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19秋《文学概论》离线作业1(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19秋《文学概论》离线作业1(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19秋《文学概论》离线作业1(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19秋《文学概论》离线作业1(资料)

《文学概论》作业一

一、选择题:

1.形成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要因素有()

A. 世界观

B. 艺术观

C. 审美理想

D. 艺术才能

E. 生活阅历

2、文学风格的特性包括()

A. 独创性

B. 稳定性

C. 单一性

D. 多变性

E. 多样性

3、文学典型的魅力实质表现在文学典型具有()

A. 真实性

B. 新颖性

C. 诚挚性

D. 蕴藉性

E. 丰富性

4、文学话语的基本特点有()

A. 内指性

B. 精确性

C. 拒阻性

D. 潜台词

E. 心理蕴含性

5.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包括()

A.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B. 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C. 抒写真实感受

D. 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E.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6.象征主义文学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欧洲,代表人物有()

A. 爱伦?坡

B. 马拉美

C. 兰波

D. 波德莱尔

E. 柯勒律治

7.浪漫主义文学文学思潮18世纪末兴起于欧洲,代表人物有()

A. 雪莱

B. 拜伦

C. 雨果

D. 左拉

E. 福楼拜

8.即兴是作家因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而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创造出作品的情形。即兴产生的条件有()

A. 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B. 合适的气氛和契机

C. 综合心力的长久酝酿

D. 理智的参与与规范

E. 作家天赋及后天掌握的本领技巧

9.直觉与灵感有的不同在于()

A. 灵感是长久思索后的顿悟,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的突兀判断

B. 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后,直觉发生在第一次碰头时

C. 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而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D. 灵感的发生是可以预期的,而直觉却具有突发性

E. 灵感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而直觉是感性认识

10.艺术构思主要心理机制有()

A. 回忆与沉思

B. 想象与联想

C. 灵感与直觉

D. 理智与情感

E. 意识与无意识

11.文学的话语蕴藉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包括()

A. 内指性

B. 音乐性

C. 陌生化

D. 潜台词

E. 动作性

12.灵感的特点包括()

A. 突发性

B. 持久性

C. 创新性

D. 预知性

E. 偶然性

13.人类精神活动的具体形态包括()

A. 理论性精神活动

B. 宗教性精神活动

C. 伦理性精神活动

D. 审美性精神活动

E. 物质性实践活动

14.“表现”说与“摹仿”说相比的突出区别在于()

A. 在文学本质问题上,表现说不是突出被摹仿世界的决定作用,而是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

B. 在文学批评问题上,表现说更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创造作用

C. 在文学创作问题上,表现说不是强调文学创作对客观规律的遵循,而是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D. 在作品的表现上,表现说注重写实而摹仿说注重写意

E. 在作品的体裁上,表现说擅长叙事类,摹仿说擅长抒情类

15.接受动机的种类有()

A. 审美动机

B. 求知动机

C. 受教动机

D. 批评动机

E. 借鉴动机

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试题(正确\错误)

1.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2.正误是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原意不尽一致但又看上去契合作品意蕴实际的情形。()

3.文学消费者同一般商品消费者具有共同处,同时又具有一种特殊性:精神享受特性。()

4.文学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产业,它的目的是生产出能够在文化与审美素养方面满足社会再生产需要的语言艺术作品——文学作品。()

5.作家的个人性格特征就等于创作个性。()

6.作家的人格和其作品的风格总是统一的。()

7.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社会生活环境。()

8.情感是艺术构思动力因素,理智则会制约束缚创造力的发挥。()

9.艺术发现是文学创造发生的契机。仅仅有文学创造材料而没有艺术发现,文学创造就无由发生。()

10.文学是在直接的审美风貌中呈现间接的意识形态性质。()

11.文学中的理智认识因素总是直接表达出来的。()

12.文学活动的发展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是同步的:经济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就繁荣,经济发展落后缓慢,文学艺术就衰落。()

