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料黑木耳栽培所需营养及环境条件

合集下载

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

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

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一、引言袋料黑木耳(学名:Auricularia polytricha)是一种常见的食用真菌,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它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因其易栽培、快速生长以及适应性强而受到了众多农户的青睐。

本文将详细介绍袋料黑木耳的栽培技术,包括选材、袋装、培养基制备、贮藏和产量控制等方面内容。

二、选材1.选择适宜品种:袋料黑木耳的栽培选择优质的种菇菌股,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

2.选用健康的菌种:选择无病虫害的菌种,可以通过外观、色泽和切口颜色等进行初步判断。

3.筛选适宜的基质:选用新鲜、无污染的基质材料,如纤维袋料、玉米芯、稻草等。

三、袋装1.清洗袋料:将袋料用清水冲洗,去除杂质和残留物,确保无菌环境。

2.袋子尺寸选择:根据袋料黑木耳的生长特点和产量需求,选择合适的袋子尺寸,一般为35cm×50cm。

3.填充袋料:将清洗后的袋料填充到袋中,约占袋容积的2/3.四、培养基制备1.基质材料消毒:将选好的基质材料放入高压锅中进行高温高压蒸煮,确保杀灭细菌和孢子。

2.调配培养基:将消毒后的基质材料与适量的水、麦麸、石膏等配合调制成培养基。

五、接菌和培养1.选择合适的培养环境:保持室温在20.25℃,湿度在85%.90%,光照适度。

2.接菌操作:将培养基冷却至适宜温度后,接种优质的菌种,均匀撒在培养基表面。

3.培养过程管理:保持培养环境的湿度和温度稳定,定期进行通风和喷雾,促进菌丝生长。

六、贮藏和产量控制1.贮藏条件:将培养好的袋子放置在通风、遮光的环境中进行贮藏,避免遭受阳光直射。

2.产量控制:通过调控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控制袋料黑木耳的产量。

附件:1.培养基制备流程图2.袋装示意图3.培养环境监测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法:指保护作家、作曲家、画家、设计师等等创造者的著作成果,保护其个人权益的法律。

2.商标法:指对商品、服务商标的注册、使用、保护、转让和监督等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

袋料黑木耳栽培所需营养及环境条件

袋料黑木耳栽培所需营养及环境条件

袋料黑木耳栽培中,木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需要一定的营养及外部环境条件,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维生素、矿物质,外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水分、空气、光照、酸碱度,这些因素缺一不可。

1、营养。

营养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黑木耳赖以生存的营养,完全依靠其菌丝体从基质中吸取。

袋料黑木耳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四类。

①碳源。

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蔗糖、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的物质,如木屑、棉籽皮、玉米芯、秸秆等,都是黑木耳的栽培原料。

碳源是黑木耳最重要的营养来源和能量来源,用量最多,称之为主料。

②氮源。

氮源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所必不可少的原料。

主要氮源有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

平时生产中常用的氮源为有麸皮、豆饼粉、米糠、玉米粉等,称之为辅料。

木耳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氮比(C/N)为(30:1)~(40:1)。

③维生素。

维生素主要有生物素、维生素B1和B6等,维生素主要通过富含维生素的麸皮、米糠来供给。

④矿物质。

黑木耳所需的无机元素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大量元素所需量相对较多,如镁、磷、钾和钙;微量元素所需相对较少,如铁等。

2、温度。

温度是左右黑木耳生长发育速度和生命活动强度的重要因素。

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的各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熟练掌握黑木耳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和温度变化,对培养健壮菌丝、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发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黑木耳孢子萌发温度在22—32℃之间,以30℃最为适宜。

菌丝体生长阶段的温度范围是4—36℃,低于4℃菌丝体开始进入休眠状态,停止生长。

黑木耳菌丝体30℃生长最快,22—28℃菌丝生长的既快又好,36℃以上菌丝受到抑制和伤害,40℃以上菌丝将会死亡。

黑木耳不耐高温但耐低温,-40℃低温不会死亡。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稍低,生长发育慢,生长周期长,菌丝体健壮;温度愈高,生长发育速度愈快,菌丝徒长,易衰老。

