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声乐教学法论文

合集下载

声乐教学法的实践运用(3篇)

声乐教学法的实践运用(3篇)

第1篇摘要: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表现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声乐教学法的实践运用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声乐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声乐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表现力,使学生在掌握声乐技巧的基础上,更好地感受和表现音乐。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实践运用的角度,探讨声乐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二、声乐教学法的实践运用1. 吸气与呼吸训练吸气与呼吸是声乐演唱的基础,也是声乐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吸气与呼吸训练。

(1)吸气训练:教师可以采用“鼻子吸气,腹部膨胀”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吸气时腹部的变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模仿吹气球、吹蜡烛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正确的吸气方法。

(2)呼吸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口气唱完一句歌词”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快吸慢呼”、“慢吸快呼”等练习,提高学生的呼吸技巧。

2. 发声训练发声是声乐演唱的关键,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发声技巧的培养。

(1)共鸣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腔共鸣”、“胸腔共鸣”等练习,让学生感受不同共鸣点的声音特点。

此外,还可以通过“低音共鸣”、“高音共鸣”等练习,提高学生的共鸣能力。

(2)咬字与吐字训练: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咬字与吐字能力,使其演唱更加清晰、准确。

可以通过“读歌词”、“唱歌词”等练习,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注意咬字与吐字。

3. 歌曲演唱训练歌曲演唱是声乐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歌曲进行演唱训练。

(1)选曲原则: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音域、风格的歌曲,同时注重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2)歌曲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歌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演唱技巧指导:教师应根据歌曲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相应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共鸣、咬字与吐字等。

浅谈声乐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浅谈声乐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浅谈声乐音乐教学论文范文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声乐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并且是一门规律性较强的应用科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声乐音乐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声乐音乐教学论文范文一:声乐有效教学浅析内容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声乐教学一直存在着部分声乐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浪费等问题。

影响声乐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如生源素质、师资水平、课程资源、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

有效声乐教学应该是以有效教学策略为依托的有效教师、有效学生与有效课程资源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声乐有效教学有效学生有效教师有效课程资源近年来,一些教育教学的浪费已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有效教学,提高传授知识、促进教学发展的效率。

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寻求课程资源、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最佳的组合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声乐潜能,加大声乐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一、有效学生是声乐有效教学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处在第一位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的的根本性前提。

有人认为会说话的人都可以唱歌,都可以学声乐。

其实不然,声乐是以人声为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是说话在音域上的延展和力量上的加强。

因此,从基础音乐教育的角度看,只要会说话的人,我们都应培养其歌唱的能力,使其享受歌唱的乐趣。

然而,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并不是会说话的人都可以搞声乐专业。

因此我们说有效学生是进行声乐有效教学的前提。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是有效学生呢?第一,要有健康的声带,声带边缘平滑整齐,能迅速闭合发声,这是进行声乐有效学习的首要物质基础。

第二,要有健康的呼吸器官和共鸣器官。

呼吸是歌唱不可缺少的动力因素,共鸣使声音扩大并有效传送,因此,健康的呼吸器官和共鸣器官是声乐有效学习的物质保障。

第三,要有较高的智商和学习艺术的悟性。

声乐是技巧的学习,又是艺术的表现,因此较高的智商和对艺术的敏锐感悟力是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

第四,要有良好的音乐感觉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

谈民族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技能论文(精选5篇)

谈民族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技能论文(精选5篇)

谈民族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技能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谈民族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技能论文【摘要】论述了民族声乐中应注意的几个技能:正确的呼吸,高位置,咬字吐词.歌曲风格的把握。

【关键词】正确的呼吸;高位置;咬字吐词;歌曲风格的把握【Abstract】Discussed race vocal music in should attention of a few technical ability:exactitude of breath, Gao position, the enunciation vomit a phrase.The confidence of the song style.【Key words】Exactitude of breath;Gao position;The enunciation vomit a phrase;The confidence of the song style在几年的教学积累和部分高校生的反馈以及一些高考生中发现,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正确的呼吸”、“高位置”、“咬字吐词”、“歌曲风格的把握”这几个技能犹为重要,如果忽视这些技能将直接影响学生声乐水平的发展。

在把它归纳整理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思考,这些技能不仅有教法上的斟酌,也有声乐理论上的探讨。

