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含水率与木材加工关系解析
木材的含水率详细介绍以及全国含水率表

关于木材含水率1、什么是木材的含水率?正常状态下的木材及其制品,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水分。
我国把木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绝干后木材重量的百分比,定义为木材含水率。
含水率可以用全干木材的重量作为计算基准,算出的数值叫做绝对含水率,并简称为含水率(W,%)。
计算公式:W=(Gs-Ggo)/ Ggo×100%其中:W——木材绝对含水率;Gs——湿木材重量;Ggoo——绝干材重量。
2、掌握木材含水率的重要性为什么有些木门、木地板、木制家具等木制品销售出去以后会出现开裂、变形等质量问题呢?怎样减少这些问题对木业企业的损失呢?木制品制作完成后,造型、材质都不会再改变,此时决定木制品内在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就是木材含水率和干燥应力。
生产制造企业需要正确掌握木制品的含水率。
当木制品使用时达到平衡含水率以后,这个时候的木材最不容易开裂变形。
销售木制品的经销商,也应该对所销售的产品的含水率进行检测,掌握所销售产品的质量状态。
选择产品质量好的厂家,凡是注重产品质量的生产厂家,都会对其产品的含水率进行检测。
对于高素质的采购木制品的部门,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增长,也越来越多地注重木制品的含水率指标。
过去国外的采购商就很注重这一指标,许多做出口产品和半成品的木业厂家对此深有体会。
3、木材干燥,越干越好吗?应该干燥到什么程度呢?木材置于一定的环境下,在足够长的时间后,其含水率会趋于一个平衡值,称为该环境的平衡含水率EMC。
当木材含水率高于环境的平衡含水率时,木材会排湿收缩,反之会吸湿膨胀。
例如,广州地区年平均的平衡含水率为15.1%,北京地区却为11.4%。
干燥到11%的木材用于北京是合适的,可用于广州将会吸湿膨胀,产生变形。
所以说,木材干燥要适当,并非越干越好。
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对木材含水率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4、木材平衡含水率:木材在一定的空气状态下,最后达到的吸湿稳定含水率或解吸稳定含水率,叫做木材的平衡含水率(木材水分稳定状态)。
木材标准含水率

木材标准含水率
木材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而木材的含水率则是一个关键的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木材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正确理解和控制木材的含水率对于保证木材的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木材的含水率是指木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木材干燥后的
重量之比。
通常情况下,木材的含水率会受到环境湿度、温度和通风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木材的含水率会影响木材的强度、硬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因此,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要求,木材的含水率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根据国家标准,木材的含水率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实测含水率和标准含
水率。
实测含水率是指通过专业仪器对木材进行检测得出的含水率值,而标准含水率则是指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木材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含水率数值。
一般来说,木材在不同的用途和环境条件下,其标准含水率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木材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符合要求的木材标准含水率。
另外,正确控制木材的含水率对于提高木材的质量和使用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过高或过低的含水率都会影响木材的质量和稳定性,甚至会导致木材出现开裂、翘曲等问题。