②黑木耳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的温度范围在5—32℃,高于32℃时子实体将停止生长或发生自溶,15℃以下子实体形成缓慢或生长受到限制,低于5℃子实体不会发生。

木耳袋料种植技术

木耳袋料种植技术

木耳袋料种植技术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又称黑木耳或云木耳,是一种著名的食用菌,具有多种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木耳袋料种植技术是一种快速高产的种植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使木耳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和产量增加。

下面将详细介绍木耳袋料种植技术。

首先,选择合适的袋料是木耳袋料种植的关键。

袋料应具备适宜的水分保持能力、通气性和营养供应能力。

常见的袋料有玉米杆、豆秆、棉秆等,一般选择新修割或未过腐熟的材料。

袋料的处理方法一般包括切碎、消毒和调湿等步骤。

其次,在袋料中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以提供木耳生长所需的养分。

有机肥料可以选择家畜粪便、鸡粪、蘑菇渣等,可以提高木耳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再次,进行袋料的消毒处理。

通过将袋料放入蒸汽或热水中进行消毒,可以杀灭被杂菌和有害微生物,为木耳的种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消毒的时间和温度需要适当控制,一般在80-100下进行1-2小时。

然后,将消毒好的袋料填充到塑料袋或编织袋中,并进行菌种接种。

菌种可以选择市售的木耳菌种,将菌种均匀撒在袋料表面,然后用木棒搅拌均匀,确保菌种充分分布。

接着,对菌袋进行贴菌。

贴菌是利用菌丝扩展的特性,将菌丝贴在菌袋表面,促使菌丝快速扩展。

贴菌的时间一般在15天左右,室温控制在20-30,湿度保持在70-80%。

然后,在贴菌后的15-20天左右,进行打孔。

通过打孔,可以促使木耳菌丝向外扩散,提高木耳的产量。

打孔一般选择菌袋向上,打孔直径为0.3-0.5cm,间距5-10cm。

接下来,进行管理和保养工作。

根据温湿度条件,适时进行喷水保持湿度,防止菌袋干燥。

同时,进行通风换气,控制室温在18-25,湿度在75-85%之间。

注意及时清理菌袋表面的杂质和病虫害。

最后,进行采收和贮藏。

当木耳出菇时,可以进行采收,通常在出现完全张开、菌肉薄、质地柔韧的阶段采摘。

采摘后,木耳应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贮存在通风、干燥、阴凉处,防止日光直射。

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

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

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一、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一、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黑木耳也称木耳、光木耳、云耳,是一种胶质菌,属于真菌门,它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

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扭结成子实体。

子实体新鲜时,是胶质状,半透明,深褐色,有弹性。

干燥后收缩成角质,腹面平滑漆黑色,硬而疏,背面暗淡色,有短绒毛,吸水后仍可恢复原状。

疏,背面暗淡色,有短绒毛,吸水后仍可恢复原状。

黑木耳是一种腐生真菌,它没有叶绿素,自己不会制造食物,它要依靠其他生物体里的有机物质作为它的养料。

同时它营腐生生活,一定要在死了的生物体上才能生长发育。

它的菌丝对生物体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分解能力很强,能使生物体最后粉碎。

使生物体最后粉碎。

二、黑木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外界条件二、黑木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外界条件黑木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外界条件主要是营养、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和酸碱度。

这里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水分和光照。

照、空气和酸碱度。

这里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水分和光照。

1.营养:黑木耳生长对养分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还需要少量的无机盐类。

黑木耳的菌丝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本身不断分泌出多种酵素(酶),因而对木柴或培养料有很强的分解能力,菌丝蔓延到哪里,它就分解到哪里,通过分解来摄取所需养分,供给子实体的需要。

选用锯末或其他代用料栽培时,要加入少量的石膏、蔗糖和磷酸二氧钾等,以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

