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动性能及相关标准的研究与探讨

合集下载

摩托车制动系统力学性能研究

摩托车制动系统力学性能研究

设计 ・ 研究
Des i gn- Res ear c h
面制 动 力、制 动 器制 动力 与地面 附 着力 。 图1 为 车 辆 在 良好 硬 路 面 上 制动 时 ,车 轮 的 受 力 情 况 。其 中 是 车 轮制 动 器 中摩 擦 片与 制动 鼓 或盘 相
面 与 车 轮 之 间的 摩 擦 力 即地 面 制动 力 足 以克 服 制 动 器 摩 擦 力矩 而 使 车 轮 滚 动 ,此 时 ,地 面 制 动 力就 等 于 制
a d h e s i o n f o r c e o f t h e mo t o r c yc l e b r a k e a r e s y s t e ma t i c a l l y s t ud i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b y t he di fe r e n t f o r c e o f he t mo t o r c y c l e i n t h e b r a k i n g p r o c e s s ,a n d i t i n c l ud e s f u r t he r a n a l y s i s o f he t mo t o r c y c l e i n di fe r e n t a d h e s i o n c o e ic f i e n t .Th e b r a ki n g d i s t r i bu t i o n o f t he f r o n t a n d r e a r wh e e l b r a k e s i s a n a l yz e d ,a n d he t
摘要 / A b s t r a c t
… … …


摩托车的制动灵敏度与稳定性

摩托车的制动灵敏度与稳定性

摩托车的制动灵敏度与稳定性摩托车的制动性能是影响摩托车安全行驶的重要因素之一,制动灵敏度和稳定性是衡量摩托车制动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摩托车的制动系统原理、制动灵敏度与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摩托车制动系统原理摩托车制动系统主要包括制动器、传动装置和控制器三部分。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控制器将信号传递给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将力量传递给制动器,使制动器产生制动力,从而达到减速或停车的目的。

二、制动灵敏度制动灵敏度是指摩托车在制动过程中,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与驾驶员施加的制动踏板力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制动灵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摩托车的制动效果。

制动灵敏度较高时,驾驶员可以轻松地控制摩托车的速度,使摩托车在短时间内迅速减速或停车。

制动灵敏度较低时,驾驶员需要施加较大的力量才能使制动器产生足够的制动力,容易导致制动不及时,影响行车安全。

三、制动稳定性制动稳定性是指摩托车在制动过程中,保持行驶方向稳定的能力。

制动稳定性好的摩托车,在制动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点头、打滑等现象,能够保证驾驶员对车辆行驶方向的控制。

制动稳定性较差时,摩托车在制动过程中容易发生失控,给驾驶员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

四、影响制动灵敏度与稳定性的因素(一)制动器类型摩托车的制动器类型对其制动灵敏度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两种。

盘式制动器具有制动力强、散热好的优点,制动灵敏度和稳定性较高。

鼓式制动器散热较差,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制动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制动片材质制动片的材质对其制动性能有很大影响。

高品质的制动片具有较好的摩擦系数和耐磨性,能够在制动过程中产生足够的制动力,同时保持良好的制动稳定性。

低品质的制动片容易产生制动衰退,影响制动效果。

(三)制动系统设计摩托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对其制动灵敏度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合理的制动系统设计可以提高制动效果,保证制动稳定性。

例如,采用双通道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摩托车的制动稳定性,减少制动过程中的滑移。

阐述摩托车制动性能试验及方法

阐述摩托车制动性能试验及方法

阐述摩托车制动性能试验及方法制动性能的好坏,是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为摩托车生产企业,应该生产出制动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的产品;作为摩托车检验机构,应该能够严格准确地检测车辆制动性能好坏,并做出准确的评判。

无论是企业的设计开发人员,还是检验的试验人员,都应该理解制动试验过程原理,准确掌握试验方法和评判标准,从而才能从设计、生产、检验各环节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流向市场。

本文主要针对国家标准“(GB 20073-200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摩托车制动性能试验的过程及方法进行探讨,同大家交流对标准的理解和分享检测试验方法的心得。

