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合集下载

《君主论》中的主要观点

《君主论》中的主要观点

《君主论》中的主要观点【原创版】目录1.马基雅维利及其著作《君主论》简介2.《君主论》的主要观点:政治与道德的分离3.国家的起源和目的4.政治体制与统治艺术5.军事理论6.《君主论》的影响与评价正文一、马基雅维利及其著作《君主论》简介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在《君主论》这部著作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治国理念。

这本书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学的奠基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君主论》的主要观点:政治与道德的分离《君主论》的核心观点是政治与道德的分离。

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和道德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

在政治领域中,国家利益是最重要的,而在道德领域中,善良和美德才是首要的。

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这两者往往会发生冲突。

当道德与利益发生矛盾时,马基雅维利主张选择利益,但他并不否定道德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三、国家的起源和目的马基雅维利认为,国家的起源是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组成的。

国家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安定,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国家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以及一个有能力的君主来领导。

四、政治体制与统治艺术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讨论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

他认为,一个稳定的政治体制是实现国家利益的关键。

同时,马基雅维利还探讨了君主的统治艺术,包括如何保持权力的平衡,如何控制军队和外交政策等。

五、军事理论马基雅维利认为,军事力量是国家的基础。

他强调了军事理论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如何有效地运用军事力量来实现国家利益。

六、《君主论》的影响与评价《君主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最先把政治和道德明确区分开来,奠定了现代政治学的基础。

在宗教界、政界、学术领域和社会上广泛地引起了各种强烈的反响。

同时,这本书也受到了一些争议,有人指责马基雅维利的观点过于强调权力和利益,忽视了道德和人性的价值。

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简介

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简介

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简介一、马基雅维利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 1469-152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历史学家。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主要反应在他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君主论》中。

《君主论》谈的是君主统治之术,他主张政治非道德化,说君主应兼具狮子的凶残和狐狸的狡猾。

在书中,他不惜笔墨,从理论到实例,反复告诫君主们要依靠自己,依靠自身的能力,依靠并利用人民来夺取政权,维系统治。

书中,他以相当的篇幅论述君主在应具有高尚的品德、超凡的能力的同时,还强调,作为君主,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也可以行欺诈之术,不顾信义、不避恶行。

马基雅维利的这种主张以及他那丝毫不加掩饰的率直态度,是不符合当时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道德规范的。

尽管封建统治者们其实时时在这样想,天天在那么做。

然而由于马基雅维利在书中讨论的君主统治之术是专门在为建立君主专制,巩固君主专制政权出谋划策,因此,他一概简单地把人性归结为自私、忘恩负义、贪得无厌、损人利己,这又是走了极端,太过片面。

他宣扬的君主可以背信弃义、欺骗狡诈、不择手段,在任何时期,从道德政治的角度,都是不能被正统所接受的。

这也是马基雅维利及其理论在后世被批判的原因。

二、《君主论》的主要内容《君主论》这本书共有二十六章。

其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君主权力的形式、来源、管理和如何维持。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十一章),作者论述了君主国的性质、种类以及获得它们的方式。

君主国包括:世袭的、混合的、市民的、教会的这么四种,获取君主国的方式包括: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依靠他人的军队和依靠幸运获得、通过犯罪方式获得。

可以说,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的君主国最为牢固,作者对君主国权力的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教读者如何对当时的形势和权力分布进行分析,并协调这些力量。

第二部分(第十二章至十四章),作者论述了军队的种类和君主在军事方面的责任。

评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

评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

评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完整的书名为《君主论》或《统治者的諸多档案》,是一部描述政治统治和权力运行的著作。

本书被誉为政治学著作的经典之一,对政治统治和权力运作的分析深刻而严谨,对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君主论》的内容、思想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我们来看一下《君主论》的内容。

《君主论》一共分为二十六章,主要内容围绕着政治统治和君主的权力展开。

第一章到第十章主要讨论君主的性质和统治的方式,第十一章到第二十一章则讨论各种政体的性质以及如何保持统治,最后五章则是对意大利政局和政治形势的分析。

作为政治学著作,《君主论》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统治的本质和规律,并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马基雅维利认为,统治者应当灭绝异见,维护统一和稳定,同时也要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多采取权术等手段以确保权力,这些观点都为后人的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我们来看一下《君主论》的思想。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以其超前的政治思想和鲜明的观点立意而著称,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统治和权力运作的思想。