营养分一次添加和二次补充,简称"先添后补"。

2.温度: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它的菌丝体在15℃~36℃之间均能生长发℃以上受到抑制,育,但以22℃~32℃之间为最适宜。

在14℃以下和38℃以上受到抑制,黑木耳的子实体在15℃~32℃之间都可以形成和生长,但以22℃~28℃之间生立的木耳片大、肉厚、质量好。

28℃以上生长的木耳肉稍薄、色淡黄、质量间生立的木耳片大、肉厚、质量好。

差。

15℃~22℃之间生长的木耳虽然肉厚、色黑、质量好,但生长期缓慢,影响产量。

黑木耳代料栽培关键技术

黑木耳代料栽培关键技术

黑木耳代料栽培关键技术黑木耳是我国利用和栽培最早的食用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及多糖、三萜、黄酮等活性成分,是药食同源的优质食品。

黑木耳现代规模化代料栽培技术在东北形成并推广至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形成了“北耳南扩”的产业新格局。

黑龙江省是中国黑木耳主产区,也是黑木耳良种良法的输出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方地区正值黑木耳春耳菌种、菌包生产,南方地区处于黑木耳出耳管理阶段,对黑木耳产业的影响极大。

现归纳总结黑木耳代料栽培关键技术,供行业同仁参考。

一、栽培季节黑木耳代料栽培的季节因各地环境条件而差异明显,北方产区黑木耳生产2季,春耳和秋耳。

春耳一般在11-12月份制作原种,待1-2月份原种长好后,后熟15-20天,2月中旬-3月初进行春耳菌袋生产,4月中旬长满袋,经过后熟,根据当地当年气候条件于4月末至5月初露地摆袋、开口催芽。

秋耳一般3-4月制作原种,6月中旬生产秋耳菌袋,8月初下地开口催芽。

在南方产区黑木耳生产1季,一般6-7月制种,8月上旬-9月下旬接种制袋,10月中旬-11月中旬排场,12月到翌年4月进行出耳。

如果采用设施立体栽培模式,生产时间提前约1-2个月。

二、栽培模式北方产区以“小孔短棒全光间歇弥雾栽培模式”为主,南方产区以“小孔长棒全光间歇弥雾栽培模式”为主。

三、品种和菌种选择(一)品种选择根据黑木耳品种特性结合当地环境条件,不同的栽培季节,采用适宜的栽培模式,选择国家或省级以上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或登记(备案)的品种,或者应本地栽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进行高效栽培。

(二)菌种选择选用菌丝洁白健壮、适龄、无污染的优质菌种,菌种生产必须按照颁布的食用菌菌种标准(GB19169-2003黑木耳菌种、NY/T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和NY/T1731-2009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的规定执行。

菌种生产单位应取得《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

荫棚层架袋栽黑木耳技术

荫棚层架袋栽黑木耳技术

荫棚层架袋栽黑木耳技术1.栽培季节可在每年11月底到翌年1月底制菌袋比较合适,竖年3月上旬进棚出耳。

2.培养料配方阔叶树木屑49%,玉米芯(棉子壳)29.5%,谷糠(麦麸)20%,石膏粉1%,石灰0.5%。

料含水量60%~65%。

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

木屑和玉米芯粉碎成黄豆粒大小,不能太细,否则影响料的透气性。

3.菌袋制作采用17cm×45cm×0.004c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料袋要求厚薄均匀、无微孔。

按照配方将培养料搅拌均匀,使各种原料与水充分混合,含水量60%~65%,可用手握法检验,即紧握配好的培养料,指缝中有水渗出而不下滴为宜。

培养料配好后应立即装袋。

装袋前将料袋一端折转扎成活结,装好袋后,将另一端也折转扎成活结。

装袋要松紧适中,上下均匀,料面平整,不留空隙。

装好袋后及时灭菌。

一般采用常压灭菌灶灭菌。

将料袋装入常压灭菌灶,用旺火猛烧,在5h内使灶内温度达到100℃,保持20h,使菌袋彻底灭菌。

待袋温降至60℃时趁热搬入接种室。

搬运过程料袋要轻拿轻放,发现菌袋有小孔,用胶布密封。

料袋温度降至常温后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无菌接种。

栽培种要求菌丝生长健壮,菌龄适宜,无污染。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两端接种,接种后扎紧袋口,移入消毒后的培养室发菌。

