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史

农业经济史
农业经济史

农业经济史

药学院

李天一

2012515101

关键字:

农业文明中国农业问题

在百度上检索农业:“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农业是第一产业,无论将来社会如何发达,上天入地还是穿越古今,农业是根基,绝不会动摇。

站在历史长河的堤岸看,农业的发展史和文明的发展史一直相互交融,农业发达的地方文明也是发达的。人类最初的狩猎生活,也可以归为最原始的农业,我们的祖先通过打猎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时候的文明诞生在部落里,文明的种子开始萌发。文明的交流收到诸如迁移,生活威胁的影响,交流的程度有限。随着狩猎生活得结束,农耕生活开始,这个时候文明的种子开始茁壮成长。分析一下四大古文明,显而易见,古文明发达的地区莫不是水土最好的地区:两河流域的文明得益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定期泛滥,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壤。古埃及的文明得益于尼罗河的泛滥形成的沃土,黄河流域文明蓬勃发展自然沾了黄河水的光,印度的文明起源于恒河附近。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克里特岛文明与迈锡尼文明都在地中海附近,独特的地中海气候造就了古希腊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古希腊文明与古埃及、两河流域以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迥然不同。哪里适合农业,那里就适合人类,那里也适合文明发展壮大。另一个佐证是,原始的贸易。先民壁画多是人类狩猎图或者人类饲养的牲畜图,原始的贸易多是以物换物,猜测贸易品大多还是农产品,像上文的克里特岛本身属于崎岖不平的山地,但是贸易发达,文明还是一样的生机勃勃。农产品还一度被用来充当货币,古代中国官吏的工资并不是实打实的金属货币,“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就是他们的生活写照。

农业的发达可以通过农业工具的使用体现。原始的工具由石头,稍后青铜登场,鉴于青铜的地位,应该没有人拿它做农具,可以确定的是应该有人拿它做武器,现存的青铜武器可以证明。这两个时代的农业文明还是相对落后的,种地畜牧捕鱼的工具落后,没办法啊。进入铁器时代,农业好像雨后的春笋一样生机勃勃,各种农具大量出现,在农耕地区,铁犁牛耕出现。随着人口增加,更多的土地被用作耕地来养活增加的人口,农耕民族和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的矛盾就激增了,当两者发生碰撞时候,我们总结出,农耕民族应该少制造一些农具多制造一些武器。

农业也渗透到战争中。战争获胜的常常要对占领对方的土地形成实际占领,占领土地之后紧接着就是移民,然后从事生产,生产主要是农业生产。

世界就是一个整体,牵一发动全身。所以人类不可能百分百预报准确天气。下一步怎么走非常不好预测,就比如约克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查理三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一颗钉子在波斯沃斯战役丧命,历史有时候有点小黑色幽默。但是我们可以非常准确预测一个趋势,比如农业一直会是所有国家最关注的焦点。

农业问题永远是世界上不可忽略的一大问题,不管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农业问题永远是逃脱不了的。虽然时间已经进入21世纪,但是全球还是大约有10亿饥饿人口,也就是说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

吃不饱饭,无论怎样发展,农业永远是所有国家的重中之重。美国农业部发布2013财年农产品出口的最终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出口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409亿美元。2013年1-12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866.9亿美元,同比增6.2%。其中,出口678.3亿美元,同比增7.2%;进口1188.7亿美元,同比增5.7%;贸易逆差510.4亿美元,同比增3.7%。世界经济科技老大的农业功底还是炉火纯青。

中国的农业问题非常突出,人越来越多地越来越少,我们作为人口大国,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12038.7亿斤),比2012年增加1235.6万吨(247.1亿斤),增长2.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此外还进口1188.7亿美元的粮食,天啊,再不努力守住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增加的中国人吃什么?当前的首要问题是坚守18亿亩耕地一步不能退。除此,还有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我们所获得的食物安全是建立在高昂的环境代价基础上的。由于资源基础的退化,农民的收入目前难以提高。环境问题,包括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湿地开垦、灌溉土地的盐渍化、农业水污染、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有机质和化肥流失、秸秆焚烧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现在必须依靠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农业生产,降低对自然的损耗。另外,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均不如从前,农产品的销售给农民带来的收入正越来越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国家除了加大对农业的补助之外,更应该注重向农民推广新的种植技术,鼓励农民重新形成农业合作社,山东有些地方民间已经出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大规模的种植,管理,收割,提高经济效益,一体化经营的步伐加快。

