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一书中的“重民”思想

合集下载

《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对人民地位的论述

《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对人民地位的论述

浅谈《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对人民地位的论述【摘要】分析人民在《君主论》这本书中的主要地位,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建立新的君主国时、国家变革时期时、君主统治国家时。

看出马基雅维利是极其重视人民的,强调君主应得到人民的承认和拥护,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虽然本书中也有涉及到对人民进行暴政的内容,但是是少之又少的,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君主才可以这么做,但也是为了巩固政权。

【关键词】君主论;人民;地位马基雅维利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之一,凭着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感悟,写下了这本对后人影响颇为深刻的《君主论》。

在中世纪“黑暗时代”,人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被打上了宗教神学的烙印,他们是按照神学理论去认识一切,古希腊时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国家和社会的理性理解被中世纪的神学教义所取代。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它以人的眼光去观察国家与社会,要求恢复古代的那种理性考察,不仅重新发现了世界,也重新发现了人,并带来了政治学的复兴。

从马基雅维利开始,政治学研究开始恢复古希腊政治学的理性思考,进入了以人的经验为指导的新时期。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开创了通过历史和现实中的政治经验来研究政治本质的方法,并第一次将权力、国家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中心概念,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乃至后世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西方,这部书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的最独到最精辟最诚实的验尸报告,可以说君主论是西方世界的厚黑学。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注重事实,他的政治论严格说起来只能算是政治术而不能算是政治学。

阅读全文,可以看出只看出马基雅维利内心最关注的是统治阶级,一心为统治阶级想出统治的方法,并没有真正的看到被统治阶级,也就是说没有为被统治阶级想出安宁幸福的方法。

实际上他不过是把人民看作供他们试验治术的器械罢了。

这个地方就是马基雅维利和亚里士多德分界的地方,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他虽然也很注意政府的作用和实际的政策,但是他主要的目的却在研究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全体组织。

《君主论》中的政治哲学思考

《君主论》中的政治哲学思考

君主论中的政治哲学思考概述《君主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所著的一本政治著作。

这本书讨论了君主如何获取并保持权力,以及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关系。

在这本书中,马基雅维利提出了一系列政治哲学思考,对政治和统治给出了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1. 君主道德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不应完全遵循传统的道德准则,而是应该根据自身权力和统治目标来决定行动。

他强调君主必须善于运用欺骗、暴力和威胁等手段来保护国家和巩固自己的地位。

2. 可采取的统治策略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可以使用多种策略来巩固统治,包括分化臣民、设立情报机构、保持军事实力等。

他还提出了“朋友与敌人”的观点,认为强大的君主应该将敌人转变为朋友,并要慎重选择盟友。

3. 对于个人权力的追求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该追求个人权力的最大化,并强调政治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他认为,君主应该摆脱道德束缚,将自己的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臣民之上,以实现长久的统治。

4. 忍耐与浪漫马基雅维利主张君主应该具备忍耐和浪漫两种品质,忍耐使君主能够挺过逆境、保持统治稳定;浪漫则使君主能够激发臣民对国家和领导者的热情。

5. 君主与法律尽管马基雅维利不认为君主必须完全遵守法律,但他强调君主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策,并且善于变通。

他认为法律是人定制度,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被灵活运用。

结论《君主论》中的政治哲学思考提供了一个富有争议和深度思考的政治框架。

虽然其中一些观点引起了许多争议和批评,但这本书对政治学和统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基雅维利提出的理论引导人们思考权力与道德、政治与法律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于理解和分析现代政治有着重要意义。

浅谈《君主论》

浅谈《君主论》

浅谈《君主论》15世纪末16世纪初,文艺复兴的浪潮遍及整个欧洲,如火如荼的文艺复兴运动极大的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和人们思想的解放。

与这个伟大的时代相呼应,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巨人,无论是在思想界还是在艺术节界。

为人们所熟知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无不是艺术节的璀璨巨星,他们的才华及他们在艺术界领域为人类艺术事业所做的贡献至今为人们所仰视。

