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通论常见疑难问题解答

合集下载

《考古学导论》习题与答案

《考古学导论》习题与答案

《考古学导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考古学: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物质遗存的科学。

答案:正确2. 史前考古学:研究人类出现以前的时期的考古学分支。

答案:正确3. 文化层:考古学中,指在地表面或地下堆积的一层具有相同文化特征的遗物。

答案:正确4. 遗址:考古学中,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迹、古墓、古城等遗迹。

答案:正确5. 化石:地质学中,指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答案:错误(应为考古学)二、填空题1. 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田野调查、发掘、实验分析2. 考古学家通过对遗址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生活、生产、社会制度3. 考古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是:谁?何时?何地?答案:正确4.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

答案:人类历史时期的物质遗存5. 考古学的分支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艺术考古学三、单项选择题1. 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田野调查B. 发掘C. 实验分析D. 文献研究答案:D2. 考古学家通过对遗址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哪些方面?A. 生活B. 生产C. 社会制度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考古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是?A. 谁?何时?何地?B. 谁?何事?何因?C. 何时?何地?何人?D. 何事?何时?何地?答案:A4.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A. 人类历史时期的物质遗存B. 人类历史时期的非物质遗存C. 人类历史时期的生物遗存D. 人类历史时期的环境遗存答案:A5. 考古学的分支有?A. 史前考古学B. 历史考古学C. 艺术考古学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田野调查B. 发掘C. 实验分析D. 文献研究E. 模拟实验答案:A, B, C, D, E2. 考古学家通过对遗址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哪些方面?A. 生活B. 生产C. 社会制度D. 宗教信仰E. 艺术风格答案:A, B, C, D, E3. 考古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是?A. 谁?何时?何地?B. 谁?何事?何因?C. 何时?何地?何人?D. 何事?何时?何地?E. 何因?何时?何地?答案:A, C, D, E4.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A. 人类历史时期的物质遗存B. 人类历史时期的非物质遗存C. 人类历史时期的生物遗存D. 人类历史时期的环境遗存 E. 人类历史时期的地质遗存答案:A, B, C, D, E5. 考古学的分支有?A. 史前考古学B. 历史考古学C. 艺术考古学D. 科技考古学E.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A, B, C, D, E五、判断题1.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物质遗存的科学。

中国考古学的题库

中国考古学的题库

中国考古学的题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调查发掘遍及全国各个地区,逐步建立起中国考古学的体系。

对于学生来说,考古学题库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考古学的题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考古学的题库一一、名词解释:(共15分)1、考古学2、遗存3、放射性碳定年4、遗址5、聚落二、请说出与考古学相关的主要学科以及它们各自的主要作用。

(共30分)三、考古发掘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共20分)四、如图一所示,H1的年代有哪几种可能,为什么?(共20分五、根据图二将这些器物排列演变序列,并说出它们的变化规律。

(共25分) 是排列陶鬲的演变序列,用类型学方法。

六、说出图三器物的名称、年代或考古学文化(共40分)有半坡鱼纹盆、莲花纹瓦当、青铜斝、燕国明刀、磁山文化小口双耳壶、汉五铢、重环纹、铁铧犁、丁村三棱大尖状器等中国考古学题库二一、名词解释: 1、瓦当 2、体质人类学 3、黄肠题凑 4、梁思永5、云岗石窟6、殷墟7、封泥8、山顶洞人二、论述: 1、现代科技在考古学上的应用。

