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种与种类概念

绪论园艺的有关概念

:园艺一词包括“園”和“藝”二字,《辞源》中称“植蔬果花木之地,而有藩者”为園,《论语》中称“学问技术皆谓之藝”,因此栽植蔬果花木之技艺,谓之园艺。

园艺的英文Horticulture是由拉丁文Hortus与Colere两个单词合并而成的,Hortus为垣篱、墙壁等围绕物之意,Colere为栽培管理之意。可见,园艺一词的含义中外是一致的。在现代社会中,园艺已不一定局限于垣篱之内了,它既是一门生产技艺,又是一门形象艺术。

指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嗜好作物)、工业

原料作物、饲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粮食作物以水稻、豆类、薯类、青稞、蚕豆、小麦为主要作物;

 经济作物以油籽、蔓青、大芥、胡麻、大麻、向日葵等为主;

蔬菜作物主要有萝卜、白菜、芹菜、韭菜、蒜、葱、胡萝卜、菜瓜、莲花菜、菊芋、刀豆、芫荽、莴笋、黄花、辣椒、黄瓜、西红柿等;

果类有梨、青梅、苹果、桃、杏、核桃、李子、樱桃、草莓、林檎等品种;

野生果类有酸梨、野杏、毛桃、山樱桃、沙棘、草莓等;

饲料作物如玉米、绿肥、紫云英;

嗜好作物如烟草、咖啡;

药用作物人参、当归、金银花。

种植果树、蔬菜、花卉等的生产技艺,是农业生产和城乡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园艺植物主要是指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广义上还包括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有些园艺植物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依其栽培目的,而同属于多类园艺植物。如荷花,其花和叶用于观赏,属于观赏植物,地下茎用于食用,又属于蔬菜,其种子既可食又可入药。再如玫瑰,花用于观赏,可属于观赏植物,花蕾用于提取玫瑰油,又属于芳香植物。银杏种子可食,叶可入药,且是很好的观赏树木

研究园艺植物资源、生长发育规律、繁殖、栽培、育种、贮藏、加工、病虫以及造园等的科学。园艺学的范畴一般分为果树园艺学、蔬菜园艺学、观赏园艺学。

从园艺学角度对园艺植物种、品种、类型进行分类、命名、起源、栽培历史和地理分布研究并进行系统分类整理的学科。

不论从研究和认识的角度,还是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都需要对纷繁复杂的园艺植物进行归纳分类。

意义:为园艺种质资源的开发利奠定基础;为园艺植物栽培和管理技术提供帮助;为提高园艺植物育种工作水平提供帮助;为园艺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运作提供帮助。

第一章园艺植物分类基本单位

第一节植物种、亚种、变种、变型

一、

是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是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群(亦称居群population),种内个体间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能育的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种是客观存在的分类单位,它既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特征,又是在进化发展中。

同一种的各个个体不仅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都能彼此交配产生后代。但一般则不能与不同的个体杂交,即或杂交,也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即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在动物界中是很明显的,不过在植物界中远缘杂交则常有发生。种。

(subspecies缩写成subsp,或ssp.):种内类群,指同一种内由于地域,生态或季节上的(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个体群。(Subspecies,)在形态上和原种有区别。

(Variety,缩写成var.):种内的种型或个体变异,指具有相同分布区或没有特定的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微生境不同而导致植物间具有可稳定遗传的一些细微差异。例如黄花君子兰。

(Forma, 缩写成f.):指分布没有规律,仅有微小的形态学差异的相同物种的不同个体。

变型与原种只有较小的差异而没有一定的分布区。一般用于零星变异的个体上,如在通常开红花的植物中发现开白花的植株,若白花的性状与其他外貌特征,包括地理及生态分布均无关系,可定为变型。

二、“

以什么作为划分种的标准?这些都是生物学中长期难于解决的问题。经典分类学是以模式种的形态为主要特征来划分种,对形态特征的选择,不同学者常有不同的标准,且在差异的程度上也很难有一分种的尺度,这就给分种造成困难或有时产生很大的人为性,把同种的植物分成许多种了。

