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甘蔗收获机械化现状及对策0

合集下载

关于甘蔗机械收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建议梁永威

关于甘蔗机械收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建议梁永威

关于甘蔗机械收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建议梁永威发布时间:2021-09-08T01:23:03.98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4期作者:梁永威[导读] 甘蔗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糖类经济作物之一,广西则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产糖区,可以说甘蔗是广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扶绥县农机技术推广站广西崇左 532199摘要:甘蔗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糖类经济作物之一,广西则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产糖区,可以说甘蔗是广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近年来受到疫情影响国际贸易受阻,国际白糖的价格连续下跌,业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使得国内糖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此局势下,通过机械化收获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益成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之处。

本文中,笔者以广西省扶绥县为例,对甘蔗机械收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蔗种植;机械收获;问题;对策前言扶绥县地处广西省崇左市,其作为甘蔗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全县内甘蔗种植产业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然而,受到疫情的影响,县区内劳动力减少,甘蔗收获季收割与运输都面临着聘请工人困难的问题。

因此,有关部门对进一步提升甘蔗机械收获普及率非常重视,可以说今年是人工收获与机械化收获的分水岭。

而在此关键时期,有必要从过去的实践经验中对甘蔗机械收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推进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切实降低种植户收获的难度,提升生产效益。

1甘蔗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甘蔗的整个生产过程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环节:耕地、种植、培土、收获。

从目前的机械化发展水平来看,在耕地阶段我国机械化生产发展最为成熟,相关设备、技术与政策都最为完善。

而在种植与培土阶段,也已经有很多我国自主研发的设备相继被推出,各项政策和技术也处于不断的完善之中。

而发展相对滞后的是收获阶段的机械化发展,我国对相关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还有所欠缺,一方面依赖于设备进口并进行本地改良,另一方面依赖于国外相关制造技术。

2024年甘蔗联合收割机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甘蔗联合收割机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甘蔗联合收割机市场分析现状引言甘蔗联合收割机是一种在农业领域广泛使用的机械设备,用于快速、高效地收割甘蔗。

本文将对甘蔗联合收割机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技术发展趋势等。

市场规模甘蔗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许多国家都有广泛的种植和消费需求。

甘蔗联合收割机作为提高收割效率的关键设备,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全球甘蔗联合收割机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稳定增长,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主要推动市场增长的因素包括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工成本的上升。

竞争格局甘蔗联合收割机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供应商包括国际知名品牌和本地制造商。

其中,国际品牌主要以其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而本地制造商则凭借价格竞争和本土化服务获得一定竞争优势。

在市场细分方面,大型甘蔗种植园和农场通常更倾向于购买高端的联合收割机,而小型农户则更注重价格和维护成本的控制。

因此,市场上同时存在着高端、中端和低端产品的竞争。

此外,售后服务也是竞争的重要方面。

供应商需要提供及时、高效的售后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发展趋势甘蔗联合收割机市场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提高收割效率和降低能耗。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技术发展趋势:1.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进步,智能化的甘蔗联合收割机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技术将能够准确地检测和识别成熟的甘蔗,并自动调整收割机的操作,以提高收割效率。

2.精准农业:借助GPS和传感器技术,甘蔗联合收割机可以实现精准定位和操作。

这种精准农业技术将大大减少浪费和损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能源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市场对能源环保型甘蔗联合收割机的需求也在增长。

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减少能耗、降低废气排放和优化能源利用。

结论甘蔗联合收割机市场正处于稳步增长的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提高效率和降低能耗。

江州区加快甘蔗种植过程机械化创新发展的措施-农业机械化论文-农学论文

江州区加快甘蔗种植过程机械化创新发展的措施-农业机械化论文-农学论文

江州区加快甘蔗种植过程机械化创新发展的措施-农业机械化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江州区是崇左市的甘蔗主产区,每年甘蔗种植面积在6.6 万hm2以上,产原料蔗500 万t 左右,可以说蔗糖业是拉动江州区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是江州区几十年来可持续发发展的优势产业。

