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 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踪迹》写作指导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寻觅春天的踪迹》。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描述春天特点的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发现春天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寻觅春天的踪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春天的美。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学会观察和发现春天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寻觅春天的踪迹》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4. 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春天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春天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寻觅春天的踪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

(2)学生练习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3)学生个人背诵课文。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春天的特点。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关于春天的手工作品或绘画。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抄写课文《寻觅春天的踪迹》中的优美句子。

(2)观察身边的春天变化,写一篇小作文《我眼中的春天》。

2. 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春天的诗歌或故事,进行分享。

(2)和家长一起进行户外活动,感受春天的美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寻觅春天的踪迹》。

2. 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学会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 学会通过观察、描述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 学会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诗歌《寻觅春天的踪迹》的朗读与背诵。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诗歌《寻觅春天的踪迹》。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卡片、图片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环境,提问:你们看到了春天的踪迹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教师总结并引出诗歌《寻觅春天的踪迹》。

Step 2: 朗读诗歌(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Step 3: 理解诗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Step 4: 欣赏春天的美景(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春天美景。

2. 学生用诗歌中的句子描述自己看到的美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Step 5: 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与春天有关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Step 6: 分享与总结(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指导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指导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转 春分地皮干 立夏鹅毛住 夏至不拿棉 立秋忙打靛 秋分不生田 立冬交十月 冬至不行船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 小署不算热 大署三伏天 处署动刀镰 白露割蜜薯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汊牢 小寒又大寒 迎来又一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活动:为画配古诗
你能为下面的画面, 配上一两句诗吗?
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 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 忆江南?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依然十里杏花红 2 • 身在北方,有谁不爱那美丽的杏花呢?只要 伫立杏树之下,清香飘逸,使人必然陶醉在如诗 似梦的意境中。那灿然枝头而不浮躁的花朵,使 人由季节联想到年华,使人由自然联想到社会, 由此生命焕发出杏树般蓬勃旺盛的活力。台湾女 作家三毛曾想在杏花盛开的时节举办一场舞会, 结果她竟在上世纪最后一个马年告别杏花而去。 她的好友王洛宾先生在杏林里为她唱了一支悼歌, 那西部歌王的苍凉沉郁的绝唱和杏花一起静静地 飘落,以至最后飘落到另一个世界。开放在他们 之间的杏花成为爱的缩影,使人在有限的花间感 觉到无限的意蕴。杏花充满了美,充满了神奇的 魅力。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指导共34页文档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指导共34页文档
。——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指导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END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含春天的作文多篇)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含春天的作文多篇)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含春天的作文多篇)一、习作要求:1、多侧面、多角度描写景物。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语言通顺准确,力求生动形象。

二、老师指导:〖1〗:我要写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本来都是寻常事物,可在本单元的课文中,都成了光辉灿烂的形象。

都是因为独具慧心的作家,借用它们的形象,赋予了人的思想情感,寄寓了美好的生活愿望。

春天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过咏春、伤春、惜春的动人篇章。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春天的知识,对春天有了很充分的认识和深刻的感受。

就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本领,谱写一曲春的赞歌吧!〖2〗:写什么春是什么?1、春是万物复苏,争妍斗奇:“春打六九头”蕴含冬的孕育;“一年之计在于春”道出春的重要;“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写春风;“夜来风雨声”是听春雨;“春色满园关不住”是绘春色……这是大自然中的春。

2、春还是具有春天的特点的各种人和事物:春是母亲温暖的怀抱,是朋友的真挚情谊;是风筝,是野炊;是交响音乐,是诗情画意;是人生辉煌的亮点,是成长岁月的第一串足迹……这是人们用心感受到的春。

〖3〗:怎么写1、多侧面、多角度描写景物:根据需要调动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的感受,把景物的色、形、味等等全面地描绘出来;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景物也会随之变化;再配合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你笔下的景物就丰富多彩了。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情因景生,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同一景物,不同的人欣赏会有不同的感受,全在于个人的观察与审美,就有了独特的体会。