13.阅读是读者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及被描写的世界的过程,是有条件地接受,因而读者的阅读活动完全是被动的。()

14.读者阅读作者创作出来的文学本文,既是一种接受也是一种创造。()

15.注重表现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传统,典范地体现在先秦就形成的“诗言志”说中。()

三、论述题:

1.举例分析抒情性作品中的情景关系形态。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括: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得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就是人类得一种高级得特殊得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得原理、文学得范畴与判断标准等问题得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得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与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与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就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得,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得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与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得性质 答:文学理论得学科归属:文学理论就是文艺学中得三个分支之一,与其她分支有密切得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得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她分支得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瞧,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得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就是随着时代得发展而发展得,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得特征。它作为人类得一种特殊得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她活动得特殊性质。社会生活就是一切种类得文学艺术得源泉、经过作家得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得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瞧,具有实践性与自身独特得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得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得依据就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就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与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得有机组成部分。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得基础上创立得。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得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瞧成就是一种人得主体对于客体得认识与反映,文学就是对于生活得反映,就是一种艺术得反映。 4.艺术生产论:就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得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就是指实际得艺术创作过程。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艺术瞧成就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就是社会意识形态得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得性质,又具有审美得性质,就是这两者得有机结合、 6.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与对话。 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得基石就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得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得精神性得生活活动,也就是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人得本质力量得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得创造与欣赏展现与外化出来。文学就是作为主体得人得能动得创造,它塑造人,就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得存在与意识得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瞧成就是一种人得主体对于客体得认识与反映,文学就是对于生活得反映,就是一种艺术得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得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就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得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就是指实际得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概论课程平时作业

文学概论课程平时作业(1)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文学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 2、文学理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其研究对象。 3、历史上的文学观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文本有再现型文本、表现型文本、象征型文本等呈现类型。 5、文学媒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摹仿论:是关于文学是对宇宙万物的摹仿的看法体系.这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观念,又可称再论. 2、蕴藉 3、高雅文化 4、陌生化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从文学的原初含义、广义、狭义说明文学的含义。 答:文学一词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即文学是富于文采和语言作品和人的学识渊博。 文学一词的广义就是人的所有语言性符号行为及其作品的代名词。 文学一词的狭义是以表达情感为主并具有文采的语言作品。 2、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第一,从学科性质看,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学科主要是关于人类生活方式、 价值、理想范式等的学科,包含哲学、历史学、伦理学、修辞学和艺术学等。第二,从学科 对象看,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思考。文学理论当然要思考个别的文学问题,但这种思考往往要在一个包含若干个别的普遍层面进行,要在对于个别的关注中从事一定的普 遍性概括,从个别上升到普遍。当然,另一方面,也要从普遍沉落为个别。 3、简析文学文本的几种文化类型的相互渗透。 4、简析文学媒介如何影响文学形象及其修辞效果。 5、为什么说文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形象?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声语”现象。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括: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4.艺术生产论: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6.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北语19秋《文学概论》作业3答案

19秋《文学概论》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1.第三人称叙述因其叙述视点可以游移,因此又被称作( )。 A.无焦点叙述 B.散焦点叙述 C.定焦点叙述 D.多焦点叙述 答案:A 2.提出“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典型化方法的作家是___ A.鲁迅 B.郭沫若 C.茅盾 D.曹雪芹 答案:A 3.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 A.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 B.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 C.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 D.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 答案:C 4.古希腊著名的文艺理论作品《文艺对话集》的作者是()。 A.柏拉图 B.拉康 C.康德 D.亚里士多德 答案:A 5.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 A.逻辑结构 B.语词形式 C.情感体验 D.声音节奏 答案:C 6.文学创作中,运用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A.抽象思维 B.情感思维 C.形象思维 D.创造思维 答案:C

