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材料的熔体静电纺丝研究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综述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综述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利用高电压将高聚物溶液或熔体喷射到地面或异极上,使高分子物质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纤维的工艺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制备直径几百纳米的纤维,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纺织、过滤、医药、环保等领域。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料性质、纺丝工艺参数、环境因素等,这些因素对纤维的形貌、尺寸和性能都有显著影响。
本文将对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影响因素1. 原料性质原料的性质对静电纺丝的纤维形貌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溶液浓度、表面张力、导电性等因素都会影响纤维的形态和尺寸。
溶液浓度过高会使得纤维变粗,而表面张力过大则会导致纤维断裂。
在静电纺丝工艺中,需要对原料进行适当的处理和选择,以满足所需的纤维性能要求。
2. 纺丝工艺参数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包括电压、流量、喷射距离等,这些参数会直接影响纤维的形貌和尺寸。
一般来说,电压越高,纤维的直径越小,喷射距离越远则会使纤维变粗。
在静电纺丝过程中,需要对工艺参数进行合理调节,以获得所需的纤维形态和尺寸。
3. 环境因素静电纺丝的环境因素对纤维的形态和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温度和湿度会影响纤维的拉伸性能和断裂强度。
在制备纳米纤维时,一般需要在相对较干燥的环境中进行,以减少纤维的断裂和变形。
二、应用研究1. 纺织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直径几百纳米的纤维,因此在纺织领域有广泛应用。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纳米纤维布料,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过滤性能,可以用于防护服、口罩等领域。
2. 医药应用3. 环保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高效过滤材料,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稳定性,可用于环境污染物的捕捉和分离。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纳米纤维滤膜,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可用于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需要重点关注原料性质、工艺参数和环境因素对纤维的影响,以提高纤维的形态和性能。
静电纺丝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静电纺丝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对于制备催化剂、传感器、纳米纤维等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静电纺丝纳米材料的制备原理、结构特征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制备原理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高电压电场将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喷射出来,使其在空气中快速成纤维状,然后在收集器上自行沉积成膜。
熔体静电纺丝与溶液静电纺丝相比,熔体速度更快,材料结晶程度高,适合制备颗粒尺寸更小的纳米材料。
而溶液静电纺丝则可以选择不同的溶剂和不同的高分子材料来制备纳米纤维,制备颗粒尺寸也更加灵活。
二、结构特征静电纺丝制备的材料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纳米结构,因此在催化剂、分离膜、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静电纺丝纳米材料的纤维尺寸从几纳米到几微米不等,表面可以加上各种功能组团,如金属纳米颗粒、分子印迹、寡聚体等。
因此,静电纺丝制备的材料可以具备更优异的催化性能、选择性、稳定性和灵敏度。
此外,纳米材料的静电纺丝制备过程是在常温环境下进行,避免了高温条件下材料结晶、生长不均匀的问题。
三、应用研究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材料应用领域广泛。
在催化领域,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催化剂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可调控性以及可控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等优异性能,适用于制备氧化剂、还原剂、过氧化物分解催化剂等等。
