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

合集下载

几种静校正方法在复杂山区的应用分析

几种静校正方法在复杂山区的应用分析

几种静校正方法在复杂山区的应用分析在复杂山地地区,由于地表起伏剧烈,低速带的横向速度和纵向厚度变化大,不同检波点接收到的地震波至时间出现延迟,反射波时距曲线发生畸变,通常利用静校正解决这种畸变,目前勘探实践中较常使用高程、折射、层析等三种静校正方法。

文章对这几种静校正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基于初至时间的层析静校正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复杂山区由于地形和低速带变化引起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同时结合反射剩余静校正解决残余的短波长静校正量,可有效地解决复杂山地的静校正问题。

标签: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层析静校正;剩余静校正引言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逐步在向复杂地区转移,其地表起伏剧烈,表层速度横向变化大,部分地区基岩出露,这给地震资料处理工作带来复杂的静校正难题。

静校正工作是地震资料处理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项内容,它直接影响叠加效果,同时决定叠加剖面信噪比和垂向分辨率。

静校正可分为一次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两大类,常用的一次野外静校正方法有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和层析反演静校正等;剩余静校正方法主要有基于初至时间的剩余静校正与基于反射能量的剩余静校正两类[1]。

为此,应清楚认识理解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适用条件,以免在处理过程中走弯路。

1 方法及原理1.1 高程静校正高程静校正是最简单的静校正方法,它不考虑近地表速度和厚度变化的影响,只对由地形变化引起的部分进行校正,因此高程静校正只能消除地表起伏的影响。

在复杂地区,低速带对静校正的影响并不仅仅是高频分量,也有影响构造形态的低频分量,对于这种情况,高程静校正无能为力,尽管在某些地区可以见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可能会是构造假象难以让人察觉,所以在复杂探区,高程静校正并不是一种理想的静校正解决方法。

通常地震处理者为了快速了解研究区的大致构造形态,会选用该方法进行初叠加剖面,同时也作为选择其它静校正方法及参数的一个质量控制对比标准。

1.2 折射静校正折射静校正方法有两点假设:一是假设地表模型是由几个局部水平层构成;二是假设波在折射界面上的入射角是临界角。

山前地带煤田地震勘探折射静校正方法应用效果

山前地带煤田地震勘探折射静校正方法应用效果

始速度模型及完成初至波拾取的基础上 , 对区域内 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层析反演。得到相应的近地表 层析反演速度 一 深度模型。为了得到准确的近地表 速度深度模型 , 需要进行多次迭代运算 , 直到结果满 足收 敛条件 为止 。
4 求 取 炮 点 及 检 波 点 静 校 正 量 。 在 层 析 反 ) 演 得 到 的 速 度 一深 度 模 型 上 。 交 互 拾 取 高 速 层 顶 界( 即低 降速 带 底 界 ) 以及 相 应 的校 正 基 准 面 , 通 过 对 速 度 一深 度 模 型 上 各 网 格 时 问 的纵 向 求 和 , 到 与 地 表 观 测 点 相 应 的 炮 点 、 波 点 静 校 得 检
接影 响着 结果 的质 量 , 以初 至 拾 取 工作 一 定 要 认 所 真细致 。 2 面元 化 分 和给 出初 始 模 型 。在 层 析 反 演 过 ) 程中, 首先 要在 反演 的 地质 区域 内建 立初 始 的速 度 模型 , 并对 其 网格化 , 目的是 为层 析反 演提 供一 个 其
据 处理中的应用 [ ] 中国煤 田地质 ,0 6 2 . J. 20 () [ ] 罗英伟 . 3 几种静 校正 方法 的研究 与 比较 [ ]油 气地 J.
球 物理 , 1 ( ) 2 0 1.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 述如下 。 3 1 地表 一致 性延 迟 时法初至 折射 波静 校正 .
有新生界地层覆盖 , 新生界最 厚近 10 有潜 2 m,
水位, 地震激发较有 利 , 由于地势平坦 , 初至折射波 品质 较好 。