接种量要大,一般一瓶菌种接10~15袋。

4.菌袋培养发菌期间,前期控制温度在28℃,使菌丝尽快萌发、定植,菌丝占领料面后,降温至25℃,严防超过30℃导致烧菌;每天通风2次,每次30min,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干燥,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避光培养,门和窗上悬挂黑布遮光,给予黑暗环境,如果光线过强,菌丝生长速度会减缓,发菌后期菌袋易提前出现耳基,影响产量。

发菌期间要进行翻堆。

第1次翻堆在接种后5~7d进行。

以后每隔10d翻堆1次。

翻堆时将菌袋上下,内外调换位置,发菌均匀。

翻堆的同时检查杂菌,发现菌袋有黄、红、绿、青等颜色的及时拣出处理。

黑木耳袋料栽培新技术

黑木耳袋料栽培新技术

黑木耳袋料栽培新技术黑木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市场需求旺盛。

传统的黑木耳栽培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要求高、生产周期长、产量低等。

因此,研发一种新的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袋料选择黑木耳的袋料是其生长的基质,对其生长和产量起到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袋料是玉米杆、红薯渣等,但这些袋料水分含量高、营养成分有限。

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可以将有机物(如木屑、秸秆、麸皮等)与优质的配方料(如脱木糖酵解剂、葡萄糖等)进行混合制成袋料。

这样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水分含量,有利于黑木耳的生长。

二、袋料处理为了提高袋料的质量和消毒效果,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步骤。

首先,将原料进行粉碎和混合,使其均匀分布,并增加物料之间的接触面积。

然后,对袋料进行脱水处理,使得袋料的含水率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接着,对袋料进行高温蒸煮,将袋料中的微生物杀灭,减少病原菌的污染,提高袋料的消毒效果。

最后,将袋料进行冷却处理,为后续的接种培养做好准备。

三、接种培养接种是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中的核心步骤,直接影响到产量和质量。

可以使用麦角菌、牛栏菌等接种剂进行接种。

首先,将接种剂进行活化处理,增强其活力。

然后,将袋料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确保接种的纯度。

接种后,要对接种袋进行密封处理,以保持充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促进黑木耳的生长和发育。

四、管理技术黑木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才能获得良好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栽培环境,以提高产量。

首先,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黑木耳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5摄氏度。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可以适当调整温度,如发菌期控制在22-24摄氏度,发菌后期控制在18-20摄氏度。

其次,要保持适宜的湿度,黑木耳生长的适宜湿度为85%-90%。

可以通过喷水、湿布等方式进行湿度的调控。

此外,还需要注意适当的光照、通风等方面的管理。

经过上述的新技术栽培,可以有效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需求。

袋栽木耳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袋栽木耳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袋栽木耳是一种将木耳菌丝培养在专用袋中进行栽培的方法,它具有简单、高效和可控性强的特点。

以下是袋栽木耳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的一般步骤:1.菌种选择:选择优质的木耳菌种,确保其健康和活力。