例如,通过控制静电纺丝溶液的pH值和静电纺丝参数,制备出核壳结构的纳米催化剂,在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备甲烷中表现出较高的产甲烷率和稳定性。
在传感器领域,基于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磁性材料、荧光材料和结构化合陶瓷材料等都有广泛探索。
例如,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剪切流传感器,可以实现对于单细胞排列、细胞膜的二维分类,为了解生物芯片研究中面对的甚至是生命科学探索中的难点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在纺织领域,静电纺丝制备的材料可以应用于制备高强度、高效能的纳米纤维布,也可以用于生物医用维生素E。
此外,静电纺丝技术还被用于电子元件制备和生物医学领域。
基于静电纺丝法对TiO2制备的研究

基于静电纺丝法对 TiO2制备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以钛酸四丁酯、乙酰丙酮、乙酸、去离子水为原料,乙的实验原理及过程。
采用XRD和SEM的表征醇为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TiO2物相结构、表面形貌的影响,并用接触角测试中方法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TiO2亲水性能进行了测试。
研究发现:改变烧结温度的量高法对不同温度烧结的TiO2形貌产生的影响不大,其形貌皆是无明显排布规律的线状物。
与此同时,对TiO2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线状物排布越发显得不规则。
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纳米带的线径、表面粗糙程度以及物相等均有影响。
;纳米带;金红石与锐钛矿关键词:静电纺丝法;TiO220世纪末诞生的纳米科技,将在21世纪得到快速发展,并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而纳米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得以成长的根本,也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米材料具有包括力学、磁学、电学、热学等诸多方面的特殊性能[1],这意味着此类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特殊导体、热交换材料、光热吸收、非线性光学、催化剂等众多领域,这就使得纳米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个结构至少在一个维度下的尺寸在1- 100 nm之间,以及由此结构单元组成的材料,可称为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因其自身独特的性能,例如强吸附性、特殊光学性等,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而纳米材料的应用又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突破。
随着人类社会对纳米材料要求的提高,各种制备方法层出不穷。
目前常见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
物理法包括机械球磨法、磁控溅射法、真空冷凝法、气体蒸发法、等离子体法等[2],化学法包括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静电纺丝法、水热及溶剂热法等一系列方法[3]。
而本文主要介绍以钛酸四丁酯、乙酰丙酮、乙酸和去离子水为原料,乙醇为的实验原理及过程。
用XRD、SEM的表征方法研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TiO2物相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并用接触角测试中的量高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TiO2亲水性能进行了测试。
静电纺丝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静电纺丝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静电纺丝是一种常用的纳米纤维制备技术,通过利用静电作用将高分子材料或其他纳米材料制备成纳米纤维。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加,静电纺丝材料制备与应用的研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静电纺丝材料制备与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静电纺丝的原理是利用高电压作用下的电场效应,使溶液或溶胶中的材料发生极化,形成纤维状的物质。
制备静电纺丝材料的关键是调控溶液的流动性、表面张力以及电场的强度和方向。
在制备材料时,可以使用单独的高分子溶液,也可以将纳米颗粒或纳米纤维混悬于溶剂中,形成复合材料。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电压和喷射距离等条件,控制纤维的粗细、形状和排列方式,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静电纺丝材料制备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制备过程简单、快速,并且可以制备大面积的纳米纤维薄膜。