与此同时,思想界的巨人们为了人类的思想解放,为了人文主义思潮的盛行也是呕心沥血,巨作频出。

以莫尔的《乌托邦》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等为代表的著作其意义之重大,非一言可以蔽之的。

《君主论》一书自从诞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毁誉参半。

而马基雅维利本人在有生之年甚至都没有看到凝聚自己毕生心血与智慧的这一著作得到出版,不可谓不遗憾……在几位老师的反复唠叨中,我从图书馆借来认认真真的读了一遍,颇有感悟,经反复诵读,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感悟颇深,无人叙说。

唯有记录下来,恳请老师垂阅并予以指点。

《君主论》一书自从出版以来之所以一直饱受争议,其诸多观点为世人所诟病,甚至一度被列为禁书。

究其原因并不是马基雅维利所谈之内容不合时宜,所写之史料无据无凭,所说之观点于君主无关痛痒……恰恰相反,正是因为马基雅维利根据其长达四十余年的外交经验与从政经验针对当时意大利半岛混乱的情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针。

然而他的这些观点是不能为当时那些固步自封的君主们所接受的。

再有马基雅维利以其直言不讳的言辞,指出人本性之丑陋,君主权谋之肮脏……这些观点已经触及当权者的底线,是以马基雅维利的种种观点虽然针砭时弊,但却得不到当权者的垂青,而他一统意大利的思想更是过了三个半世纪才得以实现,我想这不仅是马基雅维利的悲哀,更是意大利的悲哀。

马基雅维利之所以在书中提出如此惊世骇俗的言论,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马基雅维利的故乡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佛罗伦萨。

这里早在14、15世纪就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是经济文化发展相当发达的地区。

浅析《君主论》中的“民本”思想

浅析《君主论》中的“民本”思想

I政法研究I浅析〈〈君主论〉〉中的“民本”思想文/胡晗摘要:马基雅维利观察或披露当时世界的特定方式成为《君主论》这本著作的持久价值所在,各个时代的人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部惊世骇俗的经典作品都做有解读,本文从君主在治国理政中的与民关系这一角度角来解读此书中的 民本思想这一政治理念,以求更加深刻地认识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书。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民本思想马基雅维利撇下和凭空想象的君主有关的话题,以自己 独特的视角本着只讨论现实世界的君主为宗旨,将从痛苦和 历险中得到的经验和方法汇成《君主论》一书,献于弗洛伦萨 的统治者小洛伦佐公爵,以建言献策的方式寄希望于公爵能 够结束当时意大利的分裂和动乱。

他相信,有一种国家的艺术 是专门属于君主的艺术,马基雅维利着眼于统治者如何保护 自己的项上头颅和维持进而扩大既有权利,并没有分章探讨 “民本”问题亦未直接表达他的“民本”思想,但他不止一次地强调如果君主是为人民和国家的共同利益着想,那么他采取的方法就是有道理的。

而这点,不正是治国之艺术所在?―、君主与人民维持相互依存的关系“身处卑位如我者胆敢议论君主治国之道,但愿也不至于 被斥为妄自尊大,个中道理犹如风景画家理当置身于平原低处以仰望山岭之势,又置身于山岭高处以俯察平地之势,是以 唯有身为君主始能了解民情,唯有身为人民始能了解君道。

”此献言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君主与平民有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

“不论有多么强大的武力,进入占领地总需要当地居民的 支持”,以法王路易为例,他很快占领米兰,转眼间又失去米兰,当初打开城门迎接法王的公民发觉自己的利益落空,不愿 意再忍受这位君主的暴政了,当他失去人民信赖的同时他也 就失去了自己的统治权。

深得民心才能让自己的臣民甘愿屈 服于自己且被拥护。

“明白事理的君主应该设法让他的人民觉 得随时随地都需要他领导的政权,这样他们就会永远效忠于 他”,来自人民的信任和需要会驱使统治者无形中就自然的成为民众所效忠且依赖的君主了。