因此,在木材的加工、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木材的含水率,以确保木材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木材的含水率是一个影响木材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
正确理解和
控制木材的含水率对于保证木材的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因此,在使用木材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要求的木材标准含水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木材的含水率,以确保木材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木材含水率标准

木材含水率标准
木材含水率是指木材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它是衡量木材干燥
程度的重要指标。
木材在生长、采伐、加工、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
会受到含水率的影响,因此对木材含水率的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首先,木材含水率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木材的质量和稳定性。
过高或过低的含水率都会对木材的使用性能和寿命造成影响。
过高
的含水率容易导致木材变形、开裂、腐烂等问题,而过低的含水率
则容易引起木材干裂、变脆等情况。
因此,制定合理的木材含水率
标准对于保证木材的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其次,木材含水率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木材的种类和用途。
不
同种类的木材在不同的用途下对含水率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家具用材对含水率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建筑结构用材对含水率的要
求则相对较高。
因此,制定木材含水率标准需要充分考虑木材的种
类和具体用途,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另外,木材含水率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国际标准的统一性。
随着全球木材贸易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木材含水率标准也需要
逐渐趋于统一,以便更好地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
因此,制定木材
含水率标准时需要参考国际标准,确保与国际接轨,促进木材贸易
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木材含水率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木材质量和稳定性,需要考虑木材的种类和用途,同时也需要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木材含水率标准,才能更好地保护木材资源,
促进木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木材的机械性能

提高木材耐久性的方法包括防腐处 理、干燥处理、改性处理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影响木材耐久性的因素包括树种、 木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用环境 等
耐久性是评价木材质量的重要指标, 对于建筑、家具等木制品尤为重要
耐腐蚀性
木材的耐腐蚀性主要取决于木材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木材中的酚类化合物和单宁等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和防腐性 木材的耐腐蚀性还与木材的含水率和温度有关 木材的耐腐蚀性可以通过化学处理和热处理等方式进行改善
耐磨性
木材的耐磨性是指木材抵抗磨损的能力 耐磨性与木材的硬度、密度和纹理有关 耐磨性差的木材容易磨损,影响使用寿命 提高木材耐磨性的方法包括涂饰、浸渍和热处理等
04 木材的加工性能
锯解加工
锯解方式:纵锯、 横锯、斜锯等
锯解设备:带锯机、 圆锯机、链锯等
锯解质量:锯解精 度、表面粗糙度、 木材损耗等
膨胀
