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型心肌病与缩窄性心包炎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新技术

合集下载

超声诊断心包疾病,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

超声诊断心包疾病,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
概述
可发生于任何心包疾病后 反复慢性炎症,心包增厚粘连 心脏舒张受限,静脉回流受阻,心排量减少 收缩功能相对正常
超声特征
心包增厚>4mm
心包局部或普遍增厚,回声强,脏壁层粘连 心包钙化时回声显著增强伴声影 膈面,后房室沟及下腔静脉入口最明显 心包积液:无或仅少量、包裹性积液
心房扩大,心室正常或缩小
超声心动图价值
心包积液有无、量、分布以及性质 评价心包积液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指导穿刺部位、深度和治疗
有无积液
心包脏、壁层间于舒张期可探及的无回声区 最低位置积液最显著:后房室沟处 多切面探查全面显示积液范围
积液定量
依据:无回声区出现部位和内径
微量:50-100ml 积液位于左室后壁后方(3-5mm) 心外侧和心前区仅极少或无者
50%CP二尖瓣口呼吸时E峰速度变化〉25% 呼气时肝静脉舒张期反向血流增快 5、TDI二尖瓣环e峰速度 CP患者室间隔侧二尖瓣环e峰速度〉8cm/s
少量:100-200ml 积液位于LVPW后方(<1cm) 心外侧和心前区仅少量
中量:200-500ml 积液均匀分布于LVPW后、心尖及RVAW 前(1-2cm)
大量: >500ml 积液暗带遍布心脏周围,宽度>2cm LAPW后亦可见暗区
积液性质
漏出液 渗出液
包裹性积液
心包粘连增厚形成的局限性无回声区 轮廓不规则,无回声区中见絮状或较多粘 连条带,积液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可发生于心包任何部位,多见于左室后方, 右房旁
主要超声特征
1.心包积液
中-大量PE 亦可为少量或局限性积液
2.心壁塌陷(心包腔压力升高)
右房壁塌陷 最早出现,舒张中晚期-收缩早期,

心脏超声课件:限制性心肌病

心脏超声课件:限制性心肌病

限制性心肌病
扩大 正常 正常 正常 增大(≥2.0) 缩短 (≤150ms) 减低(≤10cm/s) 正常 正常或变小 常见
缩窄性心包炎
正常 增厚 异常 随呼吸变化 增大(≥2.0) 缩短 (≤150ms) 正常 明显增大(≥25%) 正常或变小 罕见
超声表现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并心 内膜纤维化 心尖四腔心切面
分为双心室型、左心室型和右心室型
超声表现 限制性心肌病 患者男,70岁,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和心房纤颤 心尖四腔心切面二维超声 左右心房明显扩大,左右心室大小基本正常 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
脉冲多普勒二尖瓣血流频谱 限制性充盈 E/A比值约3.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DECT明显缩短 TDI二尖瓣环运动频谱 Em明显减小 E/Em>15, 提示左心房压力明显升高
回声均匀的团块使左室 心尖部闭塞,为炎性物 质与层状血栓的混合物
向下箭头示真正的心尖 部边界
超声诊断要点 1 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 2 心房扩大,心室内经正常或变小 3 心室舒张期充盈障碍,二尖瓣血流呈限制性充盈,E波无呼吸变异 4 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或减低 5 二尖瓣、三尖瓣反流常见 5 排除缩窄性心包炎
限制性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
限制性心肌病是一种极为少见的原发性心肌病
主要病理变化是心脏间质纤维化增生,即心内膜及心内膜下有 数毫米的纤维性增厚,而室壁厚度正常或接近正常
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是严重的舒张期血液充盈障碍,心室充盈压 升高,心房扩大,而心室腔变小,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度减低
超声表现
限制性心肌病 二尖瓣口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 限制性充盈 E≥1.0m/s A≤0.5m/s E/A≥2.0 EDECT≤150ms E波无呼吸变异

缩窄性心包炎的超声诊断

缩窄性心包炎的超声诊断

缩窄性心包炎的超声诊断
刘爽;任卫东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09(49)23
【摘要】缩窄性心包炎(CP)是指心脏被致密厚实的纤维化心包所包围,使心脏舒张期充盈受限而产生的一系列循环障碍的临床征象。

