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甘蔗生产机械化的有效途径
广西积极探索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

EN D广西积极探索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近年来,广西农机化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四部委《推进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方案2017—2020年)》相关措施要求,推进蔗区“双高”基地建设,注重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因地制宜探索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树立标杆,典型引路,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为提升全区甘蔗全程机械化水平夯实基础。
目前,该区甘蔗生产机械化已初步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
1.全程机械化作业托管模式,化解分散经营难题针对部分农户不愿意流转土地的现状,自2018◆李敏厂化循环水养殖生产试点厂,为了实现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健康养殖,明波水产还为6万m 2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和育苗车间建立了病害生态防控预警,形成一套完善的养殖管理规范。
专门的实验与检测部门,对养殖水质、苗种进行定期抽检,建立饵料清洁机械投饲体系,还和黄海水产养殖所合作,实现养殖病害远程诊断,保障全程健康养殖。
通过大力发展生物育种、智能渔业和精准养殖,构建了陆海统筹接力、海洋深耕细作的高效养殖模式,融合了物联网信息化技术成果,将传统的养殖升级为全程可控模式。
每年3-5月份,陆基工厂化循环水车间开始苗种培育,5-10月份进行海上深水网箱养殖,10月份起捕销售或者转入工厂化循环水车间,最终实现全程机械化装备配套与标准化运营管理。
该模式集陆基工厂化的恒温优势和海上深水网箱的天然水质优势于一体,实现了石斑鱼、斑石鲷等品种的全天候育养,并且成立了斑石鲷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了良好的产业推动力。
在精准化养殖的过程中,他们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完成了国际领先的“水产集约养殖数字化技术与智能装备”技术成果,实现了养殖环境动态监测与自动调控,保障了养殖环境稳定,引进自动投饵机等精准化设备,开展精细化操作,提高了养殖自动化水平。
在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新征程中,莱州以“水产智能装备”抢占制高点,从海洋资源的开发,到传统渔业的变革,再到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先进的水产养殖机械渗透到了渔业生产的每个角落。
甘蔗机械化种收相融合及高产栽培技术

甘蔗机械化种收相融合及高产栽培技术甘蔗是我国常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主要用途是提取糖分制成食品和饮料。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工收割和栽培方式已经逐渐被自动化的收获机和专用机械代替,这对于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着非常 positive 的作用。
一、甘蔗机械化种植1.播种:在甘蔗的机械化播种中,先采用甘蔗越冬种蔗,可以减少播种适应时间,改善出苗的速度和质量。
在田间,可以采用甘蔗自动化播种机械,能够将种子精准的定量播种、覆土和压实。
2.底肥:在播种前,可以先施入甘蔗底肥;并且在底肥的选择方面,应当尽可能的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避免使用过多的肥料导致土地和水污染,同时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甘蔗也应进行不同的营养配比调整。
3.定植:机械化的种甘蔗可以采用高株距低密度的定植方式,降低甘蔗植物之间的竞争性,以及强大的生长势头为基础来追求高产量的目标。
二、甘蔗机械化收割技术由于甘蔗的生产技术在最近几年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机械化方面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因此,机械化收割技术的尝试和实践比以前更加成熟,在保证收获率和质量的同时,又可以保证成本和劳动降低。
1.收割:机械化收获的甘蔗大多采用的是摆动型的切割机,这种机器使用轮子支撑并驱动一辆割草机。
在固定的速度下,通过锯齿状的刀片完成甘蔗被割下的过程,然后将其送往压片机上,用于压榨出甘蔗的糖汁。
2.包装:机械化收割的甘蔗,应该尽可能的避免瘤粘、机夹和机破造成损坏。
因此,在收割时,可以采用专门的收割器来捆绑和保护甘蔗,避免甘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发生损坏。
三、甘蔗高产栽培技术高效、高产、环保的甘蔗生产技术是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储存、收割、栽培等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高产量和品质的达到。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1.灌溉:如何保证甘蔗的生长和发展呢?水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元素,在甘蔗的高产栽培中,应该要通过灌溉和排水来保证甘蔗的生长和发展。
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及推广应用

r4殺弘純縄化GUANGXI NONGYE JIXIEHUA I2O2j^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及推广应用广西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第二节蔗地土壤改良机械化技术一、技术定义及应用现状(一)技术定义蔗地土壤改良机械化技术是指针对蔗地耕层土壤不良性状和障碍因素,使用机械将石灰、滤泥、酒精废液、秸秆、生物肥等均匀施入蔗地的技术。
