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量研究

合集下载

近三十年来的汉语比较句研究

近三十年来的汉语比较句研究

近三十年来的汉语比较句研究作者:田煜来源:《现代语文》2019年第02期摘要:通过对近三十年来的比较句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比较句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历时研究、类型学研究、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等多个方面;二是研究角度更为多样,认知理论、构式理论、生成语法理论等被广泛应用到具体研究中去;三是研究内容更加全面,语义特征、构成特点、句法结构、语用功能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

现有比较句研究总体呈现出重意义研究轻形式和功能研究、重个例考察轻系统研究、重本体研究轻对外汉语研究、重描写轻解释的特点。

关键词:现代汉语;比较句;现状;展望比较句一直以来都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

关于比较句的论述,最早见于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随后,比较句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比较句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成果丰硕。

本文拟对近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提出研究展望。

一、研究概况(一)比较句的定义比较句定义多沿袭传统,从意义角度出发,认为能够表现出事物之间异同或高下的句子都可以称为比较句。

随后,比较句的定义不断完善,或是从意义和形式的角度出发,如李蓝(2003)认为比较句就是表示比较关系、由相关的比较参项构成一定格式的句子;或是从意义、形式和功能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如刘焱(2004)认为比较范畴是一个语义—句法范畴,还需要语用功能作为参考。

虽然比较句的定义在不断完善,但形式特点尚未明确,功能作用只能作为参考,因此“也”字句、“越来越……”等句式是否属于比较句仍然存在争议。

除此之外,还有对邻近范畴的考察,其中以比喻为代表。

刘焱(2004)对选择、判断、对比、比较四者之间的语义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认为它们形成了一个关于比较义的连续统。

刘大为(2004)认为比较可以发生在非同类事物之间,和比喻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陈昌宁(2011)认为比喻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特殊的比较;盛爱萍、张虹倩(2011)以温州方言为例,认为比喻句是比较句在修辞动因的作用下转化而来的。

社会研究方法自考题-2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社会研究方法自考题-2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社会研究方法自考题-21(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决定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层次的是______• A.研究目标• B.研究方法• C.研究主体• D.研究形式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A[解析] 各个社会研究项目在研究内容方面的广度有大有小,而研究内容的深广度和层次由研究的目标所决定。

答案为A。

2.从研究的性质上看,社会研究可分为______• A.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B.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C.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D.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D[解析] 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社会研究有不同的分类,从研究性质上来看社会研究可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答案为D。

3.主要关心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的研究属于______ •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描述性研究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A[解析] 应用性研究解决“如何做”的问题,而理论性研究则主要关心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答案为A。

4.抽样调查的结果具有的特征是______• A.客观性、全面性• B.客观性、概括性• C.普遍性、客观性• D.准确性、普遍性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解析] 概括起来看,抽样调查的结果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社会研究的各个领域。

答案为C。

5.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或解决的问题就是______• A.研究内容• B.社会调查• C.研究题目• D.研究对象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解析] 任何一个社会研究项目都是从选题开始,研究题目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或解决的问题。

答案为C。

2014_A_一_X_B_一_Y_构式的分类及释义模板_刘洪超pdf

2014_A_一_X_B_一_Y_构式的分类及释义模板_刘洪超pdf

第28卷 第6期2014年11月中文信息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Vol.28,No.6Nov.,2014文章编号:1003-0077(2014)06-0034-07“A+一+X,B+一+Y”构式的分类及释义模板刘洪超1,詹卫东1,2(1.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2.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摘 要:该文以现代汉语中的“A+一+X,B+一+Y”格式为例,介绍了构建《现代汉语构式知识库》的初步工作。

“A+一+X,B+一+Y”格式可根据其表义功能不同分为三个大类,十个小类。

该文重点阐释了该构式表达“因果倚变义、事物交错义、状态交替义、动作行为交替义、周遍大量义、让步小量义”等6种意义的判定条件及相应的释义模板。

关键词:“A+一+X,B+一+Y”;构式知识库;释义模板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Classification of“A+一+X,B+一+Y”Construc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TemplateLIU Hongchao1,ZHAN Weidong1,2(1.Dept.of Chines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2.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Peking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100871,China)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Database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which is aNLP-oriented language resource.Taking the construction“A+Yi(One)+X,B+Yi(One)+Y”as an example,theauthors describe the framework of the ongoing project.The constru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subcategoriesaccording to their meanings.Among these subcategories,six form-meaning pair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on theircomponents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nstruction meaning.Key words:A+Yi(One)+X,B+Yi(One)+Y;Chinese construction knowledge base;paraphrasing templates收稿日期:2014-06-11 定稿日期:2014-08-1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12&ZD175),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2013年度重大项目(13JJD740001)。

“X(VD)比Y还Y”式极比句的多维度考察

“X(VD)比Y还Y”式极比句的多维度考察

“X(VD)比Y还Y”式极比句的多维度考察
“X(VD)比Y还Y”式极比句是一种用来形容物品、事物或人物特点的句子结构。

它的意思是,X具有某种特点,而Y也有同样的特点,但是X比Y更加突出或者更加强烈。

这种句子结构是用来进行多维度的比较,可以突出X在某一方面的独特性或者优势。

在构建“X(VD)比Y还Y”式极比句时,首先要确定需要进行比较的两个对象X和Y。

然后,要确定需要进行比较的特征或者特点。

结合这些特征或者特点,使用“还”字来表示X比Y更加突出或者强烈。

举个例子,我们来比较两部电影《阿凡达》和《星际迷航》的特点:
“《阿凡达》的特效比《星际迷航》还真实。


这个句子中,X是《阿凡达》,Y是《星际迷航》,特点是特效的真实度。

通过使用“还”字,我们可以看出,《阿凡达》的特效更加真实。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来比较两种手机品牌苹果和三星的产品:
“苹果手机的屏幕色彩比三星手机还鲜艳。