其次,纳米纤维的细度可以达到纳米级,且纤维呈现连续性,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特殊的表面形态。
此外,静电纺丝材料还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有利于吸附和释放物质、调控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能。
因此,静电纺丝材料在能源储存、传感器、过滤材料、组织修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能源储存领域,静电纺丝材料可以用于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膜。
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多孔结构和良好的导电性能,静电纺丝膜可提供更高的电化学活性表面,从而提高电容器和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此外,静电纺丝膜还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的薄膜基底,提供较好的光学透明性和力学支撑性。
在传感器领域,静电纺丝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隙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气体和液体吸附性能。
例如,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可以用于制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传感器,通过吸附、扩散和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特定分子达到气体传感的目的。
此外,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还可以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等,用于监测生物标记物、环境污染物等。
在过滤材料领域,静电纺丝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细小孔隙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颗粒捕获性能。
α-烯烃熔体静电纺丝的研究进展

重点介 绍 了 a 一 烯 烃材 料 的熔体 静 电纺 丝 。
关 键词 : 纤维 ; a 一 烯烃; 熔体静 电纺丝
中图分 类号 : TQ 3 4 0 . 6 4 文献 标志 码 : A
De v e l o p me n t O n Me l t EI e c t r o s pi nni n g o fⅡ 一 o l e f i ns
me n t o f me l t e l e c t r o s p u n f i b e r s o f a — o l e f i n wa s e mp h a t i c a l l y i n t r o d u c e d . Ke y wo r d s :f i b e r ,a — o l e f i n s ,me l t e 1 e c t r o s p i n n i n g
E S P ) 法 和熔 体 静 电纺 丝 ( M—E S P) 法, 由 于 M —
E S P不用 溶 剂 , 无 需 考 虑纤 维 形 成 时 的溶 剂 回 收和
Abs t r ac t:I n r e c e nt y e a r s ,e l e c t r os p un na no f i b e r s a r o us e d pe op l e ' s a t t e nt i on be c a u s e of i t s l a r g e s ur f a c e a r e a,s ma l l c o l — l e c t i on s i z e a nd o t he r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ne w ma t e r i a l s c a n be de v e l o pe d by i t .W i t h t he c on t i nu ou s de ve l o pm e nt of na no — ma t e — r i a l s,t he e l e c t r os p i n ni ng t e c h nol o gy de ve l op e d f a s t ,t he me l t — e 1 e c t r os p i n ni ng t e c hn ol og y wa s wi de l y us e d be c au s e of i t s e n vi — r on me nt f r i e n dl y pr op e r t y . I n t hi s pa p e r,t he b a s i c pr i nc i pl e o f t he me l t e 1 e c t r o s pi nn i n g wa s d e s c r i b e d a nd t h e ne w d e ve l o p—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静电纺丝研究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静电纺丝研究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静电纺丝研究引言:聚合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医学、材料科学和纺织等领域的功能性材料。
聚乳酸(PLA)和聚乙二醇(PEG)是两种常见的聚合物,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领域。
