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2.3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教案 Word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3、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

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成液体或固体?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水的结冰、气体的液化,讨论、交流。

[结论]

表明分子间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且这种分子间作用力称为范德华力。[思考与讨论]

仔细观察教科书中表2-4,结合分子结构的特点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结]

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思考与交流]

完成“学与问”,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结构相似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过渡]

你是否知道,常见的物质中,水是熔、沸点较高的液体之一?冰的密度比液态的水小?为了解释水的这些奇特性质,人们提出了氢键的概念。

[阅读、思考与归纳]

学生阅读“三、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思考,归纳氢键的概念、本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小结]

氢键是除范德华力之外的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氧)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的存在大大加强了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水的熔、沸点教高。

[讲解]

氢键不仅存在于分子之间,还存在于分子之内。

一个分子的X-H键与另一个分子的Y相结合而成的氢键,称为分子间氢键,如图2-34

一个分子的X-H键与它的内部的Y相结合而成的氢键称为分子内氢键,如图2-33 [阅读资料卡片]

总结、归纳含有氢键的物质,了解各氢键的键能、键长。

[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