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节日文化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节日的起源形成差异
春节
清明节
复活节
情人节
中国: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 然时序的复杂规律, 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 气,
西方: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复活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 、万圣节( 纪 念教会所有圣人) 、圣诞节( 基督教纪念耶 稣诞生)
中西方节日庆祝方式差异
春节的习俗,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 鞭炮, 舞狮子…
外国新年:当大钟敲响12下, 优美的乐曲 奏响, 揭开了华丽舞会的序幕, 人们通宵 达旦地庆祝。
• 中国 团圆、招财进宝、年年高升 各时期节日有不同代表性的食物
• 西方 祷告、向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报告佳音,福星高照 大吉大利
中西方在宴席上体现的性格差异
中方:团团围坐,宴席要用圆桌,相互尊重,相互礼让
西方:聚会形式
中西节日文化差异之服装的色
中国:红色, 是我国文化中的崇尚色 象征美丽、漂亮, 如指女子盛妆为红妆
西方:白色高雅、纯洁, 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 的崇尚色.它象征纯真、无邪.
大家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传统节日对比研究——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传统节日对比研究——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传统节日对比研究——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传统节日对比研究——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引言:中西方是两个文化背景迥异的地域,而其传统节日深深地反映出了两种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在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对中西方传统节日进行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以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为例,通过对两个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象征意义以及人们的参与度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中西方传统节日在文化交流中的异同,旨在加深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一、起源的异同: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祭祀太阳的习俗。

它与中国农历的传统开始“立春”相关联,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庆祝。

而圣诞节,作为西方最重要的宗教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的圣诞诞辰,即耶稣基督的诞生纪念日。

圣诞节定在公历12月25日,是西方的国家法定假日。

二、庆祝方式的差异:1. 聚会与亲友团聚:春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中国人会赶回家与亲友团聚,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享受家庭温暖和亲情。

而圣诞节则更强调朋友和社交圈子的重要性,人们常常会组织圣诞派对或聚餐,与朋友欢度节日。

2. 饮食差异:春节期间,中国人会品尝各种传统美食,如饺子、年糕、汤圆等;圣诞节西方人则以火鸡、圣诞布丁、蛋酒等为主的丰盛大餐。

3. 礼物的赠送:春节期间,中国人常常会准备红包、礼品等送给家人和亲友,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而圣诞节则是西方人相互交换礼物的日子,人们通过互赠礼物来表达友情与关爱。

三、象征意义的异同:1. 春节:春节代表着中国人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期待,有祛旧迎新的意味。

中国人会展开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舞龙舞狮、祭祀祖先、贴对联和赏花灯等,这些活动寓意着驱邪、求福、趋吉避凶。

2. 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象征着耶稣基督诞生的喜悦和希望。

人们会装饰圣诞树、挂圣诞袜,交换礼物和圣诞卡片,还会举办圣诞音乐会和阅读圣经等。

四、参与程度的异同: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每个人都会积极参与到庆祝活动中去,而且通常会放长假,享受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中西方的节日文化是各自独特的,反映了不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首先是节日的日期和起源。

在西方国家,节日的日期通常是固定的,比如圣诞节、复活节等。

而在中国,许多节日的日期是根据农历来确定的,比如春节、清明节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在历法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

此外,中西方节日的起源也非常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源于古代的宗教或祭祀仪式,比如春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太阳的仪式。

而西方的节日通常源自基督教信仰或古代的庆祝活动,比如圣诞节起源于对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

其次是节日的庆祝方式。

在中国,节日通常是与家人团聚、享用传统美食,进行庆祝活动的时间。

比如春节期间,人们通常回家与家人共进晚餐,拜年、放鞭炮等。

而在西方,节日通常是与朋友和社区一起庆祝的时间。

比如圣诞节期间,人们会与朋友举办派对、交换礼物,参加社区活动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在家庭观念和社会关系上的差异。

再次是节日的象征物和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有一系列特定的象征物和活动。

比如春节期间,红色被视为幸运的颜色,人们会在家门口贴对联和福字,以祈求好运。

此外,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也是春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在西方,节日的象征物和活动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比如圣诞节期间,人们会装饰圣诞树,悬挂彩灯和圣诞袜,唱圣诞歌曲等。

