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范围的确定方法

参考范围的确定方法
参考范围的确定方法

参考范围的确定方法

1980年美国医学检验杂志(AmJMedTechnol)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参考值(正常范围)”:对实验室工作者的挑战。文章一开头就提出,没有适当的参考资料,要解释实验室数据是不可能的。参考资料主要来自实验室,应该受到象对待个别病人结果一样的仔细研究。说明参考资料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确定参考范围是医学科研和卫生工作的重要课题,是医学试验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检验工作者需要掌握和解决的问题。参考范围有个体参考范围与群体参考范围两种,个体参考范围代表生物个体内变异,而群体参考范围反映生物个体间变异。群体参考范围可以来源于文献报告,但采用文献报告要慎重,仪器厂商与商品试剂盒提供的参考范围更不可轻易引用。一般来说,引进一种新方法,应该首先进行小样本量的参考值调查,如果结果与文献或厂家提供的数据相一致,就可以不再调查,否则应做进一步的调查,确定本实验室的参考范围。下面就确定参考范围的做法和要求、常用统计方法、正态性检验及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一、确定参考范围的通常做法和要求

确定参考范围通常的做法是:选定足够数量的“健康”人(参考个体)作为调查的对象,根据实际测定条件进行统一而准确的测定,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在调查中应尽可能注意下列内容:

1、参考人群的特点及其选择:性别、年龄、职业、身高、体重、习惯、遗传、种族与地理位置,调查人数及调查对象的征集方法,从集体中排除或包括的指标。

2、取标本时的环境与生理条件:紧张、运动、姿势、饮食(包括酒与饮料)、空腹时间、吸烟、住院或非住院、内分泌及生殖状况(月经、妊娠、口服避孕药)及药物。

3、标本的收集与贮存:动脉血、毛细管血或静脉血,有无用止血带,收集时间、抗凝剂、抽血与分离血浆(清)的间隔时间,标本运输、分析前贮存的温度及时间,冰冻、融化、溶血。尿的一部分或24小时总量、防腐剂。

4、所用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准确度、精密度,质量控制情况等。

5、统计方法:如数据的分布形式,局外值排除、参考范围划定的方法。

二、常用统计方法常用统计方法有正态分布法和百分位数法。

1、正态分布法:正态分布法就是利用正态分布原理,以均数和标准差来计算参考值限度,根据下式确定上下限: X±US式中X为均值,S为标准差,U为常数,由值表查得或查t界值表(自由度ν=∞时的t值。即为U值)。如取中间分布的95%可信限,U =1.960。单侧95%,U=1.645。经正态性检验之后(见后)如属近似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的资料就可以用正态分布法推算参考范围。同时还要考虑:

1)是否按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分组确定参考值。如果组间差别明显且有实际意义则分别确定。

2)取单侧还是双侧。如果过高、过低都有病理意义,要确定下限和上限,这叫双侧;如果过高有病理意义,过低无病理意义,要确定上限,反之要确定下限,这叫单侧。

3)选择适当的百分界限,使所确定

的参考范围包括绝大多数“健康”人的观察值,最常用的是95%。用正态分布法估计参考范围所得结果稳定,受两端数据影响较小,特别是在数据精确,样本含量不太多,要求较高时,宜采用。缺点是只适用于正态分布的资料,计算也较繁。

2、百分位数法:将n个观察值由小到大依次排列编上秩次:X1≤X2≤X3≤....≤Xn,X1为最小值,Xn为最大值。把这n个秩次分为100等分,与r%秩次相对应的数称为第r百分位数,以符号Pr表示。例如在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数中,有10%的数等于或小于某个数,其余的90%都比这个数大,那么这个数就叫做第10百分位数,记为P10。用百分位数法确定r%参考范围就是求一组参考人群观察值的第r百分位数.可用直接法或列频数分布表求百分位数。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参考范围时,如同正态分布法,要考虑是否按性别、年龄、职业等分组,取单侧还是双侧,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百分界限。如果要确定中间95%范围,即分别除外 2.5%最小值和 2.5%最大值,这时应求P2.5和P97.5。如果低值无病理意义则求P95;如果高值无病理意义则求P5。百分位数法优点: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计算简便。缺点:受两端数据影响大,样本含量较小时结果不稳定。有人认为用百分位数法确定参考范围时样本含量应在120例以上,而在100例左右,一般不取98%或99%位数,双侧95%位数也要慎用。

三、正态性检验

正态分布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对称性,二是正态峰。分布不对

称就是偏态,包括正偏态和负偏态;在峰态上,正态分布是正态峰,非正态分布有尖峭峰或平阔峰。资料的对称性从频数分布表或直方图可直观地看出,但是否是正态峰一般难于判定,必须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性检验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正态概率纸法、D检验法和矩法或称动差法等。

四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参考值调查缺乏足够的重视,未经本室调查验证就套用别人资料。

