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品质分析

粮油品质分析
粮油品质分析

全面客观地研究与评定其品质变化的一门学科。

粮油品质检验的性质:(是粮食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是开展粮油及其加工品质量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

(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

④具有多样性,系统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⑤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同时又具有高度统一性

粮油品质检验涉及的主要环节有粮油收购,销售,调运,储藏,加工等

粮油收购、销售、调运环节检验的目的:①为粮油定等作价提供依据

②为更好的贯彻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提供依据

粮油轮入环节检验的目的:(判定粮油是否符合储备粮油的入库质量标准

(检查粮油的新陈程度以及储存品质指标是否适宜储存

(为粮食分类储存提供科学依据

粮油储存时定期检验:(探索粮食储存指标的变化规律,指导科学储粮

(为“推陈储新适时轮换”提供科学依据

不定期检验:探查局部粮情异常的原因。

粮油轮出时检验的目的:(检测粮油的综合品质

(对储存期间曾经使用的熏蒸剂进行残留检测,看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是否能投放市场

粮食:以收货成熟果实为目的,经去壳,碾磨等加工程序而成为人类基本粮食的一些作物。粮食根据领域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原粮、成品粮、混合粮、贸易粮;根据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用途分为:谷类、豆类、油料、薯类

稻谷的分类:按品种分为籼稻,粳稻;按生长期分为早稻、中稻、晚稻;按淀粉性质分为粘稻和糯稻。国家标准按其收获季节粒形,粒质分为:

⑴早籼稻: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米粒腹白较大,角质部分较少

⑵晚籼稻:生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米粒腹白较小或无

⑶籼糯稻:糙米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米粒乳白色,不透明,粘性大

⑷粳糯稻:椭圆形,米粒乳白色,不透明,粘性大

⑸粳稻谷:长椭圆形,粘性较大胀性较小

小麦的分类:按播种期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按皮色分为红皮麦和白皮麦;按硬度指数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不低于60为硬质,不高于45为软质)。国标按皮色硬度指数分为:

⑴硬质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

⑵软质白小麦:. 不高于45

⑶硬质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

⑷软质红小麦:不高于45

⑸混合小麦: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小麦

玉米的分类:按粒色分为黄玉米和白玉米;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按用途分为食用,饲用和食饲兼用。国标按种皮颜色分为:

⑴黄玉米:种皮为黄色,或略带红色的籽粒不低于95%的玉米

⑵白玉米:种皮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籽粒不低于95%的玉米

⑶混合玉米: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玉米。

内部结构中,依据不同类型的多糖和不同性质的淀粉比例分为硬质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糯质型、爆裂型、粉质型、甜质型和有稃型。

大豆的分类:按籽粒大小分为大粒,中粒和小粒;国标按大豆的皮色分为

⑴黄大豆:种皮为黄色,淡黄色,脐为黄褐,淡褐或深褐的籽粒不低于95%

⑵青大豆:种皮为绿色的籽粒不低于95%,按子叶分为青皮青仁大豆,青皮黄仁大豆

⑶黑大豆:种皮为黑色的籽粒不低于95%,分为黑皮青仁大豆,黑皮黄仁大豆

⑷其他大豆: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的大豆及双色大豆

⑸混合大豆: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大豆

粮食基本构造:皮层,胚乳和胚;稻谷由颖(稻壳)和颖果(糙米)两部分组成,外稃尖端由芒,稻谷结构为果皮,种皮,珠心层,糊粉层(富含蛋白,脂肪,维生素及磷,镁,钾),胚乳,胚(含大量易氧化酸败的脂肪),胚中不含淀粉。

小麦的形态结构:不带壳的颖果,卵圆形,椭圆形和长圆形,表面粗糙,顶端长有“麦毛”,具有腹沟(会藏污纳垢),越园越易磨粉,淀粉集中在胚乳淀粉细胞中,其他部分均不含淀粉。

玉米的形态结构:圆锥形,圆柱形,顶部有凹陷为马齿形,顶部圆满为爆裂形,皮层透明,因有一层蜡质层,储藏年限可以长久,胚大且脂肪含量高。

大豆形态结构:大粒种多为球形,中粒种为椭圆形,小粒种为长椭圆形,大豆双子叶无胚乳种子,皮层较厚,含蜡,有种脐,子叶细胞中充满糊粉粒和脂肪滴。

粮食的主要化学成分: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矿物质,维生素,酶及色素。

特点:1.粮食种类和品种不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也不同

2.正常稳定的条件下,同一品种化学成分变动幅度较小

3.禾谷类60%——70%为碳水化合物(淀粉),为淀粉质粮食

4.豆类蛋白质含量高,为最好的植物蛋白质

5.油料籽粒富含脂肪,可以作为榨油的原料

6.带壳籽粒(稻谷)或种皮较厚籽粒(蚕豆,大豆)含纤维多,灰分含量高

7.脂肪多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也高

化学成分分布:纤维素,矿物质分布在皮壳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布在胚和胚乳中,谷类粮食中,淀粉在胚乳部分,脂肪在胚和糊粉层(蛋白质含量也丰富),油料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分布在子叶中。

粮食中的水分形式:游离水,结合水

游离水:存在于细胞间隙和毛细管中,具有普通水的一般性质,在籽粒内不稳定,粮食水分增减主要是游离水。

结合水:存在于细胞内,性质稳定,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多的结合水多,含脂肪多的,结合水少。

谷类粮食当水分很低时,可以看做全部是结合水,储藏性能好,高水分粮食游离水含量较多,储藏性能差;在105度下测得的水分是游离水和结合水总和。

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结构不同分为单糖,低聚糖,多聚糖;根据溶解特点分为可溶性糖,不溶性糖。可溶性糖包括单糖和低聚糖。

可溶性糖:在粮食及油料中含量不高,主要是蔗糖,分布于胚部及外围部分。

不溶性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完全不溶于水。

单糖是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是构成低聚糖和多糖的基本单位,主要是粮食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转化为多糖储存在粮粒中,易溶于水,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

低聚糖主要是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主要集中在胚部,新粮蔗糖含量高,陈粮反之。淀粉分布广泛,是禾谷类粮食籽粒中最主要的储藏物质,直链淀粉分子卷曲呈螺旋形,遇碘呈蓝色,支链分子呈树枝状,遇碘显红紫色。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基本成分,存在于皮层中,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促进肠胃蠕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营养成分。粮食中的蛋白质:分为清蛋白(水溶性蛋白),球蛋白(盐溶蛋白),醇溶蛋白(溶于70%乙醇)和谷蛋白(溶于稀酸或稀碱)。大部分为储藏蛋白,主要是以蛋白体或糊粉粒的形态存在于细胞内。

禾谷类籽粒中蛋白质主要是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玉米是醇溶蛋白,稻米是谷蛋白,燕麦中含有球蛋白。醇溶蛋白与面团延伸性(粘性)有关,麦谷蛋白吸水后与弹性(韧性)有关,豆油中为球蛋白,赖氨酸是禾谷类粮食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油料和豆类缺乏蛋氨酸,大豆的赖氨酸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

粮食中的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脂肪伴随物。

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称为甘油酯,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脂肪性质用酸值,皂化价,碘价表示,脂肪变化途径有氧化酸败和水解酸败。

类脂:主要有磷脂和蜡,磷脂是细胞原生质组成成分,在胚部集中,限制了种子的透水性,良好的阻氧化作用,保持种子的生活力。蜡在细胞壁中,增加了皮层不透水性和稳定性,对粮粒起保护作用,不被人体消化。

脂肪伴随物;:色素,植物甾醇,脂溶性维生素。植物甾醇分为豆甾醇,麦角甾醇,油菜甾醇,存在于胚部,人体不能利用,具有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的作用,麦角甾醇经紫外光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2

粮食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指具有调节籽粒生理状态和生化变化的作用,促使生命活动强度增高或降低的一类物质(酶,维生素,激素)

酶:由籽粒本身所含的具有催化,调节和控制作用的有机物质,底物专一性,作用专一性。淀粉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异-淀粉酶,α淀粉酶对谷物食用品质影响大。

蛋白酶:发芽时小麦蛋白酶活力增强,极大损坏工艺和食用品质。

脂肪水解酶:对储藏稳定性影响较大,脂肪酸含量的增加与其活性有关。

脂肪氧化酶:粮食酸败的条件,引起小麦粉及大米有苦味

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存在于麦麸中,过氧化物酶存在于籽粒中

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C族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E,粮食中不含维生素A,含维生素A的前体胡萝卜素,在酶的作用下,可分解为维生素A

