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冲突与戏剧性
理解戏剧冲突学写戏剧小品

龙源期刊网
理解戏剧冲突学写戏剧小品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2018年第18期
高考作文以议论文和记叙文为主,并不要求考生进行戏剧创作。
但是高考作文鼓励文体创新,如果将考场作文写成戏剧小品,往往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剧本具有双重性,作为演出的脚本,它具有戏剧性,而作为阅读的作品,它又具有文學性。
戏剧性就在于紧张、深刻的矛盾冲突,没有矛盾冲突便没有戏剧,成功的戏剧首先是剧情安排要巧妙,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这归根结底又表现为矛盾冲突的自然合理。
《雷雨》第二幕中,在同一天,周朴园在家策划破坏矿工们罢工,鲁侍萍接到蘩漪的通知到周家领走四凤,鲁大海代表工人找董事长周朴园谈判,于是三个人午饭后在周公馆的客厅里相遇了,这样就出现了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
关于戏剧一、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

1934年曹禺的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 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之 后,1936年曹禺发表《日出》、1937年发表《原野》,1938年发 表《黑字二十八》(又名《全民总动员》,与宋之的合作),1939 年发表独幕剧《正在想》,1940年发表《蜕变》,直至1941年 《北京人》完成,短短几年时间,曹禺的创作水准不论从思想上还 是从艺术上看,都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境界。尤其是被誉为“四 大名剧”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其艺术功力 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而彼时他仅有31岁。
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 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 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 话(对白)、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 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 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潜台词丰富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 术的延衍性深广性。它常常借助舞台提示并通过演员心神化一的表 演而让人体味、咀嚼)等。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 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 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 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
问3:在这相认过程中,周、鲁两人各自怎样表现自己 的心理过程? 鲁侍萍 进屋认女儿 周朴园
漫不经心谈雨衣、窗子
感到奇怪、询问、紧张
关窗
平淡回答
有所缓和
问无锡事件 有意撒谎、遮盖罪行 痛苦、汗涔涔 语不成声(旧衬衣、梅花)
认识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和情节安排

认识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和情节安排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22年第05期入乎其内通过对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对“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戏”包括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两大类。
不管是传统戏曲还是现代戏剧,其矛盾冲突与情节安排都有自己的特点。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有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等。
“中国传统戏曲”是指中国古代戏中唱的曲,唱词部分一般由曲词、宾白、舞台提示三部分组成。
表演方式是将曲词、宾白、舞蹈和表演等结合在一起。
曲词起到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抒发情感的作用。
情节冲突贯穿整个戏曲,是传统戏曲的主要看点。
《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的著名剧作。
叙述了穷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相遇后一见钟情,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层层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该戏曲结构紧凑,矛盾突出,扣人心弦。
其中,张生、崔莺莺、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张生、崔莺莺与红娘之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辅助体现主要矛盾。
作品塑造了敢于冲破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形象,以及像红娘那样的爱情捍卫者,通过作品中的矛盾冲突,表现了作者“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
现代戏剧与古代戏曲在情节安排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剧本同样靠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反映现实生活,有集中的戏剧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要开门见山地揭示矛盾,紧凑地推进矛盾的发展,迅速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我们以曹禺先生的《雷雨》为例,来具体了解现代戏剧的情节冲突。
《雷雨》富有非常丰富的戏剧艺术性,其中的矛盾冲突有:父子间的矛盾冲突、母子间的矛盾冲突、兄弟间的矛盾冲突、资本家与工人阶级及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
这些矛盾冲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剥削、阶级压迫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阶级对立,暴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
这些冲突也是人性的冲突,是底层人民与资本家之间的冲突。
其主要人物有:集各种罪恶于一身的周朴园、懦弱自私的周萍、疯狂病态的蘩漪、死而复生又意外归来的鲁侍萍、单纯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等,不论是身世的秘密还是情感的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一个雷雨之夜爆发,剧本的结局是以两代人的悲剧而告终。
戏剧创作中的戏剧性与冲突性