常见的木耳菌种包括平菇木耳和黑木耳。

2.培养基制备:准备适合木耳生长的培养基,通常由稻草、玉米芯、豆饼等原料混合而成。

培养基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性。

3.袋装菌丝:将培养好的木耳菌丝均匀地装入专用的菌袋中。

注意保持卫生,避免杂菌污染。

4.适宜环境条件:将装有菌丝的袋子放入适宜的环境中进行栽培。

木耳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90%之间。

5.光照管理:木耳不需要直接阳光照射,但适量的光照对其生长有利。

可选择间接光照或人工光源进行照明。

6.通风管理:保持适当的通风是防止菌袋内湿度过高和杂菌滋生的关键。

定期进行通风可以促进气体交换和降低湿度。

7.水分调控:木耳对水分需求较高,但过多的水分会导致菌丝窒息和感染。

根据菌袋内湿度和培养基的状态,适时喷水或加水保持湿度平衡。

8.病虫害防治:注意木耳菌袋的卫生和消毒,避免病虫害的侵害。

如发现病害或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9.采收和贮存:待木耳充分生长后,根据木耳的成熟程度进行采收。

采摘后可将木耳晾干或冷藏储存,以延长其保存期限。

10.清洁与维护:保持栽培环境的清洁与整洁,及时清除废弃物和杂草,做好袋栽木耳的维护工作。

以上是一般袋栽木耳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的步骤。

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所采用的菌种进行调整和改进。

建议在开始袋栽木耳之前,先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咨询专业人士,以确保成功的栽培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袋料黑木耳栽培所需营养及环境条件
作者:刘海霞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28期
袋料黑木耳栽培中,木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需要一定的营养及外部环境条件,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维生素、矿物质,外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水分、空气、光照、酸碱度,这些因素缺一不可。

1、营养。

营养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黑木耳赖以生存的营养,完全依靠其菌丝体从基质中吸取。

袋料黑木耳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四类。

(1)碳源。

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蔗糖、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的物质,如木屑、棉籽皮、玉米芯、秸秆等,都是黑木耳的栽培原料。

碳源是黑木耳最重要的营养来源和能量来源,用量最多,称之为主料。

(2)氮源。

氮源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所必不可少的原料。

主要氮源有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

平时生产中常用的氮源为有麸皮、豆饼粉、米糠、玉米粉等,称之为辅料。

木耳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氮比(C/N)为(30:1)~(40:1)。

(3)维生素。

维生素主要有生物素、维生素B1和B6等,维生素主要通过富含维生素的麸皮、米糠来供给。

(4)矿物质。

黑木耳所需的无机元素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大量元素所需量相对较多,如镁、磷、钾和钙;微量元素所需相对较少,如铁等。

2、温度。

温度是左右黑木耳生长发育速度和生命活动强度的重要因素。

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的各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熟练掌握黑木耳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和温度变化,对培养健壮菌丝、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发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黑木耳孢子萌发温度在22—32℃之间,以30℃最为适宜。

菌丝体生长阶段的温度范围是4—36℃,低于4℃菌丝体开始进入休眠状态,停止生长。

黑木耳菌丝体30℃生长最快,22—28℃菌丝生长的既快又好,36℃以上菌丝受到抑制和伤害,40℃以上菌丝将会死亡。

黑木耳不耐高温但耐低温,-40℃低温不会死亡。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稍低,生长发育慢,生长周期长,菌丝体健壮;温度愈高,生长发育速度愈快,菌丝徒长,易衰老。

(2)黑木耳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的温度范围在5—32℃,高于32℃时子实体将停止生长或发生自溶,15℃以下子实体形成缓慢或生长受到限制,低于5℃子实体不会发生。

子实体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在15—24℃之间,最适生长温度在18—22℃。

在子实体适合生长的温度范围
内,温度愈高发育愈快,但子实体色淡、肉薄、质量差;温度愈低发育速度愈慢,但子实体色黑、肉厚、质量好。

不同品系黑木耳的抗寒、抗热及最适生长温度均有差别,这是自然选择或人工驯化造就的品种特性。

3、湿度。

黑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的不同生长阶段对湿度要求不同。

黑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含水量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子实体生长阶段,不同品系,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的发育阶段,它的含水量也有所变化。