我国政府必须认识到农业问题的紧迫性,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人口,增加单位耕地面积产量,保持现有耕地面积不减少,合理使用土地,否则我们的后代将会吃到我们现在不作为的苦果。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第一章金融制度的建立 1、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2、清算制度的建立 3、股票市场的形成 4、南海泡沫事件 金融:资金融通 金融革命:17世纪末18世纪初,欧洲银行制度、结算制度、证券交易市场的建立,促进经济发展。 一、硬币缺乏——对信用工具的需求 资金分配和使用不均衡——产生信贷业务 信用工具和信贷业务的发展——近代银行制度的结算制度 发展原因: 1、金银复本位制 2、货币量增长推动了贸易的发展磨损和贮藏的损失人口的增加新兴工业发展与 东方贸易逆差 3、17世纪20年代欧洲采银业萧条 4、货币短缺 二、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 大宗借贷业务经常发生在民间金融家和政府之间 近代政府面临突发性货币匮乏,因货币缺乏,私人借贷普遍存在。由于对贷款的广泛需求,出现早期“商业银行家”(最早出现于意大利,商业银行发展困难,破产的很多,社会上对放债人存有敌意,银行家经营无力,直到利率革命出现,缓解危机。) 利率革命是近代金融制度建立的关键一步 汇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承诺 支票:信用工具意大利首先采用转让支票的国家 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贸易结算中心 18世纪伦敦挑战阿姆斯特丹 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瑞典国家银行——中央银行 Be lombard street to a china orange. 英国金融界比喻“悬殊极大,十拿九稳” “华尔街2号”伦敦证券交易所 17中叶正式的股票交易市场出现了 南海泡沫——近代首次金融危机 近代金融制度建立伊始,不完善,不稳定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 1、密西西比泡沫 2、郁金香狂热——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 第二章工业革命的准备 一、市场制度的创新 农村:圈地运动城市:行会制度瓦解 二、竞争有序化 限制过度竞争,建立规则竞争 三、政府行为的界定 政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保证市场秩序,另一方面,限制经济活力

世界经济史重要概念

世界经济史重要概念 1、新航路开辟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背景)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对贵金属货币需求量增加,同时也增强了对市场的需求。 ②社会根源:欧洲狂热地追求货币和渴望获得制造货币的贵金属。 ③商业危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传统商路。 ④宗教根源:15世纪晚期,已经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这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⑤思想动力: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注入了精神动力。 (2)客观条件: 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和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为远洋航行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②15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四次远航) ①1488年,葡萄牙迪亚士,欧洲→非洲好望角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向东探险 ②1497—1498年,葡萄牙达·伽马,欧洲→印度 ③1492年,意大利哥伦布,欧洲→美洲(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 ④1519—1522年,葡萄牙麦哲伦,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引起了所谓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从而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欧洲殖民者开始对其他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掠夺。③环球航行的成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④打破了世界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商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业革命加速了资本原始

读《中国近代经济史》有感

读《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后有感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一本写1840鸦片战争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经济的著作。其主要内容有前言写了海盗掳掠和所谓“闭关自守”和所谓贸易自由和两次鸦片战争,第一章是介绍4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西方入侵者对中国政治上的间接统治和经济上的暴力强制。如西方入侵者在中国的行动方式一般、为所欲为的海陆掳掠、惨绝人寰的“苦力”贸易、畅通无阻的鸦片走私和合法商品的走私漏税等。第二章是介绍农民大起义时期的经济形势。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破坏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太平天国为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所采取的财政经济措施。第三章写了农民大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强化封建统治的政策措施。如清政府强化封建统治和维护地主产权的政策等。第四章是介绍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国际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势和中国经济半殖民地性的加深。第五章写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民用企业的产生及其和内外势力的联系和矛盾。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一本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深刻的著作。读完后给我了很大的震撼。首先,打开此书,就被书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所感染。这种爱国主义激情没有任何偏狭之处,它完全是以全面、丰富的史实为基础。作者对伟大祖国备受外国侵略势力欺凌、侮辱无比愤恨,无情地揭露了外国侵略者凶残、卑鄙、毒辣的嘴脸。武装侵略、武力恫吓、通过条约掠取特权、在签约过程中玩弄花招、得寸进尺,在中国土地上横行无忌、极其凶残地凌辱、残害中国人民,等等。任何一个不怀偏见的中国人在读了这些后,都会加深对外国侵略势力的仇恨及其本质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伟大祖国命运的关切。再次。此书在一系列问题上大大拓展了我对知识认识广度和深度。比如我对两次鸦片战争性质认识的变化,以前是我认为就是列强的侵略战争,但看了此书后,我知道了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有许多外国侵略势力的走私、鸦片贸易、苦力贸易等而且这些外国侵略者的侵略活动也是论述鸦片战争性质的证据。所以我就认识到两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直接间接地对殖民地征服和掳掠的战争”。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农业革命 近代农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是农业体制改革,是工业革命另一个重要的前提。近代农业革命在荷兰发生后,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农业技术和农业制度的创新,并且人口在18世纪末期迅速增加,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加需求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候,生活水平下降,就会通过某种暴力方式(战争、疾病、抢劫、饥荒和瘟疫)促使人口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道路。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人口增加和减少的循环 人口革命18 世纪下,随着欧洲各国近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欧洲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凸显了突破人口周期变化曲线的特征。并且以【死亡率持续显著地下降和生育率缓慢地上升】为特征的人口变革的突破期 大租佃制租入土地、雇工经营农业的经营方式。是英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富有的租佃农场主阶级,土地所有者自己经营土地或者出租给租地农场主。到18世界下半期英国农村中土地所有者很少自己经营,个体农民也在减少,大片土地被长期租给大农场主经营,大租佃制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处于统治地位。 容克式经济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以及中世纪残余条件下,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雇佣制大农场《宅地法》后形成的小农经济并不稳定,在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小农迅速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被人雇佣劳作,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逐渐形成并占据主要地位,标志着美国式道路胜利 1、农业革命和人口变化的关系 1.在近代农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一直没有超越马尔萨斯陷阱,即没有同时具有巨大的人口数目 和人口高速增长这两项特征。 2.近代农业革命以后,农业生产力持续稳定地提高,农业剩余率不断提高,保证了新增人口的供 给,提高了整体人口的生活标准,促成了人口革命。18世纪,欧洲大陆人口开始持续增长,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打破了马尔萨斯陷阱