近年实验分类学、细胞遗传学等和对分类学的研究说明传统形态分类在种的划分上常会产生人为性错误。

1、:茄科的蔓陀罗属Datura,过去的文献中记载了3个非常相似,但形态又明显有区别的种:

无刺蔓陀罗(D.Inermis)果实表面无刺,花白色

紫花蔓陀罗(D.Tatula)果实表面有坚硬针刺,花紫色。

白花蔓陀罗(D.Stramonium)果实表面有坚硬针刺、花白色。

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对蔓陀罗属做了许多物种生物学(Biosystematics)的研究,证明有

刺和无刺,紫花和白花,都仅受一对显隐性不同的基因的控制,是种内差异。

2、:表型可塑性(phenotypicplasticity),又称为环境饰变(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是同一基因型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在表型上作出相应变化的能力。高度可塑的性状上出现的差异往往是环境条件引起的,并不是真正遗传关系的体现,这样的性状分类价值不大。

3、:

由于染色体不同部分的易位、倒位、重复或缺失而引起的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有时会对植物的外部形态产生直接的影响。

4、:

种间杂种的外部形态通常总是介于两亲本之间或较偏近于其中之一。有些种间杂种由于子二代的分离而能产生范围广泛的一系列形态变异,其中有些极端类型有时被误定为种或种下分类

群。这类例子在国外有不少报道。种间自然杂交在我国较少报道可能是因为研究得太少的缘故。

章丹峰等(1997)发现杭州植物园栽培的浙江冬青的实生苗有各种不同叶形的分化,其变异式样

系介于刺齿冬青和构骨之间,包括浙江冬青和温川冬青在内。因而他们少浙江冬青和温川冬青可能是光枝刺齿冬青和构骨种间杂交的分离后代。

5、:有些杂种能通过无融合生殖(agamospermy)或营养繁殖来稳定自己和扩展其分布区。

营养繁殖以石蒜属Lycoris为例,来自种间杂交和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稳定下来的杂交后代

都属于这种性质,它们在形态上与两亲本如此不同,以至有些学者毫不犹豫地把它们作为“种”

来命名。

因为许多无融合生殖都是兼性的,即同一植株既能产生无性的种子,又能产生受精的种子。所以这种个体可以同时产生两种后代,一种与母株基本相同,另一种则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结果是在原来一个“种”的范围内产生了许多具稳定的、不同形态性状的个体,传统分类学家有可

能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种”。

6、:

生态宗(ecologicalrace,生态型)是指在同一地区适应于不同生境、遗传上和表型上有区别、但互交能育的种内类群。生态宗(生态型)的形态分化与生境差异成正相关,但由于生境有过渡,形态性状也有间渡(intergrading) ,这也是生态宗有别于种的重要标志。分布范围很广生态宗,在分类学上可作为变种处理,但常被作为独立的种。

三、:

1、:

(1)严格按生殖隔离标准来分种的“生物学种”(biologicalspecies)概念至少对高等植物中普遍存

在种间杂交以及对单亲本和无融合生殖类群是不适用的。(2)生殖隔离的形成,也即基因交流

的停止,是生物进化的关键阶段,因为它是类群独立发展进化的起点,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同域分布的种彼此保持生殖隔离和形态各别被认为是对它们种的身份的一种绝对有效的检验标准。(3)生殖隔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造成形态性状上的间断(区别),因此形态分类也

至关重要。

2、:(1)主要按照形态学标准来划分的“分类学种”(taxonomical species)或形态学种morphological specie),物种有可能仅仅在名称上而不是在本质上的物种。(2)形态特征是植物分类学最早使用的证据,易于直接观察比较,长期以来已有一套完整的

术语供应用。这种凭视力能辨认的物种概念具有较强的直观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最为方便。所以在分类实践中,应用最广,价值最大,植物分类和鉴定实践中的一个有用的单位,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基本单位。(3)鉴于形态分类学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直觉判断,因而不同的分类学家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种尺度。分类学中的所谓“归并派”和“细分派”正反映了在分种尺度上存在

深刻分歧。(4)现代分类学,植物分类所依据的特征、证据是从各个与分类有关的学科领域中逐渐积累、筛选而得来的。形态学的方法、解剖学的方法、细胞学的方法、胚胎学的方法、植物化学的方法(血清学/电泳法/基因序列测定)、孢粉学、超微结构、生理学、地理学与区系学、数量分类及其证据已愈来愈被广泛地用作植物种和品种分类鉴定的依据,使得对物种的认识愈来愈深入和接近本质。

第二节园艺品种、品种群、品系

一、:?