1 制动过程概述以目前国内市场最普通的两轮摩托车为例,采用英国Racelog公司生产的VBOX3i型道路试验测试设备进行测试,电脑记录试验过程数据。

图1为某次制动试验的过程数据,图中的曲线清晰的记录了控制力(F)、速度(v)、减速度(d)、距离(S)和时间(t)等试验参数。

(1)控制力(F)曲线从开始施加到接近上限(≤200N)大概经过0.5s的时间,一直保持该控制力直到制动结束,控制力值平缓波动。

(2)速度(v)曲线初段由于控制力刚施加时,速度下降不明显,后段平缓下降。

(3)减速度(d)曲线基本呈倒抛物线型,中段达到最大,并保持了一段时间。

(4)距离(S)曲线平稳增大,随着速度的降低,曲线斜率减小。

(5)横坐标为时间(t),从初速度为60km/h减速到0km/h共历时约4s。

2 关于减速度标准中对制动性能的要求可以通过制动距离来判定,也可以通过减速度来判定,由于制动距离的限值要求需根据每次制动试验的初速度来计算得到,故在测试过程中会比较繁琐,通常制动性能试验都是通过减速度来判定。

在0型试验、Ⅰ型试验(衰退试验)和湿制动试验中,标准对减速度的定义和求取方法都不太一样,需加以区分和理解。

2.1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dm)2.2 0.5~1.0s之间的平均减速度(d0.5-1.0s)2.3 任何时刻的最大减速度(dmax)2.4 湿制动试验2.5m/s2减速度标准中提到,“所用的控制力应相当于干制动达到2.5m/s2减速度所用控制力”。

两轮摩托车制动性能问题分析

两轮摩托车制动性能问题分析
u n n a ey whihi eai et h aey o i r n d sra . ei d sr h u dpa o eatnt n r n i gs ft , c sr ltv ot es ft ft rdesa dpe e tins Th n u ty s o l ym r t he e i o t t Thi a rtu h st ei s e t n a d t ea l ssoft r kngm e h nim rt o wh ee o o c l s o i. sp pe o c e h n p c i n h nay i o heb a i c a s f o w — e ld m t ryce a d gv st ec u eta a tm e thesa ad o eb a i gpef r a c n e s l to swe1 n ie h , a s t nno e tnd r ft r k n ro m n ea d t o u i na l. h c t h h Key o d : M oo c ce Dr m r k Br k n ro m a c w r s t r y l u bae a i gpef r n e
G 07- 2 0 摩 托 车 和 轻 便 摩 托 车 制 动 性 能要 B 20 3 ; 6 0
1 轮胎与地面附着系数的影响
摩托 车鼓 式制 动 器制 动原理 为 : 摩托 车制 动时 ,由人
求及试验方法 标准中对摩托车制动性能进行了规定和要
求 ,该 标 准虽 已实 施 多年 ,但试 验 中仍发 现 有部 分生 产企 业 的部 分摩 托 车制 动性 能不 能满 足标 准要 求 ,其 中以 鼓式 前 制 动 器 所 占比 例最 高 。G 0 7- 2 0 标 准 中对 前 制 B 20 3 06 动 器的 制动 性能 要求 比后 制动 器要 高 ,摩 托车 制动 问题 如 不能 彻底 解决 ,将 对摩 托车 安 全行 驶产 生极 大的 隐患 。 目前 ,国内摩托 车 制动 器 主要有 液压 盘式 制 动器和 机

摩托车离合器的制动系统与安全性能整合研究

摩托车离合器的制动系统与安全性能整合研究

摩托车离合器的制动系统与安全性能整合研究摩托车离合器是摩托车制动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摩托车的安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摩托车离合器的制动系统与安全性能的整合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离合器在摩托车制动系统中的作用。

