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论书绝句百首
《论书绝句一百首》笔记

论书绝句一百首笔记一西京隶势自堂堂,点画纷披态万方。
何必残砖搜五凤,漆书天汉接元康。
笔记注释:西京,代指西汉。
隶势,指隶书。
隶书是西汉的代表文字,西汉亦是隶书发展之颠峰,其气势堂堂。
成语有相貌堂堂,和这里的“堂堂”同意。
五凤,元康分别是汉宣帝的一个年号。
天汉,是汉武帝的一个年号。
漆书,指写在竹简上的墨迹。
西汉隶书存世不多,在五凤年间的残砖中有少量流传,为时人所贵,争相收藏。
砖瓦上的刻字与原作有差异。
启功先生思想中有一点即提倡原帖,不提倡碑帖。
这句是说,与其搜寻碑刻,不如看竹简上的漆书,更能领会书法的精髓。
二翠墨黟然发古光,金题锦帙照琳琅。
十年校遍流沙简,平复无惭署墨皇。
笔记注释:古人评论书法作品喜欢用比方使得自己的感觉观点更加形象,容易被听众接受,在“平复帖”身上,明代的张丑和宋代的米芾想到了两个很妙的事物,“饮太羹玄酒”“火箸划灰”,仔细看看原帖,确实如此。
彦先为贺循字,循多病,见于《晋书》本传,或谓彦先卒于陆士衡之后,则此非贺氏。
然“恐难平复”,只是疑词,非谓即死也。
此帖当属于陆氏入洛之前,所谓“临西复来”,殆吴子杨将往荆襄一带,行前作别耳。
此帖自宋以来,流传有绪。
传世晋人手札,无一原迹,二王诸帖,求其确出唐摹者,已为上乘。
此麻纸上用秃笔作书,字近章草,与汉晋木简中草书极相似,是晋人真迹毫无可疑者。
帖中字有残损处,释文有据偏旁推断者。
三大地将沉万国鱼,昭陵玉匣劫灰余。
先茔松柏俱零落,肠断羲之丧乱书。
笔记注释:流传到日本的中国“书圣”王羲之的作品《丧乱帖》是唐代传入日本的,一直为日本皇室收藏,有专家考证说是唐朝大和尚鉴真东渡日本时带去的,被列为日本国宝。
《丧乱帖》为行草墨迹,白麻纸,纵28.7厘米,横63厘米。
共八行,全文如下:“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此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王羲之痛苦不安的情绪。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21礼器碑、史晨碑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21礼器碑、史晨碑我是一人。
启功先生的《启功论书绝句百首》,是我们当代非常优秀的书论。
此书不但有绝句百首,更是有启功先生的自注。
本文是《启功论书绝句百首》第二十一首,启老在自注中点了题。
此首主要说:礼器碑、史晨碑。
【诗文】二一:礼器碑、史晨碑礼器方严体势坚,史晨端劲有余妍。
不祧汉隶宗风在,鸟翼双飞未可偏。
诗文一人注释:此首启老盛赞汉隶,尤其《礼器碑》、《史晨碑》。
【启功自注】礼器碑,史晨碑。
汉隶之传世者多矣。
荒山野冢,断碣残碑,未尝不发怀古者之幽情,想前贤之笔妙。
乃至陶冶者之划墼,葬刑徒者之刻字,朴质自然,亦有古趣。
然如小儿图画,虽具天真,终不能与陆探微、吴道子并论也。
以书艺言,仍宜就碑版求之。
盖树石表功,意在寿世,选工抡材,必择其善者。
碑刻之中,摩崖常为地势及石质所限,纵有佳书,每乏精刻,如褒斜诸石是也。
磐石如砥,厝刃如丝,字亦精能,珍护不替,莫如孔林碑石。
历世毡捶,有渐平而无剧损焉。
【一人简说】这一部分,启老说汉隶传世很多,多为石刻。
保存有好有坏,水平也参差不齐。
《礼器碑》: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鲁相韩勅所立(在山东曲阜孔庙),又称《韩勅碑》或《汉鲁相韩勅造孔庙礼器碑》。
碑高227.2cm,宽102.4cm,四面环刻,隶书,无碑额。
碑阳16行,满行36字,刻序、铭及韩勅等9人的题名;碑阴分为3列,各17行;左侧3列,各4行,右侧4列,各4行,均为题名。
碑的内容记录了韩勅修饰孔庙和制作礼器之事宜。
上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明拓东汉礼器碑。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注释下,此碑在唐代不显于世,宋稍显。
被王澍、翁方纲、郭尚先等推为汉碑隶书极则。
这一段注释很有趣,翁方纲就是启老说了很多次,一生固守欧阳询《化度寺碑》的书家。
