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的组成和特性

合集下载

茶多酚的主要成分

茶多酚的主要成分

茶多酚的主要成分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关键活性成分,主要成分包括:
1. 儿茶素(Catechins):儿茶素是茶多酚中最重要也最丰富的成分。

它们属于黄酮类物质,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活性。

茶叶中的主要儿茶素包括咖啡儿茶素(Caffeine)、表儿茶素(Epicatechin)、表儿茶素3-咖啡酸酯(Epicatechin-3-gallate,简称ECG)、表儿茶素3'-咖啡酸酯(Epicatechin-3'-gallate,简称ECGC)等。

2. 儿茶素类似物(Catechin-like compounds):除了儿茶素本身,茶叶中还含有与儿茶素化学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表儿茶素醇(Epicatechin gallate)、表儿茶素异构体(Epicatechin isomers)等。

它们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3. 咖啡碱(Caffeine):咖啡碱是茶叶中的另一重要成分,属于生物碱类物质。

它具有兴奋神经系统、提神醒脑的作用,并能增加心率和代谢率。

这些成分不仅赋予茶叶抗氧化、抗炎、抗癌等保健功效,还赋予茶叶其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茶多酚的含量和组成会因茶叶品种、种植环境、加工方法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茶多酚的成分含量

茶多酚的成分含量

茶多酚的成分含量
茶多酚主要包括儿茶素、儿茶酸和儿茶醛等化合物。

其中,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其在茶叶中的含量较高。

具体来说,儿茶素主要分为单宁儿茶素和非单宁儿茶素两类。

单宁儿茶素是指儿茶素分子中具有酸酐结构的部分,它们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具有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主要存在于红茶和黑茶中。

非单宁儿茶素是指儿茶素分子中没有酸酐结构的部分,主要存在于绿茶和白茶中。

茶多酚的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茶叶品种、品质、产地、采摘季节等。

一般来说,绿茶和白茶的茶多酚含量较高,而红茶和黑茶的茶多酚含量较低。

具体茶多酚的成分含量因茶叶的不同种类而有差异,以下为一些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范围:
1.绿茶:儿茶素含量在30%-42%左右。

2.白茶:儿茶素含量在10%-20%左右。

3.红茶:儿茶素含量在5%-10%左右。

4.乌龙茶:儿茶素含量在10%-20%左右。

5.黑茶:儿茶素含量在3%-10%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茶叶的品质和加工方法也会对茶多酚的含量产生影响,不同的处理方法可能会造成茶多酚的损失或转化。

因此,具体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会因茶叶品质和加工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主要为黄烷醇(儿茶素)类,儿茶素占60~80%。

类物质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茶多酚,又名抗氧灵、维多酚、防哈灵,是茶叶中所含的一类多羟基类化合物,简称TP,主要化学成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聚合酚类等化合物的复合体。

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

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4种物质[1]?。

3成分是一种稠环芳香烃,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多酚类总量的60%-80%;儿茶素类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

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

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

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

4性状茶多酚为淡黄至茶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粉状固体或结晶,具涩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

耐热性及耐酸性好,在pH2~7范围内均十分稳定。

略有吸潮性,水溶液pH3~4。

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褐变。

遇铁离子生成绿黑色化合物[1]?。

5性能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尤其酯型儿茶素EGCG,其还原性甚至可达L-异坏血酸的100倍。

4种主要儿茶素化合物当中,抗氧化能力为EGCG>EGC>ECG>EC>BHA,且抗氧化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茶多酚除具有抗氧化作用外,还具有抑菌作用,如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茶多酚

茶多酚

浓缩、回收
乙酸乙酯层
LOGO
离子沉淀法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肥研究所这方面获得了国家专利。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肥研究所这方面获得了国家专利。他们不仅系统研究了 Al3+、Zn2+、Fe3+、Mg2+、Ba2+、Ca2+等 Al3+、Zn2+、Fe3+、Mg2+、Ba2+、Ca2+等6 种可溶金属离子提取 茶多酚的条件,而且确定了优惠工艺与参数。其提取率和沉淀最低PH值如下 值如下: 茶多酚的条件,而且确定了优惠工艺与参数。其提取率和沉淀最低PH值如下: 沉淀剂 最低PH值 提取率/% Al3+ 5.2 10.6 Zn2+ 5.7 11.2 Fe3+ 6.7 8.6 Mg2+ 7.2 8.1 Ba2+ 7.5 7.6 Ca2+ 8.6 7.1
LOGO
酚应

