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饮食习俗概览
蒙古族饮食文化

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 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 净壶或锅,慢火煮2-3 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 烧开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 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 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有人甚至认为,三天 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 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 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 防病治病。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
面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 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 “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 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 崇高之意)。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 为主食,以肉食为辅。
奶类食品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 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 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 分为饮用的:鲜奶、酸奶、奶 酒。食用的:奶皮子、奶酪、 奶酥、奶油、奶酪丹(奶豆腐 )等。白食美味可口,营养特 别丰富。 白食制做简单却有趣。在 食用时一般都有"德吉"的礼俗 ,也就是把第一杯或碗食品首 先认客人品尝的礼节。蒙古族 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 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 ,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 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蒙古八珍 辽阔的蒙古草原,为发展狩猎、畜牧提供了非常
好的自然环境。然而这种牧猎生活,又形成了蒙 古族独具特色的食品。元代著名诗人白珽在宴会 上品尝了“蒙古八珍”之后,赋诗称赞: 八珍肴龙凤, 此出龙凤外, 荔枝配江姚, 徒夸有风味。 诗人所称“八珍”,即:“醍醐”、“麈沆”, “野驼蹄”,“鹿唇”、“天鹅炙”、“元玉 浆”、“紫玉浆”
炒米类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Fra bibliotek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 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 品──炒米。西部地 区的蒙古族还有用炒 米做"崩"的习俗。面 粉制作的各种食品在 蒙古族日常饮食中也 日渐增多,最常见的 是面条和烙饼,并擅 长用面粉加馅制成别 具特色的蒙古包子、 蒙古馅饼及蒙古糕点 新苏饼等。
简单介绍蒙古族的风俗礼仪

简单介绍蒙古族的风俗礼仪蒙古族以热情好客闻名,那你知道他们都有哪些习俗吗?到大草原旅游或者和蒙古族同胞们的日常相处中应该注意哪些禁忌,才不会失礼呢?跟随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食俗蒙古族食物以奶制品、肉和面食为主。