《史晨碑》:东汉,隶书,无额,两面刻。
前碑刻于灵帝建宁二年(169年)三月,17行,行36字;后碑刻于建宁元年(168年)四月,14行,行36字。
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启功 论书绝句 100首

启功论书绝句 100首1.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2. 书籍如水滋润心,若无书,必无情。
3. 读书如饮水,冷暖自知心。
4. 纸上千言,唯有一句藏真。
5. 活到老,学到老,书是功夫,必不少。
6. 人生苦短,读书长,书中自有天地广。
7. 书海无涯,读书有益。
8. 每一本书,都是一面镜子。
9.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0. 窗外有雨,书里有诗。
1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2. 读书好,读好书,书中自有世间珍。
13.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万家灯。
14. 读书使人充实,写作使人精确。
15. 读书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命,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16. 书中自有金屋梦,经营一生方能得。
17. 阅读是一件开启大脑的好方法,是人类超越自己的工具。
18. 学到的越多,知道的越少,越想读书,越要经常。
19. 为了拥有一颗不灭的心,我们要持续不断地学习。
20. 活到老,学到老,常读书,常受益。
21. 行万里路不居,书中自有知识屋。
22. 愚公移山志气高,读书造就人生才。
23. 读书何求?只愿书中天地宽。
24. 书是人类灵魂的食粮。
25. 度量衡秤,不过书。
26. 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财富就是读书的能力。
27. 书籍是知识的光源,是人类精神的富矿。
28. 读书如行路,路上胜似途中长。
29. 读书无疑是开启大门的钥匙,是通向未来的桥梁。
30. 读书使人清楚人生目标,开拓个人思维。
31. 读好书,心胸开阔,人生更有光彩。
32. 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人生无悔路。
33. 见过才知深浅,思过才知生死。
34. 书籍如同一匹可以带你穿越时空的魔法马。
35. 不读书,不知道,知道了便行动。
36. 读书贵在精神,汲取思想滋养。
37.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8. 读书要有始有终,不要贪多而无用。
39. 阅读是一条通往天堂的道路。
40. 如果你想把时间管理得更好,不如花更多时间阅读。
41. 知识的殿堂,书籍的海洋,会给你带来无限收获。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九一至九三)

启功论书绝句百⾸详解全译(九⼀⾄九三)2019-05-07 11:04博野于铁江译释(2019.5.7)九⼀(姚鼐)琳琅诗富容夷韵,洞达书饶婉娈情。
⼀事惜翁真可惜,误将⼋股榜桐城。
【启功⾃注】姚鼐⑴。
惜抱翁⽂名震天下,与其乡先辈⽅望溪⑵齐名,世号⽅姚。
⽆论⽅⽒平⽣不为诗,即以⽂论,⽅⼜何堪媲姚哉⑶?⼤抵姚见世⾯,通⼈情,⽅则⾃卖头⼱⑷,⽽诸头⼱却不相许⑸也。
姚之诗,容夷跌宕⑹,视随园⑺,有时竟有突过者,遑论其并时馀⼦⑻。
⾄于书,⼜有过其诗⽂处。
盖⽆意求⼯,却处处见深造之功,⾃得之趣。
曾见近代赵尧⽣⑼先⽣题其书札⽂稿墨迹之诗,有“纸墨似相恋⑽”之句,真妙于形容。
宋⼈论欧阳永叔⑾书,谓其“以尖笔作⽅阔字”,吾觉惜抱正有同调。
曾见明⼈杨继鹏⑿于皖中刻董⾹光书⽈铜龙馆帖,惜抱笔势绝似之,盖其⼊⼿所⾃也。
望溪以⼋股之法为古⽂,⼜以古⽂之法为⼋股,遂成其所谓桐城⽂派,惜抱亦不免为其所欺⒀。
【译者附注】(1) 姚鼐(nài,1731-1815年):字姬传,⼀字梦⾕,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姚惜抱,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