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真理”。

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国家的统一和繁荣,为此,统治者必须不择手段,包括违背道德、不择手段等,以达到目的。

这一思想在当时是非常激进和超前的观念,对后来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君主论》还提出了“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学需要从实践中总结规律和原则,而不是孤立地进行理论探讨。

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政治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了现实政治运作中的重要参考。

我们来看一下《君主论》的影响。

《君主论》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见解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政治思想方面,《君主论》影响了众多政治学家和思想家,包括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人,对后来的政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实政治运作中,《君主论》也对统治者和政治决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生必读世界经典名著评论:《君主论》

人生必读世界经典名著评论:《君主论》

《君主论》《君主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家、历史学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创作的一部政治论著。

本书的主题是权谋和统治,通过对君主执政方式的剖析,对权力、国家和统治者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为了维护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有时候需要采取某些非道德手段。

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但也使《君主论》成为政治哲学领域的里程碑之作。

《君主论》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对君主制度的深刻剖析而备受瞩目。

首先,本书突破了当时主流的道德和伦理观念,提出君主在治理国家时,应将实用主义放在首位。

马基雅维利认为,实现国家利益和稳定是君主的首要任务,哪怕这意味着暂时放弃道德伦理。

这种观点虽然颇具争议,但也展现出作者对现实政治的深刻理解。

其次,《君主论》对权力的本质进行了深刻剖析。

马基雅维利认为,权力是一种既有利又有弊的现象。

权力可以带来稳定和秩序,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暴政和腐化。

因此,君主应该在使用权力时,寻求合适的平衡。

在这一过程中,君主需要时刻保持清醒,避免陷入权力的陷阱。

这一观点在当今政治生活中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此外,《君主论》还提出了一系列现实的治国策略。

例如,马基雅维利强调君主应当善于调动民众的热情,以争取他们的拥护。

他还强调了对敌人的打击和瓦解,以及稳定国内局势的重要性。

这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使《君主论》成为一部实用性极强的政治指南。

总的来说,尽管《君主论》在道德伦理方面颇具争议,但其对权力、国家和统治者的深刻剖析,以及一系列现实的治国策略,使其成为政治哲学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

本书对当今政治家和学者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然而,《君主论》的一些观点也引发了一些批评。

例如,马基雅维利主张实用主义高于道德伦理,这使得一些人认为他的观点可能会导致道德沦丧和无政府状态。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是基于当时复杂的政治现实,他试图在现实主义与道德伦理之间寻求平衡。

因此,我们在阅读《君主论》时,应以更开放的心态理解其观点。

《君主论》介绍

《君主论》介绍

《君主论》介绍
《君主论》是意大利学者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又译《霸术》或《君王论》。

全书共26章,从大量历史事实和实际经验出发,论证了新君主的建立、保有及君主的统治方法。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国可以分为世袭君主国和新君主国两类,认为前者易于统治,后者难于保有。

他强调君主要懂得统治术,包括改革军制、阅读历史、精通军事、明智深思等。

此外,他还提出为了国家的强大和安全,君主要抛弃虚名,注重实际,可以外示善良,内怀狡诈,只问目的,不择手段。

《君主论》问世后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过巨大影响,直至20世纪80年代仍被西方一些国家舆论界誉为世界名著。

《君主论》对现代政治的启示

《君主论》对现代政治的启示

君主论对现代政治的启示引言《君主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涉及到政治、统治和权力等方面。

尽管该著作产生于数百年前,但其中包含的一些原则和观点仍然具有现代政治领域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此议题进行探讨。

建立强大的集中统治《君主论》中强调了建立强大的集中统治的重要性。

在现代政治中,这一思想也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

一个稳定而有效率的国家需要一个有能力、有权威并能够做出决策的领袖。

通过建立强大而专制的集中统治,可以确保国家在面临挑战时迅速作出反应,并制定适当的政策。

突出现实主义思想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倡导着一种突出现实主义思想,即承认人们行为动机多种多样且常常带有自私和功利性质。