2、调查对象不够严格,人数往往偏少。

3、未经正态性检验就用正态分布法来估计参考范围。以往进行参考值调查手工测定工作量大,数据处理繁琐,特别是进行正态性检验。这些给这项工作的开展带来客观困难。随着分析测定的自动化和微机专用软件的开发,这方面的工作将变得轻而易举。而选择对象、标本采集、处理、分析测定条件便成为工作中突出的问题。

参考区间确定资料

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资料 白蛋白测定试剂盒 (溴甲酚绿法) 参考区间确定资料 XXXXXX有限公司

一、参考依据 依据NCCLS C28-A2 如何确定临床检验的参考区间:批准指南(2000)文件。该文件是确定定量临床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的指南。 二、材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 按健康人群要求选择XXXXXXXXX医院健康体检者,收取该医院检验科检测已完成的临床样本。 样本采集/检验时间:XXXX.XX。 对象:在XX地区居住的性别不限、年龄不限的健康人。 健康人的要求:(1)一月内无急性感染史;(2)发育正常,无心血管、肺、肾和肝、胆、胰等器质性疾患;(3)半年内无输血和大手术史;(4)3月内未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2周内无中毒史,未接触毒物及其他有害物质;(5)妇女不在妊娠或哺乳期。 2.使用仪器 HITACHI 7020全自动生化仪。 3.检测试剂 XXXXXX有限公司生产的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溴甲酚绿法)。 规格:XXmL;批号:XXXXXX;生产日期:XXXXXXXX;有效期XXXXXXXX。 4. 质量控制 按照技术要求3.1、3.3~3.6.1、3.7进行产品性能的测定,结果应符合要求。 5. 参考值确定 根据项目制定双侧界限或单测界限,采用95%参考区间范围。 6.统计方法 应用SPSS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正态性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K-S) 检验。 结果属于正态分布的,用正态分布法计算参考区间范围,其95%参考区间范围分别用下式计算:

双侧:SD .1 X96 单测下限:SD .1 X64 + X64 -单测上限:SD .1 结果属于偏态分布的,用百分位法计算参考区间范围,其95%参考区间范围分别用下式计算: 双侧:P2.5~P97.5 单测下限:P5单侧上限:P95 三、试验结果 用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溴甲酚绿法)对收集到的标本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呈正态分布(见图1)。95%参考区间用公式求出,得出了本试剂盒测定ALB的参考值范围上下限,见表1。确定白蛋白试剂盒(溴甲酚绿法)参考值范围为:38-44g/L。 图1 200例总胆汁酸测定结果的K-S检验 表1 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溴甲酚绿法)参考值范围确定 例数X SD X-1.96SD X+1.96SD 200 40.97 1.513 38 44 备注:详细实验数据资料(质量控制数据、参考值样本测定数据)见附件1

怀孕后孕酮和HCG的正常值范围

怀孕后孕酮和HCG的正常值范围版本1: 如果你拿到的化验单参考值的单位是ng/ml,就应该X 3.18换算就是nmol/L这个单位了。 大家要注意单位哦,下面是单位为nmol/L的参考值: 孕7xx: 52.7- 100.1 nmol/L 孕8xx: 64.6- 113.8 nmol/L 孕9-12xx:78- 159.2 nmol/L 孕13-16xx: 98.3- 185.7 nmol/L 孕17-20xx: 153.8- 241.2 nmol/L 孕21-24xx: 234.6-

457.4 nmol/L 孕25-34xx: 403.4- 626.2 nmol/L 孕35xx以后: 483.6- 776.8 nmol/L hcg参考值: 孕:3--4周:9--130(mIU/ml) 孕4--5xx:75--2600 孕5--6xx:850--208003 孕6--7xx:4000--100200 孕7--12周:11500--289000 孕12--16周:18300--137000 孕16--29周:1400--53000 孕29--41xx:940--600 注意: HCG和孕酮并不是一致的,孕酮是持续上升;而HCG是,在妊娠早期血清里增长的速度非常快,约 1.7-2天即增长一倍,至妊娠8-10周血清浓度达最高峰,一直持续到12周后迅速下降,然后保持一定的水平。 版本2:转自xx的小楼~

妊娠周数(从着床时间算起)HCG(IU/L) (zzy试纸阳值为625) 0.2-1 5-50 1-2 50-500 2-3 100-5000 3-4 500-100 4-5 1000-500 5-6 100-1000 6-8 15000-2000 2-3月100-1000 孕酮 <5ng/ml异常胚胎 <10ng/ml需保胎 >20ng/ml可排除宫外孕 孕7周以前:18-32ng/ml(均值为24/ng/ml) 网上抄的一段话: 因为HCG测的多,总结: 一快钱的那种ZZY,淡淡有粉色时,HCG血约100,稍加深看的比较清楚,HCG血约200,有对照线一半时有600到700了,与对照一样时肯定上千了。 大卫显色慢,蓝梦显色快,大卫颜色稍深于蓝梦。HCG在早期一旦下降,保胎没有希望的。