维生素E:大量存在于油料和禾谷类的胚中,是一种主要阻氧化剂,防止油品氧化

维生素B:禾谷类和大豆中含量丰富,主要存在于麸皮,胚和糊粉层中

维生素C:种子萌发过程中大量形成

激素:植物激素具有促进种子及果实生长,发育,成熟,储藏物质积累,促进或抑制种子萌发。分为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乙烯

毒物特殊化学成分:棉纷,单宁,胰蛋白酶抑制素,葡萄糖苷。

粮油标准:指粮食及其产品,油料及油脂以及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中发布实施的各种技术规范,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管理规程及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标准化和标准的基本特征:统一性,民主性,科学性,法规性

标准的制定程序:准备,标准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报批,出版,复审,废止阶段。标准实施周期为五年,五年后复审。征求意见阶段的任务是提出标准送审稿

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和程度:应当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国际惯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等同采用,修改采用

改采用实验用水:蒸馏水,去离子水,和超纯水,用以洗涤器皿,配制溶液,稀释试样。化

学分析用水:三级水,光谱分析用水:二级水色谱分析用水:一级水。化学试剂:实验试剂,化学纯,分析纯,优级纯一般试剂溶液及提取用溶剂:化学纯试剂;配制标准溶液分析纯以上,标定溶液分析纯以上。

可疑数值判定方法:4d法,3σ准则,Q检验法

原始记录必须填写在专用的原始记录表上面,以便于保存和管理,原始记录内容包括样品名称,样品编号,检验依据,检验日期,环境条件

检验方法: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生物学方法,感官分析

按扦样分样和检验过程不同分为点样,集合样,试验样品和试样;按用途分为送检样品,保留样品,标准样品,标本样品

根据使用的用途分为检测天平、分析型天平、精密型天平和普通称重天平,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械式天平和电子天平

分析天平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水平,预热,清零,称量。注意事项1.放置要牢固平稳,室内要清洁干燥2.取放物质从侧门,读数要关门3.应定时通电预热,每周一次4.天平箱内应保持干燥5.称量挥发性,腐蚀性,强酸强碱类物质时需使用带盖称量瓶。

干燥设备的分类:普通电热恒温干燥箱和电热鼓风干燥箱

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及使用: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记录器或数据处理机。检查、接通电源、开盖预热、调整透光度0%及100%、测定、关机。

基准物质的要求:1.纯度要高,含量范围一般在99.95%-100.05%2.基准物质的实际组成与其化学式完全相符,包括结晶水也必须相符3.基准物质的稳定性好且容易溶解4.基准物质量(每基本单位)大,降低称量误差。

滴定速度一般保持在6-8ml/min,即每秒2-3滴

称量的基准试剂小于等于0.5g时精确至0.01mg,大于0.5mg时精确至0.1mg。标定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时,实行两人八平行。

数值修约:四舍六进一,遇五看仔细,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为零看偶奇,五前为奇则进一,五前为偶应舍弃

粮油检验的方法:1.物理检验,优点:简单易行、快速、设备简单、容易普及 2.化学检验,优点:准确度较高3.生物学方法优点:操作繁琐,技术要求较高,测定周期长4.感官分析,优点:方法简便缺点:对检验者和物理环境要求较高。

样品的意义:1.是检验工作的对象,是一批粮油的代表,其检验结果是决定一批粮油质量的重要依据2.没有代表性的样品不仅使分析工作失去意义,而且容易导致错误结论,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3.必须按照标准进行,防止污染变质。

样品采集:从被检测的对象中,按照规定的方法及使用适当的工具,采取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整体质量供分析检验用的部分称为样品,采取样品的过程为采样。

样品制备:是指将所扦取的实验样品混合,缩分,分取及粉碎制成试验样品的过程。样品保存的原则1.防止污染2.防止腐败变质3.稳定水分4.固定待测成分。

样品的预处理: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将待测物从粮油食品样品中分离,提取出来,再经过净化除杂,最后浓缩富集或稀释,使待测成分符合分析所要求的状态。样品的分离技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将被测组分从混合体系当中提取出来的过程。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提取法,色层分离法。常用抽提法:振荡浸提法,捣碎法,索氏提取法。

柱层析法的定义及原理:定义,利用色谱原理在开放式柱中,将待测组分与杂质分离的净化方法。原理:根据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不同,经多次反复分配将组分分离开来。

1.小麦原粮质量检验分为普通小麦质量检验和优质小麦质量检验(弱筋小麦,强筋小麦)

2.小麦质量标准:小麦----GB 1351 、

优质小麦强筋小麦----GB/T 17892、

优质小麦弱筋小麦----GB/T 17893.

3.普通小麦分为6等

等级

1

2

3

4

5

等外

容重,g/L

≥790

≥770

≥750

≥730

≥720

<710

4.优质小麦的定等标准:容重,水分,不完善粒,杂质,色泽气味,降落数值,粗蛋白质

5.普通小麦的质量指标:容重,水分,不完善粒,杂质,色泽气味。

6.容重:小麦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g/L表示。

7.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

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和胚乳的颗粒。

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和胚乳的颗粒。

破损粒:压扁、破碎,伤及胚和胚乳的颗粒。

生芽粒:芽或幼根虽为突破种皮但胚部种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且与胚分离的颗粒,或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

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肉眼可见粒面生霉且未伤及胚和胚乳的籽粒才归属于生霉粒。8.杂质:除小麦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筛下物:通过直径1.5mm圆孔筛的物质

无机杂质:砂石、煤渣、砖瓦块、泥土等矿物质及其他无机类物质

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小麦(粒面明显生霉并严重伤及胚和胚乳的颗粒、胚乳全部变色变质的颗粒、胚乳皱缩变质的颗粒、生芽粒中超过本颗粒长度的小麦颗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类物质

9.杂质可以按其体积分为三类:大型杂质,并肩杂质,小型杂质

杂质的危害:A.对粮食的加工工艺不利B.金属杂质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不利

C.有毒的草籽或带毒的粮粒,沙和针刺状金属物对安全处藏不利

10.小麦硬度指数:在规定条件下粉碎小麦样品,留存在筛网上的样品占样品试样的质量分数,用HI表示。硬度指数越大,表明小麦硬度越高,反之表明小麦硬度越低。

11.色泽气味:一批小麦的综合色泽气味。

12.小麦硬度指数测定原理:硬度不同的小麦具有不同的抗机械粉碎能力,在粉碎时粒质较硬的小麦不易被粉碎成粉状,粒质较软的小麦易被粉碎成粉状。在规定条件下粉碎样品时,留存在筛网上的样品越多,小麦的硬度越高,反之小麦的硬度越低。

操作步骤:制备样品→测定水分→仪器检查→仪器预热→硬度测定→结果打印

13.小麦杂质与不完善粒检测主要仪器:天平(0.1g,0.01g)、谷物选筛、电动筛选器、分样器。

操作流程:秤样→制备大样→筛选大样杂质检验→制备小样→小样杂质检验→矿物质检验→结果计算→检验不完善粒

16.色泽、气味检验原理:取一定量的小麦样品,去除其中杂质,在规定条件下按照规定方法借助感觉器官鉴定其色泽、气味、口味,以正常或者不正常表示。

主要仪器:天平、谷物选筛、广口瓶、贴有黑纸的平板(20cm*40cm)水浴锅

17.色泽检验方法方法一:分取20g~50g样品,放在手掌中均匀的摊平,在散射光线下仔细观察样品的整体颜色和光泽。方法二:对于色泽不容易鉴定的样品,根据不同粮种取100~150g样品,在黑色平板上均匀的摊成15cm*20cm的薄层,在散射光线下仔细观察样品的整体颜色和光泽。

气味检验方法:分取20~50g样品,放在手掌中哈气或者摩擦的方法,提高试样的温度后,立即嗅其气味。

19.小麦的容重检测原理:用特定的容重器按规定的方法测定固定容器(1L)内可盛入粮食、油料籽粒的重量。

操作步骤:分样→选除去大样杂质→混匀式样→安装容重器→调零点→装样→开漏斗开关→关闭漏斗开关→抽出插片→插入插片→称量

影响因素:①水分的影响②杂质的影响③未熟粒的影响④粒形状及大小及千粒重的影响21.小麦面筋含量的测定湿面筋含量的测定(手洗法,仪器法)干面筋含量的测定(烘箱干燥法快速干燥法)