高考中国近代经济史总结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物质生活的变迁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表现: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①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先后输入东南沿海,取代了中国的土纱土布,,使得耕织分离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得丝、茶商品化。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瓦解,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 2.洋务运动 背景: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即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内容:①“自强”,19世纪60年代,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 ②“求富”,70年代开始,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为军事工业解决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重要代表: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③海防方面:从70年代开始,初步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教育方面:创办新式学堂(代表有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派遣留学生 失败的标志: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作用:引进了西方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出现了,它们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的封建经济瓦解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引进西方的技术,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本身 3.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原因:受到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吸引以及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的诱导 诞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分布: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代表: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影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产生了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原因:①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成果:商办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分布上由沿海向内陆扩展。 2.短暂春天——空前迅速发展,但是时间短暂 时间:1912——1919年 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抵制洋货,提倡国货)。④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外部条件)。

2008年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串讲

有几条主线可以自己整理整理。 总的时间线: 鸦片战争前(1840以前) 两次鸦片战争(1840第一次,《南京条约》;1856第二次《北京条约》;太平天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甲午战争(1894年,《马关条约》,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资本主义短暂繁荣,1914-1921黄金时期) 国民党掌权(1921-1931[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地的建立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1931-1945日侵华[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1937-1942私人经济的短暂发展;根据地经济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中国经济的独占;国民党国家资本的急剧膨胀并最终破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大并最终取得胜利]) 关于土地: 封建所有制:土地所有者:地主,国家和自耕农;《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土地公有,绝对平均主义。历史上农民革命提出的唯一完整的农民小生产者的革命纲领和社会方案。 乌托邦农村中资本主义经营的出现:富农经济,经营地主,农牧垦公司抗战前,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土地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肯定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标志土地革命路线基本形成: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大生产与农业合作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五四指示》,土地改革风起云涌开展;《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另外,还有:关于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关于国民党经济政策的三个阶段(1927-37,开始阶段,呈上升,重点词汇是统一,促进。37-45抗日,一方面继续推进国家资本主义,另一方面战时经济;1945-49,美国、掠夺接收、破灭),都是可以拎出来理一理的。 简单就这么点内容,其实重要的应该自已来整理,以此也可以强化记忆。这一科很有意思的,不像其他科目那样枯燥。部分内容可以结合毛泽东思想考虑。 还有零碎的一点,书上有很多零碎的内容,如什么烟草、大米什么的主要产区在哪啦,等等之类的,按理说经济作物主产区应该掌握的,考试时也往往会考到,

西南大学《世界经济史》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判断题]农业革命的直接起因,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自然环境的变异所导致的食物匮乏。参考答案:正确 2:[多选题]就暴力冲突而言,人类文明拓展的实现方式有哪两种 A:先进农耕国家对落后游牧地区的经略和征服,前者不断地吞食后者,使文明区域的周边地带逐步地被纳入到文明世界的体系之中 B:先进的农耕国家和落后的游牧地区出于自己本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文化的交流,使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靠拢 C:先进的农耕国家向落后的游牧地区派遣使者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使落后地区接受先进文化 D:落后的游牧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之中 参考答案:AD 3:[多选题]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是 A:交流 B:融合 C:冲撞 D:排斥 参考答案:AC 4:[多选题]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 A:西亚、北谷类植物区 B: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区 C:美洲的玉米区 D:西亚、北非、欧洲、中亚以及从中亚到黄河流域这一带的小麦区 参考答案:ABCD 5:[多选题]人类最早的3个农业中心是哪些? A:美洲 B:西亚 C:中南美洲 D:东亚和南亚

