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笛的形制特点
长 笛

笛
二组制作
长笛名曲
长笛是现代管弦乐和室乐中主要的 高音旋律乐器, 高音旋律乐器,外型是一根开有数 圆柱型长管 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 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早期的长笛 乌木或者椰木制 或者椰木制, 是乌木或者椰木制,现代多使用金 属的材质,比如普通的镍银合金 银合金到 属的材质,比如普通的镍银合金到 专业型的银合金,9K和14K金等 金等, 专业型的银合金,9K和14K金等,
概述
长笛是现代管弦乐和室内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外型 为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早期的长笛是乌木或 椰木制,现代多使用金属,比如普通镍银合金或专业型的 银合金,9K和14K黄金以及贵金属铂等,偶尔也有表演者 使用特殊的玻璃长笛。传统木质长笛的音色特点是圆润、 温暖、细腻,音量较小,而金属长笛的音色就比较明亮宽 广。不同材料的长笛完全根据演奏者的爱好选择。但是在 乐队中应该统一使用一种长笛,以得到最和谐、饱满的音 响效果。早期的长笛为木制,虽然现在是金属所制,但是 长笛的发音原理是因为长笛最上方的木塞震动而发声,因 此在西方乐队中归为木管乐(woodwind)。
历史与发展
长笛是现代已知的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员之一,“笛 ”这种称呼被古人用来统称其他所有的 管型乐器,包括各种横笛和竖笛,而并不体现他们之间的差异。 石器时代的人们因为不满足于苇管单调的声音,所以在野兽的腿骨上打上洞,制造出的就是最 原始的笛子——骨笛;现代长笛的祖先,并不同于现在的其他一些笛子。尖头笛和鸟嘴笛通常被认 为是现代长笛真正的祖先,但这两者本身同长笛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十七世纪前就已经相当流行 的尖头笛,它本身的前身是一种古竖笛——一种结构简单,管身有音孔,同时又有音键的竖笛,靠 簧片发声。这种小笛子在民间很流行,现在依然能找到它的变种。长笛另一个近亲祖先就是横笛, 它的祖先是从亚洲流传而来的芦笛。横笛的特点是它已经不使用簧片,而是在管身侧面打开一个 “吹口”,更接近于今天的长笛,但是横笛在十七世纪前的地位却是远远在竖笛之下,十七世纪后, 横笛的优点才渐渐地被肯定,成为乐队中稳固的成员。而尖头笛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自身的发展有限, 在横笛日趋流行的时期,尖头笛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在只有在古老的乐曲和博物馆中才能 找到了。 横笛不同于尖头笛的没落,横笛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种种改进。音孔和音键的数量慢慢地增 加到现代长笛的标准,并且设计出了分节的笛身——这种新的设计使得调音变得更容易。长笛必须 的机械结构也得到逐步的增加,结构与今天的长笛已经十分的类似。 其中与现代长笛最接近的是一种老式D调德国长笛,据记载这种德国长笛大约在1667年左右在 管弦乐队中出现,自从芦笛从亚洲传入欧洲后,德国就是成为其发展的中心,德国长笛的名称也因 此而来,不过这种德国长笛本身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直到20世纪初,仍然保留了原来的特点和用 途。这种德国长笛后曾在法国得到一些发展,之后传回了德国,德国的长笛演奏家兼数学家特奥巴 尔德·彪姆Theobald Boehm (1794-1881) 根据之前英国人威廉·哥登的理论,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式长 笛:这种长笛使用的是金属的材料,金属材料的使用使长笛更耐用,零件更容易在工厂中批量制造, 金属长笛的音量也比传统木长笛大,更适合在大型音乐厅表演。此外还有锥形的上管和管体厚度、 音孔直径、音孔之间的距离等一系列特定的规格,这些数据使得长笛的音准进一步得到提高,这种 长笛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被称为彪姆系统的按键结构。彪姆系统是一种多键联动的设计,按下一 个音键,与之关联的另一键也会自动按下,这样使一个手指就能按下两个音孔。
笛子的介绍以及音色特点

笛子的介绍以及音色特点笛子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起源于中国。
它是由竹子制成的,通常有六个音孔和一个吹口,通过调整手指的位置来改变音高。
笛子的音色柔和悦耳,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下面将从笛子的历史、构造、演奏技巧、音色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
笛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