(1)菌丝体生长阶段。

黑木耳菌丝体分解培养料和传递营养离不开水。

生产黑木耳宜用干净的河水和井水。

培养料的含水量以55%~60%为宜。

基质的透气性好,促使菌丝向基质内生长。

含水量过高,通气不良,菌丝生长发育受阻。

最适宜水分应充分考虑到培养基的持水性、透气性,以及培养菌袋和出耳环境的温度。

(2)子实体生长阶段。

黑木耳菌丝发满菌袋后,子实体生长阶段除了基质的含水量和子实体的含水量外,更重要的是空气的相对湿度。

耳场的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之间,生长发育迅速,分化的原基多,长出的耳片色深且厚。

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下,不但子实体生长缓慢,且耳片舒展不开,肉薄而硬,质量差。

黑木耳生长虽然离不开水,但湿度不要长时间过大,当相对湿度长期处于95-100%时,子实体则会由于缺氧而抑制生长,造成流耳,导致减产或绝收。

因此,针对黑木耳子实体胶质的特性,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必须干干湿湿,干湿交替,这样才能实现优质高产。

4、空气。

黑木耳是好气性真菌,“好”的是氧气。

在生长过程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1)菌丝生长阶段。

如缺少氧气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严重的可导致菌丝死亡。

由于菌丝生长过程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要经常通风换气,通风不畅,空气潮湿污浊,厌氧性的霉菌容易孳生。

另外,在菌袋制作过程中,要避免木屑过细,水分过大,封口过紧,摆袋过密等影响通气的问题存在。

在育菌过程中,当透气性差或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高时,要避免高温育菌,例如,袋内水分过大时,培养室气温如高于30℃,这样的环境条件加速菌丝的生长,菌丝体在高温缺氧的条件下会受伤或死亡。

(2)子实体生长阶段。

黑木耳生长过程中,如果袋内或环境缺氧、二氧化碳浓度高,黑木耳出耳慢或不出耳,易流耳。

也易产生畸形,木耳长成漏斗状或耳片上翘,边缘不圆滑,影响黑木耳品质。

因此,在选择出耳场地和建造挂袋大棚时一定要重视通风的问题,在出耳阶段特别是催芽阶段要保证袋内和环境氧气充足。

在生产实践中,菌袋可采用二次刺孔或采下几片木耳停水晒袋等措施解决。

5、光照。

黑木耳各個发育阶段对光照的要求不同。

(1)菌丝体生长阶段。

菌丝体是在避光的环境中培养,在黑暗的环境中菌丝能正常生长。

(2)子实体生长阶段。

完全黑暗中黑木耳子实体无法形成,光线能促进黑木耳原基的形成。

木耳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散射光,也需要较多的直射光,才能生长出色黑肉厚的健壮子实体。

光照强度对黑木耳色素的产生有直接作用。

在15勒克斯光照条件下,黑木耳子实体为白色;在100-200勒克斯光照条件下,黑木耳子实体浅黄色;至400勒克斯光照条件下,黑木耳子实体是黑色。

在生产实践中,木耳需要阳光的作用控制湿度,实现干湿交替。

在阳光的照射下,木耳通过蒸腾作用实现水分和营养的传导。

阳光中紫外线对防控病虫害起重要作用。

黑木耳喜阴阳交替的生长环境,既不能长时间遮阴,也不能长时间强烈的阳光照射,采收木耳前1—2天阴干一下,黑木耳的正反面更加区分明显,提高木耳品质。

6、酸碱度。

黑木耳生长发育喜欢偏酸的环境,ph值在4-7之间均能生长,以5-6.5最为适宜。

Ph值≤3或≥8菌丝不能生长。

黑木耳是熟料栽培,培养料在高温灭菌后能产生一些有机酸,使培养料酸化,ph值会降低1-2,因此,黑木耳培养基酸碱度适合与否指的是高温灭菌后的ph值。

生产实践中,拌料时一般在栽培种培养基添加0.5-1%的生石灰,拌料后培养基ph值在7-8之间。

生石灰添加过量会造成ph值过高,菌种不萌发或萌发后不吃料,因此,生产中应注意生石灰使用量。

(作者单位:157299黑龙江省东宁市东宁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