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联合治疗时代下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选择(全文)

合集下载

2022年ASCO肾癌治疗进展全文

2022年ASCO肾癌治疗进展全文

2022年ASCO肾癌治疗进展(全文)肾癌围手术期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2021年ASCO会议公布的KEYNOTE564研究证实了免疫治疗在高危肾癌术后辅助治疗取得成功, 本次会议除了该项临床研究数据更新以外,还有依维莫司用于肾癌术后辅助治疗的∏I期研究(EVEREST l SWOG S0931 )结果的公布。

1 .依维莫司未能改变靶向药物辅助治疗失败的命运SWOG S0931研究是将依维莫司用于中高危肾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III期研究,主要研究终点为无复发生存期(RFS),这也是靶向时代最后一项靶向辅助治疗的大型临床研究。

入组患者为中-高危(pTl G3-4 N0-pT3a Gl-2 NO )和极高危(pT3a G3-4 N0-pT4 G-any 或N÷),按1 : 1随机接受依维莫司(10 mg∕每天,口服,54周)或安慰剂治疗。

随机分组按照风险分组、组织学和ECOG评分进行分层。

2011 年4月至2016年9月总计入组1545例患者其中极高危比例为55% ;病理类型方面透明细胞癌为83%o最终结果显示依维莫司治疗组与安慰剂相比,依维莫司可以改善RFS ( HR 0.85 , 95%CI 0.72-1.00 ;单侧P =0.025 ) , 5年RFS率的估计值分别为67%和63% ,但未达到研究设计预定的单侧显著性水平Qo22。

总生存方面的数据尚未成熟,统计学方面未见显著差异。

Recurrence-Free Survival222203t)e 1)8Recurrence-Free SurvivalMMM <07 2M :X 1ft)很显然延续了既往靶向药物用于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结论,也就是说现有靶向药物无法改善肾癌术后无复发生存,但从这个亚组分析显示依维莫司可改善极高危组患者的RFS (未达到vs 5.3年,HR 0.79 , 95%CI 0.65-0.97 ;单侧P=0.Oll),这又与其他靶向药物辅助治疗临床研究失败类似,入组人群过于宽泛,无论之前舒尼替尼的STRAC研究,还是免疫治疗KEYNOTE-564研究,都是聚焦于T3、T4或淋巴结转移这样的极高危人群取得成功。

2023 ESMO肾癌要点解读

2023 ESMO肾癌要点解读

2023 ESMo肾癌要点解读摘要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 )年会报道了肾癌领域临床治疗、生物标志物以及新药/新机制探索等各方面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我国第一个靶免联合方案的In 期临床研究,缺氧诱导因子2α抗体药物偶联物、双特异性抗体和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临床研究,外周血、组织聚糖图谱和组织蛋白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本文对其中重要研究进行解读和点评,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帮助。

2023 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e)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ESMO)年会于10月20—2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

在本次会议上,晚期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 RCC)领域公布了多项重磅研究内容,包括我国首个一线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研究一R ENOTORCH研究,以及多项HlF-2国卬制剂贝组替凡相关临床研究、用药策略、生物标志物和最前沿的新药研究进展,为广大泌尿肿瘤医生提供了最新临床证据和探索思考。

一、免疫联合靶向药物用于一线治疗的探索自2018年CheckMate 214研究口]将免疫治疗引入晚期肾癌的治疗以来, 晚期肾癌的治疗格局发生了极大变化,免疫联合治疗成为晚期肾癌一线治疗的主要手段。

本次ESMO会议报告了晚期肾癌免疫联合治疗的第8项随机对照In期临床研究即国内开展的R ENOTORCH研究0的中期数据,入组患者主要是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mematiOrIal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 , IMDe)预后评分为中高危晚期肾癌,随机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治疗或舒尼替尼单药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c)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结果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组与舒尼替尼单药组的PFS分别为18.0个月与9.8个月。

