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原发淋巴瘤CT与超声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发布时间:2022-12-21T08:34:17.68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5期作者:张玲[导读]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9月-2022年12月诊治的66例腹膜后淋巴结异常患者,分别实施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比较图像特征。

张玲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 641100[摘要]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9月-2022年12月诊治的66例腹膜后淋巴结异常患者,分别实施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比较图像特征。

结果:1)66例患者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瘤41例,转移性淋巴结25例。

2)相较于转移性淋巴结,淋巴瘤的长径与短径更大,多表现为网格/条索状,CDFI类型多为门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

3)相较于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以向心性增强为主,且增强不均匀、存在坏死区,有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有差异,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上具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超声;鉴别诊断腹膜后空间较大,此处病变具有隐匿性,其中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症状相近,随着肿块增大会出现腹痛、腹胀等情况。

然而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不同,寻找一种高效准确的检查方法,成为医生关注的重点。

相关研究称,随着超声医学发展,超声检查在多种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良好效果[1]。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诊治的66例腹膜后淋巴结异常患者为对象,分析了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21年9月-2022年12月,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66例腹膜后淋巴结异常患者。

其中,男性31例、女性35例,构成比为46.97%、53.03%;年龄19-80岁之间,平均为(57.49±11.60)岁;病程1-5年,平均(2.35±0.47)年。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女 62岁。右上腹隐痛一月。
右侧后腹膜区见一混杂密度肿块 (位于肝右叶左侧、胰头后方、下腔静脉及右肾 上极前方),
生长在肾周间隙以脂肪密度为主,
内见多房样改变,间隔部分钙化, 增强扫描后均未见明显强化。
2、内胚窦瘤,又称卵黄瘤


属于一种生殖细胞瘤, 常发生在卵巢, 镜检有Schiller-Dural小体,即由柱状瘤细胞围绕毛细血管呈 放射状排列,瘤细胞与血管间有一疏松间叶组织.也可见瘤 组织的网状结构,瘤细胞内外有嗜酸性透明小体. 本病多见于青少年女性,预后较差,3年存活率只有13%。
一般情况
腹膜后肿瘤少见 仅占全身恶性肿瘤中的1%以下 多为恶性肿瘤:60~90%恶性
生长部位深 周围器官多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诊断困难
除少数内分泌性肿瘤外,大多数病人就诊时肿瘤 已相当大
6
诊断需要的解决问题
病变的部位 病变与其他器官的关系 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是影像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向 前 膨 胀 生 长, 胰 腺 体 尾 部 受 压、 推 移 改 变。
例1:男 60岁 腹胀来就诊
病理: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轨道征
后腹膜腔左侧肾上腺区见一巨大囊实相间性肿块灶 大小约9*10*13cm,边界较清,其内密度不均,见多个实性分隔
增 强
境界较清,可有假包膜,可见坏死、出血或囊性变 、左肾受压变 形。
病变巨大,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其内见低密度坏死区,
增 强
肿瘤巨大,直径≥5CM,圆形或结节状,假包膜, 边界清 易出血、坏死和囊变。
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囊性坏死区不强化;术中见包侵犯肾蒂及肾包膜。
病理:后腹膜平滑肌肉瘤

超声检查对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超声检查对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超声检查对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究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行超声检查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病理金标准确诊。

本组患者分别行超声及CT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分析患者超声检查图像。

结果:超声对52例患者诊断准确率98.08%(51/52),CT对52例患者诊断准确率84.62%(44/52),前者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后者,数据差异较大,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超声检查图像相比CT具有典型性。

结论:超声诊断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效果显著优于CT,通过超声检查可帮助临床医生及时了解患者淋巴结病变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因此超声检查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CT;腹部;淋巴结肿大;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415-01淋巴结在人体内各个地方均有分布,其作用是过滤并消灭各种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病毒细胞,并发挥造血、免疫等功能,是极为重要的人体器官。

在人体机能无异常时,淋巴结仅通过手感无法触及,但是人体机能发生新陈代谢异常、细胞或反应性增生、病毒感染等异常情况时,淋巴结会出现肿大情况,通常表示人体该部位发生了病变[1]。

该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发病率,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择取52例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患者分别行超声和CT进行诊断对照研究,探究超声对该疾病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病理金标准确诊。

同时已经排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血液疾病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合并意识或精神障碍患者。