园艺学上常对栽培中的品种(Cultivar)感兴趣,这是因为我们栽培的往往是品种。现在,

有很多人都对种(species)和品种(cultivar)的概念及内涵比较模糊,不少人认为,品种就是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其实不然。

1、:品种(Cultivar,缩写成cv.)是栽培植物的基本分类单位。

过去称为栽培变种(Cultivated variety),在一些国家,如英国,园艺书籍上仍作为普通名或俗名习惯地称为变种(variety),与品种(Cultivar)一词含义等同。

品种不是植物自然分类学中的一个等级,因而不能认为“品种是变种以下的分类单位”而与变种、亚种、变型等同。在一些国家,园艺书籍上form指栽培植物类型,作为普通名或俗名习惯地

与“品种”一词含义等同。

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关于品种的定义是:品种是为一专门目的而选择,具有一致而稳定的明显区别特征,而且采取适当的方式繁殖后,这些区别特征仍能保持下来的一个栽培植物分类单位。(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1995版,对照种的概念)。

2、:(Cultivar Group)

在一个属、种、杂交属、杂交种或其他命名等级内,两个或多个相似的已命名单位的品

种的结合称为品种群(如山茶的品种群Camellia japonica Group)。

3、(Strain):

品系指育种过程中,用育种手段所获得的、遗传性状比较一致、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品系的优良性状需经比较鉴定、繁育推广,方能成为品种,故品系一般不正式命名(品种),

仅以编号来表示。

(二):品种不存在于野生植物中,是人们通过杂交,选择或其他方法所获得的一种经济类型,栽培植物的性状基本一致的一个群体。作为生产资料,凡栽培越久,分布越广,经济价值越高的植物,品种就越多。例如菊花理论上有上万个品种。

品种的属性::

1、性状优良:品种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生产资料。作为品种,其主要性状或综合经济性状符合

市场需要,有经济效益。

2、适应:包含对一定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和不时出现的逆境的适应和对一定的栽培管理

和利用方式,如对肥,水充足的适应,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对加工及其工艺过程的适应等。3、整齐:包括品种内个体间在株型,生长习性,物候期等方面的相对整齐一致和产品主要性

状的相对整齐一致。

4、稳定:指采用适于该类品种的繁殖方式的情况下保持前后代遗传的稳定。

5、特异:指作为一个品种,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它品种的可辨认的标志性状。

因此品种不能脱离特定的栽培地区和栽培条件,而是有一定地区性和时间性的。如花卉品种都要求适宜的地区环境内和恰当的配套栽培技术。品种(内在遗传品质)与满足品种对环境条件要求的配套繁殖栽培技术,乃是两个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方面,即良种良法。

(三)品种遗传起源和培育途径

1、:

(1)基因重组:种内杂种、远缘杂种

(2)染色体倍性变异:染色体单倍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

(3)染色体非整倍多倍体变异:染色体单体,缺体2N-1,双单体2N-2;三体2N+1,双三体

2N+1+1,四体2N+2等非整倍多倍体。

(4)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异位的改变

(5)基因突变:体细胞突变(芽变);生殖细胞突变

(6)体细胞融合:嫁接杂种(嫁接嵌合体)

2、:

选择育种(遗传,变异,定向选择);芽变育种;杂交育种(远缘杂交与近缘杂交,先杂后纯);杂交优势利用(先纯后杂);诱变育种(化学与物理诱变);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用有性杂交、远缘杂交、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电离辐射、诱导多倍体以及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甚至体细胞杂交和基因工程等方法,乃是园林植物育种较高级形式);基因工程。

(三):

1、:

