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近五十年来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
近50年东北地区气候生长期的变化

收 稿 日期 : 0 lO 一 6 2 1 — 5O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 雷 ( 90) 男 , 北 省 沧 州 市 人 , 士 , 张 1 8一 , 河 硕 从
事 气 候 变 化 研 究 。 E ma :h n l 3 O 9 2 1 6 c r 。 - i z a ge 5 5 6 @ 2 . o l i n 1 7
暖 的 气 候 背 景 下 , 究 东 北 地 区 农 业 气 候 生 长 期 研
发 生 的变化及 影 响具 有重 要意 义 。
4 2
40
1O 2
l2 2
14 2
16 2
18 2
l0 3
12 3
14 3
东 经 / 。
图 1 东 北 三 省 及 东 北 地 区气 象 站 的 分 布
我 国 东北 较 高纬 度 的地 区表 现 得 更 明 显 。 关键词 : 气候 生 长 期 ; 气候 变化 ; 化 趋 势 ; 北 地 区 变 东 中图分类号 :47 P 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2 6 ( 0 10 —0 70 1 0—7 7 2 1 ) 90 1—3
1 2 方 法 .
气候 生 长期定 义 为一 年 中从第 一 个 连 续 6d
E平 均 温 度 ≥ 5 开 始 到 第 一 个 连 续 6d 日平 均 t ℃ 温 度 ≤ 5 结 束 的 日数 。 日平 均 温 度 采 用 日最 低 ℃ 气 温与最 高气 温 的算术 平均 。
1 材 料 与方 法
黑龙 江农 业科 学 2 1 ( ) 1 ~ 1 0 1 9 :7 9 Heln ja g Ag iut r l ce c s i gin rc lu a in e o S
黑河市近50a气候变化和主要自然灾害的演变

第 3期
黑 龙 江 气 象
HE I L ONG ] 『 I A NG ME T E OROL OG Y
V0 1 . 3 l No . 3
S e p t .201 4
2 0 1 4年 9月
文 章编 号 : 1 0 0 2 — 2 5 2 X ( 2 0 1 4 ) 0 3 - 0 0 2 2 - 0 2
6 — 8月 ) , 约 占全 年 总 降 水 量 的 6 1 — 6 7 %; 气 温 在 0℃ 以下 的 年 份 ) 偏多 , 最冷 的年份是 1 9 6 9年 , 多 集 中于 夏 季 ( 春 季 ( 3 — 5月 ) 约 占 1 2 — 1 6 % ; 秋 季 ( 9 — 1 0月) 约 占 1 6 一l 9 % ; 年平均气温一 2 . 4℃ ,低 常年 气 温 2 . 8℃ 。期 间 只有 6 3 、 1 1 - 次 年 2月 ) 仅占3 — 5 %。 6 7 、 6 8 、 7 1 、 7 5年年平 均气温是正 值 ,其余都是 负值 : 暖 而 冬 季 ( 黑河 市年 降水 量 曲线 的振 幅变 化有加 大趋 势 f 图 期里 ( 即年平均气 温在 0 o C以上 的 年 份 ) 最 暖的年份是 ) ,1 9 8 4年 的 年 降 水 量 7 8 8 . 7 m m 达 到 极 值 ,远 远 高 于 2 0 0 8 年, 年平均气温 2 . 5。 【 = , 高出常年气温 2 . 1℃。其 中 2 历 年 降水 量 的平 均 值 5 2 1 . 9 m m, 而 1 9 8 6年 的年 降 水 量 只有 8 4 、 8 7 年是负值 , 其余都是正值 。1 9 8 8 年 以来 暖年 只有 3 4 4 . 2 m m, 远远低 于历年降水量的平均值 。 特 别 是 明显增多 , 无一冷年发生 , 气 温 升 高 明 显。 从 2 0 0 1 — 2 0 0 7年 的 6 a时间段里 , 年 降水量 曲线出现 了 黑河 近 5 0 a来 的 冷 暖 变 化 情 况 .振 幅 达 到 4 . 9℃
近50年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温度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温度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摘要:以东北三省中的六个市为研究区,首先收集1961-2010年东北六个市的年平均降水和年平均温度的数据,然后通过统计数据,制作图表,最后从图表中观察近50年的温度降水变化,并从中寻求此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东北地区、温度、降水1.引言气候变化是指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 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
它被认为是威胁世界环境、人类健康与福利和全球经济持续性的最危险的因素之一[1]。
而气候是否变化则是通过温度降水来体现的,而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在一直慢慢变暖。
许多国内外的学者在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陈隆勋[2]等对近45 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作了全面分析:中国自20 世纪40 年代到达20 世纪的第一个暖期后, 于50 年代气温急剧下降, 随后呈波动变化。
80 年代后, 气温又急剧上升, 90 年代达到20 世纪的第二个暖期。
在区域差异上, 中国的现代气温变暖主要在35°N 以北。
而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有其特殊性。
本文对东北六个市的温度降水变化进行数据分析,目的在于探讨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的温度降水变化特征。
2.对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温度降水数据进行处理2.1收集近50年来六个主要城市的年均温度降水数据通过查询资料以及咨询老师等各方面对数据进行收集。