绿色天然提取物茶多酚,在绿色的二十一世纪极具发展潜 绿色天然提取物茶多酚, 据有关专业人士介绍,目前, 力。据有关专业人士介绍,目前,茶多酚在全球年消耗量 1800吨 其中,美国约700吨 西欧500吨 约1800吨,其中,美国约700吨,西欧500吨,日本 500吨 其他国家和地区约400吨 500吨,其他国家和地区约400吨。近年来除欧美国家需 求逐年增加外,东南亚、南亚等消费量也有较快增长。 求逐年增加外,东南亚、南亚等消费量也有较快增长。因 当前茶多酚的市场前景广阔,有关专家预计, 此,当前茶多酚的市场前景广阔,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 国内外茶多酚需求量将迅速从目前的1800吨攀升至 年,国内外茶多酚需求量将迅速从目前的1800吨攀升至 2100吨以上 其市场规模可达十几亿元。 2100吨以上,其市场规模可达十几亿元。自从新世纪对 吨以上, 茶多酚类开展系统研究以来, 茶多酚类开展系统研究以来,茶多酚的许多功能被陆续发 大量的研究表明, 现。大量的研究表明,茶多酚不仅是一种天然的无毒的抗 氧化剂,而且也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药物, 氧化剂,而且也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 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茶多酚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茶叶、咖啡、葡萄酒等饮品中。

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和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等。

茶多酚还具有丰富的多酚结构单元,包括儿茶素、儿茶酸、黄酮类等多种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个羟基和酚羟基,使得茶多酚成为优秀的抗氧化剂。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是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之一。

在还原反应中,茶多酚的氧化态会被还原为较低的氧化态,同时氧化剂被还原为较高的氧化态。

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到电子转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机理较为复杂。

一般情况下,茶多酚的还原反应可以分为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两种机制。

直接还原是指茶多酚直接参与反应,并将氧化态还原为较低的氧化态。

而间接还原是指茶多酚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应,将其他物质的氧化态还原。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条件与具体的反应物、反应体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还原反应需要适当的温度、pH值等条件。

此外,还原剂的选择也对反应的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茶多酚的还原反应可以用于抗氧化剂的研究和生产、食品加工业等。

此外,茶多酚的还原反应还可以与其他化合物进行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拓展了茶多酚的应用领域。

总之,茶多酚的还原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深入研究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机理、条件和应用,有助于深入了解茶多酚的性质和功能,为茶多酚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概述茶多酚及其还原反应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文章结构,明确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首先介绍茶多酚的定义和特性,然后详细探讨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机理、反应条件以及应用领域。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茶多酚的还原反应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探讨其意义和价值,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茶多酚的还原反应相关内容,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茶多酚-PPT文档资料