这种思想对于现代政治的理解也非常重要。

政治家需要通过客观地分析和了解人们的行为动机来制定政策,而不应仅仅依赖于主观意愿或虚假的幻想。

发展军事力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拥有强大而可靠的军事力量是至关重要的。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强调了军事力量在国家安全和影响力方面的作用。

在现代政治中,这种思想仍然适用。

保持军事实力和进行必要的国防投资,能够帮助国家维护其领土完整性,并增强其在地区和国际议题上发言权。

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君主论》强调了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的重要性。

一个分裂或内乱纷起的国家很难在外部威胁下保证自身利益。

因此,现代政治必须致力于建立并巩固国家统一,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社会稳定。

灵活运用伦理与权术马基雅维利提到,在统治过程中,领导者可能需要灵活运用伦理与权术。

现代政治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政治家可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现实,并在特定情景下做出决策,以实现最大利益。

然而,在这样做时,领导者仍然需要坚持道德和伦理原则。

结论虽然《君主论》产生于一个与现代社会相隔甚远的时代,但其中包含的一些观点和原则依然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建立强大的集中统治、突出现实主义思想、发展军事力量、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并灵活运用伦理与权术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提升现代政治的品质与效果。

《君主论》读书笔记

《君主论》读书笔记

《君主论》读书笔记《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被誉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观点,对君主的统治之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马基雅维利打破了传统的道德观念,从现实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君主为了维护统治和获取权力可以采取的手段。

他认为,君主不必总是遵循道德规范,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使用欺诈、暴力等不道德的手段。

这种观点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因为传统观念中,君主应该是道德的楷模。

然而,马基雅维利却指出,在政治的舞台上,过于拘泥于道德往往会导致失败。

马基雅维利强调了君主必须具备强大的实力。

实力不仅包括军事力量,还包括政治智慧和统治能力。

一个软弱的君主很容易被推翻,而强大的君主则能够稳固自己的地位。

他认为,君主应该善于运用权力,既要让人民畏惧,又要让他们敬爱。

畏惧可以通过严厉的惩罚来实现,敬爱则可以通过给予恩惠和展现公正来获得。

但在两者之间,马基雅维利更倾向于让人民畏惧,因为他认为,人们对于恐惧的记忆往往比对于恩惠的记忆更深刻。

书中还提到了君主在处理外交关系时的策略。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该保持警惕,不能轻易相信其他国家的承诺。

在国际舞台上,利益是永恒的主题,国家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基于利益的权衡。

因此,君主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看清其他国家的真实意图,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他还指出,君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结盟,但这种结盟必须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出于情感或者道德的考量。

关于君主的用人之道,马基雅维利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君主应该善于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而不应该仅仅看重他们的出身或者地位。

同时,君主也要对臣下保持一定的控制,防止他们权力过大而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对于那些忠诚且有能力的臣子,君主应该给予奖励和重用;而对于那些不忠或者无能的臣子,则应该坚决予以铲除。

然而,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君主论》中的观点视为绝对的真理。

君主论

君主论

本书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科洛·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

马基雅维里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坚决倡导者。

他认为,由于教皇和教会的存在、各城邦国家的彼此嫉妒和相互蔑视,使意大利丧失了中世纪时期在商业和贸易方面的领先地位,而且因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而倍受西班牙、法国、德国的蹂躏。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急切需要趋向稳定统一秩序的政治变革。

马基亚维利主张建立统一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结束意大利的分立状态。

为了统一意大利,马基亚维利认为应该不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可以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

▪“因为关于人类,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的、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

”(第80页)▪对于一个君主来说,不仅不必具备各种美德,而且还要保留那些不会使自己亡国的恶行。

在慷慨与吝啬方面,“明智之士宁愿承受吝啬之名,因为它虽然带来丑名但是不引起憎慨,追求慷慨之誉,则必然招致贪婪之名,而贪婪之名则使丑名与憎慨俱来。

”(第78页)▪“在我们的时代里,我们看见只有那些曾经被称为吝啬的人们才做出了伟大的事业,至于别的人全都失败了。

”(第77页)▪在残酷和仁慈方面,君主对于残酷这个恶名不必介意,所应重视的倒是不要滥用仁慈,因为仁慈会带来灭顶之灾,“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是安全得多的”。

