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语言与戏剧冲突

合集下载

从戏剧冲突和语言特色看《雷雨》的悲剧意蕴(一)

从戏剧冲突和语言特色看《雷雨》的悲剧意蕴(一)

从戏剧冲突和语言特色看《雷雨》的悲剧意蕴(一)摘要《雷雨》以其丰富的内涵,悲剧性的内蕴,赢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雷雨》不仅是周、鲁两个家庭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同时也是一部人性的悲剧。

《雷雨》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当时人的生存困境,揭示了人类的心灵困境,同时对21世纪的我们也有很多的启示。

关键词《雷雨》戏剧冲突语言特色悲剧意蕴曹禺创作的《雷雨》堪称中国戏剧的杰作,发表至今始终保持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其原因主要在其深刻而丰富的文化意蕴:悲剧人物的人性光辉,人类的心灵困境,人生困境与命运之谜等人生哲学命题,及其思想给人的深刻启示。

剧中所有人物无一例外地都是悲剧,而《雷雨=》绝不仅是周、鲁两个家庭的悲剧,也绝不仅是个社会悲剧,同时也是一部人性的悲剧。

本文通过分析其戏剧冲突和极富特色的语言艺术,探讨其深刻而丰富的悲剧意蕴。

一、异彩纷呈的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指最足以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特征、高度典型化的矛盾冲突。

在《雷雨》中,表现为多方面:1、戏剧线索的明暗交互,决定着《雷雨》的戏剧冲突剧中情节线索纵横交错,侍萍、周朴园、蘩漪、周萍、四凤,五个人当中有四层婚恋关系,如此关系决定了矛盾冲突的尖锐复杂。

剧本中周萍同蘩漪、四凤两人的爱情纠葛是一条明线,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则是一条暗线。

起初是由明线牵动了暗线(蘩漪为了想从四凤手中夺回周萍的爱,而把四凤的妈妈侍萍招到周公馆),此刻明线占着主导地位:最后却是暗线决定了明线(蘩漪抢爱人的计划失败,周萍正要携四凤出逃,突然周朴园出现,承认了与侍萍早年的暧昧关系,完全打乱了已定之局),此刻相反是暗线占了主导地位,统领后篇。

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相影响,互相牵制,推动剧情向着悲剧高潮发展。

2、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体现出《雷雨》的戏剧冲突《雷雨》在塑造人物中充分设置矛盾冲突。

剧中八个主要人物可以归结为四个三角关系的爱情、婚姻矛盾:侍萍、鲁贵同周朴园的关系:周萍、繁漪同周朴园的关系:繁漪、四凤同周萍的关系:周萍、周冲同四凤的关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枣儿》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枣儿》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枣儿》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枣儿》是一部重在写情,以情感人的话剧小品。

剧本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一老一少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

在他们的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不仅充分表露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还流露了老人与男孩之间的感情,以及老人的故乡之情和对以往岁月的怀念之情。

该剧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二)学法引导1、诵读剧本,了解剧情,重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多层面的浓浓的情意。

2、在熟悉剧本的基础上,紧扣剧本的内容,揣摩情节、语言,着重理解剧中的象征意义。

由于“枣儿”这一具体事物以及剧中的情节,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对剧本的思想内容,切忌生硬的、绝对化的理解,可以有多样化的理解。

读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品尝这“枣儿”的味道。

(三)审美鉴赏丰厚的思想底蕴。

《枣儿》说的是一位孤独的乡村老人与一位孤独的儿童在情感上相濡以沫的故事,全剧构思精巧以小见大,意蕴丰富,着力表现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四)重点难点突破1、朗读《枣儿》这出话剧小品,说说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析]本题旨在把握剧情,理解剧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2、仔细阅读剧本,想一想“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析]本题旨在把握本文在结构剧情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借一个具体的物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