美景处处有,我们只所以选定这一景物来写文章,一定是对这一景物产生了某种情感,就把这种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吧。

3、语言通顺准确,力求生动形象:优美的景物需要优美的语言去表达,才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多借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引用优美的诗文,让你描写的景物在读者心中留下一幅美妙的图画。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1、认识春天的一些物候特征,感受生命成长的奇妙。

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提高观赏自然和欣赏艺术的能力。

3、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感情,培养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前2周做好准备工作:(一)、分组分类引导发布活动信息并指导学生搜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根据本次活动的主题,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兴趣小组:一组寻找现实中的“春天”,要观察记录,拍摄照片;一组寻找谚语、成语中的“春天”;一组寻找诗文中的“春天”;一组寻找画中的“春天”(收集与“春”有关的绘画作品,更要鼓励组员自己绘制)。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应的资料,然后把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汇编在一起;同时,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材料做好赏析工作。

(二)、合作引导给小组布置任务时,要明确每个人的项目角色,让每个人都承担一份责任,在活动中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三)、准备好多媒体。

教师要通过课件把几个小组的材料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堂展示2课时;写作2课时。

朱自清的《春》,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文学作品,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春之美!春天是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许多画家、散文家、诗人都用自己的传神之笔,描写了春天的景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春天吧!(从现实中的“春天”;谚语、成语中的“春天”;诗文中的“春天”;画中的“春天”来感受)(这个环节是必要的,它让同学们都有活动展示的机会,也可以形成知识的交叉吸收。

用时10分钟左右)(1)自然日志:介绍自己观察的某种植物在春天里每天的微妙变化。

(2)图片介绍:介绍自己收集的或亲自拍摄的“春天”的图片(重在赏析,重在谈情感体验)(教师给予评价)(1)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2)民间流传的与春天天气有关的一些农谚:①“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上元若下雨,清明定放晴)②“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若下雨,则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则干旱无雨,酷热异常)③“二月二打雷,稻尾较重捶”(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这一天若打雷,卜早期稻谷丰收)④“春寒雨多,冬寒雨散”(春天天气寒冷,雨水必多;冬天天气寒冷,雨水必稀少)⑤“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卜大丰收之年)(3)关于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光无限春深似海春光明媚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回大地春色满园春山如笑繁花似锦含苞欲放鸟语花香莺歌燕舞雨后春笋姹紫嫣红(教师对本组同学的表现给予评价)(1)朗读收集的古诗词并进行赏析。

《寻觅春天的踪迹》活动指导与建议

《寻觅春天的踪迹》活动指导与建议

《寻觅春天的踪迹》活动指导与建议导读:教材以“春天”为主题设计了三项活动,而开展此项活动正值春季,因此,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且这三项活动的学习资源不难找到,适宜学生自主开展。

但三项活动各有特点,其活动方式、重点、达成的目标各有不同,教师在指导时应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1、关于“编一辑‘自然日志’”:这项活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所了解,在明确“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具体涵义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两个节气,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同时细心观察物候变化;其次,组织指导学生选择一、两种植物或动物“跟踪”观察,逐日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春天的“足迹”,感悟春天的神奇,甚至还可引发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诸多思考;第三,指导学生将搜集的谚语和自己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编辑;第四,组织全班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交流、评比。

在开展活动的方式上,可以将“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比如,对二十四节气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的具体涵义的了解、搜集谚语等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则应侧重于自主探究。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

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这一环节的组织与指导。

2、关于“谱一支‘春天的赞歌’”:这一活动是对前一项活动的伸展和提升,如果说,“编一辑‘自然日志’”,主要是观察春天,那么,这项活动则是歌颂春天;前项活动要求对春天“跟踪了解”,用理性去认知,此项活动则要求对春天“深情投注”,用心灵去体验。

教材中设计了两个小活动:第一,“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杂感”。

开展这项活动期望实现两个目的:⑴提升、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深化学生对自然的感情。