茶多酚-PPT文档资料
LOGO
茶多酚有什么用?
茶多酚还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包括皮肤病菌和口腔病菌)和抑制氧化 酶作用(如酪氨酸酶、突变链球菌的葡萄糖转移酶、乌氨酸脱羧酶、 脂氧化酶、淀粉酶等)它可防治皮肤病、皮肤过敏症、去皮肤色素和 防皱、防龋牙、齿斑、牙周炎、口臭等。同时,它可以防止太阳光线 对皮肤的伤害。 茶多酚可以在化妆品和日用品上作为抗氧剂、保质剂、防皱剂、皮肤 增白剂、防辐射剂、防晒剂及特殊化妆品添加剂等,以及用于日用化 妆品上,如浴皂、浴液、洗发剂、洗涤剂、牙膏、牙粉、漱口剂、防 口臭剂等,增加这些产品的功能。 许多研究表明茶多酚能降血压、抗凝血、降血脂肥胖、防治动脉硬化 和血栓形成等心血管病、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杀菌抗病毒;防治胃 肠道、呼吸道、流感等疾病;防治肝炎、抗衰老和增强免疫机能
LOGO
茶多酚应用及前景
茶叶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保健饮品 ,对于它的药理作用 ,早在 唐朝的《本划拾遗》、明朝的《茶谱》中均有记载。茶叶 中化学成份的研究始于1827年人们在茶叶内发现嘌呤碱 化合物。之后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 ,迄今已在茶叶鉴定 出 450种以上的有机成分和 15种以上的无机元素 ,其中 茶多酚就占茶叶重量的 15% ~30 %。。近年来 ,TP 的提取技术和应用开发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 ,已成为世界各 国的一项热门学科 ,并迅速发展。日本已开始茶多酚类抗氧 化剂的商品化生产。 我国对茶多酚的研究开始于五六十年代,而专业研究开始 于七十年代,目前我国对茶多酚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与领先 水平。国内生产的茶多酚含量大于89%,咖啡碱小于2%。
LOGO
茶多酚应用及前景
绿色天然提取物茶多酚,在绿色的二十一世纪极具发展潜 力。据有关专业人士介绍,目前,茶多酚在全球年消耗量 约1800吨,其中,美国约700吨,西欧500吨,日本 500吨,其他国家和地区约400吨。近年来除欧美国家需 求逐年增加外,东南亚、南亚等消费量也有较快增长。因 此,当前茶多酚的市场前景广阔,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 年,国内外茶多酚需求量将迅速从目前的1800吨攀升至 2100吨以上,其市场规模可达十几亿元。自从新世纪对 茶多酚类开展系统研究以来,茶多酚的许多功能被陆续发 现。大量的研究表明,茶多酚不仅是一种天然的无毒的抗 氧化剂,而且也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 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茶多酚分子式

茶多酚分子式

茶多酚分子式茶多酚,又称茶黄素,是由绿茶和黑茶内的茶叶所含有的一类含有多个酚羟基的多酚类化合物。

它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和药理学活性。

它也是茶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保健作用。

茶多酚的分子式为C22H18O11,其分子量为458.37g/mol。

它的化学结构主要由单元基分子组成,其中主要包括儿茶素单元、表儿茶素单元和儿茶烷酚单元等部分。

茶多酚的儿茶素单元是其主要的基本结构单元,它由两个不同类型的芳香环连接而成,其中一个环由苯环和一个呋喃环组成,而另一个芳香环则由苯环和苯乙烯组成。

在芳香环的位置上,儿茶素单元上还有一个或多个羟基或甲氧基官能团。

表儿茶素单元则比儿茶素单元简单,其结构中只有一个芳香环和一个呋喃环组成,形成一个六元环结构。

而儿茶烷酚单元则还包含一个三元环,其中一个苯环通过一个甲基连接到另一个苯环上,产生一个杂环结构。

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同时也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

它能够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减少细胞的氧化损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

此外,茶多酚还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血管舒张和血清脂肪代谢等生理作用,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健意义。

尽管茶多酚对人体健康很有益,但是因为其分子结构比较复杂,也容易被破坏,所以人们在饮用茶的同时需要注意如何正确存储、煮茶和使用茶叶,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茶多酚的营养成分。

总之,茶多酚分子式为C22H18O11,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和保健品,它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茶多酚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它的抗氧化功效,为人们制定更加科学的饮茶健康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持。

茶多酚

茶多酚

食品添加剂——茶多酚
一、理化性质
茶多酚是多羟基酚类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类、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类、缩酚酸类及聚合酚类等。

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约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

