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鉴赏

合集下载

钧瓷的鉴定技巧和方法

钧瓷的鉴定技巧和方法

钧瓷的鉴定技巧和方法一、看造型。

钧瓷的造型明代以前有壶、碗、盘、碟、枕等,品种不是很多,多为当时的日用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如果有谁拿一件活环瓶造型,说是古代的,那肯定是假的。

因为这种活环工艺是新中国成立后恢复钧瓷生产过程中,钧瓷艺人借鉴玉雕的艺术手法推出的新品种,古代是没有的。

另外,还有一些造型古代也没有,如虎头瓶、益寿瓶等,都是现代产品。

二、看工艺。

古代钧瓷的制作为手工成型。

主要有手拉坯和印坯。

这两种成型方法都会在器物的内表面留下手工痕迹,如手拉坯的旋纹、肋肢纹,印坯手刮的泥纹等,这可以通过观察器物的内腔而看到。

而现代注浆产品的内表面光滑平整,足部内有足窝与外足相对应。

另外,注浆产品厚薄均匀,不像手拉坯下部较厚重。

但要注意不能单以产品的轻重定真伪,因为注浆产品也可注得很厚。

注浆产品与手拉坯、印坯产品还有一个区别,就是注浆产品坯体外部若修整不好,模子对接缝处容易出现凸起线,有的为上下线,呈左右对称状,有的腰部呈现一圈线。

所以,从成型工艺上看,注浆者肯定是假冒古代的。

当然,现代作伪也有用手工的,这就要综合各种因素来分析判断。

三、看釉色。

从时代特征上看,钧瓷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釉色,如唐代的黑釉蓝斑,宋代的紫红花釉,宋元两代的天青、天蓝、月白釉等。

而瓜皮绿、大火蓝釉产品,清朝之前是没有的,清末以后才有。

从釉质上来分析,宋代的红釉往往发紫、发蓝,呈现乳光,色调深沉稳重。

而后世的钧红釉,要么釉色纯红、乳浊度低,要么虽也发紫发蓝,但釉质玻璃感强,光泽明亮。

如果作旧杀光,则又显得过于晦暗,显然与古钧不同。

后世仿造的一种天青釉器,是在氧化焰中烧成的,釉里边混有钴的成分,色调与古钧有较大差别;而用还原焰烧成的铁呈色的天青釉产品,就须结合胎质、造型、做工、烧成等因素来判断其真伪。

四、看底足。

宋代官窑钧瓷底足一般抹有芝麻酱色釉或较薄的青白釉,多数刻有一到十的数码字。

但上好的器物当时均已选入皇宫中,不好的统统被打碎深埋地下,所以民间极少见有完整的官钧器物,若有者一般皆为仿品。

钧瓷鉴赏

钧瓷鉴赏

钧瓷的鉴赏钧瓷的外观:外六相一般来说,对于钧瓷价格最具影响的是钧瓷的品相,它包括质量等级标准和对钧瓷艺术鉴赏。

人们鉴赏钧瓷,首先是从外相(即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清的有形器物)开始的,“外六相”是指钧瓷外部的型、质、声、色、纹、境六个方面。

现简述如下,作为钧瓷爱好者鉴赏和挑选钧瓷的参考。

而且钧瓷的内涵我们可以用“内六品”来概括,“内六品”指的是钧瓷的内涵,即钧瓷的意境,这是引导人们欣赏钧瓷的另一种方式。

对钧瓷意境的理解需要人们用心去领会,这与个人对美的理解、对钧瓷的感悟的深浅密切相关。

外六相:型:即钧瓷的造型。

型就是样式,是钧瓷“外六相”的第一相,也是钧瓷艺术品的基础相,钧瓷艺术品的所有品相都以型为载体进行表现,它就象人的身体一样,没有身体就没有生命。

所以,鉴赏钧瓷艺术第一就是鉴赏它的造型。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造型准确、不变形;二是造型独特,有一定的寓意。