2、墓葬制度的演变。

考古学通论:1、名词解释15个75分:考古学文化,大坌坑遗址,梁思永,瓦当,干拦,封泥,磁州窑,大足石刻,殷墟,山顶洞人,黄肠题凑,等2、简答题1个30分:现代科技在考古中的作用3、论述题1个45分: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的演变(新石器时代到明代)吉林大学2005考古通论:十六个名词解释只记得十四个了1、峙峪文化,2、红山文化,3、毛公鼎,4、永宁寺碑,5、磁州窑,6、三叠层,7、云梦竹简,8、侯马盟书,9、永乐宫,10、大明宫,11、石阙,12、弥生时代,13、卡那苏克文化,14、乌尔姆文化).两个大题:1、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及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中国古代(新石器-明清)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国考古学题库三一、名词解释:(15*10=150分)1、灰坑2、干栏式建筑3、红山文化4、黑城遗址5、安特生6、考古学文化7、金石学8、简牍9、《考古学报》10、白沙墓葬11、绳纹文化12、麦积山石窟13、元君庙墓地14、“后岗”三叠层15、二、论述题:(50*2=100) 1、史前考古学的分期及各自特点2、原始瓷器和瓷器(考古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1 地层学2 水下考古3 夏鼐 4岩画 5悬棺葬 6 《考古图》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二问答题 1 什么是考古学? 如何进行古代社会的考学研究? 2 试述新中国考古学学科建设的主要成就试析二里头文化对于研究夏史的意义中国考古学题库四一、名词解释(10*8=80)1、兰田人2、遗迹3、大溪文化4、徐水南庄头5、庙底沟类型6、黄肠题凑7、蒙特柳斯8、生态博物馆9、博物馆协会10新考古学二、简答题(5*20=100)1、考古地层学的要点2、请列出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并写明在何地3、战国都城的特点4、比较斗彩、五彩、粉彩的区别 5、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原则三、论述题(4选3 3*40=120)1、简述晋侯墓地的发掘成果和意义2、山西北朝考古综述 3 、论述科技手段在考古中的作用(大概)4、请谈谈你对当代中国考古的认识及思考中国考古学题库五一名词解释 1金牛山文化 2梁思永 3爵 4砖室墓 5满城汉墓 6建窑二简答题1,战国都城有哪些特点? 2,南朝陵墓的特点有哪些?三论述题1,叙述石峡文化的基本特征2,用考古资料分析汉代农业的发展(考古学通论)一名词解释1金石学 2考古学文化 3贝丘遗址 4石器 5悬棺葬 6考古动物学 7放射性碳元素断代(C14) 8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问答题1,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区分层次的基本方法2,考古类型学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3略论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上的应用。

考古学历史试题及答案

考古学历史试题及答案

考古学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古代文献B. 古代艺术品C. 古代遗迹和遗物D. 古代建筑答案:C2. 考古学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A. 中国B. 埃及C. 英国D. 意大利答案:C3. 以下哪位学者被认为是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A. 马克思B. 恩格斯C. 亨利·摩尔根D. 奥古斯特·罗森答案:D4. 考古学中,地层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确定遗迹的年代B. 确定遗迹的分布C. 确定遗迹的性质D. 确定遗迹的用途答案:A5.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考古学中常用的年代测定技术?A. 放射性碳定年法B. 热释光测年法C. 树木年轮定年法D. 地质年代法答案:D6. 考古学研究中的“类型学”主要关注什么?A. 遗迹的分布B. 遗物的形态C. 遗迹的性质D. 遗物的用途答案:B7. 以下哪个遗址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A. 半坡遗址B. 龙山文化遗址C. 殷墟遗址D. 良渚文化遗址答案:C8. 考古学中的“文化层”指的是什么?A. 同一时期不同文化的遗迹B. 不同时期同一文化的遗迹C. 同一时期同一文化的遗迹D. 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遗迹答案:C9. 考古发掘中,哪种工具用于清理遗迹表面?A. 手铲B. 刷子C. 镐D. 铲子答案:B10. 以下哪个术语用于描述考古学中的遗物分类?A. 地层B. 类型C. 文化D. 遗迹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田野调查B. 实验室分析C. 历史文献研究D. 计算机模拟答案:A, B, C1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考古发掘的结果?A. 遗址的保存状况B. 考古技术的发展C. 资金的投入D. 考古人员的技术水平答案:A, B, C, D13. 考古学中,哪些因素可以用来确定遗迹的年代?A. 地层关系B. 遗物的类型C. 放射性碳定年D. 历史文献记载答案:A, B, C, D14. 以下哪些是考古学中常用的遗迹分类?A. 居住址B. 墓葬C. 窑址D. 道路答案:A, B, C, D15. 考古学研究中,哪些是重要的遗物类型?A. 陶器B. 石器C. 金属器D. 有机质遗物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考古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历史学、人类学、地质学等多个领域。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元谋人答:元谋人是指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