参考答案:BCD 6:[单选题] A:乡镇 B:部落 C:农村 D:城市 参考答案:D 7:[单选题]农业革命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A:男女分工 B:采集能力的提高 C:植物栽培的原理被发现和应用 D:动物的减少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什么的发明是生产工具变革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A:锄头的发明 B:犁的发明 C:镰刀的发明 D:水车的发明 参考答案:B 9:[单选题] A:旧石器时代 B:中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青铜时代 参考答案:C 10:[判断题]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石器是舍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的石刀。参考答案:错误

中国经济史综述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4月期文献综述 摘要:中国经济史是经济学这一门学科的历史,它是对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的一个完整记录。对于学习经济学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必要学习中国经济史。鉴于中国经济史对于学习经济的重要性,而《中国经济史研究》是关于中国经济史的一本核心期刊,本文将对该期刊的2011年4月期文献进行综述,使读者了解中国经济史的研究趋势,以此为中国经济史的学者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中国经济史;期刊;综述 一.前言 《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于1986年,季刊。《中国经济史研究》是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经济研究杂志社出版的专业性刊物。该刊物以马列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百家争鸣的方针,刊登有关经济史的理论论著,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以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的论著,中外比较经济史研究论著,中国经济史的专题研究资料,中外经济史著作的评介,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动态的报导,并适当刊登中国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论著等。《中国经济史研究》坚持以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问题即“四新”原则取舍文章,为学术界新老作者提供发表论文的园地。编辑部加强规范化建设,实行匿名审稿,责任编辑对主编负责制。 《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主要栏目有:“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现代经济史”、“中外比较经济史”、“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动态”、“经济思想史研究”、“港台经济研究”、“民族经济”、“西部开发”、“理论探讨”、“专题评论”、“学人与学术”、“论著评介”、“青年论坛”、“读史札记”等。 二.《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4月期研究进展 1.对经济史类著作的评介 李肖[1]运用列举法对《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研究》做出了评价,赞扬了它填补空白、利用新资料和研究方法、多视角评书的优点,也指出了其在资料引用方面的不足。王

应用文-关于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

关于xx 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期问题 '\r\n\xa0\xa0\xa0\xa0 一、问\xa0\xa0\xa0\xa0 题 \xa0\xa0\xa0\xa0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国民 史是一门新建设的学科。几年来,在这门学科的建设上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特别是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部分;随着这门学科的建设,许多有关的基本问题都提到讨论的日程上来了。这些问题,有的已经在公开讨论,如对象问题;有的虽未公开讨论,但不同的意见都以各种方式提出来了,如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分期等问题。很明显,这些问题的讨论是有助于这门学科的 的。本文企图对后一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xa0\xa0\xa0\xa0 根据近年来 的著作、文章和一些学校的讲义或提纲来看,对于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期,大致有下列几种意见: \xaO\xaO\xaO\xaO( —)把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止的经济发展分成八个时期:1840?1895年,1895?1912年,1912?1919年,1919?1927 年,1927?1931 年,1931 ?1937 年,1937?1945 年,1945?1949年。“以上的八个时期又分成两个阶段,从1840年到1919年是旧民主主义 革命阶段,从1919年到1 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① (二)在好几个学校的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讲义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分期 意见,但在讲义编章的安排上和内容的叙述上大 ① \xa0\xa0 吴杰:《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6 页。 \xa0 致是把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分为七个时期:1840?1864年,1864?1894 年,1895?1914 年,1914?1927年,1927?1937 年,1937?1945年,1945 1949年。①,\xaO\xaO\xaO\xaO(三)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工业、

西南大学《世界经济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史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选择题: 1、经济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自身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规律 B 研究社会经济活动 C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过程 D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规律 思考题: 1.什么是世界经济史? 2.什么是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史的必要前提?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 1、农业革命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A 男女分工B采集能力的提高 C植物栽培的原理被发现和应用D动物的减少 2、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以什么为主() A 磨制石器 B 打制石器 C 敲击石器 D 青铜器 多项选择题: 1、早期人类两种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 A 采集 B 狩猎 C 捕鱼 D 种植 2、根据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石器时代可分为:() A 旧石器时代 B 中石器时代C新石器时代 D 中古石器时代 判断题: 1、人类的第一次分工是男女分工。() 2、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石器是舍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的石刀。() 思考题: 1.人类控制和使用火的意义是什么? 2.中石器时代开始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三章