(第80页)▪但君主要掌握好使用残暴手段的限度和范围,即损害行为要一下子干完,对臣民的财产和他们的妻女不要染指。

在守信和天信方面,君主应当效法狐狸与狮子。

“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

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第83-84页)▪当遵守信义对自己不利或原来使自己作出诺言的理由不复存在时,一位英明的君主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

但君主又必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兽性,并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要显得具备一切优良品质。

“因为群氓总是被外表和事物的结果所吸引,而这个世界里尽是群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读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内容简介]: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马基雅维利的生平及其最有影响力最富有争议的著作《君主论》,并就此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论述谈谈笔者的感想和认识,
[关键词]:君主论共和制政治学
一、生平简介
马基雅维利(1496~1527),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

1469 年5月3日生于佛罗伦萨没落贵族家庭,1494年参加反美第奇家族的起义。

1498年起任佛罗伦萨共和国掌管军事外交的“十人委员会”秘书,负责起草政府文件和佛罗伦萨防务,并出使意大利各国和法、德等国。

1513年美第奇家族复辟,遭逮捕和监禁。

恢复自由后,长期隐居庄园,著书立说。

1527年美第奇家族被逐后,回到佛罗伦萨,希冀重新得到任用,但新政权因其与美第奇家族有过交往,拒绝其要求,遂忧愤成疾,于1527年6月22日卒于佛罗伦萨。

马基雅维利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在其代表作《君主论》(1513)中认为共和政体是最好的国家形式,但又认为共和制度无力消除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只有建立拥有无限权力的君主政体才能使臣民服从,抵御强敌入侵。

他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权术政治、残暴、狡诈、伪善、谎言和背信弃义等,只要有助于君主统治就都是正当的。

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二、《君主论》概析
《君主论》本是马基雅维利毛遂自荐式的进谏之书,篇幅相较他的其他著作不长,但却是对后世影响最大,最富有争议的一本书,希特勒,墨索里尼等独裁者都是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信仰者。

该书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


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应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

被称为邪恶的圣经,是很多君主的床头或
身上必带书。

《君主论》在打破了旧的、自欺式的政治家观点的同时,创立了新的政治学观点,他提出目的是至关重要的,而手段却是独立于道德规范之外,可以独立研究的技术性问题。

它与目的并不构成任何道义上的联系。

只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那些强暴狡诈,背信弃义的卑劣手段都是可取的。

《君主论》虽然有讨好当时君主的意图,但也包含着他对当时建成统一强大的意大利的强烈愿望。

“手无寸铁的先知总是被毁灭,反之,拥有武装的先知则获得成功”,马基雅维利坦言君主要拥有强大的军队,而“美德”必须为“功利”让位。

历史上对《君主论》的评价毁誉参半,争议巨大。

英国著名哲学家,和平主义者伯特兰·罗素对马基雅维利的名著《君主论》给出的评价是强盗手册,但毫无疑问马基雅维利将政治从道德中拯救了出来,揭露了政治的原始本质,而不再是中世纪以来笼罩着神学面纱、背负着道德重枷、欲说还休的遮羞物。

从古至今很多政治家,统治者都在自觉不自觉或多或少地践行着马基雅维利主义。

意大利独裁者本尼托·墨索里尼,很想成为书中所描绘的新君主,还为新版的《君主论》写了序言;而第三帝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枕边的常备读物据说就是《君主论》;弗兰西斯科·佛朗哥,在二战期间,他利用西班牙参战的可能性,一边向希特勒提供有限的支援,一边从同盟国那里获得援助,并坐收两方争斗之渔利;当代最成功的例子,是英国前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她被认为是一个天生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尽管没有证据说她曾经读过《君主论》,但她忠实的助手、当时英国的议会主席麦克艾尔潘曾写过一本给政治家和他的支持者看的书《公务员:一个新的马基雅维利》。

撒切尔于1982年发动的福克兰群岛战争是一个作假的杰作,这次简短而惊人的胜利,继而被她用来压制英国国内对她的立法方案的反对;查理·戴高乐、弗朗索瓦·密特朗都是典型的既是狮子又是狐狸的现代君主;而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例子则印证了“不能信任你伤害过的人”这条铁律。