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

元谋人的地址时代属早更新世晚期,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

根据出士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

2.龙山文化答: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

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600~4000年。

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

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

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3.二里头文化答:二里头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而命名。

年代约为公元前21世纪~17世纪。

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带。

出土的陶器有做炊器的鼎、折沿深腹罐、侈口圆腹罐等,做食器和容器的深腹瓶、三足盆、平底盆、足、小口领罐、澄滤器和锤缸等等,洒器有盉、觚、爵等。

居民以农业经济为主,居址有半地穴式、地面式和窑洞式,还发现有灰坑、窖穴、水井等遗迹。

二里头文化的墓葬开了用青铜礼器随葬的先河。

二里头文化的遗物,除青铜器外,还有玉器、绿松石饰、象牙器、木漆器等珍品,这些遗物制作精美,反映了二里头文化高超的工艺水平。

4.燕下都答:燕下都是指战国中、晚期燕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东南。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一章概论1、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

其三大方法论是地层学、类型学和年代学,考古学的工作流程是收集资料(考古调查、考古发掘)、室内整理、编写报告。

田野考古学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在野外实地考察挖掘、收集实物资料,从事考古活动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内容包括野外调查、田野发掘、室内整理和编写发掘报告。

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基础,没有田野考古,考古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田野考古学对中国歷史的贡献巨大,使中国的信史上推至夏代、商代。

2、遗迹: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

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窑藏及游牧民族所遗留下的活动痕迹等。

其中遗址又可细分为城堡、宫殿、村址、居址、作坊址等;防卫性的设施如壕沟、栅栏、边塞烽燧、长城等也属此类。

3、遗物: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生产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及装饰品等。

遗物的分类方法较多,按其材质可分为石器、陶器、骨角器、金属器、玉石器等;按用途分则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随葬品等。

一种遗物之下则可按类型学方法分为若干型式。

考古发掘报告经过室内整理分析,对遗址、遗迹、遗物的文化面貌有了初步的了解,编写出报告予以揭示。

考古报告内容分为三部分:5、考古发掘的具体方法是什么?一般发掘方法有两种,正方形的叫探方:一般取每边长5米的正方形,进行发掘,相邻两方之间要留0.5~1米的隔梁,直到发掘完成后再挖掉,是最常用的方法,优点较多;长方形的叫探沟:挖一条狭长的沟,从沟壁的垂直断面上,可以观察较长的文化层,也就是遗址的地层剖面,适合时间很短的试掘。

发掘类型可分为居住址的发掘和墓葬的发掘两类。

居住址的发掘,一般要采取开探方(或探沟)的方法,以利对各种现象的控制和记录,并可留出剖面,以观察文化层的堆积。

考古学复习参考题

考古学复习参考题

《考古学通论》考点整理1、“金石学”是专门研究古代________和________,正式诞生于北宋中叶。

2、名词解释:考古学:3、考古学研究对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实物资料包括_____和_____;考古学研究范围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

4、“文化层”是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地层。

5、名词解释:“考古学文化”:6、“考古学文化”的命名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收集实物资料的主要手段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_______和______。

8、考古学断代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编写报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

10、考古学分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述题:考古学和其他学科关系:12、考古学年代可分为_______、_______,其中相对年代是依靠________、________进行研究。

地层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考古学发展简史:●古代考古:______的《考古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且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__________的《古玉图》现存最早的专录玉器的著作;_________著有《金石萃编》。

●近代考古:1921年___________发现并提出了“仰韶文化”;1922年北大成立了__________;1924年北大考古学研究室设立了_________。

