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液体对固体的润湿作用

合集下载

第7章 固体表面与界面

第7章 固体表面与界面
W=-ΔG=(LV +SV)-SL 粘附功愈大则表示固-液界面结合愈牢,也即附着润湿愈强。 (一般γSV、γLV均是固定的,可改变γSL) γSL↓(选择固液组成接近)→W↑→坯、釉完全粘附、适应、结 15 合牢固。
2、铺展润湿
SV= SL+LV cos)
LVcos= SV-SL=F cos=(SV- SL)/LV
面能大小来估计。对于离子晶体,表面主要取决于晶格能和极化
作用(表面能与晶格能成正比)。主要形成化学吸附。
2
2、分子引力(范德华力)
一般是指固体表面与被吸附质点(如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
力。它是固体表面产生物理吸附和气体凝聚的原因。分子间引力 主要来源于三种不同效应。
1) 定向力:相邻两个极化电矩因极性不同而相互作用的力。主
c.凸面上的饱和蒸气压>平面>凹面(P凸>Po> P凹)。
12
讨 论:
1 Ln (球面), P0 RT r
P
2M
Ln
P P0

M
RT

1 r1

1 r2
)( 非球面)
r↓→凸面上蒸气压升高P凸↑; r↓→凹面上蒸气压下降P凹↓
这种蒸气压差,在高温下足以引起微细粉体表面质点由凸面
SL很大,不润湿。
16
3、浸渍润湿(液体表面没有变化)
浸渍润湿指固体浸入液体中的过程。 例:生 坯的浸釉。把固体浸在液体之中,固-气界面 为固-液界面所代替,γSV→γSL: ΔG=γSL-γSV 当γSV >γSL,润湿自发进行。

液体
三种润湿共同点:液体将气体从固体表 面挤开,由固-液界面→固-气(或液气) 界面,铺展是润湿的最高标准,能铺展 则必能附着和浸渍。

液体对固体的润湿作用

液体对固体的润湿作用
本节主要讨论表面粗糙度对接触角的影响。
可编辑版
16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将一液滴置于一粗糙表面,

r(gsls)glco's

c
os '
r(gs ls) gl
此即Wenze1方程,是Wenzel于1936年提出来的。式中r 被称为粗糙因子,也就是真实面积与表观面积之比;θ’ 为某种液体在粗糙表面上的表观接触角。
大多数有机液体在抛光的金属表面上的接触角小于 90°,因而在粗糙金属表面上的表观接触角更小。纯水 在光滑石蜡表面上接触角在105°~110°之间,但在粗 糙的石蜡表面上,实验发现θ’可高达140°。 注意:Wenzel方程只适用于热力学稳定平衡状态。
可编辑版
19
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和临界表面张力
❖ 低能表面与高能表面 从润湿方程来看,只有固体表面能足够大才能被液体所润湿, 要使接触角为零,则rgs必须等于或大于rls与rgl之和。rgs虽不 易得到,但可以肯定rgs必须大于rgl才有被该液体润湿的可能。 一般常用液体的表面张力都在100mN.m-1以下,便以此为界 将固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高能表面,其表面能高于 100mN.m-1的固体;另一类是低能表面,其表面能低于 100mN.m-1的固体。
可编辑版
14
❖ 光反射法
用强的光源通过狭缝,照射到三相交界处,改变入射光的方向, 当反射光刚好沿着固体表面发出时,可以根据入射光与反射
光的夹角2 计算接触角。
2
可编辑版
15
非理想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 一般固体表面,由于: (l)固体表面本身或由于表面污染(特别是高能表面), 固体表面在化学组成上往往是不均一的; (2)因原子或离子排列的紧密程度不同,不同晶面具有不 同的表面自由能;即使同一晶面,因表面的扭变或缺陷, 其表面自由能亦可能不同; (3)表面粗糙不平等原因,一般实际表面均不是理想表面, 给接触角的测定带来极大的困难。

润湿作用的应用及原理

润湿作用的应用及原理

润湿作用的应用及原理一、什么是润湿作用润湿作用是指液体在与固体接触时,能够在固体表面上形成一层平均和连续的薄液体膜,使固体表面被液体湿润的现象。

润湿作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例如表面涂料、化妆品、医疗器械、涂层材料等。

二、使用润湿作用的应用领域润湿作用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以下为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化妆品润湿作用在化妆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妆品中的润湿剂能够帮助产品更好地附着在皮肤表面,提高化妆品的使用体验。