腹膜后淋巴瘤、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膜后淋巴瘤、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1
临床与病理
2
影像学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与病理
各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至腹膜后间隙,但 以腹膜后器官、消化系统、盆腔、泌尿和生殖系统 的恶性肿瘤的转移最为多见。转移途径可经淋巴扩 散、血行传播、经肠系膜和韧带附着处直接扩散或 种植,但多以一种转移途径为主。就腹膜后肿瘤而 言,淋巴结转移瘤多于原发肿瘤。原发瘤部位不同, 其淋巴结转移途径和腹膜后淋巴结受累情况也就有 所不同。
影像学表现--CT
腹膜后转移瘤最常见的两种表现,即为实质性肿 块或淋巴结增大。实质性肿块表现多样,无特异性。 淋巴转移多位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部分腹膜后转 移瘤系由椎体转移瘤扩展而来,CT上除能显示软组 织肿块外,还能清晰显示椎体骨破坏的情况。
影像学表现--CT
✓增大的淋巴结可呈单一或多个类圆形结节影,边 缘清楚,呈软组织密度。
2
影像学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与病理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变主要侵 犯淋巴结和淋巴结外的网状组织。腹膜后淋巴瘤多 为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但也可单发或为首先受累 部位。受累淋巴结多有增大,质地均匀,有时可有 小的坏死灶。
影像学表现—CT
✓表现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初期,淋巴结以轻-中度增大为主,表现为腹膜后
✓增大的淋巴结也可融合,呈分叶状团块,并可包绕 大血管及其主要分支。
影像学表现—CT
影像学表现—CT
女性,50岁,腰酸,消瘦2个月 低分化腺癌
影像学表现—CT
胰腺癌,腹主动脉 旁淋巴结转移
影像学表现—CT
结肠癌,腹主动 脉及下腔静脉旁 淋巴结转移
诊断
伴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的腹膜后单发、多发或 融合在一起的结节状肿块,应考虑淋巴结转移。 若无明确原发瘤病史,影像学上发现上述表现, 也应仔细寻找原发灶,以利于诊断。

超声与CT技术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超声与CT技术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超声与CT技术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与CT技术对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以我院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与CT技术诊断,对照手术病理结果,评价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

结果:统计发现,肝脏损伤、肾脏损伤、脾脏损伤、胰腺损伤分别有43、36、16、7,与其做对照,超声检出为可达到97.06%,共99例,CT技术诊断97例、检出率95.10%,二者具体情况对比无差异,诊断效能相当(P>0.05)。

但两种检查方案就操作来看,超声技术更简便,用时(6.62±1.58)min短于(25.02±5.51)min,检查费用也比较少,(139.11±30.61)元少于(523.66±19.71)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腹部脏器损伤诊断中,超声与CT技术诊断更具优势,操作简便,用时短,诊断准确率二者相似,但误诊率超声技术更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超声;CT技术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超声和CT已经成为现代医疗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广泛地应用为医生提供了更加准确、快速的疾病诊断手段[1]。

然而,由于两种技术各有特点和优势,因此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来确定它们在具体领域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2]。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两种技术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优缺点。

通过对这两项技术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为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本研究的结果对于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和促进医学技术进步,研究报告现做如下汇总。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以102例在我院就诊的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在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男性占比69.61%(71例),女性占比30.39%(31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20岁,中位年龄(43.21±3.01)岁,致伤原因有高处坠落41例、交通意外42例、打架斗殴13例和6例其他原因。

腹膜后淋巴管瘤的CT诊断

腹膜后淋巴管瘤的CT诊断

腹膜后淋巴管瘤的CT诊断目的:对腹膜后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5月~2013年12月本院接诊的50例腹膜后淋巴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临床病理学确诊,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CT诊断,对照组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观察两种方式下临床诊断的符合率。

结果:观察组18例(72.0%)诊断情况与临床手术及病理相符,对照组15例(60.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 <0.05)。