根据品种来源和繁殖方式的各不相同,可能是下列情形之一种。

无性系(Clone)品种:来源于由植物体的任何部分经无性繁殖得到。

位置效应无性系(Topophysic Clone)品种:来源于由植物体特定部位经无性繁殖得到(如侧枝)。

生理周期无性系(Cyclophysic Clone)品种:来源于植物体生命周期的特定阶段(如幼龄插条和成熟插条)。

异常生长无性系(Unmoral Growth Clone)品种:来源于植物体某种特定的异常生长(如病毒感染)。

嫁接嵌合体(Graft-chimaera)品种:来源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植物嫁接得到。

无控制传粉种子品种:来源于符合品种定义的无控制传粉种子成长的群体。

自交系和复合自交系(line and multiline)品种:来源于重复自交或近交,或是由几个亲缘关系密切的自交系组成。

杂交一代(F1 hybrid)品种:来源于纯种家系(如自交系)之间的重复单交。

特定原产地品种:由某个特定原产地重复收集的种子成长的植物集合体,地理变异符合品种定义(如当归、黄连、枸杞)。

转基因品种:来源于植物体由于外来基因的植入而呈现符合品种定义的新特征的植物集合体。但嫁接到砧木上的植物是依据接穗的名称命名的。仅仅由栽培措施维持特征的植物不能给予另外新的品种名(如盆景),而保持来源单位名称。

2、:

园艺品种根据其繁育和保存的方法不同可归纳为三类:

(1) :

如果树、月季、马铃薯和球根花卉等的品种都是从自然或人工杂交后代中经选择而形成的具特殊或优良性状的品种,一经获得即可通过营养器官来繁殖生产上需要的种苗或保存之。

这类品种在生产中还会出现某些新变异,称之为芽变(Sports),对人们需要的变异同样可以通过营养器官繁殖和保存。

例如苹果品种:元帅、富士和嘎拉三个品种在长期的栽培中发现和固定了很多新品种,园艺上把这一系列品种分别称之为元帅系、富士系和嘎拉系。系内品种与原品种之间除个别性状外基本相同,如元帅(Delicious)的第一代芽变品种红星(Starking Delicious)的性状除果皮颜色比元帅更浓一些外,基本与元帅相同,以后又依次发现了新红星(Starkrimson Delicious)、Richared Delicious、首红(Redchief Delicious)等。

(2) :

如自花授粉的豌豆、番茄等中某些品种是特殊的纯系(Pure line)或称之为自交系(Inbred line),这些园艺作物在避免污染和混杂的前提下可通过种子来自行繁殖。异花授粉植物如:甘蓝、菠菜等的,与其他品种在形态或生理基础上不同的一个群体可以通过选择和分离的方式来繁育和保存该品种的,亦称之为自花授粉品种。

(3) :

是自交系间的特殊杂交后获得的种子,我们通常称之为F1杂交品种,这类品种通常具有杂种优势,要获得该品种的种子必须进行杂交制种。

对于某些植物获得F1杂交品种的植物体后也可通过无性繁殖法如扦插、分株等来繁育后代,生物技术包括组培快繁和诱导体细胞胚最终形成人工种子技术的出现为通过无性繁殖法来繁育和保存杂交品种提供了新思路。

关于构建全县良好生态的调研报告

生态是一个地方生活现状及发展环境的反映,是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员的作风问题。纵观我县生态环境,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纪律规矩教育、“”教育等系列实践活动,作风主流持续向好,风清气正的生态基本形成。但一些共性问题仍客观存在,不可小觑。

一、明心见性,清醒认识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是改进作风最有效的方法,是构建良好生态的最佳途径。善于发现问题,清醒正视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调查表明,当前影响我县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五类。

一生活欠严肃。一些乡镇部门对的理论不学习、不研究、不领会,对民主议事的规定、规则执行不自觉、不认真部分乡镇部门组织生活、民主生活少之又少、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器钝化生锈,味不足、辣味不浓,使“一把手”权力得不到有效制衡和监督,其他班子成员得不到真正帮助少数地方部门“一把手”议事决策时“一孔出气、一鸟独鸣”,容不下不同发声,听不得半点意见,在重大决策上独断专行,唯我独尊个别员在行权用权上以权谋私,进行权权交易、权钱交易,大搞利益输送。如此种种,虽属少数个别,但却如滴墨入清水,混浊了地方的生态环境。