以往CP多数由结核引起,常有严重心包钙化及增厚,影像学检查(如CT和磁共振)可准确测量其心包钙化及增厚程度。

目前,其他原因所致CP患病率增加,如放疗、心脏手术后心包炎,此类患者极少出现心包钙化,甚至无心包增厚,且可能患有限制型心肌病。

1989年Halle等详细描述CP患者心脏压力及血流随呼吸变化的特征,显著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总页数】2页(P118-封3)
【作者】刘爽;任卫东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沈阳110003;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沈阳1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相关文献】
1.超声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进展 [J], 刘琨;邓又斌
2.超声诊断缩窄性心包炎致肺动脉狭窄1例 [J], 周畅;周军;谢汉波;廖磊
3.实时三维超声诊断缩窄性心包炎临床应用 [J], 刘江泽; 殷红霞; 陈海燕; 罗丽; 李华贵
4.缩窄性心包炎的超声诊断及研究进展 [J], 刁海霞; 丁康; 杨敬武
5.超声诊断慢性肾衰竭合并缩窄性心包炎1例 [J], 吴志霞;李春梅;苏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右心导管检查诊疗常规

右心导管检查诊疗常规

右心导管检查诊疗常规右心导管检查包括:测定肺动脉压力,计算肺动脉阻力;测定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了解先心病人的分流水平及分流量;测定肺毛细血管压,了解左心功能;右心系统造影,明确解剖异常等。

【适应证】由于心脏超声的迅速发展,大多数结构性心脏病均可通过心脏超声得以明确,应用右心导管作为心脏病诊断的范围已大大缩小,目前右心导管检查主要用于:1.某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评价心功能及分流情况。

2.诊断明确,并已决定手术,作为术前了解肺动脉压、肺动脉阻力、心功能状态或分流量程度,判断是否存在手术林己JV心、O3.限制性心肌病和缩窄性心包炎的鉴别诊断。

【禁忌证】1.急性感染期,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活动性风湿病和化脓性感染病灶等。

2.重度心力衰竭。

3.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在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保护下可施行手术)等。

4.严重的出血倾向,以及其他禁忌。

【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知情同意书签字。

需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肝炎、艾滋病、心电图等检查。

需要造影的病人需行碘过敏试验。

术区清洁备皮。

取多支5m1注射器,用肝素盐水湿润后,留待抽血用。

余同心导管室设备。

【操作过程】1.静脉穿刺常选择右侧股静脉。

局麻下Se1dinger法穿刺股静脉,送人鞘管,通过三通管向静脉鞘内注入肝素盐水。

2.送人导管通过鞘管送人右心导管,于其尾端连IOnI1的注射器,边送导管边缓慢推注肝素盐水以防导管内凝血。

在X线透视下,依次将导管送到下腔静脉、右心房、右房室瓣口、右心室、肺动脉瓣口、主肺动脉和左或右肺动脉。

然后将导管逐步抽回。

3.取血标本与测压于心导管尾端连三通开关,一路用于测压,另一路用于抽血,在抽回导管的过程中,分别于左或右肺动脉、主肺动脉、右室流出道、右室中部、右室流人道、右房上部、右房中部、右房下部、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等部位测定压力和取血标本,用上述备用的5m1注射器在导管尾端抽血1~2m1,用橡皮塞密封后即送测血氧。

超声诊断学-第五节心脏H-5心肌和心包疾病

超声诊断学-第五节心脏H-5心肌和心包疾病

半关闭,收缩晚期再开放,于收缩末期再关闭。
(3)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直接显示左室
流出道的收缩期射流束,射流束向主动脉瓣口 延伸。因收缩早期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较高, 射流束一般为红色,在收缩中期,由于二尖瓣
前叶前向运动,左室流出道变窄,流速显著增
高,在左室流出道狭窄之上和主动脉瓣之下,
肥 厚 型 心 肌 病
室间隔 显著肥 厚,左 室流出 道狭窄,
收缩期 二尖瓣 前叶向 室间隔 凸起。
Maron 等把二尖瓣和乳头肌作
横断面,分成五个部位,室间隔分
为前部室间隔和后部室间隔二部分, 左室壁分为前壁、侧壁和后壁三个
部分,并根据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
厚的部位不同分为四型:
I型:前部室间隔明显增厚,二尖瓣水平前部室 间隔增厚更为多见,但也累及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前 部室间隔,而后部室间隔多数在正常范围,此型占 肥厚型心肌病的14%。 Ⅱ型:前部室间隔和后部室间隔均增厚,左室 游离壁一般不受影响,此型占肥厚性心肌病的18%。 Ⅲ型:全部心室壁均增厚,但室间隔和左室后 壁则更明显,此型占肥厚型心肌病的48%。 Ⅳ型:主要在乳头肌以下室间隔和左室前、侧 壁增厚。此型占肥厚性心肌病的20%。心尖肥厚型: 主要于心室壁下1/3明显肥厚,流出道无阻塞,二 尖瓣无异常运动。心尖部心腔狭小,严重者心尖部 心腔闭塞。
②左室流出道狭窄,正常人左室流出道
的宽度为 20~ 35mm,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
由于增厚的室间隔凸向左室流出道以及二尖
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常使左室流出道狭 窄,一般小于20mm。 ③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与室间隔
完全接触者为完全梗阻,不完全接触者为不
完全梗阻,由于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移,可