摩托车离合器是将发动机传递的动力通过离合器传递到变速器,并使摩托车能够顺利启动和换挡。

同时,在紧急制动时,离合器能够阻止动力传递,起到制动的作用。

因此,摩托车离合器的性能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骑手的行车安全。

在研究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整合摩托车离合器的制动系统与安全性能。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离合器的设计和材料选择。

离合器应具备高强度、耐磨损和耐高温的特性,以确保离合器在长时间高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制动时,离合器片的材料选择也应具备优异的摩擦性能和耐久性,以确保制动的效果和持续性。

其次,我们需要研究离合器的控制系统。

离合器的控制系统应能够根据骑手的需求实时感知并调整离合器的工作状态,以提供平稳的启动和换挡的过程。

同时,在制动时,控制系统应能够迅速将离合器片分离,以避免发生危险情况。

因此,离合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不同工况下的工作需求,提供精准而可靠的控制。

此外,整合摩托车离合器的制动系统与安全性能还需要考虑到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应用。

ABS系统通过感应摩托车的轮胎速度和制动压力,实时调节制动力度,以避免轮胎封死和打滑,提高制动效果,增强行车安全性。

离合器的制动系统与ABS系统的协调配合,能够提供更稳定的制动性能,有效防止摩托车在制动时失控。

此外,摩托车离合器的制动系统与安全性能整合研究还需要考虑到制动盘和制动片的材料和设计。

制动盘和制动片的材料选择应具备良好的摩擦性能和散热性能,以提供稳定的制动效果和制动力。

同时,制动盘和制动片的设计也应考虑到轻量化和结构强度的平衡,以提高整个制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最后,整合摩托车离合器的制动系统与安全性能还需要考虑到骑手的操作感受和人机工程学设计。

国内外摩托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对比分析

国内外摩托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对比分析
、 。
( 以 下简 称 国标 审 动性 能试 验方 法一 制动 力 )
定稿 )
2

,
.
修订后 的情 况
1 990
而试 验 方 因此 对 国
, ,
修订 后 的 国 标 审 定 稿 与
5 标准 草 案 1
0 /
年 的国际

,

I D
S 87 10 /
第 三次 修订 稿 《 摩
内外 摩 托 车 制 动 性 能试 验 方 法 标 准 的先 进 性 科学性 和合 理性 给予 对 比 分析 就是 为 了 了解 我 们 的 国家 标 准 与 国 际 国外 先 进 标准 存 在 的差 异
15 0 / D I S 87 10 /第
,
的 主 要 内容 差 别 不大 制动 距 离 的修 正 计 算 公式 完 全一 样 国 家标 准经 过贯 彻执行 对 我 国摩 托 车产 品 质 量 的提 高 增 强 摩托 车 产 品 在 国 内外市 场的竞 争 能力 和 推 动我 国 摩托 车 工业 的发 展 等 方 面 都起 到 了很大 的促 进 作 用 但在 贯 彻 执行过 程 中 也 发 现 了其 中的 不 一
,

便 摩 托 车 制 动性 能 试 验 方 法一 制 动距 离 》 和
2一 X x 《 摩托车和 轻
国家强 制性 标 准 《 摩
便摩托 车制
托 车 和 轻便 摩 托 车制 动性 能 试验 方 法 》 对摩 托 车和 轻便 摩托 车 ( 以 下简 称 摩托 车 ) 制动性 能 指 标 的检 验 结 果有 直 接 的关 系 不 同 的 检 验方 法 必将 产生 不 同的检验 结果 法是 否 科学 合理 是 至 关重 要 的

摩托车ABS制动系统测试方法的探讨

摩托车ABS制动系统测试方法的探讨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108·文章编号:2095-6835(2016)20-0108-02摩托车ABS 制动系统测试方法的探讨庄经伟(广东省江门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东 江门 529000)摘 要:主要针对摩托车ABS 制动系统的测试方法展开了探讨,对GTR3中的ABS 测试方法作了简要说明,并系统分析了GTR3与GB 20073—2006关于ABS 测试方法的主要区别,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摩托车;ABS 制动系统;制动器;性能试验中图分类号:U48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5913/ki.kjycx.2016.20.108随着摩托车行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摩托车能的关键指标。

