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

合集下载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指的是什么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指的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指的是什么
导语: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身体哪方面的疾病,相信不仅仅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方面的困惑,应该又恨的朋友都是第一次听到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这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身体哪方面的疾病,相信不仅仅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方面的困惑,应该又恨的朋友都是第一次听到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这种疾病吧,那么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到底指的是什么了,有事哪些原因导致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概述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也称臀上皮神经损伤、臀上皮神经嵌压、臀上皮神经炎、臀上皮神经病等。

臀上皮神经受损而产生的腰、腿、臀疼痛综合征,临床上并不少见。

二、病因病机
臀上皮神经发自腰1~3神经的后外侧支,在骶棘肌外缘穿出,通过腰背肌筋膜进入皮下,跨越髂嵴分布到臀部后方的皮肤。

一般认为,在臀上皮神经行程中,越过髂嵴进入臀部时,被腰背筋膜与髂嵴行程的骨纤维管固定。

腰部不当运动使神经在髂嵴的骨纤维性管道外口处卡压,或周围瘢痕组织以及脂肪疝嵌顿压迫,或偏出正常的走行位置,神经支瘀血、水肿,形成条索,即中医伤科所称“筋出槽”。

也有人通过尸体解剖和临床观察提出臀上皮神经在走行过程中存在多处卡压点的可能。

部分臀上皮神经卡压是由于上腰段的小关节紊乱引起,通过手法或神经阻滞可以缓解神经支的卡压症状。

神经的多重卡压理论认为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产生可以缘于神经干多处受到压迫,即使每处的压迫不足以产生临床症状,而加在一起则完全可能造成功能障碍。

提示临床上产生症状的神经卡压,不能仅仅注意该神经的人臀点部位,必。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

1.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是指臀上皮神经在其行径途中的骨纤维管、筋膜的出入点、神经本身因损伤、水肿、粘连而受到卡压,引起相应神经支配部位疼痛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患者自觉腰臀部疼痛,尤其是臀部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疼痛位置较深,区域模糊。

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向大腿后外侧放射,一般不超过膝关节;慢性期可见臀部麻木,无下肢麻木;行走、站立均痛,起坐闲难、疼痛加重、腰部使不上劲,需扶物或由人帮助,腰部功能活动受限。

对侧肢体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加强试验阴性,屈膝屈髋试验阳性,可在臀部查到明显的压痛点。

2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 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疾病的疼痛常超过膝关节且在腹压增加时可加重病症,直退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相应神经根椎旁压痛试验阳性,CT、MRI 可明确鉴别。

(2) 梨状肌综合症:在臀中部可找到横条状的病变,该部位有明显压痛,髋关节内收和内旋受限并加重疼痛。

(3) 腰 3 横突综合征:该疾病的特征性压痛点在腰三横突尖部作鉴别。

(4) 腰椎管狭窄症:其疼痛比拟重。

腰后伸试验阳性,下肢肌力、反射、感觉均可出现异常,并且根据 CT、MRI不难做出鉴别。

治疗:1.在腰臀部循臀上皮神经的行径路线查找明显的压痛点,选择确定治疗部位,然后针对治疗点进行点、按、揉、拨等手法治疗,力量大小以病人有酸胀痛感,但不抗拒为准,时间为 30rain ,每天一次。

2.中频电刺激治疗:每日两次。

3.口服甲钴胺、维生素 B1、B6 等营养神经性药物。

4.针灸治疗:常选用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委中、环跳、阿是等穴进行针灸治疗,一天一次。

5.局部封闭:用复方倍他米松 0.5mL 和 2%利多卡因 3mL混合液在髂嵴中点或髂嵴中下 2~3 cm 压痛点处注射, 1 次/ 5 d ,3 次 1 疗程。

讨论 : 〔1〕一般认为臀上皮神经来源于 L1-3 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外侧支有肌支和皮支:肌支支配竖脊肌,皮支走行至髂嵴上方骶棘肌外缘处穿出腰背肌筋膜后层到皮下,然后跨越髂嵴到臀部为臀上皮神经,分布于臀部和股外侧皮肤,入臀以后继续在筋膜中下行,可达股后下部。

