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免费)

合集下载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学业诊断生物学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下午4:15-5:45)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相应试题的答案填入下表。

)1.某同学在寒冬的清晨空腹参加体检,等待体检过程中该同学体内发生的变化有()A.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促进肝糖原分解B.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C.下丘脑冷觉感受器兴奋,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产热大于散热D.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靶器官,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2.小鼠在受到电击时心率、呼吸频率均会升高,有典型的躲避、逃逸行为。

这一过程伴随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消化功能减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的这些行为涉及一系列的反射活动B.小鼠逃逸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抑制胃肠蠕动C.呼吸、心跳、唾液分泌、消化等活动是受意识支配的D.小鼠的躲避行为需要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的共同调控3.免疫系统发挥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离不开人体的三道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防御是人体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B.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时,人体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C.人体的三道防线都只针对特定病原体高效发挥三大免疫功能D.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4.某同学登山后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

他推测与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有关。

查阅资料得知,乳酸可随体液到达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再利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腿部肌肉酸痛与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有关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通过血浆和组织液进入肝脏细胞C.大量摄入碱性物质可缓解由乳酸堆积造成的肌肉酸痛D.生成乳酸及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均发生在内环境中5.油菜素内酯已被正式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它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5分)1.根据图中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图中①~⑤处可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内环境稳态是指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宄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调节pH的能力是有限的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3.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B.某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条件反射的建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条件反射的消退则不是4.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高级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①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功能②“植物人”的脑干、脊髓等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③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有关④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调控低级中枢的活动⑤第二级记忆为永久记忆,不易遗忘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④⑤D.②⑧⑤5.抑郁症是由于高级神经活动产生重度消极情绪得不到缓解而形成的。

被称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活动的正常进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5—羟色胺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神经元代谢提供的能量B.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ATP水解来阻止突触前膜回收5—羟色胺C.抑郁症患者体内某些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比正常人少D.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6.研究发现,当动物体内脂肪储量过高时,脂肪细胞会分泌脂瘦素(一种蛋白质类激索)进入血液,调节下丘脑的摄食中枢,从而减少摄食,以利于消耗多余脂肪。

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022—2023学年度(上)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有关DNA的复制,叙述错误的是( )A. 复制开始时,在细胞提供能量的驱动下,解旋酶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B. 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的准确性C. 以细胞中游离的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子链D. 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答案】C【解析】的【分析】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复制过程,从一个原始DNA分子产生两个相同DNA分子的生物学过程。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附带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附带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物质,Ⅰ、Ⅱ、Ⅲ、Ⅳ表示相关系统,甲、乙、丙、丁表示四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种液体构成了内环境B.②④可以分别表示CO2和代谢废物C.病人大量失钠,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外液D.口服药物后,药物分子发挥作用离不开Ⅱ、Ⅳ系统的作用2.第19 届杭州亚运会中国女足发挥出色,5 连胜杀进决赛。

球场上球员会主动踢出弧线球,俗称“香蕉球”,是指使球呈弧线运行的踢球技术。

比赛过程中球员们的每一个动作,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女足球员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两部分B.比赛过程中球员心跳加快,心跳活动不受意识控制,原因是心跳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C.从反射类型分析,踢弧线球技术的完成过程属于条件反射D.球员长期记住球赛规则可能与脑干中刺激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3.下图1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甲、乙是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的2个灵敏电表。

在A处或B处施加适宜的电刺激后,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2中①~⑤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未兴奋时,乙电表测定的是该处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B.刺激A处,甲、乙电表电位变化曲线分别是⑤和④C.刺激B处,甲、乙电表电位变化曲线均为①D.I是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刺激B处引起I反应不能称为反射4.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①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②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③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④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⑤第二级记忆为永久记忆,不易遗忘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5.心动周期是指一次心跳起始到下一次心跳起始,正常成年人在静息状态下每一心动周期平均为0.8秒。

高二湖北省生物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二湖北省生物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二湖北省生物学上册期末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题文】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化学能B. 酶既可作为催化剂,也可以是其他酶促反应的底物C. 酶在催化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会发生改变D. 酶既能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营养物质答案:B解析: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A错误;酶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或RNA可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其他酶促反应的底物,B正确;酶在催化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不发生改变,C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不可作为营养物质,D错误。

2.【题文】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细胞的树突可以增大细胞膜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合成少量ATPC. 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D. 抗体在细胞免疫中也可以发挥作用解析:神经细胞的树突可以增大细胞膜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正确;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动力车间”,能合成大量ATP,B错误;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正确;抗体在细胞免疫中也可以发挥作用,如抗体与靶细胞上的抗原-MHC 复合体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