蒙古族除手抓肉外,还喜炖羊肉、火锅。
面拌以炒面为主。
食用时加酥油或牛羊油,以茶水搅拌。
各类面食也是常用食物。
2、习俗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以笑面迎接,摆上奶酪、奶油和各种面制干粮,捧上奶茶。
茶后,向客人敬上醇美的奶酒和白酒,主人把自己酒碗里的酒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喝一口,为了凑兴,常以唱歌劝酒;对贵客则宰羊款待;老年人来到时,则要外出迎接,走时搀扶上马。
到长辈家里做客,一般要带些糖果、饼干、酒和自制面食品做礼物。
蒙古族人民尊敬长辈,进门、入座、喝茶、饮酒、吃饭时,让长者优先。
3、婚俗蒙古族同姓不婚。
须由喇嘛以生辰查看经典进行“合婚”。
新中国成立前,男女婚姻多由父母方父母或其亲戚带上白酒等礼品去女方家中求婚。
订婚时,男方带上自制的奶酒、一只熟羊和其他礼品,到女方家中,先敬哈达,再致订婚词,然后把带来的奶酒倒入碗中,给在场的女方亲友、邻居每人品尝一口。
然后大家饮酒、吃肉。
结婚前,男方还要给女方送过礼(即聘礼),多为肉、酒和新娘的梳妆具和衣料。
聘礼多少,由双方长者商定。
出嫁前一日,女方家中举行送嫁宴会,亲友赴宴,以唱歌、跳舞倾诉亲人的依恋和父母的养育之恩。
婚礼上,除宴饮、歌舞活动外,并安排一些诙谐戏。
4、节庆春节圣火祭祀蒙古族节日主要是春节、那达慕大会、祭俄博等。
春节,又称“白节”、“大年”,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蒙古族年节,虽然与汉族节一致,并吸收了一些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子,放鞭炮等。
但也有很多蒙古族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
草原上的大年,直到正月十五始止。
那达慕大会蒙古族群众把举行“那达慕”大会的日子看作是盛大节日,每年都要举行一次传统的那达慕大会,时间一般在牲畜肥壮的秋天。
蒙古族日常食俗

二、节日习俗
• 那达慕草原旅游节(“那达慕”蒙古语意 为娱乐或游艺的意思。) • 蒙古族年节(亦称“白节”或是“白月”) • 马奶节(以赞美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 • 祭敖节(汉语的意思是“高堆子”,包括 祭天、 祭祖、祭火、祭敖包等)
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 跤、 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 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 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 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 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 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 今天的那达慕,每年在夏秋之交举行, 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 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 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 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 谈、 物资交流等。
(一)茶文化
饮茶,是我国蒙古族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一件事。 蒙古族民间有句俗语说:―可以三日无饭,不可一日 无茶。”可见人们和茶的关系。 过去,蒙古人喜欢喝奶茶。奶茶用砖茶和牛奶煮 成。 20世纪,清政府推行 “移民实边”后,由于饮 食习惯变了,奶食少了,人们开始习惯于喝沏茶, 也称“清饮”。蒙古人用茶素有早茶、午茶、晚茶之 分。 蒙古族是个注重礼仪的民族。客人来了,首先 必须敬茶。 蒙古人十分讲究茶具的品位,以及茶具的清洁和沏茶 方法。