高效高精度初至波层析静校正方法及应用

高效高精度初至波层析静校正方法及应用

直射 线 法计算 静 校 正 量 的低 频 分 量 ; ④ 用 计 算 的
低频 分 量对初 至 时 间 进行 静 校 正 ; ⑤ 用 低 频 分量
校 正后 的初 至 时 间再 次 进 行 折 射 时距 曲线 拟 合 、 自动分 层 , 统计 地表一 致性 静校 正量 的高频 分量 ;
区, 若 仍使 用适 应 任 意介 质 的层 析 静 校 正 则 代 价
设 备 资源 , 采用 加大 深度 方 向 网格 间距 , 减 少 网格
表 非一 致性 时差 校 正 方 法 的 高效 、 高精 度 快 速 初 至 波静 校正方 法 软件 。
1 基 本 方法 及 流 程
高效、 高精度 快 速 初 至 波静 校 正 的基 本 方 法 及 流程 如下 : ① 用交 互 及 自动 初 至拾 取 相 结 合 的 方 法快 速拾 取初 至 时 间 ; ② 对 拾 取初 至 时 间进 行 折 射 时距 曲线模 拟 , 自动 实现折 射 波分层 , 再进 行 折 射层 参数 反演 , 可反 演 不 受 深 度方 向 网格 间距 影 响 的表层 层状 模型 ; ③基 于反 演 的表层模 型 , 用
点数 的方 法 ; 但 增 大 深 度 方 向 网格 间距 会 降 低 反 演 模 型 的精 度 , 影 响层 位 分 辨 率 。在 处 理 静 校 正
问题 中 , 由于各 区域 地 表 的差 异及 多样 性 , 对 于一
些 特 复 杂地 区 , 地 表 速 度纵 、 横 向变 化 无 规 律 , 适 应 层 状介 质 的折 射层 析 方 法 得 不 到好 结 果 , 因 此 用适 应任 意介 质 的层析 静校 正 的处理 代价 换取 处 理效 果 是 有 必 要 的 。但 在 一 些 表 层 相 对 简单 地

分析各类静校正方法的适用条件

分析各类静校正方法的适用条件

分析各类静校正方法的适用条件地震勘探解释的理论都假定激发点与接收点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地层速度是均匀的。

但实际上地面常常不平坦,各个激发点深度也可能不同,低速带中的波速与地层中的波速又相差悬殊,所以必将影响实测的时距曲线形状。

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对原始地震数据要进行地形校正、激发深度校正、低速带校正等,这些校正对同一观测点的不同地震界面都是不变的,因此统称静校正。

广义的静校正还包括相位校正及对仪器因素影响的校正。

静校正是陆地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我国西北地区,地表条件比较复杂,静校正问题尤为严重。

目前地震勘探的重点主要在我国的西部,在这些地区静校正问题严重制约着地震勘探的效果,解决好静校正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自动静校正的方法和程序。

本文简单地讨论各种静校正方法的分类以及适用条件。

静校正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大类:第一类是基于模型和高程为基础的静校正计算方法。

(1)基准面校正;CMP叠加参考面校正;低降速带底面校正。

(2)控制点数据线性内插法(微测井、小折射方法等建立控制点数据)。

(3)沙丘曲线法(根据沙丘厚度在延迟时曲线上找到对应的延迟时,计算静校正量)。

(4)相似系数法。

(5)数据库法(建立导线成果、浮动基准面高程、地表高程、小折射成果、高速层顶深度、潜水面深度等数据库)。

第二类是基于生产炮初至信息为基础。

(1)基于折射原理的方法:①斜率、截距时间法,包括单倾斜和多倾斜折射面;②合成延迟时法,包括ABC方法、FARR显示方法、相对延迟时法、绝对折射静校正、合成延迟时法(DRS);③时间深度项法或称为互换法,包括GRM、EGRM、ABCD法、相对折射静校正(RRS)、相遇时间法等;④回折波和折射波连续速度模型反演静校正方法;⑤迭代反演低降速带厚度法静校正(假设V0已知情况下);⑥折射分析射线反演静校正方法。

(2)基于其它原理的方法:①走时层析反演,包括近地表速度模型约束反演、广义线性反演(GLI)、模型反演、数值等效法等;②初至曲线拟合,包括指数曲线拟合法、光滑曲线拟合法、模型曲线拟合法等;③多域正交迭代;⑤回折波层析成像法静校正;③全差分法。

初至层析静校正技术在迪那某测线的应用

初至层析静校正技术在迪那某测线的应用

图 1描 述 了正 态 分 布 的静 校 正 误 差 为


± 1
波层 析反 演与静校正 技术 能够详 细 反 演


校正


根 据 静校 正 对 数 据 的影 响




时 对 高 频 信 息 的压 制 作 用 表 1 描 述 了 不
同静校误 差 的截频 作 用

观 测 位 置 上 的速 度 信 息


不 存 在控
有长 短 波 长 之 分 地 形 和 低 降 速 带 的 厚

长 波长 静 校 变
制 点与 非 控 制 点 问题
正 的精度


从 而 保 证 了静 校
度 变 化 引 起 的 静 校 正 量 变 化 通 常剧 烈
主 要 是 短 波长 的静 校 正 量 从 地 质 角度 来 看


化 不 影 响反 射 波 的聚 焦 而 能产 生 地 震

近 地 表模 型 是 由



用高 度 密集 单元 划分可 以描述 更 为 复 杂
或 多层 岩 石 所 构 成 的 接 近 地 表 的 地 质 体 并 具 有 明 显 的速 度 厚 度 变 化 大 及 各
, 、
初至 走时层析静校正 初 至 走 时层 析反 演利 用直 达 波 折
、 、
的速 度 场 增 加 了初 至 信息 的利 用 率 同