质:即钧瓷的体质。

钧瓷体质包括胎质和釉质,胎质分粗胎、细胎、泥胎、石胎、土胎、砂胎、白胎、黑胎、灰胎(深灰、浅灰)、红胎、油胎等。

釉质则有乳光釉、亮光釉、亚光釉、无光釉、厚釉、薄釉、玻璃釉、毛孔釉、蜡光釉、石光釉、纹片釉、开片釉、橘皮釉等。

音:即轻叩柔击钧瓷发出的声音和钧瓷开片的声音。

陶瓷的声音美古已有之,古代的陶甑、陶磬都是作为乐器使用的。

优质钧瓷由于胎质坚硬,轻叩柔击会发出悦耳之声。

再有钧瓷釉面的开片之声历来都作为钧瓷的审美因素之一。

色:即钧瓷的色泽。

钧瓷的色泽包括色彩和光泽,就是通常说的色泽。

钧瓷震撼人的美感效应,赏玩效应,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钧瓷千变万化的窑变釉色与光泽。

钧瓷发展至今,其比较典型的釉色有青、蓝、紫、红、黄、绿、黑、白八色。

青有天青、豆青、梨青、粉青、靛青、玉翠青、葱翠青、梅子青;蓝有天蓝、湖蓝、粉蓝、宝石蓝、孔雀蓝;紫有玫瑰紫、葡萄紫、乳紫、丁香紫;红有鸡血红、朱砂红、玫瑰红、海棠红、柿叶红、石榴红、粉红、桃红、胭脂红、枣红、橘红、矾红;黄有铜黄、米黄、甘草黄、麦芽黄、鱼子黄、象牙黄、淡黄、茶叶末黄、褐黄;绿有鹦哥绿、瓜皮绿、果绿、铜绿、孔雀绿;黑有墨彩、黑彩、乌金、古铜、墨褐、铁棕;白有月白、鱼肚白、牙白、玉白等。

钧瓷的鉴定技巧和方法

钧瓷的鉴定技巧和方法

钧瓷的鉴定技巧和方法
钧瓷是中国传统的瓷器之一,其制作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瓷器之冠”。

钧瓷的鉴定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才能准确地鉴定钧瓷的真伪和价值。

鉴定钧瓷的真伪需要从外观上入手。

钧瓷的釉面应该是均匀的,没有明显的气泡和裂纹,釉面的颜色应该是淡蓝色或淡紫色,而不是过于鲜艳或暗淡。

此外,钧瓷的胎体应该坚硬而脆,没有明显的瑕疵和裂纹,而且质地应该均匀,没有明显的颗粒感。

鉴定钧瓷的真伪还需要从器型和纹饰上入手。

钧瓷的器型通常比较简洁,线条流畅,造型优美,而且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和瑕疵。

钧瓷的纹饰通常是以“天青色”为主,纹饰的线条应该流畅自然,没有明显的断裂和错位,而且纹饰的色彩应该均匀,没有明显的色差。

鉴定钧瓷的真伪还需要从历史和文化背景上入手。

钧瓷是中国传统的瓷器之一,其制作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鉴定钧瓷的真伪需要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制作工艺、器型、纹饰、用途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判断其真伪和价值。

鉴定钧瓷的真伪需要综合考虑外观、器型、纹饰、历史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因素,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才能准确地鉴定钧瓷的真伪和价值,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清代钧瓷鉴别方法

清代钧瓷鉴别方法

清代钧瓷鉴别方法
钧瓷是一种珍贵的传统瓷器,而清代是中国钧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对于清代钧瓷的鉴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观察釉色:真正的清代钧瓷釉色丰富,有青、紫、褐等色,且色泽自然,没有任何人为添加的痕迹。

如果釉色过于鲜艳或者不自然,那么很可能是假冒的钧瓷。

2. 检查釉面光泽:钧瓷的釉面有“酥油光”,这种光泽是其他瓷器无法模仿的。

如果釉面没有这种光泽,那么很可能不是真正的清代钧瓷。

3. 观察釉面开片:钧瓷的釉面有“冰裂纹”,这种开片现象是其他瓷器无法模仿的。

如果釉面没有这种开片,那么很可能不是真正的清代钧瓷。

4. 检查胎体:清代钧瓷的胎体坚实,质地细腻,无任何瑕疵。

如果胎体松软或者有瑕疵,那么很可能不是真正的清代钧瓷。

5. 鉴定底款:真正的清代钧瓷底款通常有“钧”、“禹”、“官”、“哥”、“弟”等字样。

这些字样都是用毛笔书写的,字形古朴,有一种历史的沉淀感。

如果底款字迹模糊或者字形不古朴,那么很可能是假冒的清代钧瓷。

6. 鉴定年代:清代钧瓷的烧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真正达到鼎盛的是宋代。

因此,如果一件清代钧瓷的年代标注早于宋代,那么需要谨慎对待。

总的来说,对于清代钧瓷的鉴别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借助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判断真伪。