而摩托车ABS 制动系统作为衡量摩托车安全性的重点指标,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做好对摩托车ABS 制动系统的测试,以保障摩托车的安全性。

基于此,本文就摩托车ABS 制动系统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 GTR3中的ABS 测试方法依据全球98协定,GTR3作为协调全球法规,从1999年开始进行研讨。

在2006-11月WP29/AC3会议上通过了WMTC 测试工况,也就是GTR2的相关内容。

GTR3是继GTR2之后针对摩托车采纳的第二个GTR 法规。

GTR3法规针对ABS 的试验项目主要包括高μ路制动试验、高μ路车轮制动抱死检查试验、低μ路制动试验、低μ路车轮制动抱死检查试验、高μ路到低μ路车轮制动抱死检查试验、低μ路到高μ路车轮制动抱死检查试验和ABS 失效试验。

在GTR3法规中,对ABS 试验规定的相关流程及主要关注点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各项目的试验初速度、制动系统控制状态、性能限值、车辆状态判定、试验次数的要求均给出了明确的要求。

浅谈摩托车ABS制动系统及道路试验

浅谈摩托车ABS制动系统及道路试验

浅谈摩托车ABS制动系统及道路试验发表时间:2019-09-19T14:30:41.337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2期作者:辛柳军[导读] 随着社会发展当中技术的提升和进步,摩托车也加装了ABS制动系统,俗称防抱死装置,这种装置的使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摩托车安全性能,并能够提升摩托车的驾驶稳定性。

在现阶段ABS制动系统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中,防抱死性能也得到了改进和完善。

同时,也正是由于近些年来摩托车在道路行驶当中不断的出现安全事故,使得主要的摩托车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从而推动了ABS制动系统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所以,考虑到实际的辛柳军广州大运摩托车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当中技术的提升和进步,摩托车也加装了ABS制动系统,俗称防抱死装置,这种装置的使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摩托车安全性能,并能够提升摩托车的驾驶稳定性。

在现阶段ABS制动系统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中,防抱死性能也得到了改进和完善。

同时,也正是由于近些年来摩托车在道路行驶当中不断的出现安全事故,使得主要的摩托车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从而推动了ABS 制动系统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所以,考虑到实际的使用环境,摩托车ABS制动系统要进行道路方面的试验,才能够验证技术的可靠性与否。

关键词:摩托车制动系统;ABS防抱死;道路实验;安全驾驶一、摩托车ABS制动系统基本原理近年来由于摩托车消费者对安全的日益重视,大部分的车都已将ABS列为标准配备。

如果没有ABS,紧急制动通常会造成轮胎抱死,这时,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制动力大大下降。

而且如果前轮抱死,车辆就失去了转向能力;如果后轮先抱死,车辆容易产生侧滑,使行车方向变得无法控制。

所以,ABS系统通过电子或机械的控制,以非常快的速度精密的控制制动液压力的收放,来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确保轮胎的最大制动力以及制动过程中的转向能力,使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也具有躲避障碍的能力。