原理:小麦粉加水揉捏后形成“面团”,面团用氯化钠溶液洗涤,并辅以机械的或手工的方法揉搓,将其中的淀粉麸可溶性物质洗去,剩余胶状的具有弹性的水合物质即为湿面筋,将湿面筋进行干燥后即为干面筋。

操作步骤:制备样品→制备面团→洗涤面团→面筋排水→面筋称量→结果计算

湿面筋→干燥→冷却→称量。

22.小麦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原理:

注意事项:1.消化过程中,若硫酸损失过多时,可酌量补加硫酸,勿使平内干涸。2.消化液加水稀释后,应即使进行蒸馏,否则应保存消化液,临用时加水稀释。3.蒸馏时加入的碱液必须过量。4.也可使用由2%甲基红乙醇溶液一份和0.2%溴甲酚绿乙醇溶液5份配制的混合指示剂(临用时混合),终点为灰红色。5.空白测定时,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得超过0.2ml。

23.小麦降落数值的测定原理:小麦粉或其他谷物粉的悬浮液在沸水浴中能迅速糊化,并因其中α-淀粉酶活性的不同而使糊化物中的淀粉不同程度的被液化,液化程度不同,搅拌器在糊化物中的下降程度也不同,降落值的高低反映了相应的α-淀粉酶活性的差异,降落数值越高表明α-淀粉酶活性越低,反之表明α-淀粉酶活性越高。

操作步骤:制备样品→测定水分→称样→制备悬浮液→降落数值测定→结果显示

24.小麦粉的分类:等级小麦粉,高低筋小麦粉,专用小麦粉。

25.小麦粉加工精度的检验测定方法:干法,湿法,湿烫法,干烫法,蒸馒头法。

原理:将小麦粉试样与标准样品置于同一条件下,以目测方法比较两者的粉色和麸星大小及分布状态,确定试样的加工精度等级。

仪器:粉刀,打粉板

操作步骤:打标准样的粉板→打带测样的粉板→干法比较→干烫法比较

打标准样的粉板→打带测样的粉板→湿法比较→湿烫法比较

30g试样→15ml酵母液→发酵→成型→蒸制→比较

26.小麦粉粗细度的检验原理:样品在不同规格的筛子上筛理,不同颗粒的样品彼此分离,根据筛上物残留量计算出粉类粮食的粗细度。小麦粉的粗细度表示了小麦加工过程研磨的程度。

仪器:验粉筛

操作步骤:选择筛格→清理→安装→称样50g→加清理块→筛理10min→称量→结果计算27.小麦粉中脂肪酸值的测定原理:用苯震荡提取粮食或油料中的游离脂肪酸,以酚酞做指示剂,用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由消耗的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数计算脂肪酸值。

操作步骤:称样10g→加提取剂50.00ml苯→震荡30min→静置2min→过滤→滴定→结果计算

28.小麦粉中磁性物质的检验原理:采用电磁铁或永磁铁,通过磁场的作用将具有磁性的金属物从试样中粗分离,再用小型永磁铁将磁性金属物从残留试样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计算磁性金属物的含量。

仪器:磁性金属物检测仪

操作步骤:

测定仪分离:接电源→加样→打开开关→调节流量→关闭开关→清扫淌样板并收集白纸

分离板分离白纸:白纸置放与分离板→移动→分离(吹)→重复分离→检查→称量→计算29.小麦粉含沙量的测定原理:在四氯化碳中,由于小麦粉与沙尘的相对密度不同,小麦粉悬浮于四氯化碳底层,从而将小麦粉和沙尘分开。

仪器:细砂分离漏斗

操作步骤:加液70ml四氯化碳→称样10g→搅拌三次5min/次→静置30min→取出小麦粉→放液→转移→烘干20min→冷却→称量

30.小麦粉吸水量和面团柔和性能测定法

原理:小麦粉在粉质仪中加水揉和时随着面团经历形成、稳定、弱化3个过程,其粘稠度不断变化,用测力计和纪录器测量和自动记录面团揉和时相应稠度的阻力变化,从加水量及记录揉和性能的粉质曲线计算小麦粉吸水量及评价面团揉和时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

面团质量指数等特性,用以评价面团强度。

仪器;粉质仪

操作步骤:仪器准备→水分测定→称样→盖上盖→启动揉面器→加水→调整加水量→测定→清洗揉面钵→结果表示法

31.小麦粉白度检测方法:

原理:利用测光积分球来实现绝对光谱漫反射率的测量,再通过数码管显示测量结果并打印。仪器:白度仪

操作步骤:接电源→预热30min→调零黑筒→校准白板→制备样品盒→测定

32.小麦收购检验程序:1.对收购的小麦进行感官鉴定。2.扦取代表性样品。3.按照标准规定的指标进行检验。

(人员组成和分工:一般有5人,2人扦样,2人检验,1人登记。)

33.小麦收购检验指标:(1)质量品质指标:容重,硬度指数,色泽气味,不完善粒,杂质,水分。(2)储藏品质指标:品尝评分,面筋吸水率,色泽和气味。

(储存品质分类:易存,轻度不宜存,重度不宜存)

34.小麦的储存品质判定

项目

宜存

轻度不宜存

重度不宜存

色泽气味

正常

正常

正常

面筋吸水量

不低于180

小于180

品尝评分值

不低于70

不小于60或小于70

小于60

小麦收购价格:定等:容重。增扣量:水分杂质不完善粒

稻谷原粮检验分为普通稻谷和优质稻谷。普通稻谷按照出糙率分为五个等级,评价指标有出糙率,整精米率,互混率,谷外糙米含量,黄粒米,杂质,水分,色泽气味。优质稻谷除此之外还有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食味品质,胶稠度和粒型。

互混:不同类别粮食油料互相混杂

稻谷出糙率定义:是指净稻谷试样经脱壳后的糙米(其中不完善粒质量折半计算)占试样质量的分数。

稻谷整精米率:将糙米碾磨成国家标准三级大米加工精度时,长度达到试样完整米粒平均长度3/4及以上的米粒。

黄粒米:稻谷在收割后和储存过程中含水量过高,被真菌污染后发生霉变致使稻米颜色变黄,称为黄粒米。

稻谷不完善粒有哪些: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生霉粒

大米加工精度检验:定义,米类背沟和粒面的留皮程度。检验办法1.直接比较法2.染色法;品红石碳酸溶液染色法(米粒留皮部分呈红紫色,胚乳部分呈浅红色)苏丹-3乙醇溶液染色法(皮层和胚芽呈红色,胚乳部分不着色)原理:利用大米各不同组织成分对各种染色基团分子的亲和力不同,经处理后,米粒各组织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判定。

碎米:指米类在碾制过程中产生的,其长度小于完整粒平均长度3/4的和留存在直径1.0mm 圆孔筛的不完整米粒。

垩白:指米粒胚乳中的白色不透明部分。垩白度:指垩白米的垩白面积总和占试样米粒面积总和的百分比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检验:将大米粉碎至细粉以破坏淀粉的胚乳结构,使其易于完全分散及糊化,并对粉碎试样脱脂,脱脂后的试样分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想一定量的试样分散液加入碘试剂,然后使用分光光度计720nm出测定显色复合物的吸光度。

稻谷收购检验指标:色泽和气味,水分、杂质,黄粒米,出糙率,整精米率,互混率与谷外糙米含量检验。稻谷收购价格定等:出糙率,增扣量:水分杂质,精米率,谷外糙米含量,黄粒米和互混率。稻谷储存品质指标: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

稻谷脂肪酸值测定:在室温下用无水乙醇提取稻谷中的脂肪酸值,用标准氢氧化钾溶液滴定,计算脂肪酸值。操作步骤:称量(80g)、样品制备(40目)、称量(10.0g)、振荡(10min)、静置、过滤、滴定、计算。

玉米质量检验:普通玉米:容重,不完善粒,杂质含量,水分含量,色泽气味;淀粉发酵用工业玉米:淀粉,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饲料用玉米:容重,不完善粒,粗蛋白质,杂质含量,水分含量,色泽气味。

玉米不完善粒有哪些:破碎粒,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生霉粒,热损伤粒,自然热损伤粒,烘干热损伤粒。

玉米制品粗脂肪检测:将粉碎,分散且干燥的试样用有机溶剂回流提取,使试样中的脂肪被溶剂抽提出来,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粗脂肪。