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摘要目的探讨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作用机理。

方法80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3例)。

治疗组采用手法配合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配合药物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高于对照组的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相互补充,事半功倍,疗效确切。

关键词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手法;针刀;红外偏振光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臀上皮神经行经过程中受到肌肉、筋膜、骨性纤维管的卡压或嵌顿,而引起的腰臀部疼痛[1]。

临床中多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3横突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混淆误诊率高。

本院收治患者80例采用手法配合针刀,辅以红外偏振光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2015年收治的80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男58例,女22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1~3个月。

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3例)。

1. 2 诊断标准①患者腰臀部疼痛,尤其是臀部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

②第三腰椎横突处和髂嵴中点及其下方有固定压痛点或胀麻感,并向大腿后方放射,一般不超过膝关节。

1. 3 治疗方法1. 3. 1 治疗组①手法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屈膝屈髋位,俯卧位时腹部垫枕,充分放松腰臀部肌肉,按本院“邵氏无痛治疗法”[2],重点对腰方肌、腰大肌、腹内外斜肌、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及腰背筋膜进行手法治疗,尤其是针对一些条索样、增厚、团块样病灶采用增力点压,松解粘连,酸困即可,避免放射,20~30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

②针刀治疗:俯卧位,选出治疗点,根据手法治疗位置,选取病灶明显,如条索状、团块状按之酸困,顽固且不易松解开的病灶,同时选取腰3横突、髂嵴中部易卡压处作为治疗点,常规消毒铺巾,刀具Ⅰ型4号,直型针刀,操作时,针刀与肌束走行平行,分别进行横向、纵向松解,有吃针感,治疗后局部病灶明显松弛,拔出针刀,压迫创可贴覆盖即可,1次/周,3次为1个疗程。

臀上皮神经损伤小针刀疗法

臀上皮神经损伤小针刀疗法

臀上皮神经损伤小针刀疗法臀上皮神经损伤又叫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臀上皮神经在其越过髂嵴及穿出臀部深筋膜处受牵拉、压迫等损伤而造成的疼痛综合征。

该病占急性腰臀部软组织损伤的40%~60%,易反复,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病无年龄特点主要表现为沿大腿后侧放射至膝关节的持续性疼痛,疼痛部位较固定.活动时疼痛加剧。

臀上皮神经损伤属于中医学“慢性腰痛”、“筋出槽”的范畴。

腰痛之因,不外外感和内伤二因。

寒湿腰痛,多因劳作汗出外感风寒,或久卧湿地。

寒湿之邪客于经络,气血阻滞.痹阻不通所致。

腰肌劳损,多因劳累过度,闪挫跌仆,经筋络脉受损,或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体位不正,都可致气滞血疲,脉络多损、发为腰痛。

肾虚腰痛,多因久病肾虚,或房劳过度,精血耗伤,肾脉失于濡养,亦可造成腰痛。

臀上皮神经损伤小针刀疗法一针刀定点:第三腰椎横突点,髂嵴中后部。

操作规程:①松解臀上皮神经入臀点的粘连和瘢痕:在髂嵴中后部压痛点定位。

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直达髂骨骨面,刀体向上移动,当有落空感时,即到达髂嵴上缘臀上皮神经的入臀点,在此纵疏横剥2~3刀,深度不超过1cm,以松解臀上皮神经入臀点的粘连和瘢痕。

②解腰3横突点的粘连和瘢痕:从腰3棘突中点旁开3cm,在此定位。

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直达横突骨面,将刀体向外移动,当有落空感时即到达腰3横突尖,在此用提插刀法切割横突尖的粘连和瘢痕2~3刀,深度不超过0.5cm,以松解臀上皮神经在横突尖部的粘连和瘢痕。