1.正确的呼吸在高中的声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气息的练习,特别是对于民歌嗓的学生,一味的追求好听的声音却忽视了正确的方法。

我经过几年的教学,认识到对于初学民歌的学生,不要把他们框到“我是唱民歌的”这样一个框框中,要让他们从基本的方法练起。

首先就是气息的练习。

歌唱的基础是气息,如果没有了气息,声音就会是空洞的、乏力的,歌唱中要求声音的穿透力、金属色彩都是与气息密切相关的,因此气息的练习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如何正确的呼吸呢?采用什么样的呼吸方法,才能适应发声的要求。

第一,用鼻子吸气。

这种观点认为,鼻子是呼吸的必然通道,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

声乐教学法教学实践(3篇)

声乐教学法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声乐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声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声乐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探讨了声乐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期为声乐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声乐教学法是音乐教育中的一种特殊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本文将从声乐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二、声乐教学法的理论研究1. 声乐教学法的基本原则(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嗓音特点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循序渐进:遵循声乐学习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3)科学训练:运用科学的发声技巧,培养学生的正确呼吸、共鸣、咬字等能力。

(4)激发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声乐教学法的具体方法(1)发声训练:通过呼吸训练、共鸣训练、咬字训练等,提高学生的发声技巧。

(2)曲目教学:根据学生的水平,挑选合适的曲目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舞台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演出活动,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心。

(4)作品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声乐教学法的实践分析1. 教学案例一(1)学生情况:一名16岁女生,嗓音清脆,但对声乐学习缺乏信心。

(2)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发声技巧,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3)教学过程:① 通过简单的歌曲教学,让学生感受声乐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② 通过呼吸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提高声音的稳定性。

③ 通过共鸣训练,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共鸣点,提高声音的音色。

④ 在曲目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⑤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演出活动,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心。

声乐教学法论文

声乐教学法论文

声乐教学法论文声乐教学法研究摘要:声乐教学是一门繁杂的科学,声乐教学的对象也各不相同。

条件不同、声部不同、素质不同、学习态度不同,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会不同。

声乐教学接触的学科和领域比较广泛,涉及声乐发产的技巧训练、音乐风格及艺术表现,还有教育学、心理学、解剖学、音响学等。

关键词:声乐教学;科学发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学,是教与学两个方面。

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必须相互了解、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为声乐教师首先要了解你的教学对象,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一、对学生的了解一个好的学生要具有才能和品德,这是指嗓音条件好、音色好、形象身材好、音乐听觉好,脑子灵活、悟性好、思想品德好、学习专注并能与老师配合,刻苦学习精神好,有远大理想。

具备以上全部条件的确实不多,缺少一、两个都会给教学带来不少麻烦和困难,老师得仔细研究,寻找对策,尽量弥补分析学生的条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对声乐学生学习经历和声音现状的了解开始教学生,要了解他们从几岁开始学习声乐,唱过什么程度的歌曲,音色音质如何?音域的宽窄如何?现在的发声状态如何?接受能力如何?有的学生入学前可能与很多老师学过,方法杂乱。

有的学生为了迎接高考的专业考试,唱过不少难度较大的歌曲,有的学生在当地或学校小有名气,但方法较乱。

甚至已给声带造成一些损坏或病变。

这样的学生首先给他讲明道理,使学生认识自己发声上存在的毛病,勇于丢掉错误的唱法,从头学起。

打好基础。

有的学生条件好,接受能力强,嗓子方便,但不够努力,学得快忘得也快,学习不踏实刻苦;有的学生声音条件好,对自己歌唱水平估计过高,很有主见,在课下另搞一套,认为自己的方法正确,干扰老师的教学,老师在课堂上把他的毛病费了很大功夫改正过来,课下又按他自己的想法去练,来回拉锯,进展缓慢,这种学生不易与老师配合。

教起来会有较大困难;有一类学生条件一般,接受能力平平,但学习肯下功夫,与老师配合良好,虽学习进度较慢,但学一点,掌握一点,较踏实少反复,这种学生指导得当会有出息。

声乐教育法论文3000字_声乐教育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声乐教育法论文3000字_声乐教育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声乐教育法论文3000字_声乐教育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声乐教育法论文3000字(一):声乐教学中的快乐教育法论文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何让老年学员学有所乐?这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学中,笔者不仅讲授声乐知识和演唱技巧,更注重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师生互动。

