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电一体化 》专业教学计划(高职专科).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和岗位定位: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能够深刻领会并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人文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面向机电行业,从事机电等工作岗位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知识,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一)知识结构1、基础知识政治理论与思想道德知识:懂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知识;理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英语知识: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用英语进行一般会话与交际、有一定的阅读翻译能力。

计算机知识:熟悉计算机操作、汉字录入、Windows 系统等。

应用文写作知识和普通话知识:具有普通信函、文件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普通话等。

2、专业知识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制图与CAD、电工与电子技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一般专用设备设计应具备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CAD/CAM、数控机床编程和操作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各种普通机床管理与维护以及电控线路设计应具备的电工与电子技术、机床电器控制等技术。

(二)能力结构1、通用能力(1)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能熟练地在因特网上检索、浏览信息、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

(2)外语应用能力: 可借助字典阅读英文专业资料及说明书,具有初步的口头交际能力;(3)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针对不同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能有效运用信息撰写比较规范的常用应用文。

如调查报告、工作计划、研究论文及工作总结等,且书写工整;(4)自我管理能力:确定符合实际的个人发展方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安排并有效利用时间完成阶段工作任务和学习计划;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来适应新的或变化着的环境;(5)创新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实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或毕业综合实践)中善于动脑,乐于探索,有一定的创新见解。

机电一体化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高级机电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开发利用、市场营销以及生产第一线的机电产品的规划购置、评估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更新改造等多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二、培养要求: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具有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以机械和控制工程为基础,以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主要辅助手段的机电技术,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机械、轻工、交通、化工、冶金、农业等领域的生产及加工过程自动化设备与系统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及检修。

三、内容简介
《机电一体化技术》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编写,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典型机加工设备、升降电梯、机械手、自动化生产线的机械结构和电气控制原理。

本专业体现了知识的够用性、实用性。

全书共分7章,包括CA6140卧式车床机电传动与控制、M1432A万能外圆磨床机电传动与控制、X6132A卧式升降台铣床机电传动与控制、
Z3040摇臂钻床机电传动与控制、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手机电传动与控制、自动生产线机电传动与控制。

四、教学进程表(总课时:2080节)
五、课程考核办法
考核:理论考试占20%;实践考试占80%六、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学生学习强调以自学为主、动手为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三年高职专业适用)1. 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 应、往届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中专、技校毕业生。

学制: 三年。

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掌握常用机械绘图软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机床的维护、常用机床制造工艺和操作技能, 典型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能独立操作一项或多项技能的, 实践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3.培养规格3.1.素质结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和锐意进取、敢于承受风险与挫折的心理素质。

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 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有健康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操, 对美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

3.2.知识结构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制图与CAD.电工与电子技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掌握一般专用设备设计应具备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CAD/CAM 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掌握金属工艺学、金工操作等基本知识与技术, 并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车工、钳工、铣工、电焊等中级或高级证书。

掌握各种普通机床管理与维护以及电控线路设计应具备的电工与电子技术、机床电器控制等技术, 并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中级电工证或高级证书。

掌握编制数控机床加高技能型序和操作数控机床的基本技能。

并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数控操作工证。

熟悉工厂、车间生产管理特点, 掌握企业管理、产品营销的基本知识。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教学计划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教学计划一、学制三年(高职)。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机械为基础,与电气、电子、液压、计算机等技术相结合,适合民航业发展和国家大型民航飞机制造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突出的面向航空机务部门一线工作岗位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三、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1)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计算机常用的操作系统及语言,熟练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力学、制图、机械设计、电工、电子等技术基础理论;(4)熟悉机电设备中的机、电、PLC、液(气)等各种自动控制装置的设计、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基础知识;(5)掌握以飞行原理、飞行结构与系统、航空电气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知识;(6)掌握机电设备维修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7)在专业范围内熟悉阅读技术资料的英语知识。

2.能力结构(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有一定的文字表达和文献综述能力。

(2)具有阅读、测绘和绘制机械零件图纸、设备装配图纸,具有运用计算机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能力,能正确标注尺寸、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

(3)具有机、电、液(气)控制系统的初步应用能力。

(4)具有机电设备微机控制系统(如单片机、PLC等)的初步方案设计能力。

(5)具有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动手能力。

(6)具有一定的本专业英语科技文献阅读能力。

(7)通过按照CCAR-147规定的“民航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要求的技能培训,争取获得中国CAAC维修基础执照,或其他技能证书。

四、主干课程(10门)1.公共基础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英语,高等数学;2.专业基础课: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3.专业课:空气动力学基础及飞行原理,飞机结构与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

五、主要课程内容简介1.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通过对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投影法基本原理、零件常用表达方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计算机绘图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在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为此,制定一套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对于培养高质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至关重要。

一、专业教学目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包括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2.熟悉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与维护等工作流程;3.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机电设备的维护与检修等任务;4.培养应用创新能力,能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二、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等;2.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电机与变频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系统、PLC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等;3.实践课程:机械制图实习、电工电子技术实习、机电一体化实训、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教学:采用板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例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图、电气基础、自动控制等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机电一体化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制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4.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题进行独立设计与实施,并撰写相应的毕业论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实习与实践环节安排1.实习:要求学生在暑假期间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实际应用能力;2.实训:设置机械制图实习、电工电子技术实习、机电一体化实训等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机电一体化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制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专科)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专业(专科)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专业(专科)教学计划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及设备控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进行机械产品的初步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互换性原理与测量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电子电工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C语言、自动控制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可编运输控制、数控技术。