收集数据如下两个表格: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的年均降水量数据时间漠河乌兰浩特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1961 330.1 350.2 485.3 481.7 552 860.6 1962 469.7 259.3 391.9 492 615.6 691.1 1963 377.4 453 651.3 636.6 699.9 666.5 1964 284.7 361.6 512 532.5 824 880.7 1965 303.6 411.3 539.9 486.5 422.3 310.3 1966 356.3 344.6 502.6 571.7 625.1 787.2 1967 273.5 229.7 343.7 476.3 495.4 695.3 1968 301 305.8 488.5 442.6 543.9 386.9 1969 410.3 523.8 550.5 614 745.6 439.9 1970 352.9 404.2 424.8 654 754.2 700.8 1971 255.2 429.5 566.3 440.3 688.1 628.3 1972 351.7 266.7 454.2 384.2 515.6 523.3 1973 209.1 474.5 354.9 702.4 820.9 854.8 1974 271.4 418.5 372.7 514 747.4 728.5 1975 335 413.4 341 469.7 740.5 492.9 1976 303.8 409 292.5 522.5 548.4 805.9 1977 581.7 329.9 510.8 571.3 579.9 648.4 1978 398.5 362.3 364.6 433.2 533.1 549.1 1979 203.7 253.7 378.1 498.8 558.9 683.5 1980 429.5 298.6 601 630.2 618.3 444.61981 453 466.2 622.5 536.8 583 438.3 1982 550.2 288.5 532.5 329.7 552 380.5 1983 414.3 545.3 534.5 588.8 763.9 594.1 1984 624.7 524.8 619.1 653.5 718.1 595.9 1985 384.3 502.7 745.9 821.9 810.8 924.4 1986 318.7 523.6 512.3 784.2 969.5 387.7 1987 393.1 497.9 684 593 724.9 774.3 1988 377.6 559.5 609.1 469.7 629.7 457.3 1989 537.9 265.5 345.5 623.9 467.4 446.7 1990 503 747.1 490.6 579.3 642.4 637.7 1991 418.1 626.4 597.3 700.1 748.9 438.4 1992 384.2 305.1 462 519.3 554 747.6 1993 591.9 557.5 552.7 470.1 633.7 464.9 1994 435.3 533 818.8 689.4 893.1 791.8 1995 460.4 410.4 424.7 560 880.7 656.7 1996 472.3 399.5 480.7 490.2 721.9 660.3 1997 418.2 250 481.9 574.8 571.8 528.7 1998 496.1 823.9 659.2 623.3 857.6 818.8 1999 486.3 289.3 438.6 489.6 561.2 258.2 2000 385.8 288 488 416.3 501.5 419.2 2001 506.7 227.6 385.2 389.9 583.8 485.9 2002 286.8 362 600.7 490.6 739.2 312.9 2003 553.1 413.5 513.7 517.7 652.4 522.5 2004 471.6 156.4 525.8 476.2 705.2 614.9 2005 344.3 548.5 507.9 681 822.2 768.5 2006 507.7 320 487.9 632.6 576.3 493.8 2007 346.1 359.8 444.1 534.2 672.3 859.6 2008 455.2 350.9 439 716.8 721.7 509.9 2009 543.9 346.4 534.1 481 657.7 718.7 2010 439.5 513 591.3 878.3 1036.6 684.6 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的年均温度数据时间漠河乌兰浩特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1961 -5.01092 4.527734 4.223713 5.627036 8.761073 10.83024 1962 -4.50893 4.240311 4.062101 5.120332 7.80517 10.22284 1963 -3.61377 4.561614 3.634743 5.471066 7.973171 10.11761 1964 -4.99159 4.405119 3.434651 4.773974 7.611411 9.976965 1965 -6.25458 3.414131 2.720547 4.407492 7.829472 10.39498 1966 -6.05163 3.707369 3.475326 4.862739 7.574265 9.972357 1967 -3.52798 4.957315 4.380751 5.261873 7.854448 9.962445 1968 -4.06488 4.73533 3.97732 5.100192 8.069954 10.13627 1969 -6.27999 2.659478 2.143111 3.387278 6.778111 9.265405 1970 -4.81078 4.026025 3.257154 4.617865 7.616681 10.06329 1971 -4.03635 