实验室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实验室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方面。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1)验证方案的制定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 (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

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 校正 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 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 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适用性预试验 仪器的安装确认完成以后,在其功能试验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对其进行适用性检查,以确认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例如对熔点测定仪的适用性预试验是采用已知溶点的甲硝唑做试验,测试结果与已知熔点比较。紫外分光光度计可用已知含量的某标准品试验,测得结果与已知数值对比,确定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在完成上述各项试验工作的同时,应做好相应的文件记录等资料归档工作,每一台仪器均应有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 再确认 为了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对于一台新购买的仪器在确认工作结束以后,应根据仪器的类别。确认的经验制定再确认的计划。再确认的时间间隔和内容要根据仪器类别和使用情况决定,一般是3个月、6个月或1年。仪器再确认的内容通常包括线路连接、附件备品消耗品检查、清洁工作、功能试验、工作日记等,其中重点是安装确认中的功能试验。 3、检验方法的适用性验证

第11讲 如何确定参考值的范围

?医学研究统计方法应用? 作者单位:515031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第十一讲 如何确定参考值的范围 陈彬 李丽萍 李克 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range ,旧称正常值),又叫临床参考值范围或正常参考值范围等,源于临床医学中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实际需要,重点放在个体求医者或病人,用于鉴别诊断、筛选病人、评价疗效与预后评估,因此,临床应提供生理、生化、病理及免疫等方面的参考值范围。从当前医学期刊中有关确定参考值范围的论文看,应该注意的问题为:(1)保证研究对象的同质性,如调查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正常人;限定条件,如晨起空腹,一日内某时间或某状态下,用回归分析校正某相关因素的影响等;(2)控制监测误差;(3)判定分组,是否按地区、民族、性别和年龄等分组;(4)适宜的样本例数;(5)合理确定单、双侧;(6)选定适宜的百分范围:(7)必要时确定可疑范围;(8)结合资料分布,分别按单指标或多指标选用统计方法和估计界值。一般说,对于近似正态分布的单指标资料,正态分布法与百分位数法结果相近;(9)对新确定的参考值范围进行医学实践检验、诊断试验评价。现对临床应用中选择方法、样本例数、诊断试验评价、百分数大小、建立方程与确定时间等作如下介绍。 一、选择适宜的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医学上为判断受检查者属于何种状态,可采用:(1)单指标评价(称单指标法),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百分位数法、正态分布法和回归方程法(一个方程)等[123];(2)多指标综合评价(属多指标方法),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多指标百分位数法和多指标正态分布法、组合指标法、两类指标组合指标法、多个回归方程法[3],观察结果可直接用于判断,可提供具体异常指标;(3)用一至数个综合指标判别(属多指标方法),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方差方程法、多元容许区间 H 值法和多维标度法 [224] 。 查阅1998~2000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14篇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文章,其中有12篇为多指标,但没有一篇论文明确提出用多指标方法确定参考值范围。 需要指出的是,用单指标方法确定多指标参考值范围,会扩大误诊范围。如总参考值范围取95%,若只观测一个指标,其参考值范围就是95%,误诊范围为1-0.95=0.05;若同时观测12个指标,每项指标参考值范围是95%,则最大可能误诊率为1-019512 =014596,即最大可能约46%的健康者被误诊为患者,考虑到一个患者可以同时有数项指标异常,故误诊率不小于35188%[计算法是各指标百分数均为 95%,即P =0.95,P i 为观测i 个指标的总参考值范围百分 数,P i =(1-P i -1)(1-P )+P i -1P ,i ≥2]。 若用4项指标(即m =4)作综合判别,P 取总参考值范围为90%(即P =0.90),现采用多指标百分位数法确定参考值范围,设要求各指标的参考值范围的百分数相同,均为P j (j =l ,2,3,4),则P j =P 1/m =0.91/4=0.9740。 误诊范围:单侧:α=1-P j =1-0.9740=0.0260;双侧:α/2=(1-P j )/2=(1-0.9740)/2=0.0130。 上述公式可用于多指标正态分布法,当资料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时,用α或α/2查正态分布表确定u 值。 实例1 2135例正常儿童静脉血细胞参数正常参考范围调查,采用美国库尔特公司生产的C oulter J TR 型全自动18项参数血细胞分析器,各项参数值按 x ±2s 统计[5]。 表l 列出12项参数,以 x ±2s 确定参考值范围,即每项指标均是95%参考值范围。若仅用单项指标评价,则是可行的;若需用12项指标综合评价,故误诊范围为35.88%~ 45.96%。因此,需用多指标方法确定,若资料近似正态分布 时,建议使用多指标正态分布法[3]。 实例2 北京地区646名健康成年男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的调查,设“均数+1.96倍标准差”为正常值上限[6]。 该研究中观测3项指标,每项指标是97.5%参考值范围 (单侧上限),则总误诊率不是510%,而是7.31%(1-0.9753=0.0731)。若资料近似正态分布,建议用多指标正态分布 法[3]。本研究中,每项指标百分数为98.30%(0.951/3= 019830)。以0.0170(1-0.9830=0.0170)查正态分布表得u 0.0170=2.12,则每项指标单侧上限界值为 x ±2.12s ,这时 总误诊率为510%。 实例3 国人青少年脑室系统CT 测量正常值研究,观测5项指标,采用±1196s 法确定脑室正常值上下限95%正常参考值范围[7]。 该研究中观测5项指标,采用±1.96s 法确定脑室上下限95%正常参考值范围[7],其最大总误诊率为22.62%,若资料近似正态分布,建议用多指标正态分布法;本研究中,若总参考值范围为95%,则每项指标为98.98%参考值范围,其界值为 x ±2.57s ;若总参考值范围为90%,则每项指标为 97.91%参考值范围,其界值为 x ±2.31s 。 二、确定参考值范围应有适宜的样本例数 参考值范围来自观测的样本,样本分布愈接近总体分布,所得结果愈可靠,因此,例数不宜过小;相反,例数过多,又会造成财力、人力的浪费。一般要求:(1)对单指标与多指标研究,每组例数不少于100例,若条件许可时尽可能增加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其实不一样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其实不一样!“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到现在还混淆不清?那简直弱爆了!本文小析姐教你几 招,告诉你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国内外方法验证和确认的参数有何不同,分 别有什么步骤?很多实验室认为方法确认或验证困难重重原因有?......方法验证和确认的定义 方法验证(Validation of method) USP:方法验证是一个通过实验室研究来证明程序的性能参数符合期望的分析应用要求的过程。 ICH: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显示分析方法适用于它所期望的应用目的。 FDA:方法验证是一个阐述分析方法适合于其使用目的的过程。 方法确认(Verification of method) USP<1225>:USP-NF所收载方法的使用者不需要验证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需要确认这些方法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适应性。 USP<1226>:确认包括所涉及方法的性能参数,如那些在<1225>中描述的,以建立恰当的、相应的数据,而不是重复验证的过程。 FDA:出现在USP中的方法被认为已验证,对于法定方法,厂家必须阐明该方法在实际使用情况下的状态。 总体来讲,方法验证是阐明方法适合于它使用目的的一个过程,方法确认是通过已验证的方法进行检测的条件确实适合于该已验证方法的过程。