单项选择题: 1、畜牧业产生于() A 旧石器时代 B 中石器时代 C 新石器时代 D 青铜时代 2、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基本特征是() A 南富北穷 B 南穷北富 C 东富西穷 D 东穷西富 3、什么的发明是生产工具变革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A 锄头的发明 B 犁的发明 C 镰刀的发明 D 水车的发明 4、什么是文明的核心特征和首要因素() A 乡镇 B 部落 C 农村D城市 多项选择题: 1、人类最早的3个农业中心是哪些?() A 美洲 B 西亚 C 中南美洲D东亚和南亚 2、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 A西亚、北谷类植物区 B 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区 C 美洲的玉米区 D西亚、北非、欧洲、中亚以及从中亚到黄河流域这一带的小麦区 3、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是() A交流 B 融合 C 冲撞 D 排斥 4、就暴力冲突而言,人类文明拓展的实现方式有哪两种:() A 先进农耕国家对落后游牧地区的经略和征服,前者不断地吞食后者,使文明区域的周边地带逐步地被纳入到文明世界的体系之中 B 先进的农耕国家和落后的游牧地区出于自己本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文化的交流,使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靠拢 C 先进的农耕国家向落后的游牧地区派遣使者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使落后地区接受先进文化 D 落后的游牧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之中 判断题: 1、农业革命的直接起因,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自然环境的变异所导致的食物匮乏。() 思考题: 1、农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2、原始畜牧业的特点是什么? 3、试论述农耕世界与游牧部落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文明首先在大河流域产生? 第四章 单项选择题:

中国经济史考试重点

中国经济史考试重点难点 名词解释: 1财政: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财政的职能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及稳定和发展职能。 2自然经济:一家一户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自给自足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肋耕,不仅能够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的最低级,最基本的需要,而且也使之与市场的联系降到最低限度 3行商制度:中国政府不直接同外国商人从事贸易活动,使用行商制度,其业务主要是垄断对外贸易,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购外商所需货物,划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保证交纳外商进出口船钞和货物税,代理政府管束外国商人的行动,传达政府对外商的政令,办理政府与外商的一切交涉事宜 4官督商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5废两改元:1932年7月,国民党政府进行的币制改革,废除银两制度,实行银远制度 6四行二局:是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四行是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两局是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托局 7.经济统制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以所谓“非常时期"为由,实行经济统制政策。主要是采取统购统销,专卖,限价等方法 8.南三行:在上海杭州等城市出现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被称为南三行是实力雄厚的银行资本集团 9洋行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 10平准中国封建社会运用贵时抛售、贱时收买的方式,以求稳定市场价格的一种经济措施 11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发展高级阶段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 12 法币政策:亦称“法币改革”,是国民党政府在1935年实施的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经币制度的币制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有:统一货币发行权,规定法币准备金,实行白银国有,确定法币对外币的汇率,推行新辅币。 13经营地主:是旧中国农村经济中带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形式,即一些较多土地的地主,用部分土地雇工经营。它与旧式富农的区别是本人不参加劳动,由管家代为经营,其封建性比旧式富农更严重。是由封建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农业经济过渡的一种形式。

中国经济史课后题答案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社会的资源、环境与生产方式 一、试述中国古代资源禀赋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资源禀赋包括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两部分。 【土地资源的特点】 优势:我国土壤特征各异,植物品种繁多。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种类丰富产品。 劣势:(导致传统农业规模小、脆弱) (1)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耕地和人口矛盾突出。 (2)土壤种类繁多,但有良好蓄水性和可耕性的土地较少。 (3)气候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 【矿产资源的特点】 我国国土广,矿产资源的总量大、种类多。但是我国矿产资源也存在两个缺陷: 一是富矿少,贫矿多。 二是单一矿少、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不充分,“风水说”观念对矿产资源开采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古代社会,以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一直居于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生产方式被延续下来、不断强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基础。 三、试述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 1、小农家庭的规模及贫困状况 汉后,小农经济普遍是贫困的五口之家,产品除消费交换外所剩无多,不足应付家庭正常支出外的需求。 2、农业“低投入——产出”的形成 为了维持生存,小农在生活和农业生产投入上都尽量减少开支。 3、农业的高剥削率 历史上赋税绝对值连增,赋税在多数时期一直维持在30%以上的高水平。 4、农桑之外的小农生活依赖 中国古代小农生存状况窘迫,不得不依赖于种桑、饲养畜禽、果菜水果等副业。 第二章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经济 二、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缓慢的原因。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土地所有制结构】 (1)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也是发展最充分、最典型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