(二)技术作用与效果1.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升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肥力,从而达到提高甘蔗品质、促进甘蔗增产的目的。
2.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提高工效,降低生产成本。
3.增加耕作层厚度,增大土壤环境容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三)技术应用意义广西土壤主要是红壤和砖红性黄壤,其特点是酸、黏、瘦、板,土壤通气性差、有机质含量低;再加上广西蔗区甘蔗种植轮作难度大、套种水平低,连作现象突出,蔗农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无机肥料滥用、有机肥料施用量不足,导致广西蔗区土壤养分单一、理化性状退化。
因此,广西蔗区土壤大多为中低产土壤,存在旱作土耕层浅、瘦、酸等问题,致甘蔗单产走低,不利于甘蔗产业的发展。
采用土壤改良机械化技术,在不耗费大量人工的前提下,通过机械化作业增施改土物料,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蔗区土壤酸性板结等理化性状、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的目的,从而提升原料蔗品质,提高单产,促进蔗糖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四)技术应用现状蔗地土壤改良机械化技术可大致分为土壤理化性状改良和高效施肥两个方面。
广西蔗区多采用施放石灰平衡土壤酸碱度,施用农作物加工残渣物如甘蔗滤泥等改善土壤肥力。
随着蔗糖产业的不断发展,蔗区道路交通日趋完善,从2016年开始,广西积极从国内外引进抛肥机、撒肥机等机械,通过组织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演示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并推广蔗地土壤改良机械化技术,逐渐将土壤改良作业从人畜力作业的方式向机械化作业的方式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蔗区土壤改良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土壤改良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条件已逐渐成熟。
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建议发布时间:2021-09-05T16:43:23.33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吴进炎[导读] 摘要:甘蔗是制糖的主要原料,甘蔗机械化收获是我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和难点。
广西柳工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摘要:甘蔗是制糖的主要原料,甘蔗机械化收获是我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和难点。
文章提出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甘蔗;收获机械化;推广;建议甘蔗机械化收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解决好机具、品种、土地、农机农艺结合问题,蔗农、农场、糖厂、糖业公司之间的关系问题,所以,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机、农业、农垦、制糖企业(糖厂)相互协调适应,是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关键。
1.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支持企业提高机具性能建立专项发展基金,加大研发资金支持。
重点支持甘蔗收获机械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试验、改进,做好试验示范工作,产学研推部门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新机具和新技术的基础上,提高现有收获机具的性能和质量。
应立足国内情况,研发出轻便、适用的收获机械。
目前,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攻关重点是:改进与中型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整秆收获机结构,开发由专用割铺机、剥叶机、小型提升装载机等组成的小型甘蔗收获机体系,发展大中型切段甘蔗联合收获机,重点是开发研究收获倒伏甘蔗的机械化技术。
加大对糖厂的财政扶持和保护力度。
糖厂作为“第一生产车间”,是糖业建设的主体,是产业化的龙头,也是行业技术革新的领头羊。
在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的过程中,糖厂担负着甘蔗种植技术改进、生产设备及技术的完善、甘蔗生产机械的推广等方面重任,也承担着推进甘蔗机械化发展带来的压力。
为此,建议设立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糖厂购置大型甘蔗生产机械的补贴。
2.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我国蔗区生产条件差异很大,地形复杂、地块面积小、经营方式多样。
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机械化的甘蔗种植品种、种植方式和收获方式。
甘蔗机械化种收相融合及高产栽培技术

甘蔗机械化种收相融合及高产栽培技术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泛的作物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甘蔗的种植、收割和加工也逐渐实现了机械化。