玉米出入库检验项目,主要质量检验指标:容重,杂质,不完善粒,水分,色泽气味等储藏品质指标有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

玉米脂肪酸值检测同稻谷,其中振荡时间为30min

普通大豆质量指标:完整粒率,损伤粒率,杂质含量,水分含量,色泽气味。高油大豆多粗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大豆多粗蛋白含量。

大豆杂质是指通过规定筛层和经筛理后仍留在样品中的非大豆类物质和无使用价值的大豆。大豆收购检验项目:色泽、气味、水分、杂质、完整率,损伤粒率等检验若是中央储备粮还应进行储存品质的检验:大豆粗脂肪酸值和蛋白质溶解比率

大豆脂肪酸值检测:1.提取粗脂肪2.热乙醇法测定粗脂肪的酸价。大豆蛋白质溶解比率:1.测定大豆的粗蛋白质含量,测定大豆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

油脂质量检验1.折光指数: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油脂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值。

2.相对密度:20度时植物油的质量与同体积20度时蒸馏水的质量之比值

3.碘值:在规定条件下与100g油脂发生加成反应所需碘的克数

4.皂化值:皂化1g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5.不皂化物:油脂中不与碱起作用,溶于醚,不溶于水的物质。

6.脂肪酸:脂肪族一元羰酸的总称

7.色泽:油脂本身带有的颜色。主要来自于油料中的油溶性色素。

8.透明度:油脂可透过光线的程度

9.酸值:中和1g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58.真菌毒素:是指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易引起人和动物病理变化的次级代谢产物。常见的真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

粮油质量检验员初级试题一

第二部分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 一、选择题 1、按照用途分类,粮油样品可分为供检样品、(B)、标准样品和标本样品四类。 A、原始样品 B、保留样品 C、平均样品 D、试验样品 2、扦样时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舱)为一个检验批。一个检验批的代表数量,普通仓房扦样中、小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C)吨。 A、50 B、100 C、200 D、250 3、扦样检验是通过对(A)样品的检验来达到检验整批产品(总体)的目的。 A、代表性 B、平均 C、实验 D、分析 4、下列粮食样品可以采用四分法分样的是(C)。 A、大豆 B、油菜籽 C、小麦 D、豌豆 5、下列粮食样品不适合用分样器分样的是(A)。 A、玉米 B、油菜籽 C、小麦 D、无芒稻谷 6、分样器的使用不正确的是(D )。 A、应用与分样器进料口宽度相等的铁铲进料 B、缩分后的物料可进一步破碎缩分 C、利用分样器缩分物料比四分法速度快 D、物料经分样器分样后,质量和组分含量都会减小 7、下列玻璃器具中可在烘箱内烘烤的是( D )。 A、比色管B、容量瓶C、移液管D、碘量瓶 8、下列玻璃仪器中不属于量器类的为( B ) A、容量瓶 B、称量瓶 C、吸量管 D、移液管 9、十分之一天平的分度值为( A)。 A、 0.1 g B、 0.01 g C、0.001 g D、 1.0 g 10、定量分析天平称取试样常用的方法有直接称量法、(A )、指定质量称样法。 A、减量称量法 B、间接称量法 C、三次称量法 D、多次称量法 11、使用分析天平时,加减砝码和取放物体必须休止天平,这是为了(B)。 A、防止天平盘的摆动 B、减少玛瑙刀口的磨损 C、增加天平的稳定性 D、加快称量速度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之油料和油品检验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 ——油料和油品的检验 植物油脂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主要膳食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一、油料概述 1、定义:油料:含油率>10%,具有制油价值的植物种子和果肉及粮食加 工副产品(如米糠油、玉米胚芽油)。 几种南方油料(北方不常见) 油菜籽: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其籽粒是制浸油脂原料主要品 种之一。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全 国油料总产量的30%以上。油菜籽中含有一定量的芥酸、芥子碱、 单宁等化学物质,有一定的毒性,故菜籽饼需去毒后才能作饲料。 胡麻油:是一种油料作物,在全国油料作物中位于油菜、花生、大豆之后居 第4位。胡麻种子含油量一般为38~48%。其突出特点是含有丰富 的不饱和脂肪酸。以甘肃、内蒙古、山西、宁夏、新疆、陕西等省 种植较多。 蓖麻油:是飞机和高速机械的润滑油,是高级表面活性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位重要。 桐油:是我国特产油料树种──油桐种子所榨取的油脂。原产于我国。它是 制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桐油的外观易与食用植物油相混淆,极 易误食中毒。 茶籽油:茶籽油又名茶油,山茶油。主要分布在长江、淮河以南,茶油是我 国特有的木本油脂,其脂肪酸组成与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植物油脂橄 榄油相似,有“东方橄榄油”之称,油酸含有量最高。 橄榄油:在地中海沿岸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供食用的高档橄榄油是用初熟 的油橄榄鲜果通过物理冷压榨工艺提取的天然果油汁,是世界上唯一 以自然状态的形式供人类食用的木本植物油。 2、油料中含有的主要成分 (1)油脂:是油料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由糖转化而形成的一种复杂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各式脂肪酸。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粮油质量检验员。 1.2职业定义 从事粮油购销、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质量(含卫生)检验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部分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粉尘较大。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和表达能力;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正常;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1.6基本文化程度 1.7培训要求初中毕业。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2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

于200标准学时;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60标准学时;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粮油质量检验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检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和工具等的实践场所。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满2年。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 3年,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粮油品质分析详解

1.全面客观地研究与评定其品质变化的一门学科。 2.粮油品质检验的性质:①是粮食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②是开展粮油及其加工品质量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 ③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 ④具有多样性,系统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⑤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同时又具有高度统一性 3.粮油品质检验涉及的主要环节有粮油收购,销售,调运,储藏,加工等 4.粮油收购、销售、调运环节检验的目的:①为粮油定等作价提供依据 ②为更好的贯彻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提供依据 5.粮油轮入环节检验的目的:①判定粮油是否符合储备粮油的入库质量标准 ②检查粮油的新陈程度以及储存品质指标是否适宜储存 ③为粮食分类储存提供科学依据 6.粮油储存时定期检验:①探索粮食储存指标的变化规律,指导科学储粮 ②为“推陈储新适时轮换”提供科学依据 不定期检验:探查局部粮情异常的原因。 7.粮油轮出时检验的目的:①检测粮油的综合品质 ②对储存期间曾经使用的熏蒸剂进行残留检测,看其是否符合卫 生标准,是否能投放市场 8.粮食:以收货成熟果实为目的,经去壳,碾磨等加工程序而成为人类基本粮食的一些作物。 9.粮食根据领域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原粮、成品粮、混合粮、贸易粮;根据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用途分为:谷类、豆类、油料、薯类 10.稻谷的分类:按品种分为籼稻,粳稻;按生长期分为早稻、中稻、晚稻;按淀粉性质分为粘稻和糯稻。国家标准按其收获季节粒形,粒质分为: ⑴早籼稻: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米粒腹白较大,角质部分较少 ⑵晚籼稻:生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米粒腹白较小或无 ⑶籼糯稻:糙米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米粒乳白色,不透明,粘性大 ⑷粳糯稻:椭圆形,米粒乳白色,不透明,粘性大 ⑸粳稻谷:长椭圆形,粘性较大胀性较小 11.小麦的分类:按播种期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按皮色分为红皮麦和白皮麦;按硬度指数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不低于60为硬质,不高于45为软质)。国标按皮色硬度指数分为:⑴硬质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 ⑵软质白小麦:. 不高于45 ⑶硬质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 ⑷软质红小麦:不高于45 ⑸混合小麦: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小麦 12.玉米的分类:按粒色分为黄玉米和白玉米;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按用途分为食用,饲用和食饲兼用。国标按种皮颜色分为: ⑴黄玉米:种皮为黄色,或略带红色的籽粒不低于95%的玉米 ⑵白玉米:种皮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籽粒不低于95%的玉米 ⑶混合玉米: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玉米。 内部结构中,依据不同类型的多糖和不同性质的淀粉比例分为硬质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糯质型、爆裂型、粉质型、甜质型和有稃型。 13.大豆的分类:按籽粒大小分为大粒,中粒和小粒;国标按大豆的皮色分为 ⑴黄大豆:种皮为黄色,淡黄色,脐为黄褐,淡褐或深褐的籽粒不低于95%