1926年,__________是第一次由中国学者主持田野考古;1927年___________成立。

西大2000—2009年考古学通论真题

西大2000—2009年考古学通论真题

西北大学2000—2009年考古学通论真题答案分段总结一、考古学家1、谢里曼德国考古学家。

在世界考古学史上,谢里曼第一次把地层学的方法应用于考古发掘。

1871年他用这种方法发掘了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的西萨克立城。

谢里曼是现代考古地层学方法的奠基人,田野考古发掘正是由此而逐渐走向成熟的。

以至于有人认为近代考古学是“伴随着谢里曼开始的”。

2、汤姆森“三期说”曾任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

1819年,汤姆森将丹麦皇家博物馆藏品按石器、青铜器、铁器的分类方案进行陈列,以工具和武器的制作材料为标准,把人类史前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即著名的“三期说”,成为近代考古学发生的重要标志之一。

尽管这种分类并不等于类型学研究,但分类是类型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对考古学的发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蒙特留斯瑞典考古学家。

他在《东方和欧洲古代文明诸时期》一书第一章《方法论》中专门总结介绍了考古类型学的原理和方法。

考古类型学方法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考古学的发展,标志着田野考古学进入成熟阶段。

在1885~1895年间,蒙特留斯把北欧新石器时代分为4期,青铜时代分为5期。

4、布基英国考古学者。

1926年在《我们的祖先》一书中综合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观点,正式提出了新石器时代的四大特征:农耕、家畜饲养、制陶术、磨光石器,使得新石器时代的基本体征和内涵被考古学界所认识。

5、柴尔德英国考古学家。

在20世纪20年代发表的《欧洲文明的黎明》、《史前时代的多瑙河流域》和《远古时代的东方》等著作,运用“考古学文化”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研究的杰出代表;提出了“新石器时代革命”,认为由农耕畜牧而达到食物生产,是人类自掌握用火以来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经济革命”;他是农业起源理论之一——“环境决定说”的代表性人物,提出了“绿洲说”,认为农业起源是由于更新世、全新世交替之际,西亚气候恶化而日益变得干旱所致,但这一学说几乎没有具体的证据。

考古学通论常见疑难问题解答

考古学通论常见疑难问题解答

《考古学通论》课程常见问题答疑《考古学通论I》1.考古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答:从学科总体目标来讲,考古学属于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

但从研究理论、方法来说,则基本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因此考古学具有边缘科学或交叉科学的性质。

考古学的特点是由它所研究的资料和目标所决定的。

考古学研究的资料是实物遗存,是古代社会遗留下来的残缺不全的、局部的、极少量的遗存,大部分可能已经消失,又大部分被掩埋在地下,存在一个如何寻找和获取的问题。

获取的资料又要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研究,以将无序变为有序。

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无限多的信息从实物中提取常来,但从大的目标和性质上来讲,它还是属于历史科学。

2.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有怎样的关系?答:考古学和狭义历史学(以文献资料为主研究人类历史)同属历史科学,是历史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学科的高级阶段。

Childe说,考古学引起了历史科学的变动,扩大了历史科学的空间范围,像用望远镜扩大了空间视野一样,它把历史视野向古代延伸了成百上千倍;像显微镜为生物学揭示了巨大生物躯体内的微小的细胞,又如放射性研究给化学带来的变化一样,改变了历史科学的内容。

史前考古学补充了文献记载所无的绝大部分内容;历史考古可改正文献记载的错误,又大大增加了历史学的内容。

3.考古资料应当怎样进行分类?答:考古资料的文化遗存区别于自然遗存。

经过人工制造、建造或被使用,有着人类活动印记的,都可称为文化遗存(文化是人类特有的)。

反之,未经人类活动参与,与人类本身活动无关的都可称为自然遗存。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化遗存,但人是生存在自然环境中的,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应用,许多自然遗存也成了考古学研究的一部分。

文化遗存通常以遗址的形式存在。

遗址有多种多样:村落、洞穴、矿冶、军事、桥梁、关卡、栈道等交通遗址、宗教遗址。

广义的遗址还可包括墓地,狭义则泛指非墓地的遗址。

遗址中一般包括遗迹、遗物和遗痕。

遗迹指遗址中不可搬动的遗存,有时与土连在一起,如宫殿、住宅、寺庙、作坊、都市、城堡、坟墓、灰坑、窖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学通论》课程常见问题答疑《考古学通论I》1.考古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答:从学科总体目标来讲,考古学属于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