甘蔗的机械化种植和收割相融合及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利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配合科学的种植技术,实现甘蔗的高产高效栽培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通过将甘蔗种植、收割和处理环节进行系统地整合和优化,可以使甘蔗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甘蔗的品质,从而获得更加稳定的经济收益。
一、机械化种植甘蔗的机械化种植主要包括土壤处理、甘蔗机械化栽植和施肥等环节。
1、土壤处理甘蔗的机械化种植首先需要进行土壤处理。
通过机械设备,将土壤进行翻耕、平整、破碎等处理,为甘蔗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和保证机械化种植的顺利进行。
2、甘蔗机械化栽植将机械设备用于甘蔗的种植过程,包括开沟、播种、覆土等操作。
机械化种植不仅能够减少人工,提高种植效率,还能够保证种子的深度和密度的均匀性,增加甘蔗的出苗率和生长势,为甘蔗的高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施肥在甘蔗的机械化栽植中,施肥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机械设备进行施肥操作,可以实现施肥量的准确控制和均匀分布,有效提高施肥效率,保证甘蔗吸收养分的需要,增加产量。
二、机械化收割甘蔗的机械化收割是指利用机械设备进行甘蔗的收割和处理。
在传统的甘蔗收割中,主要依靠劳力进行人工收割,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
而通过机械化收割,可以大大提高收割效率,降低收割成本。
机械化收割主要包括剥叶、切段、输送、装车等环节。
在剥叶环节,利用甘蔗剥叶机进行剥叶操作,将甘蔗叶片剥离,减少对后续处理环节的影响。
在切段环节,利用甘蔗切割机进行切段操作,将甘蔗切成合适的长度,便于后续输送和加工。
在输送和装车环节,利用输送机和装车机进行甘蔗的输送和装车,整个收割流程高效、快速、准确,大大提高了甘蔗的收割效率和产量。
三、高产栽培技术为了实现甘蔗的高产,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采取科学的高产栽培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及推广应用

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及推广应用广西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第一章 概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指在确保甘蔗单产不显著降低的前提下,为系统地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
近年来,受国际市场糖价持续走低、国内劳动力短缺且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广西糖业全行业亏损、竞争力持续下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糖料蔗生产特别是收获环节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用工贵、请工难问题突出,蔗农种植意愿降低,种植面积连年下滑,影响蔗糖产业发展。
实践证明,采用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蔗糖成本下降近3 000元/ t,采用机械化收获特别是高效机械化收获,可以直接降低生产成本4 500元/ hm2以上,生产效率提高60倍以上。
实现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新时代解决糖料蔗生产劳动力短缺、满足蔗农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有效降低糖料蔗生产成本、提高蔗糖竞争力的关键和必然要求。
一、广西甘蔗生产现状(一)自然状况广西位于北纬20°54’~26°23’,东经104°28’~112°04’,陆地面积23.76万km2,东与广东,北与湖南,西与云南、贵州交接,南与越南交界;南北长约610 km,东西宽约770 km,北回归线横贯其中。
广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年平均日照时数1 742.48 h,年平均降水量1 660.5 mm,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夏热冬干,年平均气温20.6 ℃,全年无霜期达341.75 d,适宜种植甘蔗。
(二)基本情况据统计,2017年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为93.5万hm2,甘蔗产量7 311.69万t。
糖料蔗生产集中在南宁、柳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百色、河池、来宾和崇左10个市。
1992年至今,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连续27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广西成为我国食糖战略安全的主屏障,肩负着国家食糖安全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重使命,任务艰巨而伟大。
浅谈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之路

2 %的 比例 持续 下 降 。进 入 2 1世 还 田等环 节 。在 广西 各 甘蔗 主产
以金 光农 场 为例 :该 农 场是 甘蔗地 统 一 由农 场农 机服 务 队安
劳 动力数 量 的下 降 和劳 动强 度 的 广 西 第 一 个 引进 美 国 凯 斯 7 0 排大 马力 拖拉 机 进行 犁 、耙 、开 00 剧增 导致 劳 动力 成 本 占甘蔗 生 产 收 割机 ,并 从广 东湛 江 农垦 引进 行等机械作业 。
( ) 农 场 推 进 甘 蔗 生产 全 一
万t ,其 中甘 蔗糖 9 1 7. 4万 t ,广 当前甘 蔗 窄行距 种植 造 成 中耕 培 程 机 械 化 的 做 法 1成立 了 以场长 为 组 长 的农 . 广 西蔗 糖 总产量 相 当于产 糖 大 国 高 ,肥 药毒 害 时有 发 生 以及其 它 场 甘蔗 生产 全程 机 械化 建设 领导
地 农 民脱 贫致 富 、地 方财 政 增收 良莠 不 齐 ,造 成 糖 厂 吊榨 、断
的重要 途径 。
3建 立 了甘 蔗生 产机 械 化示 .