在这个例子中,X是苹果手机,Y是三星手机,特点是屏幕色彩的鲜艳度。

通过使用“还”字,我们可以看出,苹果手机的屏幕色彩更加鲜艳。

构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构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构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构式研究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其理论基础在于康德的哲学思想,强调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它不仅能够探究一些经典社会科学问题,如权力、文化、社会结构和人类发展,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下各种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内在机理。

下文主要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介绍构式研究。

构式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康德的哲学思想,他认为世界是通过概念来理解的,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反思的结果。

人也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他们通过个人的体验、个体情感和文化背景来构建个人的概念体系。

在合作和互动中,人们之间的联系就是在共同的概念基础上建立的。

这些概念结构是社会生活和互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分析、理解和批判社会情境的工具。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构式是一种中介性展示的形式,用来解释社会现象中的结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个体行动的影响。

构式不是对事物的直接描述,而是一种抽象的图形、符号或公式,它反映了特定范畴内元素之间特定关系的模式。

构式还可以呈现特定范畴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在这些范畴内的子类别或特征之间的关系上。

构式研究的方法强调对概念结构和关系的描述、分析和展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个人与专家的象征化意义,即丰富的图形和符号数据;另一种是依赖于客观测量,例如基于问卷调查中的数据集。

这两种形式都要求精细的定性分析和统计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 构建初步概念框架研究者开始阅读和研究相关文献,分析相关社会情景和背景知识,逐步构建初步的概念框架。

这个框架是对社会现象的一个概念组织,包含了一系列的定义、假设和预备性的概念。

2. 定义最终概念在概念框架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对概念进行更深入的定义和阐释。

这包括解释概念的含义、范围和限制,以及指出它们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3. 收集数据在定义和概念化工作完成后,研究者会收集相关的数据,这可能包括文本资料、访谈记录、问卷调查、档案记录等多种类型的数据。

4. 分析标记在收集到数据之后,研究者会进行标记和编码,以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现代汉语“有+数量结构”构式的类型及构式义再探