写作的过程是对以前的观察进行再“观察”的过程,即反思与体验的过程,是对已有观察的提炼,是对情感的激发和提升。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教案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教案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季节特点和变化。

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春天的景物。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绘画和写作来表现春天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春天的季节特点让学生了解春天的气候、植物和动物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春天的景物变化。

2.2 春天的景物观察让学生学会用肉眼观察春天的景物。

引导学生用绘画和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春天的景物。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春天的景物,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3.2 春天的季节特点讲解通过讲解春天的气候、植物和动物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体验。

3.3 春天的景物观察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或周边环境中去观察春天的景物。

引导学生用绘画和写作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春天的观察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观察春天的景物的质量和准确性。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对春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4.2 学生绘画和写作作品的质量和创意性。

评价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评价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图片或实物展示春天的景物。

使用图片或实物来展示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景物。

5.2 绘画和写作材料提供绘画纸张、彩色笔、颜料等绘画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

提供作文纸张、作文本等写作材料,让学生书写他们对春天的观察和感受。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春天景物观察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春天景物观察游戏,如“春天在哪里”等,增加学生对春天景物的认识和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6.2 春天主题绘画活动引导学生自由发挥,用绘画方式表达他们心中的春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踪迹》写作指导【激趣导写】: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训练目标】:1、热爱春天,体验春天,陶冶情操。

2、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主要特征,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与人的沟通。

3、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把观察的景物和内心感受,说给别人听,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

4、通过寻觅春天的踪迹,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写作导引】:春天应该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

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现在,又到了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又一只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春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

【指导过程】:(一)带领学生观察校园。

1、观察花坛。

(花坛里花草树木的变化:桃花开了;夜来香传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玉兰花也开了,幽香扑鼻;松树依然屹立在花坛中央……)2、观察荷花池塘。

(枯萎的荷花还在池塘中央,河水渐渐的开化了,波光粼粼,用手捧一把水不觉得冷了,河底的水草在微风中摇曳……)3、观察院墙边的草丛。

(拨开草丛,枯黄的小草渐渐脱掉身上的旧衣服,换上了一件新衣服,嫩嫩的,软软的,柔柔的……)4、观察河塘边的柳树。

(这是学生最爱看的一处景色,“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那刚睁开媚眼柳姑娘,在春风中翩翩起舞,(本文权属小学课堂网)像发丝,像春天的门帘……透过这门帘学生看到了春天的美景。

)(二)汇报交流自己发现了什么。

1、花坛里的变化。

2、河水的变化。

3、草丛的变化。

4、柳树的变化。

5、你还发现了什么?(小草探出了头,柳树发芽了,桃树开花了,春风不那么冷了,春阳有点暖了,春天的人们更加精神了……)[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将观察到的景物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说是写的基础和前提。

] (三)总结写作怎样指导学生写成一篇佳作呢?应该做到如下几点: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景,起感受春天里的动人故事。

其次,要提升、强化学会僧的情感体验,对已有观察的提炼,是对情感的激发和提升。

再次,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尊重学会是呢感的语言特点,大力提倡学生富有灵性的个性化的表达,理解并尊重学生会用自己的视角。

最后,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中的矫情,告诉他们,真情实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是抒情性作文的一大弊端。

动笔前要回顾总结自己观察所得,梳理出在观察中触动自己心灵的景物,想想这些景物触动自己心灵的原因,想想自己写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想说明的道理,从而确定自己习作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确定了,就确定表达中心思想要选取的材料,确定描述顺序,确定材料的详略安排,确定如何描写景物的特点并且展开想象来表达思想感情,说明道理。

经过上述准备工作后再动笔写作,你会觉得写起春天来从从容容、得心应手。

如果再能反复揣摩范文领略其精妙,反复观察有关景物,反复对照自己习作,找出不足之处加以修改完善,一篇佳作就诞生了。

(四)、写法指导:1、要写得具体。

写自己感受最深、记忆最深的景物,以一定的顺序,细细描绘,让人触之可感,读之有味。

2、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人云亦云的文章,是没有生命的。

哪怕是同一个景物,不同的人亦有不同的感受,全在于自己的观察与审美,但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独特的体会。