7.文学用()塑造艺术形象。 A.语言 B.词汇 C.情感 D.形象 答案:A 8.一般说来,特别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强调直抒胸臆的是() A.象征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古典主义 答案:C 9.在叙事文学作品的题材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 A.素材 B.环境 C.情节 D.人物 答案:D 10.口头传播是文学传播发展的() A.第四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一阶段 答案:D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11.属于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是___ A.象征主义 B.荒诞派戏剧 C.田园诗歌 D.古典主义 答案:AB 12.文学审美价值可以达到的三个层面是() A.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 B.情绪的倾泻和情感的抒发 C.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D.天人合一的和谐愉悦 E.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 答案:ADE

国家税收离线作业3 答案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学院2014年秋季离线作业 《国家税收》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50分) 1、税收是凭借( C )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A. 资产所有权B. 国家对纳税人提供的服务C. 政治权力D. 人权 2、国家对( C )具有偿还的义务。 A. 税收B、财政货币发行C. 国债D、规费收入 3、负有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个人是( B )。 A. 实际负税人B. 扣缴义务人C. 纳税义务人D. 税务机关 4、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部分称为( A )。 A. 免征额B. 起征点C. 免予额D. 减税额 5、一个征税对象同时适用几个等级的税率的税率形式是( C )。 A. 定额税率B. 比例税率C. 超额累进税率D. 全额累进税率 6、( A )的特点是税率不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 A. 比例税率B. 定额税率C. 累进税率D. 边际税率 7、在特定税种中多征一部分税款称为( C )。 A. 附加B. 加征C. 加成D. 综合负担 8、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的是( C )。 A. 消费税B. 关税C. 财产税D. 营业税 9、我国增值税对购进免税农产品的扣除税率为( C ). A. 7% B. 10% C. 13% D. 17% 10、进口货物的增值税由( C )征收。 A.进口地税务机关 B.交货地税务机关C.海关 D.进口方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 11、娱乐业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 D )的幅度税率,由各省在规定的幅度内,根据当地情况确定。 A. 3%-20%B. 15%-20%C. 5%-15%D. 5%—20% 12、消费税的征税环节一般是在( A ) A.生产环节 B. 销售环节 C.分配环节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下学期

第九章 基本概念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6.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7.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问题 1.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是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得以独立充分的发展,也出现了各种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也分别称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2.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3.试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多是现实型文学,因为那些作品是对客观现实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两大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突出社会矛盾,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 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开拓,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然而,现代主义文学往往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倾向,同时又过分强调非理性、自我表现,散布着悲观、绝望、颓废的情绪和危机感。 5.从诗歌的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是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散文写的是实人、实事、实物,重在抒写真实感受、境遇。散文必须写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切身的感受,抒发真挚的情怀。真实的境遇与真实的感受,使散文艺术表现的核心,在描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他运用剪裁、取舍、提炼

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1)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 1、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可概括为四个: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2、我国文学理论遗产十分丰富,先秦的《尚书·尧典》里就有诗言志的说法。到魏晋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文学理论论文,它是魏文帝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则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到唐代则有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到清代则有的金人瑞《六才子书》。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 3、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宇宙大系统》是开文艺理论研究先河的代表作品。在古罗马则有贺拉斯的《诗艺》。集西方文学理论思想之大成的则是德国的著名哲学家狄尔泰和黑格尔。他们的代表著作是《精神科学序论》和《精神现象学》。 4、文学理论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言、文学载体、文学形象和文学写作等几个部分。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入题后扩号内) 1、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B ) A: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B: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客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D: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目的,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2、“诗言志”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用的基本认识,它出自于(B ) A:两汉时期的《诗大序》 B:《尚书·尧典》 C:曹丕的《典论·论文》 D:钟嵘的《诗品》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D ) A:曹丕的《典论·论文》 B:陆机的《文赋》 C:严羽的《沧浪诗话》 D:刘勰的《文心雕龙》 4、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开先河之代表作品是(A ) A: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B:贺拉斯的《诗艺》 C: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D:康德《判断力批判》 5、西方文学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 )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黑格尔 D:别林斯基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许多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理论不能指导文学创作。(错误) 理由: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所以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无关。 2、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影响文学创作活动,但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研究却不起什么作用。(错误) 理由:文学方面的研究会促进文学创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研究,可以避免创作方面的一些弊端。另外,研究的学术性和创作的实用性互为促进,互为联系。二者不是分割的。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2、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3、文学活动:文学活动即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传媒2021年1月《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考试离线作业考核试题41