4.329914 3.837576 5.076892 7.797766 10.2391 1972 -6.24019 4.088346 3.179215 4.926044 7.793595 10.11071973 -4.35571 4.787717 3.529185 5.407957 8.401725 10.75644 1974 -5.60329 3.513186 2.933674 4.752921 7.773707 10.02499 1975 -3.38929 5.820594 5.269917 6.467312 8.949289 11.27839 1976 -5.60868 3.641546 3.298905 4.483411 7.587705 9.796951 1977 -5.32504 4.163339 3.252632 5.03887 7.946139 10.4164 1978 -4.21872 4.762726 3.737755 4.980608 8.098233 10.90705 1979 -5.16994 4.458242 4.103916 5.489752 8.57693 10.91128 1980 -4.73493 3.900468 3.014804 4.408953 7.709033 9.908947 1981 -4.39273 4.567159 3.767827 4.778587 8.23387 10.42387 1982 -3.91723 5.775862 5.208832 6.44278 9.092832 11.29547 1983 -3.89466 5.358114 4.179563 5.898701 9.046026 11.37244 1984 -4.85222 4.205069 3.424533 4.90959 8.182692 10.43032 1985 -4.67137 4.213797 3.318022 4.774509 7.984883 9.704551 1986 -3.63969 4.963068 3.949907 5.017531 8.11276 10.34537 1987 -5.54459 4.225444 3.366386 5.089228 8.360185 10.32385 1988 -2.82009 5.521394 4.18448 5.795102 9.0952 11.17634 1989 -3.32515 6.047719 5.058385 6.669081 8.680193 11.76337 1990 -2.92948 5.844137 5.442978 6.845662 8.473274 11.262 1991 -4.12181 5.186524 4.439713 5.660766 7.919382 11.21859 1992 -3.99129 5.46375 4.280285 6.006825 8.086167 11.2861 1993 -3.31697 5.416464 4.389962 5.835199 7.990737 11.20715 1994 -3.66887 5.930689 4.708207 6.543683 9.003817 11.82188 1995 -3.16756 6.19897 5.282979 6.485831 8.580525 11.42044 1996 -4.46427 5.265538 5.033589 5.883428 8.079646 10.91728 1997 -3.94718 6.277024 5.652101 6.689953 8.873539 11.76066 1998 -3.75324 6.067226 6.048707 7.345385 9.71913 11.77734 1999 -4.25881 5.655485 4.88722 6.064634 8.983996 12.09718 2000 -4.80065 5.354491 4.62163 5.648519 8.31157 11.4533 2001 -3.47079 5.797169 4.847487 6.05025 8.368502 11.53861 2002 -3.20459 6.123559 5.483982 6.850753 9.316146 11.89608 2003 -3.95344 6.198948 5.997119 7.046643 9.145698 11.33489 2004 -3.32537 6.476979 5.828597 7.146092 9.591469 12.1728 2005 -3.45579 5.442387 4.725629 5.646169 8.047438 10.89719 2006 -4.65099 5.537714 5.273584 6.575778 8.274703 11.38052 2007 -3.06654 7.102218 6.645449 7.678532 9.043159 12.27214 2008 -3.22665 6.688708 6.599857 7.219005 8.639871 11.36561 2009 -4.86877 5.343724 4.94323 6.117109 7.648009 11.47603 2010 -4.52609 4.760902 4.501057 5.167696 7.23315 10.2659漠河县位于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中国版图的最北端,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1°07′~124°20′,北纬52°10′~53°33′,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
黑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进展及优化策略研究