通过一首首歌曲的教唱,拓宽与歌曲相关的人文知识,使学员能够把学唱歌曲与自己的人生体验联系起来,真切感受到歌唱给生活带来的美好和快乐。

寓教于乐,引导学员愉悦地歌唱积极营造愉快相约的课堂氛围为使学员们有所学、有所乐,我注重在课堂上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

每次开始上课的第一句话就是“让我们开始相约课堂的快乐时刻”。

下课时我又用“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愉快相约”作为结束语。

学员们在掌声中面带笑容开始学习,又在这种愉快的体验中为一节课的结束画上句号。

课后很多学员表示,他们真的是很期待“每堂课的愉快相约”。

在教学细节上调动学员愉快的情绪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做发声训练。

我除了讲解发声要领,还跟学员强调要保持愉悦的心情,通过愉悦的心情和面部笑肌的提起,调动各个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的积极配合,并正确运用气息支撑,因而获得良好的发声效果。

我还请表情比较到位的学员为大家做示范,并用摄像机拍下大家的表情。

有的学员从未注意过自己唱歌的表情,看到自己的演唱状态后,开始注意自觉地提起笑肌,整个练声过程中充满欢乐。

在歌曲教学中,常常会遇到难点及容易出错的地方。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除了耐心地讲解,把正确和错误的演唱加以对比,还用生动的模仿和诙谐的语言来调节气氛,并请个别学员演唱,让大家分析错在哪里;当学员唱对了,全体学员为其鼓掌。

就这样,一个个难点在大家的掌声和笑声中得到了解决。

在教学内容上加强愉快的体验把歌声融进生活,使生活更有情趣更加美好,是何等幸福!女儿结婚时,我就作了这样的尝试。

我代表女方家长讲话时,就通过演唱一首改过歌词的歌曲——《最浪漫的事》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期望,赢得了满堂彩。

声乐教学法论文(经典)[精选多篇]

声乐教学法论文(经典)[精选多篇]

声乐教学法论文(经典)[精选多篇]第一篇:声乐教学法论文(经典)浅析声乐的整体教学法在这一学期,我选修了声乐教学法这一门课程。

在课上,王百灵老师用她渊博的知识和正确的示范给我们系统的讲解如何上好声乐课,收获很多!我将自己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了这篇“浅析声乐的整体教学法”。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的过程应该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整体教学法,这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整合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歌唱技术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声乐训练是由歌唱者自身的嗓音生理条件、声乐技巧、心理构成、艺术修养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些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

本文提出的声乐整体教学法,就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声乐教学中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声乐的训练中,将生理、心理和情感共同结合起来的体系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使呼吸、共鸣、发声器官与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及对音乐准确表达等诸多影响声乐的因素能得到配合和协调,从而让歌唱者达到歌唱的最佳状态。

一、声乐整体教学法的意义1.声乐整体教学时声乐教学的重要方法在一般的声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都比较注重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如呼吸、吐字、共鸣等,这种具体方法的研究和对声乐的塑造虽然是声乐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还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观念来对教学进行整体的把握,我们对于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所要培养的学生那些方面的能力,要传授的知识,以及所要借助的各种教学资源,都有一个宏观的控制。

这样才能能够居高临下的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能力点,调动每一种教学资源。

为声乐教学目标的全面、深刻理解,为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教学过程的流畅连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声乐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歌唱水平的提高声乐的整体教学方法,针对的不仅是音乐的发声技巧,还包括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把握,通过运用整体教学法,可以提高歌唱者对气息的控制、共鸣的控制、音色的锤炼、字正腔圆的把握以及艺术的表现能力等,同时通过课堂教学的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学生对歌唱艺术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这也使得歌唱者以自己的艺术审美观为尺度,对声音的表现进行选择,通过与作品所提供的情绪交融,才能以最好的状态表现作品。

声乐教学论文

声乐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以声乐教学方法的针对性、语言性为视角,严谨的论述了科学的声乐教学方法在声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地位,研究科学的声乐教学法旨在让演唱者更加深刻、更加直观的了解声乐艺术,体现科学的审美水平与创造美的思想。

关键词:声乐教育;声乐的科学教学法浅谈声乐教师的科学教学方法一、科学教学方法在声乐教育中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日益增强,更加紧迫的促使包括声乐在内的整个音乐教育的改革问题,站在科学的高度重新思考。