人们常常用炒米做“崩”,加羊油、红枣、 糖等拌匀,捏成小块,当做饭吃。 蒙古人每日两顿茶一顿饭,茶茶不离炒米。 不可一日无茶,也不可一日无炒米。炒米 是用蒙古出产的糜米制成的,俗称蒙古米。 在出牧、游猎或旅行时,干嚼进食。
蒙古主要饮品
蒙古族的主要饮品是茶和酒。茶是他们每天 不可缺少的有饮料,而奶茶最具特色。每天 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用茶、鲜奶、 盐等制成,有时要加黄油、奶皮子、炒米及 植物的果实、花叶等。蒙古族人都喜欢饮酒 ,常常豪饮,而最具特色的就是奶酒和马奶 酒。
蒙古族饮食特点

蒙古族饮食特点一、饮食的种类及制作蒙古族的主要饮食种类可分为奶食、肉食、蔬菜、谷物和饮品等。
(一)奶食奶食,俗称“白食”,蒙古语称“查干·伊德”,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
是指以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各种奶食品。
奶食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种类繁多,是蒙古族食品中的上品。
无论居家餐饮,宴宾待客,还是野外活动,奶食都是不可缺少的必备品。
除了最常食用的牛奶外,蒙古族还用羊奶、马奶、骆驼奶制作各种奶食品。
蒙古族奶制品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奶食品有黄油、奶皮子、奶酪、奶豆腐、奶油,黄油渣等。
白食的制作工艺可分为三类。
即:自然凝固、搅拌发酵、温火烧制。
自然凝固法:用自然凝固的方法制作奶食品有:奶油、白油、黄油、黄油渣、奶豆腐、奶酪等。
奶油把鲜奶盛放于器皿中在阴晾处存放1~2日(秋冬时常温下放2~3天),随着奶子自然发酸,表层上会浮出薄薄一层油脂,称为奶油,蒙古语中称之为“厥黑”或“图黑乌如木”。
奶油可直接食用,也可用来熬奶茶。
奶油里放点红糖或砂糖拌炒米吃或放入面汤、肉粥里均可食用。
白油牧民把每天的新鲜奶油放入干净的白色布袋里储存。
储存一定量后从布袋里倒入器皿中,用木棒类的物品向着一个方向搅动,称做凝固奶油。
在完全凝固的奶油上加点凉水,以冷却方法制作的颗粒状油块称为白油。
白油里混杂的东西多,不宜长期存放,必须及时熬制。
黄油将白油放入锅中用微火熬制,水蒸发后,待颜色逐渐由白变黄,即成黄油。
黄油是奶食中营养最丰富的食品,是“奶食之上品”。
黄油渣提炼黄油后锅底残留的颗粒状物被称做“朱乞黑”,微带酸甜味道,油性较大。
可直接食用或加糖、米、野果食用。
奶豆腐奶豆腐是牧民一年四季常备奶食品之一。
其做法是:将放置两三天(夏季为一两天)的脱脂酸奶中的凝结部分放入锅中用微火熬煮,并不时搅拌,慢慢把黄色的汁液分解出来。
待其稠糊时,用勺头不停地揉搓挤压,使其更具筋道后装入木模中,晒干即成。
以个人口味的不同可加入糖或野果制作,也可用各种各样的模型制作。
内蒙古人饮食习惯

内蒙古人饮食习惯内蒙古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发展状况的差异,在饮食习惯上也不尽相同。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内蒙古人饮食习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内蒙古人饮食习惯1、先白后红蒙古族的饮食习惯为先白后红。
白指白食,乳及乳制品;红指红食,肉及肉制品。
这种称呼极富色彩感和生动性。
蒙古人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
如果夸你心地像乳汁一样洁白,你就得到了最高的奖赏。
牧民有谁不慎撒了奶子,就会马上用手指蘸了抹在额上,说一声“啊唏,折福了”。
若是掉一点儿肉,或许就随手丢给了猫、狗。
不论大小宴席,都用白食开路。
主人端来一只盛奶的银碗,按照辈份年龄,让客人一一品尝,这是一种神圣的礼节。
客人即使七八十岁,大过主人几倍,也要跪接银碗。
不是给主人跪,是给乳汁跪。
婚礼上的人多,行这一礼节如果漏掉一位,对主人是最大的失误,对客人是最大的不敬。
每逢祭奠翁衮山神、敖包、苏鲁德的时候,都要用新挤的鲜奶向上天和圣主祭洒。
在喜庆和祈祷之后,往往挥动着桶里的鲜奶,进行招福致祥的仪式。
放羊背子的时候,一只绵羊割六七件,盛在一只大盘里,略似平日卧状。
羊头在上面,羊头上面又抹了黄油,表示红食仍要以白食为先导。
如果你到牧区,看到手扒肉上来就下手,不先品尝奶食,那就要被主人下看。
内蒙古人饮食习惯2、以饮为主谚云:“学之初啊(蒙文的第一个字母),食之初茶”。