二纪律规矩欠刚性。一是还存在不讲个例。个别员不能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涉及的方针政策随意发表评论,口无遮拦,毫无顾忌,甚至对上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还存在不守规矩怪圈。拉小山头,搞小圈子,致使“老乡圈”、“同学圈”、“玩乐圈”等各种利益“圈子”客观存在。三是还存在不要原则的操作。特别是在经济利益突出的项目建设、工程发包及重大资金使用上依然存在着不讲制度讲关系,不讲程序讲运作,不讲公平讲摆平的诸多不正常现象。这些不讲纪律、不讲规矩行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嘈杂了生态环境。

三选人用人欠引导。受前些年生态诟病的影响,仍然存在“三信三不信”的选人用人怪论怪象。一是信潜规则不信明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的潜规则仍被一些信奉。同时,选人用人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腐败问题也助长了极少数”找捷径”、“攻偏门”的浮躁情绪。二是信“作秀”不信做事。为拉选票、积累升迁资本,极少部分仍然用“作秀代替做事”,耍花架子,搞门面盆景,沽名钓誉、虚报浮夸,误导考核,以至于产生了“谈匠不如搞匠”的思维误区。三是信资历不信能力。由于论资排辈的惯性影响,年轻滋生熬日子、混资历的消极思想,使得干事创业的锐气受挫,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强。诸如此类,危害了选人用人的生态源头。

四作风建设欠持久。当前,部分员在作风建设上主要存在“九大问题”。即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坐而论道,自说自话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重权轻责,胡乱作为心浮气躁,虎头蛇尾慵懒散漫,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贪图享乐,挥霍浪费。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对上吹吹拍拍、曲意奉承,对下官气十足、颐指气使干事创业“玩空手道”、“练假把式”;宏观布局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等等。虽进行了多轮整治,但时有回潮反弹,仍是影响生态的主要问题。

五履职尽责欠担当。少数遇事“难”字当头、“退”字当先,遇到矛盾和问题,上推下卸、左躲右闪,能推则推。有的八面玲珑、四处讨好,当“两面人、老好人”,把“不表态”当法宝,把“打哈哈”当护身符。有的在驻村包点上沉不下去,在督导检查上走马观花,在民主生活上只放礼花,在落实执行上敷衍塞责等。林林总总,一言蔽之,就是在履职尽责不够,担当精神欠佳,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中“关键少数”的表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二、追本溯源,深入解析影响生态的主要原因

任何问题的形成都有其滋生的土壤,不追本溯源,就不能探因究理、正心固本。综合分析当前我县生态建设的总体状况,主要原因是“五个放松”。

一放松了生活的要求。内生活庸俗化、形式化是导致风、政风变质的重要因素。内生活不经常、不严肃,必然破坏员的免疫系统,削弱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必将导致学习浮于表面,民主生活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难以施展,从而制约内民主的发展。如不提高警惕,严格要求,“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变成“表扬与自我表扬”,积极的思想斗争将变成自我赞颂和相互吹捧员,特别是“一把手”也会在“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决策一言堂”的错误上渐行渐远,良好生态势必受到损害。

二放松了纪律规矩的尺度。讲纪律,重执行是员安身立命之本。放松纪律规矩的尺度,就必然导致员在思想上的“防腐性”和上的“免疫力”不强就必然使得员在政策规定执行上搞变通、打折扣,让小错误演变成大错误就必然滋长搞“下不为例、变通处理”的心理暗示,从而让员始终走不出“人情”、“关系”的怪圈。纪律松一寸,歪风长一尺。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放了纪律规矩的尺度,势必产生生态的恶化效应。