推动声乐艺术特别是高等院校声乐教育改革跨向新的视野,切入声乐教学实际,明确划定的解决声乐教学问题实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声乐教学是一门集艺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学问。

声乐教师肩负着传声乐训练之道,授声乐学习之业,解声乐演唱之惑的神圣使命!要做到符合科学规范的讲授,就必须具备相对应的歌唱知识、技法、水平、修养、资格等等,还要实行科学严格、系统的训练和指导。

合理灵活的使用自身的演唱经验、体会,解决学生们声乐学习中各种多样的问题并使之达到一定的歌唱水平。

声乐教学领域中改革的压力与困难同样巨大,声乐教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二、声乐教学方法的针对性1、声乐教师不能只“会唱”,因为声乐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各种各样的是学生。

“会唱”与“会教”之间存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很大的不同。

“会唱”只需要让学生了解声乐,发现自我,改进完善自身的歌唱。

“会教”则需要在此基础上更加懂得用发散的思维和卓越的眼光发现未来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发掘学生自我潜在的能量,根据学生不同的条件和素质以及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存有的问题采取合理,行之有效的科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教会学生准确、良好的歌唱习惯。

培养学生掌握自己未来的自主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一方面,针对教学对象在歌唱发声技术和歌唱技巧上存有的问题和不足,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另一方面,针对教学对象的声音特点、技巧、艺术表现力,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采取更有利于声乐技巧发展和艺术表现力提升的教学对策和教学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教学声乐教学法论文声乐教学法研究摘要:声乐教学是一门繁杂的科学,声乐教学的对象也各不相同。

条件不同、声部不同、素质不同、学习态度不同,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会不同。

声乐教学接触的学科和领域比较广泛,涉及声乐发产的技巧训练、音乐风格及艺术表现,还有教育学、心理学、解剖学、音响学等。

关键词:声乐教学;科学发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学,是教与学两个方面。

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必须相互了解、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为声乐教师首先要了解你的教学对象,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一、对学生的了解一个好的学生要具有才能和品德,这是指嗓音条件好、音色好、形象身材好、音乐听觉好,脑子灵活、悟性好、思想品德好、学习专注并老师配合,刻苦学习精神好,有远大理想。

具备以上全部条件的确实不多,缺少一、两个都会给教学带来不少麻烦和困难,老师得仔细研究,寻找对策,尽量弥补分析学生的条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对声乐学生学习经历和声音现状的了解开始教学生,要了解他们从几岁开始学习声乐,唱过什么程度的歌曲,音色音质如何?音域的宽窄如何?现在的发声状态如何?接受能力如何?有的学生入学前可能与很多老师学过,方法杂乱。

有的学生为了迎接高考的专业考试,唱过不少难度较大的歌曲,有的学生在当地或学校小有名气,但方法较乱。

甚至已给声带造成一些损坏或病变。

这样的学生首先给他讲明道理,使学生认识自己发声上存在的毛病,勇于丢掉错误的唱法,从头学起。

打好根底。

有的学生条件好,接受能力强,嗓子方便,但不够努力,学得快忘得也快,学习不踏实刻苦;有的学生声音条件好,对自己歌唱水平估计过高,很有主见,在课下另搞一套,认为自己的方法正确,老师的教学,老师在课堂上把他的毛病费了很大功夫改正过来,课下又按他自己的想法去练,来回拉锯,进展缓慢,这种学生不老师配合。

教起来会有较大困难;有一类学生条件一般,接受能力平平,但学习肯下功夫,与老师配合良好,虽学习进度较慢,但学一点,掌握一点,较踏实少反复,这种学生指导得当会有出息。

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学生,就可具有针对性的做出不同类型的教学预案。

(二)对学生性格和心理追求的了解有的学生性格开朗外露,易与他人交流思想。

这样的学生老师较易了解掌握他的思想脉络,有利于教与学的配合。

有的学生内向寡言,自悲而无信心,这种学生与他从小的经历或家境有关。

对这种学生要多关爱,多开导,多鼓励,克服自卑感,增强信心。

有种学生,自我感觉良好,盲目自大。

对自己没有一个客观而冷静的评价,对这类学生要仔细分析哪些声音是正确的,哪些声音是错误的及其危害性,讲明道理。

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同时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