税法与税务会计 请将试卷答案复制粘贴在详细描述处,标清题号,不接受以附件形式提交的答案! 请将试卷答案复制粘贴在详细描述处,标清题号,不接受以附件形式提交的答案! 请将试卷答案复制粘贴在详细描述处,标清题号,不接受以附件形式提交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等,而税收则是大部分国家取得... 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税务会计:税务会计是进行税务筹划、税金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一种会计系统。 3.税务会计以税法法律制度为准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4.税务与会计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5.税务会计应按照税法规定,正确计算和缴纳税款,做到不重不漏,准确无误;确何在税法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做到不拖不占,迅速缴库。 6.分类:由于税金可分为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行为税等,税务会计也可相应地分为所得税会计、流转税会计和财产税会计等分支。 7.印花税:是以经济活动中签立的各种、转移书据、营业、权利许可证照等文件为对象所课征的税。印花税由按规定应税的和定额自行购买并粘贴印花税票,即完成。 8. 9.交易印花税, 是从普通印花税中发展而来的, 属于行为税类,根据一笔对买卖双方同时计征,为0.4%,和不征收印花税。 10.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就是说会计计算出来应该交纳的税,与税法认为应该交的税,不相等,叫暂时性差异。但最终是相等的。这时候就

文学概论形考作业

文学概论形考作业1 1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 分) 1.试论文学风格的特征。 答:(1)、文学风格的独创性。风格独创性是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它是与作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自觉的艺术追求密不可分。 (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一个作家的风格形成后,往往在很长时间里保持不变,这与作家创作个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关,但风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3)、文学风格的多样性。这是作家创作个性各不相同的反映。表现对象的广阔无垠,受众审美的各异其趣,也是风格多样化的原因。风格多样化也可能体现在同一个作家身上。 2. 简述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 答: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指文学作品、创作它的作家、阅读它的读者以及作家和读者生活于其中并成为文学作品所反映所表现的大千世界。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世界是文学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活动的产物。 3.简述文学的社会功能。 答:文学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实现它的社会作用,而读者又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的。无论他是否自觉,他的接受活动都会受其社会存在的制约。因此,要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就必须注意到人的社会存在是怎样从根本上规定他对文学作品的把握。和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一样,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只能是一种反作用,是第二性的,要以社会存在对自身和读者的决定作用为前提。就是说,社会存在不仅决定着某种文学艺术能否产生、存在,而且还决定这种文学艺术可能发生多大的社会影响。当年,一些青年男女可以被汤显祖《牡丹亭》感动得死去活来,有人甚至因此伤心而死;可是今天的读者尽管还会欣赏这部古典名剧,却不会再达到那样的程度的。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因为社会存在的条件已经完全不同了。普列汉诺夫说过:“相似的社会原因,自然产生相似的精神结果。”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首先要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强调这一点并不是否认文学自身的价值,文学作品一经作家创作出来,其美学价值便客观地存在于作品之中,是不依赖于文化环境的变迁的。文学的价值、功能与社会影响之间存在的这种时间差,又显示了文学价值与文学社会作用的不一致性。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作]品在某一时间内的影响大小和畅销与否来判断它的价值和功能。确定作品的价值,估价它的功能,都要从审美关系中,联系整个社会生活的历史进程来考察,这是正确认识文学社会作用必不可少的一种历史眼光。 4.怎样理解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 答:第一,文学总有所表现。表现,是在语言蕴藉中表达和呈现特定意义的过程。表现意味着借助语言蕴藉而使潜藏的意义得以彰显,从而可与他人相沟通。 第二,文学以个体为视角。个体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个别主体,而视角是人观察事物的角度。正是由于文学始终以个体角度去透视世间万事万物,才体现出它的独特的个性风貌。 第三,文学指向生存体验。文学的个体性具体地体现在生存体验上。生存体验是个体对具体