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建议在购买时选择信誉度高的商家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以避免购买到伪造品。

元代钧瓷特征及辨别方法

元代钧瓷特征及辨别方法

元代钧瓷特征及辨别方法元代钧瓷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一种重要品类,其特征独特,精美绝伦。

本文将对元代钧瓷的特征及辨别方法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鉴别这一珍贵的古代陶瓷。

钧瓷是中国古代窑炉生产的贡品,历史悠久,起源于唐朝。

它在宋代出现了巅峰,而元代的钧瓷更是达到了极致的艺术水平。

元代钧瓷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认。

首先,元代钧瓷采用了独特的烧制工艺,其中最重要的是采用了“明窑暗釉”的技术。

所谓“明窑暗釉”,即瓷器胎质发亮而釉面略显暗淡,形成了金鹏仿佛在瓷器表面飞翔的独特效果。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钧瓷在色调和光泽方面达到了一种独特效果,使得钧瓷独具魅力。

其次,元代钧瓷釉面有多彩渐变效果,这也是其独特的特征之一。

元代钧瓷中最为名贵的一种是“冬日暖阳红钧”,它的釉色鲜艳,由深到浅呈现出一种色彩渐变的效果。

而这种彩色渐变效果,正是元代钧瓷的重要特征之一。

此外,元代钧瓷制作工艺精细,装饰纹样多样丰富。

元代钧瓷常常以禽兽、云纹、莲花和双鱼纹等等作为纹样,采用浮雕或镂空等技法进行装饰。

这些纹样精美细致,形态各异,显示了制作者高超的技艺和艺术修养。

对于辨别元代钧瓷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参考:首先,可以通过观察釉色和渐变效果来辨别钧瓷。

元代钧瓷的釉色鲜艳丰满,如冬日暖阳红钧的釉色呈现出明显的从深到浅的过渡效果。

而正统的钧瓷釉色应该鲜艳沉静,没有炫丽的闪光。

其次,可以通过观察胎质来辨别钧瓷。

元代钧瓷的胎质细腻坚实,质地均匀一致。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元代钧瓷的胎质白净通透,有一种玉质的光泽。

再次,可以通过观察制作工艺来辨别钧瓷。

元代钧瓷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纹样雕刻精美,装饰技法独特。

在观察钧瓷纹样时,应注意观察纹饰是否有规律和对称性,制作是否精细。

最后,还可以通过参考相关的博物馆、收藏家的资料和意见来辨别钧瓷。

这些专业的意见和研究成果,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元代钧瓷作为中国古代陶瓷的珍贵遗产,具有独特的特征和艺术价值。

五大名窑:钧窑瓷器鉴赏

五大名窑:钧窑瓷器鉴赏

五⼤名窑:钧窑瓷器鉴赏故宫博物院,河南省⽂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开封市博物馆天津博物馆。

钧窑是宋、⾦、元时期北⽅地区规模庞⼤的重要窑场之⼀,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最著名的窑场位于禹州旧城北门内的钧台与⼋卦洞附近。

传说钧台是⼤禹传位予其⼦的地⽅,故⼀般认为钧窑得名于钧台。

钧窑瓷器素以瑰丽的釉⾊⽽著称于世,特别是所创以氧化铜为着⾊剂、在还原⽓氛中烧成的铜红窑变釉,更使其名声⼤振。

这种釉⾃然天成、变化万千、异彩纷呈,按变化的程度及⾊彩不同被赋以玫瑰紫、茄花紫、丁⾹紫、海棠红等美誉。

⾦、元时期,河南、河北、⼭西、浙江的许多窑场都曾烧造钧釉器物,形成庞⼤的钧窑体系。

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东⽯湾等地也都曾烧造仿钧釉瓷器。

由此可见钧窑影响之⼤。

本展览以展⽰故宫博物院所藏钧窑及仿钧窑(釉)瓷器为主,辅以禹州市钧台窑址历年考古发现所得标本及兄弟博物馆所藏具有代表性的钧窑完整器,⼒求较为全⾯反映传世和出⼟钧窑瓷器的风貌,供观众朋友们研究、欣赏。