现代汉语“有+数量结构”构式的类型及构式义再探

第42卷 第5期2020年5月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 .42 N o .5M a y,2020 * 收稿日期:2019112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互动视野下现代汉语数量构式研究 (19B Y Y 021)㊂作者简介:王刚,讲师,博士,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㊂现代汉语 有+数量结构 构式的类型及构式义再探*王 刚(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摘 要:根据 有 的语义情况和有无动词共现,可以将 有+数量结构 分出不同的类型,其中 动词+有+数量结构 是典型构式,其构式义是一个连续统,连续统的两端分别是主观估量和主观大量,存在大量中间状态,而具体构式实例到底体现哪种意义则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㊂关键词:现代汉语;有+数量结构;构式;主观性中图分类号:H 14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34(2020)05010006 有+数量结构 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常见线性组合结构,学界也给予了较多关注,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刘丹青[1]99109,191㊁金晶[2]104112㊁温锁林[3]2937,9596㊁宗守云[4]8490㊁王明月[5]6168㊁庞加光[6]172187,250251㊂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了该结构的语用功能㊁结构义来源㊁ 有 的性质等问题,取得了较多成果,但是仍有两个问题并未得到良好解决:其一,有些论著在讨论该结构时,并未明确划分类型,仅仅选取了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有些论著虽然进行了一些划分,但多集中于不同的语义类型,并未关注到与之相关的共现环境㊂其二,引入构式理论对该结构进行分析是当前研究的主流,而对于构式义提取㊁整体功能认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㊂一㊁ 有+数量结构 的类型学界在界定各自研究对象时,大多建立了一定的标准,其中的两条标准使用得最多:一是结构中的 有 可以删减,不影响句子的成立与真值意义;二是 有 失去词汇意义,主观化倾向显著㊂这样的界定标准就确保了典型构式的提取,但是,如果从有字句的语义演化链条来看,这样的界定就只关注到了该链条的一端,对链条的另一端以及中间的连续统却有所忽略,这样也就不利于对整个构式的分析㊂基于对实际语料的分析,我们根据其中 有 的语义类型的差别(即 有 的意义实在与否),我们认为 有+数量结构 在实际使用中至少应该分为三种类型㊂第一, 有 具有且仅具有实在的 领有 或 存在 义㊂例1:我有一头小马和一部自己的汽车,我父亲死后给我留下了三百镑㊂(B C C 语料)例2:山脚下有一块凹进去的地方,那儿有一口老井㊂(B C C 语料)第二, 有 具有 领有㊁存在 义的同时还具有表大㊁表多的语义倾向㊂例3:比不上那些发达的大国,这点我们要承认㊂美国科研队伍有120万人,苏联前年的资料是90万人,现在又增加了㊂我们是20多万人㊂(‘邓小平文选“)例4:二战期间,有600多万美国妇女加入国家劳动大军,国防工业雇用了大量女性㊂(‘都市快讯“20100223)例5:中央财经大学㊁南京大学和广西的3位大学女生发起了拒绝婚前性行为的网上签名活动,短短几天就有700多人签名㊂(‘文汇报“20100314)第三, 有 失去了 领有㊁存在 义,仅表示某种主观量意义㊂例6:他看了有一刻多钟,终于忍不住,把老师揪紧的被子一点一点从那双满是裂口的手中挪开㊂(张炜‘你在高原“)例7:老妈子答应着去了㊂过了有十五分钟之久,老妈子出来道: 姑小姐输了钱了,七爷你等着罢㊂(张恨水‘金粉世家“)在第一组例句中, 有 具有以下特征:含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充当句子的谓语或谓语中心词;在句中是必有成分,不可随意删除㊂第三组中的 有 正好与之相反:并不表示真值意义;不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可以删除,删除后并不影响句义表达㊂而第二组则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有 含有一定的词汇意义,同时还表示某种主观量;在句中可以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但是即使删除也不影响句子成立㊂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第二组例句其实可划分为两类:一类如例3和例4,这类例句中 有 前面没有其他修饰,其主观量主要是从上下文的对比中显现出来的;第二类如例5,这类例句中的 有 前面有其他词语如 就 修饰,通过这样的词语来进一步凸显主观量㊂前文提到的相关研究均通过设立各种标准力图把第一种类型的例句排除出去,而将第三组 有+数量结构 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从而认定该类结构表示某种主观量,这样就忽略了第二组例句㊂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描述上述三组例句:第一组和第三组是 有 的两种典型用法,分别表示 实在义 和 主观量 ,可以视为一个连续统的两端,而第二组正好处于这个连续统的中间㊂这个连续统在某种程度上正是 有 的虚化轨迹㊂根据对实际语料的分析可以发现: 有+数量结构 前面是否出现 V 了,其意义及功能是有差别的㊂前面几篇文献的题目也体现了这种区别,如温锁林[3]2934,9596和王明月[5]6168讨论的是 有+数量结构 ,而金晶[2]104112㊁宗守云[4]8490的题目中均包含了 V 了 ㊂基于此,有必要根据此区别将 有+数量结构 分为两类㊂第一, 有+数量结构 前面无其他动词㊂例8:据介绍,作为中国教育信息化重要基础设施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已建成2万公里主干线路,全国有100多所高校可以用100M 以上的速率接入㊂(‘文汇报“)例9:根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有61.21%的学员明确表明需要进行面授辅导,33.62%的学员认为应根据课程性质进行一定的面授,而明确表示不需要面授的学员仅为5.17%㊂(‘都市快讯“)第二, 有+数量结构 前面有其他动词出现㊂这种类型就是金晶[2]104112和宗守云[4]8490所讨论的结构,在宗守云[4]8490中标记为 V+有+数量结构 构式㊂例10:卫紫衣不敢置信的,惊疑不定地看着宝宝,足足看了有一世纪那么久㊂(谢上薰‘情郎上错身“)例11:大约过了有一个时辰光景,沙克浚的禁宫侍卫统领金克走来,拱手肃容道: 国君在寝宫正厅请诸位一叙! (诸葛青云‘俏罗刹“)从我们检索到的语料来看,这两种类型具有以下特点:(1)就出现例句的绝对数量来看,第一种类型的例句数要远远大于第二类,这也和有字句的普遍分布是一致的㊂(2)如果就其构式典型性来说,第二类例句要远强于第一类例句㊂这里所说的典型性指的就是前面的两条判定标准: 有 字是否可删除㊁ 有 的词义虚化程度㊂而造成这种典型性差异的原因也就在于,前面有了其他动词就会使得 有 作为实意动词的必要性大大降低甚至不复存在, 有 就可以 专心 表达其他意义和功能㊂101第5期王刚:现代汉语 有+数量结构 构式的类型及构式义再探201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第42卷二㊁ 有+数量结构 的构式义当 有 的实词义开始弱化㊁语用义开始增强的时候, 有+数量结构 的形义不透明性就增强了,其作为 构式 的典型性也就增强了, 有 前是否有动词出现又会导致不同构式义的浮现㊂(一) 有+数量结构 构式这里所说的 有+数量结构 构式是指 有 前面没有其他动词㊂根据语料显示,该构式具有明显的表大㊁表多的语义倾向㊂例如:例12:在 课件设计满意度 的调查中,有52.59%的学员认为目前课件 比较满意 或 很满意 ,这说明现有课件能够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㊂(B C C语料)例12中 