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 陈萍芳
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30例临床对比研究

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30例临床对比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择30例来我院治疗的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的平均时间、平均阴道流血天数、平均出血量、以及子宫切除例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结果表明,在临床上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子宫切除率低,因此,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子宫动脉结扎术;子宫动脉栓塞术临床上,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是威胁产妇生命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直接导致产妇死亡,致死率极高。
到目前为止,越有14万产妇死于产后出血[1]。
其中,产后出血是指在胎儿分娩以后24个小时以内,产妇阴道出血量超过了500毫升[2]。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是指在分娩以后出血量大于等于1500毫升或者是阴道出血达到了1000毫升。
该疾病发病突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产妇休克,继发性的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导致产妇的死亡。
临床上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子宫动脉结扎术、子宫动脉栓塞术等,治疗效果不一,因此,本文选择30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随机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30例进行研究,年龄在25岁-32岁之间,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
所有的患者中初产妇17例,非初产妇13例,进行刨宫产以后出血的16例,阴道自然分娩出血的10例,子宫全摘除术后出血的4例。
患者出血量为1500ml-3200ml,平均(2478±4.31)ml。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期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分析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总结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探讨其治疗效果。
方法:将选取的70例难治性大出血产妇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35例产妇行宫腔填塞治疗,观察组35例产妇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手术,观察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血量、治疗后阴道流血天数、子宫切除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宫腔填塞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手术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手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82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512-02随着临床剖宫产比例的逐年递增,妇产科大出血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尤其是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更是严重威胁着母婴健康。
导致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原因众多,如果产妇自身伴随妊娠高血压等其他系统疾病,或存在宫缩乏力、胎盘剥离不全等症状,将进一步提升大出血几率[1]。
为提高我院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产妇的救治率,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难治性大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难治性大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符合难治性大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5例,产妇年龄在21-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36±5.14)岁,产科难治性大出血产妇29例,妇科难治性大出血产妇4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妇2例,对照组35例,产妇年龄在23-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86±4.93)岁,产科难治性大出血产妇27例,妇科难治性大出血产妇7例,肾功能衰竭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妇1例,两组产妇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浅谈难治性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

浅谈难治性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高龄产妇的增加,剖宫产数量也逐渐增多,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长,严重影响产妇生命健康。
报告显示,引发大出血的因素比较多,包括产妇宫缩乏力、患有血液性疾病、胎盘剥离等。
当前,临床治疗难治性大出血的方法比较多,然由于不同疗法作用机制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基于此,将我院72例难治性产科大出血患者资料报告如下,为日后的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20XX年8月-20XX年1月收治难治性产科大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实施宫腔填塞疗法的患者36例为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30.7±1.4)岁;实施子宫动脉结扎术的患者36例为观察组,年龄22~38岁,平均(30.5±1.6)岁。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纳入和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患者均大出血,经输血、缩宫素等保守治疗无效。
②排除标准:手术禁忌患者;未签署意向书患者;恶性肿瘤患者。
方法:①对照组给予宫腔填塞疗法:将高压灭菌后的纱布填塞至宫腔,纱布长约1.5m,宽约6cm。
宫腔填塞操作中,助手在患者腹部实施子宫固定处理,并用卵圆钳将纱布送至宫腔内,在宫腔底部充分填塞宫腔。
需格外注意的是,操作中不能出现死腔现象。
针对已填塞好的纱布,实施压实处理。
若患者出现阴道流血现象,应关闭腹部,在宫腔外预留一定的纱布。
②观察组给予子宫或髂内动脉结扎术:首先分离髂内动脉到外动脉部位,在节点处行结扎处理。
结扎结束后,再实施子宫动脉的结扎处理。
使用长线圆针,从患者子宫前壁扎入,从后壁拔出,穿透厚度为子宫肌层的6倍,行动脉血管、子宫肌层的缝合处理,完成缝合后再行线头的固定处理。
疗效判定标准:首先统计患者的手术指标,即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
然后统计患者的治疗结果。
判定标准:①症状消失,出血改善,无并发症,为控制;②症状、出血改善,并发症轻微,为好转;③症状、出血未变化,或病情恶化,为无效。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诊断及治疗探讨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诊断及治疗探讨目的:研究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在我院所收治的难治性大出血患者64例,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32例,先进性相关检查诊断之后采用髂内或子宫动脉结扎手术来进行止血;观察组患者32例,同样进行诊断后确定出血原因,采用动脉血栓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主要造成大出血的原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不管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子宫切除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导管动脉血栓手术在治疗难治性大出血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止血迅速、损伤小等优点,因此值得临床治疗中进行大力推广。
标签: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动脉栓塞手术;子宫动脉结扎手术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对于产妇的生命健康有着最致命的威胁,截止到现在几十万的孕产妇死于该病,据统计每年就有将近3万孕产妇因大出血死亡。
面对如此凶残的“杀手”妇产科的医生一定要熟练掌握孕妇大出血的急救方法,有效的进行止血治疗。
一般来说若产妇分娩完成后出血量超过500ml便定性为大出血,大出血会引起很多并发症比如休克、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直接死亡。
我院在诊治难治性大出血患者时,经过准确的诊断,分析其导致大出血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本文就将使用髂内、子宫动脉结扎手术和动脉栓塞两种治疗大出血的方法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在我院所收治的难治性大出血患者64例,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32例,年龄分布在26-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4±1.6),其中经产妇为12例,初产妇为20例,导致大出血的原因:产后大出血14例,中期引产出血8例,子宫切除6例,人工流产4例,出血量在1000-1900ml之间,平均出血量为1600±50ml;观察组患者32例,年龄分布在24-3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5±1.2)岁,经产妇为10例,初产妇为22例,导致大出血的原因:产后大出血16例,中期引产导致大出血7例,子宫全切除6例,人工流产3例,出血量在1100ml-1800ml之间,平均出血量为(1400±70)ml,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如身高、年龄、体重、出血量等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纳入本次研究对象的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均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研究人员采用随机法将100名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动脉结扎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在研究结束后的观察指标数据。