方法验证的步骤 方法的确认的步骤 (1)详细说明有关要求(指的是我们得知道我们要满足的“特定要求”是什么,其中包括客户要求) (2)确定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的特性; (3)检查核实使用该方法能够满足有关要求; (4)声明有效性 如果我们对于所使用新的非标准方法进行了如上的确认,则在适用范围内就不需要对后期使用再进行确认了。(当然,如发现方法特性变差等可能方法不适用时,需要重新确认)。 标准方法也需做进一步的验证? ISO/IEC 17025 要求:“应优先使用以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这些标准方法被认为已经得到验证。 因此,许多技术人员错误地认为标准方法不需要在实验室中做任何进一步的验证、证实或试验即可投入使用。 ISO/IEC 17025 在5.4.2 中有类似的要求:“在引入检测或校准之前,实验室应证实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标准方法。如果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证实。”

方法验证”及“方法确认”其实不一样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其实不一样!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到现在还混淆不清?那简直弱爆了!本文小析姐教你几招,告诉你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国内外方法验证和确认的参数有何不同,分别有什么步骤?很多实验室认为方法确认或验证困难重重原因有?......方法验证和确认的定义 方法验证(Validation of method) USP:方法验证是一个通过实验室研究来证明程序的性能参数符合期望的分析应用要求的过程。 ICH: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显示分析方法适用于它所期望的应用目的。 FDA:方法验证是一个阐述分析方法适合于其使用目的的过程。 方法确认(Verification of method) USP<1225>:USP-NF所收载方法的使用者不需要验证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需要确认这些方法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适应性。 USP<1226>:确认包括所涉及方法的性能参数,如那些在<1225>中描述的,以建立恰当的、相应的数据,而不是重复验证的过程。 FDA:出现在USP中的方法被认为已验证,对于法定方法,厂家必须阐明该方法在实际使用情况下的状态。 总体来讲,方法验证是阐明方法适合于它使用目的的一个过程,方法确认是通过已验证的方法进行检测的条件确实适合于该已验证方法的过程。

