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基础设计
某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及底板设计

某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及底板设计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超高层建筑的数量也日渐增长,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在设计中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根据某项目的基础及底板设计进行分析,供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底板设计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一栋超高层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为85747.53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为63487.29平方米,地下室面积为22257.24平方米。
办公楼地上共50层,结构高度为178.00m,幕墙最高点高度为189.0m。
地下3层,深约16.20m。
建筑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设防烈度7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场地,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属超B级高度高层建筑,-3F~7F剪力墙抗震措施为一级,抗震构造措施为特一级;其余各层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框架柱、框架梁抗震等级为一级。
基本风压为0.6kN/m2,地面粗糙度为B级。
二、工程地质条件(1)素填土(层号1):全场地分布。
厚度1.20~18.40m,平均厚度为6.94m;地面标高0.62~13.37m。
(2)粉质粘土(层号2):局部分布,为原地表硬壳层,层厚1.20~5.30m,平均厚度2.99m;顶界标高-3.77~3.48m。
灰黄色,可塑。
⑶第3层淤泥、淤泥质土:层厚0.40~19.90m,平均厚度6.61m;顶界标高-8.74~5.40m。
深灰色、灰色,流塑。
⑷第4层粉细砂:层厚为1.50~20.90m,平均厚度6.52m;顶界标高-13.48~2.65m。
灰色、浅灰色、灰黄色等,饱和,松散~稍密为主,局部中密,分选性较差~一般,含泥质。
⑸第5层中粗砂:层厚1.50~16.30m,平均厚度6.12m;顶界标高-13.95~-0.35m。
浅灰色、浅灰白色、灰黄色,饱和,以稍密~中密为主,⑹第6层粉质粘土:层厚0.50~7.30m,平均厚度3.28m;顶界标高13.60~36.20m。
福清融商大厦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关键词 :超高层
中图分类号 : TU4 3 1 7 .
Fou da i n d sg ofFu n o g h ng e r - h g idi n to e in qi g R n s a xta- i h bu l ng
W u B fn ueg
( uJ i i ci cua D s nC .。 d F zo 30 1 ) F j nJt ht tr1 ei o l u h u 5 0 1 a a Ar e g t
K e wo ds Ex r - hg u lig Fo n ainDe in P l- e dPo t Gr u ig y r : ta ih B i n d u d t sg i o e n s- o tn
1 工 程概 况
本项 目位 于 福 清 市 音 西 街 道 , 地 东 西 长 约 15 7 ~ 基 7.O 18 5 m, 7 . 7 南北长约 1 1 3 ~ 12 2 m。地 上共 3 , 1. 4 1 . 4 4层 建筑 面 积 :3 7 6n , 1 0 3 r2地下 2层建筑 面积 :1 5 r2 3 2 6n 。一~四层 为商业 配套及会议室 , 层高分别为 5 45 45 45 五 ~三 十四层 m,.m,.m,.m;
不 良地 质 作 用 。该 层 在 Z ( K9 深度 1. 0 1. 0 、 K1 ( 1 2 ~ 4 1m) Z 5 深
2 场地 地 质简 介
根据本工程 勘察 报告l , 3 钻探 控制深度范围 内地基土 自上 ] 而下可划分为九层 , 各岩土层具体特征 描述 如下 : ①杂填土 ( ) 杂色 , Q : 主要 由粘性土 、 卵石 、 碎 砖块及 建筑 垃圾等组成 , 堆填年 限约五年 。层厚 0 3 ~2 1m。 .O .O
浅谈安徽地区高层住宅基础设计

③1层粘土:fak=260kPa,Es=12.0MPa,K=55MN/m3;③2层粘土:fak=300kPa,Es=15.0MPa,K=60MN/m3;④1层强风化泥质砂岩:fak=350kPa,Es=20.0MPa;④2层中风化泥质砂岩:fak=800kPa,压缩性微小。
桩基设计参数(极限标准值)详见下表:
2.基础形式介绍
2.1基础形式
目前,安徽地区高层住宅基础主要有两种形式:桩基础和筏板基础,桩基础形式主要有PHC管桩、CFG桩和灌注桩。
2.2适用范围
表1基础统计表
2.2.1桩基础
PHC管桩:单桩承载力大,施工速度快,适用于持力层上土质变化不大,没有坚硬的夹层,桩长易于控制且工期较紧的工程。
CFG桩:适用于复杂,难处理的地质条件,如有软硬夹层,流砂层,深回填土等。
灌注桩:单桩承载力大,适应能力强,适用于超高层建筑,但施工工艺复杂,质量难把控,进度较慢。
2.2.2筏板基础
整体刚度好,能调解不均匀沉降,抗震性能好,施工工期短,适用于层数为24层左右的住宅以及多层建筑;但承载力不如桩基础高,上部荷载较大时,经济1.1金汇中心
5.结语
目前,地产开发速度很快,而基础又是最先施工,因此,在工程初期能够根据场地岩土情况以及上部结构特点,准确选择技术先进,安全合理,经济效益好且工期短的基础方案,对后期施工图设计和工程建设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2]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表6桩基设计参数
4.2合肥地区住宅基础设计
4.2.1结构高度不大于80m(不超过27层)
此类住宅,因为主体结构荷载较小,可以根据地勘报告和施工现场条件,选择筏板和PHC管桩两种基础形式。