戏剧创作中的戏剧性与冲突性戏剧创作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表演和对话来传达故事情节与主题。
在戏剧创作过程中,戏剧性和冲突性是两个重要的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戏剧作品的核心。
本文将探讨戏剧创作中的戏剧性与冲突性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这两个要素来增强戏剧作品的魅力。
戏剧性是指戏剧作品的特有性质,它使得戏剧与其他艺术形式区别开来。
戏剧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剧情的紧凑与变化,人物的丰满与发展,或者是情感的冲突与交汇。
无论是哪种形式,戏剧性都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使得观众与舞台上的角色产生共鸣。
戏剧性的核心在于剧情的发展,一个好的戏剧作品应该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应该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并且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保持观众的兴趣。
同时,故事情节应该具备一定的张力和转折,使得观众始终保持关注。
通过剧情的紧凑与变化,观众能够感受到戏剧作品中的戏剧性,从而产生强烈的观赏欲望。
除了剧情的发展,人物的丰满与发展也是戏剧作品中的戏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好的戏剧角色应该是一个立体的形象,具备独特的个性与特点。
观众通过观看角色的言行举止,可以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与角色建立情感上的联系。
通过人物的丰满与发展,戏剧作品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人性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得观众对作品的关注与投入更加深入。
除了戏剧性,冲突性也是戏剧创作中的重要因素。
冲突性是指作品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它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力量。
一个好的冲突能够使得剧情更加紧张激烈,使得观众对故事情节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期待感。
通过有效引入冲突,戏剧作品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对抗,从而使得作品更具观赏性与思考性。
冲突可以分为内外两种形式。
内部冲突是指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一个好的角色应该有明显的内心矛盾,在面对困境时出现进退两难的情况。
观众通过角色的内心矛盾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动机与行为,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作品中。
外部冲突是指人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对抗。
“戏剧性”不止是矛盾冲突——论老舍戏剧创作得失

盾冲 突; 《 大地龙蛇》 结构 很幼稚; 《 面子问 题》 事情太简单, 读者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一般剧本的缺点都是事情多, 动作少, 更缺少戏剧性, “ 还未到‘ 有戏’ 的地步” 。 …《 归去 材料多, 而对人的了解认识不多, 观众看完记不住人物。因 此, 剧本创作需要“ 紧紧地盯住人物……小说与戏剧既要故 来兮》 和《 谁先到了 重庆》 还算成功, 老舍认为他用了技巧。
摘
要: 老舍从剧本与 小说创作 的区别认识到戏剧 创作需要 矛盾冲 突, 但是 老Biblioteka 的剧 本常常呈现 出淡化情 节
冲 突及散 文式 的结构特 点。老舍认识 到戏剧性不止 需要 矛盾冲 突, 还要 创造一 种新 的戏 剧 审美意 象。老舍 戏剧 创作 的成功与 失败都 与此审美观 念有关。
关键词 : 戏剧 性 ; 矛盾 冲突; 老舍 ; 创 作
但是龙须沟和茶馆的成功也可以归功于此龙须沟茶馆注重横向展开与时代变迁结合许多人物许多事件都围绕的是龙须沟茶馆进行虽找不到贯穿全剧的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但人物形象多而不乱真实质朴而自然结构散漫却有情调意境
第l 4卷 第 1 期 2 0 1 4年 1月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N AL OF J I XI UNI VE RS I T Y
老舍很快明白了 戏剧幕与幕之问的 结构关系, 并认识到戏 义》 第十四 讲《 戏剧》 中提出: “ 古代戏剧多取材于伟人的 故
剧与小说文体的区别。“ 我发现了剧本是另一种东西, 绝不 事 , 而且把结局看成顶要紧的东西。近代戏剧结构的取材 是小说诗歌的姐妹, 而是另一家人。 ” l l 即 便是有很多戏剧 多是平凡的事实, 而结构 的重要似乎移到性格 的表现上 ” l 2 老舍创作戏剧并非不知道矛盾冲突的重要性 , 可他 理论及小说创作经验, 刚刚开始学写话剧 , 老舍还是饱尝失 去。
简析《西厢记》的戏剧性

简析《西厢记》的戏剧性摘要:所谓戏剧,一种是西方人所说的drama,在中国被称为“话剧”,它以语言艺术为载体,主要通过演员的对话、形体动作,辅以道具、布景等,当众创造真实的视觉效果;另一种是中国传统的、载歌载舞的“戏曲”。
戏剧艺术本身有双重性,或者说,戏剧有两个生命。
它的一个生命存在于文学中,它的另一个生命存在于舞台上。
[1]好的戏剧作品是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舞台性。
戏剧的文学性在戏剧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读者可以直接阅读剧本来获得文学艺术上的审美感受,本文就从文学构成的角度来分析《西厢记》的戏剧性。
关键词:戏剧《西厢记》戏剧性戏剧性,就像一个魔力无边的“精灵”,不仅使戏剧作品具有摄人心魄之力,而且也使非戏剧的作品(如史诗、小说)更加吸引人。
所谓戏剧性就是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性,通过矛盾冲突展开剧情,刻画人物,由此吸引观众。
因此戏剧性就称为戏剧艺术的首要特征,也是戏剧作品获得生命的主要因素,戏剧故事就是以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为结构线索的。
[2]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西厢记》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戏剧性。
在这部完整的戏剧作品的文学构成中,戏剧性又具体表现为集中性、紧张性和曲折性。
剧情一开始,是崔莺莺的父亲去世,要回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前进,来到河中府,让灵柩寄在普救寺内。
时值暮春天气,好生困人,老夫人生慈爱之心,看前边庭院无人,让丫环红娘陪莺莺去散散心。
恰巧张珙本进京赶考,路经河中府。
也是巧得很,他有一个八拜之交的同学作了征西大元帅,就镇守河中府附近的蒲关。
张生就在此地停留几日,准备看望一下同学再走。
听说此地普救寺很有名,便前去瞻仰游玩一番。
不料在院中惊见绝色美人崔莺莺,心生爱慕,于是想尽办法搬到寺中来住。
接着,郑夫人请寺中和尚为老相公摆道场超度,并布施行善。
在摆道场中,莺莺见着张生,也一见钟情。
两人都彼此相悦,剧情将会向前发展。
契机是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便兵围普救寺要抢莺莺为妻。
矛盾冲突在戏剧中的独特魅力