早期官督商办企业经营管理初探 年级:09级班级:历史1班姓名:梁铁芹学号:2009210035 洋务企业开中国近代企业之先河,尤其是早期官督商办企业,仿效西方近代股 份制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出现了招商认股、股息分配及任用精通近代企业的买 办参与经营管理等做法,对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兴起具有开山辟路的先导作 用,但官权运作因素仍占较大分量,对中国近代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 极影响。 军事工业中经营管理的诸多弊端,使洋务派对早期官督商办企业采取了西方 近代股份制公司的一些做法,虽未摆脱封建官僚习气的桎梏,但与军事工业相比, 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本文从股份制实践、买办经营、官权运作3个层面谈谈 早期官督商办企业的经营管理。 一、早期官督商办企业中的股份制实践 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原材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和达到“先富而后能 强”的目的,洋务派创办了一批与军事工业相关的近代采矿、炼铁、运输等新式 企业,并模仿西方近代公司管理的运行规则,进行了初步的股份制实践,开中国 近代股份制企业风气之先。 早期官督商办企业,已经出现了西方股份制企业的雏形。以黑龙江漠河金矿 为例,该矿初具招商认股程序和股息分配的形式。1888年,漠河金矿“现议筹 本20万两,分作2000股,每股收天津行平化宝银100两。如交上海规元,每股 收106两。填发股票一张,息折一扣,认票不认人。一股至百股均可附搭①”又 股友“不准提本,只准招人接替,更易姓名,调换股票息折②”可见,漠河金矿 以20万两作为启动资金,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不仅降低了平民商人入股的门 槛,还保证了企业创始之初流动资金的稳定性,有利于解决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 在股息分配方面,其年度收入“除将借款陆续提还,并将官利及员司矿师薪水及 局费夫役护勇工食一切开支外,若有盈余,作为20成均分,内呈交黑龙江将军 衙门6成报充军饷,商股10成,本厂员友司事花红4成③”在盈利的前提下进行 股息分配,初步体现了西方股份制企业股息分红的形式,引导中国企业迈进了一 大步。其次,在财务管理上,规定“主厂者不当兼理钱财,致涉嫌疑。今拟将收 支事务,由股本最大者公举保荐平素诚实有望之人,然后延订,将来如有亏空舞 弊等情,一经查出,惟原荐主理直认赔…凡收支各帐,周年汇齐,刊刻成册,分 送各股友阅核,以凭征信,并报北洋大臣黑龙江将军查核④”主厂者与财务管理 权的分离,有效地防止了其以权谋私的弊端,而股董与掌管财务者之间结成的垂 直经济责任关系,能够保证企业高层员司的经营管理素质,且企业年度收支的公 开化和透明化及股友和政府的监督核查,不仅提高了漠河金矿的社会信用度,还 收到了积极的监督效果。此外,在生产管理上,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严格管理工 作交接,“每日所得金沙,由监工稽查,同送至收金所,给主厂者眼同兑收,登 册盖戳…凡出入之人,一体严搜⑤”对防止金沙流失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 人事方面,量才授职,赏罚分明。对外国矿师,“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延订合 ①《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矿务档》(七),台湾精华印书馆1960年影印本,第4363页 ②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下),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729页 ③《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矿务档》(七),台湾精华印书馆1960年影印本,第4370页 ④《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矿务档》(七),台湾精华印书馆1960年影印本,第4368—4369页 ⑤《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矿务档》(七),台湾精华印书馆1960年影印本,第4370、4402页

《世界经济史》复习题完整版

《世界经济史》复习题(1-16章) 1、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实证工具,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PPT1-6 1)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或事实是大量的。经济史造成了当前的事实,它也包括当前的事实。这就大大扩展了经济学的实证范围。 2)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比经济学家所感知的现实经济世界要可靠得多。 3)经济学家可以利用经济史提供的经验世界,对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进行“试错”式研究。 4)经济史世界最适于经济学溯因法研究。 2、阐述世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一部分。经济史与经济学并非相互包含或融为一体,而是相互提供方法论。所以说,经济史又是与经济学相互独立并平行的两个分支学科。 经济史与经济学说史不同,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历史,它是经济学的流,而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 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是实证方法——用经验和事实说话。直接用经验和事实说话,正是经济史的根本特点和优势:一方面,经济史可以为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提供更可靠的经验实证;另一方面,可以为经济理论提供更符合经验事实的假定。 3、东方专制主义长期存在的经济原因是什么? 古代公社是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恩格斯:“古代的公社,在它继续存在的地方,从印度到俄国,在数千年中曾经是最野蛮的国家形式——即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 经济基础是东方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东方各国都是利用河水泛滥来肥田,节省用水和共同用水是基本的要求,由于文明程度太低,幅员太广,不能产生自愿的联合,所以就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 东方专制主义与军队组织和军事扩张有着紧密的联系。 4、简述农业革命的特点。PPT2-6 1)经济活动的特点 农业革命时代,社会生产力占主导地位的是农耕经济,生产形式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基本单位的体力劳动,生产产品以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品为主,也就是我们习惯上常说的“男耕女织”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社会生活的特点 农耕属于周期性生产劳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居”,定居成了农业时代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小农经济的生产比较散漫,各个农业家庭又以同一地理环境或同一血缘姓氏为依托,结合或者积聚在某个中心点上,形成农业时代特有的社会基层组织——村社。 3)意识形态的特点 政治——农业国家地域广大、人口分散,需要巨大的水利灌溉工程,所以政权形式多以君主专制为主; 文化——由于自然地形的制约,农业革命时代的文化传统具有相对封闭的鲜明地域特征。 5、简述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的意义。 1)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 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经济从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 2)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这样,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 3)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 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 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