干缩湿胀的影 响因素:木材 的种类、密度、 纹理、含水率
等
干缩湿胀的危 害:导致木材 变形、开裂、
翘曲等
干缩湿胀的预 防措施:合理 控制木材的含 水率,采用适 当的干燥和防
腐处理方法
硬度
木材的硬度与其密度、纤维长 度和细胞壁厚度有关
硬度是衡量木材强度的重要指 标之一
硬度高的木材耐磨、耐久性好, 但加工难度较大
硬度低的木材易于加工,但耐 磨、耐久性较差 力
影响因素:树种、木材的密度、 纹理、含水率等
测试方法:拉伸试验、剪切试 验等
应用:抗拉强度是评估木材力 学性能的重要指标,用于木材 分级、选材和结构设计等
抗压强度
木材的抗压强度是 指木材在受到垂直 于纤维方向的外力 作用下,抵抗变形 和破坏的能力。
木材的含水率与干燥工艺

测定方法:烘干法、电测法、 化学法等
控制目标:根据木材种类和用 途确定合适的含水率范围
控制措施:采用干燥设备、调 节温度和湿度等
效果评估:通过检测木材的含 水率、变形率和强度等指标来 评估控制效果
含水率标准:根据 木材种类、用途和 地区气候等因素确 定
控制方法:自然干 燥、人工干燥、化 学干燥等
干燥设备类型:蒸汽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等 技术参数:温度、湿度、风速、时间等 干燥效果:木材含水率、变形率、开裂率等 干燥工艺优化:根据木材种类、厚度、湿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干燥设备和技术参数
木材含水率与干燥 工艺的关系
含水率过高,干燥时 间延长,能耗增加
含水率适中,干燥效 果最佳,能耗最低
影响木材的化学性能: 含水率过高或过低都会 影响木材的耐腐蚀性、 耐久性等化学性能。
影响木材的加工性能: 含水率过高或过低都会 影响木材的加工性能, 如锯切、刨削、钻孔等。
影响木材的装饰性能: 含水率过高或过低都 会影响木材的装饰性 能,如涂饰、贴面等。
影响木材的环保性能: 含水率过高或过低都 会影响木材的环保性 能,如甲醛释放量等。
人工干燥的缺点:能耗高、成本高、对设 备要求高
自然干燥:利用自然 环境进行干燥,如阳
光、空气等
化学干燥:利用化学 药剂进行干燥,如防
腐剂、防霉剂等
人工干燥:利用人工 设备进行干燥,如干
燥室、干燥机等
物理干燥:利用物理 方法进行干燥,如真 空干燥、冷冻干燥等
预热阶段:将木材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木材中的水分逐渐蒸发 等速干燥阶段:在恒定的温度和湿度下,木材中的水分迅速蒸发 降速干燥阶段:随着木材中的水分减少,蒸发速度逐渐降低 平衡干燥阶段:当木材中的水分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时,干燥过程结束
木工考试题及答案

木工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木材的含水率对木材加工有什么影响?A. 含水率越高,木材越容易加工B. 含水率越低,木材越容易加工C. 含水率对木材加工没有影响D. 木材含水率适中时,木材加工性能最好答案:D2. 木工刨床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切割木材B. 打磨木材表面C. 弯曲木材D. 钻孔答案:B3. 下列哪种木材是硬木?A. 松木B. 桦木C. 橡木D. 杨木答案:C4. 木工常用的连接方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榫卯B. 胶粘C. 焊接D. 钉接答案:C5. 木工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是?A. 卷尺B. 量筒C. 温度计D. 电子秤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木材的硬度通常与木材的______有关。
答案:密度2. 木工操作中,使用______可以提高木材连接的稳定性。
答案:榫卯结构3. 木材的纹理方向会影响木材的______。
答案:强度4. 木工中,______是用来测量木材长度的工具。
答案:卷尺5. 木工中,______是用来固定木材连接的工具。
答案:钉子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木材干燥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木材干燥的目的是降低木材的含水率,减少木材的收缩和膨胀,防止木材变形和开裂,提高木材的稳定性和加工性能。
2. 木工中常用的木材有哪些?答案:常用的木材包括硬木(如橡木、胡桃木、柚木等)和软木(如松木、杉木、杨木等)。
3. 请解释什么是榫卯结构?答案:榫卯结构是一种传统的木工连接方式,通过在木材上制作凸出的榫头和凹进的卯槽,将两块木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无需使用钉子或胶水。