最早的笛子是用动物的骨头或角制成的,后来逐渐发展成用竹子制作的乐器。
在中国古代,笛子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等领域,成为重要的乐器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笛子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笛子,如竹笛、竹横笛、竹箫等。
笛子的构造相对简单,主要由笛身和吹口组成。
笛身通常由竹子制成,长度约为一尺至三尺。
笛子的笛身上有六个音孔,通过调整手指的位置来控制音高。
吹口位于笛子的一端,演奏时需要用嘴唇轻轻吹气,使空气通过吹口进入笛身,产生音响。
演奏笛子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是正确的吹奏姿势,要保持身体放松,吹气时要用腹部呼吸,并且控制吹气的力度和气息的稳定性。
其次是手指的灵活运动,需要准确地控制音孔的开合,以产生不同的音高。
此外,演奏笛子还需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掌握,以及音色的表现力。
笛子的音色特点独特而丰富。
它的音色柔和、清脆、悦耳,具有一种深情、清新的美感。
笛子的演奏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如欢乐、忧郁、悲伤等。
它的音色在演奏中可以自由地变化,既可以细腻柔和,又可以高亢激昂,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笛子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有着密切的关系。
演奏时,通过调整吹气的力度和嘴唇的姿势,可以改变笛子的音色。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颤音、滑音、吐音等,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和变化。
此外,演奏者还可以利用气息的控制和手指的技巧,改变音色的明暗、轻重,使音乐更加生动有力。
笛子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乐器,它的音色特点柔和悦耳,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通过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和运用各种技巧,演奏者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音乐的变化。
无论是在宫廷音乐、民间音乐还是现代音乐中,笛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喜爱的乐器之一。
中国竹笛艺术及其流派分析

中国竹笛艺术及其流派分析中国竹笛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竹笛是一种以竹片制成的乐器,具有悠扬动听的音色,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戏曲和古典音乐等领域。
中国竹笛艺术可以分为多个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演奏技巧。
1. 京派竹笛:京派竹笛是指发源于北京地区的竹笛演奏风格。
京派竹笛音色高亢明亮,技巧性较强,演奏曲目以京剧音乐为主,常在传统戏曲演出中使用。
2. 苏派竹笛:苏派竹笛源于江苏地区,与苏州评弹音乐相结合,音色柔和婉转,表现力极强。
苏派竹笛在曲目选择上更加广泛,常演奏民间小调、叙事曲和京剧等。
3. 川派竹笛:川派竹笛是四川地区的竹笛演奏风格,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技巧而闻名。
川派竹笛在双簧管演奏风格基础上发展而来,演奏曲目以川剧音乐为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4. 美洲派竹笛:美洲派竹笛是指在华人移民社区中发展起来的竹笛演奏风格。
美洲派竹笛在技巧上更加注重速度和灵活性,演奏曲目多样,包括传统及创作音乐。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流派外,中国竹笛艺术还有许多其他地方性流派和个人风格。
不同流派的竹笛演奏风格和技巧都有其独特之处,但都以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音阶和音律为基础。
中国竹笛艺术流派的分化和发展既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也反映了各地音乐家对竹笛音乐的不同理解和创新。
不同流派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也为中国竹笛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创作灵感。