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要点1. 引言超高层办公建筑是具有特殊设计要求和挑战的建筑类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超高层建筑成为了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本文将介绍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要点,包括结构设计、安全性、可持续性等方面。
2. 结构设计要点超高层办公建筑的结构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在高风压、地震等外力作用下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以下是超高层办公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2.1 基础设计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需要考虑地基承载能力、地震力等因素。
在选择基础类型时,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土壤性质,并进行相应的地质勘测和承载力计算。
2.2 结构材料选择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要求高强度、高韧性和耐久性。
常用的结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
在选择结构材料时,应根据建筑的高度和设计荷载进行合理选择。
2.3 结构系统设计超高层办公建筑的结构系统设计可以采用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结构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和抗震性能,同时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利用效率。
3. 安全性要点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安全性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中能够安全疏散和使用的关键。
以下是超高层办公建筑安全性设计的要点:3.1 消防系统设计超高层办公建筑应设置完善的消防系统,包括自动喷水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灭火器设备等。
应合理布置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人员疏散的畅通性。
3.2 风载设计超高层建筑的风载设计要求考虑到城市风环境和局部地形的影响。
应进行风洞试验和模拟计算,合理选择和配置抗风设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地震设计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地震设计要考虑到地震力的作用。
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估和抗震设计,采用合适的抗震措施,如增加剪力墙、设置防护装置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4. 可持续性要点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是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下是超高层办公建筑可持续性设计的要点:4.1 节能设计超高层办公建筑应采用节能设计策略,如合理选择建筑外立面材料、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利用天然光照等,以减少能源消耗。
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与施工难点

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与施工难点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它们不仅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然而,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并非易事,其基础设计与施工面临着诸多难点。
一、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难点1、巨大的荷载超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和庞大的体量,会产生巨大的竖向和水平荷载。
竖向荷载包括建筑自身的重量、人员和设备的重量等;水平荷载则主要来自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这些巨大的荷载对基础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设计时需要精确计算荷载大小,并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和结构体系,以确保基础能够稳定地支撑整个建筑。
2、复杂的地质条件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异很大,超高层建筑的选址可能会遇到各种复杂的地质情况,如软土地基、不均匀地层、溶洞、地下水位高等。
在基础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分析。
对于不良地质条件,可能需要采取特殊的地基处理方法,如灌注桩、预制桩、地下连续墙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深基础的设计为了满足超高层建筑对基础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往往需要采用深基础,如桩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等。
深基础的设计涉及到土力学、岩石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考虑基础的埋深、桩的长度和直径、桩的布置方式等众多因素。
同时,深基础的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对施工技术和设备也有很高的要求。
4、差异沉降的控制由于超高层建筑的竖向荷载分布不均匀,以及地基土的性质差异,可能会导致基础产生差异沉降。