黑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进展及优化策略研究王岩,李刚,徐蕊(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哈尔滨150081)摘要:在我国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背景下,专门探讨黑龙江省的应对气候变化形势,分析现阶段黑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从减排措施、排放清单、考核制度、统计核算、林业碳汇、能力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了推进黑龙江 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黑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F 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919(2018)05-0070-03DOI : 10.13691/j . cnki . cn 23-1539/f . 2018.05.0232018年9月中国林业经济Sept.2018第 5 期(总第 152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INA FORESTRY ECONOMIC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 〇.5(T 〇tal 152)•生态建设*Researchon the Situation,Progress andOptim izationStrategyof Climate Chang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WANG Yan , U Gang , XU Rui(Heilongjiang Academy of Forestry,Harbin 150081,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limate change strategy , we willspecifically discuss the climate change situ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 And it analyzes the progress ofHeilongjiang Province’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t this stage from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s , emission inventories,assessment systems,statistical accounting,and forestry carbon sinks . In six aspects,this paper proposes such as capacity building , an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promoting the work of climate chang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Keywords : Heilongjiang Province ; coping with climate change ;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 optimization strategy随着全球升温形势的持续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1961—2017年黑龙江大-暴雪天气形势诊断及其变化特征

1961—2017年黑龙江大-暴雪天气形势诊断及其变化特征1961年至2017年黑龙江大暴雪天气形势诊断及其变化特征近年来,气候变化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特别是暴雪天气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给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黑龙江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其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对天气条件的影响尤为敏感。
因此,对黑龙江地区暴雪天气形势的诊断及其变化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地势高低起伏大,造山运动频繁。
受东北冷涡、蒙古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黑龙江地区的气候变化多端。
历史数据显示,黑龙江地区自1961年至2017年期间经历了多次大暴雪天气事件,这些事件对当地经济和民生都造成了重大影响。
根据对黑龙江地区暴雪天气形势的诊断,可以发现其变化特征如下:首先,黑龙江地区暴雪天气的频率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
根据历史数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期,黑龙江地区暴雪天气的次数相对较少。
然而,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暴雪天气的频率显著增加,特别是2008年后,暴雪天气的次数大幅增加。
这种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相吻合,暴雪天气频率增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结果。
其次,黑龙江地区暴雪天气的强度也呈上升趋势。
暴雪天气的强度主要通过暴雪天气过程的降水量和风力来衡量。
研究发现,黑龙江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的降水量和风力均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
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黑龙江地区暴雪天气过程的降水量和风力相对较小。
然而,自1990年代以来,降水量和风力明显增加,导致暴雪天气的强度增加。