矛盾冲突在戏剧中的独特魅力作者:徐雯恬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3期摘要:戏剧不同于诗歌、小说等其他文类,可以通过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表现手法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
戏剧的情节推进主要依靠人物对白,中国古代戏剧理论把戏的特征解释为“斗”,西方的戏剧理论则强调戏剧的动作性。
假如说动作性对白塑造了人物动作,由此形成了戏剧性,那么隐藏在背后的戏剧冲突则推动了对白和动作的产生,是促成戏剧发展的内在动因。
同时,矛盾的发生又为人物蒙上了矛盾纠结的心理,增加了观赏性和可读性。
本文将以莎翁的经典悲剧《麦克白》为切入点,具体探讨戏剧冲突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戏剧;矛盾冲突;《麦克白》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造字法将戏剧的“戏”进行拆分,不难发现,“戏”的右边是个“戈”字。
《说文解字》中记载道:“戈,平头戟也。
从戈,一横之,象形。
”可见,“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也有战乱之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冲突、矛盾在戏剧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故事发生的动因层面分析一般来说,戏剧中的动作总是和冲突相关联。
动作是由人物发出的,因此他必然会作用于其他人物,形成人物之间的某种关系及其变化。
由人物动作所形成的复杂关系就是所谓的戏剧情景,它们是由各式各样的人物间的矛盾和冲突所导致的。
[1]以《麦克白》为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将成为新的君王。
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
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
此时的麦克白,既有對永远掌握最高权力的渴望,又有想维持仁爱亲民形象的愿望;既想皆为我有,又想金盆洗手,这双重的矛盾使他心怀异志、弑王篡位,为了巩固王位,又残暴地屠杀人民。
其次,戏剧冲突是文学理论和批评对纷繁复杂的戏剧现象的某种抽象概括,它也是剧情发展的内在动因,而他主要靠人物的对白和行动彰显出来。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戏剧性结构与情节发展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戏剧性结构与情节发展一、戏剧性结构1.冲突:戏剧性结构的核心,包括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人物之间的冲突。
冲突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
2.幕与场:古代戏剧作品一般分为多幕多场,每幕展现一段时间内的事件发展,每场展现同一时间内的一段情节。
3.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戏剧性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开端引出冲突,发展展现冲突的演变,高潮展现冲突的激化,结局解决冲突。
4.突转:在剧情发展中,由于某种原因,人物的命运或剧情走向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5.悬念:在剧情发展中,观众对人物命运或剧情走向的担忧和期待。
悬念使观众产生好奇心,吸引观众继续观看。
二、情节发展1.线性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情节,使观众能够清晰地跟随剧情发展。
2.非线性情节:打破时间顺序,通过倒叙、插叙等手法展现情节。
非线性情节能增加剧情的层次感和深度。
3.人物成长:情节发展中,人物在经历各种冲突和挑战后,性格、价值观等方面发生变化,实现自我成长。
4.主题深化:情节发展中,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逐渐显现并得到深化。
5.情节转折:在剧情发展中,由于人物行为、外部环境等原因,情节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折。
6.结局类型:喜剧结局、悲剧结局、悲剧喜剧相结合的结局等。
结局对整个剧情起到总结和点睛的作用。
7.元杂剧:《窦娥冤》中的戏剧性结构与情节发展–冲突:窦娥与婆婆之间的矛盾冲突,窦娥与恶势力的冲突。
–幕与场:分为四幕,每幕展现不同时间段内的事件发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引出窦娥的悲惨遭遇,发展展现她与恶势力的斗争,高潮展现窦娥的冤屈和愤怒,结局昭示正义得以伸张。
8.京剧:《红楼梦》中的戏剧性结构与情节发展–冲突: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感情冲突,贾宝玉与封建礼教之间的冲突。
–幕与场:分为多幕,每幕展现不同时间段内的事件发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引出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发展展现他们爱情的曲折历程,高潮展现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结局展现悲剧性的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节的基础:矛盾冲突与戏剧性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爱森斯坦为首的一批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曾提出了“理性电影”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影片表现抽象思想,而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都曾先后进行了“理性电影”的实验,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以失败告终,观众对这类影片也敬而远之。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毫无疑问,创作者对情节的忽视,甚至是屏弃是造成这个结果的直接原因。