本文将讨论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其在静电纺丝技术中的应用。
一、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合成方法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可通过多种合成方法得到,常见的有原位缩合法、无溶剂法和聚合法等。
1. 原位缩合法原位缩合法是将乳酸和乙二醇作为原料,添加催化剂在高温下反应得到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该方法具有简单、操作便捷的优点,但是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2. 无溶剂法无溶剂法是在无溶剂条件下,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和时间来控制乳酸和乙二醇的反应,进而得到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无溶剂法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生成,在绿色合成方面有一定优势。
3. 聚合法聚合法是通过聚合反应将乳酸和乙二醇连接起来,得到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聚合法的特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效率高。
二、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在静电纺丝研究中的应用静电纺丝是一种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纤维尺寸可调控、制备速度快等优点。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在静电纺丝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1. 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将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溶液通过电场作用使其纺丝成纤维,经过凝固和固化处理后制备成纳米纤维膜。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生物医学材料。
2. 药物控释系统将药物嵌入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的纳米纤维中,利用纳米纤维的大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这种药物控释系统可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疗效。
3.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类似于体内纤维组织的结构,可以在体内提供支撑和导引作用,促进组织再生。
PET超细纤维的熔体静电纺丝法制备及性能研究

PET超细纤维的熔体静电纺丝法制备及性能研究刘会超;李秀艳;李从举【期刊名称】《材料导报》【年(卷),期】2012(026)006【摘要】采用激光熔体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ET超细纤维,研究了应用电压、激光电流及接收距离对纤维直径的影响.利用SEM、XRD、FTIR、TG-DTA及单轴拉力机对纤维形貌、结晶性能、分子结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SEM结果表明,所得纤维表面光滑、粗细均匀,最小纤维直径在3μm左右.当增加电压时纤维直径随之增大;纤维直径随激光电流的增强呈下降趋势,随接收距离的增加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XRD测试表明激光电纺PET纤维为无定形态,在一定温度下退火后呈结晶态.FTIR测试结果表明电纺PET分子取向发生了变化.拉力测试结果表明,PET 热压纤维膜的平均断裂伸长率在5%左右,平均拉伸强度为1.3MPa左右.TG-DTA 测试表明电纺PET纤维耐热性优良,可在较高温度下使用.【总页数】4页(P58-61)【作者】刘会超;李秀艳;李从举【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北京市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2+.93【相关文献】1.激光熔体静电纺丝法制备PET微纳米纤维 [J], 李秀艳;刘会超2.ZnO掺杂PET超细纤维无纺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J], 赵旭;余逸男;周兴平3.熔体静电纺PA6超细纤维的制备与工艺研究 [J], 杜远之;徐阳;魏取福;王爱民;王宏;王肖娜4.静电纺丝法制备多孔超细聚醚砜纤维及其对双酚A的吸附性能 [J], 邱芳;卫志美;彭民乐;王孝军;杨杰5.静电纺丝法制备醋酸丁酸纤维素超细纤维 [J], 郭丹丹;刘好花;崔莉;刘芬;叶正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熔体静电纺工艺及研究现状

4 M-ESP 在降低纤维线密度方面的 研究进展
M-ESP 亟待解决的科研难题是如何降低纤维 线密度,这也是 M-ESP 相对于 S-ESP 研究进展缓 慢的主要问题之一。现有的 M-ESP 技术可获得的 纤维直径平均在 10 μm 左右,几乎很难达到 1 μm 以下。降低纤维线密度的关键是降低聚合物熔体 黏度。目前在降低纤维线密度方面的研究进展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 1 改变加热方式