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综合治疗现状与发展

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综合治疗现状与发展

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综合治疗现状与发展
刘影;王林辉
【期刊名称】《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年(卷),期】2024(29)5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mRCC)认识的日渐深入,mRCC的治疗模式发生了显著转变。

目前除手术外,mRCC的治疗主要采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取得显著疗效同时也面临着耐药和无反应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技术和药物的研发正在不断进行。

本文将对mRCC的靶向及免疫治疗方式、探索性治疗方案及治疗趋势进行综述,并通过总结发现各项技术原理和适用人群的差异,认为联合治疗和精准治疗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未来的研究中,重点将放在如何更好地综合利用不同治疗技术以及更精确地定位适用人群,以实现更有效的mRCC治疗。

【总页数】5页(P466-470)
【作者】刘影;王林辉
【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11
【相关文献】
1.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分子靶向及新型免疫治疗进展
2.基因突变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VEGF靶向治疗预后的关系
3.纳武利尤单抗二线治疗转移性肾透明细胞
癌的成本-效果分析4.CD10、CA9、CD133表达与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肾细胞癌药治疗肾细胞癌的西药使用指南

抗肾细胞癌药治疗肾细胞癌的西药使用指南

抗肾细胞癌药治疗肾细胞癌的西药使用指南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之一,治疗肾细胞癌的西药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突破。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详尽的抗肾细胞癌药物使用指南,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药物。

一、靶向突破:抗血管生成药物近年来,针对肾细胞癌的治疗策略从传统的免疫疗法转向了靶向治疗,其中最重要的一类药物就是抗血管生成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1. 口服靶向药物口服靶向药物是治疗肾细胞癌的一线选择。

其中,舒尼替尼(Sunitinib)和索拉非尼(Sorafenib)是最常用的两种药物。

舒尼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干扰细胞血管生成和增殖信号通路。

索拉非尼也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可抑制多个酪氨酸激酶,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血管生成。

2. 静脉注射药物除了口服药物,静脉注射药物也是治疗肾细胞癌的重要选择。

阿昔替尼(Axitinib)和帕克替尼(Pazopanib)是目前常用的静脉注射药物。

阿昔替尼是一种选择性抑制多种酪氨酸激酶的药物,能够抑制肾细胞癌的生长和血管生成。

帕克替尼则是一种抑制多种酪氨酸激酶和血管生成的药物,对多种亚型的肾细胞癌均具有治疗效果。

二、免疫疗法:PD-1及PD-L1抑制剂除了靶向治疗,PD-1及PD-L1抑制剂也在肾细胞癌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分子,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

1. 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Nivolumab)是一种PD-1抑制剂,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

它能够恢复和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反应,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2. 阿伦单抗阿伦单抗(Atezolizumab)是一种PD-L1抑制剂,适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

它通过阻断PD-L1与其受体PD-1的结合,激活患者免疫细胞对肿瘤进行攻击。

晚期肾细胞癌:一线、二线治疗方案有哪些?

晚期肾细胞癌:一线、二线治疗方案有哪些?

晚期肾细胞癌:一线、二线治疗方案有哪些?随着靶向药物以及免疫药物的进展,晚期或者复发性肾透明细胞癌迎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大大延长了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期。

复发或 IV 期肾透明细胞癌中高危患者一线全身治疗有哪些?NCCN有 4 个1 类治疗方案建议:阿西替尼加派姆单抗、卡博替尼加纳武单抗、易普利姆玛加纳武单抗,以及乐伐替尼加派姆单抗。

1类推荐是随机3 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总生存期 [OS] 获益的。

卡博替尼 [不属于1 类],在一项较早的2 期试验CABOSUN中比舒尼替尼具有无进展生存期[PFS] 优势。

作为一线治疗的4 项试验研究同时也显示出更高的反应率。

对于阿西替尼加帕博利珠单抗,ORR 为60.4% 与39.6%。

对于卡博替尼加纳武单抗,ORR 为 55.7% 与 27.1% 。

对于易普利姆玛加纳武单抗,ORR 为39.1% 与32.4%。

对于乐伐替尼加派姆单抗,ORR 分别为71.0% 和36.1%。

所有这些研究都包括所有风险组,但在易普利姆玛加纳武单抗的研究中,主要分析限于中危和高危患者。

VEG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 是自白细胞介素2 以来第1个获得批准的药物,于2005 年底开始获得批准:索拉非尼,随后是舒尼替尼,这些药物通过抑制 VEGF 受体起作用。