操作间隔:每周一次,直至疾病痊愈。

臀上皮神经损伤小针刀疗法二针刀定点:腰部竖脊肌外侧缘与髂嵴线交界处即臀上皮神经穿出骨纤维管处,及其外侧亦可抇及的压痛点。

操作规程:患者俯卧,腰部垫薄枕,暴露腰臀部皮肤。

常规消毒,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针体与进针点皮肤垂直,刺入直达骨面后先纵行剥离1次,再横行剥离1次,退针至0.5cm处再重复1次纵横剥离。

出针后用灭菌纱布压迫针孔3~5分钟,创可贴覆盖。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评价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评价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评价目的优选临床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的治疗方案。

方法将198例诊断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按照知情同意、自愿选择治疗方案的原则分为五组,分别采用口服药物、推拿按摩、局部封闭、中药离子导入、针刀治疗等方案进行治疗后进行评价。

结果从短期效果看,口服药物的总有效率为88.9%,推拿按摩总有效率为83.3%,局部封闭的总有效率为87.8%,中药离子导入总有效率为71.8%,针刀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

针刀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从远期疗效看,口服药物的总有效率为88.9%,推拿按摩总有效率为88.9%,局部封闭的总有效率为90.9%,中药离子导入总有效率为87.5%,针刀治疗总有效率为98.6%。

针刀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结论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确切,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廉、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标签: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临床导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且较肥胖者,女性居多,属于中医学“筋出槽”的范畴[5]。

为优选临床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案,该研究通过对该院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确诊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198例进行分析,由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分别选择口服药物、推拿按摩、局部封闭、中药离子导入、针刀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由患者在完全知晓的前提下自行选择治疗方案,共分为5组,具体为口服药物27例,推拿按摩36例,局部封闭33例,中药离子导入32例,针刀治疗70例(其中有41例是因选择非针刀治疗后感疗效欠佳又选择针刀治疗的)。

病程1周~2年2个月,平均1年3个月;年龄21~69岁,平均35岁;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8个月。

1.2 治疗方法1.2.1 口服药物常用的非甾体类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美罗昔康等,肌肉痉挛重者服强筋松、美索巴莫、氯唑沙宗,或给予地西泮2.5 mg,3次/d,有助于缓解痉挛。

综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95例

综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95例

综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95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也称“臀上皮神经损伤”、“臀上皮神经痛”等。

是指臀上皮神经经过臀部受到压迫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青壮年及体力劳动者多见。

多为一侧腰臀部弥散性疼痛或麻木,呈钝痛、酸痛等,向臀下方及胸窝放射,临床上比较多见,且常可误诊为腰突症。

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一般治疗、神经阻滞及针刀治疗本病9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病例共95例,其中男66例,女29例;年龄18~62岁,其中18~20岁2例,21~30岁25例,31~40岁33例,41~50岁20例,51~60岁12例,60岁以上3例。

病程7天~3年。

右侧发病47例,左侧发病33例,双侧发病15例。

病史:有腰臀部损伤史55例,受风寒湿因素者26例,长时间坐姿不正者9例,无明显诱因者5例。

症状:所有患者均有腰臀部疼痛,尤以臀部疼痛明显,呈弥散性疼痛,或钝痛、酸痛、刺痛或撕裂样疼痛,呈持续性或休息痛,有时向臀下方及大腿后放射,但不超过梋窝,在弯腰、行走、坐起等动作时疼痛加重,腰部不能用力。

体征:腰部及患侧髂后上棘的外下方按压时疼痛明显,或有条索状物,触压时患者感到酸胀麻困疼痛难忍,并且向大腿后侧放射。

伴L3横突尖压痛60例,伴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18例,膝腱、跟腱反射均无异常,肌张力正常,病理体征未引出。

影像学检查:62例患者有CT或MRI检查,示L4-5轻度膨出者多见,但无根神经性症状,95例均有X线检查,示正常者38例,腰椎侧弯19例,骨质增生57例。

一般治疗:①休息;②中频治疗,1次/日,20分钟/次;③针刺患侧大肠俞、气海俞、秩边、环跳、殷门等腧穴,1次/日,30分钟/次;④TDP灯烤电,1次/日,30分钟/次。