从君主论看马基雅维利的民本思想

从君主论看马基雅维利的民本思想

从《君主论》看马基雅维利的民本思想“虽然我思忖着摆放在你面前的这部作品没有多大价值,但我完全确信你有足够雅量来接受它。

你知道,我献不出更有价值的礼品了,但我能够送出的是在特定的活动空间中如何处事的方法,这些方法是从多少年来太多的痛苦和历险中学会和明白过来的……”以这样的献词,马基雅维利将自己呕心沥血20余年的著作《君主论》献给了洛伦佐·德·美第奇,寄希望于这位统治者能够结束意大利当时的分裂和动乱,完成祖国的统一。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想并未实现,但《君主论》以其独特的原则和饱受诟病的直率在后世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和研究。

作为一部总括性的指导君主进行统治的政治哲学著作,马基雅维利努力对那个时代“政治上的不诚实,如此诚实的在心智上加以思考”,因而自出版之日起就屡受诟病。

作者对于纯理论的建构兴趣并不大,而着力于创造可操作性强的法则。

其中,“民本”思想贯以始终,成为马基雅维利主要关注的法则之一。

马基雅维利不止一次地强调,一个成功的君主,如果他是为人民和国家的共同利益着想,那么他采取的方法就是有道理的(尽管马基雅维利还认为即使君主在这样做时也是为了自己最大的利益),出于对其同类及人类生存其中的社会的消极评价,马基雅维利相信,由于人类普遍的道德贫乏,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一个成功的君主必须坚强,不为感情所动,甚至需要与所谓传统的好与善相悖。

但政权稳定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应该在人民当中生活,以免发生任何意外事件。

”(《君主论》第八章)在这里,尽管马基雅维利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仍将人民看成是没有理想只为利益,虽然很重要但却极难把握的力量,君王要“竭尽所能的用尽各种方法使它的市民在任何情况下对国家和他个人都有所需求,有所寄托,让他们毫无二心的效忠于己。

”但其已明显意识到人民群众基础性力量的强大。

马基雅维利充分认识到了争取民众支持的重要性和人民占绝大多数的基础地位。

他指出,“如果把基础建立在人民之上的是一位君主,而且他能够指挥,是勇敢的人处逆境而不沮丧,不忽视其他的准备,并且以其精神意志与制度措施激励全体人民,这样一个人是永远不会被人民背弃的,而且事实将会表明他已经把基础打好了。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君主论>的读书笔记》《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这本著作在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初读《君主论》,便能感受到马基雅维利独特而犀利的视角。

他摆脱了传统道德观念对政治的束缚,以一种极为现实和务实的态度来探讨君主如何获取和维持权力。

在书中,马基雅维利强调了君主应当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他认为,君主不必总是以善良和道德的形象示人,为了维护统治和国家的利益,有时需要采取一些残酷和不道德的手段。

这种观点在当时无疑是具有极大的冲击性的,因为传统观念中,君主往往被视为道德的楷模。

然而,马基雅维利指出,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仅仅依靠道德是远远不够的,君主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来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

例如,他提到君主在必要时应当善于运用欺骗和伪装。

这并不是说君主应该毫无诚信可言,而是在面对危险和敌人时,通过巧妙的伪装来保护自己和国家的利益。

这种观点看似违背了道德原则,但从政治现实的角度来看,却有着一定的合理性。

在充满尔虞我诈的政治舞台上,过于天真和诚实的君主很可能会被对手所利用和击败。

马基雅维利还着重论述了君主如何治理国家。

他认为,君主应当拥有强大的军队,因为军队是维护统治的根本保障。

一个没有强大军事力量支持的君主,其地位是岌岌可危的。

同时,君主应当善于运用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此外,他还强调了君主对臣民的控制和管理。

君主需要了解臣民的心理和需求,通过适当的手段来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忠诚。

书中提到的关于君主与大臣关系的观点也令人深思。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当谨慎地选择大臣,并对他们保持一定的监督和控制。

大臣应当是忠诚而有能力的,但君主不能完全依赖他们,必须保持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权。

这种对权力制衡和监督的思考,即使在现代政治中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然而,对于《君主论》的观点,也存在着不少争议。