过大的差异沉降会影响建筑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如引起墙体开裂、管道破裂等。
因此,在基础设计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差异沉降,如调整基础的刚度、设置沉降后浇带等。
5、抗倾覆和抗滑移设计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超高层建筑容易产生倾覆和滑移的危险。
基础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不利因素,通过合理的基础形式和结构布置,提供足够的抗倾覆和抗滑移能力,确保建筑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
深圳某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81
建 材 世 界
21 年 01
第3 2卷
第 3期
桩身 承载力 计算 除按地 基岩 土条件 确定 的桩 竖 向承载 力特 征值 外 , 身混 凝 土 强度 亦 应 满足 桩 的承 载 桩 力设 计要求 。对 于轴 向受压 的混 凝土灌 注桩 和预 制桩 , 当不 考 虑桩 身 构造 配筋 的作用 时 , 式 ( ) 按 1 验算 桩 身
截 面 强 度
Q ≤ 厂 A () 1
式 中 , 为工作 条件 系数 , 楼基 础采用 人 工挖孔桩 , 值为 0 8 f 为 人工 挖孔 桩 采 用 C 0混凝 土 , 塔 取 . ;c 4 取值 为 1. aA 为塔 楼桩基 直径 , 9 1MP ; 取值 为 32 0 0 0  ̄45 0mm。 经过 计算 比较 , 定最 终 的单桩承 载力 特征值 。 确
m i h o n a ind sg ihb sd tec aa tr t sfrt ep oe t, n c od n oc n ie h p e tu t r z t ef u d t e inwhc ae h h r cei i o h rjc a da c r igt o sd rteu p rsr cu e e o sc
厚板 。
2 塔 楼 桩 基 础 承 载 力计 算
控制。
图 楼准 结 平 布 1塔 标 层 构 面 置图
桩基 承 载力分 为单 桩地基 承载 力和 桩身 承载力 两部 分 , 最终 的单桩 承 载力 特 征值 是 由两者 中较小 值 者
超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超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一、前言超高层混凝土结构是指高度超过200米,且混凝土结构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结构。
由于其高度和复杂性,其结构设计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严格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超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二、设计基础1.设计标准超高层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2.设计荷载超高层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荷载应包括永久荷载、活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其中,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应根据当地的气象和地质条件进行计算。
3.基础设计超高层混凝土结构的基础设计应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进行设计。
基础的深度和尺寸应足够满足结构的稳定性要求。
三、结构设计1.结构类型超高层混凝土结构应采用框架结构、筒体结构、核心筒结构等结构类型。
其中,核心筒结构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结构类型。
2.结构材料超高层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结构材料应为高强度混凝土和高强度钢筋。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不少于C60,钢筋的抗拉强度应不少于500MPa。
3.结构设计要点(1)超高层混凝土结构应采用分区设计,分区应根据结构高度、荷载、地震等因素进行划分。
(2)结构的初始刚度应足够大,以减小结构的位移和变形。
(3)超高层混凝土结构应采用双向受力的设计理念,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4)结构的节点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节点或预制节点,以保证节点的刚度和耐久性。
(5)结构的构造应简洁明了,避免出现复杂的构造,以减小施工难度和成本。
四、施工要求1.施工材料超高层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特别是需要保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钢筋的抗拉强度。
2.施工工艺超高层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应采用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如模板自升、钢筋现场加工、混凝土泵送等技术手段。
3.施工质量超高层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进行控制。
特别是需要保证结构的尺寸精度、混凝土的均匀性和钢筋的位置精度。
超高层建筑抗风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抗风设计要点超高层建筑是指高度超过300米的建筑物,由于其高度较高,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抗风性能。
抗风设计是超高层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超高层建筑抗风设计的要点。
一、风荷载计算在超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中,首先需要进行风荷载的计算。
风荷载是指风对建筑物产生的作用力,是影响建筑物结构的重要因素。