3、文章要尽量写得生动。

让平铺直叙的文章来一点变化,重要的是要使你描写的景物在读者心中留下一幅美妙的图画。

4、写文章还要注意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锤,会让人不知所云,对描写的顺序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范文展台】春天萧索单调的冬季里,总是在盼望春天。

盼望她的草长莺飞,丝绦拂堤,盼望她的千树琼花,碧波涟漪,盼望她的兰馨蕙草,润物如酥;盼望她的春色满园,落红如雨。

如今,春季已到。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语诗句来形容、赞美春天。

春天,带给人生命力,带给人希望。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魂牵梦绕,“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暖暖的春风飞来了。

它好比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带着一只彩色的神笔,到处欢快地画着。

春风飞过大地,大地变成一幅清新的图画:被人们收割过的草木茬上,又倔强地冒出了新芽。

不用人工栽培,它们就在春风的吹拂下生长起来。

大地变绿了,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的野花,多美呀!春风吹来,那清新的花草气息,直往人心里钻,无论是谁,都会深深吸一口,像痛饮甘露一样畅快。

多爽啊!雨过天晴,太阳走过七色彩虹,万丈光芒照耀着春天的大地,大地上的一切都生机勃勃。

地上的小草,细细的嫩叶湿漉漉的,青枝绿叶的树木,像刚洗过一个澡,显得青翠欲滴。

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着,唱得人心情舒畅;小蜜蜂出来采蜜,它们从这束花飞到那束花。

最快乐的是阳光下的孩子们,他们有的追逐跳跃,有的唱歌跳舞,还有的在蓝天上放起了风筝,又是一幅欣欣向荣的图画。

啊!春天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我爱你,春天!点评:精彩诗句的引用成为本文的一大亮点,精练的写出了春的特点所在。

成功地使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了风情万种的春天的景象。

春天的故事在那柳絮飘扬的季节,在那天真烂漫的时代,回想着还未走出童年的我们……那还是小学未毕业的时候,我们习惯于跑跳在街道上,活跃在舞台上,然而真正属于这个季节的是我们独特的游戏——我们尽情享受着春姑娘的馈赠。

手里捧着软绵绵的柳絮,细细感受这份甜蜜,轻轻把它们吹散在风里,想象着春天的奇迹!得意忘形的我们还会在这飘飘扬扬中欢快地笑着、闹着;男孩子们最淘气,拿着恐怖的杨树毛吓唬人,被当成虫子而尖叫跳开的我们当然不甘示弱,在男孩子们的窃笑声中,我们追逐着、嬉闹着……那时的我们总想为春姑娘的衣裙再添上一笔亮丽的色彩,总想为人们讲述一篇动人的春天的故事!听,我们在大声歌唱:“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依旧是柳絮飘扬的季节,但我们已成长在花季雨季的时代,作为一名中学生来迎接我们的青春、我们人生的春天……此刻的我们已不在留意春天的风景如何婀娜,春天的柳絮如何飞扬,然而真正属于生命的这个季节的是我们独特的演变——我们望着鲜红的团旗,闪亮的团徽,向敬爱的团组织递交了入团申请书,开始了我们政治生命的第一个起点、第一个春天;我们此时更愿意走在林荫小路上,思考我们的心事,聆听他人的倾诉;男孩子们迷上了那四四方方的足球场和那带着神秘色彩的篮球筐;我们的胸膛里尽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此时的我们总想让自己的春天更加灿烂、更加辉煌,总想为自己的春天写上一篇精彩的文章,总想在这宝贵的春天努力开创!春天的故事并没有讲完,它不仅包含了我们曾有的童真,此时的青春,还包含了未来的辉煌!我们——撰写着春天故事的新篇章!开心点评:这篇文章构思相当巧妙,将“春天”和“童年”结合起来写,韵味无穷。