3.【题文】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和RNA,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 溶酶体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 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D. 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其形成与核仁有关答案:C解析: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溶酶体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B错误;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C正确;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其形成与核仁无关,D错误。

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免费)

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免费)

高二上学期生物学科教学质量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40 道,1-30 小题,每题 1 分,31-40 小题,每题 2 分,共50 分)1. 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人体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约占体液的1/32. 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D.当血液pH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3. 正常情况下,在以下物质中,可以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水和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4. 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5.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的变化趋势、引起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 .降低、 2 、23 B. 降低、乳酸、 3C. 升高、 2 、H23 D . 升高、乳酸、36. 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A .发作迅速B.有明显的遗传倾向C.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D.消退较慢7.以下哪项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A .微量和高效B .通过体液运输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8.下列属于人体内分泌腺的是①甲状腺②唾液腺③肾上腺④垂体A .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9.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A.③②①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①②③10. 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A. 刺激效应T 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 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C. 可促进效应 B 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 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甲个体数乙11. 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A .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得慢B.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细胞分裂得慢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得快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分裂得快12.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B .脱落酸能够抑制果实的衰老C.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 D .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籽果实13.比较生长素和生长激素的特点,错误的是A .都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B .都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C.在体内含量都较少 D .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14.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A .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B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练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D .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15.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A .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往往依赖于植物C.比较简单的生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16.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 .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B. 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都是相同的D.一般在干燥、有机物较少的地方土壤中动物较多17.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 .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群落演替是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D .盲目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18. 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 .衰退型和增长型个体B .增长型和衰退型数C. 稳定型和衰退型D .稳定型和增长型年龄年龄19. 下列选项说法不确的是A .先天无胸腺的狗可以保留部分体液免疫B .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C.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产生酶D .根的向地性生长和植物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20. 下列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A. 海带、梨树、酵母菌B. 绵羊、水绵、洋葱C. 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 .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21. 将某抗原先后两次注射到同一个小鼠体内,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解析版)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解析版)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Ⅰ内的O2被肝细胞利用至少需经过9层生物膜B.Ⅱ内的消化酶不属于细胞外液C.若III发生炎症,会出现组织水肿D.IV器官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2.如图是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其中“+”表示兴奋,“—”表示抑制。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甲、乙神经细胞可能与肌肉连接B.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b、c两点均不能发生膜电位变化C.丙兴奋可导致乙细胞相应部位膜上氯离子通道开放D.若将电流表两极置于a、b两点,刺激c点,电流表指针不偏转3.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部分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①分泌增加,能促进激素②和④的分泌B.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可以通过信号分子相互调节C.激素②能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胰液分泌D.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4.甲型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人体多种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再次接触同种甲流抗原时,记忆T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结合病毒抗原B.B淋巴细胞能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导致其裂解而不具有抗原呈递功能C.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参与构成第二道防线D.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消灭甲流病毒,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5.图示为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部分过程,其中活化的细胞3表面存在PD-1蛋白。

某些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蛋白,与PD-1蛋白结合后,抑制细胞3的活性和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表现出免疫逃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1、2、3、4均属于淋巴细胞,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够加速细胞2的活化过程C.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可能会导致肿瘤患者出现过敏反应D.给肿瘤患者注射PD-L1抑制剂会加重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6.下列关于生长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的合成和运输与接受单侧光照有关B.重力是影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横向运输的唯一信号C.单侧光照导致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运至背光侧D.在植物幼嫩的芽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①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②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气孔关闭③低温刺激可作为春化信号,调控某些越冬植物开花④油菜素内酯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⑤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比值较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⑥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⑦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A.②④⑤B.①②④C.②⑤⑦D.①③⑥8.种群增长率=(N t2-N t1)/ N t1×100%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海淀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二生物学参考答案2024. 01第一部分每题2 分,共30 分。

1.A2.C3.D4.C5.B6.A7.D8. A9. D 10.C 11.A 12.B 13.C 14.A 15.B第二部分本部分共6 题,共70 分。

16.(每空2分,共10分)(1)空间非生物/ 非密度制约(2)减轻环境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3)30.23 ※注:计算过程为(151965-91500)÷2000=30.2325体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合理即可。

例如:不合理。

目前泥鳅投放数量能够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投放更多泥鳅需要投放更多饵料,会增加成本;泥鳅数量增多会导致种内竞争加剧,也会占用黑斑蛙等其他生物的资源和空间,不一定能实现增收。