税法作业

税法作业 消费税作业 1.某卷烟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1月有关生产经营情况如下:(1)本月内销甲级卷烟1000箱,不含增值税销售收入1600万元;零售卷烟10箱,取得含税收入23.4万元;本企业厂庆活动使用自产卷烟5箱,生产成本3万元,对外不含税售价5万元。(2)发往某县A企业烟叶一批,委托其加工烟丝,烟叶成本20万元,支付加工费10万元(不含增值税),A企业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代收代缴了消费税;收回的专用发票已经税务机关认证。(3)卷烟厂将委托加工的烟丝收回,50%本月直接出售,取得不含税销售额25万元,另50%本月生产领用。(4)本月外购准予抵扣增值税的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税款为51万元,均已验收入库,发票均经税务机关认证。采购支付运输费用5万元,取得运输企业运输发票。 计算(1)A企业加工烟丝代收代缴消费税;(2)卷烟厂11月应当缴纳的消费税;(3)卷烟厂11月应当缴纳的增值税。 2、某酒厂2004年5月发生以下业务:⑴以外购粮食白酒和自产糠麸白酒勾兑的散装白酒1吨并销售,取得不含税销售额3.8万元,货款已收到。⑵自制粮食白酒5吨,对外售出4吨,收到不含税销售额20万元,另收取包装物押金(单独核算)0.2万元。⑶自产药酒1200斤,全部售出,普通发票上注明销售额7.2万元。⑷从另一酒厂购入粮食白酒800斤(已纳消费税0.4万元),全部勾兑成低度白酒出售,数量1000斤,取得不含税销售额2.5万元。⑸为厂庆活动特制粮食白酒2000公斤,全部发放职工,无同类产品售价。每公斤成本为15元。要求:请计算该酒厂本月应纳消费税。(白酒定额税率为0.5元/斤,比例税率为25%,药酒比例税率为10%,粮食白酒的成本利润率为10%) 答案: 白酒实行复合计税,且外购已税酒精生产的白酒,不准予扣除外购部分已纳消费税;药酒实行从价计税方法。 ⑴对外购粮食和薯类、糠麸等多种原料混合生产的白酒,按粮食白酒税率征税: 从量计征的消费税=1×2000×0.5=1000元=0.1(万元)。 [注:1吨=1000公斤=2000斤] 从价计征的消费税=3.8×25%=0.95(万元)。 ⑵销售白酒: 从量计征消费税=4×2000×0.5=4000(元)=0.4(万元)。 从价计征消费税=[20+0.2÷(1+17%)]×25%=5.04(万元)。 ⑶药酒实行从价计征消费税: 药酒应纳消费税=7.2÷(1+17%)÷10%=0.62(万元)。 ⑷外购白酒勾兑低度酒销售,外购白酒已纳消费税不得扣除,低度白酒按粮食白酒征收消费税。从量计征消费税=1000×0.5=500(元)=0.05(万元)。 从价计征消费税=2.5×25%=0.63(万元)。 ⑸视同销售的白酒: 从量计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