剧本与戏剧文学

剧本与戏剧文学
人像展览式则是一种以刻画人物群像为主, 通过人物群像的刻画来展示社会风貌的戏剧是 结构方式。这一结构方式主要是将众多类似人 物速写的戏剧片断巧妙组合,形成丰富、完整 的时代的剪影似的社会风俗画,由此展示时代 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的如 老舍的《茶馆》,夏衍的《上海屋檐下》。
1—2—C、“锁闭式结构”
锁闭式结构也叫“回顾式”,采用这种结构
方式的剧本总是从危机出现的那一刻开场,运
用回顾的方法,将开场前发生的事件和当前的
戏剧动作融会在一起,用因为过去事件被揭示
造成的"危机",来显示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的 巨大变化,并迅速将剧情推向高潮。这种结构 方式,《雷雨》用得可谓非常经典。
2、戏剧结构的基本原则
麦 克 白 夫 人 意 志 动 摇 的 人 ! 把 刀 子 给 我 。 睡
《 麦 克 白 》 第 二 幕 第 二 场
:
二、戏剧结构
1、戏剧结构的类型 2、戏剧结构的基本原则 3、剧作分析 4、古希腊三大悲剧家
1、戏剧结构的类型
第1、戏剧结构的涵义 戏剧结构也称“布局”,是指剧作从全剧出 发,对于戏剧冲突、戏剧动作(情节)在有限 的舞台时空中所作的组织和安排。
人 家 瞧 着 是 他 们 的 罪 恶 。 ( 下 。 内 敲 门 声 。 )
就 把 它 涂 在 那 两 个 侍 卫 的 脸 上 ; 因 为 我 们 必 须 让
眼 睛 才 会 害 怕 画 中 的 魔 鬼 。 要 是 他 还 流 着 血 , 我
着 的 人 和 死 了 的 人 不 过 和 画 像 一 样 ; 只 有 小 儿 的
麦 克 白 夫 人 重 上 。
一恐 大 肉 竟 片怕 洋 跳 是 麦 殷我 里 ? 怎 克 红这 所 这 么 白 呢一 有 是 一 那 。手 的 什 回 打 的水么事 门 血,手, 的 ,能!一 声 倒够嘿点 音 要洗!点 是 把净它的 从 一我们声 什 碧手要音 么 无上挖都 地 垠的出会 方 的血我吓 来 海迹的得 的 水吗眼我 ? 染?睛心 究 成不。惊 , :

高二语文作文写作教程 第三十二章 走进戏剧新天地学案1

高二语文作文写作教程 第三十二章 走进戏剧新天地学案1

高二语文作文写作教程第三十二章走进戏剧新天地学案1 学习目标:1. 了解剧本的基本知识;2. 尝试写作剧本;写作指津戏剧是传统的文学样式,各种戏剧形式尽管表现手段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都必须有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最重要特征。

戏剧冲突就是平常所说的“戏”,有戏剧冲突才有“戏”。

阿契尔在《剧作法》中指出:“冲突乃是生活中最富于戏剧性的成分之一,因而许多剧本——也许大多数剧本——事实上的确以某一种冲突为对象。

”小说可以在开篇作较长的交待,戏剧则不行,它由于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不可能像小说和叙事诗那样从容不迫地多方面展示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它必须迅速展开尖锐的戏剧冲突,否则就无法引起观众的兴趣,吸引他们看下去。

因此,剧作家要在戏剧剧本中设计安排好戏剧冲突。

那么,什么是戏剧冲突?人物之间(包括人物自身)的矛盾冲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立面的正面交锋,或两种观点、两种主张的分歧和矛盾。

戏剧冲突指的是剧中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或人物自身的性格冲突。

“认真地说,只有这种由鲜明个性构成的矛盾关系,才是真正的‘戏剧冲突’。

”(谭霈生:《论戏剧性》)所以有人说,“戏在内心”。

戏剧冲突是戏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自身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集中概括的反映。

戏剧冲突和生活矛盾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二者又有显著区别。

生活矛盾是戏剧冲突的基础,戏剧冲突必然反映生活矛盾,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又是现实生活矛盾冲突的主要方面。

40年代初,晋察冀边区某地传出“白毛仙姑”的故事,讲的是一位佃农的女儿因不堪压迫而逃进深山多年,以致全身长满白毛。

当时解放区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在这个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构思,以戏剧的形式来反映新旧社会农民的不同生活。

革命斗争的现实,决定这出戏的戏剧冲突是表现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社会生活矛盾。

这就是著名的民族新歌剧《白毛女》。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戏剧创作也不例外。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之戏剧舞台说明、台词、戏剧冲突实例解析与训练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之戏剧舞台说明、台词、戏剧冲突实例解析与训练

2023届高考戏剧舞台说明、台词、戏剧冲突实例解析与训练考点:1.田汉《获虎之夜(节选)》(戏剧)——舞台说明2.《雷雨》第一幕(戏剧)——舞台说明与心理变化3.菊池宽《父归(节选)》(戏剧)——舞台说明的作用4.刘恒《窝头会馆(节选)》(戏剧)——戏剧冲突【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1.舞台说明2.舞台说明与心理变化3.舞台说明的作用4.戏剧冲突【考点示例】一、田汉《获虎之夜(节选)》(戏剧)——舞台说明【考点解读】1. 舞台说明2. 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3. 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4.理论与实践对接——“无巧不成书”5. 对比分析形象特点二、《雷雨》第一幕(戏剧)——舞台说明与心理变化【考点解读】1. 舞台说明与心理变化2. 对剧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3.因果题【考题对接】一、菊池宽《父归(节选)》(戏剧)——舞台说明的作用1.请简要分析舞台说明“色厉内荏地”的作用。