中国竹笛艺术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也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欣赏中国竹笛艺术,为其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竹笛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拥有丰富的流派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不同流派的竹笛演奏风格和技巧各具特色,为其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向和表现形式。
中国竹笛艺术的繁荣发展离不开音乐家的努力创作和传播,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推广。
长笛学习:笛子知识讲解

长笛学习:笛子知识讲解乐器名称:笛子别称雅号:竹笛;横笛;"横吹"应用谱号: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
常见的六孔竹制膜孙笛由笛头、吹孔(1个)、膜孔(1个)、音孔(6个)、后出音孔(1 个)、前出音孔(2个,又名筒音)和笛尾组成。
使用材质:笛身一般为竹制。
笛膜(演奏时贴于膜孔处的一个小薄片)一般用嫩芦苇杆中的内膜制成。
从1971年新生的"口笛"(又名俞氏笛)到1977年浙江河姆渡出土的 "骨哨"、"骨笛",人们惊奇地发现二者之间竟有如此的相似。
而这个相似却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
笛子在这七千多年历程中的沿革和发展不由令世界惊叹:中国竹笛艺术是如此地魂丽多姿。
历代文人曾为它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促杜工部潸然肠断,使喻成龙鬓发成霜。
近年来,随着中国考古的发现:首先是浙江河姆渡出七千年前的骨哨,骨笛;美国华侨收藏的战国时期七个按孔横吹的铜笛;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公元前433年)曾候乙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公元168年)中两支横吹笛;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汉初期)一支用二节竹制成的七个按音孔横吹的笛。
这些文物虽是凤毛麟角,但都是中国竹笛鼻祖有力的见证。
从而*了原史料中记载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把笛子传入中国的说法。
中国竹笛的种类及名称极为丰富多彩。
如以形制为名:饰龙谓:"龙头笛"。
乐师在皇帝面前将双手交叉作拱手之意来演奏谓:叉手笛;以尺寸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的洞箫渭:"尺八"。
唐代传入到日本仍谓"尺八"。
我国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箫即为"尺八";以典故为名如:汉代音乐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后人赞好笛子谓:"柯亭笛"。
笛子的发展史

笛子的发展史笛子,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民间乐器,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已经演变成为了现在的多种类型。
下面将从历史、形制、演奏技巧、音乐作品等方面,详细阐述笛子的发展史。
一、历史笛子起源于西汉时期,是一种传统的竹制吹奏乐器。
唐代《乐府诗集》中曾提到笛子,称其为“箫”。
宋代时,笛子逐渐走进民间,成为户外民乐团队中的常用乐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清时期,笛子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分音管笛。
二、形制笛子的形制分为长笛和短笛两种。
长笛又分为三节、四节、五节和六节,每节长度不同,按顺序嵌入一起。
短笛则是由一个竹节制成,上面凿出一些细小的音孔,吹奏时合并不同的音孔,发出不同的音调。
三、演奏技巧演奏笛子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技巧。
吹奏时,要用嘴唇套在笛子口孔上,用舌头控制气流,调整发音。
同时,要注意气息、发音控制、音高转换等方面的细节问题。
笛子音色清新悦耳,多用于民乐演奏、歌曲伴奏、独奏表演等场合。
四、音乐作品笛子在中国民间音乐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
从唐代的《凉州词》、《长相思》、《雁门太守行》到宋元明清时期的《梅花三弄》、《高山流水》、《流水行》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笛子名曲。
而在现代,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笛子作品,如胡伟红的《笛子幻想曲》、冼星海的《二泉映月》、胡琳的《空灵》等。