粮油检验员试题

单位名称:—————————————— 姓名:———————————————— 1、小麦粉湿面筋测定是用()(pH5.9~6.2)湿润并揉合小麦粉形成面团的。 (A)氯化钠—磷酸缓冲溶液(B)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C)柠檬酸与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D)磷酸氢二钾与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2、小麦粉干面筋含量以含水量为()的小麦粉含有干面筋的百分含量表示。(A)12%(B)13% (C)14%(D)15% 3、721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若出现光电管前光闸板未开启,电表指针向右方透光率100% 处偏转无法回零,是由于仪器的光电倍增管暗盒内的硅胶受潮所致,应用(),可达到调 零效果。 (A)在暗盒内装入干燥的硅胶 (B)电吹风从硅胶筒送入适当的干燥热风 (C)将光电倍增管暗盒内取下送入烘箱干燥 (D)可取用大于所取溶液体积的分度吸量管 4、721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开启光电管前光闸板后,出现光源灯的光强度不够、单色器 故障、灵敏度档使用不当、光电管老化等故障,会出现()。 (A)电表指针摇摆不定(B)变换灵敏度档时“0”位变化过大 (C)电表指针向右方透光率100%处偏转无法回零 (D)空白溶液调不到透光率100% 5、蛋白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其()进行的;另一类是利用其化学特性进行 的。 (A)物理特性(B)生理特性(C)物化特性(D)生化特性 6、方便面中氯化钠的测定,使用的标准滴定液是()。 (A)氢氧化钾标准溶液(B)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C)高锰酸钾标准溶液(D)硝酸银标准溶液 7、方便面酸值的测定时,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min内不褪 色为终点。 (A)0.1(B)0.3(C)0.5(D)0.7 8、铁铵钒指示剂法测定挂面中氯化钠的含量,样品在经处理、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 使之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 (A)白色(B)无色(C)淡红色(D)淡蓝色 9、稀释浓硫酸时,应在烧杯等耐热的容器中进行,在玻璃棒的不断搅拌下,缓慢地将()。 (A)硫酸加到水中(B)水加到硫酸中 (C)同时放到容器中(D)都可以 10、玉米水分在16%以上时,应采用两次烘干法测定其水分。(√) 11、表面清理是稻谷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清理过程(×) 12、有关主管部门对各级粮油进行抽检,其目的是()。 (A)为粮油的定等作价提供依据(B)判断粮油是否符合中等以上质量指标 (C)为“推陈储新、适时轮换”提供科学依据 (D)为政府机构实施产品质量监督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13、调查和研究粮油的工艺品质、储存品质、加工品质、食用品质、卫生品质,为制定和修 订粮油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是粮油检验的主要任务之一。√ 14、粮油检验程序粮油出库检验时,下述作法不当的是()。 (A)采用随机扦样的方法扦样 (B)采用选择性的扦样方法扦样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汇编

粮油质量检验员试题 注意事项 1、比赛时间:120分钟。 2、请按要求在试题及答题卡的密封线内填写您的考号。 3、本试题题型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5个正确选项,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写上您的答案,在其它位置书写答案不得分。 4、不得在试题和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否则按舞弊处理。 5、本试卷共100道试题,每题1分,共100分。 试题 1. 对标准描述不正确的是()。 A、检验方法标准大部分是推荐性标准 B、GB 1351—2008《小麦》为强制性标准 C、检验时应优先采用国际标准 D、标准附录一般分为规范性附录或资料性附录 E、销售大米包装上标明执行企业标准的,监督检验判定时应按该企业标准进行 2. 选择和制定扦样方案必须考虑()。 A、扦样过程的规范性 B、检验的目的 C、样品的代表性 D、测定方法的性质 E、整批产品的性质 3. 精密度的大小不用()表示。 A、绝对误差 B、相对误差 C、标准偏差 D、相对平均偏差 E、变异系数 4. 将1000 g 12.2%的净小麦样品调节到入磨水分为1 5.0%,需加水量是()。 A、20.0 mL B、23.5 mL C、29.4 mL D、30.2 mL E、32.9 mL 5粮食与油脂扦样时,造成所扦取样品不具有代表性的原因为()。 A、扦样器选用不当 B、粮食籽粒的成熟度不同 C、粮食运输和入库过程的自动分级 D、检验单元存在着不均匀性 E、油脂样品杂质沉降、水分分离 6.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时,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 A、被测溶液的浓度太高 B、样品溶液所用溶剂不同 C、样品溶液的pH值不同 D、溶液的浑浊程度

粮油质量检验员技能操作

附件2: 粮油质量检验员职业(粮油质检机构组) 技能操作比赛项目容和要求 试样称量 一、基本原则 按照规定的称量方法,在比赛时间称取符合要求的样品份数。从称量的规性、准确性和操作熟练程度等方面考核选手技能。 二、考核要求 (一)大米:采用增量称量法,称取试样5g,精确至0.01g。 小麦粉:采用指定质量称量法,称取试样2g,精确至0.001g。 植物油:采用减量称量法,称取试样4.9g~5.1g,精确至0.01g。 (二)按规定的称量方法,采用合适的器皿和相应精度的天平,

尽可能多的称取试样份数。称样量偏差不符合要求时,不计入称量份数。称量偏差要求:大米≤0.01g;小麦粉≤0.001g;植物油≤0.1g。 (三)比赛时间:18分钟。其中实验准备3分钟,大米、小麦粉、植物油3种样品的称量时间各5分钟。 三、仪器设备 四、配分及评分要点 本项目满分100分,占选手技能操作比赛总分的30%。 五、违规处理 (一)损坏天平及发生事故,本题计为0分。 (二)有伪造原始记录数据现象,本题计为0分。

0.1mol/L KOH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一、基本原则 根据《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1-2002)和试卷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标准溶液的稀释配制和标定。从标准溶液稀释配制的准确性、标定的准确性与重复性、规操作及熟练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考核。 二、考核要求 (一)将0.5mol/L KOH储备溶液准确稀释配制成0.1mol/L KOH标准使用溶液。 (二)按《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1-2002)对0.1mol/L KOH标准使用溶液进行标定。 (三)使用统一提供的标准溶液及试剂,未提供的溶液比赛过程中临用现配。 (四)在规定时间,完成操作、结果计算、标签填写以及所用器具归位、实验台面整理。提前完成者,给予适当加分。 (五)违章操作或发生事故,中止操作,该项目按0分计。 (六)不文明操作、不规操作、测定结果出现偏差按评分细则扣分。 (七)比赛时间:40分钟。 三、仪器设备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之粮油样品的采集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 ——粮油样品采集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一)概念 1、取样(仟样)——指从一批受检的粮油及其加工成品、半成品和副产品中,按规定方法采取少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称为取样。 因为粮油检验取样时通常借助一种特制的扦样器进行,故给种子取样一个专门名词,称之为扦样。 2、样品(粮油样品)——是指从一批受检的粮油中,按规定方法扦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称为粮油样品,简称样品。 取样是一个困难而且需要非常谨慎的操作过程,在进行粮油品质分析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取样,因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这样的样品才能反映出该批受检粮油的质量的真正情况,否则,不准确的取样,不论检验工作如何准确、精密,都会使采取的样品失去代表性,其分析结果将毫无价值,甚至可能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如何取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①取样前应当了解受检粮油食品的基本情况。 如:来源、批次组成、加工贮存、运输等基本情况。 ②严格按标准方法取样: 严格按GB5490—201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和G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标准规定进行扦样、分样和制样。 ③样品必须进行登记,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混淆、污染或变质。 ◎检验单位的确定(如何算是“一批”,”一批“中又该取多少量) 1)检验单位:一般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舱)为一个检验单位。 2)一个检验单位的代表数量:应根据粮油种类和目的的不同而异。 一般而言: (1)中、小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200t(≤200t); (2)特大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50t(≤50t); (3)特殊目的扦样:如粮情检查、害虫调查、加工机械效能测试(打米机的出米率、磨粉机的出粉率等)、出品率试验(稻谷的出米率、小麦的出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之小麦和面粉检验详解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 ——小麦和面粉的检验 一、小麦概述 (一)小麦的分类 小麦的类型通常按以下三种方法分类: 1、按播种季节分: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冬天播种第二年夏季收获的小麦称为冬小麦;春天播种当年收获的小麦叫春小麦,春小麦籽粒两端较尖,腹沟较深,皮层较厚,出粉率较低。 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2、按皮色分:分为白皮小麦和红皮小麦 白皮麦呈现黄白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较高;红 皮麦呈深红或红褐色,皮较厚,胚乳含量少,出粉率较低。 3、按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多少来分: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 角质(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占粮粒横截面1/2以上的籽粒, 称角质粒,含角质粒50%以上的小麦称硬质小麦。角质不足粮粒横断 面1/2的籽粒,称粉质粒,含粉质粒50%以上的小麦,称为软质小麦。 硬质小麦蛋白质含量高,面粉面筋含量多,延伸性和弹性好,适于做馒头、面包等发酵食品,相反软质粒小麦磨出的面粉只适于生产饼 干、糕点等食品。 北方冬麦以白硬为主,南方冬麦以红硬为主 (二)小麦的籽粒结构及营养物质分布 1、小麦的籽粒结构 小麦籽粒由皮层、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小麦籽粒各组成部分质量比例 2、与面粉加工相关的结构部位