17. (每空2分,共12分)(1)生产者互利共生(2)①两者体内的有机物均检测到15N②波动/ 相对稳定珊瑚虫维持正常生长所需的N、P有机物,依赖于更多地消化体内的虫黄藻(3)(二选一即可)18.(每空2分,共10分)(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监视(2)①排除肠道内无关细菌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②Ⅰ.bⅡ.bⅢ.fⅣ. f③具核梭杆菌降低肿瘤组织内细胞毒性T细胞所占比例并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TNF的功能,使PD-1抗体治疗效果下降19.(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4 分)(1)细胞膜体液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 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 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甘油三酯等抑制肝糖原分解/ 抑制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2)无葡萄糖刺激(3)①均无明显差异②胰岛B细胞内的Ca2+浓度升高更易被激活/ 被激活的数量增加(2分)③ac(2分)(4)转录因子H突变导致钾外流通道蛋白表达量下降;钾外流通道蛋白表达量下降导致K+外流减少,细胞内K+浓度上升,激活钙通道,使Ca2+更多地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或细胞内Ca2+浓度上升),进而引起胰岛素分泌量上升(3分)20.(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2 分)(1)神经调节和体液/ 神经调节和激素(2)减轻/ 抑制(1分)(3)①频率和强度②(直接)释放于P区(4)EP、IP(1分)通过减弱IP且并不改变EP,从而激活P区伤害性感受神经元(5)催产素通过减弱对P区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抑制来激活P区,减轻分娩过程中产生的疼痛感受,有利于分娩的完成,提高生物生存能力21.(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2 分)(1)生长素(3分)(2)野生型的丨θ丨集中在0º附近,而突变体的丨θ丨在0º~360º分散分布转入L 基因的突变体植株/ 过表达L基因的突变体植株(3)物质M通过与L蛋白(更多)结合,促进L蛋白活化(4)植物横置后,物质M与L蛋白结合使L蛋白活化;活化的L蛋白与淀粉体表面的T蛋白结合,随淀粉体沉降进而改变其分布,这会导致生长素在近地侧分布多;生长素具有两重性,近地侧生长慢于远地侧,造成根向地弯曲生长(3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学期生物学科教学质量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40道,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人体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约占体液的1/32.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D.当血液pH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3.正常情况下,在以下物质中,可以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水和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4.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5.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的变化趋势、引起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2、23B.降低、乳酸、3C. 升高、2、H23D.升高、乳酸、36.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A.发作迅速B.有明显的遗传倾向C.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D.消退较慢7.以下哪项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A.微量和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8.下列属于人体内分泌腺的是①甲状腺②唾液腺③肾上腺④垂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9.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10. 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11.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A.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得慢B.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细胞分裂得慢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得快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分裂得快12.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B.脱落酸能够抑制果实的衰老C.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D.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籽果实13.比较生长素和生长激素的特点,错误的是A.都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B.都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C.在体内含量都较少D.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14.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练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15.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往往依赖于植物C.比较简单的生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16.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B.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都是相同的D.一般在干燥、有机物较少的地方土壤中动物较多17.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群落演替是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D.盲目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18.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19.下列选项说法不确的是A.先天无胸腺的狗可以保留部分体液免疫B.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C.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产生酶D.根的向地性生长和植物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20.下列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A.海带、梨树、酵母菌B.绵羊、水绵、洋葱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21.将某抗原先后两次注射到同一个小鼠体内,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A的形成主要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有关C.再次注射抗原发生的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的22.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理论上至少消耗A约A.100 B.44.5C.25 D.1523.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中不能使用吲哚乙酸: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加快生根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育出无籽果实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24.右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血管细胞2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25.如图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26.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B.食物链越短,可供终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27.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的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A.猫头鹰和食虫昆虫B.青草和猫头鹰C.食草昆虫和猫头鹰D.食草昆虫和青草28.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29.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30.广东省的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31.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关于图中说法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甲图中的a结构是感受器B.兴奋在甲图中的d结构上可以双向传递C.兴奋通过乙结构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D.当甲图的b处兴奋时,膜外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32.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A.a B.b C.c D.d33.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A .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 .A 、B 、C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 .D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促进作用D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34.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 较过程b 和c 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动态变化的 ④过程b 或c 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35.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K 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B .在K 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C .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 值时出生率=死亡率D .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36.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37.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时间种群大小K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38.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内有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生物种类甲乙丙丁有机物总量(g)550 20 105 3A.甲和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减少C.甲和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减少D.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丙和丁的种群数量增加39.下列各项中,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有关的一组是A.造血干细胞、T细胞、B细胞、抗体和抗原B.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过敏原、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C.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D.造血干细胞、胸腺、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40.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

此实验的结果不会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B.乙直立生长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41.(每空1分,共6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主要包括(用标号表示)。

(2)图中2浓度最高的是(用标号表示)。

(3)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用汉字填写)。

(4)⑤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提示: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5)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液、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其中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

(6)调节网络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2.(每空1分,共6分)下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