钧窑是宋、⾦、元时期北⽅地区规模庞⼤的重要窑场之⼀,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

话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

钧窑是宋代“五⼤名窑”之⼀,素以古朴的造型、瑰丽的釉⾊著称于世。

除了常见的天蓝釉之外,最为世所珍的是铜红窑变釉,按变化的程度及⾊彩不同被赋予玫瑰紫、茄花紫、丁⾹紫、海棠红等美誉。

本次展览,特别展出了玫瑰紫釉长⽅四⾜花盆、天蓝釉双⽿三⾜⾹炉等不同釉⾊的藏品,让观众⼀饱眼福。

为便于观众观赏,展览按“民钧——器⽫类钧瓷”、“官钧——陈设类钧瓷”、“仿钧——钧瓷仿制品”三个单元予以展⽰,全⽅位反映历史上钧窑瓷器所取得的⾼度艺术成就,及钧窑名列宋代“五⼤名窑”的原因。

第⼀部分:“民钧”器⽫类钧瓷(上) 乳光幽兰宋、⾦、元时期钧窑产量最⼤的是碗、盘、洗、罐、瓶、炉、枕等⽣活⽤品,釉⾊以带乳光的天蓝居多,部分饰有红或紫红⾊斑块,少见通体玫瑰紫和海棠红器物。

清代钧瓷鉴别方法

清代钧瓷鉴别方法

清代钧瓷鉴别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清代钧瓷作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之一,因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装饰而备受收藏家青睐。

随着假冒伪劣文物的泛滥,如何辨别真伪便成了收藏爱好者面临的难题。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清代钧瓷鉴别方法,希望对广大收藏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观察釉面质地清代钧瓷的釉面光洁细腻,如磨砂般细密,有“如练如脂”之说。

真正的钧瓷釉色多为淡蓝或深蓝,其色泽饱满均匀,如同天空或大海的颜色,而假冒品往往色泽灰暗,质地不匀。

二、看胎质瓷体清代钧瓷胎质坚硬,细密均匀,质地致密。

用手敲击其胎体,声音清脆悠长,如击玉作金。

而假冒品的胎质质地粗糙,敲击声音则显得沉闷而无力。

三、注意器型清代钧瓷的器型多样,如碗、杯、盘、壶等,但每种器型的形状都非常规整和对称,线条流畅,不存在偏斜或变形现象。

而假冒品的器型往往存在瑕疵,如造型笨拙或不对称。

四、辨别纹饰清代钧瓷的纹饰多为如意云纹、海水纹、雪裱纹等,图案清晰精致,线条流畅。

真正的钧瓷纹饰铺陈有序,疏密相宜,而假冒品则常常纹饰混乱或模糊不清。

五、施釉工艺清代钧瓷的施釉工艺十分精湛,釉面细腻均匀,釉层与胎体结合紧密。

真正的钧瓷施釉工艺独具特色,釉面如绸缎般光滑。

而假冒品施釉工艺粗糙,表面粗糙不均。

六、辨别胎色清代钧瓷的胎色多为乳白色,质地细密均匀。

真正的钧瓷在胎色上具有典型的特征,如奶油色、象牙白色或米黄色,反映出清澈温润的质感。

假冒品则常常胎色黯淡,如同泥土般沉闷。

鉴别清代钧瓷的真伪并非易事,需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那些无法辨别真假的藏家来说,建议向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请教,以免上当受骗。

希望本文提供的鉴别方法能对广大收藏爱好者有所帮助,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第二篇示例:清代钧瓷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种珍贵瓷器,其制作工艺精湛,釉面细腻,釉色瑰丽,是收藏爱好者们梦寐以求的宝贝。