但从研究理论、方法来说,则基本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因此考古学具有边缘科学或交叉科学的性质。

考古学的特点是由它所研究的资料和目标所决定的。

考古学研究的资料是实物遗存,是古代社会遗留下来的残缺不全的、局部的、极少量的遗存,大部分可能已经消失,又大部分被掩埋在地下,存在一个如何寻找和获取的问题。

获取的资料又要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研究,以将无序变为有序。

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无限多的信息从实物中提取常来,但从大的目标和性质上来讲,它还是属于历史科学。

2.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有怎样的关系?答:考古学和狭义历史学(以文献资料为主研究人类历史)同属历史科学,是历史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学科的高级阶段。

Childe说,考古学引起了历史科学的变动,扩大了历史科学的空间范围,像用望远镜扩大了空间视野一样,它把历史视野向古代延伸了成百上千倍;像显微镜为生物学揭示了巨大生物躯体内的微小的细胞,又如放射性研究给化学带来的变化一样,改变了历史科学的内容。

史前考古学补充了文献记载所无的绝大部分内容;历史考古可改正文献记载的错误,又大大增加了历史学的内容。

3.考古资料应当怎样进行分类?答:考古资料的文化遗存区别于自然遗存。

经过人工制造、建造或被使用,有着人类活动印记的,都可称为文化遗存(文化是人类特有的)。

反之,未经人类活动参与,与人类本身活动无关的都可称为自然遗存。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化遗存,但人是生存在自然环境中的,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应用,许多自然遗存也成了考古学研究的一部分。

文化遗存通常以遗址的形式存在。

遗址有多种多样:村落、洞穴、矿冶、军事、桥梁、关卡、栈道等交通遗址、宗教遗址。

广义的遗址还可包括墓地,狭义则泛指非墓地的遗址。

遗址中一般包括遗迹、遗物和遗痕。

遗迹指遗址中不可搬动的遗存,有时与土连在一起,如宫殿、住宅、寺庙、作坊、都市、城堡、坟墓、灰坑、窖穴等。

遗物是个体较小可以移动的东西,如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和装饰品等。

遗址中的脚印、根据痕迹等称为遗痕。

此外,考古遗存还可以包括一些文字资料如甲骨文、金文、简牍等。

4.什么是器物的分型定式?答:如何形成不同型?有用途的不同、制作的文化传统不同(不同传统的文化发生关系而同出),工匠师承不同(工艺传统),二型不一定完全等同发展,其开始结束时间可能不同,中间环节也可能不同,构成不同的发展系列、平行系列。