茶是蒙古人的面子,又是蒙古人的主食。
凡走草地的人,不论蒙汉生熟,主人必先双手给你捧上茶水:“有好茶喝,有好脸看”。
今天,牧区的蒙古人不论早上、中午都有喝茶,这就是“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
牧民喝茶,讲究配套:炒米、酥油、酪蛋、白糖,冬天往往还有肉。
牧民习惯,客人喝茶,饮未及底,复来续满。
客人如不想饮,可以声明,否则你只能灌一肚子茶。
这大概就是蒙汉族在吃上的不同吧?汉族从小吃惯干的东西,吃稀的总感到吃不饱。
蒙古族从小吃惯稀的东西,吃干的就不舒服。
如奶稀饭和霍零饭(稀肉粥),其实都有是半流食。
内蒙古的当地风俗

内蒙古的当地风俗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在这里生活着许多蒙古族人,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今天就让我带你们了解一下内蒙古的当地风俗吧。
蒙古人以面食为主,他们的主食是蒙古族的三件宝:牛肉、羊肉、牛奶。
所以,在蒙古包里是不能没有这三样东西的。
吃饭时,他们会先把奶皮喝掉,再喝羊汤、牛肉汤。
而羊肉汤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里面还要放盐、醋等调料。
在吃饭时,主人会给客人送上一杯奶茶,并拿起筷子蘸点奶茶尝一尝。
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调料。
内蒙古人热情好客,他们都会把最好的东西让给客人吃。
蒙古族人特别好客,如果你来到他们家做客,他们会给你准备丰盛的宴席和奶茶等。
主人还会给你讲许多有关蒙古族的故事和传说:比如成吉思汗的马儿、成吉思汗统一草原时发生的故事等。
蒙古族人都会跳舞,而且跳得还非常好。
只要你来到他们家做客,就会被请到他家里去跳一支蒙古舞来招待你。
—— 1 —1 —。
蒙古特色美食

蒙古特色美食蒙古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其美食亦为世人所称道。
蒙古美食以肉类为主,同时也融合了民族特色,包括奶制品、坚果、蔬菜等。
1.烤羊肉烤羊肉是蒙古必尝的美食之一,也是蒙古最为常见的食品。
烤羊肉选用蒙古草原上的肥羊,将羊肉剁成小块或剖成薄片,再放入特制的炉子里,用火炭和鲜花木炭烤制而成。
烤羊肉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是蒙古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蛋白质来源。
2.手抓肉手抓肉是蒙古民间特色美食之一,也是蒙古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抓肉选用优质的羊肉,先用盐、胡椒等调料腌渍一段时间,然后切成小块,在热锅中煸炒。
煸炒后,再加入洋葱、香菜等蔬菜,最后用手抓着吃。
手抓肉香气四溢,口感丰富,是蒙古民间的美食佳品。
3.饺子蒙古饺子味道十分地道,也是蒙古人民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饺子有多种口味,例如有羊肉饺子、牛肉饺子、韭菜饺子以及蔬菜饺子等。
其中,羊肉饺子最为广泛流行,羊肉选用当地优质草原上的肥羊肉,口感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可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4.奶茶奶茶是蒙古传统饮品之一,具有浓郁的蒙古民族特色。
奶茶选用当地优质的牛奶和茶叶制成,味道浓郁香醇,既可以口感清爽,又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在蒙古草原上,奶茶是人们与朋友交流和商谈事物时的必备饮品。
5.牛肉干牛肉干是蒙古传统的特色食品之一,其制作方法独特,口感鲜美。
制作牛肉干首先是选用蒙古当地的牛肉,将牛肉剖成块状,再用酱油、盐、白胡椒粉等佐料腌制后晾干,最终进行晒干。
制成的牛肉干口感柔软,肉质鲜美,略带咸味,是蒙古美食中的佳品之一。
6.奶酪奶酪在蒙古人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蒙古草原上的特色食品之一。
奶酪选用当地新鲜的牛奶或羊奶制成,口感细腻丰富,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