笛子作为一种具有优美音色的的传统乐器,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历史也充满着不断创新和多元化。
笛子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笛子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为广大民众传递美妙动听的音乐。
中国笛子——精选推荐

中国笛⼦中国笛⼦笛是吹孔⽓鸣乐器之⼀,⼴泛⽤于中国民间戏曲、曲艺和器乐的吹管乐器。
笛⼦⼤都在⽵⼦制成,亦称⽵笛;因横持,⼜称横笛。
中国⽵笛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笛已在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丰富的表现⼒和吹奏技巧,具有浓厚的民族⾊彩,是流传最⼴的民族乐器之⼀。
唐代⼤诗⼈李⽩曾对笛有过这样的赞美:“谁家⽟笛暗飞声,散⼊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不起故园情。
”⽽在⼴西罗泊湾发掘的西汉初期墓葬中就有六孔横笛,郑州新通桥出⼟的汉代画象砖刻中有吹笛图。
西汉以后,逐渐流⾏于全国各地,为民间最常⽤的乐器之⼀。
种类与形制:笛⼦的种类繁多,主要的传统笛有曲笛和梆笛。
曲笛:以伴奏“昆腔”等戏曲⽽得名。
⾳⾊较柔和,长度为60厘⽶左右,内径约为1.7厘⽶。
常⽤丝线成⼀节节环形,漆以朱⾊或⿊⾊,或雕以龙凤,垂以红线条结,这是从元朝开始流传的形制。
常见的曲笛有12孔。
正⾯8孔为吹孔1,膜孔1,按⾳孔7;背⾯4孔为基⾳孔2、辅助⾳孔2。
梆笛:以伴奏梆⼦类戏曲⽽得名。
其形制与曲笛⼤同⼩异长度约为40百⽶,内径约1.3厘⽶。
梆笛⾳⾊较曲笛刚健明亮。
另有⽐曲笛⾼⼋度的⾼⾳、⼗⼆调套笛,接半⾳排列的⼗孔与⼗⼀孔笛、便于转调的加键笛、⽐曲笛低⼋度的低⾳⼤⽵笛、⾳域可调整的⼝笛、多⽀不同⾳区的笛⼦所在⼀起的排笛以及在⼀⽀笛上有两个吹孔的双管横笛等。
⽵笛的不同长短形制,近代⽤不同的调名来指称。
其命调⽅法是:以第3孔的⾳名⼈作为调名。
例如第3孔所发的⾳为d2,就称为d调笛。
⼀⽀笛⼦可吹出7个调。
上、尺、⼯、凡、六、五、⼄是中国⼯尺谱的唱名。
相当于近代唱名的do,re,mi,fa,so,la,si,转调后的⾳位变化,通过指法改变或按半孔的技巧来得出,这种转调的⽅法,宋朝时就已经很完整。
材料:制笛的⽵材,有⽩⽵,笛⽵,苦⽵等。
此类⽵⼦节长⽪薄,内径较规则,阴⼲后烤直,去⽵青,⾊⽩如霜。
据《乐书》记载:“翦云梦之霜筠,法龙吟之异韵。
笛子讲解课件ppt

笛子的演奏姿势
站立姿势
站立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身 体正直,重心放在双脚上,眼睛 平视前方,双手持笛,调整好角
度和高度。
坐姿
坐着演奏时,应保持身体正直,不 要靠在椅背上,双脚平放在地面上 ,双手持笛放在腿上或桌子上。
嘴型与气息控制
吹奏时,下唇应适当向内收,上唇 稍微突出,牙齿轻轻咬住笛口,气 息通过吹孔均匀地吹入笛内。
专业化培养
在高等音乐院校中加强笛子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培养高水 平的演奏人才。
社会影响力
通过举办各种演出、比赛和活动,提高笛子的社会认知度 和影响力。
陈悦
中国著名笛子演奏家,其演奏风格多样,技巧精 湛,深受国内外观众好评。
CHAPTER
04
笛子的保养与维护
笛子的选购与保养
选购要点
选择优质竹材、笛身纹理均匀、无裂痕的笛子,同时考虑笛子的 调性和长度。
日常保养
保持笛子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不使用时应将笛子放入盒子 或套子中。
定期保养
定期清洁笛子,用软布擦拭管身,清理笛孔和调音孔,保持笛子外 观和性能良好。
传统笛子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曲目保护
加强对传统笛子曲目的 收集、整理和保护,确 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得以流传。
演奏技巧传承
培养新一代的笛子演奏 家,传承传统的演奏技 巧和艺术风格。
创新演绎
鼓励演奏家在传统曲目 中融入个人风格和创新 元素,为传统音乐注入 新的活力。
现代笛子音乐的发展趋势
01
跨界合作
鼓励笛子与其他音乐形式的合作,如与电子音乐、爵士乐等结合,拓展
音乐表达的边界。
02
创作多元化
鼓励作曲家为笛子创作更多元化的作品,探索不同风格和表现形式的可
笛子的形状结构是如何的

笛子的形状结构是如何的笛子小巧易上手成为大家吹捧的对象,那么大家知道笛子的形状构造是如何的么?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笛子的形状构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笛子的形状构造形状构造笛子的孔笛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
常见的六孔竹制膜笛由笛子正面的吹孔(1个)、膜孔( 横笛1个)、音孔(6个),笛子背面的后出音孔(2个)、前出音孔(2个,又名筒音),以及笛管的笛头、和笛尾组成。