一些新一代 TKI,例如卡博替尼和乐伐替尼可能具有一些额外的活性。

近年来mTOR 抑制逐渐失宠,在随机试验中,它们的结果比一些较新的药物更差。

复发或 IV 期肾透明细胞癌的二线治疗有哪些建议?1 类建议根据阿西替尼vs索拉非尼、纳武单抗vs依维莫司、卡博替尼vs依维莫司、和乐伐替尼加依维莫司vs乐伐替尼或依维莫司的随机试验的结果。

所有这些研究主要针对先前接受过舒尼替尼治疗的患者进行,他们都表现出优于对照组的PFS 优势。

对于阿西替尼,中位PFS 为 6.7 个月 vs 4.7 个月。

对于纳武单抗,中位 PFS 分别为 4.6 个月和 4.4 个月。

肾癌晚期最佳治疗方案

肾癌晚期最佳治疗方案
(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
(2)细胞免疫治疗:如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等。
4.放化疗
对于晚期肾癌患者,放化疗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放疗主要针对局部骨转移、脑转移等,化疗药物包括吉西他滨、顺铂等。
5.支持治疗
-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一般情况、器官功能、并发症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明确肿瘤大小、位置、转移情况等。
2.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全身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考虑患者的年龄、体力状况、合并症、个人意愿等因素。
3.手术治疗
-若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无远处转移或转移可控,可考虑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化疗:在特定情况下,可选择吉西他滨、顺铂等化疗药物。
5.局部治疗
-放疗:对于有局部症状的骨转移、脑转移等,可考虑姑息性放疗。
-介入治疗:对于肝脏等特定部位的转移灶,可行介入治疗减轻症状。
6.支持治疗
-疼痛管理:采用WHO疼痛阶梯疗法,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贫血治疗: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等改善贫血症状。
(1)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
(2)mTOR抑制剂:如依维莫司、替西罗莫司等。
(3)联合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可考虑将VEGF抑制剂与mTOR抑制剂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3.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对于晚期肾癌患者,免疫治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
肾癌晚期最佳治疗方案
第1篇
肾癌晚期最佳治疗方案
一、背景概述
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起源于肾脏泌尿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泌尿系统肿瘤中发病率较高。晚期肾癌具有病情复杂、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治疗方案需综合患者全身状况、病情进展、并发症等因素制定。本方案旨在为晚期肾癌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2022EAU指南肾细胞癌(1):内容变化部分

2022EAU指南肾细胞癌(1):内容变化部分

2022EAU指南肾细胞癌(1):内容变化部分1.5. 发布历史和更改摘要1.5.1. 出版历史EAU RCC指南于2000年首次发布。

这份2022年RCC指南文件是对2021年出版物的重大更新。

1.5.2. 更改摘要《2022年RCC指南》的所有章节均已根据2021年版《指南》进行了更新。

在整个文档中添加了引用。

以下各节中包含了新数据,导致证据摘要和建议发生变化:5.4 RCC诊断评估的证据和建议摘要建议强度等级在考虑全身治疗或细胞减灭性肾切除术时,为转移患者提供脑部弱CT/MRI。

不要对囊性肾肿块进行肾肿瘤活检,除非在影像学检查中可见明显的固强体成分。

5.5 RCC遗传评估的证据和建议摘要证据摘要L遗传性肾癌被认为占所有肾癌病例的5-8%,尽管这个数字可能被低估了。

3在肾癌的情况下,如果患者的年龄为46岁或更年轻,和/或伴有双侧或多灶性肿瘤和/或具有RCC的一级或二级亲属和/或具有已知致病变异和/或具有特定组织学特3征的近亲(见文本),则风险或遗传性癌症显着更高。