中国经济史名词解释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建立后,为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力和对周王应尽的义务。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官职为世袭。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它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其将权力继承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解决贵族间的矛盾,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继承问题而发生内乱。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因此二者共同强调的当然是血缘关系了,没有血缘关系也就不会对其分封。 (一)。前提。武王伐纣,西周建立。(二)。目的:巩固周的统治,以藩屏周。 (三)。内容: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2.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3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四)。主要封国:主要王族:燕鲁功臣:齐先代贵族:宋 (五)作用:1: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周享国800年) 2: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井田制是西周时的土地制度。国家在修筑水渠和道路时把土地划分为许多“井”字形方块,故称为井田。井田制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亦即属于周王,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王把土地分赐给各级贵族,让他们世代享用。他们只有享用权而无所有权,所以不准转让和买卖。为了充分发挥地力,并规定了定期“换土易居”的分配制度。西周的井田制根据剥削对象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区划,一种是“十夫有沟”,即国中平民的份地。其收入要上缴国家十分之一,作为贡税,以充军赋。另一种是“九夫为井”,即国家将方里土地按井字形划为九区,中一区为公田,余八区为私田分授八夫;公田由八夫助耕,收获全部缴给领主。男子成年受田,老死还田。井田制度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体现了我国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部分。它与宗法制度紧密相连,在西周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从生产方式上,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私田。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导致了井田制的崩溃 世卿世禄卿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在古代曾十分盛行,世卿世禄制的废除是商鞅变法[1]的时候 1、“使黔首自实田”:秦统一后,为了统一征收全国田税,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黔首”是指官吏以外的居民,即让这些百姓向封建国家呈报他们占有的土地数量,政府根据土地数额向他们征收赋税。它标志着从春秋战国以来发展起来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法律上的确认,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来源,是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项重要措施。 2、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朝丞相李斯主张把除秦国史书以外的所有《诗》、《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除中央政府主管的以外,一律收缴烧毁;以后敢谈这些书的处死,是古非今者灭族。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次年,秦始皇下令把460多个骂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两件事,史称“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扼杀了春秋以来“百