52.59%的学员 表示的就是一个大量,这种大量并不仅仅是由 52.59% 表示的,而是由 有52.59%的学员 这个整体来表示的(当然,句子后续内容也为这种大量解读提供了一定的语境),其中离不开 有 的作用,这一点可以通过对比下面的例句得到更加明显地体现㊂例13:统计数据显示,在34990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中,只有18976位教师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仅占54%,换句话说,目前在特殊学校工作的教师中的人有46%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㊂(B C C语料)例13中的数量为 54% ,其绝对数值要比前面的 52.59% 更大,但是,在句中并不表示大量㊂相反,其中的数值小量 46% 由于加了 有 反而凸显了主观大量㊂再比如:例14:根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有61.21%的学员明确表明需要进行面授辅导,33.62%的学员认为应根据课程性质进行一定的面授,而明确表示不需要面授的学员仅为5.17%㊂(新浪网)例15:截至2002年年底,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的企业已经采用在线学习的手段进行员工技能培训㊂(新浪网)在例14㊁例15中, 有+数量结构 均表示的是大量㊂刘丹青[1]99指出,现代汉语有字句具有表好(褒义)和表多(主观大量)的语义倾向,并且认为这一倾向源于两个因素(一是汉语 有 字固有的表好㊁表多倾向,二是汉语句子自然焦点居末的要求)㊂此处所讨论的 有+数量结构 构式具有表大㊁表多的语义倾向,原因之一就在于 有 本身表大㊁表好的语义倾向遗留㊂这里还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有+数量结构 在表示大量时经常有辅助性成分出现,那么这个大量到底是构式本身具有的,还是辅助性成分赋予的?在实际语料中也存在 有+数量结构 相关例句表示小量的情况,这与前面构式义的认定是否矛盾?包含 有+数量结构 的例句确实存在表示小量的情况,但是数量较少且全部有辅助成分㊂在我们检索的500条例句中仅有6条是表示小量的,并且全部有 仅 等辅助性成分出现㊂例16:摩纳哥是欧洲的一个小国,领土面积领仅有2.02平方公里㊂(B C C语料)例17:当时巴黎有数百名男妓,其中最有名气的一位名叫安德烈,其夜度资高达1800法郎,而当时一名技术工人的日薪仅有2至4法郎㊂(B C C语料)与此相对的是, 有+数量结构 表示大量时可以有辅助性成分,也可以没有辅助性成分㊂例18:他翻了翻,足有300页之多!直看得李高成有些瞠目结舌㊁心神难安㊂(B C C语料)例19:总理说: 据说,这两棵海棠已经有300年了,还这么旺盛! (魏巍‘东方“)例20:今年,那源源不断的潮水般的人流预计将创新的世界纪录㊂届时将会有30万辆私人轿车,3万辆公共汽车,4000架次飞机,1.1万专列满载着游客来到这里㊂(B C C语料)例18有 足 之多 作为辅助以凸显大量,例19㊁例20就没有这种表大量的辅助性词语,但是这两句还是能够传递出大量的意义,当然这里也可以说 因为有后文的辅助 ㊂然而,语境意义的规约化是构式义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构式在某一语境中高频使用就会使得构式吸收该语境的意义进而成为该构式自身的意义,同时也会使说话人在表达该种意义时优先考虑使用该构式㊂例21:母亲问:是谁?姑姑说:我徒弟小狮子啊!母亲说:那个嫚有30多岁了吧?姑姑说:正30㊂母亲说:小跑才26啊㊂姑姑说:大点好,大点知道疼人㊂(莫言‘蛙“)例22:现在,她说话了: 我能够问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吗,史蒂夫? 兰德尔迟疑了一下,他不愿让她知道自己比她大了整整12岁㊂最后,他还是说道, 我已经有38岁了 ㊂(B C C 语料)例21㊁例22均没有辅助性成分,但也传递了大量的意义㊂更为重要的是,言者(母亲/他)其实就是要表达主观大量的意义,所采用的语言形式就是 有+数量结构 ,这说明在言者的认知中,也认可 有+数量结构 是表达大量的可选语言形式㊂由此可见, 有+数量结构 表示大量时,可以是无标记的,表示小量时,必须是有标记的,其实这个小量就是由 仅 等辅助性成分传递的,是词汇组合意义㊂(二) V +有+数量结构构式该类构式义的认定是已有研究争论的核心,争论的焦点就在于该构式表示的是主观大量还是主观估量㊂我们在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B C C )中随机抽取500条该类例句,再逐条进行标注并分析㊂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该构式的基本构式义是表示主观估量,但是并不排斥大量意义,二者之间没有矛盾,可以兼容,也可以各自独立;然而在表示主观大量的时候经常会有其他的形式标记㊂1.表示估量例23:下午茶馆有评书,请的是小石玉昆说‘三侠五义“,上了有七成座㊂(邓友梅‘烟壶“)例24:隔了有一个星期模样,她忽然当着叔惠说起她姐姐结婚了,家里房子空出来了,要分租出去,想叫他们代为留心㊂(张爱玲‘十八春“)例23㊁例24中的上了有七成座 和 隔了有一个星期模样 均表示估量,都是言者主语的估计㊂通过上下文,我们也看不出有表示主观大量的倾向㊂这样的例句在我们抽取的500条例句中有323条,占64.6%㊂2.表示大量例25:众人中身上少的也背了有七只麻袋,一个个都默默地站到了先前进来那人的背后,负手而立㊂(郑子瑜‘天风海雨江东去“第二回)例26:时间似乎过了有一世纪那么久,然后,那批日本兵从山沟出口的松柏掩护之处,一个个地走了,居然没有人发现我们㊂(B C C 语料)例27:你别做梦了,我不会跟你走,大不了是个死! 向智开道, 要想让你死,你早就死了有一百回了㊂ (令狐庸‘风流老顽童“)例25中 背了有七只麻袋 的 七 是一个确数,并不是言者的主观估计,在这里表示的是一种大量㊂结合文意可理解为:在丐帮中,一般是依据帮内人士身上背负的麻袋的数量多少来识别等级的,麻袋越多等级越高,此处显然是要通过 众人中身上少的也背了有七只麻袋 来说明 来的人排场很大 ㊂例26 过了有一世纪那么久 也不是估量,言者只是使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表示 时间过了很久很久 ,表示的是主观上的大量㊂例27 死了有一百回了 也不是文中人物的主观估计,而仅仅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示 死的次数多 ㊂这样的例句有25条,占5%㊂3.主观估量和主观大量并存例28:贾大亮十分惶恐不安,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办公室里足足转了有一个时辰之后,不得不冒险找金九龙和石有义商讨对策㊂(聂昱冰‘官场女人“)例29:她这千百情愫的眸子看着人家,可是直瞪了有一炷香之久,动也不动离也不离㊂(奇儒‘柳帝王“)例30:独孤急忙双腿用力,猛然纵了起来㊂这一下竟是纵起了有三丈余高㊂(令狐庸‘剑魔独孤求败“)301第5期王刚:现代汉语 有+数量结构 构式的类型及构式义再探401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第42卷例31:有个收票人看他们一谈谈了有三刻钟,不由得好奇起来,走过去,仿佛很注意他们㊂(张爱玲‘多少恨“)例28 足足转了有一个时辰 显然具有估测时间的意思,同时也有主观大量的倾向,这一点通过前面 足足 的使用更加明显㊂例29㊁例30㊁例31皆是如此,并且分别都有表示主观大量的其他方式,例29使用了 直 之久 ,例30使用了 竟 ,例31使用动词拷贝形式㊂该类例句有152条,占30.4%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 V+有+数量结构 的优势构式义是表示主观估量,同时也可以单独表示主观大量㊂当其中的数量结构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表示的是主观大量:第一,相关的数值容易得出,不需要去估计;第二,后面的数量本身远离客观实际,仅仅追求一种修辞效果㊂可以说,该构式的构式义是一个连续统, 主观估量 和 主观大量 是该连续统的两端,二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存在中间状态㊂所谓的 中间状态 指的就是在表示估量的同时体现出主观大量㊂而这里的影响因素除了上面提到的数量结构本身的性质以外,还包括编码者与解码者的主观认识㊂既然是估量,其重点在 估 上,那么,为什么要 估 呢?