槽 、停 机 现象 时有 发 生 ,不 能满 范 基地 。2 0 将友 谊 分场 10 0 7年 0
蔗糖业是广 西的特色 、优势 负荷运转 ,榨季无效延长 ,后期 多位 职 工进行 分 流到 其 它分 场安 产 业 , 目前 广 西 与蔗 糖业 相 关 的 产 糖 率 明显下 降 ,浪 费严 重 。甘 置 ,分 场 14 m 甘蔗地 由农场统 5h z
崇左市力推甘蔗机械化生产

一
范 、廉 洁 、高 效 地落 实 购机 补 贴
二 是 抓 好 甘 蔗 机 械 产 品 质 政 策 ,调 动广 大 蔗农 购 买应 用 甘 家承 诺 ,确 保 拖拉 机 、甘 蔗 种植 甘 蔗 生 产 机 械 化 的 发 展 。 据 统
政 府 主 抓 、部 门 配 合 、 措 施 有 量 。督促 经 销 商 与农 机具 生产 厂 蔗 生产 机 械 ,有效 地 推 动 了全市 0 1 3年 上 半 年 ,全 市拥 是加 强农 机手 的培训 。组 机 、收 获机 等 产 品质 量 。要 求农 计 ,至 2
村 屯 ,为农 民检 修农 机具 4 0 9 2 万 元 。市农 机 局 高度 重视 ,各 负
[ 1 9 ]
大对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宣传 土地 整 合 ,以形 成连 片 、形 成 规 机 械 化坚 持不 懈 地努 力 ,把 甜 蜜 力度 ,让更 多 的蔗农 认 识 并接 受 模 ;农 业 、糖 业 部 门负 责推 广 甘 的事业做 大做 强 。
该 技 术 。2 . 积 极 开展 甘 蔗 生 产 机 蔗 良种 , 推行宽行 ( 1 . 2 ~ 1 . 4 m 行
尽快 提 升 甘 蔗耕 、种 、收 机 械 化 种植 、人 工 收获 甘 蔗 的产 量 、成 厂等 。 水平 。 本 的对 比分析 ,让广 大 蔗农 直观
推进 甘 蔗生 产机 械 化是 一 示 范带动 作 用。 1 . 了解 甘 蔗 种植 机 、甘 蔗联 合 收 割 综 合 工程 ,需要 政策 支 持 、部 门 农机局 、糖业局 、制糖企业等部 机 产 量 、成 本 的效 果 。3 . 部 门联 配 合 ,特 别 是农 机 部 门要 围绕 甘 门要 通 过 召开 现 场 演示 会议 ,举 动 ,共 同推进 甘 蔗种 植 、甘 蔗 收 蔗 生 产开 发 ,加 大 对甘 蔗 生产 机 办 农 机 展 览 图 片 、印 发 技 术 资 获机 械 化 的示 范 推广 。各 乡镇 政 械 的引进 、试验 示 范 、研 制推 广 料 、举办培训班等形式 ,继续加 府 、村 委会 及 国土部 门负 责进 行 应 用 力度 ,为实 现 甘蔗 生 产全 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 中,对 甘蔗地土壤层进 行耕作 和翻耕 破碎蔗 蔸 、机 在农 民采用 的宽行距种植一般是在 1 m以下,不能适 . 1 开沟基本 实现了机械化 ,即用拖 拉机带 耕作机 械对耕 应 大中型甘蔗收获机 的作业 。甘品种不够 优 良,连
作层 土壤 进行深耕 ( 3 5~5 c ) 0 m ,深整深开沟,使 土壤 片成熟期 不一 致 ; 田间管理 不够科学 ,甘 蔗长势参筹 层含水量提高。甘蔗 田间管理 上的破垄 、施肥 、培土、 不 齐 ; 有每 年夏季 受到暴风骤 雨的影响 ,甘蔗抗台 还 化 除、病虫害防治及提 水抗旱 和运 输环节均实施 了机 风能力差 ,倒伏率高达 3 % ~3 %。这些 [素,都不 0 5 六 J 械化作业 。2 0 年 ,蔗叶还 田技术 在全县推广面积 约 利于甘蔗联合 收割机作业 。 08 8 万亩。2 0 0 9年干旱,全县投入小 型喷淋机 、罐装车 、
3 甘蔗收 获机 、种植 机少,适应性差 目前上 思县 .