08春本科《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选修课) 通知1、本材料为作业参考答案,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删减,不必完全照抄;没有作业册的科目学员自备16k横格本抄写作业,并写清你的姓名、学号、专业和年级等信息 2、交作业时间11月30日前; 3、辅导和交作业期间交学费,具体如下: ⑴08春汉文本科交第三年学费1500元⑶08秋小教交第二次学费及考试费1100元,订书者教书费300元。 ⑵09春汉文本科交第二次学费1500元、书费350元;09春汉文专科交第二次学费1000元、书费300元。 ★各年级学员欠学费请一并交上! 作业一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5分,共20分) 1、意象 2、翻译 3、管锥篇 4、文化割据主义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简述比较文学的功能。 2、概述美国比较文学发展历史。 3、鲁迅、田汉、郭沫若在接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潮方面分别表现出哪些不同特点。 4、“八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谈谈比较文学中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2、为什么说接受和影响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如何理解这一双向过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象征:是以外在的、少见的事物,暗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的意义。 2、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作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创造性劳动。 3、管锥篇:作者钱钟书。写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间,出版于1979.8全书七百八十一则,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古籍十种,引用八百多位外国学者的一千几百种著作,结合中外作家三千多人,阐发自己读书心得体会。《管锥篇》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之一。 4、文化割据主义:是指有些人深恐受到外来影响,极力鼓吹“纯而又纯”的本土文化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拒绝交往,拒绝改变甚至为此镇压内部改革求新的势力。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1)、互识;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 (2)、互证:就是要在互相参证中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就,以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3)、互补: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收营养,某求新的发展。 2、美国的比较文学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1871年,沙克福在康奈尔大学作了“总体文学还是比较文学”的学术报告,(第一位涉足比较文学)。 1877——1889年间,盖利曾在密执安大学开设以“文学批评的比较”为内容的专题讲座。(先驱) 1890——1891年间,哈佛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1903年,美国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 1899年,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创立于歌伦比亚大学。 1910年,萧菲尔创办《哈佛比较文学研究》杂志 1942年,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克里斯蒂,倡导下产生了“比较文学委员会”,创办《比较文学通讯》 1952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问世 1953年,韦勒克发表《比较文学概念》 1962年,雷马克发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1969年,艾德礼发表《比较文学论文选集》提出“平行研究”的主张。 3、鲁迅极力突出的是浪漫主义中的革命与反抗精神,“忤万众不慑”的战斗勇气。 田汉更接近经典的浪漫派,热烈乐观,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浪漫人道主义的同情心,使命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对爱的力量的膜拜,都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彩。 郭沫若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他有“天狗吞宇宙”式的自我肯定与夸张,有横溢的激情,乐于从历史和神话中吸取灵感并且创造新的神话和新的理想世界。 4、刘勰把文学中复杂多样的风格归纳简约为“八体”,即: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又可以分为相对的四组: (1)典雅和新奇。典雅指引经据典,风雅蕴藉;新奇指“槟古竞今”,标新立异。这是以继承传统和创新的程度为标准来划分的。 (2)壮丽和轻靡。壮丽指立论卓越,体制宏伟,文采辉煌;轻靡指“浮文弱植,飘渺附俗”,也就是文辞浮华,飘忽无根。这是从内容与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 (3)远奥和显附。远奥指文章深沉不露,内容玄思深奥;显附指情理浅显,易于接受。这也是从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的。 (4)繁缛和精约。繁缛指喻众辞多,文采华丽;精约指“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这一组着重于形式,但“博喻”“剖析”仍与内容有关。 三、论述题:(40分) 1、答案要点:主题和题材的流变既牵涉到“传统继承”也牵涉到“引进”,应是构成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项研究可以纵向地考察某一主题或题材的历史发展。也要以横向把考察某一主题和题材如何被他种文化体系引进,或如何接受了他种

北语20春《文学概论》作业3答案

20春《文学概论》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1.“我恐惧又希望,我燃烧又冰凉”,这种表面上自相矛盾的语句,一般称之为() A.意象 B.隐喻 C.典故 D.悖论 答案:D 2.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A.电影文学 B.电视文学 C.戏剧 D.小说 答案:D 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语出自() A.白居易 B.柳宗元 C.周敦颐 答案:A 4.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这个观点,一般称为() A.“感物”说 B.“养气”说 C.“胸有成竹”说 D.“镜子”说 答案:A 5.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 A.艺术直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想象 D.艺术情感 答案:A 6.文学创作的惟一源泉是()。 A.作家的想象 B.作家的情感 C.社会新闻 D.社会生活