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

内容概括
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的多模态诊断 缩窄性心包炎的病例报告
第一节 缩窄性心包炎
概念
缩窄性心包炎( 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 CP)是由于心包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所致心包增厚, 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受限,心 功能逐渐减退,造成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 正常心包腔分为脏层和壁层,壁层正常厚度一般 ≤ 2 mm
4.2 二维超声
典型的声像图 (1)心包回声增强,双心房增大,心室减小,室 间 隔异常运动 (2)心包增厚(>4mm)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3)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增宽,吸气时塌陷率<50% (提示右心房压力升高)
心包增厚、双房增大、下腔静脉扩张、室间隔抖动
4.3 多普勒
二尖瓣口的血流在呼吸过程中有显著的变化: (1)右心室或左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征象。E峰值高,A峰值 低,E峰值减速时间缩短(<150 ms) ,E峰/A峰比值增加 (2)肺静脉S波明显受限 (3)吸气后的第一次心跳时二尖瓣流速下降>25%,三尖瓣流 速增加>40%;呼气时出现相反的改变。瓣膜的呼吸变化百分 率计算公式是:(呼气—吸气)/呼气 (4)肝静脉流速下降,呼气时肝静脉舒张期流速下降并伴有 大量逆流。反应出心室相互作用和心内-胸腔内压力的分离, 这对缩窄的诊断很关键
心搏出量下下肢浮肿、Kussmaul征
➢ 正常心包(左);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右),这里心包脏 层,壁层融合成一层厚,硬的纤维囊,限制心脏的舒张,充盈 并且导致充血性右心衰竭,这通常由于结核病或者急性化脓性 心包炎治疗不彻底造成
临床表现
4.1 M型超声
图像上主要显示为: (1)吸气时室间隔向左心室运动 (2)呼气时室间隔向右心室运动 (3)舒张期室间隔弹跳或颤动。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要点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要点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要点心肌病是一类病因和临床表现均比较复杂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各种影像技术如心脏磁共振(CMR)、心脏CT和超声心动图等在心肌病的诊断和分类中发挥重要作用。

超声心动图技术操作简单,可直观显示心脏形态结构改变、室壁运动、心脏血流和功能情况,在心肌病的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成为心肌病检查及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近年来超声声学增强剂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斑点追踪成像(STI)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心肌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重要信息,结合基因检测和临床其他检查极大提高了心肌病患者的病因诊断水平。

扩张型心肌病一、扩张型心肌病概述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原发的由心肌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表现为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收缩功能障碍、无其他负荷异常(高血压、瓣膜病等)或冠状动脉病变。

二、诊断标准超声心动图检查是DCM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技术,X线胸片、CMR、心脏CT同样有助于诊断。

在对DCM诊断时,需要排除引起心肌损害的其他疾病。

临床常用诊断标准: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5.0cm(女性)和>5.5cm (男性)(或相对准确方法:经体表面积校正的LVEDd>2.7cm/m2,或LVEDd大于年龄和体表面积预测值的117%,即预测值的2倍标准差+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和(或)左心室短轴缩短速率(LVFS)<25%;除外高血压、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等。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1. 心脏结构改变2. 心脏收缩功能明显减低3. 瓣膜反流4. 左心室充盈压升高5. 心腔声学造影6. 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7. 心肌机械运动的同步性指标四、鉴别诊断1. 缺血性心肌病(ICM):2.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3. 心脏瓣膜病:4. 高血压性心脏病:5. 其他原因引起的扩张心肌病病变,可根据临床及疾病特点进行鉴别诊断。