由此 可 见 初 至 波 层 析 反 演 用
, ,
而 潜水面起

剖 面 中的假 构 造 异 常 影 响 构 造 解 释 和

于 估 算 表 层 速 度 借 此 解 决 静 校 正 问题

复杂近地表层析反演与波场延拓联合基准面校正

复杂近地表层析反演与波场延拓联合基准面校正

演得到近地表模型 , 再根据修正后 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分 别对检波 点和炮点 进行波 场延拓 。具体实 现步骤 是 : 将
水平基 准面置于地形之上 , 根据惠更斯一 菲涅尔原理 和波场互易 原理 以及 炮 、 检点 的空间分 布位 置 , 以地表接 收 到 的地震数据 为二次震 源 , 将检波点和炮点分别先 向下 、 后 向上延拓 到水平基 准面上 , 从而实现复 杂近地表地 区 地震数 据处理 的层析反演 与波场延拓联合基准面校正 。
摘要 : 在 复 杂 近 地 表 条件 下采 集 的 地 震 资 料 , 由 于地 形 起 伏 剧 烈 , 低、 降速带变化大 , 采 用 传 统 的 垂 向时 移 静 校 正
方法会使地震波场发生扭 曲, 降低速度分析精度 , 影响资料 的最 终成像质 量 。近地 表层析 反演 与波场延 拓联合 基准面校正 的方法有利于解决 复杂 近地 表条件下地震资料 的静校正 问题。其应用 思路是 先采用 折射波 层析 反
也 就越 大 [ 2 ] 。采 用 Ki r c h h o f f 积 分 法 可 以实 现起
Hale Waihona Puke 线) 划 定低 、 降速带 的底 界 面 , 将该 界 面 以下 的部位
剥离 出来 ( 图2 b ) , 并在 基础 模 型 中将 其 减 去 , 其余 部位 用替 换速 度充 填 , 从而 提取 出相 对 准确 的近 地 表( 风化 层 和低 、 降速 带 ) 模 型( 图2 c ) ; 然 后 再 对 近
准面处 理 , 由于浮 动基 准面 与剧 烈起 伏地 表之 间存 在 较大 的高 程差 , 垂直静校正量很大, 因此 必然 会 产 生波 场走 时路 径 误 差 , 降低 速 度分 析 精 度 ; ② 若

初至波表层模型层析反演静校正在吐哈盆地的应用

初至波表层模型层析反演静校正在吐哈盆地的应用
维普资讯

初至波表层模型层析反演静校正在吐哈盆地的应用 水
吴 文 熙
( 中国石 油吐哈 油田分公司勘 探事 业部 ,新疆哈 密市 8 3 9 0 0 9 )
梁 春 燕
( 中国石 油吐哈 石油勘 探开发 指挥部 ,新疆哈 密市 8 3 9 0 0 9 )
等低 降速 带变化 大 的复杂地 区 , 已打 出油 的探井显 示 的折 射静 校正 方法 仅适 用于地 表起 伏不 大 、表 层速 度
这 些 区域勘 探潜 力 巨大 ,但静 校正 问题很 严 重且难 以 横 向均 匀性较 好 、有明 显的折 射界 面存 在且折 射面 比 解决 , 大大 降低 了勘 探效果 。由此 , 吐哈 油 田开 展 了各 较平 缓的地 区 。
J i ll 中国石油勘探 2 0 0 7 年第3 期 4 8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种静校正技术的攻关和新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工作 。 研 究结 果表 明 :小 折射 法低 速带调 查 由于排 列的长 度 有限, 观测的资料难以完全反映近地表情况 , 对地形起 伏 剧 烈以及 表层速 度变 化较 大的地 区不 太适 用 ;微 测 井法能够 较 准确地 确定 测点 处表 层速 度随深 度变化 的 规 律 ,但成本 太高 ;而对 于近 地表情 况较 为 复杂 的地 区, 基于表 层调查 点 的表 层模 型内插 和建立 , 并 且 由此 来 计算静 校 正的确 定性 方法 的可靠性 和精 度对 野外调 查数据的依赖性很强。 另外 , 许多基于浅层折射和统计
关键 词 :层析反演 ,表 层模型 ,静校正 。吐哈盆地 中图分类号 :P 6 3 1 . 4 4 5 文献标识码 :A
吐哈 盆地 自2 0 世纪 9 0 年 代初发现 油 田以来 ,经过 分析 的静 校正 方法 ,如 目前 比较流 行的 折射 静校 正方 十几年 的持 续勘 探 ,容 易开 展地震 工 作的 区域 多已探 法 、交互 迭代静校 正方 法等【 l l 2 1 ,在一 定的 条件下 能够 明, 未 明区域 多是在 山地 、山前 带 、 沙漠、 沟 壑纵深 区 取得 较好 的成果 , 但各 自也存在 局限性 。 目前 应用较 多