三放松了用人导向的宣传。用人导向决定用人质量,影响用人公信度。如果用人导向错误,就会模糊的努力方向,影响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影响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会使“关系升迁论”、“作秀升迁论”、“资历升迁论”等错误思想在员的大脑中潜滋? 四放松了作风建设的力度。生态的核心是作风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如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不持之以恒,时紧时松就会使歪风回潮反弹,敷衍扯皮的“推诿风”、萎靡不振的“庸懒风”、麻木不仁的“冷漠风”、华而不实的“漂浮风”、只说不做的“空谈风”。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以权谋私、“中梗阻”等各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及“四风”问题就会伺机抬头。因此,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是构建良好生态的主要因素。 五放松了责任意识的强化。员,特别是在一个地方的生态中居于核心、主导地位,具有源头性、导向性、引领性作用。如放松了对责任担当意识的强化,委落实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就会大打折扣,纪委执行执纪监督问责也会软弱虚化。就会导致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横生,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乱象横行,就无法形成求真务实谋发展、勇于担责抓工作的新常态。因此,员只有带头强化责任和担当意识,把反腐倡廉工作抓实,把队伍作风建设抓好,才能真正构建海晏河清的生态。

三、多管齐下,努力构建海晏河清的良好生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祛除顽疾非一日之功。要彻底根除“雾霾”,切断“污染源”,构建山清水秀的生态,须多管齐下,从五个方面着力。

一把牢思想开关“铸魂”。

一是强化理想信念,补精神之钙。净化生态,必须把思想引领摆在首位。因为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从近年来我县发生的腐败案件看,最根本的问题都是没有拧紧思想“总开关”,而最终坠入腐败深渊的。因此,我们应紧紧抓住思想建设这一根本,时刻为员清神醒脑不断强化性教育这一核心,砥砺锤炼员品格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基础,切实为员“充电、补钙”。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筑牢思想上的“防腐墙”,增强上的“免疫力”,从而营造思想意识范畴的良好生态。

二是严肃内生活,扬民主之风。要推动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使“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员等制度落在实处,确保组织生活起到“除尘”“过滤”作用,及时阻隔不良风气侵蚀。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和委议事规则及决策机制,有效防止民主、集中“一头重”,出现决策“一言堂”和各自为政的分散主义现象。要切实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既“真刀真枪”,“红脸出汗”,又出以公心,帮助同志内省改过、成长进步,从而为净化生态营造好的“气候”环境。

三是增强法治思维,净思想之源。净化生态,必须把加强法治建设作为根本点和着力点。时下,“逆淘汰”、“特权现象”、“地方保护”等生态中的一些“常见病”,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人治思维、专制思维、特权思维在作祟,是法治思维缺失的反映。我们要提教育引导员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学法、尊法、守法、护法,坚守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增强法治意识,营造法治氛围。做到依法办事、照章行事、按程序决策,以法治保障业已构建的良好生态安全。

二推进从严治“强基”。

一是施严教,固化纪律规矩铁观念。充分利用群众路线教育,纪律和规矩集中教育,“”教育及风廉政宣传教育月等活动载体,突出“八项规定”这个聚焦点,狠抓作风教育突出法纪学习这个关键点,狠抓警示教育突出入脑入心这个薄弱点,狠抓廉政文化渗透教育。以引学,考试促学,专家送学等多种形式使纪律规矩教育全覆盖。并通过严纪明规教育,让遵纪守规观念落地生根,使员坚守“底线”、不碰“红线”,自然而然练就过硬作风、养出浩然正气,形成良好生态。

二是立严规,构建常治常严新常态。坚持思想建和制度治紧密结合,将“严”字贯穿立规建制,常治常管始终,形成从严治管的长效机制。并结合县域实际,以惩防体系建设为总揽,以规范资源权、财经权、人事权“三大核心权力”运行为重点,进一步锁紧关键环节、堵住关键漏洞,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密、更牢。坚决维护相关规定、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执行力,始终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对那些罔顾制度、规定,顶风违纪的人,坚决查处,不搞“下不为例”,以严规严制促进生态进一步优化。

三是强严管,提高遵纪守规自觉性。员在守纪律、讲规矩上既要严于律己、管好自己,更要勇于担当、敢抓敢管,做到亲自抓、主动抓、严格抓、经常抓,不当“老好人”,勇于做“黑包公”。要切实履行“管好班子,带好队”的责任。要加强教育管理力度,做到早提醒、早纠正,及时“拉袖子、扯腿子” 真切的关心和保护员。同时,对出现问题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严肃追究责任,真正发挥严抓严管的威力,促使员自觉遵纪守规,做良好生态的坚守者、维护者、建设者。