型是器物的不同发展系列,式是每一个系列的阶段性变化。

5.什么是器物的祖型与遗型?答:祖型是一种器物开始产生的形态,往往留下它的前身痕迹。

例如蒙特留斯排比青铜斧,发现其有绑绳的痕迹,认为其由石斧发展而来,是最早的石斧。

有人根据民族志资料,认为最早的陶器总是模仿某种自然物而来,如葫芦。

恩格斯认为篮纹是篮子装泥后经烧烤的结果,但都是错误的。

认识祖型只能根据排比的结果,最早的即为祖型,而非先验地从形状上认识。

遗型亦为生物学概念(如人的盲肠),殷墟的陶爵,演变到最后几乎不像爵。

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排比,来确定原始遗迹的衰退。

6.什么是考古学上的相对年代绝对年代?答:相对年代指年代相对早晚,绝对年代指以太阳历为计算单位的年代,但并非绝对准确。

如北京人生活在50万年,后改为23-70万年,现在一般认为是40万年。

在考古学上绝对年代测定并不十分准确又无法普及的情况下,一般采用相对年代。

相对年代可以很准确。

如果研究正确,相对年代有绝对因素,绝对年代除个别有纪年者外,一般只具有相对意义。

故将二者结合研究,在二者发生矛盾时,绝对年代一般服从于相对年代。

7.考古学文化的划分原则是什么?答:(1)Childe提出文化一定要求一群特征性的遗存,还要不止一次地共同出现。

一定要若干遗址而非一个遗址,故必须有一些发掘才能发现共存关系,还要遗物丰富、特征明确。

(2)要注意考古学本身的历史传统。

如仰韶文化,世人皆知,何必废除?最开始就应当命名,研究便顺利,不能等都发现都清楚后在命名,典型与否只是相对而言。

(3)要有全局观念,相互照应。

现在地方考古发展,容易出现按省来划文化的弊病。

如城背溪文化,湖南又称彭头山文化,其实完全是一个文化。

8.中国是人类起源的摇篮吗?答:现在较流行的说法是,人类曾经两次走出非洲:第一次走出非洲的是能人,在东非等地发现一些粗糙石器与南方古猿化石共存,此种南方古猿(纤细种)成为“能人”。

是古猿向直立人的过渡形态(“猿人”)。

能人距今260~200万年。

200万年左右发展成为直立人,扩散至欧洲、亚洲。

而中国直立人化石均不超过200万年。

大约10多万年后第二次走出非洲,即晚期智人的扩散与融合。

分子生物学(DNA)研究,全部现代人类起源于20万年的一个非洲女性(“夏娃”)。

但各地晚期文化与各地早、中期文化有联系(中国华北刮削器、华南砾石石器继续存在)。

结论:晚期智人第二次走出非洲后,与当地早期智人存在血缘和文化上的交流。

中国有可能是人类起源的摇篮,但尚需研究。

9.什么是中石器时代?答:关于新旧石器过渡还存在争论。

现在看来并非一种过渡形式,而是各地区各有不同情况。

有的地区如大三棱尖状器系统可能直接过渡到磨制石器,有的如“小石器传统”可能过渡到细石器。

具体情况不甚清楚。

又有人提出在二者之间有一个“中石器时代”(Mesolithic),有几千年时间。

特点是使用细石器为主,复合工具如弓箭普遍使用,经济仍然是采集和狩猎。

但实际上难以确定世界上或中国普遍存在这样一个时期。

10.什么是龙山时代?答:龙山文化是1928年中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成立时,吴金鼎在济南附近历城(今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发现的。

1930-31年进行发掘,参加者有梁思永等,并编写了《城子崖》报告,被命名为龙山文化。

又因其磨光黑陶最具特征,又被称为“黑陶文化”。

后来发现,黑陶文化或龙山文化不仅仅在山东,而且在黄河、长江流域等广大地域都有,便分别称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湖北龙山文化等。

良渚文化一开始也被称为龙山文化。

但虽然这么大地域相连,年代相近,也都以灰、黑陶为主,但各地差异较大,应为当时互相联系的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大约是由当地原仰韶文化时期文化发展而来。

故严文明提出“龙山时代”一名来概括这一系列考古学文化。

龙山时代从2600-1900BC,其后期应已进入夏代,也有人认为尚处于夏以前。

《考古学通论II》1.夏文化对应考古学上的什么文化?答:现共形成两大派五六种意见。

两大派是:一是认为二里头文化整个是夏文化,如邹衡认为不包括此前中原龙山文化;一是认为龙山时期已经进入夏代,二里头文化只是部分属夏文化,而且二里头文化末期已进入商代。