结论:CT可显示病灶部位、形态学特征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因而在确定腹膜后淋巴管瘤手术方案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标签:CT诊断;超声诊断;腹膜后淋巴管瘤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in the CT diagnosis of retroperitoneal lymphangioma. Methods:Choosed 50 patients from May.2010 to Dec.2013 to divide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led group. Patients in controlled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ultrasonic diagnosis,and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T diagnosis. Then contrasted theresults of examinations to those of operation and pathology,observe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these two groups. Results: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study group(72.0%)washigher than controlled group(60.0%)(P<0.05). Conclusion:CT can show the location of focus,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surrounding tissues,so it has great reference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retroperitoneal lymphangioma.Key words:CT diagnosis,ultrasonic diagnosis,retroperitoneal lymphangioma腹膜后淋巴管瘤起源于腹膜后间隙内[1],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腹膜后淋巴管瘤术前确诊较为困难,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CT在临床诊断中得以广泛应用,因而,腹膜后淋巴管瘤检出率也大有提高。

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超声检查的探讨

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超声检查的探讨

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超声检查的探讨*导读:在淋巴结影像学检查中,超声诊断技术已被认为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良好、无放射性辐射、无需对比剂且比较经济实用的显像方法。

……在淋巴结影像学检查中,超声诊断技术已被认为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良好、无放射性辐射、无需对比剂且比较经济实用的显像方法。

胆道感染、肝炎常引起肝十二指肠韧带处淋巴结肿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系膜上淋巴结肿大,阑尾炎引起回结肠淋巴结肿大,由于其固有的淋巴分布,超声可在相应的位置查寻,以上各病所致的淋巴结肿大特点:淋巴结数量少,体积小,无明显膨胀感,多呈卵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内部回声尚均匀,淋巴结门部髓质增宽,皮质变薄,中央见髓质的线条状强回声,其周围组织结构清晰,间质回声无增多, CDF I示血供不明显。

转移性及恶性淋巴瘤的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的声像图与癌细胞浸润生物学行为相关性:肝癌、胃癌、恶性淋巴瘤等淋巴结特点:较早时期的转移淋巴结数量较少、体积小,也无明显膨胀感,与炎性淋巴结在图像上很难说出与炎性淋巴结的明显区别点。

转移性继续增大的淋巴结特点:体积增大饱满,回声增强,呈非对称性,宽径增大更明显,这与淋巴结受癌细胞浸润其结构改变有关; 淋巴结边缘分界清晰不规则,包膜增厚不完整,这与肿大淋巴结同周围组织的阻抗差增大有关,淋巴结向周围组织浸润有关; 淋巴结门部髓质变窄呈细线状或消失,皮质非均匀增宽,癌组织浸润门部导致淋巴结门被破坏变形消失。

淋巴结周围的间质组织明显增多, CDF I 示间质内血供丰富,这与淋巴结增大相应的营养供给有关。

腹腔及腹膜后恶性肿大淋巴结生长部位与原发灶及转移途径的相关性:胰腺、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大多来源于上腹部脏器,如胃、食道、肝、胰腺、胆囊内的原发癌灶; 髂血管附近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大多来源于下腹部,如前列腺、子宫附件的原发灶。

本组这种病例很少,所以在此不做详细分析。

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1) 在肝门区,右侧腹、脐周、右下腹发现淋巴结肿大,数量不多,体积不大,结合病史,一般可追踪随访,可指导临床医生免去不必要的损伤性检查; (2) 腹膜后的淋巴结肿大,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患者该做仔细检查,查找原发病灶的来源、性质、部位; (3) 已知原发灶,可了解是否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临床上最有用的观察肿瘤转移的指标; (4) 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提供有力的影像学证据; (5) 决定治疗方案:让临床医生了解腹腔及腹膜后的情况,给医生提供决定选择手术、化疗、放疗的依据; (6) 定期复查,判定原发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情况。

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螺旋CT与超声表现对比分析

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螺旋CT与超声表现对比分析

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螺旋CT与超声表现对比分析吴业君,邹杰,李林,陈丽英,刘颖,张锦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110032)摘要目的:总结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螺旋CT与超声表现特征,探讨两者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与限度。

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26例,均于同期行螺旋CT与超声检查,回顾性对比分析其CT 和超声表现。

结果: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主要CT表现为类圆形、不规则形或分叶形实质性肿物,密度多不均匀,其内可伴钙化、坏死、囊变。