( 2) S-ESP 纺丝中发生高分子溶液细流的拉伸 延长和溶剂从溶液中挥发,随着液滴的不断拉伸, 纤维直径由于溶剂挥发而变小; 而 M-ESP 纺丝时, 由于不含溶剂,纤维变细只依赖于拉伸,不容易制 取纳米纤维。
( 3) M-ESP 需要有加热装置,一般采用电加热 方式,而静电纺丝装置中的高压静电场会对电路系 统产生干扰。为防止故障发生,需添加屏蔽系统, 使装置总体变得复杂。
图 7 相同条件下的等规 PP( iH-PP) 与无规 PP ( a-PP) 纤维直径对比
5 结语
近年来,静电纺丝作为可获得纳米纤维的最便 捷的工艺方法之一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重视,特别是 S-ESP 技术所获得的纤维直径甚至可达 100 nm 以 下。但随着 研 究 的 深 入,S-ESP 的 劣 势 也 逐 渐 暴 露。例如,S-ESP 技术有害溶剂的使用限制了纳米 材料在医用领域的应用; 纺丝液中占 90% 以上的 溶剂在纺丝过程中会挥发,使 S-ESP 实现产业化难 度增大等。相比而言,M-ESP 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可 弥补 S-ESP 的不足,因此 M-ESP 再度被提出,成为 静电 纺 丝 工 艺 研 究 的 新 热 点。 不 可 否 认,目 前 M-ESP技术尚未 成 熟,如 何 降 低 聚 合 物 熔 体 的 黏 度,获得直径更细的纤维是主要技术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 主要用于合成纤维 ,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耐磨 性高于其它常见纤维 ,比棉花耐磨性高 10 倍 ,比羊 毛高 20倍 ,在混纺织物中加入少量 PA 纤维 ,可大 大提高其耐磨性 ;当拉伸至 3% ~6%时 ,弹性回复 率可达 100% ;能经受上万次折挠而不断裂 。此外 , PA 纤维的强度比棉花高 1 ~2 倍 ,比羊毛高 4 ~5 倍 ,是粘胶纤维的 3倍 ,其综合性能良好 ,弹性好 ,悬 垂性好 ,价格较高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 PET)纤 维的断裂强度为 4. 2 ~5. 7 cN / dtex,断裂伸长率为 35% ~50% ,初始拉伸弹性模量为 22~44 cN / dtex, 其变形回复性好 ,耐磨性好 ,弹性好 ,强力高 ,绝缘性 好 ,耐老化性能较好 。聚乳酸 ( PLA )纤维是以玉米 、 小麦等淀粉为原料 ,经发酵转化成乳酸 ,再经聚合 、 纺丝制成 。其在土壤或水中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 分解成 CO2和水 ,随后在光合作用下 ,又成为淀粉的 起始原料 。由于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所以很多专 家把 PLA 纤维称为“21 世纪的环境循环材料 ”。聚 己内酯 ( PCL )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涤纶 相近 ,但模量小 (与锦纶相近 ) ,属于高强 、中伸 、低 模型纤维 ,制成的织物强力高 、延伸性好 、手感柔软 、 悬垂性好 、回弹性好 [ 2 ] 。 PCL 纤维属轻质纤维 ,被水 打湿后干得较快 ,没有粘糊发重的感觉 ;有很好的导 湿透气性及良好的穿用舒适性 [ 3 ] 。 PCL 是一种生物 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在土壤和水环境中 , 6~12月 可完全分解成 CO2和 H2 O ,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生
本实验的纺丝温度仅比其熔点高出 25℃,便可 通过熔体静电纺丝方法成功纺出平均直径为微米级 的超细纤维 。这是因为 PET的粘度对温度很敏感 , 熔体温度每增加 10℃,特性粘度大约减小 0. 05,可 见 PET是很好的纺丝原料 ,有望经过进一步的相关 研究 ,优先实现静电纺丝的工业化 。 2. 3 PLA 纺丝纤维
目前通过溶液静电纺丝法制备 PLA 纳米纤维 的研究有很多 [ 3 ] ,但由于配制 PLA 溶液的溶剂是毒
性的氯仿 、二氯甲烷和 N , N 2二甲基甲酞胺 ,因此采 用此方法制备出的纳米纤维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时 须慎重考虑其安全性 。笔者通过熔体静电纺丝的方 法成功制备出平均直径为 1. 61 μm 的超细 PLA 纤 维 ,纺丝过程中没有加入任何助剂 ,可以安全应用于 生物医药领域 ,因此与溶液静电纺丝相比 ,其应用价 值更广泛 ,更值得开发 。 2. 4 PCL 纺丝纤维
图 1 PA6熔体静电纺丝实验装置示意图
本实验中对其它 3 种物料 ( PET、PLA、PCL )加 工所使用的设备是在原有装置基础上进行改进的高 效熔体静电纺丝装置 ,如图 2、图 3所示 。该装置的 高效喷头选用 6 等分喷头 。喷头参数如图 3 所示 : 喷孔 1的内径为 5 mm ,锥体 2的配合锥体 4等分切 出 6个平面 5,喷孔 1与配合锥面 8的最大间隙为 0. 1 mm ,喷丝锥体 7的锥面斜度为 58°,喷丝锥体 7 小端倒圆角得到 45°的倒角 6,喷丝锥面大端圆周 9 直径为 10 mm。使用该喷头后 ,纺出的纤维由原来 的一根变为多根 ,使纺丝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
物降解性 、力学性能 、药物通过性和生物相容性 ,其 降解产物对人体无毒 。目前该材料已经获得美国 FDA 的批准 ,广泛应用于骨折固定材料 、手术缝线 、 医用敷料 、药物控释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等领 域。
上述的几种典型常用纤维 ,性能良好 ,纤维利用 空间大 ,但是 ,目前没有实现熔体静电纺丝的工业 化。