三匡正用人导向“立标”。

一是坚持标准不走样。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择优录用,坚决重用那些重实干、肯奉献、形象好、政绩突出的,坚决不用那些不讲原则、不干实事、不愿担当的“老好人”。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不让买官卖官者得逞,更不让脚踏实地的好吃亏。切实匡正选人用人导向,树立风向标,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从选任的源头,奠下良好生态基础。

二是严格程序不空转。严格执行《政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肃任用程序,最大限度地压缩个人意志的影响和自由裁量空间。特别要把好动议提名、考察考核、程序步骤“三关,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制度不违规,坚决防止“程序空转”。对拟提拔人选充分酝酿,集体讨论决定,坚决防止“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表面走程序等问题。对考察,广泛听取意见,力求客观准确掌握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不良问题,严防生态“母体”携菌。

三是坚决查纠不手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的问责制,倒逼各级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选人用人的把关责任。加强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重点加强对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完善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努力营造公道正派、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坚决查纠拉票贿选、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等违纪行为,不仅要处理当事人,而且要追究责任人,有效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进一步营造选人用人的良好风气,加速生态优化步伐。

四狠抓作风反腐“除垢”。

一是致力防微杜渐,坚持不懈强化监督。健全监督管理信息,建立纪检、组织、信访、审计等部门对监督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廉情档案,全面掌握情况。加强日常监管,注重抓早、抓小,经常性对员进行”体检”,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预防针”,及时“咬耳朵”“扯袖子”,严防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增强监管合力,切实发挥短信举报平台作用,建立信访问题联合查办机制,健全和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切实筑牢生态的“防护网”。

二是致力弊绝风清,持久深入整治作风顽症。好作风是风清气正生态的标志,想要弊绝风清就必须深入持久地整治作风顽症。通过采取专项整治措施,扎实整治公车私用、违规宴请、带彩娱乐、纪律松弛、为官不为等作风顽症,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相关意见。通过跟踪督查,严厉查处办事效率低下、小鬼难缠、中梗阻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通过改进方式,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紧紧盯住“四风”问题的新动向,对那些披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的隐蔽性问题,深挖细查,使之无处遁形。以作风建设的持久性,维护稳固持久的良好生态。

三是致力正本清源,坚定不移惩治贪污腐败。腐败是对生态的最大污染。我们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抓早抓小、快查快结。既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要坚决实行“一案双查”,倒逼“两个责任”落实,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行为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严肃查处当事人,又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使“一案双查”制度在预防和惩治腐败中发挥更大效用。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强力治污除垢,净化生态。

五强化责任担当“正气”。

一是强化主体责任,扬敢于担当正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两个责任”的重大决定,及时出台关于加强风廉政建设落实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配套制度,明确责任清单。督促各级政主要与班子成员层层签订《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就落实“两个责任”与所辖行政区和部门负责人的开展专题约谈,层层厘清责任,拧紧责任链条。同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等制度,强化对落实责任不到位,履职担当不力问题的追责问责,使员自觉深耕责任田,增强构建良好生态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二是强化监督责任,扬服务为民正气。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有利于群众的就坚决支持,不利于群众的就坚决纠正。强化对惠农政策落实、公共资金使用、土地征拆等涉及民利问题的监督强化对群众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社会保障以及食品安全等涉及民生方面的监督强化对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态度粗暴,吃拿卡要等影响民心问题的监督。切实扬服务为民正气,保障改善民生力度,保障公共投入比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提升和政府的公信力,使群同心共创良好生态。

三是强化示范引领,扬勤勉忠诚正气。员作为“关键少数”,在生态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要带头履职尽责,做责任担当的表率,还要做其他各方面的表率。要通过践行“”,坚持从严治吏,促使员带头严格廉洁自律,转变作风带头坚守原则,依纪依法办事带头坚守正道,弘扬勤勉忠诚正气。让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优良的风促廉洁政风带朴实民风,自然形成河清海晏的良好生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