这些象征物和活动反映了中西方在文化符号和审美上的差异。

最后是节日的意义和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强调家庭团聚、祭祀祖先、追求吉祥和幸福。

比如春节期间,家人会团聚在一起,敬拜祖先,祈求来年的顺利和幸福。

而在西方,节日的意义通常与宗教或个人价值观相关。

比如复活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象征着耶稣的复活和新生命的开始。

此外,西方的节日也强调慈善和友爱,比如圣诞节期间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关爱弱势群体。

总而言之,中西方节日文化在日期、起源、庆祝方式、象征物和活动、意义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在历史、信仰、家庭观念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不同。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节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是人们表达喜庆、纪念和团聚的时刻。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节日文化,其中中西方节日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节日庆祝形式、传统食物和重要意义等方面探讨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在节日的庆祝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许多节日都有固定的庆祝方式,如春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赏花灯等。

而中秋节则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等。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仪式。

与此相比,西方国家的节日庆祝形式更加多样化。

在西方,圣诞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在家中装饰圣诞树,送礼物给亲朋好友,举办圣诞派对等。

复活节也是重要的节日,人们通常会给彩蛋并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除此之外,西方还有许多独特的节日,如万圣节、感恩节、独立日等,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庆祝仪式和活动。

其次,在传统节日的食物方面,中西方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食物与节日的意义密切相关。

例如,春节必不可少的食物有饺子、年糕、汤圆等。

饺子代表着团圆、团结,是春节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之一、中秋节则以月饼为代表,有多种口味和形状,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此外,清明节有清明粿、踏青等,端午节有粽子等传统食品。

而在西方,节日的食物通常没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但在庆祝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例如,在圣诞节,人们会准备火鸡、浆果布丁、姜饼等传统食物。

在复活节,孩子们通常会参与彩蛋装饰和寻找彩蛋的活动,同时还会享用兔子形状的巧克力和糖果。

感恩节的重要食物是烤火鸡、南瓜派和蔓越莓酱等。

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食物,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是庆祝节日的重要方式。

而在西方,节日更多的是与宗教和历史事件有关。

例如,圣诞节是基督教救主耶稣诞辰的纪念日,复活节是基督教耶稣复活的纪念日。

感恩节则是美国的传统节日,纪念欧洲移民和美洲土著人的和谐相处。

期末中外民俗总结

期末中外民俗总结

期末中外民俗总结导言: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外民俗的比较研究对于加深不同文化间的了解,促进文化多元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节日、婚礼和葬礼三个方面对中外民俗进行比较总结,并对它们的背后传承、变迁和意义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民俗的文化内涵,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

一、节日民俗比较1. 中国春节与美国圣诞节比较中国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盛会之一。

人们会进行年夜饭、贴春联、拜年、放鞭炮等节庆活动。

而美国圣诞节则是基督教的主要节日,象征着耶稣降世。

人们会进行祈祷、赠送礼物、装饰圣诞树等活动。

这两个节日都强调家庭聚集和亲友团聚的重要性,而且都会有特定的食物和礼物,但春节更重视祭拜祖先和迎接新春的喜庆氛围,圣诞节更关注基督教的宗教意义。

2. 印度色彩节与巴西狂欢节比较印度色彩节是印度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节日。

人们会互相投掷有颜色的粉末和清水,庆祝万物复苏和夏天的到来。

而巴西狂欢节则是巴西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世界最大的狂欢节之一。

人们会穿着华丽的服装,参与大规模的游行和跳舞活动。

这两个节日都非常欢快和喜庆,但色彩节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狂欢节则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二、婚礼民俗比较1. 中国婚礼与西方婚礼比较中国婚礼注重传统和家庭的重要性。