就是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容易得出精确的数字,或者在某环境中不需要精确的数字,只需要一个大概的数字即可满足要求㊂如例23中的 上了有七成座 ,到底上座率有多少,言者并没有进行精确的计算,此处也没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 估测 一下,所以此句表达的是一种 主观估量 ㊂那么,如果某一数字是容易得出的呢,那就不需要估测㊂如例25的 背了有七只麻袋 ,本身 麻袋数量 在丐帮中是一种身份等级的标记,其数量标示非常明显㊂另外,既然言者要 估测 ,就有一种 尽可能接近客观真实数量 的潜在要求㊂如例24 隔了有一个星期模样 ,到底 隔了多长时间 可能不容易得出,但是 一个星期 应该是接近真实时间跨度的㊂那么,如果其中的 数量 完全偏离客观数量,言者就不可能是在 估测 了㊂如例26中的 过了有一世纪那么久 绝不是言者所要估测的数量,而仅仅是通过 一世纪那么久 这样一个超乎常规的时间长度来表达 过了很长时间 ,是一种主观大量㊂例27 死了有一百回了 也绝不是言者在估测 某人死的次数 ,而只是突出一种 后果的严重程度 ,也是一种主观大量㊂当然,如果言者在估测的时候有意往多的㊁大的方向估测,或者言者本身无意而实际数量又确实很大,这就会使得该构式同时具有 估量 和 大量 的意义㊂宗守云[4]90在论证该构式表示 主观估量 之后也承认该构式具有 表大㊁表多 的附加语用色彩㊂我们认为该构式在表示 主观估量 的同时,可以表示 主观大量 ,二者是并存的,并无从属关系,也无附加关系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二者都是 主观 的,既然是主观的,那么就存在言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关键要看言者主观上要突出量大还是要突出量多㊂如果突出数量大,那就是主观大量;如果主观意愿是表示数量多少,那就是主观估量㊂另外,解码者的主观性也会影响对具体语言事实的解读,这里的主观性主要是指解码者的知识背景以及心理预期㊂有时候编码者本身并没有明显的表示 主观大量 的倾向,解码者(一般为读者㊁听者)在接受某些言语时认为,该数量在自己的认知域里属于大量的范畴,此时解码者就会认为该言语具有 主观大量 的倾向㊂其实,这也是语言交互主观性的体现㊂温锁林[3]33和宗守云[4]89都提到一个例子 老王吃了有一小碗面条 ,对此,两人的观点就不一致㊂温锁林[3]33认为其中体现了 主观大量 (当然,他给这句话设置了 大病初愈 的语境,然而,设置语境本身就是一种理解倾向的反映)㊂宗守云[4]89认为这里没有主观大量,表示的仅仅是主观估量㊂这就体现出解码者主观认识的不同㊂三、结语与余论以上主要讨论了现代汉语中的 有+数量结构 构式,从两个角度 根据 有 的意义语义类型以及 有+数量结构 与动词的共现情况,对其进行了分类㊂前一种分类可以较为清楚地厘清该结构的连续统序列,第二种分类则可以更为清楚㊁明确地观察 有+数量结构 的典型类别㊂根据 与动词的共现情况 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 有 前面没有其他动词出现的情况,即 有+数量结构 ;一种是 有 前面出现其他动词的情况,即 V+有+数量结构㊂两者的构式义不同㊂ 有 前面没有 V 的时候, 有+数量结构 表示主观大量㊂但是,该构式和普通有字句的界限并非截然分开,二者之间存在中间状态㊂判断标准有两条:一是结构中的 有 可以删减,不影响句子的成立与真值意义;二是 有 失去词汇意义,主观化倾向显著㊂ V+有+数量结构构式的构式义是一个连续统,连续统的两端分别是主观估量和主观大量,存在中间状态,而具体构式实例到底体现哪种意义受到以下因素制约:(1)数量本身的大小,如果数量大,那么,在表示估量的时候很自然地带有大量的倾向;(2)数量与客观真实的相符度,若相符度高则估量倾向明显,若相符度低则在估量的同时会具有主观大量倾向,若完全偏离客观真实则是完全的主观大量;(3)数量的精确数值是否容易得出,如果非常容易得出,则不需要估测且是主观大量;(4)编码者和解码者的主观因素影响㊂从形式上看, 有+数量结构 是有字句下面的一个子类㊂根据构式理论,上位构式的构式义会被下位构式全部或者部分地承继㊂由于 有 的意义类别繁多,有字句所表示的意义也较为广泛,作为典型构式的 有+数量结构 所承继的就是有字句 表达积极语义 的语义倾向㊂参考文献:[1]刘丹青. 有 字领有句的语义倾向和信息结构[J ].中国语文,2011(2).[2]金晶. V 了+有+数量短语+(N P ) 中 有 的用法特点[J ].汉语学习,2012(3).[3]温锁林. 有+数量结构 中 有 的自然焦点凸显功能[J ].中国语文,2012(1).[4]宗守云.说 V+有+数量结构 构式[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5).[5]王明月.句末 有+数量结构 的构式及话语功能探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5).[6]庞加光. 有+数量结构 :从客体观照到主体观照[J ].当代语言学,2015(2).R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o f t h e T y p e a n d M e a n i n g o f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Y o u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S t r u c t u r e i n M o d e r n C h i n e s eWA N G G a n g(S c h o o l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H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H u z h o u 313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m e a n i n g o f y o u a n d t h e c o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v e r b s o r n o t ,w e c a n c l a s s i f yy o u +q u a n t i t y s t r u c t u r e i n t o 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 .A m o n g t h e m , v e r b +y o u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s t r u c t u r e i s a t y p i c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t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m e a n i n g i s a c o n t i n u u m.T h e t w o e n d s o f t h e c o n t i n u u m a r e s u b j e c t i v e e s t i m a t e s a n d s u b j e c t i v e q u a n t i t i e s ,a n d t h e r e a r e a l a r g e n u m b e r o f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s t a t e s .T h e m e a n i n g t h a t c o n c r e t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e x a m p l e s e m b o d y i s a f f e c t e d b y m a n y f a c t o r s .K e y wo r d s :m o d e r n C h i n e s e ;y o u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s t r u c t u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u b j e c t i v i t y [责任编辑 铁晓娜]501第5期王刚:现代汉语 有+数量结构 构式的类型及构式义再探。