同时,润湿作用还可以增加化妆品在皮肤上的持久性,使其更加耐用。

2. 医疗器械润湿作用在医疗器械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外科手术中,医疗器械通常需要与组织和体液接触,润湿作用可以帮助器械更好地与组织接触,并减少对组织的创伤。

3. 涂料润湿作用在涂料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涂料的润湿剂可以改善涂料在基材表面的附着,提高涂料的抗刮擦性和耐久性。

此外,润湿作用还可以减少涂料施工时的气泡和裂痕,提高涂料的光泽度。

4. 纺织工业在纺织工业中,润湿作用可以帮助纺织品更好地吸收染料,提高染色效果。

润湿剂可以改善纺织品与染料之间的接触,使染料能够快速、均匀地渗透到纤维中,提高染色的效果。

5. 粮食储藏润湿作用也可用于粮食储藏。

在贮存过程中,粮食表面积少的因素大大限制了湿气的渗透和沉积,采用润湿技术可以增加粮食表面积,提高粮食的储存效果。

三、润湿作用的原理润湿作用的原理涉及表面张力、界面能的概念及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以下是润湿作用的一般原理:•表面张力:润湿作用的关键是液体的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越小,润湿作用越好。

因为表面张力越小,液体越容易渗透到固体表面上,并形成一层薄液体膜。

•界面能:固体表面和液体之间具有一定的能量差异,称为界面能。

润湿作用的原理是通过降低界面能差异,使液体能够更好地湿润固体表面。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够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

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可改变液体的表面性质,改善润湿作用。

物理化学B-第七章-表界面化学基础

物理化学B-第七章-表界面化学基础
物理化学B
表界面化学基础
引言
1. 表面(界面):
界面:物质两相之间密切接触的过渡区
液体-液体
g
液体-固体 固体-固体
液体-气体
界面 (interface)
表面
l
固体-气体
(surface)
表面:两相之一为气相的密切接触的过渡区。
表面/界面 化学: 研究各种相界面的性质,尤其是具有巨大界面系 统的特殊性质(界面效应);在分子(原子)尺度 上研究界面过程的科学。
p > p外
p < p外
1.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定义:界面两侧(p与p外)的压力差(p-p外),p 对凸表面, p >0
对凹表面, p <0
产生原因:在弯曲界面上,表面张力不能相互抵消。 代表表面张力的合力。
p的方向:总是指向曲率半径球心
肥皂泡中的压力 必大于大气压
水中气泡的压力
水的压力
2. 附加压力的大小——Young-Laplace方程
(l)
p p
Vmdp
p
Vmp
Vm
2
r
(1)
设小液滴和平面液体的蒸气压分别为pr和pV0,则它们对应 气相的化学势之差为
(g)
RT
ln
pr pvo
(2)
RT
ln
pr
pvo
Vm

2
r
ln pr pvo 2M RT r Kelvin方程
等温等外压下,液体的蒸汽压与液滴大小的关系。
(1) 各量的意义: pr—半径为r小液滴的蒸气压 pvo —平面液体的蒸气压正常值(查手册)
定性分析?
思考题6:
p
T

润湿现象——精选推荐

润湿现象——精选推荐

2.2.2润湿现象1.润湿的概念润湿是固体(或液体)表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

润湿现象是表面现象的重要内容,本节讨论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情况。

先看两种现象,把一小滴水银放在玻璃板上,呈球形,而放在清洁的锌板上,就会慢慢散开。

液滴呈球形叫做液体不润湿固体,液体沿固体表面散开叫做液体润湿固体;还有一种现象,把一根玻璃棒插入水银中,然后将它抽出,脱离水银后的玻璃棒是完全干净的,水银不润湿玻璃;如果把玻璃棒插入水中,当玻璃棒从水中抽出时,会看到棒被水沾湿了,表明水能够润湿玻璃。

上述现象可以这样解释:当液体跟固体接触时,接触层中的液体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内聚力),同时受到固体分子的作用(附作力),如果内聚力大于附着力,就发生液体不润湿固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小液滴呈球形,相反,如果附着力大于内聚力,液体润湿固体;液体将沿固体表面散开。