有人批评马基雅维利的思想过于功利和冷酷,忽视了道德和人性的价值。

《君主论》读书报告

《君主论》读书报告

《君主论》读书报告《君主论》读书报告简介《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哲学家马基雅维利创作的一本书,于1532年出版。

该书主要讲述了君主应如何统治国家,如何保持权力,如何对待友谊、爱国等议题。

是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各个学科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

阅读感受在阅读《君主论》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马基雅维利的思想精髓。

他认为政治的根本目标是维持国家的稳定和强盛,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则需要采取各种手段。

马基雅维利提出的一系列“政治术”概念,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善用机会,善于应变”等,都充满了他对政治游戏的深刻洞察。

此外,我还对马基雅维利的一些观点产生了思考。

例如他认为在政治游戏中,道德是可以被牺牲的。

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有时候,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不得不使用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视为不道德的手段”。

这一观点引发了我关于道德与权力的思考,是否真的可以通过牺牲道德来维护国家的稳定呢?总结阅读《君主论》让我认识到政治的本质,政治游戏如何进行,同时也让我思考了关于道德、权力等议题。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政治理论的经典之作,更是一个思辨人生的良好范本。

它不仅对政治工作者有启示,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决策也有借鉴意义。

重要观点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提出了一系列令人深思的观点,例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政治决策必须基于扎实的事实依据,并充分考虑到人们的需要和利益。

•“善用机会,善于应变”:政治家必须敏锐地抓住机遇,善于适应环境变化,灵活运用各种手段。

•“权力不是结束,而是手段”:权力不应成为政治家的终极目标,而应该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

•“私欲和爱国是可以和谐共存的”:政治家必须要有私欲,但必须适度和合理,同时要有深深的爱国情怀。

这些观点都深刻而精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对社会的启示《君主论》是一本具有深远意义的政治著作,它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在一个充斥着政治斗争和争权夺利的社会中,政治家们需要对马基雅维利的思想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在1513年出版的一部政治论著,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马基雅维利以务实的视角探讨了如何成为一个卓越的君主,提出了许多关于权谋、政治策略和统治技巧的观点。

读完《君主论》,我被其对权力政治的透彻分析和对君主角色的深刻理解所打动,深感这是一部充满现实主义色彩和政治智慧的作品。

《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提出的“狐狸与狮子”的理论,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示。

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君主应该具备狐狸的机智和狮子的勇猛,既要善于使用权谋手段,又要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使我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保持智慧和勇气,灵活运用策略和力量。

马基雅维利在作品中对君主权力的来源和维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强调了君主必须赢得人民的畏惧和尊重,同时提出了建立强大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这使我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和运用权力的要素,平衡权威与民众的关系,以及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

此外,《君主论》中对政治道德和伦理的讨论,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马基雅维利认为,在政治领域中,道德和伦理的限制往往不如实际权力的考量重要。

这使我思考如何在现实政治中,权衡道德与权力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追求政治目标的同时,保持伦理和道义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一书中的“重民”思想
摘要: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影响巨大,各个时代的人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

从着重从君主和人民的互动这一角度论述《君主论》一书中的“重民”思想,以期对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一书有全方面地认识。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重民”思想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一书中发现并肯定了人民力量的强大,劝导君主与人民建立良好的关系。

例如,马基雅维利在第二十章论述堡垒对君主是有益还是无益的时候说:“所以,你最好不过的堡垒就是不要被人民憎恨。

因为即使你拥有堡垒,如果人民憎恨你,任何堡垒都保护不了你,因为当人民一旦拿起了武器的时候,外人就帮助他们,这是少不了的。

”因而马基雅维利对那些依赖堡垒而认为来自人民的仇恨无足轻重的君主表示非难。

一、人民在国家建立之前、之后及国危之时的重要作用
首先,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依靠人民支持而建国其地位更容易保持。

