:纟 结构:左右
组词:绿色 绿堤
造句:柳树的叶子就像垂 下的万条绿丝。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第 三笔是提。
阅读方法解密:巧背古诗
技巧:1.熟读古诗。 2.大体了解诗意。 3.边读边想像画面。 4.抓重点词练习背诵。
核心问题: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村居》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串珠问题: 《村居》描绘的是什么景色?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看到的春天 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2.读一读,填一填。
莺飞
,拂堤杨柳醉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教师点拨:这是本课两首诗中的名句,注意在熟读 古诗或背诵古诗的基础上进行。填写诗注意前后的 衔接,不要丢字加字。
参考答案: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读一读,记一记。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 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同时认准字音,理解 诗词意思。
检查自读情况
我会认
yīng fú dī liǔ zuì
莺 拂堤柳 醉
多音字
zhǎng(长大) 长 cháng(长处)
我会写
shī
诗
音序:S 部首:讠 结构:左右
组词:古诗 诗人
造句:今天我们学习了 一首古诗。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 横画上下短,中间长。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古诗村居《咏柳》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村居《咏柳》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早春三月的杨柳,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杨柳迷人的姿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全诗描绘的意境是高高的柳树象是碧玉装扮成的,无比美妙,如同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人,那万条垂下的柳条好象是绿色的丝带随风飘摇,不知这钎系洗精巧的六业是谁剪裁出来的,啊,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神气的剪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会认“咏、碧”等生字。
⑵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情感价值观: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大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认6个字。
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用挂图。
录音机。
【教学方法】吟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猜谜吗?2、谜面:冬季落叶春发芽,爱到河边来安家,河水替它照镜子,春风替他梳头发。
3、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学生听谜语,思考谜底。
踊跃发言,说话声音要大,吐词清晰。
指名学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以谜语开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画柳树你见过柳树吗?他是什么样的?说一说,并在书上把它画下来。
请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学生一般说在哪见过柳树。
在书上用绿色画出柳树。
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用学生画柳树当挂图,满黑板是绿色的柳树。
进入春天的意境。
三、演柳树柳树象什么?谁能用动作作出柳树的样子?请几人上台表演,老师放悠扬的音乐。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就象在表演一个舞蹈节目《柳树》。
用动作体现柳树的特点──柔软如丝。
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的笔记

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的笔记一、《村居》(一)作者介绍《村居》的作者是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及民间生活,诗风清新自然、通俗易懂。
虽然他的生平事迹留下来的资料并不详尽,但他的诗作却在民间广为流传,尤其是这首《村居》,以其生动地描绘出乡村春日的美好景象而深受人们喜爱。
(二)生字词1. 莺(yīng):鸟类的一科,身体小,多为褐色或暗绿色,嘴短而尖,叫的声音清脆。
在诗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描绘出了春天里黄莺欢快啼叫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2. 拂(fú):轻轻擦过。
“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拂堤”指的是杨柳枝条轻拂着堤岸,这个字生动地写出了杨柳的轻柔姿态。
3. 堤(dī):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
4. 柳(liǔ):柳树,是春天常见的树木,枝条细长柔软。
在诗中是重要的春景元素。
5. 醉(zuì):本意为饮酒过量,神志不清。
在这里是拟人的用法,形容堤岸上的杨柳在春天的烟雾中沉醉的迷人姿态。
6. 纸鸢(yuān):鸢,老鹰。
纸鸢即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放学后迫不及待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三)多音字“长”:- 读“zhǎng”时,有生长、成长的意思,如“草长莺飞”中的“长”表示草生长得旺盛。
- 读“cháng”时,表示长度或者长处等,如“长短”“特长”。
(四)重点字词解释1. 草长莺飞二月天- “草长”:小草生长。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小草在二月开始茁壮成长。
- “莺飞”:黄莺飞翔。
二月天里,天气渐暖,黄莺等鸟类活跃起来,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2. 拂堤杨柳醉春烟-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春天的早晨或者傍晚,在阳光的映照下,水汽就像轻烟一样弥漫在田野间、堤岸边。
3. 儿童散学归来早- “散学”:放学。
古代的学校也有一定的作息时间,孩子们在放学后就有了自由活动的时间。
4. 忙趁东风放纸鸢- “东风”:春风。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二首》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诗中流露出诗人难掩的喜悦之情。
两首诗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柳”,“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向,因其吐青早而成为春天新生的象征。
在这两首诗中,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二、教学目标1.认识“莺、咏”等11个生字,会写“童、碧”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三、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1.猜谜引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出示谜语)对,是风筝。
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请跟着老师来读读这个词语。
2.引出诗题:春天来了,天气暖洋洋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到田野里去放风筝,那真是一件开心的事啊!古时候,有一位诗人居住在农村,他在田野里散步的时候,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春色,还看到了一群正在放风筝的孩子,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诗题就是《村居》。
板书诗题:村居,学生齐读诗题。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揭示课文题目,为接下来的解诗题做好了铺垫。
二、理解诗题学生朗读诗题,并说说“村居”的意思。
村:农村。
居:居住。
村居:在农村居住。
三、了解作者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著有《拙吾诗稿》。
四、初读古诗,学习字词1.初读古诗。
(1)教师提出要求: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教师提醒:听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对比出自己哪几个字读得不准确。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老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古诗读准确。
2.学习字词。
(1)学习会认字。
古诗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