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条件和风速等参数,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计算出风荷载大小,作为设计的基础数据。
二、结构抗风设计1. 结构稳定性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其在强风作用下的稳定性。
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布局,增加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减小结构的变形和振动。
2. 风阻尼设计:在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应考虑采用风阻尼装置,如风阻尼器、风振减震器等,来减小风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抗风性能。
3. 结构连接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连接设计要牢固可靠,能够承受风荷载带来的作用力,确保建筑物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外立面设计1. 外墙抗风设计:超高层建筑的外墙设计要考虑其抗风性能,选择合适的外墙材料和结构形式,确保外墙能够承受风力作用,不会出现倾斜或脱落的情况。
2. 玻璃幕墙设计:超高层建筑常采用玻璃幕墙作为外立面,玻璃幕墙的设计要考虑其抗风性能和安全性,选择高强度、耐风压的玻璃材料,采用合理的固定方式和结构设计。
四、屋顶设计1. 屋顶结构设计:超高层建筑的屋顶设计要考虑其抗风性能,采用合理的屋顶结构形式和材料,确保屋顶能够承受风力作用,不会受到破坏。
2. 风载分担设计:在超高层建筑的屋顶设计中,可以考虑采用风载分担的方式,通过合理设计屋顶结构,减小风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风性能。
五、基础设计1. 基础抗风设计: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要考虑其抗风性能,采用合理的基础形式和布置方式,确保基础能够承受风荷载带来的作用力,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层建筑的基础与结构
【摘要】 给大家推荐一个结构设计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基础工程、结构类型
1超高层建筑的定义
超高层建筑仍属于高层建筑的范畴。
而高层建筑的划分标准则因国家和地理环境而异。
国家规范规定,凡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均为超高层。
2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
2.1基础型式
由于超高层建筑形高、体重,基础工程不但要承受很大的垂直荷载,还要承受强大的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倾覆力矩及剪力。
因此超高层建筑对地基及基础的要求比较高:其一,要求有承载力较大的、沉降量较小的、稳定的地基;其二,有稳定的、刚度大而变形小的基础;其三,既要能防止倾覆和滑移,也要尽量避免由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倾斜。
建筑基础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基础型式。
而建筑基础型式的确定必须综合考虑地基条件、结构体系、荷载分布、使用要求、施工技术和经济性能。
目前超高层建筑中采用的基础型式主要有箱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及桩—筏基础、桩—箱基础。
箱形基础和筏形基础整体刚度比较大,结构体系的适应性强,但是对地基的要求高,因此较适合于地表浅部地基承载力比较高的地区,如北京地区一般超高层建筑多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形基础。
桩—筏基础和桩—箱基础由于可以通过桩基将荷载传递至地下深处,不但具有整体刚度比较大,结构体系适应性强的优点,而且使用条件也比较宽松,因此能适合各种地基条件的地区,因此在超高层建筑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
在超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中,桩—筏基础应用最广,近年来建设的世界著名超高层建筑大都采用了桩-筏基础,如中国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台北101大厦、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马来西亚吉隆坡石油大厦基础都为桩—筏基础。
在超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中,桩基础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桩基不但是荷载传递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且是设计和施工难度比较大的结构部位。
目前超高层建筑采用的桩基础形式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钢管桩。
三者之中,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具有地层适应性强、施工设备投入小、成本低廉、承载力大、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因此在超高层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成本比较低、施工高效、质量易控等优点,但是也存在挤土效应强烈、承载力有限等缺陷。
因此仅在施工环境比较宽松、承载力要求比较低的超高层建筑中应用。
钢管桩具有质量易控、承载力大、施工高效等优点,但是存在成本较高、施工环境影响大等缺陷,因此在超高层建筑中应用不多,只有特别重要的、规模巨大的超高层建筑才采用钢管桩作桩基础,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
近年来,为应对超高层建筑发展对桩基础大承载力的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致力于发展承载力更大的新型桩基础:如壁式桩基础(Barrette)和沉箱桩基础。