增强扫描肿块呈非均匀强化,腹膜后大血管多被包绕。

超声主要表现为腹膜后实质性肿物,轮廓清或不清,形态不整,内呈混杂回声,常表现为低回声区伴散在高回声。

结论: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螺旋CT和超声表现均有一定特征,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合理应用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给予有力支持。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超声检查中图分类号:R739.4;R814.42;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011(2011)05074304The features and compara tive analysis of spiral CT and ultrasound in childr en r etr o per itoneum neur oblastomaWU Y e j un,ZOU J ie,LI lin,CH EN li ying,LI U Ying,ZH AN G J in huaDepa rtment of Rad iology,T he4th Af f ilia ted H osp ita l of China Medica l U niver sity,Lia oning Shenya ng,110032,P.R.ChinaAbstr act Objective:To study various featur es of spir al CT and ultrasound in childr en neuroblastoma for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the diagnosis and scale of applicat ion.Methods:Collecting26pathology confirmed patients in neuroblastoma with diagnosis of featur e of CT and ult rasound cor respondingly,and to comparative analysis r etrospectively.Results:Neu roblastoma s main CT manifestations include circular,irregular form or points leaf form substantia l neoplasm,inside t he calcification,necrosis,bursa change,enhance CT see non unifor m st rengthened,Retr operitoneal la rge vessels could be surr ounded.Neur oblastoma s main sonography retroper itoneal neoplasm,huge substantial outline clear or not clear,ir regular form,is not the echoes,oft en in mixed with performance hypoechoic areas scatt ered on hyperechoic nodules.Con clusion:Retroper itoneal neur oblastoma spiral CT and sonographic findings a ll have cert ain cha racteristics,two inspection methods each have an advantage,the diagnosis will be improved by a cur rent select ion or be complement ary of each other so that be helpful in evaluating and instructing clinic diagnosis.Key words Neuroblastoma;Tomogr aphy,X r ay computed;Ultr asonography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又称成神经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恶性实体瘤之一,以腹膜后(含肾上腺)最多见[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祥泉 , 4孔 冯敢 生, 罗汉超 . 急症 影响诊 断 学[ . M] 北京 : 民卫 人
生 出版 社 。9 8:3 . 19 2 1
[] 焙, 5夏 吴瑛. 小儿超 声诊 断 学[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M] 北 人
2 001: 2 3 0.
【 收稿 日期 】 2 1 —1 0 0 1 2— 9
误诊 。