由于清代钧瓷数量稀少,市场上也存在大量的赝品,因此鉴别真伪成为了很多收藏者的难题。

中国古代陶艺鉴赏钧瓷

中国古代陶艺鉴赏钧瓷

中国古代陶艺鉴赏——钧瓷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唐代是我国制瓷历史上发展的兴盛时期之一。

钧瓷的创烧是和唐代的黑花瓷的烧制与发展密切相关的。

在鲁山的段店,禹县神镇的下白峪、郏县黄道窑址中捡到的拍鼓、葫芦瓶、花边盘、执壶、小口瓶等黑花釉瓷残片上可以看出:黑花釉瓷是在黑釉、黄褐釉、黑蓝釉或者茶叶沫釉上饰以天兰或月白彩斑,有些排列规则,有的则在器型上随意加上几点。

即在黑釉上漂浮着蓝斑或灰白色斑纹,斑纹随着黑釉的流动变化莫测,呈现出“窑变”一样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后世称之为“唐钧”,这种斑彩对钧瓷铜红釉红紫相映的窑变有一定影响。

在禹州市博物馆珍藏的多件唐代壶、碗、瓶等器物上的斑彩同神西山下白峪出土的器物上的斑彩一样,其中多是常庄乡老官崖村龙佛寺水库出土,这些蓝斑彩应该说是钧瓷的前身。

由此可以说明钧瓷在唐代时是处于初级阶段,而到北宋则已昌盛发展。

《钧州志》有“钧器始贡于五代,后汉。

北汉高帝……”的记载。

一般史有:“……后崇子录钧与契丹进贡器于禹州名钧窑,色蓝为上物故名也”。

上述下白峪、赵家门、老官崖村蓝斑彩唐钧的发现和北宋以前五代后汉,北汉皇室,将钧瓷作贡品献宝表明,钧瓷就已闻名于世了,所以钧瓷应始于唐而盛于宋。

唐代花瓷的出现,为钧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晚唐和五代十国的发展,陶瓷的制作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宋代初期,钧瓷处于单色窑变分相釉,多以天蓝、天青、月白及少量带红斑纹为主。

特别是到了北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制瓷工艺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钧瓷工匠在早期钧釉的基础上,吸收唐花瓷的装饰手法,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的烧制出鲜艳夺目的钧瓷铜红釉。

钧瓷铜红釉的问世,是我国高温色釉的一个新突破,历代陶瓷专家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中国陶瓷史》称“宋代钧窑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钧瓷鉴赏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钧瓷色彩十分丰富,有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相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

当前,世界各地的瓷器种类繁多,窑囗庞杂。

但,最具神秘色彩又最引人嘱目的当数中国钧瓷。

它使用还原火烧制出光怪陆离、神秘莫测的高温窑变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由于窑变的不确定性,自然就决定了它的稀缺性和唯一性,有些窑变出现景观、物象、有意境,有神韵,有的釉色艳美,热烈奔放,有的釉色内敛、优雅、含蓄这些窑变都是稀有品、孤品,是让人心跳的高端艺术品!窑变是钧瓷的魂,是钧瓷的生命。

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钧窑瓷器不但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痕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

加之其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达到了‘类翠似玉赛玛瑙’的美丽程度,形成了钧釉无可比拟的独有特色,确有巧夺天工之美,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钧窑瓷器丰富多彩的铜红窑变釉的成功烧制,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一览无余的单色格局,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并为以后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钧窑瓷器以其蕴润雅致,五彩斑斓的釉色著称于世,同时它也是釉和造型完美结合的产物。

钧瓷造型既要讲究实用功能,符合生活的客观规律,还要考虑到艺术美,钧窑瓷器的釉层丰满且有流动性,为了适应钧釉的这种特点,在造型上除了注意圆、扁、方、长、曲、直、缩、张格局合称和虚实得当之外,还必须做到浑厚端庄,典雅大方,装饰简练,线条明朗,棱角突出,起伏得当,以增强钧釉的艺术美。

其主要表现在:釉色美,铜红釉的成功运用以及窑内温度和还原气氛的恰到好处;纹路美,釉在器型的不同位置就会出现拉丝、沉积、结晶等变化,呈现出兔丝纹、蚯蚓走泥纹、鱼子纹和珍珠点等名贵纹路;流动美,厚釉在相应的器型上,经煅烧熔融流动,釉色与纹路相交出奇,浑然构成一幅幅神异的图画,这些流动的画面,变幻莫测,犹如鬼斧神工,又如自然天成,随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呈现出各种绝纱奇景,如高山云雾、峡谷飞瀑、满山翠竹、星辰满天、寒鸦归林等,令人叹为观止,拍案称奇。