抽水 机等抗旱 机械 10 2 0台 ( ) 辆 ,抽水 喷淋蔗地 2 2 引进 的整秆 式甘蔗联 合 收割机 ( . 9 汉森机械 ) 还处存试 万亩,酒精废液喷淋蔗 地 3 8 亩。2 1 . 万 4 00年甘蔗生产 验 阶段 ,没有 得到推 深耕 l.万亩,机开沟 2 .万亩,深松培土 3 万亩, 45 41 . 3
其是甘蔗 的种植 和收获环节 ,几 乎是空 白。种植 、收 验 。 获等主要 生产环节均依赖于人力 、畜力,劳动强度 大, 生产 效率低 ,生产技术落后,管理粗放。
二、制约甘蔗生产机械化的主要 因素 4 推广投入 不足 ,科研 经费极 少 近年来 ,该县 . 台了支持 糖业 发展 的政 策措施 ,促进了甘蔗 生产的发
剥叶机经 过多次试验 示范,已被大部分农 民接受。整 种 植机 国内生产 的机 型庞大 ,技术要求严格,适应性 秆式 甘蔗收获机正 处于引进试验推广 阶段。但 据 2 1 差 ,且价格 昂贵 ( 台价格 l 00 每 0~2 万元 ) 0 ,作业 质量
年 统计,甘蔗 耕种 收综 合机械 化水平 仅有 17 . %,尤 不理想 ,目前上思县还没有对甘蔗 种植机进 行推广试 1
展甘蔗生产 的地区之・ 。
一
机械化作业有一定的难 度。
、
甘蔗生产机械化应用现状
2 农艺和农机 不协调 目 ,囝内研制生产的大巾 . 前
农 机购置补贴逐 年递增,促 进了上思县甘 蔗生产 型甘蔗 联合 收割机使 用有一定 的局限性 ,只能适 应 宽 机械化的发展 ,多项甘蔗生产机械技 术得到推广应用。 行 距 ( 行距 在 1 . 2~1 m之 间 )的甘蔗 田作业 。而现 . 4
技
:CH ̄ A F ㈤ 钟
2 111 0 .1
州 。
CU: :t T
由于机型庞大 ,田块 规模小 ,
地头转弯 困难 ,损耗率太多,又不能收获 倒伏严重 或
化肥深施 1 .万亩,植保 5 4 亩,节水灌溉 3 4 28 90 0 5亩, 倒 伏交叉 的甘蔗,留茬 和含杂较 多 ; 加之收 割与装 载
机 收 10亩,秸秆 还 田 21 亩。甘蔗 割铺 机 、甘 蔗 不 配套等 ,影响了甘蔗生 产机械化效率 的提高。甘 蔗 5 .万
展。但没有把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列 入全县 的发 展战
1 生产规 模小,基础设 施差 目前,上思县甘蔗生 略和规划 ,财政科研 经费少,特 别对甘蔗生 产机械化 . 产模式仍 以家 庭户经 营为主,且大部分是 在旱 坡地 和 引进、试验 、示范 、推广投 入较 少,使得示范面积小 ,
机
—
推广天地
鞋 节 Sl= 鞋 《》
广西上思县地处十万大山北麓 ,具有 甘蔗生长得 丘陵地 ,经营分散 ,势单力薄,9 % 以上 的甘蔗生产 5 天独 厚 的气候条件 ,其光照时 间长 ,昼夜温差 大 ,糖 都是 小规模经 营。加上受 自然条 件的制约和诸 多因素 分容 易结 晶,甘蔗 的含糖 率 比较高 ,是 广西最适 合发 的影响 ,如土地没有经过整理 、没有经过规划改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