结果:将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后,效果更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率(94%)与对照组止血有效率(80%)数据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结论:对于妇产科接收的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实施动脉栓塞术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提升止血有效率,该治疗模式能有效的巩固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051-02Clinical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Bleeding and Its Effect Hua Ruijia.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Mianyang People's Hospital, Mianyang 621000, Sichuan Province,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results of refractory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major hemorrhage. Methods The refractory obstetric and gynecologic bleeding patient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ere all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November 2016 and November 2017. The researchers randomized 100 patients to two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rterial ligation,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rterial embolization, and the data of the observed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study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ata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of operative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vaginal bleeding time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data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were better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hemostatic efficiency (94%)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0%) (P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atients receiving obstructive gynecological bleeding in th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vaginal bleeding time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 rate of hemostasis, the treatment model can effectively consolidate Therapeutic effect, it is worth in the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Refractory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bleeding; Clinical treatment; Treatment effect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临床上接收的产妇人数也越来越多,导致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1]症状也逐渐增加,妇产科大出血是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最主要因素,诱发妇产科大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血液系统疾病、巨大胎儿、妊高症等,而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是极为严重的产后出血症状,若不及时的接受治疗,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2]。
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o1.17 No.41154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报道·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王艳娟(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妇幼保健所,内蒙古 通辽 029100)0 引言临床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主要指在分娩完成后,孕妇出现血流不止的情况,若产妇未在短短时间内进行止血将直接威胁到产妇生命。
结合王颖等[1]的报道可以发现,国内因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而死亡产妇数量正在持续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产妇健康。
临床用于对该类患者治疗对策较多,本文就主要对该类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接诊的难治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中围绕盲选原则选取50例,均分为观察组25例,按照子宫动脉结扎治疗,另外25例患者则按照常规方式治疗。
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在22-37岁,中值在(29.24±1.57)。
主要包括有10例产科患者,12例妇科患者,其余3例患者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观察组患者年龄分布在23-39岁,中值在(28.77±1.68)。
主要包括有11例产科患者,10例妇科患者,其余4例患者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综合对比年龄、性别等层面可以发现,两组患者无较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并辅助给予子宫按摩进行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宫腔填塞。
采用高压灭菌法对纱布进行处理,以长度在2m、宽度在7cm 左右纱布条进行处理,在操作中护理人员需做好对子宫固定工作,手术者使用卵圆钳将纱布遵照从内向外的方式进行充填,不得留有空腔。
在确保患者子宫收缩良好,出血情况缓解后则给予关腹处理。
纱条在术后第二天取出,在取出前需给予部分缩宫素治疗。
而观察组则实施子宫动脉结扎手术治疗。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研究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研究目的:分析并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临床治疗经验与体会。
方法:结合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5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采取分组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结果:B组在子宫动脉栓塞手术后,所谓患者的疼痛感均有减弱,且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80.3±5.7)mL,患者的下腹部轻微有一定不适感。
结论:在临床上,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实行子宫、髂内动脉栓塞,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可以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标签: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动脉栓塞术;临床效果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大出血的患者数量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
大出血不良状况的发生,将直接威胁到孕妇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全世界有13万妇女因为产后大出血而死亡。
国内的死亡率为万分之二,其中,大出血導致的死亡率占有60%多。
出现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胎盘剥离不全、宫缩无力、妊高征、胎盘早剥、胎儿体大、产妇自身患有糖尿病或者血液系统疾病。
有关部门报告指出,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是危害产妇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而导致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原因也有肿瘤。
因此,妇产科医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应变与处理能力,根据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的相关症状,治疗果断慎重,积极促进患者良好的术后康复。
笔者结合个人工作经验,总结50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结合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分成A组和B组。
A组进行髂内动脉或者子宫结扎手术,B组通过动脉栓塞手术进行治疗。
在A组25例患者当中,产科患者17例,妇科患者8例。
年龄26~37岁,平均年龄为(29.0±2.7)岁。
且有2例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在临床上确诊为肾功能衰竭合并弥散性血管凝血。
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

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1月接收的52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