茶多酚的理化性质见表1。

理论上分析儿茶素应有十六种同系物及其同分异构体,但在成品茶叶中只鉴定出十种。

儿茶素单体的结构式见图1。

由于CG、ECG、GCG、和EGCG中发生了儿茶素与没食子酸的酯化作用,故称其为酯型儿茶素,而没有发生酯化作用的C、EC、GC、EGC称为非酯型儿茶素。

左旋-表儿茶素(顺式)左旋-儿茶素(反式)右旋-儿茶素(反式)
(L-EC)(L-C)(D-C)
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素(顺式)左旋-没食子儿茶素(反式)右旋-没食子儿茶素(反式)(L-EGC)(L-GC)(D-GC)
左旋-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顺式)左旋-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反式)(L-ECG)(L-CG)
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顺式)左旋-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反式)(L-EGCG)(L-GCG)
图1 儿茶素单体结构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课程作业《茶多酚的应用研究进展》姓名:***学号:A********班级:农产1101班2014年6月前言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属于类黄酮化合物,为与其他植物中的酚类物质相区别,称茶多酚。

茶多酚又名茶单宁、茶鞣质,是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30%,主要包括儿茶素类、黄烷酮类、酚酸类和花色苷,其中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是儿茶素类和黄酮类物质。

[1]茶多酚的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茶多酚能清除体内活性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因此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

目前,食品行业主要使用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如BHT、BHA等,虽然它们具有许多优点,但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

而茶多酚作为天然抗氧化剂不但具有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而且抗氧化能力也优于VE、VC等同类天然抗氧化剂,因此已成为人们研究与开发的热点。

第二,茶多酚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显示抗菌的广谱性,因此体现出优良的保鲜作用与除臭作用。

第三,茶多酚具有还原性,起到保色作用。

第四,茶多酚对重金属高子沉淀或还原,可作为生物碱中毒的解毒剂。

茶多酚优异的性能及纯天然、高效能、无毒副作用等显著特点。

使其在食品、医药、日用化学品、农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中茶多酚可用于油脂储藏,肉制品加工,水果、蔬菜、水产、糕点、乳制品等的保鲜,饮料生产和油炸食品等。

本文主要综述了茶多酚的组成、特性、作用及其在食品行业、医药行业、日用化学品行业、农业等行业的应用。

1.茶多酚的组成和特性茶多酚是从天然茶叶中分离提纯的30多种酚类化合物的复合体,占茶叶干重的30%左右。

其中,黄烷醇类物质含量最高,高达茶多酚的80%。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4类: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A)、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儿茶素(EC)。

[2]表儿茶素: R1=R2=H表没食子儿茶素: R1=H;R2=OH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R1=Galloyl;R2=H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R1=Galloyl;R2=OH图1茶多酚单体的化学结构在pH值4—8较稳定,强酸、强碱、光照、高热、过渡金属容易引起茶多酚变质。

茶多酚具有抗癌、抗衰老、清除人体自由基、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杀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一系列功效,在食品行业、医药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2.茶多酚在食品中的作用2.1抗氧化作用茶多酚能抑制油脂酸败.茶多酚结构中存在酚羟基而易被氧化,因此降低了油脂中的含氧量,延缓油脂的氧化。

同时脂溶性茶多酚具有很强的金属离子鳌合能力,能与油脂中的微量变价金属元素发生鳌合,使之丧失催化油脂自动氧化反应的活性,从源头上终止了自由基链式反应。

另外,脂溶性茶多酚具有很强的供氢能力,是自由基的捕获剂,可与油脂氧化产生的过氧化物自由基结合,消除多的自由基,中断脂肪的氧化过程。

[4]2.2保鲜作用茶多酚可以防止脂肪的氧化和“油烧”,从而保持其鲜度,它比传统的抗坏血酸钠效果更好。

茶多酚对于自然界中类群的近百种细菌均有优异的抗菌活性,显示抗菌的广谱性;[5]茶多酚对α-淀粉酶、蔗糖酶均有良好的抑制能力,可以减缓采摘后的水果及蔬菜的腐败、变味,是理想的保鲜剂;另外,用茶多酚制得的保鲜剂也可使各色糕点、乳酸饮料和畜牧水产品深加工等不变色腐败。

[6]2.3保色作用茶多酚具有强还原性,对植物的保色是非常优异独特的。

可以用于防止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红花素和维生素等色素受光氧化作用而褪色,保持其色泽鲜艳稳定性。