对于具有光滑表面的块状固体,可测定固体与液体的接触角来衡量润湿程度。

如图8–5中的固–气、固–液、液–气三个界面,对应存在三个表面张力,即σs–g 、σs–l和σl–g。

在固、液、气三相的接触点O点处于平衡态,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其合力为零。

图8–5 接触角和表面张力的关系(a) 润湿(b) 不润湿可得如下方程式:θσσσcos∙+=---gllsgs则gll sgs----=σσσθcos8–5上式表示表张力与接触角的关系,称杨氏方程,由此式可知,在一定温度、压力下:(1)当σs–g -σs–l<0,则cosθ<0,即θ>90°,为不润湿,由于过程总是向着表面能减小的方向进行,当σl–g 一定时,如果σs–g与σs–l相比,σs–g越小时,则液体越不易润湿固体表面(固–气界面),故液体趋向缩得更圆一些,即θ更大些,其平衡极限θ=180°,则为完全不润湿。

(2)当σs–g -σs–l>0,则cosθ>0,即θ<90°,为能润湿,这时v s.–g>σs–l,当σl–g一定时,如果σs–g 与σs–l相比,σs–g越大时,则液体越易润湿固体表面(固–气界面),故液体趋向展开的更扁平一些,即θ更小些,其平衡极限θ=0,则为完全润湿。

物理化学界面现象与胶体

物理化学界面现象与胶体

况下)数据如下:
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基本假设如下:
(1)外表是匀称的,吸附剂外表原子力场有剩余价力,能吸附气体分子 P(kP)0.5241.7313.0584.5347.49710.327V(cm3)0.9873.0435.0827.0471
物质的浓度,或分压与它在体相中不同的现象称为吸附。
示。
2.吸附剂:在气-固界面上发生吸附时,固体是起吸附作用的物质,称

为吸附剂;
1.弗仑德利希(Freundlich)公式:
3.吸附质:气体是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
弗仑德利希依据试验,总结出吸附的阅历公式:
第1页共1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肯定温度下,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与液体的外表张力成正比,与曲率
半径成反比,其关系为:Δp = 2γ/r
上式为杨氏方程。
此式称为拉普拉斯方程。式中,r 为液面的曲率半径。
肯定温度与压力下,接触角与润湿程度有如下关系:
二.液体对固体的润湿作用
(1) 若液-固界面张力大于气-固外表张力,则,。此时不润湿。当时,
由于凹液面的附加压力Δp 0,使管内液面所受的压力小于管外平液面所 层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单分子层
受的压力,因此管外的液体将自动流入管内,导致管内液柱上升,直到上
吸附速率
升的液柱,高度为 h,所产生的静压力ρgh 等于附加压力Δp 时,系统到
较快,不受温度影响,一般不需要活化能较慢,随温度升高速率加快,
1.润湿
则为完全不润湿。
润湿是指当液体接触固体时,原有的气-固外表或气-液外表自动地被
(2) 若液-固界面张力小于气-固外表张力,,。此种状况称为润湿。

第七章表面现象练习题

第七章表面现象练习题

第七章表面现象练习题第十章界面现象练习题一、是非题(对的画√错的画×)1、液体的表面张力总是力图缩小液体的表面积。

()2、液体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与液面垂直。

()3、分子间力越大的物体其表面张力也越大。

()4、垂直插入水槽中一支干净的玻璃毛细管,当在管中上升平衡液面外加热时,水柱会上升。

()5、在相同温度下,纯汞在玻璃毛细管中呈凸液面,所以与之平衡的饱和蒸气压必大于其平液面的蒸汽压。

()6、溶液表面张力总是随溶液的浓度增大而减小。

()7、某水溶液发生负吸附后,在干净的毛细管中的上升高度比纯水在该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低。