文章语言生动流畅,情感真挚。

内容自然贴切,同时又发人深思。

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文章紧紧围绕“春天”的特点展开,结构相当清晰。

春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天总是这样,伴随着绵绵细雨而来,雨丝细如发,给忍耐了一季寒冬的万物带来点点温暖。

偶而漫步于林间,夹杂着野花的芬芳的气息不时涌入体内,使人心情舒畅。

躲藏了一整个冬季了,是该出去走走了。

春,是呼唤。

她似一位贤惠又温柔的妇女,在沉睡着的孩子身边轻轻呼唤,声音轻而柔,如空姐那般甜美,努力想叫醒他,却又不忍将他吵醒,只愿孩子能梦中隐约听见母亲的呼唤而渐渐苏醒。

“春眠不觉晓。

”在春天做着美梦的孩子总不容易醒来,万物也是如此。

何况那位春神又不忍将他吵醒呢!于是,万物一直沉睡着,而春神却不气馁,还在他们身边不断地呼唤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有朝一日,万物必将苏醒……春,是起点。

俗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是一年中的首季,虽然刚开始,却不忍输给任何人,似接力赛跑一般,努力为未来打下基础,开个好头。

于是,在春天,人们便开始劳碌起来,都去干自己该干的事了。

农民,在田间辛勤地耕作,鸟儿用歌唱来颂美他们的勤劳;工人,在工厂操作,机器的轰声编成一曲交响乐来歌颂他们的贡献;学生,在学校认真地学习,鲜明的分数预告了他们的成果。

总之,在春天,人人都在这起点出发,急速奔跑……春,是希望。

不但是农民的希望,更是各行各业人的希望。

哪一个人不希望一年平平安安?哪一商人不愿这年财源广进?又有哪一人不愿这一年万事如意?于是,人们纷纷在春天中埋下了自己的种种愿望,希望到年底这些愿望一一实现。

然而,希望的有无,决非凭空而论。

春,虽然年年更替,希望却只有在辛勤耕耘后,才能实现。

因此,春也是耕耘的季节。

春,是呼唤;春,是起点;春,是希望;春,更需耕耘。

因此,我们要把握好我们现有的青春,让心灵呼唤起沉睡的斗志,让怯懦的双腿站在希望的起点上,用青春耕耘人生,让那一片希望在春播种,在未来收获。

简析:写春,人们常常习惯写春之所见所闻,而本文却独辟蹊径,抒写自己春之所感。

这就使文章初步具备了个性。

在作者看来,春不只是一个季节,更是“呼唤”、“起点”、“希望”。

文章主体部分以此为线,由浅入深抒写了春天带给自己的人生感悟,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带给读者深切的思考和有力的鞭策。

文章语言准确凝练,富于哲理。

美丽的春天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提着百花篮,伴着春风,带着春雨,悄悄地来到了人间,顿时,大地万物复苏,乌语花香,呈现出一派生气。

你瞧,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小草从地里钻出来了,它们全身嫩绿嫩绿,远看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春风一吹,它们就左右摇摆,好像在给春风点头呢,有趣极了。

你瞧,花儿们竞相怒放,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五光十色。

山上的桃花远远望去像云霞。

花儿们给世界穿了一件花衣裳,美丽极了。

你瞧,树木像一个个坚守边疆的卫士,度过了寒冷的冬天,仍坚强地屹立在那里。

今天,它们又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最美的是池塘边的柳树,它长出嫩绿的柳条,像一条条小辫子。

春风一吹,柳条四处摇摆,像一个少女正在跳舞,好看极了。

你瞧,春雨沙沙地下着,有如绣花针,有如牛毛。

河面的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河水中,一只只小蝌蝌顽皮地游着,好像在找它的妈妈,可爱极了。

你瞧,小燕子和大雁都从南方飞回来了,为什么呢?肯定是觉得春天太美了吧,它们在空中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好像在呼唤别的小燕子来和它玩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