最新几种常见心脏病的超声表现-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几种常见心脏病的超声表现-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左旋支:分出左室前支、心室后支、纯 缘支、左房支。 供血:左室前上、左室侧壁、后壁、左 房、窦房结。 2、右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内径0.20.3cm,沿冠状沟右行,向后绕行。 供血:右房、右室大部、左室膈面(后 壁)、左室乳头肌、窦房结、房 室结。
右冠状动脉分支及分布:
后降支:左、右室后壁、室间隔下部 右室前支:右室前壁 右缘支:右室前壁、膈面 右室后支:右室后壁 右圆锥动脉支:动脉圆锥前壁 左室后支:左室后壁 右房支:右心房、窦房结 房室结动脉:房室结、房室束
4、室壁收缩运动延迟 局部室壁收缩运动时相延迟,与正 常节段时相不一致,M超显示。 5、室壁运动M型曲线形态异常 收缩、舒张速度减慢,上升速度> 下降速度(正常时:上升速度<下降 速度)。
二、心肌缺血的超声诊断
1、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1)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后壁运 动幅度<5mm ,室间隔运动幅度< 4mm。 (2)室壁运动不协调:异常节段及附近 室壁运动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扭动。 (3)局部室壁运动不一致:缺血部位心 肌收缩时相较正常心肌延缓,收缩 的高峰常在舒张早期。
三、心肌梗死
(一)急性心梗:
由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出血、血栓 形成或冠脉痉挛所致冠脉急性闭塞,引 起其供血局部心肌缺血、坏死。
1、超声表现
①室壁运动异常: 梗死区运动消失或矛盾运动,周边 不运动或运动减弱,正常区运动增强。 运动不协调,扭动。 ②心梗早期: 坏死节段收缩期变薄或不增厚,坏 死心肌回声减弱,以后回声逐渐增强。
③受累节段局部心功能异常。 ④整体心功能减低: 病变范围小时,整体心功能可正常。 ⑤左房、左室大或正常。 ⑥频谱多普勒 二尖瓣下E、A峰倒置,E峰速度及减 速度减低,E/A<1。部分左房功能失代 偿,E、A呈假性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制型心肌病多发生在潮热地区, 如非洲、中美洲、东南亚、印度 南部等,我国的云南、广西、浙 江也有发生。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原因 有关。 1.心内膜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 炎症。 2.自身免疫、营养不良等。
病理
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并增 厚,心腔缩小,甚至闭塞,血栓覆 盖心内膜。
可分为左室型、右室型及双室型。
左室型类似二尖瓣瓣膜病,纤维结缔组 织将腱索及乳头肌包绕,二尖瓣后叶与 左室壁粘连不能活动,并有二尖瓣关闭 不全。二尖瓣前叶很少受累。
右室型类似缩窄性心包炎,病变多 在心尖,纤维化和血栓使局部填塞, 纤维结缔组织将腱索及乳头肌包绕, 三尖瓣与右室壁粘连不能活动,并 有三尖瓣关闭不全。
血流动力学改变
临床表现
腹胀、下肢水肿、疲乏、体重减 轻。体检可见颈静脉压力增高, 肝脾增大、腹水、下肢水肿。
超声心动图表现
一、二维超声心动图 1.心包增厚,左室腔正常或缩小, 左右房增大。
2.吸气时室间隔运动异常,舒张 早期快速移入左室腔,立即反弹 。
3.下腔静脉扩张,深吸气时不能明显 缩小。
二、M型超声心动图
E峰高尖,二尖瓣 E峰>1.0m/s ,三尖瓣 E峰>0.7m/s
A峰减低,二尖瓣A峰<0.5m/s ,三尖瓣A 峰<0.3m/s
E/A >2.0。
E峰减速时间缩短,DT≤150ms,等容舒 张时间缩短,IRT ≤60ms 。
3.肺静脉及上腔静脉血流频谱 收缩期S波流速低,D波增高, 舒张期AR波反流速度增高,>0.35m/s 上腔静脉AR波反流速度增高
鉴别诊断
限制型心肌病 缩窄性心包炎
病理 心肌纵向扩展速度 心肌舒张功能 血流的呼吸性变异
心肌组织纤维化 下降 下降 无
心包纤维化 正常 受限 有
室壁运动 心内膜回声 心包回声 肺静脉频谱 静脉与呼吸关系 三尖瓣口血流 组织多普勒 左室后壁速度阶差
(MVC)
减弱 增厚增强 正常或钙化 S峰减低,D峰增高 变化不明显 呼气时增多 二尖瓣VE/VA<1 正值