此外,黑龙江地区暴雪天气的时空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统计,在过去的数十年里,黑龙江地区暴雪天气主要分布在冬季的12月至次年的3月。
然而,近年来,暴雪天气的分布范围扩大到秋季和春季,且持续时间更长。
这种变化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季节变化有关。
综上所述,1961年至2017年期间,黑龙江地区暴雪天气形势经历了明显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气候变暖的初步分析

第8卷第3期2003 年 9 月 气候与环境研究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Vol 18 No 13Sept 1 20032002208205收到,2003206209收到再改稿3国家科技部项目99011“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农作物结构调整及对策研究”资助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气候变暖的初步分析3潘华盛张桂华 徐南平(黑龙江省气象台,哈尔滨150030)摘 要 利用观测资料,分析了黑龙江120年以来气候变暖的特征。
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黑龙江地处中高纬气温明显变暖,近12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114℃;冬春季升幅最大为118℃,气温突变在1990年前后。
从年、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全国及北半球、全球气温变化的比较得出,年、冬季我国增暖中心在黑龙江,春季在内蒙古北部及黑龙江,夏秋增暖不明显,但仍有上升趋势。
20世纪50~70年代黑龙江及全国各大区域普遍增暖不明显,80年代黑龙江增暖幅度开始增大,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次之。
90年代黑龙江增暖更加显著,而全国及其他区域上升已达到80年代北方增温幅度。
研究还指出黑龙江气温与北半球、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尤其80年代至今气温都有显著的上升。
关键词:黑龙江;气候变暖;时空变化1 引言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与重视。
全球变暖是目前气候变化的一个主要论题。
根据近100多年全球气温资料的分析,全球地面温度已升高013~016℃。
其中11个最暖年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1~4]。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也大大增加。
全球变暖导致干旱、洪涝、风暴、热浪、暴雨、龙卷风等频繁发生,对人类社会构成极大威胁。
据有关部门报道,我国1990~2000年因干旱、洪涝、冻害等气象灾害累计损失达132651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55%。
哈尔滨市近50年降水变化规律分析

0 引 言
中 国是 一 个 水 资 源 贫 乏 的 国 家 , 人 均 水 资 源 量 为 2 2 0 0 m , 仅为世界人 均水 平 的1 / 4 … 。 特 别 是 近 几 十 年 来, 随着工农业生产 的大幅度 发展 , 高耗 水行业 的不断增
贾 国娟等 通过研究遂 宁市 1 9 9 0— 2 0 0 9年 的降水发 现, 可采 用灰 色模 型对遂 宁市 的干旱 灾 害情况 进行 了预
测。孙池涛 、 孙 景生 等 对 泊 头 市 近 5 0年 降 水 量 及 雨 日 变化进 行 了研究 分析 , 结 论 是 泊 头 市 年 际 间 降 水 总 体 呈
第2 0卷第 2期 2 0 1 4年 2月
水利科技 与经济
Wa t e r Co n s e r v a n c y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a nd Ec o n o my
V0 1 . 2 0 No . 2 Fe b ., 2 01 4
பைடு நூலகம்
丰富 的可再 生资 源 , 充 分有 效地利 用不 仅可 以缓解 水 资
源 紧缺 的难题 , 对 于 实 现 经 济 社 会 的可 持 续 发 展 也 具 有
积极 意义 。此 种背景下 , 摸 清降水 量的变 化成 因 , 分析 降水 的分 布特 征 , 进 而实现 雨水 资 源化 已经成 为 当今
市土地面积5 . 3 1 X 1 0 k m , 其 中, 市 区面积7 0 8 6 k m , 辖8
黑龙江省气候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概述

黑龙江省气候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概述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面积为46万多平方公里。
处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北面临近寒冷的西伯利亚,南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属于高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
总的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而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
受地理环境、海陆气团和季风的交替影响,各季气候差异显著,变化很大。
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充沛,气候温热;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影响,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干旱;秋季降温剧烈,常有霜冻危害。