但是,长期以来,江州区的甘蔗生产整体机械化水平低,近年来,随着大中型拖拉机的普及,机械整地、开行耕作水平大幅提高,但在甘蔗种、管、收生产环节还大都是靠人畜力耕作,机械化水平低,用工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甘蔗种植效益空间逐年下降,农户种植积极性呈下降趋势,直接威胁到江州区蔗糖产业的兴衰与存亡。

怎样提高甘蔗单产,减少用工,提高种蔗效益是目前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针对如何加快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发展课题,结合江州区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江州区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成效2011 年以来,江州区通过大力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及高效节水灌溉土地流转整合工程,采取五个注重措施,使甘蔗生产机械化得到长足发展。

(一)注重发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2011~2012 年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江州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8 万元,补贴购置农机具5622 台套,受益农户4249 户。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惠农强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提高了江州区的农机装备水平,江州区的农业机械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到2012 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3.43 万kW,比2003年末的17.21 万kW 增加16.22万kW,增长94.24%,年均递增9.24% ;农机原值达到3.07 亿元,比2003 年的1. 亿元增加1.43 亿元,增长87.19% ,年均递增8.72%;各类农用拖拉机达到16166 台,比2003 年增加7578台,年均递增8.82%.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总量的增长,还突出表现在大型动力机械及高科技含量复式农业机械快速增加,使农机装备结构得以持续优化。

大力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大力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建设 ,积极探索农机与农艺集成 企 业 分 别 签 订 2 0 1 3年 甘 蔗 机 械 蔗种 植 、收获机 械 化 。市 直各 部 配套 创 新 ,突破 甘蔗 机 械 化 收获 化生产工作 目标责任书,明确 目 门也 分别 建 立甘 蔗 生产 全 程机 械
瓶颈 ,有 力地 促 进 了甘 蔗 生产 机 标 任 务 。各 县 ( 市 、 区)、制 糖 化示 范基 地 ( 与 高效 节水 灌溉 示 械 化 快 速 发 展 。2 0 1 3年 , 全 市 共 企业积极抓好落实 ,实施土地流 范 片合 并 实施 ) ,并 组 织 干 部 职 建立 甘蔗 生产 全 程 机械 化 示 范片 转整合 、高效节水灌溉 和机械化 工深 入挂 点 村 开展 土地 流 转小 块 4 2个 ,完 成 甘 蔗 生 产 机 械 化 和 同步 发展 ,广泛 推 广应 用 甘 蔗生 并 大块工 作 ,通 过 发挥 示 范基 地
j ’ 嵌慷
化 崇 左分 公 司 签订 了燃 油供 给 协 蔗生产机械化工作 纳入绩效考评 有 的 。

J I X I EHUA
GU AN GX1 NONG Y ̄
l ■ H - ,
议 。计划建立甘蔗全程机械化示 内容 。要求 各县 ( 市、区) 、市
( 三) 扎 实 工作 是 抓 好 甘 蔗
来 ,我市探索并创新实施 了甘蔗 县 ( 市 、 区) 党政 主要 领导 参加 化 ,抓好 示 范 引导 是 重点 ,更 是 生产机械化 、 甘蔗高效节水灌溉 、 了现场会 。现场会对甘蔗生产机 有 效措 施 。为 此 ,我 市农 机部 门 “ 小块并大块 ”土地整合等 ,大 械化 、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建设 、 加大 甘 蔗生 产全 程 机械 化示 范 区
台 ,完成机收面积 3 7 3 h m 。

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及思考

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及思考

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及思考摘要: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是现代甘蔗种植产业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机械化发展将为甘蔗收获工作带来更高效的生产力。

所以,甘蔗收获机械化推进工作也成为甘蔗种植产业区域的重点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是甘蔗种植产业基地,为尽快发展现代化甘蔗种植产业,正在大力推广甘蔗收获机械及相关技术,并且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研究的目是促进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以研究龙州县的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为方法,分析甘蔗收获机械化的优良经验,同时也总结发展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未日后的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字;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是甘蔗种植链条的最后一环,完成收获机械化生产,就可以实现甘蔗种植、培育、管理、收获一体机械化种植,继而促成甘蔗现代化生产模式。