在第九章《论市民的君主国》一文中马基雅维利指出:“一个人依靠贵族的帮助而获得君权,比依靠人民的帮助而获得君权更难于保持其地位。

”一方面马基雅维利认为如果一个人是由于人民的赞助而获得君权,他就发觉自己是巍然独立的人,在他自己周围并没有一个人不准备服从自己或者只有很少数人不准备服从自己。

另一方面,马基雅维利认为如果人民心怀不满,君主是永远得不到安全的,因为人民为数众多;而君主却能够使自己安全的对付贵族,因为贵族人数甚少。

这里马基雅维利从人民个体的相对弱小和人民总体的绝对强大论证了君主要依靠人民建国的重要性。

其次,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人通过人民的拥护和帮助成为君主的话,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其个人之位永固,他应该同人民保持友好的关系。

但是很多时候一个人更多是依靠更有权势的贵族而成为君主,那么这时他应该怎样做呢?马基雅维利针对这种情况明确指出:“一个人如果同人民对立而依靠贵族的赞助成为君主的话,他头一件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争取人民。

”因为马基雅维利断言:“君主必须同人民保持友谊,否则他在逆境之中就没有补救的办法了。

”这里马基雅维利不仅劝诫君主要争取人民,同人民保持友谊,他同时为这些君主提供了一些争取人民并使人民效忠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把人民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使人民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对国家和他个人有所需求等。

马基雅维利也先见地说明君主赢得人民好感的方法很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莫要生搬硬套。

最后,马基雅维利强调了在国家处于危难时人民之于君主、国家的重要作用。

马基雅维利注意到国家的危难、君主地位受到威胁其来源大体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内部的,来自臣民的威胁;其二是外部的,也就是来自外国势力的威胁。

而马基雅维利在这方面跟中国先秦法家思想代表申不害的认识基本一致,都认为对于君主来说内部的威胁是主要的。

如马基雅维利自己所说:“对于后一种情况(外部威胁,笔者注),依靠坚甲利兵和依靠亲密盟友就能够防御了。

”“即使遇有外患,如果君主已经如我所说的安排和立身行事,只要他不是自暴自弃,他
就能够如同我所说的斯巴达的纳德比那样抵抗一切攻击。

”但是,对于内部威胁,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必须时刻警惕臣民的阴谋,而“一位君主要能够对抗一切阴谋,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不要受到广大人民憎恨,因为搞阴谋的人总是指望把君主置于死地来取悦于人民;但是,如果阴谋者认为那样做只能激怒人民的话,他就不会有勇气实现这样一类的意图了”。

总而言之只要君主能够避免引起臣民的憎恨和轻视,使人民对他感到满意,他就能够坐稳江山了。

二、关于变革中人民的态度倾向
当人们对旧事物没有明显不满的时候,人们对于以往存在的东西有种习惯性依赖,而新事物的出现除非明显高于旧事物,否则其难于被人们接受。

对于社会制度人们更是如此。

君主取得君权之后,为了建立自己的国家并确保国家安全,不得不采取新的规章制度。

而马基雅维利认为:“再没有比着手率先采取新的制度更困难的了,再没有比此事的成败更加不确定、执行起来更加危险的了。

”这是因为“革新者使所有在旧制度之下顺利的人们都成为敌人了,而使那些在新制度之下可能顺利的人们却成为半心半意的拥护者……因此,当那些敌人一旦有机会进攻的时候,他们就结党成帮地干起来;而另一方面,其他的人们只是半心半意地进行防御。

”最后马基雅维利得出结论:君主必须武装自己,同时对于变革或者说新制度的采用必须慎重,即便采取新制度,君主自身必须是强大的、武装的。

正是因为人民对新旧制度的这种态度,马基雅维利看到了君主“取悦”人民之不易,而“大众一旦不再相信他(君主)的时候,他
就同他的新制度一起被毁灭了”,因为“他既没有办法使那些曾经信仰他的人们坚定信仰,也没有办法使那些不信仰的人们信仰”。

因为人民力量的强大,最后人民对于变革和新制度的态度左右了君主对于二者的态度,马基雅维利的逻辑无疑如此。

最后马基雅维利认为当君主决定要采取新制度进行变革的时候,对于变革的时机也要进行把握。

马基雅维利总结道:“君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应该在人民当中生活,以免发生任何意外事件——不论是好的或者坏的,迫使自己改弦易辙,因为如果这种变革的必要性是在不利时期发生的,这时你采取严酷手段就太晚了,而你做好事也帮助不了你自己,因为人们认为你是被迫如此,你是不会因此得到任何的感谢的。