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止血,研究组采用盆腔动脉栓塞进行止血,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止血成功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的成功率(2=6.93,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阴道流血天数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采用盆腔动脉栓塞治疗的方式可显著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阴道流血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盆腔动脉栓塞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是妇产科中的危重病症,产妇出血后出血情况来势汹汹,如果不能及时抢救患者,会危机患者生命安全[1]。
针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治疗目前成为妇产科关注的重点,要求妇产科医生不但要掌握产后大出血的相关操作方法,还需要准确分析处理过程一些重点操作的把控,以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2]。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应用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52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出血无法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止血;(2)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损伤的患者;(2)精神障碍患者。
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批准同意。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
研究组患者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5.6±3.2)岁;出血量1034~1883ml,平均出血量(1425.31±248.39)ml。
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5.3±3.5)岁;出血量1022~1856ml,平均出血量(1419.39±236.39)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陈萍芳
发表时间:2018-07-12T14:46:47.92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2期作者:陈萍芳
[导读] 目的: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方式与效果。
咸宁市妇幼保健院湖北省咸宁市 437000
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方式与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进行难治性产科大出血69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5例)。
对照组给予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子宫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33例,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26例,76.47%),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应用子宫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其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患者出血量,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难治性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
难治性妇产科出血极易导致威胁患者生命,临床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充分地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性[1]。
因此,本文主要对比子宫动脉结扎术和子宫导管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效果,为提升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治疗有效率提供合理的治疗方式,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来我院进行难治性产科大出血69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69例患者分成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5例)。
在对照组34例患者中,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6.51±2.35)岁。
在35例观察组患者中,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26.62±2.27)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基本资料上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
其详细的操作方式为:采用大号圆针,将针头抵达患者子宫下端处的子宫肌层,并将针头从子宫前壁刺进。
刺入的深度应该控制在子宫肌层厚度的60%左右。
然后从子宫后壁将针头取出。
与此同时,缝合患者子宫韧带边,将接线头结扎并固定好。
在手术结束以后,患者需要静卧1d左右时间休息。
(2)观察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子宫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采用DSA进行辅助透视。
将胆管插入到患者左右两边的骼内动脉中,同时选择性插入骼内靶动脉。
然后,采用造影的方式对靶动脉进行确认。
最后,对患者进行栓塞治疗,当治疗结束以后,对患者骼内动脉造影,借助造影方式明确患者栓塞的成功率。
将导管拔除,止血包扎患者穿刺点。
1.3评价标准
1.3.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显效:患者出血症状明显星减少,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患者出血量出现明显星降低,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无效:患者出血量尚未减少,其临床症状也没有出现好转。
1.3.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平均出血量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平均出血量,并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33例,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26例,76.47%),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平均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平均出血量分别为(62.32±2.98)d、(1532±183.65)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9.51±2.87)d、(871±132.71)ml。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近年来,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发生率在不断地提升[2]。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属于一种常见的妇产科危及重症[3]。
在较短的时间内,患者全身容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如果不及时地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血液循环量极大程度地降低,最终导致患者缺血和缺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就当前而言,临床医学尚未明确指明患者出现难治性妇产科出血的定义,大多数大出血患者病情发生比较突然,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患者出现大量的出血[4]。
当患者出现这种大出血状况时,临床也难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患者出血完全止住。
基于此,临床医学
需要深入地研究难治性大出血的有效治疗方式,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最终减轻患者的痛苦,挽救患者生命。
当患者阴道出血量大于500ml 时,其表明患者大出血。
明确妇产科患者大出血原因是进行难治性大出血治疗的滚啊进。
通常而言,患者出现难治性大出血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患者本身具有妇科疾病,包括肿瘤等疾病。
在切除患者肿瘤过程中,患者出现大出血[5]。
或者在肿瘤切除手术中,在清理周围淋巴结过程中,其盆腔茹膜连接比较严重,其可能会因为损伤患者动脉血管以及盆腔静脉而出血。
(2)患者生产后,子宫收缩能力降低,这也会导致患者大出血。
产妇生产时间长,胎儿过大,这些均会导致患者子宫收缩无力,最终造成产妇大出血。
产科与妇科出血是难治性妇产科出血主要类型,子宫动脉结扎术和子宫导管动脉栓塞术是常用的大出血治疗方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33例,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26例,76.47%)。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这说明采用子宫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大出血,其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促使患者手术时间缩短,降低患者平均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巴黑亚·那仁汗. 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方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2(39):75—86.
[2]范阔.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39(5):158-158.
[3]曹士红.秦川.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J]. 医学信息,2015,69(27):164-164.
[4]曾燕.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46例临床对比研究[J]. 重庆医学,2016,39(16):2159-2160.
[5]于英.王波.陈巍.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治疗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29(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