另外,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也是现代甘蔗产业化经济发展的要求,将整个机械化生产链条引入到甘蔗产业化当中,也能够尽快完成甘蔗产业经济模式构建,实现甘蔗农业资源整合,提升各个生产链条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生产商、销售商同时增收。

基于上述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甘蔗种植区,需要更加重视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增加资金、技术、资金、人力等资源扶持,实现甘蔗收获机械化的快速推广。

1.甘蔗种植现状及其机械化发展现状—以龙州县为例1.1甘蔗种植现状分析龙州县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地区,总面积为2311 km2。

龙州县地理气候条件良好,平均海拔为500-700m、气候为热带季风性气候,全面降水量丰富、光照充足,同时全面无霜期,达到了350-355天左右,区域地表年径流量达到4.4亿m3。

龙州县具有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地区内的农业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020年,龙州县生产总值为89.89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7.99亿元,同比增长5.1%。

而在龙州县农业发展中,甘蔗种植一直都备受关注,不仅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崇左市力推甘蔗机械化生产

崇左市力推甘蔗机械化生产
力 ,积极 推进 甘蔗 机械 化 生产 。

范 、廉 洁 、高 效 地落 实 购机 补 贴
二 是 抓 好 甘 蔗 机 械 产 品 质 政 策 ,调 动广 大 蔗农 购 买应 用 甘 家承 诺 ,确 保 拖拉 机 、甘 蔗 种植 甘 蔗 生 产 机 械 化 的 发 展 。 据 统
政 府 主 抓 、部 门 配 合 、 措 施 有 量 。督促 经 销 商 与农 机具 生产 厂 蔗 生产 机 械 ,有效 地 推 动 了全市 0 1 3年 上 半 年 ,全 市拥 是加 强农 机手 的培训 。组 机 、收 获机 等 产 品质 量 。要 求农 计 ,至 2
村 屯 ,为农 民检 修农 机具 4 0 9 2 万 元 。市农 机 局 高度 重视 ,各 负
[ 1 9 ]
大对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宣传 土地 整 合 ,以形 成连 片 、形 成 规 机 械 化坚 持不 懈 地努 力 ,把 甜 蜜 力度 ,让更 多 的蔗农 认 识 并接 受 模 ;农 业 、糖 业 部 门负 责推 广 甘 的事业做 大做 强 。
该 技 术 。2 . 积 极 开展 甘 蔗 生 产 机 蔗 良种 , 推行宽行 ( 1 . 2 ~ 1 . 4 m 行
尽快 提 升 甘 蔗耕 、种 、收 机 械 化 种植 、人 工 收获 甘 蔗 的产 量 、成 厂等 。 水平 。 本 的对 比分析 ,让广 大 蔗农 直观
推进 甘 蔗生 产机 械 化是 一 示 范带动 作 用。 1 . 了解 甘 蔗 种植 机 、甘 蔗联 合 收 割 综 合 工程 ,需要 政策 支 持 、部 门 农机局 、糖业局 、制糖企业等部 机 产 量 、成 本 的效 果 。3 . 部 门联 配 合 ,特 别 是农 机 部 门要 围绕 甘 门要 通 过 召开 现 场 演示 会议 ,举 动 ,共 同推进 甘 蔗种 植 、甘 蔗 收 蔗 生 产开 发 ,加 大 对甘 蔗 生产 机 办 农 机 展 览 图 片 、印 发 技 术 资 获机 械 化 的示 范 推广 。各 乡镇 政 械 的引进 、试验 示 范 、研 制推 广 料 、举办培训班等形式 ,继续加 府 、村 委会 及 国土部 门负 责进 行 应 用 力度 ,为实 现 甘蔗 生 产全 程