臀上皮神经阻滞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薄枕。

以臀上部最明显的压痛点为穿刺点,此点多位于髂棘中点下方2~3cm处,针垂直刺入皮肤,然后针尖朝上逐渐向髂棘下缘斜刺,由浅入深向皮下刺入皮肤及筋膜下肌肉层作扇形浸润注射,一般注入消炎镇痛液10~15ml。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身体疼痛问题,其中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就是一种容易被忽视但却会给人带来不小困扰的病症。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臀上皮神经。

臀上皮神经是从腰 1 到腰 3 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发出的,它穿过了多层肌肉、筋膜等组织,最终分布在臀部的皮肤区域。

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一条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的“电线”,如果这条“电线”在某个地方被卡住或者受到了压迫,就会出现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

那么,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臀上皮神经被卡压呢?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外伤。

比如不小心摔了一跤,臀部着地,或者受到了直接的撞击,都可能导致局部的组织损伤,从而压迫到臀上皮神经。

第二种是长期的姿势不良。

像是长时间弯腰干活、久坐不动,尤其是坐姿不正确,会让臀部的肌肉和筋膜处于紧张状态,增加了对神经的压力。

第三种是寒冷刺激。

在寒冷的环境中,臀部的肌肉和筋膜容易收缩,也可能会挤压到神经。

当臀上皮神经受到卡压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最明显的就是臀部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刺痛、酸痛或者胀痛,有时候还会像电击一样。

疼痛的位置通常在臀部的上方、外侧,甚至可能会延伸到大腿的后侧。

除了疼痛,还可能会有麻木感,感觉臀部和大腿的皮肤像是被打了麻药一样,知觉变得不灵敏。

有些人还会出现肌肉无力的情况,比如走路的时候感觉腿使不上劲。

要诊断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了解疼痛的发生时间、原因、特点等。

然后进行身体检查,看看疼痛的部位、有没有压痛点、感觉和运动功能有没有异常。

有时候还会借助一些辅助检查,比如 X 光、CT 或者磁共振成像(MRI),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髋关节疾病等。

对于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

如果症状比较轻,可以先尝试保守治疗。

比如休息,让受伤的部位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

物理治疗也是常用的方法,像热敷、按摩、针灸等,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神经的压迫。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案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案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2019 年11月 第6卷/第32期V ol.6, No.32 Nov. 2019146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案仉贵龙1,张镭潇2,樊效鸿1*(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关键词】臀上皮神经;拔罐;拨针【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7882.2019.32.146.01患者唐某某,男,35岁,于2018年10月10日因“反复性右侧腰臀部疼痛3月余”就诊。

病史:2年前因长时间久坐后出现右侧腰臀部疼痛剧烈,遂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确诊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经10次针灸推拿治疗后,效果明显。

3月前,患者因拾重物后反复出现右侧腰臀部疼痛,再经针灸推拿治疗1月后疼痛未明显缓解,遂再来我科就诊。

刻下症:久站后右侧腰臀部酸痛,夜间尤甚,疼痛拒按,右侧腰部肌肉僵硬,纳食可,二便调,舌质暗紫,有瘀斑,脉涩。

证属瘀血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操作上采用Z 型拨针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腰部和臀部,医者带一次性无菌口罩及手套,碘伏酒精常规消毒,消毒后在右侧三焦俞穴处注射2%利多卡因5 mL ,继而用破皮针在三焦俞穴处破皮,再选用体长150 mm 、中部直径2~3 mm 、前端逐渐变细到 1~2.5 mm 并为半圆弧形的Z 型拨针,通过三焦俞穴处进入皮下,顺着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方向(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环跳),来回拨动3~5次后取出Z 型拨针,紧跟局部拔罐5~10 min 以祛瘀,结束后伤口贴以无菌敷料。