一种新的沙漠区资料静校正方法

一种新的沙漠区资料静校正方法
量 能较好 地 解 决大 部分 地 区的静 校正 问题 ( I 。 图 )
式 中 : 为检 波 点静 校 正量 ; 为炮 点静 校 正 量 ; 、 。

为低 速带 厚度 与 速度 ;: 、 降速 带厚 度 与速 度 ; 为
收稿 日期 :0 90 —9 修订 日期 :0 9l一3 2 0 —91 ; 20 一l1 作者简介 : 天真, , 孙 女 工程师 ,0 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勘查 技术与工程专业 , 20 主要从事 地震 资料处理 工作 。 系电话 : 0 4 8 9 1 1Emal 联 ( 5 6) 7 6 2 , — i s 1 1@s f o 通讯地址 : 2 72 )  ̄ 2 9 l . m, oc ( 5 0 2 山东省东 营市北一路 2 0 1 号物探研究院西部处理室 。
I 型静 校 正 方 法 求 取 野 外 静 校 正 量 的
关键是建立合理的近地表模型。建立近地表模型的 方 法一 般 是利 用 表层 调 查 的小 折射 、 测 井数 据 作 微 为控制点 , 根据地表高程的变化趋势 内插 出近地表 模 型 。静 校正 量 的计 算 公式 如下
关键 词 : 漠 区资 料 ; 料 处 理 ; 外静 校 正 ; 地表 模 型 ; 析 反 演 约束 沙 资 野 近 层
静 校 正 技 术 是 沙 漠 区地 震 资 料 处 理 的一 项 关 键 技 术 , 校 正 问 题 的解 决 程度 , 接 影 响资 料 处 静 直 理 的最终 效果 。沙 漠 区地 表条 件 复 杂 , 丘起 伏 剧 沙 烈 , 山沙墙 起 伏不 断 。地震 资料 处 理 中针 对沙 漠 沙 区地 震 资 料 的野 外 静 校 正 方 法 有 近 地 表 模 型 静 校 正 、 射 波 静 校 正 、 析 反 演 静 校 正 以及 近 地 表 数 折 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层析混合方法
• 观测系统
三维资料层析实例
三维层析混合方法
• 原始共偏移距(1820)
三维资料层析实例
• 延迟时校正(1820)
三维资料层析实例
• 层析混合校正(1820)
三维资料层析实例
• 校正量对比
延迟时方法
层析混合方法
V1 速度显示 V2
Dt1 延迟时间 Dt2
模型
模型厚度
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
输入/输出绿山公司北京代表处
提纲
• 层析反演方法 • 层析混合方法 • 软件和应用
层析反演方法
• 传统的折射理论,如Slop/Intercept法、延迟时法、 互换法、最小平方法和Time-term法等,都用首波 计算速度。在很大程度上,适用于速度和厚度变化 的层状模型地区,都能提供较好的静校正。 但这些方法在速度横向变化大和速度反转的模型 上,效果较差甚至无能为力。折射方法需要精确的 地表速度,才能解决速度/深度变化的不确定问题
基本折射方程
Time = Ta + Tb + ab/Vr
互换速度分析
交互模型建立
• 建立风化层速度模型 • 综合下列因素 – 延迟时间 – 速度 – 高程
层析反演的发展方向
• 弯曲射线模型 – 基于箱体的模型 – 速度横向剧烈变化
二维层析方法
• 原始共偏移距
二维层析方法
• 延迟时校正
二维层析方法
层析反演方法
• 如果低速层下面的沉积层较厚,而且速度垂直 梯度变化较大,应当采用回折波的非线性初至 波代替线性首波 • 回折波速度估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已经证明 该方法能够较好地估算影响构造成像的静校正
低频分量
层析反演方法
• 绿山公司开发了二维及全三维回折波层析技术, 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计算静校正值 • 这是一个速度反演过程,对任何观测系统,可 以用回折波迭代求解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近地 表速度模型
SIRT: Simultanen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FathTomo 流程
打开*.mas 数据库 定义网格大小 给定初始速度函数 设定有关迭代参数
计算并输出静校正
可视化有关数据
二维层析方法
• 地表高程
二维层析方法
三维层析混合方法
• 地表高程
Picker
Xsaber
FathTomo
Branch
Fathanal
Raystat V0