钧瓷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之后的今天,它又被重新挖掘出来,得到了更为空前的发展,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如今的钧瓷生产无论是造型设计,烧成工艺,还是品种釉色,艺术风格,都日臻完美。

当代钧瓷取"宋钧"釉厚均匀,采"元钧"聚色成形,继千年传统技艺,融现代美学情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陶瓷爱好者所珍藏,收藏界也历来就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说。

当我们欣赏它的时候,不仅会为它乳光晶莹,五光十色的釉色感到惊奇,而且更会为它浑然天成,极富有诗情画意,绚丽多彩的窑变景观所折服,它的可贵之处也就体现在这一点,钧瓷的窑变釉色是任何美术大师也不可能设计绘画出来的,\"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便是对钧瓷窑变的形象说明。

钧窑瓷器不仅具有强烈的古典魅力,使人产生出民族自豪感,而且它还把自然艺术、科学和历史浑然融为一体,充分显示出含蓄、柔和之美。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愿这灵性天地的钧瓷珍品,能给世人增添无限的艺术享受。

欣赏钧瓷要关注以下几点。

造型:古朴厚重、典雅端庄,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体现着古代宫廷的崇高和法度,表露出清新练达的民族含蓄之美,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深刻哲理。

图案:“白胎烧就彩虹来,无色成窑画作开”,古人之诗赞出钧瓷的图案之美。

钧瓷釉面,在高温烧制中,釉料交融,自然流变,形成千姿百态的图形,如同国画艺术中的大写意,形神兼备,似真似幻,意境无穷。

釉色:釉色窑变,千变万化。

最为人称道的有:朱砂红、鸡血红、茄皮紫、葡萄紫、天青、月白、孔雀绿、宝石蓝、礼花彩等,可谓万紫千红。

有时多种颜色集于一身,“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有时还会出现珍珠点。

因此有“画家笔拙,丹青难绘”之说。

而且“窑变无双,钧瓷无对”,绝对不会有两件釉色完全相同的钧瓷作品。

窑变如画的效果,早被文人墨客所赞美。

如“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锦句失色”、“晚霭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呈岚”。

纹理:钧瓷烧造,工艺独特,在色彩斑斓的釉面上,形成千姿百态的纹路,典型的如:冰片纹,看似锤击,抚之无痕;蚯蚓纹,龙走蛇行;鱼子纹,繁星点点。

此外还有兔丝纹、蟹爪痕、雨丝纹等。

特别具有审美价值的是冰裂纹,俗称“开片”。

纵横交错,如网状分布,由于这种纹路是胎质和釉面的冷热收缩率不同而自然形成的。

冰裂纹是烧制完成以后开裂造成的,不是在烧制中产生的隐于釉面之中,因此在开片形成的过程中,会产生裂开的声音,一边欣赏着“创过冰河玉凝透,碧莹浅底网捕鱼”的奇妙现象,一边听着轻灵而噼啪悦耳的开片之声,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审美意境。

只要看到过钧瓷的人们都会好不吝啬地将种种“神、奇、妙、绝”等赞美之词统统冠于之上,虽此还犹感不及,可见钧瓷的美是一种足以撼动人心魄的自然之“大”美;欣赏钧瓷之美,就如同一泓虽平静如画却内涵激流涌动之纯净干邑的泉水,醍醐灌顶般地给心灵来了一次彻彻底底的洗涤,一扫表层尘俗之恶垢,透出内里幻化、美妙、自然之本质,让人赏心而悦目,神清而气爽!人们欣赏钧瓷,是用肉眼感知后,再用心灵去体会的过程,有很好的感知才会有美妙深刻的体会。