2.4除臭作用在肉类、粮油作物及其制品中有时会存在异味,如大豆制品的豆腥味,鱼臭成分的三甲基胺等.加入一定量的茶多酚可有效地去除这些异味.茶多酚可以杀死在齿缝中存在的乳酸菌及其他龋齿细菌,具有抑制葡萄糖聚合酶活性的作用,使葡萄糖不能在菌表聚合,这样病菌就不能在牙上着床,使龋齿形成的过程中断。

残留于齿缝中的蛋白质食物成为腐败细菌增殖的基质,茶多酚可以杀死此类细菌,茶多酚还可以除口臭,其效果好于叶绿酸铜钠(SCC).日本已利用茶多酚生产除臭口香糖、香烟过滤嘴等。

2.5解毒作用茶多酚对重金属高子沉淀或还原,可作为生物碱中毒的解毒剂。

国外已经开发利用茶多酚作为香烟的解毒剂,茶多酚能使烟碱和烟雾诱变,从而降解有害物质,且不影响香烟的口味和兴奋作用。

[7]3.茶多酚研究及应用现状3.1茶多酚在食品中的应用茶多酚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天然抗氧化保鲜剂,食用安全。

早在1991 年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正式将茶多酚列为食品添加剂,可用于替代传统食品工业中常用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丁基化羟基茴香醚(BHA)、丁基化羟基甲苯(BHT)等,应用于动植物油脂、肉制品、乳制品、水产品、糕点、饮料等作为保鲜剂和抗氧化剂等。

主要用途如下:3.1.1用于油脂储藏动物性油脂因其自身不含天然抗氧化剂,易自动氧化而变质,原因是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甘油脂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自动氧化反应。

在油脂中添加茶多酚,能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动氧化分解,使油脂的贮藏期延长。

陈玉香等研究了茶多酚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当茶多酚浓度为100mg/kg时,65℃存放3 d,对豆油氧化抑制率为25%;茶多酚的浓度为200 mg/kg时, 3 d时抑制率为57%;茶多酚的浓度由200mg/kg上升至300 mg/kg时,对豆油氧化抑制率的升高不再明显。

茶多酚对猪油也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最适宜用量为200 mg/kg。

吴天荣等[5]研究发现,茶多酚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效果优于BHT和BHA。

[8]3.1.2用于肉制品加工茶多酚对肉类及其腌制品如香肠、肉食罐头、腊肉等,具有良好的保质抗损效果,尤其是对罐头类食品中耐热的芽胞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并有消除臭味、腥味,防止氧化变色的作用。

在肉制品加工中,可以将各种肉制品浸泡在0. 05% ~0. 2%茶多酚水溶液5~10 min,或喷洒在各种肉制品表面进行干燥,直到肉表面不见液滴为止,肉制品表面蛋白质与茶多酚形成一层不透气的硬膜,可以起到防止肉制品酸败,抑制细菌的生成,防止腐败变质的效果。

[9]3.1.3用于水产品保鲜茶多酚应用于鱼类保鲜,能够有效地抑制鱼脂质氧化和三甲胺、挥发性盐基氮等的生成。

范文教在研究茶多酚对鲢鱼微冻冷藏保鲜的影响中发现,经浓度0.1%茶多酚处理再进行微冻冷藏的鲢鱼更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繁殖,减缓脂肪氧化,延缓腐败变质,从而延长鲢鱼保鲜期。

茅林春研究茶多酚对鲫鱼微冻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发现茶多酚对于微冻状态下的鲫鱼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抗氧化作用,能够明显延缓鲫鱼的腐败变质。

[10]3.1.4 用于水果和蔬菜保鲜在新鲜水果、蔬菜中喷洒低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可抑制细菌繁殖,保持蔬菜、水果原本的颜色,达到保鲜防腐的目的。

同时,由于茶多酚分子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具有供氢活性,可将分子中的氢直接提供给果实中的VC,使之保持还原态,减少VC损失。