壁式桩基础形如地下连续墙,其施工设备和方法与地下连续墙也基本相同。
但由于壁式桩基础横断面大,深度达100m以上,因此承载力特别高。
马来西亚吉隆坡石油大厦(也称双塔大厦PetronasTwinTower)就采用了208幅(104幅/塔)、墙体横断面为2.8m×1.2m的壁式桩基础,桩基础深度随基岩埋深在40m至125m之间变化(见图2)。
正在建设的香港环球贸易中心(118层,484m高)也采用了240幅2.0m×1.5m的地下连续墙壁式桩基础,桩长80 ̄120m。
至于沉箱桩基一般应用于卵砾石层等特殊土层中。
由于沉箱桩基础横断面一般都比较大,如果配合扩底措施,其承载力远较一般桩基础大得多。
新加坡外联银行中心(OverseasUnionBankCetre,62层,280m高)就采用了直径分别为5m和6m的扩底式沉箱桩基础,扩底坡度为3:1(V:H),取得了良好效果,试验表明沉箱桩基础容许承载力可达3500 ̄4600t/m2。
2.2基础埋深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超高,需承受巨大的侧向荷载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建筑稳定性,与一般高层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都比较大。
所以,在确定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时,除了应考虑建筑物的高度、体型、地基土质、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外,还应满足抗倾覆和抗滑移的要求。
在我国《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中对基础埋深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对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地基应进行承载力的变形计算,必要时应验算地基的稳定性。
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当桩与箱基底板或筏基底板连接的构造符合规范有关规定时,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
目前一些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达到或过500m,基础埋深近30m。
由于地质构造不一,基础施工难度较大,技术含量较高,所以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基础工程已经成为影响建筑施工总工期和总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软土地基地区尤其如此。
超高层建筑基础工程造价一般占土建工
程总造价的25 ̄40%,施工工期占总工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同时,深基础施工也是一项风险极大的任务,深基坑土体和结构的稳定和环境保护的难度日益增大,深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已经成为超高层建筑建造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3.超高层建筑结构类型
当今世界,钢和混凝土是超高层建筑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结构材料,根据所用结构材料的不同,超高层建筑结构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型: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与钢结构充分利用了钢材抗拉、抗压、抗弯和抗剪强度高的优良特性,是一种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超高层建筑结构类型。
钢结构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工期比较短等优点,但是也存在钢材消耗量大、建造成本高、结构抗侧向荷载刚度小、体形适应性弱、防火性能差、施工技术和装备要求比较高等缺陷。
因此钢结构超高层建筑主要在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超高层建筑首先是在当时工业化发展水平很高的美国得到发展的,因此早期的超高层建筑多采用钢结构,由于冶炼技术的发展和独特的材性,钢结构在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中长期独领风骚,世界上目前已经建成的几个纯钢结构标志性建筑曾先后成为世界上最高的超高层建筑,它们是:1931年建成的102层、高381m的美国纽约帝国大厦;1969年建成的110层、高417m的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1970年建成的110层、高443m的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
在建筑中采用钢材,我国经历了“节约用钢”、“合理用钢”和“积极用钢”三个时期。
尽管早在1934年我国就采用钢结构建成了远东第一高楼╟╟上海国际饭店,但是由于钢产量一直不高,解放后,我国建筑业一直贯彻“节约用钢”的方针,因此长期以来我国钢结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基本处于停滞和缓慢发展状态。
直到20世纪90年代,当钢年产量超过8000万t以后,建筑业才开始贯彻“合理用钢”的方针,钢结构超高层建筑开始有所发展,先后兴建了北京长富宫饭店(25层,91.05m,钢框架,1989年)、北京国贸大厦(38层,155.2m,钢筒中筒,1989年)、北京京广中心(53层,208m,钢框架-剪力墙,1990年)上海新锦江大酒店(43层153.2m,钢框架-筒体,1988年)、上海国际贸易中心(37层,138.8m,钢框架-筒体,1989年)。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突飞猛进,年产量已近3亿t,在“积极用钢”方针指引下,钢结构超高层建筑进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就是典型的钢结构超高层建筑。
但是总体而言,受各种因素所制的,钢结构超高层建筑在我国的应用还极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