①小麦腹沟:腹沟是小麦籽粒的一大特点。这条腹沟使小麦的清理和去 皮变得困难,增加了制粉的难度。 ②糊粉层:小麦的外皮共分六层,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外果皮、内果 皮、种皮、珠心层、糊粉层,外面五层含粗纤维较多,营养少,难以 消化。最里一层是糊粉层,约占麦皮重量的40-50%,比其他皮层有较 丰富的营养价值,粗纤维含量较少。因此在生产低质量面粉时,应尽 量将糊粉层磨入粉中。但由于糊粉层中尚有部分不易消化的纤维素, 五聚糖和很高的灰分,因此在生产优质面粉时,不宜将它磨入粉中。 ③胚乳:胚乳是磨制面粉的基本部分 在正常麦粒中,胚乳约占全粒重量的80%左右。它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约占胚乳的78%,还有少量蛋白质。胚乳含纤维极少,灰分低,易 为人体消化吸收,是麦粒中生产面粉的主要部分。 ④胚:胚位于小麦籽粒背部的下端,胚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蛋白质,脂肪 和糖等,把它磨入粉中,会增加面粉的酸度,不适宜长期保管,黄色 的脂肪还会影响粉色,因此,在磨制高等级粉时,不宜将胚磨入面粉。 但其实麦胚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可在生产过程中将其提出加以利用(如小麦胚芽油)。 二、小麦的加工流程 (一)麦路——原粮小麦经一系列的处理达到入磨净麦要求的整个过程麦路流程: 小麦清理流程中进行筛选、风选、密度去石和磁选等除杂方法及设备与清理水稻中杂质的过程基本相同,但由于制粉工业的特殊性,进入制粉流程的整粒小麦,虽清除了绝大部分杂质,但麦粒表面尚未达到理想的干净程度,仍附有可能污染成品面粉的微粒,所以在小麦入磨之前必须将粘附在表皮上,麦沟中的泥砂、尘土、有害微生物等污染较彻底地清除,称为小麦的表面清理流程,主要包括打麦、洗麦两个工序。 此外,为了在制粉工序中麦皮更易完整脱除,面粉更易与种皮分离,并磨制成粉,还需进行润麦等小麦的水分调节工序;为了得到各种筋性、

粮油质量检验试题

(粮油质量检验员)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 23分) 1、从误差的来源分类,可将其分为、和粗大误差。 2、水分在粮食籽粒中有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一是,二是。粮食水分的增减主要是的变化。 3、碳水化合物的存在形式一般根据其结构分为、和多糖,多糖是粮食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 4、根据法律的约束分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可分为和。 5、国家标准代号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粮食行业标准代号以表示。 6、小麦的胚乳有和两种结构。 7、玉米以为定等指标,分为个等级,并增加了等外级,为中等。 8、小麦的标准水分为≤ %;玉米的标准水分为≤ %;粳稻谷的标准水分为≤ %。 9、粮油籽粒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脂类、生理活性物质

和其它化学成分。 10、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是,除必须按有关规定有防护措施外,现场至少应有人。 11、需要对试剂进行气味鉴别时,应打开瓶塞,将试剂瓶远离鼻子,手放在瓶口处微微煽动,即止。 12、2004年5月26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这是一部规范粮食流通行为的重要行政法规。 13、按照收获年度计算,长江以北地区的粮食正常储存年限是:稻谷年,小麦年、玉米年。 14、按照扦样、分样和检验过程的不同,可将样品分为、 和三类。 15、一个检验单位的代表数量;高大平房仓以吨为一个扦样单位,若干个扦样单位的样品混合后作为一检验单位(原始样品),每个检验单位的代表数量不大于吨,每增加吨增加一个检验单位。 16、分样的方法有和;分样的要求是:。 17、杂质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和三类。 18、小麦粉加工精度是以小麦粉的和来表示的。 19、粮食水分在16%(含)以上,油料水分在13%以上,均认为是高水分粮油样品,水分测定一般采用。 20、粮食、油料水分测量标准方法有:、定温定时烘干法、隧道式烘箱法和。 二、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12分)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粮油质量检验员。 1.2职业定义 从事粮油购销、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质量(含卫生)检验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部分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粉尘较大。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和表达能力;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正常;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基本文化程度 1.7培训要求初中毕业。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00 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2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00标准学时;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60标准学时;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粮油质量检验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检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和工具等的实践场所。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满2年。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3年,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之稻谷和大米检验详解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稻谷和大米检验一、稻谷概述:1、稻谷的分类和特性1)按稻谷生长期长短不同分(早稻(90-120d) 中稻(120-150d) 晚稻(150-170d) 一般早稻品质较差、米质疏松、耐压性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晚稻米质坚实,耐压性强,加工时碎米少,出米率高。 (2)按粒形粒质分 1)粳稻:①谷籽粒短形,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②米粒强度大,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高。 ③蒸煮成米饭后胀性较小,粘性较大。 谷籽粒细长,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2)籼稻:①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②米粒强度小,耐压性能差,蒸煮成米饭后胀性较大,粘性较小。③)糯稻:按其粒形、粒质分为籼糯稻谷和粳糯稻谷。米粒呈现乳白色,3 不透明或半透明,粘性大。一般情况下,晚稻加工工艺品质优于早稻,粳稻优于籼稻。、稻谷的形态结构2 稻谷籽粒包括颖(外壳)和颖果(糙米)两部分。(1)颖(稻壳):稻谷经砻谷机脱壳后,颖便脱落,脱下的颖壳通称稻壳,俗称大糠或砻糠。 (2)颖果:稻谷去壳后的果实称为颖果(糙米),它是由皮层,胚乳和胚三部分 组成。 颖果的主要部分是胚乳,其质量约占整个谷粒的80%左右。随稻谷品种和等级不同而变。. 3、稻谷加工流程:总括起来可分为清理、砻谷和碾米 3个主要工序。)清理:稻谷中混有砂石、泥土、煤屑、铁钉、稻秆和杂草种子等多种质加工过程中清除不净不仅影响安全生降低稻米质而且有人体健康 清除方法有 筛选—筛除与谷粒大小不同的杂质 精选—利用稻谷和杂质在长度上的不同进行分

