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名句70句背诵

合集下载

论语孟子名句

论语孟子名句

《论语》经典名句1.《论语》十则:第一则: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â)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本段理解:这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往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â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本段理解:这一则是为人处事和学习方法,为人要不断反省自己,处事待人要诚实,学习上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

”(《为政》)本段理解:这一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 学习态度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本段理解:这一则是学习态度,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子曰:“由,诲女(rǔ)【通假字:同“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通假字:同“智”】也。

”(《为政》)本段理解:这一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

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方法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本段理解:这一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

强调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反省自己,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第七则: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孟子选读背诵

论语孟子选读背诵

论语孟子选读背诵一、从孔子到孟子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人将至云尔.”【译文】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奋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4.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经过,他唱道:‘凤呀!凤呀!为什么你的德行竟如此衰败?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事物还来得及。

7.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译文】平治天下这样的大任,如今这世上,除了我,还能有谁?二、人的起点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2.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论语》名句集锦(要求背诵)

《论语》名句集锦(要求背诵)

《论语》名句集锦(要求背诵)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同上)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同上)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同上)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同上)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同上)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同上)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上)16.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17.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同上)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19.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出自《论语》的成语一以贯之见贤思齐文质彬彬三思而后行是可忍,孰不可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举一反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译】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

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孟子》名言名句70则(附译文)

《孟子》名言名句70则(附译文)

《孟子》70句名言‎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仁者无敌。

--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1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论语》《孟子》名篇名句

《论语》《孟子》名篇名句

《论语》《孟子》名篇名句《论语》《孟子》名篇名句从孔子到孟子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0.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

11.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2.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13.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

1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人的起点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3.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4.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5.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7.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8.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9.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仁者爱人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4.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6.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1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有关孟子的名言名句(30句)

有关孟子的名言名句(30句)

有关孟子的名言名句(30句)1、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以力假仁者霸。

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3、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4、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5、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

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孟子名句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7、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10、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名句11、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名句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4、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5、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名言17、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高考《论语》《孟子》名句及翻译

高考《论语》《孟子》名句及翻译

高考《论语》《孟子》名句及翻译高考《论语》《诗经》名句及翻译《论语》名句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论语》、《孟子》高考经典名句

《论语》、《孟子》高考经典名句

高考常考《论语》《孟子》名句大全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译文】: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译文】:做一个君子,应当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译文】:选拔正直的人,罢免那些不正直的人,人民就信服你。

选用不正直的人,罢免那些正直的人,人民就不会信服你。

”8、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译文】: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佾,音逸,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孟名句背诵70句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篇》译文:孔子说:“每天吃点饭,喝点水,头垫着弯曲的手臂睡觉,在其中也是很快乐的。

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一般轻。

”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篇》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怎样,子路没有说。

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哪,发愤努力以至都忘了吃饭,而快乐以至忘掉了忧愁,竟然连自己就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等等啊。

”4、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篇》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篇》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

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

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

6、子曰:“乡(一乡之中)愿(貌似忠厚者),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篇》译文: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

”孔子说:“没有是非的好好先生,是损害德行的人。

”7、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篇》译文:孔子说:“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译文: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9、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篇》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皿。

”孔子说:“君子不要成为单纯的工具。

”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1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无輗(ní),小車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篇》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诚信,真不知道他怎么还可以算是个人。

就如大车没有了安横木的輗,小车没有了安横木的軏,它凭什么行走呢?”1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篇》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大义,小人懂得的是私利。

”12、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子罕篇》译文:孔子说:“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篇》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14、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篇》译文: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15、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篇》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16、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译文:人不可以不知羞耻,没有羞耻心所带来的耻辱,那才叫无耻。

1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1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篇》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1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篇》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2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篇》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21、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篇》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2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译文: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2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篇》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篇》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5、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论语•子罕篇》译文: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

”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26、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篇》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

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问,我对他谈的问题心中空空无知。

我只是从问题的指正反、始终、上下方面两端去询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27、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篇》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2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篇》答: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2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3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篇》译文:3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篇》译文:3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为政篇》译文:3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篇》译文:3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篇》译文:35、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篇》译文:36、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篇》译文:3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篇》译文:3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篇》译文:39、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篇》译文:40、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篇》译文:41、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离娄上》译文:42、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篇》答:4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篇》译文:44、、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篇》译文:45、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篇》译文:46、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译文:47、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译文:4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第二》译文:49、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第二》译文:5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第六》译文:51、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第六》译文:52、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第十二》译文:5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第十七》译文:5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第三》译文:5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56、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尽心下》译文:57、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第四》译文:58、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59、子曰:“辞达而已矣。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60、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阳货第十七》译文:6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第四》译文:62、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第四》译文:63、子不语怪、力、乱、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