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即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
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
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但也有石笛和玉笛。
不过,制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为这种材料的笛子声音效果最好。
吹孔是笛子的第一个孔,气流由此吹入,使管内空气振动而发音。
膜孔是笛子的第二个孔,专用来贴笛膜,笛膜多用芦苇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经气流振动,便发出清脆而圆润的乐音。
笛头塞不论中国乐器或西洋乐器,在吹孔与笛头之间,有木片塞住,成为笛头塞(Crown)。
笛头塞的位置是决定笛子音调的因素之一。
竹笛接口为了解决笛子因吹奏发热后发声频率升高的问题,在孔建华等老一辈艺术家的推动下,竹笛金属调音套管接口技术应运而生[1]。
该技术在全国乐器厂竹笛的制作中已被广泛采用,并成为中国竹笛的常规配置而普及全国。
除了解决发声频率调节的问题之外,由于带接头的竹笛在接头处可以卸下,使细长的笛子分成2截,保管时无需使用长于笛身的容器,因而携带更为方便。
带有接口的竹笛称为“插口竹笛”。
竹笛接口可分为“单插”和“双插”。
单插型:接口铜管只有一层,内壁于竹子内壁相接并作为笛子的一部分,外壁与笛头端的铜管相插。
优点是设计简单方便修理,缺点是长时间使用可能会漏气。
双插型:通过两层插口解决了单插型的漏气问题。
笛子的分类笛子不但演奏技巧丰富,而且它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有曲笛、梆笛、定调笛、加键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笛的形制特点
常用的中国笛一般以竹材制作,故又称竹笛。
但笛也可利用木材(如红木、桃木、枣木等)、塑料、玻璃、金属等材料制作。
竹笛的竹材,一般选用竹质纤维细密、质地硬韧的竹材品种。
中国著名的制笛竹材为浙江余杭的白竹和江西、安徽的紫竹。
笛管体内光滑、直通,一端封闭。
封闭端(一般为竹节自然封闭或用软木塞封闭)右方依次为吹孔、膜孔、第六按音孔、第五按音孔、第四按音孔、第三按音孔、第二按音孔和第一按音孔。
其后有二至四个出音孔。
有的笛无出音孔而以管开口一端为出音孔。
吹孔利用该孔的边缘作尖劈形边棱,口中呼出的气流束在此碰撞而产生边棱音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振动。
膜孔设置膜孔是中国笛显著的恃点。
膜孔上贴笛膜,笛膜随笛管内气柱的振动而振动,笛膜的振动调节气拄振动的谐波成分而导致笛音色的变化而成嘹亮清脆的效果。
笛膜可用竹内膜、蒜膜、芦苇内膜等薄膜粘贴。
最常用的笛膜是采用芦苇内膜,它有透明、柔软并富于弹性的物理性能和声学特质。
按音孔即发音孔。
常用笛按音孔为六个,但孔距常因地、因时和某种传统的音律习惯而异,六个按音孔之间有等距的,也有非等距的。
筒音孔又称前出音孔。
六个按音孔全按时此孔位置决定笛筒音音高。
在中国笛中,最常见的是曲笛和梆笛两种类型。
曲笛和梆笛是中国传统笛的典型代表,它们的形制已相对完善。
曲笛流行于中国南方,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于昆曲和南方丝竹乐演奏,又名班笛、苏笛成市笛。
曲笛多用南方各地生长的紫竹、凤眼竹、香妃竹、黄枯竹或梅鹿竹制作,吹孔上端设软木笛塞,管身缠丝线涂漆,以防笛管破裂井使其美观典雅。
有的曲笛更以龙凤鸟兽纹饰其身,两端镶象牙或骨质管头,更加显示出中国笛的传统文化品质。
按传统的习惯,笛以全放开第一、二、三孔(第四、五、六孔全闭)所发音高为该笛的调名。
常规曲笛为D调,其音域可达两个八度以上。
在这个音区内,利用民间的"叉口"指法和按半孔指法可以吹出变化半音,因此从传统民间笛转七调理论出发,曲笛以小工凋(全按筒苔为sol为基础,可以变换七个调:
小工调--全按筒音作sol 凡字调--全按筒音作fa
六字调--全按筒音作mi 正宫调--全按筒音作re
乙字调--全按筒音作do 上字调--全按筒音作si
尺字调--全按筒音作la
在民间,有一种传统的"雌雄笛"曲笛,由两只相差半音的曲笛组成。
高半音的为"雄"笛,低半音的为"雌"笛。
曲笛音色丰厚圆润,演奏效果婉转悠扬,除参与乐队伴奏外,在独奏曲中更长于表现优
美流畅、连贯舒展、抒情娓婉和富于甜美歌唱性的乐曲。
曲笛在演麦中常以气息技巧见长,演奏者连贯如珠、一气呵成的连音技术,使音乐含蓄细腻、柔和深倩。
在中国笛演奏的南北两派中,南派曲笛独树一帜。
梆笛流行于中国北方,常用于河北吹歌会演奏以及秦腔、河北梆子、蒲剧和评剧的声腔伴奏。
梆笛的基本结构与曲笛相同,但形制较曲笛短小。
梆笛转调指法同曲笛,常规梆笛全按筒音为Re,调名为G调。
梆笛发音高亢明亮,长于表现起伏跌宕、活跃欢快和粗扩豪爽的情绪,演奏以用舌技巧见长,其中花舌(打嘟噜)技巧中就有"冷花舌"、"长花舌"之分;吐音有单吐、双吐、三吐之分,再加上各种指法技巧的配合,梆笛能充分表现出北方音乐热烈奔放、富于戏剧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