()8、通常物理吸附的速率较小,而化学吸附的速率较大。

()9、兰格缪尔等温吸附理论只适用于单分子层吸附。

()10、临界胶束浓度(CMC)越小的表面活性剂,其活性越高。

()11、物理吸附无选择性。

()12、纯水、盐水、皂液相比,其表面张力的排列顺序是:γ(盐水)γ(纯水)γ(皂液)。

()13、在相同温度与外压力下,水在干净的玻璃毛细管中呈凹液面,故管中饱和蒸气压应小于水平液面的蒸气压力。

()14、朗缪尔吸附的理论假设之一是吸附剂固体的表面是均匀的。

()15、同一纯物质,小液滴的饱和蒸气压大于大液滴的饱和蒸气压。

()16、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总大于同温度下平液面的蒸气压。

()17、表面张力在数值上等于等温等压条件下系统增加单位表面积时环境对系统所做的可逆非体积功。

()18、某水溶液发生正吸附后,在干净的毛细管中的上升高度比在纯水的毛细管中的水上升高度低。

()19、弯曲液面处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与液面相切。

()20、吉布斯所定义的“表面过剩物质的量”n只能是正值,不可能是负i值。

( )21、封闭在容器内的大、小液滴若干个,在等温下达平衡时,其个数不变,大小趋于一致。

()22、凡能引起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均称之为表面活性剂。

()23、表面过剩物质的量为负值,所以吸附达平衡后,必然引起液体表面张力降低。

第七章 乳化剂与分散剂

第七章 乳化剂与分散剂

⑥ 核磁共振法
原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共振波谱的特性值与表面活性剂 的HLB值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代入相关的公式来计算表面活性剂的
HLB值。
⑦ 水合热法 测定乳化体系 焓 的变化来推算其HLB值。
3)HLB值的计算方法 对于已知结构的表面活性剂以及新结构表面活性剂的分子设计
来说,采用有关公式来计算HLB值十分方便,其精度可达到工业生
3)阳离子型乳化剂 C12-C22单烷基胺类
酰胺类
咪唑啉类 分类 季铵盐类 环氧乙烷双胺类 胺化木质素
2、高分子乳化剂 高分子乳化剂虽然无法显著降低溶液的界面张力,但是能在液
珠的界面上形成强度较高的界面膜,而且还能提高液相的粘度,因
此也是性能优良的乳化剂。 1)天然高分子
(1)魔芋胶
主要成分魔芋甘露糖,M=104 ;


固/水 间的界面张力;
油/水 间的界面张力;
θ -在水相方向的接触角;
形成乳状液时,润湿固体较多的液体构成外相。
二、乳状液类型的鉴别和影响因素
1、乳状液类型的鉴别
电导法:电导性好的为:O/W 型
染色法:将油溶性染料加入乳状液中予以混 鉴别方法 合,若整体带色则为 W/O 型 稀释法:根据与液体相混溶性来判断;
硫酸盐
如聚氧乙烯烷基酚醚硫酸盐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等
阴离子型
磺酸盐
如烷基、烷基苯、烷基萘类, 聚氧乙烯烷氧基醚类等
磷酸酯类 如烷基、烷基聚氧乙烯醚类,
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类等 亚磷酸酯类 如烷基聚氧乙烯醚类单、双酯
2)非离子型乳化剂
非离子乳化剂根据其亲水、亲油性,可作O/W型和W/O型
乳状液的乳化剂,主要类型有醚型和酯型二类。 聚氧乙烯烷基酚醚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cos ' c os
对于粗糙表面,r总是大于1。
因此: (1)θ<90°时,θ’<θ,即在润湿的前提下,表面 粗糙化后θ’变小,更易为液体所润湿。 (2)θ>90°时,θ’ >θ,即在不润湿的前提下,表 面粗糙化后θ’变大,更不易为液体所润湿。
大多数有机液体在抛光的金属表面上的接触角小于 90°,因而在粗糙金属表面上的表观接触角更小。纯水 在光滑石蜡表面上接触角在105°~110°之间,但在粗 糙的石蜡表面上,实验发现θ’可高达140°。 注意:Wenzel方程只适用于热力学稳定平衡状态。
F<H<Cl<Br<I<O<N
表面活性剂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取决于表面活性剂分子在 液固界面上定向吸附的状态和吸附量。
高能表面转化为低能表面 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基向着高能表面,非极性基向外的方式形成
定向排列的吸附膜,于是高能表面变成低能表面。 低能表面转化为高能表面
铺展 置一液滴于一固体表面。恒温恒压下,若此液滴在固体表面上自动展开
形成液膜,则称此过程为铺展润湿。体系自由能的变化为
Ggllsgs