对甘蔗全程机械化的思考和建议

对甘蔗全程机械化的思考和建议

增加甘蔗产量
提高种植密度
机械化种植可以大大提高甘蔗的种植密度,从而提高甘蔗的产量。
提高收割效率
机械收割可以大大提高收割效率,从而增加甘蔗的产量。
提高市场竞争力
提高产品质量
机械化种植和收割可以大大提高甘蔗的质 量和产量,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VS
提高生产效率
机械化种植和收割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从而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更好地满足 市场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 重要趋势。甘蔗全程机械化是未来甘蔗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民生产条件等 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对甘蔗全程机械化的研究,提出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建议,为甘蔗产业的 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建立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的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培训 、现场指导和售后服务,确保机械使用效果和生产安全。
推广先进适用的甘蔗机械化技术和设备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品种的甘蔗机械化技术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甘蔗品种特点,选择适合的甘蔗机械化技术,以提高生产效 率和降低成本。
04
甘蔗全程机械化的思考
种植环节的思考
种植机使用
应推广使用甘蔗种植机,提高 种植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成
本。

土壤处理
在种植前,应使用机械化设备进 行土壤翻耕和整地,使土壤松软 ,有利于甘蔗的生长。
播种技术
机械化播种能够提高播种的均匀度 和效率,减少人力播种的误差。
收获环节的思考
收获机械选择
应选择适合甘蔗收获的机械, 如割杆式、滚筒式等,提高收
获效率。

当前甘蔗机械化的主要矛盾及解决对策

当前甘蔗机械化的主要矛盾及解决对策

当前甘蔗机械化的主要矛盾及解决对策摘要::随着甘蔗机械化的蓬勃发展,更多的制糖公司也参与到了推动机械化农业发展的队伍之中。

同时甘蔗机械性收获量和收割机等装置的数量也有了显著的增长,但随着甘蔗机械化的进展,一些问题也日益突出。

关键词:甘蔗机械化;主要矛盾;解决对策引言:随着机械收割量超过规定的数量级后,其主要参与者进行自身防护的举措,但这种举措必定会危害到另一方当事人及其他各方的权益。

本文通过剖析问题的源头,从制糖公司服务团、蔗农等多方面角度剖析成因和处理措施,针对当前问题进一步优化相关设备,完善提高管理,为甘蔗机械性有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借鉴。

一、蔗农对机收损失承受度和当前收割机实际工作质量之间的问题蔗茅的整株作为目标收割物,与一般稻米、小麦、包谷、棉花等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磨碎部分至蔗茅尾梢处,整株高达3~4m,因此机械收获对土地的宜机化整治程度、机械的特性、机收的操作技能、与田间设备的协同作业能力等方面要求都更高,而对宿根花卉蔗的芽殖的影响则需要减至最低,这就大大提高了机械收获的难度。

根据上述分类方法,可把机械收割经济损失分成三大类,即:①土地条件变化导致的田间直接影响经济损失;②地头路面及障碍物直接影响经济损失;③设备间的合作经济损失。

虽然由于机器设备自身的因素导致蔗茅损失的因素极小,但直接影响损失程度的关键还是在于作业用地条件,以及车辆司机的作业技术水平。

在现实的生产作业流程中,很难使蔗农去承认造成损失的真实原因,又或是他真的承认了,只是他所见到的后果都是由"机收"引起的。

所以,我们必须利用各种的技术设备或软件系统来将各因素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定量,在田间或地头让农民信服,并且解释明白,哪一方的问题就由哪一方来处理,又或是由谁来承受所带来的后果。

将责任分清,促使双方各自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我们当前区别与国外机收体系的主要发展方针。

二、糖厂对机收含杂物接受度与当前收割机实际作业质量之间的关系矛盾因为当前全国的机械化收割比例相对较低,还没哪个制糖公司做到将整个压榨线上全部压榨机化收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左市甘蔗收获机械化现状及对策
摘要:甘蔗产业在我国糖料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蔗生产过程复杂,耗人力多,必将降低甘蔗生产的效益,大大削减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因此,提升甘蔗收获过程机械化成为稳固蔗糖产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崇左市身为“中国糖都”,拥有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和加工基地,并以蔗糖业作为支柱产业,更是财政和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甘蔗收获机械化却是甘蔗机械化生产中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崇左地区人民的致富、经济发展和财政税收。