1、资料说明本文所用的气象台站为国家气候中心上报批准的对黑龙江省有代表性的71个气象台站,气候要素平均值为目前气候业务使用的近30年(1981~2010年)平均值。
2、气温黑龙江省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年平均气温为2.6℃,从空间分布上看平原温度高于山地,南部温度高于北部,南北最冷、最热市县温差达到9.6℃(见图1),年平均气温的低温中心在北部大兴安岭,高温中心分别为松嫩平原西部的泰来和牡丹江的东宁。
从各月气温来看,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在-30.9℃~-14.7℃之间,漠河的极端最低气温在1969年曾达到-52.3℃,为全国最低记录;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2℃左右,有记录以来最高的温度为1968年7月22日的泰来,极端最高气温达41.6℃(见图2)图1 黑龙江省近30年(1981~2010年)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黑龙江省近30年(1981~2010年)各月平均气温(℃)3、降水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年平均降水量为515.3毫米。
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冬季在干冷西北风控制下,干燥少雪,仅占全年降水量的5%;春秋分别占13%和17%左右。
1月份最少,7月份最多。
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大致与经线平行,这说明南北降水量差异不明显,东西差异明显,“西旱东涝”是多年来黑龙江省降水的显著特点(见图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降水序列时空分布及其相关性分析
李亚滨
(黑龙江省气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摘要:本文利用统计模型、线性拟合和相关分析方法,对气温、降水资料的时空分布和相互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黑龙江省气候特点。
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气温持续显著升高,主要是最低气温和冬季气温显著升高影响;气温、降水在空间上存在正、负相关区域。
关键词: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气候变化
1引言
80年代以来,世界异常气候事件增多,气候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都加强了对气候变化的研究[1]。
加强对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基本规律的研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
分析气象要素时间序列的时间、空间分布和演变,对了解黑龙江省气候变化规律十分重要。
绝大多数大气现象之间并不存在确定性关系,但可以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去分析它们之间的统计规律性[3]。
2资料来源和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全省15个站气温资料和38个台站的降水资料。
其中,气温的时间序列为1954年-2004年,共51年;降水时间序列为1956年-2004年,共49年。
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相关分析方法、一元线性拟合分析方法、R2最大增量方法。
其中方差分析方法是利用分组计算各组间方差显著性来分析时间序列的周期,利用叠加外推方法统计
分析, 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要素间的相关性并进行显著度检验。
为保证计算准确,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如果随机序列不仅含有指数衰减或增长趋势,而且还呈现出某种规律的周期性起伏,可使用ARIMA模型分析方法。
可用如下形式的组合模型去拟合序列:
∑∑==
+ +
+ =
L
j K
j
t
j
t
b
j
t
j
u
y
t
j
e
B
j
e
R
x j
11
) sin(ϕ
ϖ
γ
(1)其中{y t}是ARIMA(n,m)序列,L为序列所含有的指数趋势项的项数,K是周期趋势项的项数,ϕ为基频,由数据的物理性质决定,单位为弧度/秒,B j和r j分别表示周期趋势的振幅和相位,e b j t控制周期振荡的增长或衰减趋势。
由于在式(1)中,描述周期趋势所用的正弦函数是对称的,但气象领域中,周期并不是对称的,对式(1)进行了改进,即将式(1)改写为如下形式:
∑∑==
+ +
+ =
L
j K
j
t
j
d
s
t
t
b
j
t
j
u
y e
B
j
e
R
x j
11
) 2
sin(ϕ
π
γ
(2)
式(2)中的||〃||表示时间t除以周期长度s的小数部分,0≤||t/s||≤1,d为指数。
显然,当d等于1时,式(2)和式(1)是等价的;当d小于1时,式(2)表达的周期趋势为上升较下降快;但当d大于1时,式(2)表达的周期趋势为上升较下降慢。
组合模型建模的具体步骤为:首先拟合线性或指数趋势,然后逐个地增添周期趋势项,最后对残差序列{y t}建立ARIMA模型。
各个分模型的参数都估计出来,再以它们作为初值,对整个组合模型(2)统一进行参数估计。
3气温时间序列分析
3.1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
根据一元线性拟合分析方法计算出了全省平均气温倾向率(图1),近50a来各地气温普遍升高2℃左右。
其中大兴安岭南部、黑河大部、哈尔滨西部、牡丹江等地的年平均气温升幅在2℃以上,哈尔滨东部、佳木斯东部及双鸭山等地的年平均气温升幅在1.5℃左右。