风选—筛除质轻的杂质(如谷壳、稻秆、不实粒 磁选—筛除稻谷中混杂的磁性金 比重分选—将砂石与稻谷分离 )砻谷:剥除稻谷的外壳使之成为糙米的过程 砻谷用的机械称砻谷机 胶辊砻谷 砂盘砻谷 胶辊砻谷机的主要构件对并列的橡胶辊两辊相向转动而圆周度不同谷粒通过二 者之间的轧距时因受撕搓作用而脱壳砂盘砻谷具有上下两片圆形金刚砂盘上砂 盘固定下砂盘转动谷粒在两个砂间隙中受作用力而脱壳 碾 3)碾米:稻谷经脱壳和谷糙分离而成的净糙米,表面的皮层含纤维较多,影响食用品质。碾米即将糙米的皮层碾除,从而成为大米的过程。 机械碾米靠碾米机的摩擦和碾削等作用碾除皮层。 ①擦离型碾米机(如铁辊碾米机)碾白室内压力较大,主要利用米粒与碾米机构件之间以及米粒与米粒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摩擦作用而碾除皮层,由于米粒在碾白室内受到较大的压力,碾米过程中容易产生碎米。 ②碾削型碾米机(如砂辊碾米机)的碾白室内压力小,碾辊有较高的圆周速度,利用砂辊表面金刚砂无数密集锐利的砂刃,产生碾削作用而碾除皮层。但碾削碾白会使米粒表面留下砂粒去皮洼痕。因此碾制的成品表面光洁度和色泽较差。.③混合碾白:是一种以碾削去皮为主,擦离去皮为辅的混合碾白方法。它综合了以上两种碾白方式的优点。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碾米机大都属于这种碾白方式。为降低米粒在碾制时所受的压力,减少碎米和从糙米到高精度的大米一般需经2~4道碾米机加工,逐渐碾除皮层。 碾出的白米需经成品整理,包括用筛选机、精选机将整粒米和碎米分离,合规格的成品经擦米机除去粘附在米粒表面的糠屑,有时还要经凉米机借吸风作用使之降温,才成为成品大米。 中国大米按国家精度标准分为特制米、标准一等米、标准二等米、标准三等米。一般粳稻加工成特制米时出米率为65%左右,加工成标准一等大米的出米率为69%左右。 二、稻谷及成品大米常规检验项目 (一)检验标准 1、稻谷检验引用标准:GB1350-2009《稻谷国家标准》 2、成品大米检验引用标准:GB1354-2009《大米国家标准》 (二)常规检验项目 1、互混检验 互混:指在某主体粮食中混杂有同种异类或异种粮食的现象。 参照GB 5493-2008《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与稻谷相关的检验项目主要有: (1)外形特征检验(籼、粳、糯互混) 方法: ①取样:取净稻谷10g,经脱壳后不加挑选取出200粒(小碎除外); ②按标准拣出混有异类粒:按质量标准分类的规定,拣出混有异类的粒数(m);

粮油检验员技能考试试题(附答案)

粮油检验员技能竞赛试题(带答案) 单项选择(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括号中。每题1.5分,满分30分) 我国现行稻谷质量标准规定,一等粳稻谷的整精米率应≥(B)。60%B、61%C、55%D、没有要求 红色小麦中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应≥((D)。A、60%B、70%C、80%D、90% 3、称取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试剂时,常用的称量方法是(A)。 A、减量称量法B、直接称量法C、间接称量法D、指定质量称样法 4、检验用水,未注明其他要求时,系指(C)。 A、蒸馏水B、去离子水C、蒸馏水或去离子水D、二 级水 5、我国玉米标准规定,三等玉米容重为≥(B)。A、680克/升B、650克/升 6、检验玉米容重所用的筛层为(A)。A、12.0mm、 3.0mm B、3.0mm 1.0mm 7、《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立法宗旨是: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C),维护粮食经营者、消 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农业生产B、种植结构调整C、粮食生产D、农业产业化 8、用定温定时法测定时玉米水分时,用内径4.5mm烘盒称取样品的量为(A)克。A、2B、3 9、测定粮食容重的双试验允许差为(B)克/升。A、2B、3 10、我国稻谷质量标准中规定各类稻谷的互混率为不超过(B)。A、2.0%B、5.0% C、10% D、20% 11、小麦按硬度指数可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硬度指数在(B)以上的为硬质小麦。A、50 B、60 C、90 12、收购玉米过程中,生霉粒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1个百分点,加扣量1.0%,高不足1个百分点的,不加扣量;低于标准规定的,不增量。生霉粒超过(B)的,不得收购。A、8.0%B、5.0%C、2.5%、D、2.0% 13、测定脂肪酸值提取和滴定过程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B)。A、15℃~20℃B、15℃~25℃ C、18℃~23℃ 14、当修约间隔位0.01时,对26.134546修约后的值为(A)。A、26.13B、26.14C、26.135 D、26.1 15、小麦国家标准规定,三、四等小麦不完善粒限度为≤(B)。A、6.0%B、8.0%C、10.0% 16、标准溶液的浓度等于或低于0.02mol/L,应在临用前将浓度高的标准储备液煮沸并用冷却的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D)标准储备液。 A、在2个月内不需要重新标定B、都不需要重新标定C、每次使 用时要重新标定D、必要时重新标定 17、企业标准自主制定,但企业标准一般要(B)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必须符合强制性标 准的条款要求。A、等同B、严于C、宽于D、低于 18、玉米破损粒是籽粒破损达本颗粒体积(A)及以上的颗粒。A、1/5B、1/3C、1/4 19、GB1353-2009规定,三等玉米的容重≥(B)克/升。A、685B、650C、620 20、稻谷整精米率双试验允许差为≤(A)。A、1.5%B、1.0% 二、多项选择(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2分,满分20分。)

粮油品质检验参考答案`

粮油品质检验参考答案 判卷标准:一、一般文字语法错误而不影响其技术内容表述的,一般不予以扣分。 二、在仪器名称、操作动作称谓与描述上未使用标准名称和专业术语描述的,一处扣分 一般在本小题得分的1/10以内,重复出现不扣分。 三、在操作技能描述上,动作次序不规范但不影响操作技术实质的不扣分。 四、表述次序与技术规范次序不一致,又影响测定结果的按操作错误扣分。 五、表述内容多于试题要求,一般不扣分;但与前面表述有冲突的视情况扣减。 一、基础简述(10分其中每小题2分) 1.粮油检验岗位技术分类。 粮油检验的岗位技术的分类有:粮油感官检验技术、粮油物理检验技术、粮油化学检验技术、粮油种子检验技术、粮油检疫等总称为品质检验技术。 2.粮油技术国家标准构成。 粮油技术国家标准从技术内容上分成品质标准和方法标准;从持行性质上分成强质标准和推荐标准。 3.粮油样品及其样品形式。 粮油样品是指代表一批粮食全部组成及品质的一小部分粮食或油品,具体由原始样品、平均样品、保留样品、试验样品构成;其试样又分成定量试样和不定量试样 4.分样的方法与过程特征。 分样的方法有:试分法、分扬器法、油脂的震摇法等;其过程特征是数量减少又不使其失去代表性。 5.GB5490—1985中对化学检验用水、试剂、仪器、结果、安全的技术要求。 用水均为蒸溜水;除基本物质和特别注明纯度要求的之外,均为化学纯试剂;仪器是指定型产品或符合误差要求的未定型产品;有有毒、有害气体产生时,应有通风设备或洗滤装置。 二、技能判断(正确划√,错误划×;本题10分其中每小题判断正确得1分, 不判不得分,判断错误扣减1分,扣减至本题0分止) 1.扦样器插入麻袋时,槽口应向下同时向左旋转180°。( ×) 2.在稻谷检验中如有糙米呈绿色,按标准应是活青米。( ×) 3.在油脂酸价滴定操作中,捏挤胶头的手应是右手。( √) 4.测定小麦容重时,称重前要拣出试样中的全部杂质。( ×) 5.鉴定小麦粒质的软硬时,刀片应纵向将小麦颗粒切开。( ×) 6.JSG筛层使用时排列的次序是:下面是绝对筛层,上面是辅助筛层。( √) 7.油脂加热到280°颜色变深,但不变黑,这也是合格的品质特征。( √ 8.国家标准中的花生果,是指去壳后的花生,也叫花生仁。( ×) 9.测灰分时,碳化好的试样一般说应完全变黑而且无烟。( √) 10.粮食灰分测定,干锅进入高温电炉时,要在炉门口稍停一会。( √) 三、门检岗位技能描述(10分其中每小题2.5分) 1.原始样品扦取的技术规范及技术操作过程概括。 按装具、储粮形态、品种选择扦样用具;按总包数确定扦样包数;按垛高、粮层厚度、粮仓直径确定扦样部位;按检验性质确定扦取的原始样品的数量;按具体的操作规范进行扦取。 2.原粮杂质检验所用仪器及操作过程。 分样板、分样器、谷物透视器、1/10天平、JSG电动筛选器、分析盘、拣杂盘、捏子等。 过程是:对样品进行充分的分样,分样后按品种称取大型样品,在大型样品中拣出大型杂质及绝对筛下物,计算出大样杂质百分率,再从中分取小样,拣出其全部杂质,得出小样杂质百分率,代入标准公式得出杂质总量。 3.袋具不一致时,怎样扦取样品。 一般说受检的粮食,袋具应一致,不一致时视装具的量不同按比例扦取样品。 4.特大粒粮食怎样扦取样品。 包装粮采用倒包法扦取样品,散集粮采用扒堆法。 四、原粮检验岗位技能描述(10分其中每小题2.5分) 1.在稻谷粗糙率检验中,从W1中首先要拣出什么,怎么处理。 要拣出有霉变、发芽特征的稻谷颗粒单独剥壳,如确认发芽或霉变,归入W2按不完善糙米归属。 2.原粮杂质检验手动筛理时,手动法的操作过程。 将JSG选筛依次摞放,试样置于上部的筛层上,盖好筛盖,套好筛底,在光滑无缝的平面上,按正、逆时钟方向各筛理1 min,速度为110—120(次)/min,范围大于选筛直径8—10cm,绝对筛下物与筛上物中的杂质合并称重。 3.纯粮率检验中的不完善粒检验方法。 将检验完小样杂质的试样置入分析盘上,按质量标准的规定拣出不完善粒,按规程称重,代入公式计算;不完善粒(%)=(100—M)×W1/W 检验结果取小数后第一位。 4.粮食的不完善粒都有哪些?指出其品质特征。 粮食的不完善粒有:未熟粒、霉变粒、发芽粒、虫蚀粒、烤焦粒、冻伤粒、涨大粒、病灾粒等。 其特征是:①不完善处伤及胚或胚乳②有食用价值③本品种 —第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