1. 4 性能表征
将各种纤维在 SEM 下观察并拍照 。
2 结果与讨论
2. 1 PA6纺丝纤维
图 4 所 示 为 熔 体 静 电 纺 丝 所 得 PA6 纤 维 的
SEM 照片 。从图 4可以看到 , PA6 纤维的质量非常
好 ,粗细均匀 , 表面光滑 , 所得纤维的平均直径为
8. 85μm ,纤维直径方差为 0. 94。与工业上 PA6 的
收稿日期 : 2009212214
郝明凤 ,等 :典型材料的熔体静电纺丝研究
25
静电纺丝装置 ,将喷头接地 ,接收装置与高压电源的 正极相接 。确定出各个材料的纺丝条件 ,为实现熔 体静电纺丝的工业化奠定基础 、提供数据 。 1 实验部分 1. 1 原材料
PA6: 1030B ,日本宇部兴产公司 ; PET: 63 - SD ,中石化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 限公司 ; PLA: 2002D ,美国 Nature Works LLC公司 ; PCL:平均分子量 40 000,深圳市光华伟业实业 有限公司 。 1. 2 实验设备 、仪器 自制的 PA6 熔体静电纺丝实验装置示意图如 图 1所示 。
图 5 所 示 为 熔 体 静 电 纺 丝 所 得 PET 纤 维 的
26
工程塑料应用
2010年 ,第 38卷 ,第 3期
SEM 照片 。从图 5可以看到 , PET纤维直径分布基 本均匀 。纤维的平均直径为 6. 37 μm ,纤维直径方 差为 1. 6。
图 5 熔体静电纺丝 PET纤维的 SEM 照片
图 6 所示为熔体静电纺丝所得 PLA1 纤维的 SEM 照片 。从图 6 可以看到 , PLA1 纤维直径相当 均匀 ,纤维表面很光滑 ,纤维质量相当好 。纤维的平 均直径为 1. 61μm ,纤维直径方差为 0. 21。
图 6 熔体静电纺丝 PLA1纤维的 SEM 照片 (放大 1000倍 )
图 7为熔体静电纺丝所得 PLA2纤维的 SEM 照 片 。从图 7可以看到 , PLA2纤维大部分都断开 ,变 成短纤维 。
( 1)对 PA6材料在纺丝电压 30 kV、毛细孔内径 0. 4 mm、接收距离 110 mm、料筒温度 320℃下进行 纺丝 ,可以得到平均直径为 8. 85μm、纤维直径方差 为 0. 94的优质纤维 。 PA6 在进行熔体静电纺丝前 必须经过彻底的干燥处理 ,干燥温度采用 105℃。
(2)对 PET材料在纺丝电压 60 kV、接收距离 100 mm、料筒温度 285℃下进行纺丝 ,可以得到平均 直径为 6. 37μm、纤维直径方差为 1. 6的优质纤维 。 PET对温度敏感 ,是很好的纺丝材料 。 (3)对 PLA 材料在纺丝电压 60 kV、接收距离 110 mm、料筒温度 230℃下进行纺丝 ,可以得到平均 直径为 1. 61μm、纤维直径方差为 0. 21的纤维 。熔 体静电 纺丝 加工 温度 应在 230℃以 下 , 以 免 影 响 PLA 纤维的力学性能 。
熔体纺丝相比 ,熔体静电纺丝方法简单 ,纤维质量也
相对较好 。
图 2 高效熔体静电纺丝装置示意图
扫描电子显微镜 ( SEM ) : S250M K3,英国剑桥公 司。
图 4 熔体静电纺丝 PA6纤维的 SEM 照片
实验过程中发现 ,如果 PA6 干燥不完全 ,极容 易发生水解 ,导致料筒中熔体变黑 ,纺丝无法进行 。 所以 PA6在进行熔体静电纺丝前必须经过彻底的 干燥处理 ,干燥温度宜采用 105℃。 2. 2 PET纺丝纤维
PCL 熔体的粘度很大 ,在其分解温度 200℃以 下 ,纺丝都无法进行 。笔者通过多次实验 ,把料筒温 度提高到 240℃时纺成超细 PCL 纤维 ,其 SEM 照片 如图 8所示 。
图 8 熔体静电纺丝 PCL 纤维的 SEM 照片 (放大 2000倍 )
由图 8 可以看到 , PCL 纤维平均直径为 1. 35 μm ,纤维直径方差为 0. 14。但其互相粘结在一起 , 而且纤维表面粗糙 ,由于纺丝温度太高 (高于其分 解温度 ) ,纺丝过程中存在少量 PCL 分子分解放热 , 造成纤维固化不充分 ,粘度较大 ,存在互相粘结的现 象 。纺丝过程发现 ,收集板上收集到的纤维变成一 层膜不能分开 。由此可以确定 PCL 的粘度太大 ,分 解温度太低 ,不适合直接用于熔体静电纺丝的加工 。 3 结论
24
工程塑料应用
2010年 ,第 38卷 ,第 3期
典型材料的熔体静电纺丝研究
郝明凤 1 刘 勇 1 邓荣坚 1 丁玉梅 1 韩凌攀 2 杨卫民 1
(1.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北京 100029;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北京 100191)
摘要 采用自制的熔体静电纺丝设备 ,针对工业上常用于纤维制造的几种典型材料 [聚酰胺 ( PA ) 、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酯 ( PET) 、聚乳酸 ( PLA ) 、聚己内酯 ( PCL ) ] ,分别进行熔体静电纺丝研究 ,并成功制得性能较好的纤维 。通过 大量实验发现 , PA6 纺丝前需要彻底的干燥 ,并且干燥温度最好低于 130℃; PET对温度敏感 ,是很好的纺丝原料 ; PLA 很容易降解 ,应尽量避免高温加工 (230℃以下为宜 ) ; PCL 粘度很大 ,纺丝纤维极易粘连 ,不适合直接用于熔体 的静电纺丝 。
关键词 聚酰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熔体静电纺丝 纤维
2006年世界塑料产量达 24 500万 t,其中 15% 以上用于合成纤维的生产 [ 1 ] 。在合成纤维工业中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 PET)和尼龙 ( PA )是最重要 的聚合 物 。在 过 去 几 年 里 , 生 物 聚 合 物 [聚 乳 酸 ( PLA ) 、聚己内酯 ( PCL ) ]等用于纤维改性也受到越 来越多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