例如,在婚礼前,新娘会接受严格的嫁妆审核和穿着礼服。

在婚礼当天,人们会进行拜堂、敬茶和吃喜饼等传统仪式。

而西方婚礼则较为简洁,强调个人的幸福和爱情。

新娘会穿着白色的婚纱,新郎会佩戴领结。

婚礼仪式通常包括祈祷、交换誓言和吻别等环节。

两种婚礼都有庆祝和祝福的意义,但中国婚礼更注重家庭的融合,而西方婚礼更强调个人的选择和幸福。

2. 印度婚礼与日本婚礼比较印度婚礼是一个非常庄重和复杂的仪式,通常会持续数天。

人们会进行多个环节,包括戴手镯、穿婚纱和游行等。

而日本婚礼则非常简洁和精致,仪式通常只持续几个小时。

中西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节日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方的节日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源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

下面将比较中西方几个代表性的节日文化差异。

首先,中西方在对待节日的态度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节日被视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往往将节日看作是家庭团聚和祭祀先祖的时间。

与此相反,西方人更多地将节日视为休闲娱乐的机会,他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参加派对和户外活动,享受节日带来的快乐与放松。

其次,中西方的节日内容和形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与农耕文化、宗教信仰和历史事件有关。

例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庆祝农历新年的盛大庆典,包括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放鞭炮、舞龙舞狮、守岁等传统活动。

西方的节日则更多与基督教有关,如圣诞节、复活节和感恩节。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参加教堂仪式,并且有圣诞老人的传统。

复活节则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复活的节日,人们会玩彩蛋、参加教堂仪式等。

再次,中西方的节日庆祝方式也不同。

在中国,很多节日都有一些特定的习俗和仪式。

例如,清明节时,人们会祭祖扫墓,向祖先献上食物和纸钱,并且当地会举行龙舟竞赛等活动。

端午节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传统;中秋节会吃月饼、赏月等。

而西方人则更多地通过庆祝派对、宴会或者参加节日游行来庆祝节日。

例如,美国的感恩节时,人们会准备丰盛的感恩大餐,并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还有梅西感恩节大游行等。

最后,中西方节日的象征物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有一些特定的象征物,代表着吉祥和幸福。

例如,春节时红包代表财富与好运,灯笼象征祥瑞美好,年画展示人们的美好愿望等。

西方的节日则有一些特定的标志和象征物。

圣诞节时,圣诞树象征生命与希望,圣诞老人象征善良与爱心,破晓前的12个钟声象征新的一年的开始等。

总之,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存在诸多差异,包括对待节日的态度、节日内容和形式、庆祝方式以及象征物等。

这些差异源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对节日的不同理解和价值观。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一、引言节日是各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人们庆祝特定意义或重要事件的方式之一。

无论是中东的伊斯兰节日,还是中西方的传统节日,在庆祝方式和活动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报告旨在比较中西方传统节日,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特点和意义。

二、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1. 春节与圣诞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农历的新年开始。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家团聚,共进团圆饭,并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而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它是为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而设立的。

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包括礼物交换、圣诞树装饰、唱圣诞歌等。

2. 清明节与复活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去祭扫祖先的墓地,清理坟墓并献上祭品。

复活节是西方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它庆祝耶稣基督从死亡中复活的奇迹。

复活节的主要活动包括教堂礼拜、复活彩蛋的寻找以及举办家庭聚会等。

3. 端午节与圣帕特里克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庆祝活动主要包括赛龙舟、吃粽子和挂艾草等。

圣帕特里克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主要庆祝活动是康庄大道上的盛大游行和绿色服装的穿着。

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特点和意义1. 中西方节日的文化特点中方节日强调家庭团聚,尊敬祖先,传承文化传统的价值观。

西方节日更强调个人和社交活动,如与朋友、家人一起庆祝节日。

2. 中西方节日的意义中方节日强调家庭团聚和祭祖,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和尊敬祖先的敬意。

西方节日更注重宗教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圣诞节庆祝耶稣的诞生,复活节庆祝耶稣的复活。

四、结论中西方传统节日在庆祝方式和意义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方节日注重家庭团聚和祭祖,西方节日更注重个人和社交活动。

这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深入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可以增进文化交流和理解,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存。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研究报告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在文化价值、庆祝方式、特色风俗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中国传统节日秉承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具有浓厚的民俗氛围,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而西方节日则更加注重商业化运营,强调个人情感表达和消费体验。

本报告将对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异同之处,以期增进对不同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