为此,人们往往还会拿出放大镜出来对着钧瓷仔细地探索,力争将钧瓷之美发现殆尽。

即便如此,还觉得不够深入谈起钧瓷微观摄影的初衷,张同春老师感慨地说:“钧瓷的美在于千变万化的美妙釉色,包含在釉变的纹路之中。

钧瓷的美是一种流动的美,是动态美的表现,这种表现也存在于釉变的纹路之中,因此为了最真、最美地表现钧瓷,很有必要将钧瓷釉变的纹路细节呈现出来,而这只有用微距摄影才可以做到。

作为一个摄影工作者,我觉得有责任去做好这项工作。

这项工作不仅耗时、费力,最关键的是要用心去做,坚持去做才行。

我是从2008年就开始对钧瓷的釉色进行微距摄影的,当时第一批拍摄的几十幅片子就耗时了3个多月才完成,后来又陆陆续续地拍了好多次,只要是各个钧瓷窑口的好作品,以及社会上个人收藏的釉色美妙的钧瓷藏品都是我拍摄的对象。

截至目前,我已经拍摄了700多幅关于钧瓷釉色的微距摄影作品,在社会上已经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徐永华和张松桥老师说:“我们感觉到很神奇!每一件作品都会把大家带进一个微观的世界,给人以另一种视角的享受,非常震撼!我们看钧瓷往往只是看到了钧瓷的表面,很少深入进去一探究竟。

即便见惯了钧瓷,当看到这些微观景象之时,还是不由得被深深地撼动了。

如果说钧瓷整体表现是庄重、典雅、脱俗之美的话,那么这些微观则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流动的、斑斓的、震撼人心的美!这说明钧瓷无论从外表还是从骨子里看都是美的化身,钧瓷集各种美于一身,太精彩了!”张名扬和刘向阳老师也对钧瓷的微观表现赞不绝口:“只有亲眼见过钧瓷的人才知道钧瓷到底有多美,但是眼见到的未必就很深入。

看到这些微观的景象后,我们觉得平时对钧瓷美的理解仅仅只是窥到了钧瓷…一斑‟的结果,广度和深度都嫌不够,钧瓷其实还有更多的美等待我们去继续发现。

我们只要用…另一只眼‟,换一种视角和思维模式,钧瓷就会呈现出一种不同的美出来。

张同春老师不但带我们走进了微观钧瓷的世界,他更是开创了一个先河,给了我们很多的感受和启发。

我们为张同春老师为钧瓷所作出的贡献由衷地感到自豪,同时也祝愿我们的钧瓷界继续努力,将钧瓷文化艺术不断地发扬和光大!”钧瓷的魅力,在于其变换无穷的色彩,而其色彩,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完全是烧制过程中的自然窑变,毫无人为的构思和创意,铀色变换意境无穷,质地光润晶莹,如翠似玉。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效果,就是钧瓷有别于其它瓷器的独特之处,就是钧瓷的灵魂所在。

拥有一件钧瓷意味着什么?可以毫不夸张的对人说:我拥有的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件钧瓷.钧瓷色彩浑厚丰富,素有“钧不成对,窑变无双”之说,你拿十万件钧瓷摆在一起,也决挑不出色彩图案完全一样的一对,就是全国一流的钧瓷艺术大师,也无法给你这个保证。

可以说,件件钧瓷都是孤品,难到它还不值得你拥有吗?“世界唯一”---就是钧瓷的魅力。

因此,把玩欣赏钧瓷,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有画面,有声音的审美过程,其中心是一个“变”字,除了静止的诸多变化外,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观赏,还会呈现千变万化。

“变”的核心是趣成天然,堪称“神、奇、绝、妙”。

鉴赏要“手把、眼观、耳听、心仪”,至少从上述四个方面整体把握,常赏常新。

正如古人诗云:“层卷当受益,赏钧眼更新”。

4月1日晚9时左右,博鳌金海岸温泉大酒店。

当意大利总理蒙蒂从大宋官窑董事长苗峰伟手中接过钧瓷作品《九五至尊》时,他略显疲惫的眼睛猛然一亮。

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阮次山向蒙蒂介绍:“这是中国钧瓷。

”“这个非常好!”蒙蒂珍爱地抱着这件沉甸甸的礼物。

和蒙蒂一样,喜欢钧瓷的世界政要名人还有很多,比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哈萨克斯坦总统扎尔巴耶夫,前奥组委主席萨马兰奇,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