奶酪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来配制蒙古传统的奶酪茶,口感香浓,营养丰富。
总之,蒙古美食独具特色、种类丰富,是人们了解蒙古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蒙古当地的美食是当地人民的骄傲,也是美食爱好者不能错过的特色佳肴。
蒙古族饮食礼仪范文

蒙古族饮食礼仪范文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和饮食礼仪。
蒙古族的饮食以牛羊肉为主,擅长烤肉和奶制品。
下面将重点介绍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以及他们的饮食礼仪。
蒙古族的饮食文化:1.奶制品:蒙古族以奶制品为主要食物之一,特别是酸奶和奶酪。
蒙古牧民以奶制品为主食,如奶茶、奶豆腐等。
他们还擅长用奶制品制作各种点心和甜食。
2.烤肉:蒙古族善于烤肉,尤其是牛羊肉。
蒙古族人们喜欢将肉串放在炭火上烤制,用特殊的调料腌制肉串,使得味道鲜美。
烤肉在蒙古族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每年的春节和其他重要节日都必不可少。
3.主食:蒙古族的主食主要是面食,如牛肉面、羊肉面等。
另外,蒙古族还有一种特殊的手抓肉食品,即将牛羊肉和面粉搓揉成团,然后在炭火上烤熟,搭配特制的调料食用。
蒙古族的饮食礼仪:1.客人优先:蒙古族的饮食礼仪非常讲究尊重和待客之道。
在蒙古族家中,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客人都会被优先招待。
主人会将最好的食物留给客人,用手将食物夹给客人。
2.切肉仪式:在蒙古族的聚会或宴会上,主人会选中一位长者或尊贵的客人来烤肉。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荣誉和美好的享受。
烤肉前,主人会用刀将肉块切成适合烤制的大小,然后由负责烤肉的人员负责烤制。
3.茶礼:蒙古族非常重视茶的礼仪。
在蒙古族家庭中,奶茶是最常见的茶饮料。
主人会用特制的茶壶将奶茶倒入碗中,并用右手将茶碗递给客人。
客人要用右手接受,并在喝茶时要用右手提起茶碗。
4.酒仪式:在蒙古族的宴会上,主人通常会敬酒给客人。
敬酒时,主人会用牛角杯或银器来装酒,然后用右手将酒杯递给客人。
客人接过酒杯后要用右手接住,并在喝酒时要举杯碰杯,表达敬意。
5.排序就座:在蒙古族的聚会或宴会上,人们会按照地位高低来就座。
通常,主人和尊贵的客人会坐在最显眼的位置,其他人则按照年龄和地位的顺序依次就座。
总结起来,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以奶制品和烤肉为主要特色,他们注重待客之道,尊重长者和尊贵客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族饮食习俗概览【摘要】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
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崇高之意)。
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现代饮食习俗面食肉食奶食茶食蒙古民族饮食讲究,品种多样。
传统饮食以奶食、肉食为主,粮食为辅;现在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大为增加。
牧区中奶食、肉食和粮食差不多"三分天下"。
半农半牧区以粮为主,肉乳为辅,农业区中肉乳所占的比例相对要少得多。
蒙古族传统饮食离不开肉和奶。
肉以牛羊肉为主,喜将新鲜骨带肉一起煮熟后用手拿着吃,俗称“手把肉”。
或将新鲜肉切成条,风干后慢慢食用。
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蒙古族创造了一套制作和保存奶食品的方法。
鲜牛奶经发酵、蒸、煮、晒等工序后,可以制成黄油、奶油、奶酒、奶干、奶皮等。
这些食品既有营养又有不同的味道。
蒙古人还爱吃携带方便、耐饿的炒米。
奶茶是他们终日离不了的饮料。
奶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汉语的意思就是"白色食品"。