遗传性RCC检测对决策和随访具有独特的意义。

3建议强度等级对 46 岁<、双侧或多灶性肿瘤和/或 RCC 一级或二级亲属和/或具有已知强致病变异和/或特定组织学特征的近亲进行遗传评估,提示存在遗传性RCC。

如果疑似遗传性肾癌,将患者转诊至癌症遗传学家或综合临床护理中强心。

7.1.2.2.4 局部RCC治疗的证据和建议摘要建议强度等级不要为器官受限疾病患者提供扩展淋巴结清扫术。

弱7.1.3.4 根治性和部分性肾切除术的证据和建议摘要证据摘要L经腹膜和腹膜后腹腔镜 PN 在术后手术和躯体并发症、手术切缘阳性和肾功能方面2a没有差异。

建议强度等级加强手术切缘阳性患者的随访,尤其是上期 pT3a 患者。

弱7.2.4.3 静脉肿瘤血栓RCC治疗的证据和建议摘要建议强度等级在肾切除术期间,切除临床上肿大的淋巴结以进行分期,预后和随访意弱义。

奥希替尼联合卡博替尼用法

奥希替尼联合卡博替尼用法

奥希替尼联合卡博替尼用法1.引言1.1 概述奥希替尼联合卡博替尼用法概述奥希替尼(Axitinib)和卡博替尼(Cabozantinib)是目前治疗部分肿瘤类型的靶向药物。

奥希替尼主要用于肾细胞癌和甲状腺癌的治疗,而卡博替尼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包括肾细胞癌、甲状腺癌、肝细胞癌等。

奥希替尼和卡博替尼都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途径,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这两种药物在不同的癌症类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一线和二线治疗,许多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它们的疗效和安全性。

奥希替尼和卡博替尼的联合用法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奥希替尼与卡博替尼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的综合效果,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活性,并且能够降低治疗中的耐药性。

这种联合用法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结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奥希替尼联合卡博替尼的用法,包括它们各自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以及联合应用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这一联合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介绍本篇文章的整体结构,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进行展开:1. 引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奥希替尼联合卡博替尼的用法,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部分:分为奥希替尼的用法和卡博替尼的用法两个小节进行讲解。

2.1 奥希替尼的用法:首先介绍奥希替尼的作用,包括它如何通过抑制特定的信号通路来治疗某些疾病。

然后详细介绍奥希替尼的适应症,包括针对哪些疾病和症状的治疗以及使用方法和剂量等方面的信息。

2.2 卡博替尼的用法:同样地,介绍卡博替尼的作用和适应症。

说明卡博替尼在治疗特定疾病或症状方面的表现和应用情况。

3. 结论部分:讨论奥希替尼联合卡博替尼的优势,即两者联合使用在某些情况下比单独使用更有效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联合治疗时代下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选择(全文)肾细胞癌(RCC)是起源于肾实质/肾皮质的恶性肿瘤,占肾癌的85%。

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RCC可分为透明细胞癌(60%~85%)、乳头状细胞癌(7%~14%)、嫌色细胞癌(4%~10%)、集合管癌和未分类肾细胞癌等多种类型。

肾透明细胞癌(ccRCC)是肾癌中最为常见的细胞分型。

由于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以及癌症免疫循环的阐明,转移性ccRCC 的治疗在过去十年不断取得进展。

从细胞因子时代到靶向治疗时代,再到现在的免疫治疗时代,靶向及免疫联合治疗已经成为晚期肾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后。

图1 转移性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其治疗靶点双免联合治疗CheckMate-214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PD-1单抗纳武利尤单抗3 mg/kg 联合CTLA-4单抗伊匹木单抗1 mg/kg对比舒尼替尼用于初治晚期RCC患者的治疗情况。