4. 木工中如何防止木材开裂?答案:防止木材开裂的方法包括:选择干燥良好的木材、控制木材的含水率、避免木材暴露在极端温度和湿度变化的环境中、使用适当的木材处理和保护措施(如涂漆或涂油)。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如果一块木材的体积是0.5立方米,密度是0.6克/立方厘米,请问这块木材的重量是多少?答案:木材的体积是0.5立方米,即500000立方厘米。
关于木材含水率问题及注意事项

关于木材含水率问题及注意事项天然的树木经过锯解,烘干后成为制造家具用的木材,木材离开干燥炉以后它的含水率并不是不变的,在运输、储存、制作过程中它会不断的吸湿和解吸,甚至经过完善的油漆涂装成为一件家具吸湿和解吸的行为仍然不会停止,只是由于油漆的阻隔作用,使得吸湿和解吸变得相对缓慢,不再那么强烈地造成家具尺寸变化,引起结构和木材质及表面涂层开裂。
应该注意到:无论吸湿和解潮同样都会引起家具结构和木质及表面涂层开裂,都不是我们所愿意出现而肯定会出现的。
如果片面地追求木材含水率低,甚至把吸湿涨裂也当作不够干引起的,这是很大很危险的误解。
况且木材太干了切削,砂磨,成型,雕刻都不好做,干—脆,干—枯是因果关系。
通常对木材含水率标准有三种不同的要求,(1)木材的干燥标准,是指木材在干燥炉内停止干燥作业时的最终含水率,家具用材通常会选择6 ~ 9%。
(2)木材进行加工时的含水率,国内外都是“不高于加工地区的年平均木材平衡含水率”。
(3)成品家具的木材含水率则又要求“不高于使用地区的年平均木材平衡含水率”。
这三个标准应如何统一呢。
我们的经验是毫不含糊地做到(1),这样实际基本上也做到了(2),必要时在油漆前通过用恒温脱湿室把制品的含水率控制到可满足(3)。
有厂商说:他的美国客户要求木材含水率为6 ~ 9%。
其实这是指(1)。
我们的国家标准也是这样要求的。
要成品家具的含水率为6 ~ 9%,不但很困难,成本很高,也不一定有这个必要,因为这可能产生质量过剩的浪费,另方面又会引起一些新的质量不稳定的因素。
例如木材是从美国进口的OAK,它一定能达到(1),交货状态美国进口的OAK含水率是12%,这不会高于我国东南沿海大多数地区的年平均木材平衡含水率,能够满足(2)的条件。
假如买回来的木材吸湿严重,那就应该先对木材干燥处理,然后才进行制作加工。
很多工厂都会有脱湿处理室用来满足(3)。
要做到产品含水率“不高于使用地区的年平均木材平衡含水率”,就必须知道使用地区的年平均木材平衡含水率。
木材的可塑性与加工性分析

木材的可塑性与加工性分析木材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质材料,其可塑性和加工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各种应用中的适用性。
本文将从木材的基本特性、可塑性表现和加工性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木材的基本特性木材主要由细胞组成,包括纤维细胞、薄壁细胞和木射线细胞。
纤维细胞和木射线细胞提供了木材的主要力学性能,而薄壁细胞则负责木材的膨胀和收缩。
木材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受其生长条件、树种和加工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木材的可塑性木材的可塑性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木材能够被塑造成各种形状的能力。
木材的可塑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纤维方向的塑性:木材在纤维方向上的塑性较好,可以被拉伸和压缩。
这也是为什么木材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和变形的原因之一。
(2)横向塑性:木材在横向的塑性较差,容易产生裂纹和破裂。
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木材横向施加力。
(3)粘弹性:木材是一种粘弹性材料,具有弹性和粘性两种特性。
在加工过程中,应考虑到木材的粘弹性,避免因温度和湿度变化导致的木材变形和开裂。
3. 木材的加工性木材的加工性是指木材在加工过程中易于被切割、雕刻、粘接等工艺处理的能力。
木材的加工性受以下因素影响:(1)木材含水率:木材的含水率对其加工性有很大影响。
当木材含水率过高或过低时,都会降低其加工性。
合适的木材含水率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2)木材硬度:木材硬度直接影响加工工具的磨损和加工速度。
硬度较低的木材容易加工,但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毛刺和粗糙表面;硬度较高的木材加工难度较大,但加工出的产品表面质量较好。
(3)木材纤维方向:木材纤维方向对加工性也有很大影响。
在切割、雕刻等加工过程中,应尽量使刀具与木材纤维方向平行,以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4)木材应力分布:木材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容易导致木材产生裂纹和变形。