人工智能复习题库3223

人工智能复习题库3223

一、填空:1.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有心理模拟、生理模拟和行为模拟。

2.任意列举人工智能的四个应用性领域难题求解、定理证明、智能控制、机器翻译。

3.人工智能的根本技术包括搜索技术、推理技术、知识表示和知识库技术归纳技术、联想技术。

4.谓词逻辑是一种表达能力很强的形式语言,其真值的特点和命题逻辑的区别是〔10〕。

5.谓词逻辑中,重言式〔〕的值是真。

6.设P是谓词公式,对于P的任何论域,存在P为真的情况,那么称P为永真式。

7.在著名的医疗专家系统中规定,假设证据A的可信度〔A〕=0,那么意味着无关,〔A〕1,那么意味着假,〔A〕=1,那么意味着真。

8.谓词公式G是不可满足的,当且仅当对所有的解释G都为假。

9.谓词公式及其子句集的关系是包含。

10.利用归结原理证明定理时,假设得到的归结式为空集,那么结论成立。

11.假设C1=┐P∨Q,C2∨┐Q,那么C1和C2的归结式R〔C1,C2〕=┐P∨P或┐Q∨Q。

12.假设C1(x) ∨Q(x),C2=┐P(a) ∨R(y),那么C1和C2的归结式R〔C1,C2〕= 〔20〕Q〔a〕∨R〔y〕13.有谓词公式G,置换δ,那么G·ε= 〔21〕,δ·ε= 〔22〕。

14.有子句集{P(x)(y)},其 {} 。

15.在归结原理中,几种常见的归结策略并且具有完备性的是删除策略支持集策略线性归结策略16.状态图启发式搜索算法的特点是〔27〕。

17.广度优先搜索算法中,表的数据构造实际是一个二叉树,深度优先搜索算法中,表的数据构造实际是一个单链表。

18.产生式系统有三局部组成综合数据库,知识库和推理机。

其中推理可分为正向推理和反向推理。

19.专家系统的构造包含人机界面、知识库,推理机,动态数据库,知识库答理系统和解释模块。

20.在推理中,对证据的可信度〔A〕、〔A1〕、〔A2〕之间,规定如下关系:〔〕= 〔A〕,〔A1∧A2 〕= {〔A1〕,〔A2〕} ,〔A1∨A2 〕= {〔A1〕,〔A2〕} 。

新兴极性构式“X炸了”多维角度考察

新兴极性构式“X炸了”多维角度考察

新兴极性构式“X炸了”多维角度考察陈诗语;尹群【摘要】以网络语境下出现的“X炸了”构式为研究对象,在微观角度考察其成因搭配及语义机制的同时,尝试在“炸”由结果域向程度量级域转化的动态演绎过程中,从宏观层面构建述补结构语义关系推演连续统、语法化程度等级和主观化程度三者间的比照规律.以模因观为方法论,归纳离析出新兴极性程度补语的共性语义语用特征,将此前学界关于新兴极性补语研究规约化.【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40)011【总页数】7页(P90-96)【关键词】极性程度补语;语法化;主观化;模因样本【作者】陈诗语;尹群【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6大众传媒发展如火如荼,“网络言论空间”在语言领域创造性地产生了“累累硕果”。