保护其自信心的优点。

(三),对学生发展方向的设想和引导有的学生学声乐就想当歌唱家。

当名人,这种想法并没有什么错误,只是想得简单了一些,当歌唱家绝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得来的,更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要引导学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理想落实到每天具体的行动中去,理想才会变成现实。

有的学生想当一名中学音老师,这样的学生就要求他学得全面一些,知识面更广一些,课堂上可以多讲一些音乐教学法、声乐教学法,这样的教学就更具针对性,对今后的工作更具实用性。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是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一)打好中声区的根底中声区就是c1-f2(bf2),是没有经过严格发声训练的歌者都可以较易唱出的自然声区。

首先让学生在这段声区训练发声,声区确定之后,选择适当的母音进行训练。

观察a、c、i、o、u5个母音中哪个母音学生唱得较好并松弛,有共鸣自然地发出,就选择这个母音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做到5个母音的统一。

母音确定之后,选择发声练习,最好选择一些五度之内级进的音程来练习,这样的练习简单。

易于掌握,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

使中声区通顺、流畅、自然,在曲目上也要选择一些音域不宽、跳动不大、速度较平缓的曲目。

1、防止急于求成的思想一般歌唱者没有10年以上的功夫是出不来的,总体来说,成熟的歌唱家都在30多岁以后,可见不下一番苫功就想成名是不可能的,即使把你“捧”出名了,你也不可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垮下来。

一定要教育学生不“投机取巧”,不“找窍门”,不“走捷径”,树立吃苦耐劳、“夏练三伏、冬练数九”、坚韧不拔、踏踏实实的学习精神。

2、力戒“攀比”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去“攀比”。

说“某某同学已经唱咏叹调了,唱大歌了,进步好快哟!”言下之意。

是希望老师布置大歌,唱咏叹调。

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一定要坚持原则给学生讲清“快”与“慢”的辨证关系,有的看似“慢”,从长远来看是“快”;有的现在看似“快”,从长远来看。

不单是“慢”,很可能毁了你的嗓音,葬送你的声乐前程,“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的中声区没有解决好,换声区没有解决好,就去唱大歌,唱咏叹调,可能一时痛快,得到一些“好评”,其实有百害而无一利。

因为大歌、咏叹调必然音域宽广,音程跳动大,情感表达强烈。

演唱这样的曲目对于还没有打好中声区根底的学生,必然造成喊叫,呼吸上提,喉部紧张,全身僵硬,很可能全部破坏你前一阶段形成的良好歌唱状态,前功尽弃。

这能说是“快”吗?对待这一问题应要有耐心而不着急,积极努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尽快打好中声区根底进入换声区的练习,有了良好的中声区根底,在老师的指导下扩展音域,逐步建立正确的发声体系,你将会越唱越好。

(二)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教学中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和针对性。

1、“紧”声音发紧,这是歌唱中的一大忌。

首先从思想上解除学生对歌唱的畏惧心理,增加信心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歌唱。

第二步分析声音紧在歌唱发声上的原因,是哪一部分肌肉紧,可能是喉部肌肉过分用力,歌唱时没有呼吸强有力的支持,呼吸与声音配合不好。

第三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少采用闭口母音的练习,多采用开口母音的练习,如a、o母音,比较容易打开口腔,松开喉部肌肉。

在练声上多用一些下行的音阶练习,用“叹气”和“打哈欠”来启发学生放松口腔的肌肉,同时配合呼吸的运用,把歌唱建立在气息支持的根底上,在布置歌唱曲目时选择一些速度较慢,音程跳动不大。

较为平稳徐缓的曲目,声音紧的毛病就会逐渐克服。

2、“飘”声音发“飘”发“虚”、不结实,这是我们教学中常遇到的毛病,特别是女声中常有这种情况。

这种声音传不远,表现力差,很难表现有气势,激情奔放的情绪。

其原因。

可能是学生追求“松”、“柔和”,追求“高位置”,把声音“吊起来”唱,不敢正确大胆用嗓,认为用“嗓”会造成声音发“白”无共鸣。

如果是以上原因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声音松弛、柔和,必须建立在呼吸支持的根底上,口腔保持在微笑或半打哈欠的状态在“掩盖”的位置上歌唱,才能获得柔和有位置有表现力的声音。