清代著名散⽂家,与⽅苞、刘⼤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乾隆⼗五年(1750年)中江南乡试,乾隆⼆⼗⼋年(1763年)中进⼠,授庶吉⼠,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
乾隆三⼗⼋年(1773年)⼊《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九年(1774年)秋借病辞官。
旋归⾥,以授徒为⽣,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书院,培养了⼀⼤批学⼈弟⼦。
姚鼐⽂宗⽅苞,师承刘⼤櫆,主张“有所法⽽后能,有所变⽽后⼤”,在⽅苞重义理、刘⼤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论。
为桐城派散⽂之集⼤成者。
姚鼐⼀⽣勤于⽂章,诗⽂双绝,书艺亦佳。
著有《惜抱轩⽂集》16卷、《⽂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辞类纂》75卷。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原图及详解(61)

"枣石"与"硬黄",古代书法的载体画谈艺录2016-04-12 12:20:48这个系列的文章今天已经过了一多半了(共100篇,现在是第61篇),之前的文章里,我们经常会提到两个概念,一个是枣石,一个是硬黄,恐怕后面的文章还会有提到,索性一边解释启功老先生的诗,一边把这两个概念彻底理清一下这两个概念。
我们今天看启功老先生的《论书绝句》的第六十一首,原诗是:数张,都成阁帖返魂香。
看枣石迷离处,意态分明想硬黄。
我们逐句解释一下:第一句,晋代西陲纸数张,指的是楼兰出土的晋人书。
这里指的应当是《流沙残简》。
1899年至1902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唉,又是一个外国人)在古楼兰遗址首次发现了汉晋时代的木简与文书残纸。
到了1909年中国著名学者罗振玉辗转得到这些资料,王国维(就是那个说人生三境界的王国维)共同研究,子1914年出版了《流沙坠简》一书,书中同时收人了楼兰出土的文书残纸。
书中最早为三国曹魏嘉平四年(252),最晚则为西晋永嘉四年(310),包括书信、公文、簿籍、杂记等。
纸数张,其实,这样的资料是不少的,因为珍贵,所以,以纸数张称呼。
第二句,都成,都成为。
阁帖,各种传承下来的书法碑帖拓本。
返魂香,一种令人再生的香。
上下文结合起来,意思是说,看到了楼兰出土的晋代西陲墨迹,再看阁帖,就能看到书法的生福口活力了。
第三句,回看,回头再次审看。
(雕版印刷刻版)枣石,这里指碑刻。
因为最早的时候,人们为了保存书法作品,通常是把书法作品刻在木头上,而一般情况下,要选择木质比较细密的木头来做为雕刻材料,比如枣木、梨木。
因为这些木头木质硬实,不容易变形、损毁,因此,在早期就做为保存书法的最好手段。
唐代雕版印刷术发明后,雕刻枣木、梨木制作印刷母版的工艺越来越成熟。
逐渐从印章、短文,发展到成为大篇内容文章的载体。
再后来,人们发现刻在木头上的字迹到底还是木头,经过岁月磨蚀之后,还是容易损毁,破败,于是又开始把书法作品刻在石头上,就是后来的碑刻。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3王羲之丧乱帖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3王羲之丧乱帖我是一人。
启功先生的《启功论书绝句百首》,是我们当代非常优秀的书论。
此书不但有绝句百首,更是有启功先生的自注。
本文是《启功论书绝句百首》第三首,启老起了标题,王羲之丧乱帖。
【诗文】三、王羲之丧乱帖大地将沉万国鱼,昭陵玉匣劫灰余。
先茔松柏俱零落,肠断羲之丧乱书。
诗文一人注释:启老作这首诗时,抗日时期中华大地沦陷。
后两句诗,非常悲痛的心情。
先茔是先人坟茔,指祖先的坟墓。
结合当时环境,启老想到,早已传入日本的王羲之的《丧乱帖》,。
【启功自注】帖首云:“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