3、金工实习、制图测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4、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教学环节及教学进程见后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有关表格
表1 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表2 总周数分配表
表3 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度表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制: 三年学习形式:业余学习
层次:专科
说明:1、重庆市水平测试课程注明“*”符号。

2、考查课程注明“△”符号。

3、可与自考本科衔接的课程注明“★”符号。

中职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中职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中职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一、教学主题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领域之一,其教学主题应以培养学生掌握机械、电气、自动控制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

二、活动安排1. 理论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课程包括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旨在为学生建立起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知识体系。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室设备应配备齐全,并经常进行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

实验课程安排需要与理论课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

3. 项目实训项目实训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项目实训内容,如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装配调试、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编程调试等。

项目实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并学习先进企业的生产线,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课程设计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熟悉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材使用机电一体化教学计划中的教材应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需求相匹配。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和使用教材:1. 教材选用可以选择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紧密相关的教材,如《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等经典教材,也可以选择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的教材,如《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施》等。

2. 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内容的展示和讲解。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呈现机械、电气、自动控制等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3. 自主学习材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材料,如学习指南、在线学习平台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材料,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doc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doc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专业代码:580201一、学制与招生对象1.学制:全日制三年专科2.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二、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必备够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专业技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职业岗位(群)定位于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操作和技术改进、运行、销售、管理等岗位。

2.基本要求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能够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2.能够熟练操作普通机床,达到中级技工水平;能较熟练地进行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3.熟悉机械制造与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方法;4.掌握现代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数控技术、机械CAD/CAM技术、计算机语言,具备维护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能力以及机电的基本设计能力。

三、主干课程1.电工技术主要内容: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路,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网络函数和频率特性,三相交流电路,二端口网络,电路中的过渡过程,磁路和铁芯线圈电路。

2.电子技术主要内容:现代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常用电子器件,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逻辑电路,信号产生电路,频率变换电路,反馈控制电路。

3.电机与电气控制主要内容: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直流电机;变压器, 三相异步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拖动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气控制;其他种类的电机;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

4.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应用主要内容: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可编程序控制器组成与工作原理,三菱小型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指令,步进指令, 功能指令,编程器及其使用,特殊功能模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高职专科)
一、学制
(一)招收对象
普通高中、中职毕业生
(二)学制
全日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较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机电技术人才。

三、业务规格
(一)业务工作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机电行业,从事车间或技术部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工程设计、电控线路设计,机床电控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以及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工作。

(二)岗位知识结构
1、掌握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金属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和计算机操作基础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常规工艺设计、工装设计、一般专用设备设计应具备的
机械设计、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液压传动、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等专业知识;
3、掌握各种普通机床管理与维护以及电控线路设计应具备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床电器控制、电器测量等专业知识;
4、掌握编制数控机床加工程序、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工件应具备的电机与电力拖动、数控机床与编程等专业知识;
5、熟悉车间、工厂管理的知识。

(三)岗位能力结构
1、具有编制和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2、具有选用、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
3、具有安装、调试、使用普通机床设备的能力;
4、具有管理、维护机床电器设备和设计电控线路的能力
5、具有按照工艺要求编制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程序的能力以及基本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
6、具有模具的基本设计和制造能力;
7、具有分析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

(四)岗位素质结构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热情高;
2、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人生观、价值观正确;
3、心理健康,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坚强的意志,勇于开拓;
4、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善于交际;
5、具有现代意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牢固树立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

6、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7、洞察把握本专业国内现状、发展趋势及国际先进技术的能力;
8、具有强健的体魄。

(五)资格证书要求
1、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以上证书。

2、获得以下任一行业资格证书:
A.电工证
B.车、钳工证
C.数控机床操作员证
四、毕业方式
1、全部必修课成绩合格,实践教学成绩全部合格。

2、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

3、获得规定的两种及两种以上资格证书。

五、知识、能力、素质
六、主干课程知识要点
1、计算机应用基础: Windows操作、文字录入、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

2、大学英语(含听力):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通过听、说和写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正确书写应用文的能力。

3、制图及AutoCAD:掌握绘图基本技能:画法几何(点、线、面)及工程制图(零件图的测绘、装配图的绘识等)并能用绘图软件实施电脑绘图。

4、机械设计基础: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类型、运动特点、功能、设计方法及机器动力学基本知识,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知识,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选用及设计。

5、金属切削机床与液压传动:机床组成部分、结构特点、机电液传动系统及其作用,通用加工、特殊加工传动路线及特点。

6、机械制造工艺学:工艺路线的拟定、工序编排以及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机床夹具设计原理及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机械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的分析与确定。

7、数控机床与编程: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的中等难度零件加工的手工编程。

8、PRE:绘制草图,三维建模,绘制中等难度的零件图。

9、机床电气控制: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电器元件的结构及使用场合,电气控制设计的基本原则、内容及设计程序。

10、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以MCS-51为例阐述单片机硬件结构,包括指令系统、程序设计与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的原理,系统扩展
技术,应用系统的设计。

七、课程设置、教学进程与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进程表(见表一)
(二)技能教学进程表(见表二)
(三)教学时间分配表(见表三)
(四)教学学时比例表(见表四)
表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理论教学进程表
表二:技能教学进程表
表三:教学时间分配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