CheckMate-214研究应用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联盟评分(IMDC评分)将患者分为高,中等和低风险组。

该试验的共同主要终点为中高危患者的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

分析显示,与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舒尼替尼相比,纳武利尤单抗和低剂量伊匹木单抗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IMDC中高危患者37%的死亡风险(HR 0.63; 99.8% CI: 0.44 to 0.89; p<0.0001),表现出长期的生存获益。

而IMDC低风险组则更适合舒尼替尼治疗:PFS(12.4 个月vs 28.9 个月,HR,1.84);OS(任一组均未达到;HR,0.93)。

免疫联合靶向治疗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舒尼替尼和帕唑帕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的初步数据显示疗效持久,但毒副作用太过明显。

TKI 的选择似乎十分关键,选择阿昔替尼或仑伐替尼的免疫联合方案显示出类似的疗效结果以及更加耐受的安全性。

KEYNOTE-426研究第一次中期分析结果表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作为晚期RC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OS、PFS和ORR。

并且在所有受试亚组中都观察到该联合方案的获益,包括IMDC风险亚组和PD-L1表达亚组。

安全性方面,两组之间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非常相似,而舒尼替尼组治疗相关5 级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0.9% vs 1.6%)。

CheckMate 9ER研究评估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卡博替尼对比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晚期R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与舒尼替尼相比,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卡博替尼在全部疗效终点均表现出显著改善,包括PFS、ORR和OS,导致停药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CLEAR研究主要评估仑伐替尼(20mg,每日1次)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每3周1次),仑伐替尼(18mg,每日1次)联合依维莫司(5mg,每日1次)vs 舒尼替尼单药(50mg,每日1次)一线治疗晚期RCC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与单用舒尼替尼相比,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在主要终点PFS以及关键次要终点OS和ORR方面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和临床意义的改善。

并且CLEAR研究展示的数据是所有目前所公布的临床研究中最好的一个(23.9个月的mPFS和71%的ORR)。

JAVELIN Renal 101研究是一项对比Avelumab联合阿昔替尼与舒尼替尼对照用于晚期RCC一线治疗的随机3期临床研究。

该研究表明,在意向治疗人群中,与舒尼替尼相比,Avelumab联合阿西替尼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31%,并且无论PD-L1表达如何,未接受过治疗的晚期RCC患者都可以从这一联合疗法中获益。

JAVELIN Renal 101研究的最终OS 结果尚未公布,我们拭目以待。

IMmotion151研究比较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比舒尼替尼单药治疗未经治疗的mR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与舒尼替尼单药治疗相比,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显著提升PD-L1表达阳性mRCC患者的PFS,但未能给患者带来OS获益。

表1 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一线联合用药方案:基线特征和临床试验终点由于患者基线水平、统计方法、随访时长、生物标志物获取途径以及临床试验设计的差异让交叉试验困难重重。

而不同试验所采用评价指标的不同以及患者分层的模糊等,更进一步增加了交叉实验的难点。

早期研究终点,如PFS和ORR,有利于药物尽早获批进入市场,并可以帮助进展迅速的癌症患者。

而晚期研究终点,如OS、缓解持续时间(DOR) 以及无治疗生存期(TFS)等,对于肿瘤控制情况的判断更具有代表性,但收集这些数据成本高昂、速度较慢。

目前尚未开展不同联合用药方式的直接比较,从目前的临床试验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有助于为患者选择最优的联合用药方案,如IMDC评分、疾病负担、生物标志物、病理分型等。

IMDC评分IMDC风险评分是采用现代疗法治疗mccRCC 患者最常应用的前瞻性验证的预后模型。

抗VEGF联合抗PD-L1/PD-1治疗相关研究OS结果尚未完全公布,需要长期随访。

对于低危患者,主动监测或者应用舒尼替尼或其他TKI,如帕唑帕尼,是合适的一线治疗策略。

真实世界的证据将有助于进一步帮助IMDC 亚组制定治疗决策。

疾病负担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应用于高负担疾病中需建立在OS数据公布的基础上。