”此首作时,当抗战之际,神州沦陷,故有此语。
离同罹。
【一人简说】启老写自注的时候,回忆当时写这首诗的感受,丧乱之极。
王羲之《丧乱帖》简介。
《丧乱帖》,中国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著名书法作品,原迹已不存。
现日本皇室收藏有一件摹本。
帖中内容,每一列分段文字内容如下。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启功自注】唐摹王帖,本本源源,有根有据者,首推万岁通天帖,其次则日本所传丧乱帖及孔侍中帖。
此时万岁通天帖硬黄原卷尚未发现,故只论及此帖。
丧乱帖传入日本,远在唐代,当是留学僧,遣唐使所携归者。
卷中有“延历敕定”印记,可证其摹时必在公元八世纪以前。
此帖与孔侍中帖在当时或属一卷,后为人所割分,以其摹法相类也。
【一人简说】启老这段自注说,当时武则天时期的《万岁通天帖》,还没有发现,备注启功和《万岁通天帖》很有渊源。
启老说起了《丧乱帖》传承的渊源。
现在的史料是这样的,现日本皇室收藏有一件摹本《丧乱帖》,与《二谢帖》和《得示帖》连成一纸,纵长28.7厘米,共八行62字,据考证早在圣武天皇之时便已传入。
经过中国和日本专家联合研究,判定其为唐朝根据梁代徐僧权藏本的押缝原样双钩填墨的摹本。
该摹本流传日本千年之后,于2006年3月分别在日本东京和中国上海有过一次公开展出。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5楼兰晋人残纸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5楼兰晋人残纸我是一人。
启功先生的《启功论书绝句百首》,是我们当代非常优秀的书论。
此书不但有绝句百首,更是有启功先生的自注。
本文是《启功论书绝句百首》第五首,启老没有起标题,此首主要说,楼兰晋人残纸。
【诗文】五、楼兰晋人残纸风流江左有同音,折简书怀语倍深。
一自楼兰神物见,人间不复重来禽。
诗文一人注释:“江左”指的是东晋。
启老看到楼兰残纸,看到字迹想到王羲之《十七帖》。
楼兰残纸被启老称为神物。
最后一句“人间不复重来禽”,其实“来禽”就是出自《十七帖》中第25篇,《青李帖》,《宣和书谱》也称《青李来禽帖》。
注意《十七帖》,因为第一札开头有“十七日”三字,不是说《十七帖》只有17篇。
【启功自注】楼兰出土晋人残笺云:“(口)(无)缘展怀,所以为叹也。
”笔法绝似馆本十七帖。
【一人简说】楼兰文书残纸,是指在楼兰遗址发现的墨书的残纸和木简,残纸中有西晋永嘉元年(307)和永嘉四年的年号,这批残纸当是西晋至十六国的遗物,其内容除公文文书外,还有私人的信札和信札的草稿。
书体除介乎隶楷之间的楷书外,还有行书和草书,这些残纸是研究魏、晋、十六国书法的宝贵资料。
启老说的这个残纸是这一片。
【启功自注】楼兰出土残纸甚多,其字迹体势,虽互有异同,然其笔意生动,风格高古,绝非后世木刻石刻所能表现,即唐人向拓,亦尚有难及初。
如残纸中展怀一行,下笔处即如刀斩斧齐,而转折处又绵亘自然,乃知当时人作书,并无许多造作气,只是以当时工具,作当时字体。
时代变迁,遂觉古不可攀耳。
【一人简说】启老是非常强调墨迹版的重要性,各个方面优于石刻木刻,唐人双钩等等。
后人仿制再好,也不如原墨迹。
楼兰残纸有很多,但是清晰的并不是很多。
而且并不是每张都是很好的。
一人从据说是楼兰残纸的图片中,再找了两幅,有用笔的。
当然也有,不那么“书法”的,快速记录的字。
比如这一张,就是不那么“书法”的字。
古人的东西并不是都好,有好的要夸,普通的也不要盲目吹捧。
古有孙过庭书谱,今有启功论书绝句!

古有孙过庭书谱,今有启功论书绝句!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在诗歌、书法、书法理论方面都堪称不朽。
一诗阐明一个问题,涉及数以百计的碑帖、书作、书家、书法理论家,此诗一经人知,竞相传抄,以为谈助。
素有“古有孙过庭书谱,今有启功论书绝句”之誉。
许多人以为这是硬笔字,还有人以为这是美工笔所写,启功《论书绝句百首》是以小行楷的“启体”写成,启体书法缩小后,更见其浓郁的书卷文人气,像极了硬笔书法,所以此作可以像许多古代名帖一样当作硬笔字帖临习。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