本文根据崇左市甘蔗收获机械化的现状,从农艺因素、农机因素、加工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5 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甘蔗收获机械化给出了一些建议性的对策。

1、崇左市机械作业现状
2012年甘蔗机耕面积176.8万亩,机械深耕深松面积155.1万亩,甘蔗机械种植面积1.6万亩,2012年仅有国产“科利亚”甘蔗联合收割机到我市进行对比收获试验,共收获甘蔗面积0.13万亩;甘蔗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4.8%,其中甘蔗生产机耕水平94.95%。

2013年甘蔗种植面积428.21万亩,甘蔗深耕深松面积132.1万亩,机械种植面积7.5万亩,2013年美国“迪尔”、国产“科利亚”等甘蔗联合收割机到我市进行对比试验,共收获甘蔗面积0.3万亩,甘蔗收获机械化水平不足0.1%。

2 甘蔗收获机械化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影响甘蔗收获机械化农艺因素
甘蔗种植行距的大小直接影响甘蔗收获机的收获质量和适应性。

目前,我市我市机械种植甘蔗面积偏少,种植规格杂乱,甘蔗种植行距多数在60—90CM之间,蔗农普遍担心行距过宽会浪费土地,空闲地块会杂草丛生,难管理,影响甘蔗产量等。

而这种传统的种植行距极大程度上制约了机械收获;栽培时间的不统一和栽培技术的参之不齐,长势和熟期不一,难以实现连片收获。

种植的甘蔗品种杂乱,甘蔗的品种特性有待提高,应针对不同地形地貌( 缓坡地、丘陵地和坡耕地) 培育出适应性品种;田间管理、中耕培土环节极大影响甘蔗的产量及长势;灌溉技术的选用不仅影响到是否节约能源,还与后期的机械收获有密切关系,对于甘蔗不同阶段采取合理水分控制,不仅促进甘蔗产量且有利于机械化收获。

例如在甘蔗成熟期,如果水分多大,导致甘蔗生长旺盛青叶多,必将造成含杂率增加,土壤湿度过大,机械收获过程中更易被压实,从而破坏土壤的理化特性,影响来年宿根蔗的生长。

2.2 甘蔗收获机械的性能
目前我国研制并使用的甘蔗收获机型主要为两种型式: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和整秆式甘蔗收获机。

其中,整秆式甘蔗收获机又分为整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机和分段式收获机。

分段式收获机械适应性强,但需要辅助人工多,剥叶效率低,农民接受程度不高;切段式甘蔗收获机械含杂率高,且切段的甘蔗需在24h 内完成开榨,割台和切梢装置可调性差,对长势不齐的甘蔗难以实现有效切梢,收获的甘蔗含杂率高,配套的田间装载和运输机械较少;整秆式甘蔗收获机械各部件可靠性不足,对倒伏和长势弯曲甘蔗收获适应性不强。

而我市根据美国生产的凯斯、约翰•迪尔等品牌的产品试验,亦发现收获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机械太笨重(收获机械6~12吨)且容易压坏蔗根;二是小地块难以满足大机械收获的要求;三是种植行距和机械收获标准不一等等。

而国产品牌在试验示范使用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技术难题,如切割、传送、抽风等机械性能不稳定、甘蔗倒伏、垄沟不平整等原因而造成收获的甘蔗杂质和尘土多、破损大,且不能连续作业等。

此外,使用大型的联合收割机需要配套大型运输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和运输车满载时重量都超过10吨,两种大型机械同时作业会压实或破坏甘蔗地,这一现象在阴雨天特别明显,对宿根甘蔗生长影响很大;使用小型联合收割机又因为动力小,发动机容易产生过热而不能连续作业等现象,致使机械难以连续作业。

2.3 蔗料加工
目前大部分制糖企业前处理设备只适应整条甘蔗的输送和喂入,对于切段式收获机械收获的蔗段适应性差。

蔗糖生产工艺线单一,对于高效率完成榨糖功能不能满足,难以对同一时段大量供应的切段式蔗段进行榨糖处理。

我市制糖企业由于压榨工艺和成本控制需要,对入厂甘蔗质量要求较为严格,要求甘蔗含杂率低于2%,而现有较为成熟的切段式甘蔗机械收获的甘蔗破损大且杂质和尘土含量普遍高于6%。