一、文化背景与价值观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来源,蕴含着民族团结、家庭和睦、孝敬长辈等传统价值。

这些节日通过特定的仪式和习俗,传承着古代先贤的智慧和人生哲学,激励人们弘扬传统美德,传统节日在中国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西方节日则较为注重于当下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

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节日,强调的是家庭、友情和爱情的表达,具有较强的个性化和情感化色彩。

西方人在节日期间更加倾向于体验和享受,通过送礼物、赋予祝福等方式来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情感。

同时,商家也会通过各种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使得西方节日逐渐被商业化和消费主导。

二、庆祝方式与活动习俗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多以家庭聚会、祭祀祖先、民俗表演等活动为主。

比如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会贴对联、放鞭炮、包饺子等,亲朋好友团聚一堂,共度佳节。

在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习俗活动,以纪念屈原的爱国忠烈。

这些传统的庆祝方式通过特定的仪式和活动,传递着传统价值观念与文化认同。

相比之下,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圣诞节期间,人们会装饰圣诞树、送礼物、举办派对等,以庆祝耶稣的诞生。

在情人节,情侣们会交换礼物、共进晚餐,表达爱意和浪漫情感。

感恩节更是以家庭团聚、大餐享用为主要活动,感谢亲人和朋友对生活的支持与关爱。

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和社交互动,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活力和多样性。

三、特色风俗与影响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特色风俗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节日文化比较研究
——春节与圣诞节对比
小组成员:董秋洋、于海然、张淼琛、汤冉、钱彦冰
日期:2017年2月23日
引言:节日是我们的一种群体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的一部分,它集中深刻和全面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形式,内容,价值取向,传说,风俗,庆祝方式,节日特点,节日禁忌,饮食,着装,礼仪,语言,尽管中西方节日传统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性和现实意义,但我们对这个课题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我们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研究,从更深层次的研究,从以上提到的关键词进行研究
一春节&圣诞节
春节中西方相同点:
1.文化:[春节的创立]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

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公历,又鉴于农历24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

2.[节日形式]新年来临之际,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几十辆鲜花装点的彩车徐徐而过,新年习惯在院子里摆放一个假人,其内部填充报纸和鞭炮,在午夜十分将其点燃,烧掉坏运的同时在爆竹声声辞旧迎新。

3.[庆祝方式]通过家庭聚会,家人齐聚的方式,在西方可称宴会,在桌子上摆上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各种美酒点心,供人们畅饮。

圣诞节中西方相同点:
1.都是年终岁尾的欢庆
2.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3.都在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节
4.都是人们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
5.都有悠久的历史,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圣诞节来历】据《圣经》记载约瑟夫和玛丽娅未同居时发现玛丽娅怀孕。

正在考虑这事时,上帝出现在他的梦中,“把玛丽娅娶回家。

她怀的这个男孩来自圣灵。

他将拯救人们。

”因为他是上帝的独生子耶稣,上帝想使他便于在人间生活,让人们能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

所以将他投胎到人间。

“圣诞节”的意思是“庆祝基督”,庆祝耶稣的诞生。

12月25日的圣诞节是为了庆祝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基督生日,是西方国家最大、人们最喜爱的节日。

【圣诞节习俗】圣诞晚会是圣诞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有家庭式,朋友式和情人式的。

举办圣诞派对往往能够加深友情、亲情和爱情。

在晚会上,人们戴着圣诞帽,唱着圣诞歌,诉说着圣诞愿望。

圣诞袜是一双红色的大袜子,它是用来装礼物的,所以是小朋友们的最爱。

晚上,小朋友们会将圣诞袜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的惊喜。

【圣诞节的含义】
圣诞节的含义是“基督的弥撒(Christ's mass)”,即“基督的一次聚餐”。

这个仪式源自《新约》的“最后的晚餐”。

而“基督的弥撒(Christ's mass)”这个词是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拼凑,意思被引申为救世主;而mass来自拉丁语missa,意思被引申为基督教会感恩聚会。

荷兰语名称类似英语,称作Kerstroeten。

圣诞节西班牙语称为Navidad,葡萄牙语称为Festas,波兰语称为Narodzenie,法语称为Noel,意大利语称为Natale,加泰罗尼亚语称为Nadal,意思是诞生。