方法验证的步骤 方法的确认的步骤 (1)详细说明有关要求(指的是我们得知道我们要满足的“特定要求”是什么,其中包括客户要求) (2)确定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的特性; (3)检查核实使用该方法能够满足有关要求; (4)声明有效性 如果我们对于所使用新的非标准方法进行了如上的确认,则在适用范围内就不需要对后期使用再进行确认了。(当然,如发现方法特性变差等可能方法不适用时,需要重新确认)。 标准方法也需做进一步的验证? ISO/IEC 17025 要求:“应优先使用以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这些标准方法被认为已经得到验证。 因此,许多技术人员错误地认为标准方法不需要在实验室中做任何进一步的验证、证实或试验即可投入使用。 ISO/IEC 17025 在 5.4.2 中有类似的要求:“在引入检测或校准之前,实验室应证实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标准方法。如果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证实。”

医学参考值范围制定

医学参考值范围制定 一、概念和意义 1. 医学参考值的概念: 医学参考值又称临床参考值或正常值,是指“正常”人体和动物的各种生理常数、体液、排泄物中各种成分含量及人体对各种试验的反应值。广义的医学参考值还包括各类“卫生标准”。应注意的是,医学参考值的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值,而是许多数值的集合或全体,即是一个范围。 2.医学参考值的作用及意义: (1)用以区分“正常”和“异常”个体,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2)可用以反映不同时间、地区人群某项指标的生理变迁。 二、制定参考值范围的基本步骤 1. 确定“正常人”对象的范围:即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未患被研究疾病的个体。 2. 统一测定标准:即检验用的试剂批号、仪器、人员、条件等应相同。 3. 确定分组:一般需用年龄、性别等对“正常人”对象进行分组,分组特征也可根据检验判断。 4. 样本含量确定:一般来讲,正态分布资料所需的样本含量应在100以上,偏态或未知分布时样本含量应更大。 5. 确定参考值范围的单双侧:一般生理物质指标多为双侧、毒物指标则多为单侧。 6. 确定百分位点:一般取95%或99%。 三、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 (1)正态分布法: 据正态分布原理,一定可信度(如95%)下的正常值范围,双侧为:均数 ±u0.05*S;单侧上限为:均数+u0.05*S,单侧下限为:均数-u0.05*S。 (2)百分位数法: 对于偏态分布或未知分布的资料,正常值范围的确定常用百分位数法,如95%可信度下的正常值范围双侧为P2.5--P97.5,单侧上限为P95,单侧下限为 P5。 四、制定参考值范围时的注意事项 1. 应注意参考值范围是基于一定可信度而建立的的,即它最多仅能包含95%或99%的“正常”个体; 2. 临床应用中采用多指标联合诊断可提高判断的效率; 3. 观察值的正常值范围要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相区别。 五、质量控制 此外,工业生产、实验中的质量控制方法也是基于上述原理提出的,即根据质量指标多数服从正态分布的性质,用均数加减2倍标准差(约包含95%的个体观察值)作为上、下警戒值,均数加减3倍标准差(约包含99.73%的个体观察值)作为上、下控制值,若质量指标超出上、下警戒值,则发出警报,若超出上、下控制值,则停止生产或实验过程。当质量指标本身为非正态时,可通过变量变换后再用上法处理。

女性激素六项 正常值

各种激素1国际单位折合国际标准制剂的重量为:黄体酮1毫克、绒毛膜促性腺素 0."1毫克、垂体激素 0."5毫克、催乳激素 0."1毫克、胰岛素 45."4微克。 正常子宫长7~8厘米,宽4~5厘米,厚2~3厘米,幼稚子宫大小在5×4×2厘米以下。 输卵管左右各一,位于子宫两侧,为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道。输卵管起自子宫角部,其管腔近端与子宫腔相通,远端开口于腹腔,内侧与子宫角相通连,外端游离,而与卵巢接近,全长8-14厘米。 参考范围 1.促黄体生成素(hLH)结果 3."17mIU/mL 参考范围: 成男: 1."24- 8."62 女: 卵泡期: 2."12- 10."89

19."8- 103."3 黄体期: 1."20- 12."86 绝经期: 10."87- 58."64 2.促卵泡刺激素(hFSH)结果7."65mIU/mL 参考范围: 成男: 1."27- 12."96 女: 卵泡期: 3."85- 8."78 排卵期: 4."54-

黄体期: 1."79- 5."12 绝经期: 16."74- 113."5 3.泌乳素(PRL)结果1 4."61ng/ml 成男: 2."64- 13."13 女: 50岁 3."34- 26."72 50岁 2."74- 19."64 4.孕酮(Prog)结果0."55ng/ml