任何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对思想性最好的展示与体现无不都是建立在好的故事情节上的。
因此,从“理性电影”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答案,就是无论怎样的主题思想,好的情节设置与安排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建立起了好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才能被观众感知与理解。
而要想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始终都是兴趣盎然,他们的注意力不会被分散,那么就必须创造出吸引他们的元素存在,也就是下面我们所要谈到的情节的基础:矛盾冲突与戏剧性。
首先,我们要确定为什么说情节的基础是矛盾冲突和戏剧性。
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过,影视艺术的特性在于它是运动的声画,相对于文学、绘画、音乐等其它艺术来说它所提供给观众的信息元素非常的丰富,几乎囊括了所有其他门类的艺术,这也就意味着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随时都有被诸多信息分散的可能性。
那么,对于创作者来讲信息元素间谁主谁辅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倾向。
而根据人的生理特点,最能引起注意的是画面中的人物,其次再是空间环境等。
我们又都知道对人物最生动、最具体、最形象的展现是依靠故事情节完成的,故而可以认为故事情节是影视艺术中最能吸引观众的元素。
当我们确定了这个问题后,便可以进一步的探讨又是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最能吸引观众呢?换句话讲,是什么样的人物在吸引观众的眼球。
假如这个人物平淡无奇,对生活没有任何需求,他出现在荧幕中只是在向观众展示他日复一日相似的生活经历而没有任何变化的话,观众自然不会对他产生兴趣。
只有当人物的各种经历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产生出新的情况才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
这就好比平时我们在观看四周时,对某一单一物体的观看时间总是非常的短促一样,我们通过眼睛不断变化的观看角度来改变我们所看到的物体,从而产生新鲜感,以保持我们的视觉兴趣。
要使人物发生变化,那么他一定是因为有了某种目的或者说需求并且采取了相应的行动才可以实现。
比如:一个人在办公室里肚子饿了,吃饭就可以说是他的目的与需求所在。
不管他是打电话送餐还是亲自到饭店去,这都是他解决目的与需求所采取的行动。
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主人公最直接的变化结果就是不会再是饥肠辘轳了。
当然,假如要想使这个情节变得更有意思,可能我们就会给主
人公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障碍让他不能轻松的实现吃饭的目的。
而这种障碍的设计
与安排本身是与主人公的需求发生矛盾冲突的。
比如,当他打完电话后,送饭人却迟迟未到,主人公于是自己去了那家送餐公司,而送餐公司又说送饭人已经出去了,他应该返回到原处耐心的等待……等等。
在这一系列的设置后,原来的情节不仅变的更加有趣,而且充满了戏剧性,观众自然会产生兴趣想去知道主人公到底能否吃到饭。
在一部影视剧中,变化的根源往往都是因为主人公具有了某种目的与需求,同时在满足他目的与需求的过程中不断的出现各种各样与他的目的与需求发生矛盾关系的障碍(即情节)阻扰他实现,从而使得在一部影视剧中主人公总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小变化后才最终实现了大的变化的。
这就是我们会把矛盾冲突和戏剧性视为情节基础的原因所在。
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包括了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种,个人与社会时代的矛盾冲突。
这一类型往往出现在一些史诗性或者具有鲜明社会时代背景的影片中。
比如:前南导演库斯图里卡的名作《地下》,全片从二战到南斯拉夫内战横跨了半个多世纪,片中三个主人公的命运变化皆是由时代的变迁所引发的。
个体的处境无不随着时局的变化产生出各种新的矛盾冲突与戏剧性的故事情节。
把握这一类型的关键在于,如果不是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主人公是否还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特殊变故与遭遇。
第二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事实上情节主要是由这部分矛盾冲突构成的。
因为个人与周围具体环境的矛盾冲突就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出
来的。
第三种,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
这一类又被称为人物内心冲突,往往是创作者水平高低的体现。
观众之所以会对一些作品产生“假大空”的感觉,其原因就在于人物的内心层面过于单一并且简单。
而当人物本身就具有了矛盾冲突,无疑这将是观众最乐于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