与此相对,德语称为Weihnachten,意思为“神圣的夜晚”。

春节民俗文化
春节的来历: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

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在"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燃起熊熊大火,"年"听到爆竹的响声,便逃走了。

以后,人们开始以"挂红灯、放爆竹、吃年饭"来庆祝新年。

其他准备活动:写春联,准备肉食,
准备面食以及理发、沐浴,打扫卫生。

二、民俗活动--静态民俗
春联:(1)春联的来源:古代称"桃符"。

(2)最早的春联:公元965年,后蜀皇帝孟昶在皇宫内门的桃符上写了: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春联。

此后春联成了春节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

也有人家喜欢贴"福" 字,而且倒着贴。

因为"倒"谐音"到",所以倒贴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年画:(1)门神画的来源:源于神荼、郁垒的神话传说,古人把二神像挂在门口驱鬼。

窗花:窗花是贴在窗户上庆贺新年的剪纸作品。

春节民俗--动态民俗
除夕守岁:(1)什么是除夕: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

由于农历月有大有小,所以有的年份腊月三十夜是除夕,有的年份腊月二十九夜是除夕。

(2)除夕守岁:除夕重要的活动是守岁。

因为秦汉以后,我国人民基本都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相当于现代计时方法的23点到1点。

除夕夜的子时,正是辞旧岁,迎新年的关键时刻。

为此,人们不得不彻夜不眠,守候着这一时刻的到来。

全家人团聚一堂,一边包饺子,一边等待,耐心的等待。

放鞭炮:鞭炮,又名"爆竹"。

新年钟声一落,大街小巷立刻鞭炮齐鸣,迎接新年到来。

舞狮子:舞狮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兴起的时代。

拜年:儿孙们开始向长辈亲人拜年。

长辈端坐,接受儿孙们的拜年以后,把一个红包送给儿孙们。

这就是"压岁钱"。

一般作为孩子们春节期间的零花钱。

春节民俗--饮食民俗
年糕与饺子是春节最有特色的食品。

1)年糕:又称"年年糕"。

它谐音"年年高",包含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期望。

不过,好吃不过饺子。

北方人更喜欢的春节食品是饺子。

2)饺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

它的起源非常古老。

考古工作者曾经发现过一枚一千多年前的饺子保存下来。

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

而且春节这一天吃的饺子必须在除夕12点以前包好。

饺子好吃,关键在于饺子馅,纯肉的,纯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样无穷,口味可异。

可以根据自己口味任意变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饺子。

在春节所吃的饺子中,有一个包着豆腐馅的,还有一个包着一枚硬币。

谁吃到豆腐馅的饺子,谁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发财,人们的理想也都包含在饺子里。

结语:通过中西方节日文化比较,可以看出。


文化,背景,形式,内容,价值取向,传说,风俗,庆祝方式,节日特点,节日禁忌,饮食,着装,礼仪,语言造成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的不同。

这两种国家都具有鲜明的特点,自然体系和表现形式。

集中,深刻而全面的提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不同。

蕴含了不同社会的社会历史经验,传统价值观念和深层文化的心理。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形势下,我们从现代社会的理念和视角,揭示了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功能。

对于保持民族特色。

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能领凝聚力。

只有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通过中西方节日文化比较,可以看出。


文化,背景,形式,内容,价值取向,传说,风俗,庆祝方式,节日特点,节日禁忌,饮食,着装,礼仪,语言造成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的不同。

这两种国家都具有鲜明的特点,自然体系和表现形式。

集中,深刻而全面的提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不同。

蕴含了不同社会的社会历史经验,传统价值观念和深层文化的心理。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形势下,我们从现代社会的理念和视角,揭
示了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功能。

对于保持民族特色。

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能领凝聚力。

只有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春节百度百科&圣诞节百度百科
2.《春节的来历》&《圣诞节的来历》百度文库
3.《春节和圣诞节ppt》百度文库
4.《春节文化有哪些特点》百度文库
注:汤冉、张淼琛、钱彦冰负责资料查找
董秋洋、于海然负责编辑排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