心压力增高,心室舒张期充盈大 部分发生在充盈早期。
吸气时,胸内压下降→
肺静脉压下降
左房压不变
} →肺
静脉左房压差减小→左房室瓣口血流
减少→左室舒张期充盈减少→心室间
依赖性使室间隔左移,右室充盈增多 →
右房室瓣口血流增多。
呼气时,胸内压升高→
肺静脉压增高 左房压力不变 }→肺静脉左房压差增 大→左房室瓣口血流增多→左室舒张 期充盈增多→心室间依赖性使室间隔 右移, 右室充盈减少→右房室瓣口血流 减少。
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1.吸气时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下降, 三尖瓣口血流速度升高。呼气时则 相反。
2.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升高,A峰 减低,E/A >2。
3.肺静脉频谱:S波降低,D波降低
四、组织多普勒显像
1.二尖瓣环VE/ VA>1.0
2.舒张早期室壁最大运动速度 (Ew)增加。 室间隔舒张早期Ew前见一个突然向 后运动,室间隔呈双向波。
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是由于急性或慢性 心包炎所致,心包弥漫性增厚,瘢 痕形成,心包脏层与壁层粘连、纤 维化钙化,心包形成一个坚硬的外 壳,心包腔闭塞,限制了心腔的充 盈。
局部心包纤维化,多发生在房室 沟、主动脉根部、右室流出道或 腔静脉。
病因 急性或慢性心包炎
血流动力学改变
缩窄性心包炎心脏充盈受限,心 室间依赖性增高,多数患者的心 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并无异常。
四、组织多普勒 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减低,时间缩 短 。VE / VS<1.3(正常值1.3~ 1.5) VE/ VA<1.0(意义:判断二尖瓣血 流频谱假性正常化)
五、应变率成像技术(SRI) SRS、 SRE降低,以SRE降低明显, SRE /SRA降低。
六、组织追踪图像(TT)
左室纵向运动幅度明显减低,为4mm, 呈橘红色或红色。
正常 正常 钙化 S峰及D峰降低 变化明显 吸气时增多 二尖瓣VE/VA>1 负值
女 42
主要测值(单位mm):
主动脉根部内径:17.6 左室舒末内径:39.1
二、M型超声心动图
1.室间隔、左室壁运动幅度减低,收 缩期室壁增厚率小于30%,射血分数 及左室缩短率减小。
2.舒张期二尖瓣EF斜率减慢,A峰 增高。
三、多普勒超声
1.收缩期二尖瓣、三尖瓣反流信号, 流速低,多为收缩中、晚期。
心房内舒张中晚期蓝色反流信号。 肺静脉及上腔静脉蓝色反流信号。
2.二尖瓣、三尖瓣血流频谱改变
1.室间隔的“呼吸性漂移”运动, 即吸气时室间隔移向左室,呼气时 室间隔移向右室。
2.室间隔异常运动,舒张早期 “V”字型。
3.左室后壁异常运动,即舒张早 期突然向后运动,舒张中期移 动幅度明显减小或停止。
4.主动脉根部异常运动,即舒张早 期快速后移,舒张中晚期几乎没有 后移。
上述M型超声心动图表现不是缩窄性 心包炎的特征性表现,可见于其它疾 病,如左束支传导阻滞、右室功能异 常、严重的主动脉瓣或二尖瓣返流。
右心衰竭出现颈静脉努张、肝大、 腹水、下肢水肿、奇脉。
超声心动图表现 一、二维超声心动图
1.室间隔、室壁心内膜增厚,约1~ 2mm,回声致密增强,可见增强的 斑点,心尖部由为明显,室壁僵硬, 运动幅度减低。
2.心室不大或缩小,心室变形,长 径缩短。心房增大。心腔内见附壁 血栓。
3. 少量或中等量心包积液。
限制型心肌病与缩窄性心包炎的 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新技术
限制型心肌病
(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RCM),又 称为闭塞型心肌病 (obliteractive cardiomyopathy,OCM),
占心肌病的3%,病因不清。
临床表现与缩窄性心包炎极其相 似,也称为缩窄性心内膜炎。
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并 增厚,心室僵硬,弹性降低,舒 张压力增高,回心血流受限,充 盈量减少,心排血量减少,心房 存血量增多,心房扩大。
临床表现
早期乏力、食欲不振,不规则发热, 可持续数周,常难以诊断,后期出 现心衰症状。 血常规:嗜酸细胞增多。
左心衰竭出现气急、端坐呼吸、发 作性夜间呼吸困难、咳嗽、咳血、 肺高压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