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生活的动物》课堂实验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中生活的动物》课堂实验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

1.设计思路:

本节以《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等理念为指导思想,主要以学生常见的鲫鱼为例“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通过学生科学探究和观察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达到“做中学,学中知”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以构建理论为依据,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必要的分层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构建水中动物主要特征的知识网络。

2.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课件、视频,以及声音、图片、挂图等教具,并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总结、展示等活动。由此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基本方法。

二、实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水中生活的动物》,从知识结构来看,它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一个关键点,同时也是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在应用上有其不同寻常的生活价值。从生活实际和科学知识相结合教学理念来看。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对水中生活的动物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明确了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水中生活动物的特征,以及常见的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实验性上,在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生活现有的知识水平,从视频播放开始,有关海洋、淡水中水生动物及鱼类的相关教学材料,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然后,观察鲫鱼在水中的生活情况,特别是鲫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以及放大的鳃丝结构,通过观察提纲,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经过探究,得出结论。把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作为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通过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和相互交流探索,小组归纳分析来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利用学生观察、探讨、总结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发现自己对知识的认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并给他们以展示的机会。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生性活泼,教师要以情激趣,把握教学重点,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生物学习,对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使他们提高实验技能,完善合作意识。同时让他们自己通过动手和动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自己做出的假设,教师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意识的拓展和延伸,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收获和进步。

3、教学条件分析:

地处农村学校,学生对水中的动物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教师课前制作一些CAI课件,展示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类,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等。在生物实验室准备好鱼鳃结构挂图,一定数量的透明鱼缸(也可用玻璃水槽代替)胶带,纱布,细线,滴瓶(内装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放大镜等。考虑到统一和安全,教师到集市购买大小

适中的活鲫鱼若干条,学生利用网络和课外书籍收集有关水生动物的资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实施个性化的探究实验方案。

2.教学难点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四、实验目标:

1.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名称。

(2)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2. 能力目标

(1)通过对鱼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关注我国的水生动物资源状况,养成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五、实验准备:

《水中的动物》多媒体课件,放大镜6—8个,活鲫鱼若干条,透明鱼缸或水槽6--8个,各种固定鱼鳍的材料(各种形状纸板、橡皮筋、曲别针、纱布、细线等)。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为了让学生更明确水中生活的动物,让学生观察视频、图片及相关材料,认识到水中的生物多种多样,千姿百态。鱼类是大家最常见的一种,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条件,由老师提供相关的实验材料和问题引导,然后进行小组实验和问题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还使学生进行了有目的的究活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现了在动中学的特性,在课堂训练中加大了对探究实验的观察、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探究实验时的准确性。但在有些环节中学生的参与意识还不够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和采取不同的激励等方式来培养。还有些内容不能让学生自主理解,在以后还要不断的完善。

附活动单

第10章第1节水中的动物

【活动目标】

1.举例说出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名称。

2.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3.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活动。

【活动过程】

课堂导入

生物名称是否为

水生生物名称是否为

水生

金鱼蚯蚓

河蚌扇贝

梭子蟹海葵

海龟海豚

海鸥海马

青蛙水蛭

鸭子蝗虫

活动一:认识多姿多彩的水中世界

1. 观看多媒体录像,说出水中动物的种类。

2. 收集资料,汇报介绍你熟悉的一种水生动物。

活动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1. 观察认识鲫鱼外形,分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外部形态和结构特征。提示

观察1:认识鲫鱼的各部分名称。

观察2:鲫鱼的体色有什么特征?

观察3: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

观察4:用手摸摸鲫鱼的体表,细心体会一下,感觉如何?

2. 制定探究计划:

3. 方案一: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鱼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