声音发“飘”也可能是没有正确理解“声带”在发声中的重要作用,不敢用“嗓”。

声带是我们歌唱中的重要发音体,声音就是因为气息冲击声带才发出声音,它在发音时要有一定的张力才能发出响亮的声音。

因此在歌唱时要积极正确用“嗓”,歌唱时整个身体要积极兴奋,加强呼吸对声音的支持,在掩盖的位置上歌唱,声音发“飘”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3、“撑”这种现象常在男中低音声部的学生中发生。

他们为了追求洪亮粗壮的声音,撑大喉拢,压低嗓音,全身用力歌唱,撑得脸红脖子粗,上气不接下气,非常吃力。

自认为声音洪亮,但别人听起来声音很小,传不远,这样的演唱,长久下去会损伤声带,越唱声音越嘶哑,高音唱不上去,最终可能会毁掉你的歌唱前途。

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教育家,美籍华人斯义教授来华讲学时曾精辟地讲到:“歌唱就像你在银行里存钱一样,要用利息来唱,你的声音将永保青春。

如果用本钱来唱,唱完了,嗓子也没有了”(大意)。

我的体会是,他是说,歌唱要用正确的方法,用共鸣来唱,这样你会越唱越好。

如果用嗓子(本钱)喊叫,嗓子唱坏了,歌唱的生命也就葬送了。

有位著名声乐家也说过:“歌唱要用最少的力量获得最大的效果,也只有用最少的力量才能获得最大的效果”。

这些名家告诫我们,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你的嗓子,努力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洪亮的声音绝不是“撑”出来的,口腔也不是越大越好。

我们常对学生说保持微笑口型“半打哈欠”,没有哪个会说“保持大笑口型”,可见不是越大越好。

因为“半打哈欠”和“微笑口型”是最自然、最放松的口型。

最符合科学发声要求。

如果声音观念对了,“撑”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三)多种方法和多种手段,建立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1、表扬法在声乐教学中要始终贯彻严格要求和以表扬为主的教学法。

声乐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就必须严谨,但严格不等于漫骂。

据说过去有一位声老师,当学生唱得不好时非常生气,将琴谱丢出窗外,并骂学生“你的声音像猪叫”,学生无奈,只有哭着将琴谱捡回来恭恭敬敬放回琴架上,给学生思想上造成巨大的压力,当然这节课就无法再上下去了。

这是一个个别而特殊的例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总是喜欢鼓励表扬的。

受到赞扬心情愉快,全身舒展,受到批评时,面部忧愁,身体僵硬,思维呆滞。

学生有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肯定表扬,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及身体的积极性,在表扬的同时指出他的不足,这时学生对批评的意见也比较容易接受,使他认识自己的进步,充满学习信心,也清醒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知道努力方向,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重复法有的老师给学生上课坐在琴上就开始练声。

从低到高一遍一遍地练,歌曲也是一首接一首地唱下去,不提出什么要求,不指出什么问题,到点就下课。

这样的教学,学生收益不大,实不可取。

在某一阶段的教学中必定有一至二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或叫主要矛盾。

学生做得不对时,不要轻易放过,要反复练习,多次练习,力求掌握要领。

当然也要掌握好分寸,经过多次练习学生还是做不到时不要“揪住不放”,也可以缓一下,换一个练习,调节一下气氛,这节课未达到要求,下节课再练,原则要坚持,方法要灵活,经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学生一定会有进步的。

3、对比法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面对面的个别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学生的演唱,有时学生会突然某一个音、某一个乐句唱得很正确、特别好。

教师要敏锐地立即捕捉住这种好的声音,及时肯定,并让学生说出唱出这个声音的自身感觉,并把感性的感觉及时总结到理性的高度,并让学生在课下练习时努力捕捉这个正确的感觉,力求巩固。

反之学生演唱时出现特别错误的声音也要立即“叫停”,可夸张地模仿学生错误的声音,造成强烈印象,使他知道这个声音是多么难听,并指出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具体方法。

用对比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正确与错误声音的分辨能力,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比喻法比喻的方法是我们在声乐教学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教学手段。

如呼吸的使用,像“抬重物”两肋的保持,像“大鹏展翅”;口腔打开,像“微笑”、“半打哈欠”;深呼吸,像“站在高山上喊对面的人”;声音的位置,像“穿针引线一样每个声音都要从针孔里穿出去”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