答案:D 7.文学创作中,运用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A.抽象思维 B.创造思维 C.形象思维 D.情感思维 答案:C 8.在我国文学史上,作为文学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分水岭的时代,即由不自觉到自觉的时代是()。 A.两汉时代 B.盛唐时代 C.魏晋时代 D.两宋时代 答案:C 9.在叙事文学作品的题材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 A.素材 B.情节 C.人物 D.环境 答案:C 10.古希腊著名的文艺理论作品《文艺对话集》的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康德 C.柏拉图 D.拉康 答案:C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1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 A.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B.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可以有多种理解 C.每个读者都认识一个哈姆雷特 D.文学语言是含蓄的 E.不同的读者可以对同一个文本有不同的解读 答案:ABDE 12.文学审美价值可以达到的三个层面是() A.天人合一的和谐愉悦 B.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 C.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

北师2018《专科英语》在线作业1标准答案

18春《专科英语(二)》在线作业1-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30 道试题,共60 分)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a popular belief ( ) the world is able to run out of oil. cannot judge a person only by his ( ) conditions. ( ) me a nice present on my next birthday. gives give are two elevators in the building, one of ( ) is special for patients. girl ( ) big eyes is Jim’s sister. new law enables a man ( ) money from the state if he has no work. claim grandpa died ( ) . the age of my 2 2 years I was 2 age was 6

to now, scientists have not found out how to ( ) patient of that disease. with rid of cannot ( ) for long without food and drink. 10.( ) your father at work the day ( ) yesterday ; before ; before ; after ; after twins ( ) in Dalian last year. They ( ) here now. ; were ; are ; are ; was computers on the table ( ) Professor Smith. belonged to to to squirrel was lucky that it just missed ( ) . be caught caught catch up, or the tickets ( ) out by the time we get there. have sold sell sold have been sold is very ( ) to be interrupted by advertisement at intervals(间隔).

浙大远程_税法离线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税法(专)》课程作业 姓名:邵丽琪学号: 年级:2012秋学习中心:湖州学习中心————————————————————————————— 作业一 一、计算题 1.某出版社2011年10月发生以下几笔购销业务: (1)购入纸张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价金额为100万元;同时支付采购运输费用,取得的货运发票上注明的款项是5万元。纸张已验收入库。 (2)支付印刷厂印装费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印刷金额为50万元。 (3)销售一批图书,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销售货价为300万元。 (4)支付销售图书的运费,取得的货运发票上注明的金额总计为5万元,其中保险费1000元。 (5)向有关高等院校赠送一批图书,按当月同类品种的平均销售价格计算货价为20万元。 (6)加工制作了一种礼品性质的图书,分送给客户及购货人,加工单位开具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6万元。 要求:计算该出版社当月应纳增值税额。 解:(1)当月购货进项税额=100*17%+5*7%+(5-.01)*7%+6*17%=27.213万元(2)当月销货销项税额=300*13%+20*13%+6*17%=42.62万元 (3)当月应纳增值税额=42.62-27.213=15.407万元 2.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2011年5月发生有关生产经营业务如下: (1)销售甲产品给某大商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不含税销售额80万元;另外,开具普通发票,取得销售甲产品的送货运输收入5.85万元。 (2)销售乙产品,开具普通发票,取得含税销售额29.25万元。 (3)将试制的一批应税新产品用于本企业基建工程,成本价为20万元,成本利润率为10%,该产品无同类产品市场销售价格。 (4)销售使用过的进口摩托车5辆,开具普通发票,每辆取得含税销售额1.04万元,该摩托车原值每辆0.9万元。 (5)购进货物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支付的货款60万元、进项税额10.2万元;另外支付购货的运输费用6万元,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 (6)向农业生产者购进免税农产品一批,支付收购价30万元,支付给运输单位运费5万元,均取得相关的合法票据。本月下旬将购进的农产品的20%用于本企业职工福利。