0."10- 0."84 女: 卵泡期: 0."31 1."52 黄体期: 5."16- 18."56 绝经期: 0."08- 0."78 5.雌二醇(ESTRDL)结果35."00pg/ml 成男:20-75 女: 卵泡期:24-114 黄体期:80-273 绝经期:20-88 6.睾酮(TESTO)结果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的区别与联系资料精修订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的区别与联系资料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的区别与联系 任何分析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稳定、可靠和准确的数据,方法验证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方法验证的结果可以用于判断分析结果的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这是所有质量管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般在下列情况下,要求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确认(或称证实)或重新验证:1)首次用于常规检测前;2)转到另一个时;3)对于验证过的方法,其条件或方法参数发生变化时(例如,仪器性能参数发生改变或样品基质不同时),并且这种变化超出了方法的原适用范围。 对实验室有影响的法规和质量管理一般都要求进行方法验证。有的法规中直接使用“验证或确认”一词,并列出特定参数,也有的法规用这样的陈述暗示验证要求——“检测方法应适合于预期用途。” 1. 国内主要法规标准 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一般均非标准制修订机构,方法验证或确认的来源基本来自资质认定或实验室认可的要求,主要依据如下: 2.1 CNAS-CL01:2006 2.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l 5.3.2 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 l 5.3.5 实验室自行制订的非标方法,经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测。 2.3 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2.4 CNAS-CL02:2013 2.5 CNAS-CL08:2013 2.6 其他 CNAS-CL10:201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5.4.2 方法的选择:b) 实验室应对首次采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技术能力的验证,如检出限、回收率、正确度和精密度等。如果在验证过程中发现标准方法中未能详述但影响检测结果的环节,应将详细操作步骤编制成作业指导书,作为标准方法的补充。当检测标准发生变更涉及到检测方法原理、仪器设施、操作方法时,需要通过技术验证重新证明正确运用新标准的能力。 5.4.5 方法确认: a) 任何对标准方法的偏离,都必须进行实验室确认,即使所采用的替代技术可能具有更好的分析性能。 b) 实验室应通过试验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适用的浓度范围和样品基体等特性来对检测方法进行确认。 CNAS-CL09:2013要求:标准方法引入检测之前,实验室应证实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并未清晰说明如何证实,而对非标方法的确认提供的参考资料,比如SN/T 3266-2012《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确认技术规范》;CNAS-CL18:2013规定标准方法必要时才进行技术验证;CNAS-CL44:2013和CNAS-CL56:2014仅规定非标准方法(包括

常规化验及正常值

血液一般检查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 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 3:血红蛋白浓度(HGB)(参考值:120~160),(单位:g/L) 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 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 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 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 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 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 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

肝功能基本项目与参考值 ALT(谷丙转氨酶)5~40 AST(谷草转氨酶)0~40 AST/ALT(谷草/谷丙)0.80~1.50 GGT(谷氨酰转移酶)7~32 ALP或AKP(碱性磷酸酶)53~128 TBILI(总胆红素) 5.1~19.0 DBILI(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0.0~5.1 IBILI(间接胆红素) 5.0~12.0 TP(总蛋白)60~80 ALB(白蛋白)40~55 GLB(球蛋白)20~30.0 A/G(白球比)(1.5~2.5):1 LDH-L(乳酸脱氢酶)109~245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3 定义 3.1 检验方法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相应检测要求。 3.2 检验方法确认:证明使用法定方法在目前实验室条件下是否能获得可靠结果,是否适用于相应的检测工作。在本质上和验证一样,但不一定是验证项目的全部。 3.3 药典方法:经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典收载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3.4 法定方法:法定方法包括药典方法、国标方法等。 3.5 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3.6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3.7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3.8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试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3.9 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3.10 专属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质的特性。 3.11 检测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 3.12 定量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3.13 线性:是指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3.14 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 3.15 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4 职责 4.1 标准验证岗 4.1.1 提升现行质量标准工作时,对研究后确定的标准草案进行检验方法验证工作,以确保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 4.1.2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质量标准草案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方法适用性、科学性。 4.1.3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应研究建立设备清洁验证残留物检验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血常规检查各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血常规检查各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红细胞(RBC) 男性:4.0--5.5 X 10的12次方/ L(400万—550万/mm的3次方); 女性:3.5—5.0 X 10的12次方/ L(350万—500万/mm的3次方); 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1.男性:120~160g/L(12-16g/dl); 2.女性:110—150g/L(11-15g/dl); 3.新生儿:170—200g/L(17~20g/dl)。 红细胞形态改变 正常参考值 1.红细胞压积:男性:42%--49%;女性:37%--48%; 2.红细胞平均直径(MCD):7.33土0.29μm; 3.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94fl (80—94μm的3次方); 4.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6—32pg; 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50g/L; 6.细胞生存时间:110—130天; 7.红细胞半生存时间:26—34天; 8.循环红细胞量:29.1--30.3ml/kg体重; 9.网织红细胞数:0.5%~1.5%,24--84X 10的9次方/L (2.4万—8.4万/mm的3次方)。 白细胞(WBC)总数 正常参考值 1.成人:4--10X10的9次方/L(4000—10000/mm的3次方); 2.儿童:5.0—12X10的9次方/L(5000—12000/mm的3次方); 3.新生儿:15—20X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的3次方)。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1.中性粒细胞:50%-70%(0.50—0.70);杆状核:1%—5%(0.01—0.05);分叶核:50%—70%(0.50~0.70); 2.嗜酸粒细胞:0.5%—3%(0.005--0.03); 3.嗜碱粒细胞:0%—0.75%(0--0.0075); 4.淋巴细胞:20%--40%(0.40--0.60); 5.单核细胞:1%--8%(0.01--0.08); 6.嗜酸粒细胞计数:0.05—0.25 X 10的9次方/L(50—250/mm的3次方)。