是用马、牛、羊和骆驼的天然纯奶制成的,品种繁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是蒙古族食品中的上品,曾被称为"百食之长",无论居家餐饮、宴宾待客,还是敬奉祖先神灵,都是不可缺少的。
炒米、奶茶以及奶油、奶皮、奶酪和酸奶子等是蒙古族牧民最有特色的日常食品。
当然还有著名的手扒肉和全羊席等。
蒙古民族颇注重饮食的文化气氛,歌舞常伴,隆重场合还要朗诵专门的祝词或赞歌。
大部分蒙古人都能饮酒,以白酒为主,至于啤酒,则多是"牛饮"了,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
马奶酒味道醇香,清凉解渴,是牧民款待贵客的最佳冷饮。
尤其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
如果你到草原做客,需要特别提防的可能是姑娘们的敬酒歌,即便平时滴酒不沾的人也可能经不住诱惑酩酊大醉。
炒米(蒙语为"胡日森布达")是蒙古族日常的主要食品之一。
又称“蒙古米”。
呈黄色,米粒看似坚硬,实则吃时干脆,色黄而不焦,带有特殊的香味。
做法:把干净糜子浸泡,温火煮到一定程度,停火焖。
炒法分为炒脆米与炒硬米两种。
炒脆米时待铁锅里的沙子烧红后放入适量的泡胀的糜子,用特制的搅拌棒快速搅拌,待米迸出花且水分蒸发完毕,火速出锅并过筛子。
炒硬米可以不放沙子,干炒到半生不熟即可。
冷却后碾去糠皮。
其吃法有:用肉汤或肉丁煮沙米粥;用奶茶泡着吃时,加黄油、奶豆腐,味道则更佳;还可用酸奶或鲜牛奶,加上奶油、白糖等泡食。
由于炒米具有方便、快捷又特别耐饥的特点,因而成为蒙古族生活、生产、旅行中不可短缺的食品。
奶茶(蒙语叫"苏台柴")亦称蒙古茶。
蒙古人最喜好的不可缺少的饮料。
俗话说,牧区“宁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茶”。
奶茶的熬法,通常是将青砖茶或黑砖茶捣碎,抓一把茶装在小布袋里(也可不装袋),放入开水锅里煮,茶在锅里翻滚时,要不断用勺子搅拌,三四分钟后,即把新鲜牛奶徐徐加入。
鲜奶与水的比例,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习惯。
奶茶开锅后,又以勺频频翻搅,待茶乳交融、香气扑鼻时,即成。
一般为浅咖啡色。
有的地方加点盐,有的在喝茶时随用随加。
此外,有的地方把炒米或小米先用牛油或黄油炒一下,再放进茶里煮。
这样既有茶香味,又有米香味。
奶皮(蒙语为"乌日沫"urem)有两种:一种是将鲜奶、牛奶或马奶、驼奶、羊奶放入器皿里存放一两天,奶子发酸后,在表面上形成一层薄皮,"图黑乌日沫",也叫"珠黑",即生奶皮子,是做黄油的原料;另一种是把鲜奶倒入锅中用微火煮沸,然后用勺子反复扬洒,并不断点入生奶。
直到奶上有凝结物漂起,便可撤火冷却,数小时后,蜂窝状的奶皮子便凝结成形了,此时用筷子将其慢慢挑起,控干沾在上面的奶水,对折放好,干后即可食用。
称"宝勒森乌日沫",即熟的奶皮。
奶皮味道香甜可口,是拌炒米吃的上等食品。
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有药用价值。
元代《饮膳正要》说:"奶皮子属性清凉,有健心清肺、止渴防咳、毛发增色、治愈吐血之能。
"奶酒和马奶酒,一般以马、牛、羊、骆驼的鲜奶为原料酿制而成。
尤以马奶酒居多。
传统的酿制方法主要采用撞击发酵法。
这种方法,据说最早是由于牧民在远行或迁徙时,为防饥渴,常把鲜奶装在皮囊中随身携带而产生。
由于他们整日骑奔驰颠簸,使皮囊中的奶颤动撞击,变热发酵,成为甜、酸、辣兼具,并有催眠作用的奶酒。
由此,人们便逐步摸索出一套酿制奶酒的方法,即将鲜奶盛装在皮囊或木桶等容器中,用特制的木棒反复搅动,使奶在剧烈的动荡撞击中温度不断升高,最后发酵并产生分离,渣滓下沉,醇净的乳清浮在上面,便成为清香诱人的奶酒。
除这种发酵法外,还有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
蒸馏法与酿制白酒的方法近似,一般是把发酵的奶倒入锅中加热,锅上扣上一个无底的木桶或用紫皮柳条、榆树枝条编成的筒状罩子,上口放一个冷却水盆或锅,桶内悬挂一个小罐或在桶帮上做一个类似壶嘴的槽口。
待锅中的奶受热蒸发,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滴入桶内的小罐或顺槽口流出桶外,便成奶酒。
用这种蒸馏法酿制的奶酒,要比直接发酵而成的奶酒度数高些。
如果将这头锅奶酒再反复蒸馏几次,度数还会逐次提高。
马奶酒(蒙语quot策戈)的酿制和饮用,主要是在夏秋水草丰美、牛肥马壮的季节。
马奶酒一般呈半透明状,酒精含量比较低quot;其色类白葡萄酒","味似融甘露,香疑酿醴泉"。