世界经济史论文摘要

《新世界的制度、要素禀赋和发展道路》论文摘要 Introduction 在欧洲人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新世界建立殖民地时,最有学识的观察者认为相对于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地区,北美洲更有发展潜力。虽然制度性的人均收入评估没有在大多经济体内建立起来或者建立得很粗糙,但是据资料显示直到欧洲人在如今的美国和加拿大建立殖民地后几世纪美国和加拿大的经济领导地位才显现出来。1700年,墨西哥和北美英属殖民地在人均收入上相等,而巴巴多斯和古巴分别比美国高出50%和67%。美国虽然在1800年超过了拉美的大部分国家,但是仍落后于加勒比国家。而1790年的海地似乎是美洲人均收入量上最富裕的国家。直到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和加拿大与美洲其他地区的差距才逐渐拉开,1900年开始这一差距更是成比例的显现出来。 学者们在研究北美与美洲其他地区差距产生问题时经常注重制度的分析,也强调影响不同地区发展的其他因素如财产权的保护、社会腐败程度、金融部门结构、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社会资本量和人们更倾向于努力工作还是创业。但是对于制度的产生学者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是宗主国的宗教和民族传统导致的。反对者认为这掩盖了具有同一民族传统地区的差异。 民族传统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事实上比预期的要弱。在殖民时期,人均收入最高的是加勒比地区,而其内部虽然有多个殖民国家,但是差异并不大。英国制度的优越性通常通过美国和加拿大表现出来,但是英帝国内部的其它地区工业化也是很晚的,因此英国制度不能保证经济的发展。西班牙属殖民地也有类似的情况。 由于相同的民族传统内存在着经济上的差距,学者们在不否认民族传统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初始条件和要素禀赋对制度化和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新的研究重点是,环境的不同究竟如何导致了不平等的程度以及这种不同持续的时间长短和如何影响制度化的进程。新世界所有的经济体开始都占有相对于劳动力数量的大量的土地和资源,也有较高的人均生活水平,但是资源禀赋的其他方面并不相同,这意味着从一开始他们的财富、人力资本和政治力量就是不平等的。 From Factor Endowments to Inequality 欧洲人对美洲的探索只是他们在人烟稀少和缺乏防御的地区寻找经济机遇的大规模和长期的活动的一部分。欧洲人通过不定期的远征和建立永久性基地来索取赔款、探寻资源和其他利益。无论是从国家政府还是私人代理的角度来看,彻底的新生环境以及大量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洲际的劳动力与资本的流动所引致的巨大的组织问题都促使了制度上的改进或创新。对于各殖民地相同的是劳动边际产出,这一点已经被历史上前所未有数量的从欧洲和非洲横穿太平洋前往美洲的不顾高交通成本的移民证明了。 从15世纪到18世纪有超过六百万到新世界的移民,其中超过60%的是不自主的非洲奴隶。由于奴隶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是竞争的,奴隶最终会流向那些它们产出最高等地区。占有和使用奴隶是没有严肃的民族和文化障碍的,而且奴隶在主要的欧洲的殖民地是受欢迎的。1580年前只有20%的移民是奴隶,而1700年到1760年间这一比例上升到75%。奴隶的作用的突出和在向葡萄牙、法国、和尼德兰的移民中比例的增加以及英国在美洲殖民地的持续优势,反映了殖民地时期各殖民地向世界市场供给产品的专业化趋势。因为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生产获利多的的产品和大规模的奴隶种植园的建立,这些殖民地吸引了大量的奴隶的涌入。的确,有一些重要的殖民地没有非常的专业化,仅仅是西班牙在南北美大陆的殖民地(有一些关注银矿和其它矿的劳动力)、大西洋中部的新英格兰和英法在加拿大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很少依赖于奴隶的劳动力绝非巧合。 用大量奴隶进行专业化生产糖料和其他高产作物的经济拥有新世界的人均收入。最主要包括西印度群岛的国家,也包括南美的一些国家。他们在历史上就专业化生产这些作物,而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考试题库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题库(简答、名词解释) 简答: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 1.限定通商口岸从事对外贸易 2.对进出口货物也实行严格的限制 3.对于外国来华贸易的商人,政府也对他们的活动加以种种限制 4.从事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中国政府特许设立的商行 北京条约及内内容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侵略者交换天津条约和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公使驻京 2.开放新口岸 3.内江通商 4.内地传教 5.控制海关 6.掠卖华工合法化 7.鸦片贸易合法化 买办的产生与作用 买办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最初是指那些被外国洋行雇佣的中国代理人。买办从产生之初就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为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经济侵略服务的 作用:买办不仅是起着媒介和经纪人的作用,而且一步步地发展为经销和承购,包购包销,买办按照洋行规定的数量和期限,完成购销任务。而买办为了洋行和自身的利益,则在全国组织起一个推销外国工业产品,收购中国土产的商业收购与销售网络 通商口岸城市集中体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点 1.这些口岸城市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的据点 2.其次西方列强在这些口岸城市设立租界,取得治外法权,成为国中之国 3.再次,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城市投资设厂,兴办各种实业,直接渗入到中国的经济生活之中,并逐步取得垄断和独占地位 4.最后,殖民地经济生活方式的盛行,是通商口岸城市经济的一大特色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局限性 1.在土地制度方面,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在社会生产方面,他极为赞赏的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并据以设计理想社会的生产形式 3.洪秀全提倡男女平等,特别是经济生活中主张妇女享有平等,独产的地位 4.在对外关系方面,洪秀全反对闭自守局限性:洪秀全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历史农民起义运动经济思想的最高体现。但是他不可避免地还有小生产者的封建落后性,推行绝对平均主义,禁欲主义和军事化的社会生活是注定行不通的。这都反映出他经济思想的乌托邦性质 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 1.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经济扩张,改变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轨迹,刺激并推动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增长 2.适应近代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3.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及少数华侨的货币财富开始投资创办近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提供了最初的货币财富 4.在十分不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清政府在创办近代工业,进行资本积累中曾经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的封建性 1.清政府创办的企业是为巩固清政府封建统治出发的 2.清政府创办的这些企业实权均操在少数洋务派官僚买办之手 3.清政府创办的企业通过政权往往对一些行业和部门实行垄断经营,并享有特权 4.清政府创办的这些民用企业和军事工业具有浓厚的买办性 实力雄厚的外国资本在华投资的主要特点 1.外国在华投资的主要领域是贸易,金融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部门 2.外国在华工业投资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中国的长远的经济发展,而是为了西方列强更好地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 3.外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于利润丰厚的经济部门,如银行,航运等行业 4.外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通商口岸,而投资在内地则极为罕见 辛丑条约对中国的经济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首先,如此巨大的战争赔偿几乎成了套在中国政府头上的沉重枷锁,从此之后这个政府只有对外国俯首贴耳,再也不能在外国列强面前"胡作非为" 2.其次,条约规实,允许外国在中国驻扎军队,这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空前危害 3.再次,外国侵华势力压迫清政府对统治集团进行清洗,所有反对与外国建立各种政府经济关系,支持义和团的人都遭到清洗 善后大借款 1913年袁世凯政府以办理善后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筹措的借款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实际到手760W,而规定47年还清的本息竟达6789.36 W.合同规定,以中国盐务收入的全数,关税中除应付款项外的余款,再加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等省所指定的中央税款,充当此次借款的担保。合同还规定,中国必须聘请外国人掌管盐税征收事务。 至此,中国盐税大权完全落到外国人手里 国民北京政府为鼓励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实行了哪些新措施 1.中央政府设工商部,下设矿务,工务,商务三司 2.颁布一些保护工矿业发展的法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