Output statics
Fathmodl
Go any model
层析静校正流程
建立 GII 数据库 BIO转换SEGY数据为CPT文件 PICKER 拾取折射初至 FathTomo计算层析静校正
注: 前三步与模型法相同
绿山静校正
野外静校正
绿山静校正
野外静校正
层析反演得到的速度反转模型
横向速度变化大并且倒转
初至上时差达200毫秒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39号第一上海中心写字楼302 美国输入/输出绿山地球物理公司北京代表处 电话: 68458445 84534347 传真: 84534351 Email: gmgbj@ 邮编: 100016
层析校正量
混合校正量
校正量包含高程校正
三种不同静校正方法迭加剖面对比
层析
延迟时
层析与 延迟时 混合
结论
• 在试验资料上, 层析方法能够得到与延迟 时方法相似的结果 • 混合方法能够得到非常好的结果 • 某些静校正方法的不足,可以通过混合 方法得以解决
层析混合方法的应用前景
• 深层模型 ----能够改进某些地区的长波长校正 • 垂向和横向速度变化 ---- 非地表一致性模型 • 与延迟时方法结合将提高静校正求解的唯一性
延迟时方法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 1 号 友谊宾馆苏园 61132, 61133 美国输入/输出绿山地球物理公司北京代表处 电话: 68458445 68498392 传真: 68498375 Email: gmgbj@ 邮编: 100873
层析方法
西部某工区地表平坦 地下速度横向变化大 古河道反演实例
层析迭代 – 0次
最终层析模型
层析迭代 – 3次
校正量对比 – 延迟时与层析反 演
层析校正量
延迟时校正量 校正量包含高程校正
层析反演方法的优缺点
• 优点 – 不以赖于折射分层 – 模型适合于大多数环境 – 不需要太多的解释 – 适合于各种观测系统 • 缺点 – 初始模型影响求解的唯一性 – 对错误拾取敏感 – 模型的底界多变
模型法
层析法
中间基准线
模型底
层析法
模型法
层析、折射静校正值比较
层析反演速度模型(注意 黄颜色速度变化趋势)
绿山静校正前
应用绿山静校正前
绿山静校正后
绿山静校正前
地表高程线 层析静校正线 绿山静校正后
绿山静校正前
绿山静校正后
原野外静校正叠加剖面
绿山层析静校正叠加剖面
CT 层析反演速度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39号第一上海中心写字楼302 美国输入/输出公司北京代表处 电话: 84534347 传真: 84534351 Email: gmgbj@ 邮编: 100016 有关详细资料,请联系绿山公司:
Tel: (10) 84534350 Fax:(10) 84534351
层析反演方法
• 完整的层析速度算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 – – – 大炮初至拾取 成像域参数化 射线追踪和分割 剩余时间(误差)计算 更新速度、减小误差
• 正演:计算炮/检对的旅行时间 • 反演:速度得到迭代更新, 产生能够同野外资料匹配的 速度模型
速度模型
射线追踪
射线分割
层析反演
初始层析模型
层析混合方法的发展方向
• • • • 使用简便 适应于层状或连续变化模型 模型适合直观射线路径假设 模型适合各向异性问题
绿山层析软件与应用
GREEN MOUNTAIN GEOPHYSICS Geoscribe II BIO*.cpt
An INPUT/OUTPUT,Inc. Company
层析、折射静校正方法流程
表层模型静校正的初叠剖面
绿山层析静校正的初叠剖面
A
B
表层模型静校正
A
B
绿山层析静校正
延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 1 号 友谊宾馆苏园 61132, 61133 美国输入/输出绿山地球物理公司北京代表处 电话: 68458445 68498392 传真: 68498375 Email: gmgbj@ 邮编: 100873
• 层析校正
迭加剖面 – 层析反演方法
层析混合方法
• 速度 – 在延迟时方法中应用层析速度结果(未) – 延迟时模型作为层析的初始速度模型 • 模型 – 用延迟时确定模型的底界 • 校正量 – 合并求解
层析模型混合 采用延迟时模型初始化层析模型
层析迭代 - 0次
延迟时模型 V0 Vr
层析模型混合
3次迭代后的层析模型
射线统计
校正量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