S G g s g l ls
S称为铺展系数,S>0是液体在固体表面上自动展开的条件。
V
L
S
图 液体在固体表面的铺展
注意:上述条件均是指在无外力作用下液体自动润湿固体表 面的条件。有了这些热力学条件,即可从理论上判断一个 润湿过程是否能够自发进行。但实际上却远非那么容易, 上面所讨论的判断条件,均需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和固一液 界面自由能,而这些参数目前尚无合适的测定方法,因而 定量地运用上面的判断条件是有困难的。尽管如此,这些
与前相反。
润湿剂
能促使液体润湿固体或加速液体润湿固体的表面活性剂称为 润湿剂。
润湿剂能改善润湿作用,其原因是它能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和固液界面张力,据润湿方程可以定性判断接触角会变小, 从而改善润湿性能。
能作为润湿剂的大多是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一 般不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因为大多数固体在溶液中常常 带负电荷,表面活性剂阳离子与表面强烈的电性作用,往往 会使得表面活性剂尾端向着水而变成疏水表面。
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和临界表面张力
❖ 低能表面与高能表面 从润湿方程来看,只有固体表面能足够大才能被液体所润湿, 要使接触角为零,则rgs必须等于或大于rls与rgl之和。rgs虽不 易得到,但可以肯定rgs必须大于rgl才有被该液体润湿的可能。 一般常用液体的表面张力都在100mN.m-1以下,便以此为界 将固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高能表面,其表面能高于 100mN.m-1的固体;另一类是低能表面,其表面能低于 100mN.m-1的固体。
实用时,通常以900为界: θ>900,不润湿; θ<900,润湿; θ=00,或不存在时,铺展;
接触角的测定
❖ 躺滴或贴泡法 直接观测处在固体平面上的液滴或贴泡外形,再用量角器测θ
角。液滴或贴泡的外形也可投影或摄像后,在照片上直接测 量θ角。
❖ 斜板法
当固体平板插入液体中,在三相交界处会保持一定的接触角。 改变插入的角度,直到液面与平板接触之处一点也不弯曲, 此时板面与液面之间的夹角为接触角。
判断条件仍为我们解决润湿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接触角和 Young方程
将液滴(L)放在一理想平面(S)上如果有一相是气体,则接触角
是气一液界面通过液体而与固一液界面所交的角。1805年,Young指出,
接触角的问题可当作平面固体上液滴受三个界由张力的作用来处理。当
三个作用力达到平衡时,应有下面关系
gsglcosls