正常值参考范围

正常值参考范围,全血铜0.8-2.0锌6-15铁300-500钙50-80鎂25 -50铅 如何写好作文?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 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

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

参考区间确定资料

参考区间确定资料

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资料 白蛋白测定试剂盒 (溴甲酚绿法) 参考区间确定资料 XXXXXX有限公司

一、参考依据 依据NCCLS C28-A2 如何确定临床检验的参考区间:批准指南(2000)文件。该文件是确定定量临床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的指南。 二、材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 按健康人群要求选择XXXXXXXXX医院健康体检者,收取该医院检验科检测已完成的临床样本。 样本采集/检验时间:XXXX.XX。 对象:在XX地区居住的性别不限、年龄不限的健康人。 健康人的要求:(1)一月内无急性感染史;(2)发育正常,无心血管、肺、肾和肝、胆、胰等器质性疾患;(3)半年内无输血和大手术史;(4)3月内未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2周内无中毒史,未接触毒物及其他有害物质;(5)妇女不在妊娠或哺乳期。 2.使用仪器 HITACHI 7020全自动生化仪。 3.检测试剂 XXXXXX有限公司生产的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溴甲酚绿法)。 规格:XXmL;批号:XXXXXX;生产日期:XXXXXXXX;有效期XXXXXXXX。 4. 质量控制 按照技术要求3.1、3.3~3.6.1、3.7进行产品性能的测定,结果应符合要求。 5. 参考值确定 根据项目制定双侧界限或单测界限,采用95%参考区间范围。 6.统计方法 应用SPSS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正态性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K-S) 检验。 结果属于正态分布的,用正态分布法计算参考区间范围,其95%参考区间范围分别用下式计算:

双侧:SD .1 X96 单测下限:SD .1 X64 + X64 -单测上限:SD .1 结果属于偏态分布的,用百分位法计算参考区间范围,其95%参考区间范围分别用下式计算: 双侧:P2.5~P97.5 单测下限:P5单侧上限:P95 三、试验结果 用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溴甲酚绿法)对收集到的标本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呈正态分布(见图1)。95%参考区间用公式求出,得出了本试剂盒测定ALB的参考值范围上下限,见表1。确定白蛋白试剂盒(溴甲酚绿法)参考值范围为:38-44g/L。 图1 200例总胆汁酸测定结果的K-S检验 表1 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溴甲酚绿法)参考值范围确定 例数X SD X-1.96SD X+1.96SD 200 40.97 1.513 38 44 备注:详细实验数据资料(质量控制数据、参考值样本测定数据)见附件1

各个阶段孕酮和hcg的正常值对照表

hcg参考值: 孕:3--4周:9--130 (mIU/ml) 孕4--5周:75--2600 孕5--6周:850--208003 孕6--7周:4000--100200 孕7--12周:11500--289000 孕12--16周:18300--137000 孕16--29周:1400--53000 孕29--41周:940--60000 孕酮 <5ng/ml 异常胚胎 <10ng/ml 需保胎 >20ng/ml 可排除宫外孕 孕7周以前:18-32ng/ml(均值为24/ng/ml) 因为目前各个医院换算的单位不一样,如果你拿到的化验单参考值的单位是ng/ml,就应该X3.18换算就是nmol/L这个单位了,下面是单位为nmol/L的参考值 孕酮参考值: 孕7周:52.7-100.1 nmol/L 孕8周:64.6-113.8 nmol/L 孕9-12周:78-159.2 nmol/L 孕13-16周:98.3-185.7 nmol/L 孕17-20周:153.8-241.2 nmol/L 孕21-24周:234.6-457.4 nmol/L 孕25-34周:403.4-626.2 nmol/L