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贤一郎对父亲的反驳斥责,多次都是从“如果我们有父亲”这句话开始的,说明了他对父爱的渴望。

B.母亲心地善良,任劳任怨,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她对长子贤一郎疼爱、敬重和愧疚。

C.母亲对父亲的接受、劝长子与他父亲和解,只是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

D.本剧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上道德堕落问题的一些正当的看法和应有的批评态度。

3.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剧的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

如“我们根本没有父亲”一句,潜台词是: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配做父亲;“我们”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不会承认这个父亲。

B.本剧结构严谨,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而是利用富有性格特征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C.剧中的“色厉内荏地”属于剧本的舞台说明,父亲出现这样的神情反映出他矛盾的心理:因为权威被藐视而色厉,因为没有尽责而内荏。

D.本剧虽然篇幅短小,但生动地描写了剧中每个人复杂、矛盾、充满纠葛的心理活动。

语文高考文学常识单元测试附解析

语文高考文学常识单元测试附解析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戏剧语言是表达戏剧冲突的重要手段。

戏剧语言指的就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和舞台说明,其中人物语言即通常所说的“台词”。

B. 杂剧和传奇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

曲词即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

C. 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其中,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其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D. 曹禺,我国著名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其戏剧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其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2.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②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③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④建功立业,修文韬武略安命顺时,养学问才思A. 孟子屈原陶渊明“三曹”B. 孔子屈原陶渊明“三苏”C. 孟子白居易谢灵运“三曹”D. 孔子白居易谢灵运“三苏”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浓缩了《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B.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

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编年体的《春秋》,国别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C.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 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清真居士,依次是指李白、贸知章、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周邦彦。

《哈姆莱特(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哈姆莱特(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莎士比亚作品成了一种有代表性的西方文字符号,①
延宕 戏剧用语,指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紧张的剧情推进过程中,作者将 矛盾各要素加以融合与选择,以副线上的某一情节或穿插性场面,使冲 突和戏剧发展受到抑制或干扰,从而使情节运行达到暂时的缓和,事实 上却加强了矛盾的尖锐性和情节的紧张性,也激发了观众强烈的期待心 理。对于“延宕”,学术界一般都视之为哈姆莱特的独特行为。
4.本文的戏剧语言有哪些特点?
① 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表现哈姆莱特感情灼热、 忧郁彷徨的长篇独白,在揭示他内心矛盾的同时,展示了莎士比亚词汇的丰富和生动。 如哈姆莱特关于生死问题的著名独白,就展示了他复仇过程中痛苦的心灵冲撞。
② 运用人物之间强烈的对比性语言,来突出人物形象。有正反面形象之间的对比, 也有正面同类人物之间的对比。如哈姆莱特的激情、深沉与克劳狄斯的阴沉、邪恶, 哈姆莱特的矛盾、优柔寡断和奥菲利娅的单纯、深情惋惜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 的语言都适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及个性特点,真可谓各如其人,各有个性。
3.对于哈姆莱特这一角色,争议最多的是他迟迟不行动起来为父亲 报仇的原因。哈姆莱特行动迟缓的原因是什么?
主观原因: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 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客观原因: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 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 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剧情梗概
《哈姆莱特》讲述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他的母 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父亲的死让哈姆莱特悲恸,母 亲的不忠使他绝望,哈姆莱特万念俱灰,意欲自尽,父亲的鬼魂却来对 他揭发了叔父克劳狄斯杀兄娶嫂和篡夺王位的罪恶,并要他复仇。哈姆 莱特具有崇高的人文主义社会理想,然而人性的堕落和现实的黑暗使其 深感理想的幻灭。他要重整乾坤,因而装疯与克劳狄斯进行殊死斗争。