[ ] 文芳. 2戴 妇女急性右下腹痛 的超 声表现及 临床意 义[] 现代 J.
中西 医结合 杂志 ,07,6 1 ) 18 2 0 1 (O :3 8—18 . 39 [] 3 何琳 , 鸿, 红梅 , 双侧 输 卵管妊娠 1例 [ ] 疑难病 杂 袁 杨 等. J.
志 ,09,7 8 :6 . 2 0 2 ( ) 28
腹 膜 后 原 发 淋 巴瘤 C T与 超 声 对 比分 析
单峻 沈 海燕 王世 亮 曾伟 易洪礼 易光 明 蔡 晓红
随 州 市曾都 医院( 1 湖北 随 州 4 10 ) 1 4 30
【 摘要 】 目的 比较 C T与超声对腹膜后原发淋 巴瘤的诊 断价值。方 法 回顾性 分析笔者 所在 医院 2 0 0 6年 1月 一 0 1年 1 21 1月
巢黄体破裂 和输 卵管妊娠破裂声像 图相似 , 鉴别诊断需 结合 h G C
检查 。卵巢囊肿 蒂扭 转患者疼痛往往更为剧烈 , 超声表现 为右侧 附件 区囊性或囊 实性 包块 , 肿瘤包 膜水肿增 厚 , 回声减 低 , 见瘤 可 体表面被低 回声 带环 绕 。彩色 多普 勒 C F 常检 测不 到 囊肿 DI
肠 系膜 淋巴结炎常见 于 l 以 内患者 , 2岁 肠套 叠 常见于 幼年 患者 , 两者是儿科 急诊 的常 见原 因。肠系膜 淋 巴结 炎 , 临床 呈不 规则 间断性 腹痛为主 , 疼痛范 围不是 很 固定 , 声检查 脐周 及 回 超 盲部探及多 个偏 低 回声结 节 , 包膜完 整 , 以清 晰显示 特征 性淋 可 巴结 门结构 。肠 套叠肿块 回声取决 于探头 方 向( 切面 ) 与肠 管套 入轴 的方 向 , 可显 示低 回声 团 , 短轴切 面呈 “ 靶环 征 ” 斜 切 面呈 ,
【 关键词 】 腹膜后原发淋 巴瘤 ; C ; 超声 T
下 , 侧肾盂集合系统可有分 离 , 双 如双侧分离程度不 对称 , 痛侧 疼
较对侧 肾盂 分离程度超过 5m 或者一侧 。 m, 肾脏周边有 积液者 , 应 考虑输尿管存在 梗阻 。下段 结石患 者其肥 胖或肠 道大 量气体 反 射也是导致 结石漏诊 的常见 因素 , 因此检查泌尿系结石必 须适 当 充盈膀胱 , 探头适度加压 , 怀疑有 结石梗 阻而 未找 到者应 建议 在
学曩 碧多 ≯多
“ 假肾征” 彩 色多普 勒显 示局 部肠壁血 流信号 增加 ; , 缺血坏死 时 局部血流信号 消失 , 腹腔显示游离积液 回声 』 。临床上以 回结肠 套较 多见 , 腹部可触及包块 , 大便 隐血试验 呈阳性 。
总之 , 临床上急腹症患者 中 , 以右下 腹痛 为多见 , 因复 杂。 病 超声检查在诊 断右下腹 痛时 , 根据声像图特征 , 结合 患者病史 、 症 状、 体征及有其他相关 的检 查资料 , 能够 对多数 的病变 做 出较 准 确 的诊断 。当然也存在一定 比例 的误诊 和漏诊病例 , 这与仪器 的
收治 的 5 0例经组织病理 学确诊 的 5 0例腹膜后原发淋 巴瘤 患者的 c T和超 声资料 , 计算 C 、 声对腹膜后 原发 淋 巴瘤 的诊 断符合 率以 T超 及 两者联合 诊断符合 率。结果 C 、 声对腹 膜后 原发淋 巴瘤 的诊 断符合 率分别为 8 . %和 8 . % , T超 20 4 0 而两者联 合诊 断符合率 9 . % 。 40 结论 C T比超 声诊 断腹膜后原发淋 巴瘤诊 断价值 高 , 两者 的联合应 用有助于提 高腹膜后淋 巴瘤 的诊 断水平 。
靠首选方法 。 参 考 文献
规则 阴道 出血 , 中 h G增 高 , 血 C 尿妊 娠试验 阳性 。如 发生破 裂时
引起右下腹痛 系 由于腹腔 血液 刺激腹 膜引起 。超 声表 现为腹 腔 可及游离液性 暗区 , 至可见 到团块状 的 中等 回声 物 , 甚 实为凝 血 块 。子宫稍 大或 正常 , 腔 内可 见 到少量 积液 , 宫 系脱 膜反 应 。卵
中外医学研 究
21 0 2年 2月 第 1 O卷
第 6期
C N S N O EG D C LR S A C HIE EA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蕾爹 蒡≯誊 ≯ ≯ 叠 ≯ 曩磐≯≯《曩 曩≯≯叠曩 叠 ≯ ≯∥ 量≯ ≯≤≯ 鹫
的积水 , 沿积水输尿管 向下追 踪 , 能检 出结 石 。在 膀胱 极度充 盈
[ ] 玉, 学芬 , 1代 郑 安休 去 , 输 尿 管腹 盆段 结石 的超 声诊 断 等.
[ ] 中国超 声医学杂志 ,00 1 ( )6 1 6 2 J. 2 0 ,6 9 :9 — 9 .
壁的血流信号 。子宫 内膜异位症 , 临床典型症状为继发性 和渐进
性痛经 , 疼痛多位于尿 h G及血 h G的检查 以及 动态 观察 十分 重要 , 以减少 C C 可
定期复查 。
宫外孕是妇产科 急腹 症之一 。典型宫外孕有 明显 停经史 , 不
分辨率 , 穿透力 , 以及患 者的个体 条件有 关 , 如肥胖 、 肠胀 气干 扰 等 。另外笔者认为在青少年右睾 丸扭转病 例中 , 表现为右下腹 痛 时, 加上患者存在诉说不清 , 临床上容 易顾此失彼 , 甚至造成延 误 治疗时机 的悲剧 。总之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急性右下腹痛 患 者具有较准确诊 断价值 , 已成为临床上鉴别急性右下腹痛病 因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