目前来看,三种联合方案(阿昔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卡博替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ORR从59%到71%,疾病控制率为89% 至95%。

如前所述,对比双免联合治疗,这些高ORR 反映出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的OS曲线可能会早期分离。

尽管CLEAR 试验16%的CR 率很有吸引力,但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仅为25.8 个月(95% CI,22.1-27.9)。

尽管双免联合方案的完全缓解(CR)率较低(10.4%),但缓解更加持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尚未达到。

如果患者可以耐受双免联合方案的早期进展(19.3% PD) ,那么更长的应答持久性对患者来说是有吸引力的。

鉴于试验中排除了脑转移患者,因此需要真实世界数据来帮助制定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决策。

早期IMDC 数据表明,脑转移患者对两个治疗组的反应相似(VEGF/ICB vs ICB/ICB:HR,0.91;95% CI,0.17-7.97;p = 0.93)。

METEOR 试验的亚组分析显示,卡博替尼单药治疗骨转移患者是有效的。

CheckMate 9ER研究亚组分析显示,卡博替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在骨转移患者中的疗效也令人鼓舞。

不良反应卡博替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3.1%)和阿昔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13.4%)的不良事件相关停药率低可能与卡博替尼的起始剂量低于METEOR研究以及阿昔替尼半衰期短、多剂量水平有关。

伊匹木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卡博替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全球患者报告的结局优于舒尼替尼。

在KEYNOTE-426 或CLEAR 试验中,联合治疗组对比舒尼替尼,患者报告的结局未出现恶化。

生物标志物ccRCC具有高度异质性,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及其他细胞的构成及转录组表现出极高的个体内及患者间差异,对肿瘤进展及治疗耐药具有一定影响。

IMmotion151研究将晚期肾癌患者在转录组层面分成7个亚型,在血管生成转录组中舒尼替尼更能让患者OS延长,而在T细胞效应/增殖组、增殖组或小核仁RNA转录组中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更能让患者OS获益。

通过基因检测获得精准的分子分型,可能是未来晚期肾癌个体化治疗的一条出路。

病理分型非透明细胞癌占RCC 病例的25%,包括乳头状肾细胞癌(15%),嫌色肾细胞癌(5%)和多种其他罕见亚型如集合管癌、髓质癌、易位肾细胞癌和未分类的肾细胞癌。

不同非透明细胞癌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证实,可靠的临床获益证据有限。

PAPMET是一项多靶点TKI治疗非透明细胞RCC 患者的随机II期试验,明确显示卡博替尼(起始剂量60mg/天)优效于舒尼替尼(PFS 9.0个月vs 5.6个月;HR 0.6;p = 0.019)。

KEYNOTE-427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II期试验,显示了帕博利珠单抗在乳头状RCC中的ORR为28.8%。

卡博替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在乳头状RCC 队列中的疾病控制率(DCR)为95%,中位PFS 为12.9 个月,中位OS 为28 个月。

开放标签的随机CONTACT-03试验正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透明细胞RCC或非透明细胞RCC(仅乳头状和未分类)患者中比较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卡博替尼vs卡博替尼。

具有肉瘤样分化特性的患者疾病更具侵袭性,预后较差。

在事后分析中观察到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的ORR 为61%(CR,19%),中位OS 未达到。

来自阿昔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和卡博替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的肉瘤样亚组数据显示,影像学和生存终点的获益程度与总体人群一致。

展望显而易见,鉴于ICB/ICB以及VEGF/PD-1联合治疗所呈现的获益趋势,mccRCC一线治疗方案格局已经在逐步变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存在细微差别,但总体而言,ICB/ICB和VEGF/PD-1 ICB在方案选择、疗效以及毒副作用上惊人地相似。

关键在于个体化选择ICB/ICB或VEGF/PD-1 ICB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毒副作用,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在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水平的研究进展显著提高了这一疾病的生存率。

未来,精准的预后评估、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