图1 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倾向率分布图(单位:℃/a)
3.2年均气温时间序列周期分析
根据方差外推方法计算年均气温的周期[3],结果表明4个样本为一个周期, 方差分析结果: F值为1.9007, 置信度为0.85728。
利用周期-ARIMA模型计算周期结果可以看出,模式检验出该时间序列有上升趋势,并计算出趋势曲线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6486。
计算残差序列的自相关函数,自相关函数有明显的周期性(在4、8处出现高峰),因此有理由提取以4a为长度的周期。
计算4a周期拟合时,相关系数为0.6933。
因此,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的4年周期。
3.3影响年均气温的主要成分
3.3.1年均气温与四季气温的相关分析
利用R 2最大增量方法,计算全省年均气温与各季气温最优拟合关系(表1)。
首先计算得出冬季气温为年均气温最优因子,其次为春季气温,再次为秋季,最后为夏季。
年气温与各季气温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相关检验均为异常显著。
年均气温与冬季和春季的气温相关最好,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4506和0.77534。
结果表明,影响黑龙江省年均气温变化主要是冬季和春季气温变化引起的。
表1 R 2最大增量法模式计算各季气温拟合年均气温步骤
3.3.2 年均气温与最高最低气温间的关系
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进行分析结果(图2)表明,最低气温上升幅度为2.8℃,最高气温上升幅度为1.4℃,而平均气温上升幅度为2.0℃。
因此,黑龙江省气温上升的一个原因是最低气温升幅较大。
图2 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变化趋势图
从最低气温升幅的全省分布(图3
)上看,大部地区升温幅度在
-2.5
-2-1.5-1-0.500.511.52
2.6℃左右。
其中大兴安岭北部在2℃左右,大兴安岭南部、黑河南部和绥化北部的最低气温升幅在
3.3℃以上,黑河升幅在4℃以上。
黑河地区50年来最低气温升幅最大。
图3 最低气温倾向率分布图(单位:℃/a)
通过年均气温与四季气温的相关分析及年均气温与最高最低气温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最低气温和冬季气温显著升高是导致黑龙江省气温持续显著升高的主要因素。
4、降水时间序列分析
4.1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布
分析从全省38个台站年降水量的倾向率分布(图4),可以看出:大兴安岭北部、松嫩平原中西部地区的年降水量倾向率为负值,以降水持续偏少为其主要特征;其它地区降水量倾向率为正值,降水以持续偏多为其主要特征。
图4 年降水量倾向率分布图(单位:mm/a)
4.2 年降水量与四季的相关性
年降水量和四季的降水量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年降水量与夏季降水量秋季降水量相关性最为显著, 相关系数分别为0.84916和0.56881,且通过显著性相关检验(在显著度水平0.01下)。
因此,年降水量的多寡,主要取决于夏、秋季降水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夏季、秋季降水量计算出全省年降水量。
4.3年与四季降水量周期分析
计算年降水量及四季降水量周期[4]。
结果表明(表2),年降水存在18年周期,春、夏、秋、冬季降水分别存在14、25、24、20年的周期。
表2 黑龙江省降水量周期分析表
5气温与降水的相关性分析
利用全省15个台站黑龙江省各站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了二者相关系数。
结果显示(图5),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黑河及齐齐哈尔北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存在着正相关区域,这表明北部地区气候变化特点主要是暖湿或冷干相伴;而其它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表明其气候变化特点主要是暖干或冷湿相伴。
图5 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分布图
(图中+为正相关区,-为负相关区)
6结论
1.近50年来,黑龙江省的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主要是冬、春季和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
其中,黑河地区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升高幅度最为显著。
2.年气温存在着4年周期,年降水存在18年周期。
3.夏季、秋季降水对年降水的贡献较大,相关性较强。
4.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气候特点为暖湿或冷干相伴,而其它地区为暖干或冷湿相伴。
参考文献:
[1] 陈隆勋.中国近8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气象学报, 2004(5):634
[2]关贵林,徐南平.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对农业及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与对策.黑龙江省气象局,1995:43—68
[3]屠其璞,气象应用概率统计学.北京:气象出版社,1984:80—89
[4]黄嘉佑,李黄.气象中的谱分析.北京:气象出版社,198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