新兴极性补语也在这一环境下应运而生。

对于类似“死、透、爆、呆、毙”等单音节语素附加在单音谓词性语词后表程度义的结构命名界定,学界尚未达成一致性定论,这里暂且采用认可度相对较高的由刘兰民[1]提出的“极性程度补语”这一名称。

早在20世纪中期赵元任就在现代汉语口语体用例中察觉到了这一结构,还指出了谓式补语语用上的加强作用,此后学界围绕诸如“极、死、慌、透、慌”等新谓式极性补语的研究便层出不穷,主要集中于讨论程度补语的来源、范围、分类、语法化功能等方面。

此外,网络媒介语的源泉激活了部分语词的生命力,日常使用频率的增加赋予其新的语法角色,对于“爆、瞎、呆、翻、哭”等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姜天送[2]、邢虹[3]、董建丽[4]等多位学者对此进行探究,但对于“炸”这一极性补语的考察学界尚有待完善。

借此本文将以“X炸了”构式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历时的成因演变及共时的语法特性,并尝试在与相关极性程度补语比较基础上建立新兴极性程度补语模因样本。

本文语料来自CCL、BCC语料库及相关学术论文和网页检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量研究摘要:“没有比X更Y的(了)”是现代汉语口语常用结构之一,而且是主观性极强且具备主观大量(程度量)的结构。

本文对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量进行了详细描写和解释。

关键词:“没有比X更Y的(了)” 构式主观性主观量沈家煊(2001)认为,“主观性”是指语言这样一种特性,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情感,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

认知语言学告诉我们语义是主客观的结合,在人际交往当中,人们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态度、立场和情感。

“主观量”是语言主观性在数量范畴上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带有主观感受、态度和评价意义的量。

本文对主观量的考察主要指主观评价自身所显示的程度的量级,即说话人在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自我表现的量性的程度的大小。

“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的主观性很强,它所表现出的主观量是主观程度大量,量多且超过标准。

一、“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的主观性主观性主要体现在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三个方面。

(一)说话人的视角“视角”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沈家煊,2001)。

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情的角度不同会有不一样的情感态度或认识,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而不同“视角”的产生也是由于我们对事物抱有不一样的情感态度或认识,所以说视角、情感和认识互相影响,对“视角”的研究,可以通过分析语法形式来实现。

(1)他跑了。

(2)他已经跑了。

例(1)和例(2)表达的客观事实是一样的,都是“他不在这儿,跑了”的意思。

但是我们从两个例子中得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

第一个句子只是说明发生一个动作结果“跑了”,第二个句子中用时间副词“已经”修饰“跑”这个动作,不仅表现出动作结果“跑了”,更涉及到说话人的“视角”。

以“现在”基点来看这个动作所表达的意思可能是:他什么都来不及做就跑了。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第二个句子的主观性程度比第一个句子强。

在语料分析中,我们发现,“没有比X更Y的(了)”的构式一般用于主观评价的极限程度量,在评价的过程中常常是言者主语与句子主语不同,即使言者主语和句子主语统一时,也会表达出说话者对所说内容的主观评价性。

所谓“言者主语”是在语言主观性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一个句子除了它表达的命题意义之外,还包括说话者表达对句子命题的主观态度认识。

如果表达者没有在句子中表达自己的态度,那么这就是存在于句外的“言者主语”。

(3)世界上没有比欢喜更宝贵的东西,有时我们用再多的金钱、物资送给别人,别人未必很欢喜。

例(3)中,说话人对“什么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做了评述,是站在外围角度对这一事物的性状程度义进行评价。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比欢喜更宝贵的东西”是说话者自己的主观评判,主观性很强,但是在话语中并没有出现“我认为”或“我觉得”之类的字眼,这是因为站在外围的角度去评判,传达意义明显,使话语接受者对说话者说出的信息接受度增加。

综上,说话人的视角在“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中始终存在,大部分是说话人站在外围角度评判,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二)说话人的情感“情感”一词从广义上说,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

前两种是指称功能和表述功能,第三种就是表情功能(Halliday,1975;Lyons,1977)。

人们话语交际时,往往要借助说话语境中的情感成分参与语言交际。

人们用语言表达一个命题时,或多或少会带有感情。

“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所表达的感情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是构式整体结构带来的。

(4)他是个可靠的人。

(5)没有比他更可靠的人了。

例(4)说明一个客观事实“他是个怎样的人,他是个可靠的人”。

例(5)用了我们研究的构式,表达出的意思除了“他最可靠”之外,还带有说话者对“他”的相信与赞赏。

(6)没有比不用制度强求,而给予正当动机的教育,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例(6)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说话者对“不用制度强求,而给予正当动机的教育”方式的强烈赞同。

对“情感”研究比较深入的是“语用移情”现象。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的用意并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编码和解码。

成功的“语用移情”不仅能使交际正常进行,还能加深说话者和听话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使交际顺着气氛友好的方向发展。

比如:当听到有人说“没有比他更可靠的人了”时,听话人就会意识到说话者对“他”的是十分信任的,下面如果想接着话题继续说下去时,就要考虑到说话者的感受,不应该说“他不值得信任”,即使真的认为“他不值得信任”也应该用委婉的方式,避免破坏交际气氛。

(三)说话人的认识人们进行言语交际时,对自己所说的话一定有所认识。

“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主观程度最高,语义所表达的量是极值。

一般来说,说话人对程度量的评判标准一定是主观的,对同一事物的评判不同人会有不同认识。

所以“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所表达的主观评判标准体现了说话人的认识。

二、“没有比X更Y的(了)”主观性的表现形式(一)否定比较句的主观性比较句本身就表达出说话者强烈的主观性,说话者用比较句表达时体现出他对客观事物的某种主观认知。

否定比较句表示比较的语义属于差比,比较的主客体在情感表达量上存在差别,这样比较才能进行下去。

(7)没有比职工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

例(7)中,是用“别的任何事情”与“职工对企业有信心”这件事进行比较,其结果“更重要”把情感表达量展现出来,这种差比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性。