患者缓慢起身,顿感右侧腰臀部疼痛缓解。

一周一次治疗,连续5周,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效果明显,行动如常人。

3个月后电话随访,无明显不适。

按语: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臀上皮神经走行区间受到卡压或嵌顿等损伤而引起的腰臀部疼痛,有时疼痛可向小腿释放,又称之为“臀上皮神经嵌压征”、“臀上皮神经炎”等,臀上皮神经一般来自L1-L3后外侧束,故L1-L3横突旁肌肉僵硬会造成局部卡压,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腰臀部或腿部疼痛[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是指臀上皮神经在其行径途中的骨纤维管、筋膜的出入点、神经本身因损伤、水肿、粘连而受到卡压,引起相应神经支配部位疼痛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患者自觉腰臀部疼痛,尤其是臀部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疼痛位置较深,区域模糊。

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向大腿后外侧放射,一般不超过膝关节;慢性期可见臀部麻木,无下肢麻木;行走、站立均痛,起坐闲难、疼痛加重、腰部使不上劲,需扶物或由人帮助,腰部功能活动受限。

对侧肢体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加强试验阴性,屈膝屈髋试验阳性,可在臀部查到明显的压痛点。

2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疾病的疼痛常超过膝关节且在腹压增加时可加重症状,直退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相应神经根椎旁压痛试验阳性,CT、MRI可明确鉴别。

(2)梨状肌综合症:在臀中部可找到横条状的病变,该部位有明显压痛,髋关节内收和内旋受限并加重疼痛。

(3)腰3横突综合征:该疾病的特征性压痛点在腰三横突尖部作鉴别。

(4)腰椎管狭窄症:其疼痛比较重。

腰后伸试验阳性,下肢肌力、反射、感觉均可出现异常,并且根据CT、MRI不难做出鉴别。

治疗:
1.在腰臀部循臀上皮神经的行径路线查找明显的压痛点,选择确定治疗部位,然后针对治疗点进行点、按、揉、拨等手法治疗,力量大小以病人有酸胀痛感,但不抗拒为准,时间为30rain,每天一次。

2. 中频电刺激治疗:每日两次。

3.口服甲钴胺、维生素B1、B6等营养神经性药物。

4.针灸治疗:常选用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委中、环跳、阿是等穴进行针灸治疗,一天一次。

5.局部封闭:用复方倍他米松0.5mL和2%利多卡因3mL混合液在髂嵴中点或髂嵴中下2~3 cm压痛点处注射,1次/5 d,3次1疗程。

讨论: (1)一般认为臀上皮神经来源于L1-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外侧支有肌支和皮支:肌支支配竖脊肌,皮支走行至髂嵴上方骶棘肌外缘处穿出腰背肌筋膜后层到皮下,然后跨越髂嵴到臀部为臀上皮神经,分布于臀部和股外侧皮肤,入臀以后继续在筋膜中下行,可达股后下部。

臀上皮神经从起始到终止,大部分行走于软组织中。

当臀上皮神经在其越过髂嵴及穿出臀部深筋膜处受嵌压时即产生疼痛。

除了外力直接作用导致神经损伤外,躯干向健侧过度弯曲旋转时,臀上皮神经受牵拉,可发生神经的急慢性损伤,或向外侧移位造成神经水肿粘连而出现症状。

(2)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也称作臀上皮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患侧腰臀部尤其是臀部的持续性疼痛,可向大腿后外放射,臀部可有麻木感。

但如果疏于鉴别诊断,且过分依赖影像学资料,往往将其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而进行不恰当的治疗。

①臀上皮神经卡压症:有腰臀部疼痛,尤以臀部疼痛明显,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

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并可向大腿后侧放射,但常不超过膝关节。

患侧臀部可有麻木感,但无下肢麻木。

患者常诉起坐
困难,由坐位改为直立位时或直立位下坐时,感到腰部无法用力,疼痛加剧。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骶部疼痛伴患侧大腿后面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痛,甚至放射至足背外侧。

疼痛为酸胀痛,麻木也以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为主,休息后症状缓解,劳累及腹压增加(打喷嚏、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时疼痛加重;
②臀上皮神经卡压症:一般在髂嵴中点及其下方有压痛或触及条索状物,直腿抬高试验大部分阴性,但10%的患者可出现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腿反射正常,肌力、感觉正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棘突或棘突旁有压痛,按压时可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出现患肢肌力及感觉减退。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