古诗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字词理解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醉:迷醉,陶醉。
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散学:放学。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2.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3.主题《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
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
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
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字词理解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2.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主题《咏柳》一诗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
另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七、课后习题1、朗读课文。
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背诵课文。
《村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1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

色彩美 形态美
柳枝绿、 柔美、 细长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 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 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不知细叶谁裁出, 设问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用自问自答的形式,通过巧妙 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巧妙地过渡 到对大自然的赞美。
《咏柳》通过描绘 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的 美丽姿态,表达了诗人 对柳树、对春天的喜爱 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
们快乐活泼的形象。(难点)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cūn
村居
yīnɡ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fú dī liǔ zuì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tónɡ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yuān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yǒnɡ
咏柳
bì zhuānɡ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lǜ sī tāo
读一读,记一记。
河堤 堤岸 吹拂 春风拂面
杨柳 柳条
bàn
化妆 梳妆打扮
1. 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 课后搜集整理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并 与同学们分享。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cái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jiǎn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莺拂柳 裁绦堤 醉 咏妆 丝 剪
检查自读情况
我会认
yīng fú dī liǔ zuì
莺 拂堤柳 醉
多音字
长 zhǎng(长大) cháng(长处)
我会写
shī
诗
古诗 诗人
cūn
村
村居 农村
tóng
咏柳 (唐)贺知章 _碧__玉__妆__成__一__树__高___ , __万__条___ 垂 下 绿 丝 绦 。 _不__知__细__叶___谁裁出,状元成_才路 _二__月__春_风__似__剪__刀____。 这首诗中,写状元成才路 作者的联想的诗句是: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居和咏柳的古诗

春居和咏柳的古诗
以下是《村居》和《咏柳》两首古诗的全文及其解释: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
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前者通过描写儿童放风筝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后者则通过赞美柳树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作业练习板书教后反思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作业练习板书教后反思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要求3.朗读古诗,想象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春天的美妙。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背诵课文。
重点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才能,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难点情。
教学两课时。
课时1古诗二首村居2[清]高鼎(dǐnɡ)yīnɡ)飞二月天, 草长莺(拂(fú)堤(dī)杨柳(liǔ)醉(zuì)春烟。
[句导读:这两句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风光。
]释义: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似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风光中。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句导读:这两句描绘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释义: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农村时亲眼看到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活力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
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活力展露无遗。
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降临的喜悦和赞美。
4咏(yǒnɡ) 柳1 字词导读2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3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4 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唐]贺知章碧玉妆(zhuānɡ)成一树高,万条垂(chuí)下绿丝(sī)绦(tāo)。
[句导读:这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茏袅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居
教材分析: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
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
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陶醉在融融的春光中。
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
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开学后要学习的第一篇描写春天的课文,也许这个时候学生还沉浸在冬的寒意中,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在上学期古诗诵读大赛中的成功,体验到品读古诗的快乐,把学生带入《村居》迷人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同学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同学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读读: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
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二、读顺诗句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莺拂堤柳醉趁
“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3.猜谜语:草帽下面一只鸟(莺)
就是土(堤)
4.理解“堤”的意思。
三、赏读诗词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理解词的意思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拂堤:(杨柳)像是在抚摸堤岸。
(2)积累春景的词语
春光无限好,“草长莺飞”就是描写春景的词语,你还知道其它描写春景的词语吗?
万紫千红花红柳绿莺歌燕舞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4)深入理解“醉”
“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5)再读前两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理解词的意思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yuān):老鹰。
(2)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儿童放学赶紧回家,趁着春风放风筝。
(3)为什么归来早?你放学后做什么?用诗句说说放学后做些什么?
儿童散学归来急,
忙约伙伴跳皮筋。
……
四、指导朗读、赛读
1.齐读诗。
2.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3.(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身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同学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4.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
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溢生命力的世界。
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5.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重点引导同学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
6.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
8.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身的心情。
五、赛诵全诗
1.比赛规则: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韵味!评选出诵读冠军
2.集体配乐吟诵。
六、书写生字:诗童村
注意上下结构的占格;注意偏旁的占格
咏柳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
整棵树枝叶翠绿,好像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
“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
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下垂。
“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
“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
那一片片细小精致的新叶,是哪个心灵手巧的人剪裁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
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细巧的叶子裁剪出来的。
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春风、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
(板书:咏柳)
1.全班齐读课题。
咏柳是什么意思?
2.(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3.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
(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身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咏妆丝绦裁剪
2.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
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3.看图理解:化妆各色的丝绦;
4.组词辨别字形;猜谜语:前面是刀。
(剪)一张嘴说到头。
(咏)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 理解词:一树:满树;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2)理解句: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
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3)(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同学自由发挥)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
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
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
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
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
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
“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理解词: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理解句: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为古诗配画。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为诗文配画,可以为整首诗配画,也可以为一句诗配画。
看谁画的符合诗的意境。
四、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
同学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同学提出难写难记的字。
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同学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
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同学自身练习,老师指导。
五、综合实践活动
搜集关于春天的诗句、文章,图片,举办“春天的脚步”展览,评选“春天的小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