(8)对他来说,没有比看到一代新人超过自己更高兴的了。

从视角认定上看,例(8)中比较的前提语境是“对他来说”,说话人从“他”的角度看问题,最让他高兴的事情是“一代新人超过自己”,也就是说这个情感量是对于“他”来说,对于别人来说最高兴的事可能是别的好事。

说话者视角的不同表达的事情状况不同,我们看出比较句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9)一位明智的作家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比勇气更温文尔雅的,也没有比怯懦更冷酷无情的。

”说话人的认识产生于说话人看问题的视角和他情感的相互作用。

例(9)出自“一位明智的作家”说的话,所以表达的是这个“作家”自己的认知。

这种认知的产生首先基于说话者的视角,这个“作家”看问题的角度应该是从人的性格出发,这样限定比较的范围,比较才会有意义;然后带着说话人的“情感”出发,听话者可以感受出“作家”觉得“勇气”对于他自己来说十分有意义,且“怯懦”不可取。

上述的比较句都是否定比较,即否定词“没有”+比较句,表示说话者认为不存在比X更Y的事物或现象存在,这种看法的产生都是有特定的视角和情感,从而产生极强的主观性。

表现“差比”的比较句,比较的主客体在情感量的表达上存在差别,这种差别是通过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这三方面表现出来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二)程度副词“更”的主观性构件“更”作为相对程度副词,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表达了说话人自己的情感态度。

我们知道“更”是相对程度副词,所谓“相对”就是有所比较。

(10)你比他来得晚。

(10′)你比他来得更晚。

例(10)说明一个事实,“你比他晚到目的地”,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例(10′)增加了程度副词“更”,句子的感情色彩立刻丰富了,我们利用“移情”的手法可以体会出说话者的画外音:说话者认为“他来得已经很晚了,没想到你比他还要晚”,话语中带有一定的“责备”意味。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种主观情感的出现是程度副词“更”带来的,所以“更”是个有主观意义的词。

(11)我比你美。

(11′)我比你更美。

例(11)带有说话者的主观情感,说话者觉得自己比对方美;例(11′)在比较时增加了程度副词“更”所表达的主观性含义更加丰富,说话者认为“对方已经很美了,但是自己比对方还要美”,这种“移情”手法让我们感受到说话者对自己的赞赏之意。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两个都带有主观情感量的句子中,如果用了程度副词“更”,主观性会明显加强。

当程度副词“更”出现“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中,这种语用预设义和程度加深义更加显著。

(12)当你站在6000米的冰峰上,看到没有比你高的山峰,你就会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2′)当你站在6000米的冰峰上,看到没有比你更高的山峰,你就会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例(12)中没有“更”字,这句话只是说明一个客观事实,“当你站在6000米的冰峰上时,不存在比你高的”,也就是说“在这附近最高的山峰就是你脚下的这座6000米的冰峰”,这个句子表达的是客观事实,没有主观感情;例(12′)“没有比你更高的山峰”,表达了说话者的主观感受“站在这个山峰上你已经很高了,不存在比这更高的”,用了“更”所表达的语用预设义是“已经很Y,不存在比这还要Y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相对程度副词“更”具有较高的主观性,在一般差比句“A比B更Z”中,“更”的语用预设义是“B已经很Z,但是A还要Z一些”,并且用了“更”句子所表达的程度义加深。

在我们研究的“没有比X 更Y的(了)”构式中,“更”也具有语用预设义,表达的预设义是在说话者心目中“X是最Y”的,所以该构式是一种极比,表现出的预设义的量是极值,表现出的程度义是最高的。

(三)构式变项Y的主观性现代汉语的词类首先根据是否充当句法成分,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其中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只具有语法意义,所以它们基本不包含主观情感量。

在现代汉语中,实词分为体词、谓词和加词,体词包括名词、数词和量词,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加词由区别词和副词组成,在这些小类中数量最多的有三类:动词、形容词和名词。

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程度副词“更”修饰,也就是可以进入“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

能够充当变项Y的词语,数量最多的是性质形容词,其次是心理动词、能原动词、有无动词和一些表示量度义的双音实义动词,还有一些谓词化的名词。

性质形容词本身就具有感受性、评价性,如“美丑、冷热、勇敢与怯懦”等都具有感受性,一个人是美还是丑、是勇敢还是怯懦,天气是冷还是热,这些都会因人而异,也就是说人的体验不同、视角不同得出的主观感受也就不一样。

还有一些性质形容词,如“高矮、胖瘦”等,这些词虽然有一定的评判标准但主要依据还是人的主观感受,从而做出评判,所以主观性也是很强的。

综上,这些具有主观感知和评价性的性质形容词,进入“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之后,表达出说话人主观上对其所描述对象的主观情感态度和认知。

如:(13)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江先生的事更重要的了。

(14)没有比她更胖的人了。

例(13)中,在说话人“我”的情感角度上看“江先生的事是最重要的”,例(14)中的“她”体型上客观上说应该是胖的,但具体是不是“最胖的”不同的人看是不同的。

能够进入Y的动词最多的是心理动词,心理动词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说话人的心理活动,如“爱恨、喜欢和讨厌”等,具有主观能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