文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文学概论网上作业 1、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B. 文章和博学 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 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A. 文化论 3、文艺摹仿说以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A. 亚里士多德 4、文学的狭义阐释是。 D.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5、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A. 表现论 6、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的文论倾向。 A. 以语言论为基础 E.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 7、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 文学即文 章 B.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C.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 号 D. 文学即博学 8、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和观众。 B. 作品 C. 艺术家 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C.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 D.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 物 1、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选择一项: B. 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 2、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B. 蕴藉 C. 假设 D. 模仿 3、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趣味。 B. 个性化 4、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文本。 B. 象征型 C. 再现型 D. 创意型 5、大众文化文本是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意满足普通市 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学文本。 C. 工业化 6、中国古代文学层面论学说,一般包含。 A. 字音、意义等四层面说 B. 字面与深层意义两个层面说 D. 粗精两层面说

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

《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 1、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对于美的事物的创造能力。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对象的“美”。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较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上和安全上需求;较高层次的需求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最高的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3、审美情感体验的传达是文学艺术共同本质。艺术体验与非艺术审美体验区别主要在于它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传达。 4、黑格尔在《美学》中,给美下的定义是“美是人类的共同意识”,即美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5、文学作品是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6、对于文学艺术的定义,托尔斯泰是这样阐述的:“艺术活动就是将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事物用一定物质手段如线条、声音、色彩等塑造出一定的形象,通过形象把这种情感传达出去,激起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 7、文学的社会作用可以概括为教育、愉悦和认识。 8、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类型有:感官、情感、知识汲取。 9、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因为文学的价值功能是功利价值、道德价值、美感价值、真知价值和信仰价值等。 二、选择题 1、“掌握”这个词汇在黑格尔那里解释为(D ) A:把握客观世界 B:洞察人类心灵 C:绝对理念变成现实 D:掌握创作规律 2、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B) A:尊重 B:自我实现 C:安全 D :社交 3、其创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俄罗斯作家是( B) A:果戈里 B:托尔斯泰 C:屠格涅夫 D:高尔基 4、《没有地址的信》是下面哪位作家的文学理论专著(D )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别林斯基 C:契可夫 D:普列汉诺夫 5、司汤达的《红与黑》问世后,很长时间无人问津,这说明了(D ) A:文学作用的精神性 B:文学作用的整体性 C:文学作用的社会性 D:文学作用的有限性 6、“寓教于乐”的说法,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A) A:贺拉斯 B:普列汉诺夫 C:鲁迅 D:柏拉图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黑格尔所说的“掌握”一词的内涵就是掌握创作规律。(正确) 2、很多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它和政治、道德教育没什么两样。(错误)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他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2、文学的形象性: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这就是说的文学的形象性。 3、文学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审美表现领域.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意识与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当它把作家的心灵世界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形象、情感和意境,以审美方式来反映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评价并作用于读者的精神世界,对读者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的审美社会功能 4、文学审美教育功能: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的艺术的反映,文学作品一旦从作家手里脱胎出来而进入社会系统之后,必然会影响、作用于社会生活,甚至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改造。在文学理论史上,历来的思想家和文艺评论家,都非常重视文学的广泛的社会作用,总结这些理论遗产,根据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我们把文学的这种社会功能称之为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 5、文学审美愉悦功能:在文学欣赏中,文学作品能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愉悦,这就是文学的美悦作用。 五、问答题 1、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总是有意识地、自觉自由地要通过种种对象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展现出来,实现其生命和精神理想的价值,这正是美的本质所在。 2、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里坤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