摩托车制动防抱系统,简称为ABS,是提高摩托车被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结合式(1)(2)可得到 :
(6) (7)
051
设计·研究 Design·Research
由式(7)可知,附着系数越大,则摩托车前轮的 法向反作用力越大,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越小。
又有
代入式(6)中,则又可得到 :
制动器制动力 Fμ1、Fμ2 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 Fφ1、 Fφ2,即 :
(8)
Z1、Z2 —地面对前轮、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N; Fb1、Fb2 —分别为摩托车前、后轮地面制动力; Fφ1、Fφ2 —分别为摩托车前、后轮地面附着力。
由水平方向力的平衡关系可得 :
不考虑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即 :
(3)
不计,则
(4)
当前、后轮制动力都同时达到其极限值时,摩托
车前、后轮地面制动力之和 Fb 等于摩托车与地面附着 力 Fφ,并且前、后轮地面制动力 Fb1、Fb2 分别等于各 自的附着力 Fφ1、Fφ2 ,即有 :
由式(8)可知,制动强度越大,制动减速度值越大, 则摩托车前轮的法向反作用力越大,后轮的法向反作 用力越小。
结合式(7)可得到 :
(9)
2 摩托车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 [1]
在附着系数为 φ 的路面上,摩托车在制动时想要 获得最佳的制动效果,其条件是前、后轮制动器制动 力之和 Fμ 等于摩托车的附着力 Fφ,并且其前、后轮
Fμ2(N)
800
700 满载
600
500
空载
400
300
200
100
0 200 400 600 800 1 000 1 200 1 400 1 600 1 800
Fμ1(N)
2 000 2 200
图2 摩托车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理想分配曲线-I曲线
不同的附着系数的路面上所能获得的最大制动力,即 说明前后轮的制动都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路面的附着力, 这是摩托车制动力的最理想分配。
Key words: Braking force Coefficient of adhesion Braking distance Mamximum branking PBC
摩托车制动器制动性能是考核摩托车安全性的重 要指标,随着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和公共安全意识的提 高,国家对摩托车产品安全性能要求日渐严格,摩托 车制动性能检验早已纳入了国家对摩托车产品的技术 管理内容,因此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测量、评 价应引起相关行业检测机构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文 从分析了摩托车在制动过程中地面对其前、后车轮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切入,结合制动性能相关 的国家标准,从理论上推导出摩托车前、后轮制动器 制动力理想分配曲线、最大制动速率或路面峰值制动
050
的法向反作用力如图 1 所示。
u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设计·研究 Design·Research
Fj
Hg
Fb1
G
Fb2
Z1
a
b
Z2
L
图1 摩托车在水平路面上的受力分析
由图 1,对后轮接地点取力矩得 :
同理,对前轮接地点取力矩,可得 :
(1)
(2) 式中 :Fj —摩托车惯性力,N ; Ff —摩托车滚动阻力,N ; Fw —摩托车空气阻力,N ; G —摩托车重力,N ; a、b —摩托车质心至前、后轴中心线的水平 距离,m ; Hg —摩托车质心高度,m ; L —轴距,m ; u—摩托车车速,m/s ; φ—地面附着系数 ;
方程组(9)中有三个变量 Fμ1、Fμ2 、φ,若 值 给 定(φ =0.1、0.2、0.3……1.0), 则 用 图 解 法 求 解 可 得出 Fμ1、Fμ2 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即为摩托车前后轮 制动器制动力理想分配曲线 - 称为 I 曲线,如图 2 所示。
I 曲线上对于的数值表示摩托车前后轮制动时在
Abstract: This papaer analyzes the forceas and reaction forces of the front and real wheels of motorcyle during the braking process. The maximum braking rate of the motorcycle or the peak braking force coefficient of the road surface (PBC) formul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king distance and braking deceleration, etc. are derived.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matching, performance and related standards of the brake system of motorcycle.
力系数(PBC)公式以及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之间的 关系式等,为摩托车生产企业进行制动系统设计或匹 配提供理论依据,为摩托车制动性能测试相关技术人 员进行标准研究或实际道路测试提供参考。
1 摩托车制动时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 用力 [1]
不考虑制动时的空气阻力、滚动阻力、轴承摩擦力、 传动系阻力、坡度等,制动时地面作用于前、后车轮
设计·研究 Design·Research
摩托车制动性能及相关标准的研究与探讨
毛文刚 王震武 王 毅 (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摩托车在制动过程中地面对其前、后车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结合摩托车 制动相关标准从理论上推导出摩托车最大制动速率或路面峰值制动力系数(PBC)公式以及制动距离与 制动减速度之间的关系式等,为摩托车的制动系统匹配、性能及相关标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关键词:制动力 附着系数 制动距离 最大制动速率 路面峰值制动力系数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Motorcycle Braking Performance and Relevant Standards
Mao Wengang Wang Zhenwu Wang Yi (National Motorcycle Testing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