因此,在设计加工工艺时,应尽量避免应力集中,降低加工过程中木材的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材含水率与木材加工关系解析
点击次数:39 发布时间:2012-2-3
木材的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30%)范围内变化时会发生干缩湿胀现象,因而改变木材的尺寸,引起木材的变形,产生木材和木制品的缺陷。
Wengert认为,至少75%的木材制品问题与木材的含水率有关,可见其重要性。
为了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保持木材尺寸的稳定,保证木制品的质量,经久耐用,合理利用,就必须将木材的含水率严格干燥到并控制在与使用环境的空气状态相适应的程度。
木材的加工与使用,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正确制定木制品的技术条件,其中包括根据木制品的用途、地区气候、使用环境、木材特征、实践经验而合理规定的干燥锯材(毛料)最终含水率;二是根据规定的最终含水率的要求,对锯材(毛料)进行适当的干燥,并按国家标准进行严格、全面的质量检查和(或)验收;
三是干燥好的锯材(毛料)在加工之前应该妥善保存,在保存期间不应使其含水率发生改变尺寸的较大变化,即干材仓库应有调节空气相对湿度与温度的设施,使库内的空气状态能与干燥锯材(毛料)最终含水率相适应;
四是干燥锯材(毛料)在进行机械加工期间,车间的空气状态不应使木材含水率发生改变尺寸的较大变化,保证公差配合的精度要求,否则应该采取技术措施;
五是木制品在流通过程中如须较长时间的存放或远途运输,则在保存或远途
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严密的技术措施,不使木制品(毛料)的含水率发生改变尺寸的较大变化,例如将其存放在有温、湿度调节设施的干材仓库,或对木制品(毛料)加以严密包装等。
然而目前在技术、生产和流通领域,上述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有的环节甚至缺如,以致发生木制品(毛料)变形、开裂等缺陷,严重影响木制品的质量、使用和寿命。
同时在商业上引起质量和技术纠纷,甚至诉诸法律,对簿公堂,影响商业信誉,造成物质浪费与经济损失。
这种现象,近年来已屡见不鲜。
正确处理木材含水率与木材加工及使用的关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除加强宣传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外,似应从掌握有关基本知识,加强相应科学研究和严密技术规范入手。
所谓基本知识,主要是指有关木材平衡含水率、干燥锯材最终含水率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物理规律。
这个问题在木材学,木材干燥学及有关文献中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作些提要和补充。
木材放在含有水蒸汽的空气(湿空气)中,其含水率最终将会达到与之相适应的稳定状态,称为木材平衡含水率。
这种稳定的含水率状态,决定于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以及温度和木材的干湿程度等,它将随着空气条件的变化而增大或减少。
如果木材的含水率比这种稳定状态高,木材将会散失水分,最终达到的稳定状态称为解吸平衡含水率;反之,如果木材的含水率低于这种稳定状态,木材将会吸收水分,最终达到的稳定状态称为吸湿平衡含水率。
在一定的空气状态下,吸湿平衡含水率比解吸平衡含水率要低一些,二者之间的含水率差(A W)称为吸湿滞后。
有文献指出,在生产上用干燥室干燥的室干工业用锯材,由于干燥温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厚度,其吸湿滞后的数值约为1%—5%,平均取为A W=2.5%;另有文献指出,吸湿平衡含水率与解吸平衡含水率的比率约为0.8—0.85。
这是因为在吸湿过程中吸着点(sorption sites)不能完全再水化(rehydration),另外在吸湿膨胀时发生压缩应力的影响。
木材的平衡含水率,不但与使用环境湿空气的温、湿度有关,且因木材的树种、构造、比重、抽提物含量、化学组成、物理性质、机械应力、干燥时间而变化。
如边材的平衡含水率高于心材的;正常木材的高于应压木的;晚材的高于早材的;压应力增加会使平衡含水率降低等。
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可用实测法和用气象资料查定法求得。
我国从1941年以来,仅有20个左右城市进行了木材平衡含水率的实际测定,提出了宝贵的数据;但也存在试材大小、测试方法、计量精度等问题。