三、《君主论》观点论述之我见
“由于统治的古老悠久和长时间的延续,革新的记忆和原因都湮灭带进了。


①人们一旦习惯了某种统治秩序,他们的反抗意识就会处于惰性状态。

这对统治者来说,是最安全的。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办法,一是封闭,二是“洗脑”。

统治者一方面对外界的消息进行严密封锁,一方面则源源不断地灌输现行制度合理性的观念,致使治下之民记忆缺失,认为现行的统治秩序就是天底下最理想最美好的政治模式,从而放弃了对更优越的社会制度和更合理更公平的社会秩序的了解与追求。

“君主对人们要么爱抚他们,要么除掉他们。

”②这句话完全中国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翻版,只不过听起来更加令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马基雅维利指出:“谁是促使他人强大的原因,谁就自取灭亡。

”意思是说,对于威胁到统治安全的势力,绝对不能心慈手软,一定要心狠手辣,斩草除根;谁纵容自己的敌对势力,谁就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

马基雅维利认为,这是一条“永远没错或者罕有错误的一般规律”。

是规律就得遵守,否则必遭惩罚。

“任何一个没有自己军队的君主国都是不稳固的。

”③暴力对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武力和军队的重要性。

武力使人类社会的秩序产生了深刻变革,他认为,君主的“唯一专业”,就是思考战争、军事制度和武装训练问题;军事训练在和平年代比在战争时期更值得注意;国家的主要基础是法律和军队,没有良好的军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而有了良好的军队,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法律;当君主树立的“信仰”对人们失去约束力量的时候,必须动用武力来说话,迫使人们就范。

“人们容易忘记父亲之死而不易忘记遗产的丧失。

”④因为人天生是邪恶的,所以在他们眼里,财产的得失比亲人的死活更值得关心。

这是一种“精彩”而刻薄的“性恶论”观点。

《君主论》里有很多权术,正是基于这种“性恶论”而提
出来的。

君主必须比所有人都凶残邪恶,统治地位才能有所保障。

拿破仑的“亲密战友”塔列朗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和拿破仑密谋发动“雾月政变”,最终却出卖了拿破仑。

塔列朗的人生信条是:“与人为善便是恶,作恶多端才是善。


“君主必须像狐狸一样能识别陷阱,又必须像狮子一样能惊骇豺狼。

”①君主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的多重性格。

君主不是君子,但却必须是伪君子。

君主是人性和兽性的统一体,虽然干的是男盗女娼的勾当,但却要装出道貌岸然的样子,“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

为了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君主可以不择手段。

君主的一切行动,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统治为标准,如果遵守信义对自己不利,“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

马基雅维利对君主本性的深刻认识,连君主都感到害怕。

这部献媚之作,生前并没有给他带来好处,但在他死后四百多年,《君主论》却被作为礼物献给墨索里尼,并且在德国,成为希特勒施行专制极权统治的“思想奶娘”。

“君主务必把要担责任的事情委托他人办理,而把布惠施恩的事情留给自己掌管。

”②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如果不能赢得人民的爱戴,那么他至少应该避免引起人民的憎恨。

把坏事交给奴才去办,而好事则留给自己来做,人们就会觉得,君主总是好的,只是奴才把事情搞砸了。

历史上“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有趣现象,大多得益于这种高明的笼络术。

牺牲几个贪官污吏,借以保证君主统治的体制安全,这就是“清官政府”、“好皇帝政府”的奥妙所在。

要有唱红脸与白脸的分工。

“一切良好的建议,不论来自何方,必然是出自君主的贤明,而不是君主的贤明出自良好的建议。

”③这段话的言外之意是,君主永远都是正确的。

即使这种正确是别人发现的,也只能通过君主的嘴说出来。

世界上有不少“永远正确”的东西,实质就是权力正确。

任何人的智慧劳动成果,都可以贴上权力标签,集
①:《君主论第二十三章:如何避开谄媚者》第136页
中到君主一个人身上,以此树立君主的威信——所谓“权威”,不过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