当用0.03%茶多酚处理的草莓放置60 min后,VC保存率为54.80%,明显比对照组高。

采用茶多酚复合保鲜剂处理的草莓,在4 ℃贮存半个月,好果率达90.9%,外观和内部品质均得到良好保持。

猕猴桃用茶多酚复合膜处理后,能有效地降低淀粉酶活性及果胶酶活性,因而果实中的淀粉及果胶水解得以抑制,从而使猕猴桃采后的硬度得以有效保持,同时对VC 的含量起极大保护作用。

3.1.5用于糕点糖果茶多酚在糕点和糖果类食品中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的抗菌作用和抗氧化性能。

糕点中加入茶多酚不仅能阻止其色变,抑菌、延长保鲜期,同时对糕点的品质有很大的改善。

糖果中加入茶多酚,能起到抗氧化保鲜、固色固香、除口臭等作用。

另外,茶多酚还可使高糖食品中的“酸尾”消失,使口感甘爽。

3.1.6用于饮料生产茶多酚不仅可用来配制各种茶饮料,还能抑制果汁饮料中V A 和VC 等多种维生素的破坏,从而保护饮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

[11]3.1.7用于乳制品保鲜茶多酚还可用于乳制品的保鲜,将其添加到奶粉、奶酪、牛奶中,可保持其原有的风味,防止乳制品中油脂类物质的氧化哈变、酸败,延长保质期1倍以上。

茶多酚还可消除异臭,明显地改善乳制品的风味特征,提高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

3.1.8用于油炸食品油炸食物一般含20%左右的油脂,且经过高温煎炸,极易氧化变质。

加入茶多酚可延长其保质期1~2倍。

油炸花生在生产、销售、存放过程中因易氧化而影响产品质量与货架期问题,经加温与常温试验分别证实,添加0.02%的天然氧化剂茶多酚及适宜的包装形式,是防止油炸花生氧化变质的有效选择。

[12]3.2茶多酚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3.2.1 抗氧化、延缓衰老茶多酚可消除人体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减缓人体衰老,大量试验表明,茶多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恬性比维生素 E 还强,若与维生素 C 和维生素E 配合还具有增效作用。

3.2.2 防龋作用过去茶叶的防龋作用被认为是茶汤中"氟"的功效。

氟元素可取代牙齿中羟磷灰石的羟基成为氟磷灰石,使牙釉质对产酸物质的侵蚀具有抵抗力。

现在临床上又证明茶多酚能强烈抑制致龋菌,明显减少菌斑和牙周指数,而对口腔中其他有益微生物则没有影响。

3.2.3 抗菌抗病毒中国古医书已有用茶治疗炎症的记载,绿茶和花茶的抑菌效果比红茶强,这与它们含有的茶多酚数量不同有关。

茶的功效主要来自所含儿茶素类对很多引起人体致病微生物,如肉毒杆菌有抑制的效果,而又不伤害肠内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的繁衍,具有清理肠道内的功能。

3.2.4 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茶多酚类化合物对有机体的脂肪代谢产生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上升的作用,具有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的效果,因此它不但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有减肥的效果。

3.2.5多种药理作用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衍生物具有抑制癌细胞增生、抗癌、抗突变的效果。

此外,儿茶素衍生物还有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以及抗辐射作用。

[13]3.3茶多酚在日用化学品中的应用茶多酚在日用化学工业的应用也有极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如作为防晒露添加剂,茶多酚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在波长200~300 nm处有较多的吸收峰,有“紫外线过滤器”之美称,可减少紫外线引起的皮肤黑色素的形成;作为花露水添加剂,具有抗菌消炎等功能,对皮炎和蚊虫叮咬也有一定疗效。

茶多酚具有维生素P的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如在唇膏中,用于预防唇的干裂和干燥感,同时改善口唇的柔软度;茶多酚还能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能抑制酪氨酸脱羧酶的活性,可用作护肤品的调理剂和增白剂。

[14]3.4在农业领域3.4.1在农作物上的应用在农业上可作独特的农药、生长激素。

茶多酚对农作物的细菌性病原菌有独特抑制作用,其中没食子型儿茶素抑菌效果最强,对根瘤病菌、蔬菜、豆类和蕃茄芋腐病菌抑制能力特好,对大田水稻的斑病菌孢子萌芽具有强烈抑制消灭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