”这里马基雅维利不仅再次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和君主“与民同乐”的必要,同时告诫君主不要等到人民“揭竿而起”与你处于不利时才采取变革,这样不会“取悦”人民。

君主应该具有先见之明,发现现有制度的不足就应立即改进,不要等到人民不满之情已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之时才有所行动。

无疑马基雅维利的见解对于现如今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发的中国来说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改革也应该具有前瞻性,对于改革的时机也要谨慎把握。

另一方面,马基雅维利的“重民”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中国儒家“民本”思想自古就源远流长,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魏徵“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君民舟水之比等。

仔细研读我们发现马基雅维利的“重民”思想与中国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是有共通之处的。

刘泽华先生将中国传统政治思维方式的特点归结为“阴阳组合结构”,其中“君本——民本”的组合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合结构,而“君本”为“阳”,民本为“阴”,“二者的关系应该说是这样的:君本以民本为基础,民本以君本为归宿”,我们认为《君主论》一书中“重民”与“重君”的关系也是如此的。

虽然我们分析了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一书中的“重民”思想,但并不是要推翻马基雅维利在本书中表现出来的君主专制思想,相反马基雅维利的“重民”思想最后的归宿都是“重君”,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君主的专制统治,这一点与中国古代儒家“民本”思想可以说是同途同归,其思想更谈不上是民主。

三、对于人民的畏惧与不择手段
任何人谈论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一书都绕不开其无德的政治手段和其非道德的权力政治观,也就是后人总结的“目的证明手段正当”。

可以说马基雅维利成也《君主论》,败也《君主论》。

伏尔泰说马基雅维利是一个“邪恶的歹徒”,休谟则称他为“伟大的天才”;莎士比亚则称他为“凶残的马基雅维利”,列奥·施特劳斯视之为“一个罪恶的导师”,恩格斯称他为“巨人”,马克思也称他为近代政治学的先驱——马克思站在历史的长河旁评价其人其书时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指出马基雅维利及其后的一些近代思想家使政治研究独立于道德,“从近代马基雅维利……以及近代的其他许多思想家谈起,权力都是作为法的基础的,由此,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
所剩下的是独立地研究政治的主张,其他没有别的了”。

虽然《君主论》一书中很多有马基雅维利“重民”思想的笔墨,但是也不乏其为达目的而主张“屠民”的字节。

在第三章《论混合君主国》一文中在阐述对于新征服地君主应如何进行统治时,马基雅维利讲道:“必须注意的是:对人们应当加以爱抚,要不然就应当把他们消灭掉;因为人们受到了轻微的侵害,能够进行报复,但是对于重大的损害,他们就无能为力进行报复了。

所以我们对一个人加以侵害,应当是我们无需害怕他们会报复的一种侵害。

”这里首先“澄清”一下,这种“毁灭”一切的办法绝不是马基雅维利主张的首要办法,是在君主亲自进驻新征服地或者对新征服地进行殖民后仍无法维持对其统治时的最后的下下策。

马基雅维利又向我们展示了他要求君主对人民残酷的一面,其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君主的统治,不得不说其手段是残忍的、恶劣的。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正是基于马基雅维利对于人民力量的清醒和正确的认识,害怕人民对新君主的不服与报复,害怕人民“揭竿而起”,才不得已向君主献此下策。

可以说这也是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一书中其“重民”思想的反面例证!
四、结语
马基雅维利是极其重视人民的,强调君主应得到人民的承认和拥护,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本书主张的采取一切手段、不顾道德的对象是贵族和掌权者,是那些试图利用君主或者试图分割权力的贵族、教会和有野心的其他国家。

马基雅维利的目的是保护人民。

本书中主张对人
民进行暴政是少之又少的,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君主才可以这么做,但也是为了巩固政权。

参考文献:
[1][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潘汉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刘泽华,张分田,等.思想的门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