粮油品质检验大纲

粮油品质检验教学大纲 (142 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粮油品质检验是粮油工程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是检验与评定粮食品质现象的一门专业技 术。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粮食、油料油脂检验的基本原理、检验的操作方法及相应的技术标准, 使学生掌握粮油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粮油感官检验、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的检测方法、操 作技能,培养学生粮油检验技术的职业能力。课程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专业技能与解决技术问题的 实际能力,其重点是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品质检验课是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学习以后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该课程的理论及实验基础 主要基于分析化学课、储粮生理课、仪器分析课等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并为其他 专业课提供技术支撑。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分配 五年制 (一)粮油检验基础知识 8 学时 1、了解粮油检验技术的性质、任务、意义、发展概况。 2、掌握粮油检验技术分类、一般原理。 3、熟练掌握粮油样品类别、扦取方法、分取方法。 4、掌握粮油感官检验技术的操作方法。 (二) 原粮物理检验技术 14 学时 1、掌握原粮纯粮率、出糙率、纯仁率、纯质率、容重检验的基本原理,定等方法。 2、熟练掌握杂质、不完善粒、硬质粒、互混检验的检验程序,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方法。 3、熟练掌握定等基础检验的操作程序、操作方法。 4、掌握玉米、大豆、小麦、稻谷相关的GB-86、GB-99中的质量体系。 (三) 成品粮物理检验技术 20 学时 1、掌握大米、小麦粉定等基础项目的构成与概念。 2、熟练掌握粉色、麸星、米类加工精度的试样与标准品的直比法、湿法、干法、烫法、 蒸制法。 3、熟练掌握粗细度检验的电动筛选法、磁性金属物测定的标准法,含砂量测定的球形测 定器法的操作技能。 4、熟练掌握大米杂质的GB 分类,大米碎米的类别判识,整精米的检验方法。 (四) 化学检验技术 18 学时 1、熟练掌握粮油水分测定中的 105 摄氏度恒定法的原理、操作技能。 2、熟练掌握 130 摄氏度高温定时法的测定原理、操作技能。 3、熟练掌握 550 摄氏度粮食灰分测定原理、操作技能。 4、熟练掌握 850 摄氏度粮食灰分测定原理、操作技能。 5、掌握粮食脂肪酸值测定原理、操作技能。 6、掌握粮食蛋白质值测定原理、操作技能,小麦粉面筋检验方法。 7、学会粮食粘度测定原理、方法。 8、学会粮食中还原糖、非还原糖测定原理、方法。 10、掌握粗脂肪测定原理、测定方法。 (五) 油脂检验技术 10 学时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之稻谷和大米检验详解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 ——稻谷和大米检验 一、稻谷概述: 1、稻谷的分类和特性 (1)按稻谷生长期长短不同分 早稻(90-120d) 中稻(120-150d) 晚稻(150-170d) 一般早稻品质较差、米质疏松、耐压性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晚稻 米质坚实,耐压性强,加工时碎米少,出米率高。 (2)按粒形粒质分 1)粳稻:①谷籽粒短形,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②米粒强度大,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 高。 ③蒸煮成米饭后胀性较小,粘性较大。 2)籼稻:①谷籽粒细长,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 ②米粒强度小,耐压性能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 ③蒸煮成米饭后胀性较大,粘性较小。 3)糯稻:按其粒形、粒质分为籼糯稻谷和粳糯稻谷。米粒呈现乳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粘性大。 一般情况下,晚稻加工工艺品质优于早稻,粳稻优于籼稻。 2、稻谷的形态结构 稻谷籽粒包括颖(外壳)和颖果(糙米)两部分。 (1)颖(稻壳):稻谷经砻谷机脱壳后,颖便脱落,脱下的颖壳通称稻壳,俗称大糠或砻糠。 (2)颖果:稻谷去壳后的果实称为颖果(糙米),它是由皮层,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 颖果的主要部分是胚乳,其质量约占整个谷粒的80%左右。随稻谷品 种和等级不同而变。

3、稻谷加工流程:总括起来可分为清理、砻谷和碾米 3个主要工序。 影响食用品质。碾米即将糙米的皮层碾除,从而成为大米的过程。

③ 混合碾白:是一种以碾削去皮为主,擦离去皮为辅的混合碾白方法。它综合了以上两种碾白方式的优点。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碾米机大都属于这种碾白方式。 为降低米粒在碾制时所受的压力,减少碎米和从糙米到高精度的大米一般需经2~4道碾米机加工,逐渐碾除皮层。 碾出的白米需经成品整理,包括用筛选机、精选机将整粒米和碎米分离,合规格的成品经擦米机除去粘附在米粒表面的糠屑,有时还要经凉米机借吸风作用使之降温,才成为成品大米。 中国大米按国家精度标准分为特制米、标准一等米、标准二等米、标准三等米。一般粳稻加工成特制米时出米率为65%左右,加工成标准一等大米的出米率为69%左右。 二、稻谷及成品大米常规检验项目 (一)检验标准 1、稻谷检验引用标准:GB1350-2009《稻谷国家标准》 2、成品大米检验引用标准:GB1354-2009《大米国家标准》 (二)常规检验项目 1、互混检验 互混:指在某主体粮食中混杂有同种异类或异种粮食的现象。 参照GB 5493-2008《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与稻谷相关的检验项目主要有: (1)外形特征检验(籼、粳、糯互混) 方法: ①取样:取净稻谷10g ,经脱壳后不加挑选取出200粒(小碎除外); ②按标准拣出混有异类粒:按质量标准分类的规定,拣出混有异类的粒数(m ); ③计算互混百分率。 互混百分率(%)=100200 m % 式中: m ——异类粒数;200——试样粒数。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1%,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

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

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 (国家粮食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央储备粮管理,规范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扦样检验活动,推进质量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展中央储备粮(包括中央储备油和国家临时存储油,下同)质量检查扦样检验工作,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工作由国家粮食局组织,必要时由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组织。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配合做好质量检查工作。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以下简称承储企业)应为检查扦样提供便利条件。 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按在地监管原则,将中央储备粮及其他中央事权粮食的卫生安全状况列为日常监管内容。 第四条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的扦样检验工作,包括制定扦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式,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承担扦样检验任务等。 第五条承担中央储备粮扦样和检验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承检机构),应

取得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资质。扦样、检验人员,应当熟悉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业务知识,具有粮食质量检查扦样、检验实际工作经验。 第六条扦样、检验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并符合委托任务书的要求。 第二章扦样与送样 第七条检验机构接到委托任务书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准备扦样器(含深层)、分样器、记录夹、样品袋(瓶)、封条(标签)等工具和用具,复制《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扦样登记表》(见附件2-1A、2-1B,以下简称《扦样登记表》),做好扦样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二)收集和整理本省(区、市)和中储粮分支机构粮食质量管理和粮食安全储存水分规定等文件,并报送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备案。 (三)制定样品集并和转送工作方案,明确专人和车辆,确保样品按时送达。 (四)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赴承储企业扦样,到每个库点的扦样人员不得少于2人。扦样人员到达承储企业后,应出示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出具的委托任务书原件或复印件,按要求实施扦样、分样和封样,做好样品记录。 (五)指定专人负责核对、录入检查样品的原始信息。 第八条承储企业应如实提供粮食库存数量、品种、货位分布、产地或来源、收获及入库年度、检验记录、粮温变化、虫害及施药情况、储粮技术措施等资料,供扦样人员查阅和记录,并派人协助扦样。 第九条散装粮食扦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