孕35周以后:483.6-776.8 nmol/L hcg参考值: 孕:3--4周:9--130 (mIU/ml) 孕4--5周:75--2600 孕5--6周:850--208003 孕6--7周:4000--100200 孕7--12周:11500--289000 孕12--16周:18300--137000 孕16--29周:1400--53000 孕29--41周:940--60000 注意:HCG和孕酮并不是一致的,孕酮是持续上升;而HCG是,在妊娠早期血清里增长的速度非常快,约1.7-2天即增长一倍,至妊娠8-10周血清浓度达最高峰,一直持续到12周后迅速下降,然后保持一定的水平。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区别和联系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的区别与联系任何分析检测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稳定、可靠和准确的数据,方法验证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方法验证的结果可以用于判断分析结果的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这是所有质量管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般在下列情况下,要求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确认(或称证实)或重新验证:1)首次用于常规检测前;2)转到另一个实验室时;3)对于验证过的方法,其条件或方法参数发生变化时(例如,仪器性能参数发生改变或样品基质不同时),并且这种变化超出了方法的原适用范围。 对实验室有影响的法规和质量管理标准一般都要求进行方法验证。有的法规中直接使用“验证或确认”一词,并列出特定参数,也有的法规用这样的陈述暗示验证要求——“检测方法应适合于预期用途。” 1. 国内主要法规标准 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一般均非标准制修订机构,方法验证或确认的来源基本来自资质认定或实验室认可的要求,主要依据如下: 2.1 CNAS-CL01:2006 l 5.4.2方法选择:实验室制定的或采用的方法如能满足预期用途并经过确认,也可使用。所选用的方法应通知客户。在引入检测或校准之前,实验室应证实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标准方法。如果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证实。 l 5.4.5.2 实验室应对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设计(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进行确认,以证实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用途。确认应尽可能全面,以满足预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实验室应记录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的确认程序以及该方法是否适合预期用途的声明。 l 5.4.5.3 按预期用途进行评价所确认的方法得到的值的范围和准确度,应与客户的需求紧密相关。这些值诸如:结果的不确定度、检出限、方法的选择性、线性、重复性限和/或复现性限、抵御外来影响的稳健度和/或抵御来自样品(或测试物)基体干扰的交互灵敏度。 2.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l 5.3.2 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 l 5.3.5 实验室自行制订的非标方法,经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测。 2.3 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l 5.3.2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证实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标准方法。标准方法发生变化应当重新进行证实。 l 5.3.3司法鉴定机构自行制订的非标准方法,经省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指定的组织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 2.4 CNAS-CL02:2013

(整理)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制药有限责任公司GMP文件 1 目的 明确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的管理制度,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化验室对化学药品的无聊,中间产品,中间过程控制和产品的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 3 责任者 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QA人员、化验中心主任、质量管理部负责人。 4 内容 4.1 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工作职责分工 化验中心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的起草、验证或确认工作具体实施以及报告的填写。化验中心主任或其指定人员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报告的审核,组织验证或确认工作的实施,对验证或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QA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报告的审核,监督确认工作实施,对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落实。确保分析方法验证或确认程序达到符合性要求,程序被遵照执行,并且方法的预定用途被有效的且以文件记录的数据所支持。 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及报告的审核批准。 4.2分析方法验证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采用新的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需变更的;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 ●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检查或限度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査中的溶出量、含量均匀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物理项目的检测如粒径分布、旋光度、熔点和硬度,其要求与其它检验项目有所不同,通常进行分析方法验证应有不同要求。 外观、崩解时限、密度、重量、pH值、硫酸盐、灰分、装量不需要进行方法验证。 不同的检验项目需要的验证不同,见下表:

参考范围的确定方法

参考范围的确定方法 1980年美国医学检验杂志(AmJMedTechnol)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参考值(正常范围)”:对实验室工作者的挑战。文章一开头就提出,没有适当的参考资料,要解释实验室数据是不可能的。参考资料主要来自实验室,应该受到象对待个别病人结果一样的仔细研究。说明参考资料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确定参考范围是医学科研和卫生工作的重要课题,是医学试验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检验工作者需要掌握和解决的问题。参考范围有个体参考范围与群体参考范围两种,个体参考范围代表生物个体内变异,而群体参考范围反映生物个体间变异。群体参考范围可以来源于文献报告,但采用文献报告要慎重,仪器厂商与商品试剂盒提供的参考范围更不可轻易引用。一般来说,引进一种新方法,应该首先进行小样本量的参考值调查,如果结果与文献或厂家提供的数据相一致,就可以不再调查,否则应做进一步的调查,确定本实验室的参考范围。下面就确定参考范围的做法和要求、常用统计方法、正态性检验及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一、确定参考范围的通常做法和要求 确定参考范围通常的做法是:选定足够数量的“健康”人(参考个体)作为调查的对象,根据实际测定条件进行统一而准确的测定,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在调查中应尽可能注意下列内容: 1、参考人群的特点及其选择:性别、年龄、职业、身高、体重、习惯、遗传、种族与地理位置,调查人数及调查对象的征集方法,从集体中排除或包括的指标。 2、取标本时的环境与生理条件:紧张、运动、姿势、饮食(包括酒与饮料)、空腹时间、吸烟、住院或非住院、内分泌及生殖状况(月经、妊娠、口服避孕药)及药物。 3、标本的收集与贮存:动脉血、毛细管血或静脉血,有无用止血带,收集时间、抗凝剂、抽血与分离血浆(清)的间隔时间,标本运输、分析前贮存的温度及时间,冰冻、融化、溶血。尿的一部分或24小时总量、防腐剂。 4、所用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准确度、精密度,质量控制情况等。 5、统计方法:如数据的分布形式,局外值排除、参考范围划定的方法。 二、常用统计方法常用统计方法有正态分布法和百分位数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