现在看来,当以第二种理由比较充分,因为中原龙山后期正好开始于2200BC,在前22世纪之初,而二里头文化最早从1900BC左右开始,已到19纪初或20纪末。

龙山后期中原龙山文化南下代替石家河文化,正与文献中华夏集团以禹为首消灭苗蛮集团相合,即“禹征三苗”。

禹为夏第一王,故此后应已进入夏代。

2.商代都城的迁徙和都城的考定情况怎样?答:《史记·殷本纪》、《竹书纪年》、《尚书序》都记载商都的迁徙,大致内容相同。

所谓“前八后五”,汤以后的5次为:汤都亳,仲丁迁隞(嚣),河亶甲迁相,祖乙迁庇(邢、耿),盘庚(南庚)迁殷。

这几个商代都城,殷即殷墟,作为商后期都城毫无疑问,但是到底是盘庚迁还是武丁迁,以及是否使用到商末,还有疑问(朝歌据说为纣都,在淇县)。

“相”文献记载在河南内黄,但未发现了城;邢亦无城。

争论较大的是亳的所在。

在关于夏文化的讨论中,就产生了明显对立的两派观点,其焦点是商代早期都城问题,即夏商分界的问题(商代第一个都城汤的所在的问题),因为成汤在灭夏之后所建立的亳都毫无疑问到成了夏的下限。

而在这一个课题上就有西亳说与郑亳说之争,这场争论在夏文化研究中可说是绝无仅有的:前派认为郑州商城是汤都亳,即所谓“郑亳说”(邹衡),并断定二里岗下层约相当于汤灭夏之时,早于二里岗下层的二里头文化各期都是夏文化。

后派认为郑州商城为隞都,偃师二里头遗址所在地是商汤所都西亳,即所谓“二里头西亳说”,并断定二里头文化第二期或第三期即相当于商汤之时,所以早于二里头文化第二期或第三期者为夏文化,其余各期为商文化。

3. 商代人牲和人殉的情况怎样?答:人牲或人祭是在祭祀时将人和牛羊一样供养给祖先或山川神祗,被杀之人应为战俘和奴隶;人殉则是侍奉死后有特权之人,有陪臣、妻妾、亲信、侍者等。

人殉和人牲以殷墟宫殿区和王陵区为最。

如小屯北地宫殿区乙7基址共人牲600个左右,M1001共164人。

据统计,卜辞中商王祭祀用人牲1.4万多,仅武丁一代即9千多,以后逐渐减少。

4.什么是西周封建和国野制度?答:周建国初期前后,为巩固周政权,防止被征服族人反抗,进行了大规模的“封土建国”,运动,实际上是武装殖民的性质,形成了“国野制度”。

国即城,居民为统治族人、一般的周人或周之异族重臣如姜太公等,还有前期夏商等的遗民;被统治族人居住于城外,即野人。

但发现明确属于西周建城的仅有北京房山琉璃河燕上都一处。

5.春秋中国列国都城所谓特点是什么?答:(1)规模相当大,往往比现代还大(如纪南城比现在的荆州城还大)。

因城的功能与现在不同,城中包括部分农民和手工业者,与后来以工商业及政治文化为主的城市功能不同,城内也有农田。

(2)大城内有东西城大小城之分(小城即宫城),小城一般位于高地,内有王宫,有很强的戒严、安全、监督平民的性质;大城为郭城,平民区,也起到屏障小城的左右。

(3)城内都有手工业区,大小城均有。

既有官手工业,也有民间手工业。

官属工业由官府控制,只有民间工业产品才可以进入市场,当时出现了许多盐铁大商人。

还有商业区(市)。

城属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结合的中心。

但除鲁城外,大多并不象《考工记》所记的那样规范。

(4)春秋城主要是诸侯城,战国城大量出现,大夫、卿、甚至家臣也有城,如齐“地方千里,有二十城”。

6.周代的墓葬制度在考古学上有何体现?答:主要体现在棺椁制度和鼎簋制度两个方面。

棺椁制度:套棺是一层一层紧套在一起的,如果在棺或套棺之外隔较大的空隙再加一层,就叫做椁,棺椁之间的空隙可用来置放随葬品。

《礼记·檀弓》载周代棺椁制度:“天子之棺四重”,即五套(包括贴身的棺)。

郑玄注:“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荀子·礼论》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的说法,参照《檀弓》的记载,天子当是五棺二椁,诸侯为四棺一椁或三棺二椁,大夫为二棺一椁,士为一棺一椁。

考古发现的实物与之相似。

战国秦汉大型墓葬所用木椁,具有象征地上建筑的性质,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同墓室一样,可以称之为椁室,其形状往往象一口方井,所以文献上又称井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