不仅喝起来口感圆润、滑腻、酸甜、奶味芬芳,而且性温,具有驱寒、活血、舒筋、健胃、润肺等功效。
还有人说,常喝马奶酒可治胃溃疡、肺结核等疾病。
马奶酒自古以来就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是他们日常生活及年节吉日款待宾朋的重要饮料。
酸奶子(蒙语为"查嘎"或"艾日格")是牧区的优质饮料之一。
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而喜欢喝酸奶子。
制造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鲜牛奶到入大锅中烧开,放在通风处晾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一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为酸奶子。
酸奶子醇香扑鼻,清凉可口,可拌炒米或拌大米饭食用。
夏季常饮,止渴祛火,帮助消化。
奶油,制法及名称较多。
通常是将鲜奶装入桶、罐等容器中发酵。
待其变酸后用专门的奶油分离器(过去多用大木桶或大瓮充作搅拌容器,插入带圆盘的搅拌棍,再套上中间留有搅拌孔的木盘盖封口,然后上下反复搅拌数千下才可,可谓辛苦。
现在基本改为机械制动,有人还用洗衣机改制;各地陆续已出产专用电动装置)分离之后,漂浮在上面的白色油脂,撇出来就是奶油(蒙语叫"查干陶斯")。
用之拌食炒米鲜香可口。
把这种奶油放入锅中加热并加适量洗干净的大米,慢慢搅拌,就可净除掉奶水的成分熬炼分离出一种黄色清澈的油脂,这就是黄油(蒙语?quot;夏日陶斯")。
黄油下面的沉淀物叫酥油渣饭,特别酸甜。
黄油是奶之精华,因为特别细腻柔软,所以也称酥油。
黄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夏日祛热,冬天防寒,还有治疗烫伤、止腹泻等作用,而且保值期很长。
奶豆腐(蒙语为"胡乳达",奶酪的一种),其制法是将提取出奶油的酸奶子放入锅里熬煮,使水分蒸发,奶液逐渐凝固,然后将其装入各种形状的奶豆腐模子中固定成型,阴晾风干即可。
也有的是将酸奶加热后冷却,然后装入粗布口袋中过滤挤压,浓缩后再压制成各种块状的奶豆腐。
奶豆腐可酸可甜,制作时加糖即甜,不加糖则酸。
晒干的奶豆腐可以存放很长时间,日常可和以炒米奶茶食用,外出放牧或远行又可以充当干粮。
奶豆腐或奶酪颇能解渴耐饥而且具有解毒功能。
当年蒙古西征大军奇迹般地越过千里大沙漠长途奔袭时,便多半靠了这种固体奶食。
全羊席,又称整羊席(蒙语为"布禾勒"),是蒙古人招待贵宾的传统佳肴,也是蒙古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一道宴席,一般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举行婚礼或接待高级贵宾时摆设。
将整羊加工后摆在长方形的大木盘里,像一只卧着的活羊,肉味鲜美,香飘满堂,浓郁扑鼻。
宾客在进餐前,还要举行一定的仪式,高唱赞歌,朗诵献整羊的祝词等。
据文献记载,成吉思汗曾设过全羊宴。
忽必烈登基时,也设全羊宴祭神祇、待宾客。
到了清代全羊更加盛行,现已成为内蒙古各盟市旗县接待贵宾的驰名中外的名贵菜肴。
烤全羊、烤羊腿是内蒙古地区特别是阿拉善盟一带蒙古族人民招待尊贵客人的一种菜肴。
烤全羊的做法是将羊内脏掏出,煺毛留皮,加各种调料在特制的炉子里用"扎嘎梭梭"烤制而成,色泽金黄,味道鲜美。
手扒肉是蒙古族人民经常当晚餐吃的一种食品。
做法是将带骨牛羊肉分成若干大块,放入白水中清煮(一般加盐和花椒)。
刚一煮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
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
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敬重和爱戴之情的传统方式。
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
这时,客人理应随即接住酒杯,然后能饮则饮,不能饮品尝少许,便可将酒杯归还主人。
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等等。
主人的满腔热情,常常使客人产生难别之情,眷恋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