由于实际测定须要经年累月,旷日持久,而我国幅员辽阔,如此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进度,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鉴于气象资料日渐充实,目前多采用气象资料查定法求出各地木材平衡含水率值,以资应用,国外也是如此。
湿的木材放置在有遮盖和通风条件下的大气中,最终达到与其温、湿度相平衡的含水率,可以作为木材的气干含水率。
气干含水率的范围,美国大多数地区约为12%—15%;欧美国家定为12%,日本定为15%。
根据笔者查定出的全国木材平衡含水率气象值,我国大陆约在10%—15%,台湾、海南岛等
东南部岛屿地区约为16%—17%的范畴,全国平均约为13.7%;并且发现其
分布规律明显有从西北地区向东南地区逐渐增高的趋势。
早在1945年,余仲奎等查定出的木材平衡含水率气象值,全国平均13.3%,二者近似吻合。
据此初步提出,我国木材平衡含水率气象值亦即木材气干含水率平均约为13.5%。
干燥锯材最终含水率的确定,按照国家标准《锯材干燥质量》(GB/
T6491—1999)3.1条的规定:”按用途和地区考虑确定。
以用途为主,地区
为辅。
“所指按地区考虑,就是要考虑该地区的木材平衡含水率,考虑解吸
平衡含水率与吸湿平衡含水率的差异,亦即吸湿滞后(AW)现象;以及木材的
树种、厚度、心边材、径弦向、干燥温度等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干燥锯材(毛料)最终含水率的确定一般取其比木材解吸平衡含水率低2%—3%(或4%)。
所指按用途考虑,是在考虑该地区木材平衡含水率的基础上,还须考虑木材
的用途,考虑木制品的使用环境。
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上述标准中提出了
不同用途的干燥锯材含水率推荐表,提供参照选用。
此表对于一些重要用品,其最终含水率一般定得较低;如此可以提高木树干燥均匀度,降低木材吸湿性,保持木材尺寸稳定性。
当然,这样也会带来延长干燥时间,降低干材产量,增加干燥成本等不利因素。
因此,在参照定干燥锯材最终含水率时,还
须根据木材的用途、特性,以及实践经验,在规定的上下限中加以综合权衡。
由于等温吸附等原因,虽然相对湿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但木材的含水率却
不随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变化,或是没有大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滞(静)区。
根据实验结果,A W=0.5%时,滞区为3%-4%(相对湿度,下同);A W=2.5%时,滞区为15%-18%;AW=3%时,滞区为20%—25%。
由此可见,在AW
=2.5%的情况下,木材加工车间的相对湿度在52%—70%范围内变化时,对干燥锯材(毛料)的平均含水率不会引起变化,或是变化甚微。
这对干燥锯材在进行机械加工时车间适当保持的空气状态,具有参考价值。
当然,在某种温度下或温度改变时的具体情况,还须进行科学试验,加以验证和补充。
木材平衡含水率属于木材干燥静力学研究范畴。
目前我国对于不同地区、树种、规格、环境下木材平衡含水率的试验研究还很不够;对于等温吸附、吸湿滞后等的测定也很少,今后似宜加强提供生产急需的有关技术数据,为制订和完善技术规范提供理论依据。
姜日顺于20世纪80年代对哈尔滨地区室外和室内的木材吸湿滞后作了初步测定和有益尝试,得出具体数据如表2,仅供参考。
外指在有遮蔽阳光、雨露的通风棚舍下,室内指在冬季有暖气的试验车间内。
在现有的研究成果、技术资料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正确制订与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包括国家、行业标准,技术规程等,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逐步修订,以臻完善,应是当前解决问题的一个具体措施。
如果现行的技术规范在执行中发现有不够全面和严密之处,在进一步修订之前,应在签订的技术合同或协议中加以具体补充和说明,避免因疏漏而发生技术纠纷。
应该充分认识到,木材含水率会随着所在地区、周围环境的空气状态而不断变化。
因此有关标准及规范,对于干毛料)及木制品的验收和交货,似应有所明确规定;商家在出售产品时,似应对产品的木材含水率有所掌握,心中有数,并严格子以控制和保持;用户似应对此有所了解与衡量。
产品的木材含水率是否符合技术条件和适合使用环境,商家和用户双方似应有所说明与商定,把它纳入市场规范,建立商业诚信。
例如实木地板的铺设,就有楼房底
面有无垫块等不同使用情况,这对地板本身含水率的要求就应有所不同,不宜一概而论,马虎敷衍。
这样,才能收到合理利用,物尽其用的良好效果。
日本木材干燥专家久田卓兴,也曾作过“地板木材的本身含水率随其离地面的高度及地板下面通风情况也有差别”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