cos gs ls
gl
这就是著名的Young方程。式中γsg和γlg是与液体的饱和蒸气成平衡时
的固体和液体的表面张力(或表面自由能)。
g
γlg
θ
L
S
γsl
γsg
液滴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
接触角是实验上可测定的一个量。有了接触角的数 值,代入润湿过程的判断条件式,即可得:
粘湿: W a G g(1 lc o) s0
基体—污垢 + 洗涤剂 = 基体—洗涤剂 + 污垢—洗涤剂
液体污垢的去除
液体污垢的去除是通过卷缩机理进行的。液体污垢原来是以一 铺开的油膜存在于表面的,在洗涤剂优先润湿作用下,逐渐 卷缩成为油珠,最后冲洗以至离开表面。
rso= rsw + rwocosθ rso、 rsw 、rwo分别为油-水、固体-水、固体-油的表面张力。
❖用做润湿剂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
疏水基支链化程度高,极性基位于分子中部,有利于提高润 湿能力。
直链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很低时碳氢链较长的比较短的化合 物能更好地改善润湿作用。但浓度高时,短链的更有效。
在分子中引入第二个亲水性基或亲水基团,一般对润湿不利。
❖常用的润湿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烷基硫酸盐,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 盐;烷基萘磺酸盐等
一般无机固体,如金属及其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及各种无 机盐的表面能较大,属高能表面。它们与一般液体接触后, 体系自由能有较大的降低,能为这些液体润湿。
一般有机固体和高聚物,其表面能与一般的液体大致相当, 甚至更低,属于低能表面。
❖ 低能表面的润湿性
高分子聚合物一般属低能表面。高分子固体的润湿性与其分子 中的元素组成有关。在碳氢链中含有其它杂原子时,润湿性 能改变。如加入氟原子时,润湿性降低。各种杂原子增加固 体可润湿性的能力大致次浸湿:
W i G gc l o s0
900
Wi 0
铺展:
S Gg(l co1 s)
其中,θ=0或不存在,S≥0 。
根据上面三式,通过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即可 判断一种液体对一种固体的润湿性能。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对同一对液体和固体, 在不同的润湿过程中,其润湿条件是不同的。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含有适当数目的聚氧乙烯脂肪醇、硫醇;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山梨醇脂肪酸酯等。
润湿作用的应用
❖ 洗涤 洗涤剂的作用
一方面,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改善水对洗涤物表面的润湿性,从而去 除固体表面的污垢。
另一方面是洗涤剂对油污的分散和悬浮作用,也就是使从固体表面脱 离下来能很好地分散在洗涤介质中,不再沉积在固体表面。洗涤剂具有 乳化能力,能将从物品表面脱落下来的液体油污乳化成小液滴而分散、 悬浮于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仅能使油-水界面带电而阻止油珠的聚 结,而且还能使已进入水相的固体污垢表面带电,防止其重新沉积在固 体表面。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可以通过较长的水化聚氧乙烯链产生空间 位阻来防止污垢的聚集,提高在水中的分散性。
❖ 光反射法
用强的光源通过狭缝,照射到三相交界处,改变入射光的方向, 当反射光刚好沿着固体表面发出时,可以根据入射光与反射
光的夹角2 计算接触角。
2
非理想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 一般固体表面,由于: (l)固体表面本身或由于表面污染(特别是高能表面), 固体表面在化学组成上往往是不均一的; (2)因原子或离子排列的紧密程度不同,不同晶面具有不 同的表面自由能;即使同一晶面,因表面的扭变或缺陷, 其表面自由能亦可能不同; (3)表面粗糙不平等原因,一般实际表面均不是理想表面, 给接触角的测定带来极大的困难。
本节主要讨论表面粗糙度对接触角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将一液滴置于一粗糙表面,

r(gsls)glco's

c
os '
r(gs ls) gl
此即Wenze1方程,是Wenzel于1936年提出来的。式中r 被称为粗糙因子,也就是真实面积与表观面积之比;θ’ 为某种液体在粗糙表面上的表观接触角。
如果将式与接触角计算公式比较,可得
W a G g s g l ls
从式知γsl越小,则Wa越大,液体越易沾湿固体。若 Wa≥0, 则ΔG≤0,沾湿过程可自发进行。
浸湿
浸湿是将固体完全浸入到液体中的过程,如将衣服浸泡在水中。 浸湿过程引起的体系自由能的变化为
Glsgs
如果用浸润功Wi来表示,则是
W i Ggsls
若Wi≥0,则ΔG≤0,过程可自发进行。 Wi越大,则液体在固体表面上 取代气体的能力愈强。
如在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由于表面活性剂易于在固体
及油面上吸附, rsw 、rwo降低,为了维持新的平衡, cosθ
值必须变大,即将大于900变为小于900,甚至接近于零,铺 展的油污逐渐发生卷缩,再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去除。
❖ 纺织品印染的渗透剂 ❖ 防水防油 ❖ 医药、农药 ❖ 热交换器
第六章 液体对固体的润湿作用
润湿的类型
润湿是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置换另一种流体的过程。最 常见的润湿现象是一种液体从固体表面置换空气,如水在玻 璃表面置换空气而展开。
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有时需要液固之间润湿 性很好,有时则相反。如纸张,用做滤纸时,要求水对其润 湿性好;包装水泥用的牛皮纸,则因水泥需要防水,要求水 对其不润湿。
1930年Osterhof和Bartell把润湿现象分成沾湿、浸湿和 铺展三种类型。
沾湿
沾湿:将气液界面与气固界面变为液固界面的过程。 沾湿引起体系自由能的变化为:
Glsg sgl
式中,γls,γgs和γgl分别为单位面积固一液、固一气和液 一气的界面张力。
沾湿的实质是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粘附,沾 湿的粘附功Wa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