糖厂认为甘蔗收获机械性能还不够好,会造成利益受损。

2.4 环境及社会因素
崇左市80%以上的甘蔗都种植在旱地、坡地和丘陵地方,地势高低不平,蔗地不规则,地形复杂,10°以上坡度的甘蔗种植面积比例大、农田基本建设条件差,基本上是望天地,田间机耕路基本没有;土地经
营规模化程度低,甘蔗生产规模以农户为主,千家万户都在种甘蔗,虽然人均达3.3亩,但都是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土地零散、不连片地块小,单块种植面积偏小。

甘蔗联合收获机械还处于少量生产状态,机械成本高,应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促进农民的购买意愿。

目前,能熟练掌握甘蔗收获机械的机手较少,大型的社会服务组织较少,推广示范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收获机械化发展。

3 甘蔗收获机械化建议对策
3.1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相结合研究,推行宽行种植。

3.2引进国外关键技术与设备,进行适应性示范试验。

国外不少国家甘蔗收获机械技术较为成熟,并向大型、高效方向发展。

我国蔗区因自然条件、人员及管理水平的限制,若全部依赖引进国外甘蔗收获机械,显然投资大,不切合实际。

有选择地引进关键技术与装备,进行示范试验,做好技术消化吸收,可大大加快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3.3实行阶段性推进,先小后大,先易后难,逐步提高。

实行以分段式中、小型和联合收获机并举,逐渐过渡到以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为主体。

目前,国外应用多数是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

其优点是无论植株弯曲或倒伏,均能较好地完成收获作业。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力相对落后,蔗农收入普遍较低,以分段式中、小型作业和甘蔗联合收获机并举的模式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甘蔗收获机械化未来将会以高效率、适应性强的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为主体,整杆式中、小型分段式收获机为辅。

目前,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攻关重点是:改进与中型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整秆收获机结构,开发由专用割铺机、剥叶机、小型提升装载机等组成的小型甘蔗收获机体系,发展大中型切段甘蔗联合收获机,重点是开发研究收获倒伏甘蔗的机械化技术。

3.4 改造制糖前处理技术与设备,推行计划收获。

制糖企业现有制糖前处理设备均采用平带输送,只适应整条甘蔗的输送和喂入。

必须改造原料输送系统,并增加水洗除杂设备等,以适应切段式甘蔗收获的需要。

目前,甘蔗到达糖厂后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进行压榨。

若切段式收获,则会造成甘蔗原料变质和含糖量损失。

所以,糖厂多适宜采用整杆收获,且要求甘蔗含杂率要求过高。

国外各类甘蔗收获机械,其损失率和含杂率共为14%,余下作业工序则由糖厂原料前处理系统来完成,这为甘蔗收获机械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3.5建立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行流动作业方式。

目前我国农户拥有大型甘蔗联合收获机械,太不现实。

可行的方法是提供农机作业报务,可以以农机专业户的形式或互相合作形式推广应用甘蔗收获机械。

如小麦、玉米等收获机具一样,实行流动作业,甚至是跨区作业。

也可以建立制糖企业与农户相结合形式,由制糖企业提供机具服务,达到统一种植与统一收获。

4 结束语
甘蔗收获机械化的实现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糖厂和政府之间的协调配合。

在农艺方面,培育适合机械化收获的优良品种,规范种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在农机方面,重点引进成熟的机械,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收获机械各项性能指标;糖厂要适应甘蔗收获季节性的特点,在设备和生产工艺上需与机械收获甘蔗原料相适应;政府部门需扩大扶持政策,建立先进示范区,推行规模化种植。

各方发挥自身优势并积极协作,必将攻坚克难,开创甘蔗机械化收获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宏.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2]彭彦昆,徐杨,汤修映,等.加快甘蔗收获机械关键技术提升与推广示范[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0(2):23 -26.
[3]莫建霖,刘庆庭.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探讨[J].农机化研究,2013,35(3):12-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