戏剧知识及2020复习指导例题讲解

戏剧知识及2020复习指导例题讲解
细节,可见在走向死亡的路上,窦娥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
孤寂的婆婆伤心。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就越发显出她的
冤屈,她的反抗和抗争也就越令人同情。因此,这段对话描写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
力。
2.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 动作性,有时表现为人物之间的动作冲突,如周萍打鲁大 海;有时表现为人物内心的活动,如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 后那种痛苦的心理等。也就是说,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也包 括内部动作,即内心活动。我们常常说“言为心声”,语言是 人的内在感情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从这个角度说,人物语言 的动作性主要指人物的内心动作。这种显示动作性的语言,从 人物的内心发出,能够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里鲁侍萍的语言,有言外之意,有未尽之言。这里三个 同念“píng”音的字,各有其含义。“萍”是母亲的呼唤,亲 情的体现,其含义是:你是我的亲儿子,大海的亲哥哥,你不 能打自己的同胞兄弟啊……但这时鲁侍萍很快意识到,周萍的 地位、所受到的教育,不容周萍承认这位地位低下的母亲,不 能说破他们的骨肉关系,也分明感受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于 是抑制住痛苦感情,用谐音字“凭”来掩饰,充分表达了鲁侍 萍当时痛苦、失望和爱憎交织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4.细读舞台说明,了解戏剧剧情 如《雷雨》开头一段的舞台说明: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
常烦躁。] …… 周朴园 (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这
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 鲁侍萍 (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 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
回头跟太太说。
各类戏剧的特点 (一)话剧
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叫做话剧(《雷雨》、 《罗密欧与朱丽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语言与戏剧冲突
江西于文岩
阅读指导
戏剧特点
戏剧按照作品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照作品题材不同,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和儿童剧等;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划分,又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大类型。

戏剧艺术的中心是性格意志的矛盾冲突所形成的情境,戏剧作品的基本单位是场面。

同学们应通过学习,掌握戏剧艺术语言的特点,通过结合戏剧作品的赏析,加深对戏剧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戏剧的一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戏剧作品。

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

剧中人物由于性格、文化修养等不同,对社会的认识和采取的态度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

比如课文节选的《雷雨》部分,最初,冲突的双方是周朴园与鲁侍萍,二人又各有自己内心的矛盾斗争;鲁大海上场后,冲突又集中到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进而又有周萍与鲁大海、鲁侍萍与周萍之间的冲突。

这些冲突既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戏剧情节。

戏剧文学要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容量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这就要求它必须把反映的社会矛盾集中起来,达到尖锐、激烈的程度。

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社会矛盾往往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戏剧冲突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不管是多幕剧,还是独幕剧,戏剧冲突都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戏剧语言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

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舞台说明是戏剧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同人物语言相比,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因此,鉴赏剧本,品味人物语言至关重要。

首先,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因为个性化语言能够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

剧本对人物语言个性化的要求非常高,正像高尔基所说:“在剧本里,他(指作者)不能对观众提示什么。

剧中人物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而不是叙述的语言。

”优秀的剧本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写出人物的性格,做到“话到人到”。

其次,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

动作性,有时表现为人物之间的动作冲突,如周萍打鲁大海;有时表现为人物内心的活动,如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理,等等。

也就是说,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也包括内部动作,即内心活动。

我们常常说“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的内在感情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

从这个角度说,人物语言的动作性主要指人物的内心动作。

这种显示动作性的语言,从人物的内心发出,能够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最后,还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

所谓潜台词,也就是话语字面意义以外的一种深层意义或言外之意。

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

强化训练
巴金的小说《家》第三十六节的开头写陈姨太借口所谓的“血光之灾”要瑞珏迁到城外去分娩,在场诸人有的随声附和,有的虽不以为然,也只好同意,下文是写觉新和瑞珏的态度的:
(甲)……他们要觉新马上照办,他们说祖父的利益高于一切。

这些话对觉新虽然是一个晴天霹雳,但是他和平地接受了。

他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

他一生就没有对谁说过一句反抗的话。

无论他受到怎样不公道的待遇,他宁可哭在心里,气在心里,苦在心里,在人前他绝不反抗。

他忍受一切。

他甚至不去考虑这样的忍受是否会损害别人的幸福。

觉新回到房里,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瑞珏,瑞珏也不说一句抱怨的话。

她只是哭。

她的哭声就是她的反抗的表示。

但是这也没有用,因为她没有力量保护自己,觉新也没有力量保护她。

她只好让人摆布。

但曹禺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四幕话剧《家》,却对这个情节进行了戏剧化的处理:
(乙)陈:(阴沉)大少爷?
新:(望一望低着头的瑞珏,转对克明,痛苦地)三爸,您看
——(克明毫无勇气地低下头来。

新转对周氏)母亲,您
——(周氏用手帕擦着眼角。

新缓转头,哀视着瑞珏)
珏:(哀痛中抚慰着觉新)不要着急,明轩。

(对陈姨太,沉静地)我就搬。

(转对周氏)城外总可以找,找着房子的。

推荐题目:
1. 根据两段文字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表达方式最能表现觉新性格的词语主要情节冲突甲心理描写觉新的内心冲突
乙苦痛、哀视
2. 陈姨太“大少爷”这句台词的潜台词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较两段文字在描写瑞珏性格上有什么区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两段文字,对觉新的性格特点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简要回答:曹禺改编的话剧与巴金的小说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